cad图怎么导入su:全国影视主持人训练教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25:32
字号:大 中 小

全国影视主持人训练教程

 教学大纲

主持人概述

广播电视中的主持和主持人

节目主持人的分类

挑选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语言表达训练

主持人一般表达

主持人语言特点

常说的话要常讲常新

两名主持人的语言设计

主持人的幽默

语音修辞训练

主持人口语修辞

优秀主持人的口才共性

主持人真伪口才的区分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语操作方式

主持人的口语表达

主持人节目话题技巧

节目主持人导论

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稿

成功主持人的王牌-独特风格

 

 

 

(1)主持人概述

主持与主持人概念
  “主持”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时的解释有两个。一个是:“负责掌握和处理”,例词是“主持会议”。另一个是“主张;维护”,例词是“主持正义,主持公道”。

  《辞海》里对"主持"一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词典》一致。

  实际上,“主持正义”、“主持公道”的维护也是一种负责,一种掌握。这并不难理解。 主持是要人来实现的,实际主持的就是主持人,往往是各单位、各项工作的负责人。

  就一个单位来说,谁是这个单位的名符其实的主持工作的人,谁就是该单位的主持人。我们常常听说这样的说法,某单位没有正职的干部,某同志于是就被任命为主持工作的"副×长",这实际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了"主持" 工作和工作主持人的概念。 从我们国家说,主持工作最高可至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人。最基层可能是村长、班组长。工作的主持包括审时度势,知人善任,英明果断,随机应变,等等,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方法,需要有相应的经验。

  主持一个单位的工作会议能比较直接体现主要负责人的主持功能。会议不同观点的归纳提炼,分析综合,会议的讨论进程,会议的效率,都集中在会议主持人身上。当然,会后负责推动实现会议决议的贯彻实施是更重要的主持。

  一场战斗,瞬息万变,指挥者随时要对战场的变化做出判断,做出下一步行动决心,并且发出命令,实施对战斗部队的指挥。这个实施指挥的人就是战斗中这一方的主持人。

  明确了主持和主持人的一般概念,再来认识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主持和主持人,就能更为深刻。
 
历史回眸
 
  顾人类广播电视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主持人早期的样式。当广播电视刚刚出现的时候,在其中说话的人被称为广播员。广播员的工作包括放唱片,报告新闻,讲故事猜谜语,等等。有时另外的演员前来演唱,就使用另外一个话筒,广播员为之介绍说明,与之配合。当然,广播员的人选是那些说话语音清晰,音色悦耳的。广播在不断发展,久而久之,人们对于广播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更精确的分工出现了,广播员更精深于口头表达的技艺,广泛向各种艺术门类学习,形成了一个专业行当,追求其中共同的艺术特征。

  在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广播事业创建过程中,播音逐渐形成了端庄、大方、义正辞严,热情奔放的风格;由于当时无线电技术的原因,为着让人们在收音机的噪声中能够听清楚,播音风格中还包括了大音量、中高音区表达的特点。1947年当毛主席转占陕北的时候,曾经表扬一位女播音员,说她讲到我们的胜利是那样的兴高采烈,痛斥敌人又是那样痛快淋漓。当时,播音员们在表达中追求的是真理的声音,人民的声音,没有留意每人自身的个性特点。这样的风格一直延续到1965年,播音水平不断提高,达到极为优秀的境界,其间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播音名篇,也树立了一批让人民群众拥戴的著名播音员群体。

  然而,文化革命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了极端,广播也同样没有避免,激烈的高腔高调,在相当的程度上损害了播音艺术。

  文化革命结束后,全社会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人们也就不能满意高腔调的播音。在改革开放探索新时期播音"降调"的同时,“引进”了主持人节目的形式,初试便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获得一致的好评。在最初推出主持人时发生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在长期的精细分工下,会播音的写作不熟悉;在严格的播音概念标准下,编辑记者队伍中能在广播中说话人的几乎没有。所以,为着主持人节目的迅速建立,就出现了由一组编辑人员为一位播音员(主持人)撰稿的情况。这样的现象当时被业内人们戏称为“双簧主持人”、“傀儡主持人”。那时,还有“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主持人为主持人写稿”的工作经验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播音语言观念的调整,从播音队伍和编辑记者队伍中发展成长出一批能够胜任“主持工作也主持节目”的主持人。后来,新一代能说,能采访,能编辑,能驾驭节目的主持人也成长出了一批又一批。

  正如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的,历史是以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发展的,总是螺旋式上升或者波浪式前进的。今天的电台节目主持与广播初创时期的情况相比,既类似又大不相同,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广播“降调”时期,正是中国电视普及的时期,同样,电视也在“降调”,也在寻找主持人节目的表达方式。电视节目的制作是多人协调完成的系统工程,对于出镜人员不仅有语音的标准,还有相貌的要求,每人的工作量都很饱满。所以,由一支制作队伍支配一位主持人,是很自然的现象,所谓“双簧、傀儡”式难以避免。当时,虽然相当一部分主持人节目在今天看来显得幼稚,但也还是受到电视观众积极认可。

  时至今日,这样的工作方式还在继续。实事求是地说,改变这样的多工种协作的工作格局,要因节目而异,不可能一刀切。但是我们看到,斗转星移,时间前进,在节目组里,如果主持人没有变动,记者编辑换成了新手,那么有经验的主持人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负责掌握和处理”,向新手的记者、摄像发号施令,其结果也是主持人在节目要自如得多了。此后互相观摩学习,人人几乎都能在一般节目中较为自然地表达了。如今,有一部分主持人“主持工作主持节目”的程度很高,制片人或导演亲任主持人,但是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更多主持人的只是节目组里的一员,长期参与节目,熟悉了解节目过去和现在的内容及各方面工作的情况。

  无论哪种情况,对于观众来说并不重要,只要在屏幕上以主持人身份出现,就都被认可为主持人,观众要看的是主持的水平如何。幕后的情况观众并不关心,虽然幕后的情况决定着屏幕上的效果。

  了解了在广播和电视中直接面对听众观众说话的历史的沿革,我们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今天主持人的工作位置和在节目中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学习有关主持人的理论和技能。

广播电视中的主持和主持人
 
  广播电视中节目的主持和主持人,从本意来说,也应该是“负责掌握和处理”,但是这与现实工作中“负责掌握和处理”的范围有所不同。

  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主持是将决策和执行两个层面分开来。

  决策层面:一个节目的决策可能是由节目的编导以及顾问、助手们来进行的,也就进行节目的设计编排,对于节目中的效果、波澜都有一定的布局。越是大型的节目越是这样。所谓大型,是指的多项内容,程序复杂的节目类型。由于决策过程时间拖得长,过程中需要多人反复思想碰撞才能有所创新,必须有专职的编导人员负责领导组织综合设计才能做到,主持人不可能既做主持工作,同时又能做好节目编导工作。

  执行层面:一个好的节目方案需要主持人来具体执行实施,要由主持人在话筒前、镜头前来完成。一旦到了这一阶段,除了修改节目内容,别人谁也帮不了主持人的忙。对于听众观众的注意、情绪等的操纵的指挥,节目的效果,全都在于节目主持人的把握了。

  有时我们看到,有的主持人是节目的负责人大的决策由其负责,但是到了具体节目过程中,由于没有过多参与,也是听凭于负责这一期节目的编导人员及其助手们。这样表面上是决策和执行的两个层面都在主持人处,实际上并不尽然。

  这样的划分,并非是要将事情绝对化,而只是对现实情况的一种概括,提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在哪里,主持人的责任主要在哪里。

  目前决策和执行的两个层面都在主持人一处的节目,是广播节目中的较为小型的节目和广播电视中的谈话节目。谈话节目并非没有决策层面,但是已有决策设计到了实际谈话的时候会随不可预见的情况而改变,那么随机应变的决策之任就落在了主持人身上。平心而论,谈话节目的结构不复杂,主持人驾驭决策和执行两个层面也是可能的。现实中许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就是节目的主要决策人。
 
节目主持人的分类
 
  今天,要说想当节目主持人,就得说要当哪一类主持人。

  可是,分类有各种分法。 一个大类划分,就是广播和电视的划分。但是分归分,其中还有很多相通之处,有的广播主持人到电视节目中很快就能应对自如。

  从主持形式上分,有报幕式的主持人,有串场式的主持人,有播报式的主持人,有操作式的主持人,有解说式的主持人,有组织式主持人,有访问式的主持人,……。这样的划分,主要在于主持人的思维方式,一类是背诵已经准备好的稿子,或眼看提示器说出,或稍加变动说出,或边动边说;另一类则是在准备好思路的基础上即兴组织语言。前一种情况比较容易适应,后一种情况就要依靠一定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基础。

  从节目形式上分,有一般栏目主持人,有演示栏目主持人,有晚会主持人,有游戏节目主持人,有谈话节目主持人,有竞赛栏目主持人,……。这样的划分,主要在于主持人对于栏目形式的理解和把握,更好地与栏目形式相和谐。有的主持人能够胜任好几种形式的节目,虽然这不一定有利于主持人发展。

  从节目内容上分,有新闻类的主持人,有经济类的主持人,有文艺类的主持人,有文化类的主持人,有体育类的主持人,有服务类的主持人,有少儿类的主持人,有学术类栏主持人……。如果细分,每一类下面还可能分若干类别,特别是新闻类栏目,涉及社会生活多个方面,如经济、法制、军事、教育、人物等。这样的划分,主要是依据主持人自身的知识结构、个人兴趣爱好和气质面貌。

  在这样“三维”交叉的坐标点上,寻找自己这一个主持人的定位,就很容易了;在哪方面努力,也就十分清楚了。
 
主持人应该成为栏目的标识和品牌
 
  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

  导演把主持人主持请来,交给他一组主持词,然后一段段分别录下来。这当中有开关的话,也有结束语,中间节目段落之间串连的话也有若干。录好之后,导演把主持人说的话与节目的各个段落组接起来,一次节目的合成也就完成了。

  这种情况,打个比喻来说,主持人出面说的话就好象房子墙砖之间起粘连作用的泥。这么说岂不是太惨了?!但是现实的确是这样的。

  不过,如果主持人是固定在这一栏目的,有时间因素在帮助,他就不是没有作为的。

  如果真是只能做砖与砖之间的粘和的泥,那么主持人就要争取成为房子(节目)的样式。主持人要仔细了解这个栏目的特点,包括形式特点和内容特点,力求每一次串场衔接的表达都能与之贴切,并且有一定的创造性表现,这种表现要带有本栏目独特之处,包括语言修辞特点和形体表情的变化。主持人的这些独创要形成系列,争取与栏目融为一体,时间久了,就成为了栏目的一个特定组成部分,甚至成为栏目的标识。这一类栏目的主持人能否真正立得住还要靠栏目本身,栏目立住了,主持人的创新努力也就能够成功。

  另一类栏目是靠主持人表现的。因为每期栏目从始至终都在主持人的操作下进行,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是串连节目,招呼观众和听众,掌握节目进行的具体步骤,挑起节目的气氛,推动节目的节奏,主持人象一次次朋友们聚会中的主人,活动的组织者和召集者。事实上,节目主持人的作用远不止这些,主持人应该是一个节目商标式人物,一个节目的灵魂。提起某个节目,就会让人们想到它的主持人;看到或者听到某一主持人,就会让人认定这是哪一个节目。主持人和节目的关系犹如鱼水关系。主持人的成长和成名都是与节目的发展和辉煌相辅相成的。有过这样的经验,一个栏目换了主持人,收听率收视率立即下降,而换回原来的主持人收听率收视率很快又回升了,这说明这个栏目的主持人已经成为栏目的标识,有一种品牌效应,换了品牌观众不认可。再换一位主持人,也许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使听众观众认可。

  更有一类栏目是围绕主持人设计的,就好象某一首歌专门为某一歌手创作的。栏目已经了解了主持人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在成熟的策划之后以主持人的特点再进行设计,突出主持人,以主持人的出色表现为节目的品牌特征。由于栏目是围绕某一特定主持人设计的,一旦节目被听众观众承认成功,别人就很难替代,甚至极而言之,没有这位主持人,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也难以使栏目再立得住,主持人自然也就是栏目的代表人物。

  无论是哪种主持人的表现形式,都要让主持人尽可能发挥出应有的标识和品牌作用。要让人们一提起某主持人就意识到是哪个栏目,或者一提起哪个栏目就会在眼前浮现出那个主持人的形象。这里有编导策划的功夫,也有主持人自身的努力。
 
人际交往的特征
 
  人们也许会问,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该报新闻报新闻,该放音乐放音乐,该播通讯或专题片就播,干什么非得要弄个主持人有事无事就出来说一段话,主持人说的那些话有时有用,有时不一定非说不可?

  奇怪的是,主持人形式从出现到现在一直很受重视和欢迎,又为什么呢?

  如果让你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旅游,你的自己看呢?还是有一个导游讲解一下好呢?如果让你去饭馆吃饭,是沿路标入座按电钮点菜上菜刷卡付款?还是从引位开始有服务员接待好呢?这里就有一个人际交往中心理需求的问题。

  试想,听众观众与一家电台电视台打交道和与一个人打交道,哪样在心理上更容易适应呢?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要与电台电视台进行联系,但在心理上与主持人的距离要接近得多,要自然得多。

  主持人的出现将电台电视台的形象人格化了。有了主持人,电台电视台在听众观众的心目中,政府机关、宣传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观念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亲切可感,热情洋溢的人,易于被人们接受。这是既是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更是宣传工作大局的需要,也是电台电视台经营的需要。

  主持人是以一个人的身份与听众观众交往的,他要遵循人际交往的原则。

  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相容原则,一个人要能够与人相容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主持人要做到从表面形象到内心世界等多方面让自己与听众观众相容。我们平常对演员所说的"台缘"就含有这样的意思。当然很难让所有的人都喜欢同一位主持人,一名主持人只要有相当数量的拥戴者就是很成功的了。其他听众观众可能拥戴另外的主持人。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守信是至关重要的。主持人为听众观众服务,真诚与否守信与否是一定能够被人们识别的,就像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日久见人心”。主持人所有的亲切,笑容等与人交往的方式都是在这个真诚守信的基础上的,失去了真诚守信,其他几乎都难以立得住。

  在真诚守信的基础上,与人交往的方式也是人际关系中的丰富内容。言谈腔调、语言修辞、服装举止,眼神表情、交互往来,都有人们约定俗成的规则,有礼貌修养方面的,有挚爱关心的,有相互激励的,还有真正的诤友交往。主持人与听众观众虽然不一定打那么多交道,但是他一定要有这样的人际交往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与他的听众观众打交道。
 
听众观众的替身和代表
 
  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有多重作用,执行着多种功能。除了主持节目,主持人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听众和观众的替身和代表。

  所谓替身,就是代替听众和观众感知主持人所处的环境。

  对于电视来说,拍摄的摄像机已经代替观众的眼睛到达现场,“观看”现场,似乎就不必再有主持人到现场去了。但是现场对于具体人的感觉来说,不能完全从摄像机的画面领会。如果有主持人出现在那个环境里,对于环境的冷热、干湿等多重感觉都有直接的生理反应,这种反应出现在画面上,就能够让观看者更深切地体验到那个环境,这就意味着代表观众在体验环境。此外,在画面上的主持人就是一把尺子,用他来与环境中的事物比较,从而显示出画面中的某些事物的大小。主持人还可以以自己的步履、操作、触摸来测量环境,代表观众更确切地感知那些事物。对于广播来说,环境的情况听众是看不到的,主持人要不断代替听众体验所在的现场,不断说出在现场的见闻感受,呼唤听众头脑中的经验系统,从而让听众头脑“复现”主持人所说的现场。

  所谓代表,就是代表听众和观众表现对某些人、事、物的态度。主持人接人待物的态度一定在能够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态度,比如,主持人要在节目中对劳动模范表示尊敬,对腐败表示痛恨。面对世界上林林总总的千百万事物和各色人等,主持人也将有各种各样的态度,这些态度都应该能够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态度和心愿。主持人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最广大的听众观众心情,就意味着他有可能在多大程度上的成功。

  主持人在各种各样节目中的喜怒哀乐,不论自己是否意识到,都有含有这样的代表意味。既如此,主持人就要在这一点上自觉起来。主持人的是非观念,道德审美标准都要具有一定的修养,这样对待生活中的事物才能有理性指导下的准确态度。此外,主持人还要有一定的表情训练,能够使表情的客观效果与主观意图一致。
 
主持人要表现鲜明的个性
 
  在现今的收音机和电视机里每天要听到看到十几个或者几十个节目主持人,有哪些主持人能够给人们留下印象呢?每一位听众和观众都能列出自己记忆中的许多位主持人。细数下来,有的主持人出现一次或者几次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主持人在固定节目里很长时间才让人们对他有所印象。而有的主持人被们听到看到多次了,却仍不能让人们记住,几乎没有什么印象。这当中的因素很多,但是一位节目主持人有没有鲜明的个性,至关重要。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

  回想一下我们大家所喜爱的节目主持人,哪一个不是个性鲜明的?这是社会心理的需求。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日子里,人们的心理是趋同的,穿衣是最明显的,几乎全中国的人穿的都是蓝、灰、绿三种颜色和男人军干服和中山装两种式样、女人“一”字领的制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心理也发生的很大的变化,追求个性的表达已经很普遍。仍以穿衣为例,随便一个公共场所,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的话,几十人到几百人中间很少能看到重样的服装。服装如此,其他的社会需求不也是这样吗?当人们工作之余,听广播看电视的时候,也会要求主持人多种多样,个性鲜明。

  还可以从事情的另一面来想一想,如果主持人都差不多,缺少个性的差别,那么还需要众多的主持人吗?

  主持人个性不仅要鲜明,还要丰满。个性不是简单的一个特点,个性应该是一个人多项特点的集合。如果只是在一个点上特别,还不能称为个性。个性丰满也才能使个性更为鲜明。

  每一位广播电视的节目主持人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发现自己适合节目的个性特点,筛选和强化自己的那些个性特点,以期形成自己“这一个”节目主持人的鲜明丰满的个性特征。 

挑选节目主持人
 
  节目主持人的挑选是一项慎重的工作。也是培养主持人的第一环节。

  选择的范围应该宽阔。因为主持人需要一种综合素质,只从某一特定人群中很难实现挑选的初衷。对社会公开招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政治合格的前提条件下,以什么标准选人,需要统一认识。

  漂亮,包括声音的漂亮,无论男主持人还是女主持人,似乎都应该通过这第一个标准。很多台的领导在选择主持人的时候,也是用这一尺度先行排除一大批候先者。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必然的,理所应当的。

  但是我们看到,一些让全国人民认可的主持人似乎不很漂亮,有的甚至可说不大漂亮。那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认识呢?

  有人说,一张漂亮的脸和一张生动的脸不能兼得的时候,宁可选择生动的脸而不要漂亮的脸。在这里,绝不排斥漂亮,但是更强调生动。生动的脸,包括生动的声音,应该是选择主持人的第一标准。生动并不与漂亮截然对立,在生动的前提下,主持人至少应该是不难看难听的。如果很难看难听,也一定不会生动。生动是一个人有生以来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生活养成的,临时装扮肯定是不成的。

  除了生动,还要看文化水平和阅历。这里讲的不是文凭,而是实际的知识结构,所以要考试。首先要进行的是一般文化水平的综合考察和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呢?写作包含了组织语言、结构篇章的能力,还包括了认识生活、理解生活、评说生活的能力。广播电视的表达,从根本上说,还是思想的表达,而“语言是思想直接现实”。实践经验也反复告诉我们,写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主持人今后的发展。

  对于不同方向的主持人,要有不同类型的考察,比如,对于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要看看他的人文科学的基础,对于科技节目的主持人,要看看他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对于文艺节目的主持人,要看看他对文艺的熟悉程度,对于体育节目的主持人,看他的对体育的熟知程度便知他的基础如何了。当然,电台电视台不是专业机构,面对的观众也不是专业人士,主持人只要有一定的常识基础能够为节目所用就可以。况且将来主持人在做节目的过程中还要再学习。

  进一步就是要实际操作,也就上镜试试,实际主持一段,甚至在正式的节目中试播几期节目,让社会评价一番。

  如果经历这样的考察,挑选出来的节目主持人,多数都会成功的。 
形象概说
 
  形象,通常指的是事物的形状和相貌姿态,也指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

  在戏剧作品中,导演和演员要创造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服装,根据剧本丰富人物的性格,合理想象人物的履历,对人物的性格加以概括,提炼出明确的形象表述。

  在现实生活中,政治家们也注意到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他们的公共关系班子要在他们自身经历和相貌的基础上为他们进行形象设计,并且也有相应的概括表述,从服装举止到政治主张的表达都以此为基准进行,各种宣传活动都相应展开着。

  节目主持人的形象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是他的外貌和内心世界的全部的综合留给人们的印象。

  一名主持人,要注重自己的形象设计,其中包括职责定位、性格定位、能力特征定位、理想愿望追求定位。这样的形象定位,千万不能面面俱到,一定要强调自己的特点,有所突出,有所舍弃。比如,强调平民形象,再如,突出敏锐形象,又如,表现正义的形象

主持人语言表达训练(2)主持人一般表达

 

这一章里重点讲述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共同规律。有些是作为能力需要训练获得,有些则是要认识和理解的。

   这一章强调了主持人的个性特征,并且列举了个性的若干要素。这既是主持人表达的要素,也是对主持人的整体面貌的要求。个性不是一时形成的,是长时间塑造成而成的。这包括从幼年时代的成长,也包括从事主持人生涯的之后的修养。个性是主持人生命力之所在,主持人在这方面要下较大的功夫。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是串连节目,招呼观众和听众,掌握节目进行的具体步骤,挑起节目的气氛,推动节目的节奏,主持人象一次次朋友们聚会中的主人,活动的组织者和召集者。

  事实上,节目主持人的作用远不止这些,主持人应该是一个节目的样式,一个节目商标式人物,一个节目的灵魂。提起某个节目,就会让人们想到它的主持人;看到或者听到某一主持人,就会让人认定这是哪一个节目。主持人和节目的关系犹如鱼水关系。主持人的成长和成名都是与节目的发展和辉煌相辅相成的。

  主持人在节目中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情感,应该能够代表听众和观众的意愿,他面对现实生活时的表现,应该符合听众和观众的心理期待。主持人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最广大的听众观众心情,就意味着他有可能在多大程度上的成功。

  主持人的成长,一方面是基本的能力和技巧的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是人的思想水平、政策水平、知识水平的全面提高,是他的道德水平、正义良知的不断锤炼。在这个意义上说,主持人成长的“功夫在诗外”,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主持人语言特点
 
   播音与主持人的区别,已经有很多人有过很多论述。我们还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分析。

  播音,无论的播送新闻、评论,还是播送通讯稿专题片解说词,都是有稿件的,是照着稿念的。当然这种念应该是符合说话规律、语言形态变化变化丰富、生动的念。

  主持节目,有很多时候需要即兴表达,是要想着说的。所以这类主持人的第一作用是组织节目、表达主题。他是为此使用语言的。即兴地“说话”有时就会有思考的断续,不可能象念那样有连贯稳定的节奏,但这是直接思想的符号,这样的语言是鲜活的,也是充满个性的。

  然而,这样的语言却又有可能太像生活的说话,缺少应有的美感,需要向成功的播音借鉴表达的丰富手段。

  有时主持人的话也是照稿说的,但是需要"还原"到即兴表达的内心状态,才能使语言成为“主持”的样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曹山老师曾经总结过四句话:“没稿像有稿,有稿像没稿。貌似生活,高于生活。”依据上面的分析,如果将这四句话作为主持人语言表达的特点,是很贴切的。
 
主持人语言风格要个性化
 
  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基本特点是要有鲜明的个性。主持人语言的个性是其具有个性的整体形象一部分。主持人的个性要鲜明,个性要丰富。

  今天,在一个公共的场合,几十个人或者百十个人当中几乎没有相同式样的服装。这样的社会心理必然要求出现在听众耳畔和观众面前的主持人个性丰满。

  节目主持人应该是一个很具体的形象,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形象。他们的共性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个性当中。

  我们不难发现,在众多的主持人当中,凡是受到听众观众欢迎的,个个都是个性十分鲜明的。相反,个性不突出的主持人几乎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主持人是谁
 
  每一名主持人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谁?”答案应该为:“是我非我”。

  “是我”就是主持人以真实身份进入节目。真实的姓名,真实的形象(正常的化妆应视为真实),真实的心理,总之,一个真实的公民。当然,这种真实应该是有所选择、有所提炼的,那种带有明显缺陷的部分要舍去。这里有每一位主持人真实的个性存在,这种个性是主持人的生命力,也节目是特征。

  “非我”就是主持人肩负着的和代表着的社会责任。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谈举止,不是单纯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是代表着电视台,而作为党和政府一个宣传机关的电视台则意味着社会责任,主持人和在节目中的所有作为都体现着这一责任。

  正如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的那样: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每一位主持人的共性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的,我们看到的一个个鲜明的个性,但是我们能体验到他们的共性所在。

  当然,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主持人也会使人明显地感到他身上的缺陷所在。


个性──知识和能力
 
  主持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主持人的水平高低之分,主要还是由他的知识和能力决定的。知识和能力也是构成主持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是对事物规律的了解与熟悉;能力是对事物的控制、掌握和操纵。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结构是不一样的,也就造就了主持人在镜头前的表现各不相同,使他们的表达方式各有差异,对待事物的态度有所不同。这种区别有时是细小的,有时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

  只有知识和能力贫乏的主持人才难以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个性──审美情趣
 
  审美活动是创造美的作品和欣赏美的事物的活动。在主持人面对听众观众说话时,他对自己在节目所诉说的事物和节目中和一切必定有相应的审美认识,而在自觉不自觉的审美过程中表现出来态度看法,对于美好事物所引起的美感、欢快感,都会时时处处流露出来。这种审美情趣的的表露,就是主持人语言表达鲜明个性的因素。审美情趣和每一名主持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有关,也和各位主持人不同的修养有关。

  最常见的审美情趣的流露在主持人笑容、笑声。这当中究竟是美好的心境,还是带有评价意味的笑,或者是忍俊不禁,不同的主持人笑出来大不一样。对于同一美好的事物,主持人给予的赞美色彩不同,鉴赏的品味也会有所不同不同。这审美情趣的不同便是每位主持人的重要个性要素。
 
个性──性格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或是急切,或是沉稳;或是爽朗大方,或是机智敏锐;或是快人快语的活泼,或是娓娓道来的细腻,等等。每一名主持人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性格,提炼自己的性格,让自身性格的色彩更鲜艳醒目,在表达时有更多更充分的体现。

  这些性格在进入不同的节目时要与节目的性质、内容融合。比如,急切的性格在青年节目中可能表现为活跃,在法制节目中可能表现为强烈的正义感,在音乐歌舞节目中可能表现为欢快。沉稳的性格在青年节目中可能表现为成熟,在法制节目中可能表现为理性的思考,在音乐歌舞节目中可能表现为鉴赏和品味。经过这样提炼的性格不仅是真实的,而且还将更为鲜明、强烈。
 
个性──音色和腔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色,可能有的人的声音很相似,但是仍然是有区别的。每个人的音色是其声音形象的基础。

  为了塑造自己的声音形象,主持人要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以科学的方法改善声音,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音色,一般播音的声音训练,是指向统一方法,统一位置的。主持人的发声和吐字,要在一般训练的基础上,努力形成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个性音色。

  腔调,也是每人各有一样。有人高亢,有人低婉,有人透出天真,有人显露学问。播新闻,大家的腔调向一个方向靠拢,否则不被社会承认是新闻播音。主持节目最好各有各的腔调,形成各自的风格。当然,有个性的腔调也应该是有审美追求的。


个性──年龄
 
  人对自己的年龄有三个认识,一是日历年龄,即在世界上生存了多长时间,二是生理年龄,指现实的身体状况与正常人的比较,三是心理年龄,也就是人自身的心理状态在一般水平的哪个年龄段上。

  日历年龄是每个主持人调整与观众关系的依据,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关系,主持人要以明确的身份关系与节目的听众观众说话,这种关系的实质就是年龄的关系。比如,中年人主持老年节目与观众听众之间的关系与老年人主持老年节目与听众和观众的关系就一定会有所不同。

  主持人的心理年龄是设计自己的举止、服装、神态的尺度,超越心理年龄和滞后心理年龄的设计都是不妥的,甚至是可笑的。
 
个性──语言节奏型
 
  节奏型的概念来自音乐。音乐中有各种不同的节奏型。我们说话的语言也有很明显的节奏型。不同地区的方言就有不同的节奏型。如四川方言、上海方言、广东方言……,节奏型各不相同。

  同是普通话,也具有不同的节奏型,可能源于各地方言,可能受性格的支配,也可能是由边说边想的习惯影响。语言的节奏型具有生动的个性。没有独特个性的节奏型,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主持人的语言魅力。

  当前,很多主持人都在相互模仿的同一种节奏型,千人一型,这不能不是一种遗憾。创造自己独特的语言节奏型,是每个主持人塑造自我声音形象的重要任务。
 
个性──体态举止
 
  体态举止各有各的习惯。要经过细心研究琢磨,创造自己习惯的一系列举止动作。

  主持人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还要有较好的行走体态。

  对于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来说,大量使用的是手势动作。通常手势分三个区域,肩以上为上区;肩到腰之间为中区;腰以下为下区。上区的动作多与远大、美好、境界高深的事物有关;中区的动作往往是说明性的动作;下区的动作有的是说明下方的事物,有的是贬斥性的。在说明性动作中,手的动作可以分为拳、掌、指的不同动作。动作路线有向上、向下、左右、直线、斜线、弧线等。动作的方式可以有合拢、分开、摊开、推、收、举、按、转等。这些要素组合起来,会有丰富多采的手势动作。

  每位主持人要认真设计和训练自己的手势动作。能够有自己独到的手势动作体系,建立自己的个性仓库。

  在说话的过程中,个人“仓库”里的手势要自然而然地随着语言而动作,千万不要为某句话设计动作,那样多数都会失败的。
 
个性──表情和眼神
 
  每个人的相貌不同,就决定了每个主持人的表情和眼神会有所不同。表情和眼神是内心世界的显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修饰着人的内心。每一位主持人要争取自己的表情和眼神生动,具有独特的魅力。

  表情有雅俗之分。这既与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审美情趣有关,也和幼年时期形成的表情方式有关。同样的一段讲述,有人会表情木然,有人可能表现得神秘新奇,有人也许会是市俗的嬉笑,有人会是睿智的幽默……。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主持人应该是有良好教养的表情方式,抛弃不恰当的不美的表情方式,还要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主持人的眼神流露出来的是他真实的内心世界,眼睛在伴随语言向观众传情达意的时候,不仅因不同的内心世界而有所不同,也会因各自的修养不同而有不同的神态,在眉宇之间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

  正如知识可以学习,能力可以训练,表情和眼神也是可以通过练习来改善。研究他人的表情和眼神,对镜子练习自己的表情和眼神,调整改进每一细微之处。使之习惯成自然,更充分更丰富多采地表现自己的美好内心。
 
个性──修辞特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都有自己熟悉和常说的一套词汇和常用的多组语句。有人长句说得好,有人短句来得快,有人善用排比,有人比喻巧妙,有人讲得通俗易懂,有人说得更具文学色彩……。

  如果不是只按照别人写的稿子照本宣科的话,那就应该有自己遗词造句的特征,自己的语言修辞的风格。这是一名优秀主持人的标志,也是新走进广播电视主持人队伍的努力方向。同时这也是一名主持人个性风采,自身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一批新的主持人正带着自己的语言修辞风格走来。他们的成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常说的话要常讲常新
 
  主持人每次节目都要说开场白,向观众问候,介绍本次节目的内容。这样的话说多了,就有可能在主持人嘴里变“油”,虽然说得十分熟练,但却是说得没有味道,没有热情,给人一种不认真的冷漠感觉。这是不能容忍的。

  当片头和音乐结束,主持人出现于屏幕之上的时候,就如同主持人敲开听众观众家门,第一眼和听众观众对视,神情和语气都应该是真切热情的。无论这种访问有多少次,每次的目光相视都是同样的心灵沟通,真切热情。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不是这样,那该是多么不友好!双方心里都会不舒畅,不自在。

  所以,主持人在每一次节目中说那些说过无数遍的话的时候,一定要有今天这一次的真切与热情,有今天这一次最新的感受。
 
与听众观众"一同"听看节目
 
  主持人的主持语在节目中常常被分成若干节,为间隔着的一个个节目段落服务,即串连各个段落,将它们组织成一个整体节目。在广播节目中主持人是在节目进行的各个时段打开话筒音量向听众说话。在电视节目制作时,主持人若干小段的衔接语往往一次连续录像而成。这时,主持人要努力呼唤自己"陪同"听众和观众观看、收听节目的意识。

  主持人要说的每一段话都要带有与观众“一起”观看或收听前一段节目内容的感受。假如前一创段内容是欢笑的,主持人要有和听众观众一样的"看(听)过之后"笑意;如若前一段内容是悲壮的,主持人要和听众观众一样为之动容,有从前面的氛围中刚刚脱离出来的心态。

  如果没有与观众同步的观看和理解,只是以一种语气说话,那总是与观众有一定的隔离感。

   这一点广播的主持人就很真实,因为他的确是坐在播音室的主持人控制台与听众一起听,听过之后才开口。
 
"三点双方"的交流
 
  两名主持人共同主持时的交流方式是“三点双方”交流。

  三点,就是主持人甲和乙各为一点,观众或听众为一点。无论是主持人甲还是乙,说话时都要顾及另外两点,与之交流。不能只顾观众听众,不理睬主持的搭挡,更不能只与主持伙伴谈得热闹,置观众听众于不顾。主持电视节目进行三点交流时,要注意两名主持人互视的目光一致,不能你看我时我看观众,当我意识到你的目光转过来看你时,你又回过头去看观众一方了。如此反复,扰乱了观众的视线和思绪。在这方面,两名主持人的配合与默契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要敢看对方,要真在看中进行语言和思想的交流。

  双方,就是两名主持人一方,观众或听众一方。主持人在三点交流时要以面对观众一方为主,大多数的语句是对观众说的。电视主持人之间互视的时候,多数的句尾是对观众说的。切不可两人对话忘记了观众听众那一方。

  两人以上主持是“双方多点交流”。多点就是要照顾到与更多的主持人交流,但是别忘记观众的那一方是交流的重点。
 
真听真想真问真答
 
  真听,就是别的主持人说话的时候自己要真的在听他说什么,不能走神。真想,就是自己要跟着另外的主持人说的话真的去想,去理解他说的意思。

  真听真想,就是在场上要真的听懂他说什么。只有这样,不同主持人的语句衔接思路才能连贯顺畅。两名主持人的上下句衔接时,可能因思考有所停顿,有的主持人害怕这样的停顿太长,其实主持人思考停顿的时间正与观众的理解思考时间吻合,并不会有拖延的感觉。

  真问真答,也是同样道理。主持人之间的问话设计,有两种情况,一是疑问,二是明知故问,考考你!不论是哪种情况,都要以真实的心态来问。装腔作势地提问,故弄玄虚的回答是不会使观众认可的。这里,内心的真实比什么都重要。
 
两名主持人的语言设计
 
  两名主持人共同主持,不能是将一篇话简单地拆分成你两句我三句。那样就失去了两人对话的意义。既然是两个主持人,那就要充分利用两个人的优势,使语言活泼起来。

  两名主持人共同主持要进行语言设计。可以互相招呼,向对方提出一些要求;互相插话,为对方要说的内容铺垫;互相提问,设置引人关注的悬念;互相打趣,引起谈话的兴致;互相竞争,争相为观众和听众讲述些什么。

  在两人主持的语言中,第二人称除了呼唤观众听众之外还在呼唤主持的搭挡,第三人称也常常是面对观众听众指主持的对手而言。

  在这方面,相声的某些机制值得我们借鉴。
 
主持人的幽默
 
  生活需要幽默。广播电视节目也需要幽默。

  幽默不是简单地搞笑。所谓幽默,是揭示事物之间的倒错关系。只看透事物之间的关系才能看到事物之间的倒错关系,产生真正的幽默。所以幽默是才学的标志。

  主持人在节目中要有适当的幽默,这幽默也是建立在主持人熟悉生活中有关事物关系的基础上的。但是要注意不要单纯为了让人笑而出怪相,要防止庸俗,切不可将无聊当情趣。

  幽默在谈话节目中出现比较多,这是因为谈话的过程中,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叙述可能引起人们对于各方关系的感悟,从而产生对倒错关系的揭示。
 
掩饰错误而不是强调错误
 
  主持人也有可能在主持过程中出现口误类的错误,这时的原则是掩饰错误而不是强调错误。

  一般的个别字音播得有缺陷,可以不考虑它,继续说下去。听的人不会留有什么印象,决不能停下来强调了错误,更不能有翻眼吐舌头类的动作。实在有措词有不妥的地方,可以及时重说一遍正确的语句,那出错的地方也很快就会被人们忘掉。

  也可以用补充的方法换一个角度多说几句,话说得全面了,错误也就不存在了。此外,在比较活泼的节目里面还可以开个自嘲的玩笑,然后再重说一遍正确的语句。

随机应变
 
  广播电视节目的决策人是导演组,而在节目进行当中,场上的指挥员就是主持人。当节目需要控制时间的时候,主持人的语句可长可短,随机掌握。当节目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时,都要由主持人即兴处置,及时补救,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甚至能够在随机应变中为节目更添光彩。急中生智的思维方向,有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可以沿时间前后顺序联想,可以依事物的性质展开联想。

  在很短暂的时间里,头脑中的联想是从主持人逻辑能力和记忆库中涌现出来的。而这里的能力和库存就是主持人的知识、阅历和修养。

语音修辞训练

语音承载内容,它是口语表达的最基本修辞手段。离开了语音就无所谓口语,忽略了语音修辞,就无所谓口语修辞。虽然语音修辞的有些内容,可以在播音和朗读的教材里看到,但是播音朗读与口语表达是不完全相同的话语形式,我们必须注意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并将其正确地用到口头语言中来。

口齿清晰
    常言道:“语清意自明”。这是要求我们说话时口齿清晰,不要模棱两可、拖泥带水。
    请找一位学友进行“咱俩比嘴功"的更的对说贯口练习。“贯”就是贯通、贯之意。“贯口”又称“快口”或“串口”、“贯口”是训练口齿清晰度的常用法。
    训练的重点在于吐字的清晰,气息和声音的稳定,口腔肌肉的灵活;要在不明显换气的情况下,用富有节奏感的很快的语速连续说下去,重在一“快”字。

                     咱俩比“嘴功”
甲:今天,咱俩比比“嘴功”,我有来言,你有去语。
乙:可以,我如果说“大”,那你就得说“多”。
甲:我要是说“顺”,那你就得说“和”。
乙:好!“大、多、顺、和”四个字。你先说“大”,开始——
甲:(由慢到快)元旦喜气大国家变化大,北京开人大规划真宏大,工程气派大,投入大效益大,上班干劲大下班乐趣大,学习劲头大唱歌嗓门大,生活改善大饭菜香味大,鱼大虾大蛋大鸡大碟子也大碗也大,油水大胃口大,大张嘴嘴张大,少见女人大肚子却常见男人的肚子大——
乙:你那是啤酒肚子啊,还是少喝点儿吧!且听我说“多”——新年欢乐多四方喜讯多,城市发展多农村建设多,机械多水利多,化肥多良种多,绿化粮食多,现在是,能人多强人多新星多新秀多,大经理多企业家多,博士多硕士多教师多专家多,做学问的人多做生意的人更多,读书的多不读书的也多,考托福的多烤羊肉串的也多——
甲:(快接)吃羊肉串儿的更多!你听我讲“顺”——同心同德者顺哉,顺者同心同心者顺,腾飞的中华百业待顺,政治要理顺经济要理顺,思想要理顺文化要理顺,方方面面都要理顺,工业顺农业顺国防顺科技顺,交通顺道路顺建设顺改革顺,党的领导要顺思想工作要顺,对内政策要顺对外关系要顺,十三亿两千万人民心和气顺!
乙:安定团结者和也,和者团结团结者和,单手为分联手为和,改革的中国首先得和,党政要和干群要和,新老要和中青要和军民要和官兵要和领导班子特别要和。中央和省市和地方和地区和,工农和城乡和学校和工厂和,家庭和邻里和兄弟和姐妹和,你和我和他也和。海峡两岸要和,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要和,汉满蒙回藏五十六个民族要和上加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需要和必须和只能和不能不和——
甲:说得好!
甲丶乙:(合,更快)我们的力量来自党和国和军和民和,惟有同心同德紧密团结广泛联合,才能心情舒畅事业发达步调一致与时俱进国家兴旺政通人和!
                                     (据中央电视台1993年元旦晚会节目录音整理)

训练提示:
1.不要有“喝气”声。“喝气”声是用口吸气造成的。这样舌面干燥,冷气刺激声带,声带湿润度降低,影响声音质量。
2.换气要找准“气口儿”。“气口儿”是最佳换气处。方法是,话出口前急速吸气,把握好吸气与话出口的“时间差”、这样气流才显得充沛有力。这些救“燃眉之急”的换气不易被人觉察,所以又称“偷气”。注意,不要边说边换气。
3.换气不要“端肩”。胸廓的第一对肋骨是呼吸动作的支点,吸气时如果两肩耸起,第一对肋骨位置就会上移,胸腔内部会感到空虚,发声就虚软,而且“端肩”姿态也不好看。

主持人口语修辞

节目主持人说话时,有意识地对语意、语词、语体、语音、语态作一些修或调整,这就是“口语修辞”,口语修辞是将话说得准确、鲜明、生动、得体的技巧,是使言语表达更有成效的手段。书面语修辞与口语修辞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口语修辞的形式更丰富。更富有变化。例如口语在切境、切旨前提下的语体选择、表意谋虑、句形转换、择词斟酌和语音形态的多样化处理,都是口语修辞方式的运用。可以说,人们一开口说话就已经在运用不同的口语修辞手段了。

    口语修辞与书面语修辞相比较,其主要特征是:

①口语修辞的修辞角色行为是显性的;
②口语修辞是立体的。动态的情境性修辞;
③口语修辞是具象性的声色性形意修辞;
④口语修辞是包含非语言手段的泛语言修辞;
⑤口语修辞修辞主体与接受客体是互动的。
可见,口语修辞是一种独立的修辞门类,它与书面语修辞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口语修辞包含了主持人口语能力的全部内容。

优秀主持人的口才共性

主持人口才虽有若干风格,共同之处却很明显:

——主持人“口才”是思辨之才。
    他要能在各种情况下看到复杂事物的细微禾节,瞅祝锐而缜密地作出判断和,评估,机智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现实话题。

——主持人“口才”是捷辩之才。
    也要能在不断变化的动态语境中保持思维与表达的同步推进,应当有令人豁然开朗的精言妙语随口而出。

——主持人“口才”是善辩之才。
    他要能在各种节目语境中审时度势地确定表达的策略。有时以静制动、引而不发;有时语惊四座一语中的;有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句平常的话,他能够轻描淡写地说得恰到好处,正所谓“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主持人“口才”是综合之才。
    很明显,主持人口才不是孤立的才能:它既是“口”才,也是“思”才、“耳”才、“眼”才......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才能,同时也是一个人的素养、才智、气质、品格和情操的和谐流露,正所谓“言如其人”。

    这就是说,口语能力并非单纯技巧的运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话没有内容,再高妙的技巧也是没有用的。因此主持人要像海绵那样不断吸收知识以丰富自已,这样才能将充实的内容和娴熟的表达技巧融为一体。
    同时,口语表达能力与人的心理素质、思维素质、感受素质密切相关,因此思维训练和心理训练、体态语训练、表现能力训练等也不可忽视。主持人口语表达训练是一个艰苦而充满乐趣的过程,我们要不懈努力,才可能比较快地提高口语表达的水平。

主持人真伪口才的区分

 

简而言之,“口才”就是训练口语表达之才,这是训练的总目标。靠说话进行工作的节目主持人必须富于“口才”。
    “口才"是说话的技巧或言语表达的艺术,主持人的口才更是高水平口语能力的创造性运用。但是有人认为,只要能够不停地“说”就是有“口才”了,这是一种误解。对于什么是真口才,什么是伪口才,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有的主持入虽伶牙俐齿却喋喋不休,很难说这是有口才;而惜言慎言,当其时,才算是真有口才。

    有的主持人虽讲究表达的质量却故作高深、用语艰深晦涩,或者喜欢堆砌藻却言不及义,很难说这是有口才;而深入浅出、言简意明、听来入耳入心,才是真有口才。

    有的主持人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却内容苍白、吹嘘卖弄,很难说这是有口才;而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内容充实而又合乎逻辑、讲究分寸,才是真有口才。

    有的主持人套话连篇、文言白话混杂,喜欢引经据典却又空洞无物,很难说这是有口才;而语汇丰富、用词贴切而又言之有物,才是真有口才。

    有的主持人热衷于哗众取宠,说话刻薄讥讽,很难说这是有口才;而妙语连珠又雅俗共赏,才是真有口才......

    节目主持人的口才风格多样、形态各异,而且品位层次分明,真可谓百花齐放、万紫干红:有的爽朗明快,有的含蓄委婉;有的淋漓尽致,有的片言偶发;有的热情洋溢,有的隽永清新;有的凝练严谨,有的涉事成趣;有的富有文采,有的朴实无华...节目主持工作为我们搭建了发挥口才的广阔平台。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语操作方式

主持人口语训练要为主持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语操作方式。
一般地说,有如下三种情况:

    1.纯文本操作。节目主持人完全按照台本规定的说词表述,基本不作改动。这是目前的主要形式。

    2.半文本操作。主创者提供节目的框架性台本,提供重点语段的说词和言路语脉走向的设计,现场言语表述部分主要依靠主持人的设计和发挥。这个操作方式。正在被一些水平较高的主持人所采用。

    3.无文本操作。节目主创者只提供节目的意图和设想,或者提供一定的“语料”,现场话语基本上由主持人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产生。这是难度较大的主持方式,随着直播形式越来越广泛的采用,这个形式将给主持人的语言运用提出新的课题。

主持人的口语表达

这一讲的内容是节目主持人的口语表达。大家知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广播电视这两种传播媒介里,语言从来都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主持人节目来说,主持人作为沟通节目与受众的中介,语言表现怎么样,更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不过我们现在的一些从业人员或者渴望成为主持人的朋友,对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这对于成为一个合格的节目主持人、不断提高主持节目质量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这一讲,先从主持人口语表达重要性说起,然后分析一下主持人在主持节目当中的口语活动方式,最后进一步明确主持人口语表达的特点。这样做,我们希望,同时也相信对提高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一定的帮助。

  第一个问题——主持人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知道,语言是主持人节目内容形式的重要载体,虽然在国际上有一种前卫派广播特写节目,是由纯音响组成的,电视节目中也曾经有由画面、音响和配乐组成的艺术探讨片。但是,毫无疑问,这种节目传达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对接受者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有比较高的要求。而我们大量的节目全都是以语言为主干,电视节目也不例外。主持人节目的设立更是为了减少大众传播中由于受众只能跟收音机、电视机接触而带来的那种间接化、远距离化的弊病。通过主持人增加人格化传播的亲近感。主持人用自己的学识和感受通过语言来介绍、组织、评说、串联节目,或者直接采访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还要注意调动受众受视的注意力和兴趣。总之,各类节目所要传播的信息、主持人所要表述的观点见解、主持人与听观众思想感情的沟通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当然电视节目朋友你好,这一讲的内容是节目主持人的口语表达。大家知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广播电视这两种传播媒介里,语言从来都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主持人节目来说,主持人作为沟通节目与受众的中介,语言表现怎么样,更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不过我们现在的一些从业人员或者渴望成为主持人的朋友,对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这对于成为一个合格的节目主持人、不断提高主持节目质量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这一讲,先从主持人口语表达重要性说起,然后分析一下主持人在主持节目当中的口语活动方式,最后进一步明确主持人口语表达的特点。这样做,我们希望,同时也相信对提高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一定的帮助。

  其次,口语表达是实现节目传播目的、提高节目质量的关键因素。主持人语言能力的强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这里所说的语言能力和水平,既包括他的谈吐内容,也包括他的表现力。比如主持音乐节目,有的主持人竟然把属于音乐范畴的快板、慢板说成属于曲艺范畴的“快板儿”和不知所云的“慢板儿”,实在是贻笑大方。有的主持人音乐素养不错,是音乐院校毕业生,可是说起话来无精打采,口齿含混不清,把节目弄得十分沉闷,与乐曲的情感衔接不上,破坏听众的收听情绪。也有的主持人接热线电话,或者和嘉宾共同主持节目的时候,不具备应有的对话资格,不善于归纳听众的见解或者提不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自己更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结果支支呜呜语无伦次,叫人没法听下去。我们知道,了解节目观赏节目是受众收听收视节目的直接目的。不过由于主持人穿插其中,观众在节目的进程中听其言、观其行也认识了解评价着主持人,甚至因为喜欢上某位主持人,更觊觎他所主持的节目;相反,如果主持人在节目中语言表达不佳是很令听观众扫兴的。以至对节目都失去兴趣。可以肯定的说,主持人语言表现直接关系到节目的优劣成败。这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都是一样。如果主持人只是外形漂亮,语言外壳过得去,但是语言内容缺乏深度,或者谈话内容还可以,但是吐字归音很带出一种痞子味,同样会降低主持人在听观众心目中文化修养的档次。中央电视台环球45分钟节目主持人王雪纯,她不仅谈话内容幽默得体,语言表达也十分生动活泼,她参加主持这个栏目以及主持正大综艺显然都为节目增色不少,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显而易见,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和水平最终关系着节目的总体质量和效果,影响着收听率和收视率。换句话说,主持人语言的优劣与主持人有声语言的功力有着异乎寻常的联系。

  主持人口语表达的重要性第三点可以说是口语表达折射主持人文化底蕴和魅力。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一位作家说,语言是洞察人类心智的最好窗口。是的,语言不仅仅是主持人节目内容的载体,它同时还是主持人文化底蕴和品位的体现。主持人这个是受众和节目拉起手来的媒介人物是否具有魅力,语言是个重要的窗口。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事实从各个角度展示其思想道德、知识功底、能力和个性等方面的特征。听观众正是通过语言来了解主持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修养以至情趣、人品等深层次的内涵的。我们注意到,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总是能以他们饱满的热情、平易近人的态度、厚积薄发的功底和深入浅出的技巧,或侃侃而谈,或娓娓道来,或画龙点睛略加评点,或连缀穿插自如得体,或灵敏反映机智贴切,语流畅达颇具风采。这样就使听观众在思想文化等方面受益的同时也体味到语言美的魅力。这样的主持人自然能够得到听观众的认可、喜爱、敬佩和信赖。

  当然我们也不会讳言主持人语言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语言态度方面,有的主持人表现出高人一等、颐指气使的架势,他那种不耐烦的感情懈怠油滑的状态甚至斥责嫌弃的意思溢于言表,不礼貌不友好的言辞不时冒出来。有的主持人对受众却是亲昵的逢迎,扭捏作态。这些语言状态都有意无意的丢开了与受众平等的关系,失去了为受众服务的真诚态度。

  在言语内容方面,有的主持人政策水平差,有的格调低下,有的只有一杯水却要打肿脸充胖子,不懂装懂。结果错误百出者有之,捉襟见肘者有之,废话连篇浪费受众时间者有之,而言辞失误,引起受众反感甚至造成恶劣影响的也不是没有。

  在言语组织方面,有的主持人语言粗糙,语病叠出,不合语法不合逻辑词汇贫乏的问题尤为突出。就那“啊吧呢吗”这些语气助词来说,有的主持人把它视为体现交谈风格的法宝,不管是不是需要,随处加入一个“呢”字,什么“但呢、可呢、就呢”成为一种语病,实际考察起来,这个“呢”的非常态使用正是一种病态语言的特点。有些口吃的患者为了掩饰自己的缺陷,就是以“呢”来顶替那些就要重复的字。还有好象到处可用的“那么”一词,凡是不好开头,不好连接的话全以那么领起,这在我们广播电视节目中好象有主持人带头,已经成了通病。主持人的“那么好”、“那么接下来”,嘉宾或被采访者也满口的“那么那么”,我们不妨查一下词典,“那么”这个词条有三个解释,第一是说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比如“像油菜花那么黄”、“有那么多的人”;第二是放在数量词前,表示估计,比如“编那么二三十条麻袋就够了”;第三种解释是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接着说应该有的结果,比如“这样做既然不行,那么你打算怎么办呢?”想想我们听到的主持人的话,很多时候“那么”用的是十分不合理,甚至十分可笑。童言无忌,有个幼儿园大班的小姑娘这样招呼妈妈,“妈妈快来看,那个‘那么’阿姨又出来了。”从这些例子和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随意乱用的语气助词以及那么等语言零碎当时的作用是为了填充思维阻塞的空白,它们的泛滥只能暴露说话人思维不畅,语言木讷,反映迟钝这些弱点,丝毫也不会增加主持人思维的灵活与贴切。

  在言语表达方面语音不规范,吐字不清晰,用声不自然的主持人似乎并不鲜见,实在是有伤大雅。而表意不准确,传情南辕北辙的也不乏其人。本来人们希望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具有交谈的风格和个性化的特点,可是,现在有的主持人已经形成了一种小声絮叨,喃喃自语,或低平空的固定腔调,那是一种缺乏起落变化的语势,絮絮叨叨一个点的单调节奏和没有交流愿望的声音流。不少群众抱怨,如果想从主持人的言语中领略到声韵传情的意境美,实在是很难的了。我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回忆起青年时期听外祖父高声唱诗,声调沉郁苍凉,非常动人。他还清楚的记得在同济大学读书的时候,一位朋友盘坐床上,朗诵《华言经》,音调高朗清远,有出世之概。这些事是怎样感动了他,在他的记忆里有深刻的印象。我想有声语言的直接可感性以及它传情造境之美是应该在以声音为主或者声形兼备的广播电视中发扬光大的。主持人节目中主持人的言语活动以其贴近生活的那种谈话状态、亲切平易自然质朴的风格以及富于个性的活动为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其实更易与听观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在主持人富于魅力的主持中,获得各种信息、审美、娱乐和各种享受。

  关于主持人口语表达的重要性,我们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必须看到主持人工行机制,要求主持人有较强的语言功力。作的运就是说,随着主持人节目的发展和主持人自身素质的提高,主持人参与节目,编辑采访,策划的机会是越来越多了,同时,随着节目时效性和参与性的加强,直播节目、热线节目也有相当的比例。在这中工作状态下,压缩和省略了一些节目制作和审查这样一些环节,主持人所说的话不可能事先全都见诸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有过去意义上的审稿,更不要说像热线谈话这样一些节目,群众打来电话谈什么怎么谈,这里面的不可知性很大。还有像现场采访、现场报道、现场直播,所有这一切都对主持人的新闻素质、语言素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等等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工作运做机制中,主持人由于语言功力等方面的原因有精彩绝妙另人叹服的表现或者是相反的出乖露丑使节目功亏一篑,这都成为可能的事。

  第二个问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口语活动方式。主持人节目的口语活动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将编写好的文字稿件转化成有声语言,比如主持人节目中的新闻或者其他信息的播报、栏目中短篇的解说,或者评论文章的播报等等。

  第二种的活动方式是以主持人的思路为主线,灵活的运用有关的书面资料,这种活动方式既有由文字到口头的转化,又有即兴的口语,比如我们常说的提纲加资料的节目的主持。

  第三种口语活动方式是以写好的串联词为主干,穿插组织气氛、活跃现场的即兴发挥,这常见于各种综艺节目和竞赛节目中。

  第四种情况是以采访或谈话目的为核心,主持人的提问、应对、串联、衔接、评述都是以即兴口语为主,当然事先脑子里要有一些腹稿和提纲,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即兴组织。当然还可以概括出其他一些口语方式,不过从总的方面来说,归纳起来不外乎有文字依据的口语和没有文字依据的口语这样两大类。当然这两类口语活动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的,所以从主持人口语表达能力来看,包括有人们通常说的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这样两大类。一个主持人如果只能以聊天谈话的方式在节目中出现,当需要他念上一封听众来信,或者引用一段信息资料的时候,他可能就像一个蹩脚的小学生念书一样磕磕绊绊,念不成句,或者是毫无兴味,那样是很让人扫兴的。相反如果只能比较清楚的播读文字稿件,可是不善于在话筒前获得松弛积极的谈话状态,语言出来语势单一、语言刻板,显得很僵硬,甚至是离开了文字稿就不会说话,同样这也是十分乏味的。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我觉得这两种语言能力好比是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一要健全,二要两条腿都要有。先说有文字依据这样一种口语活动方式里,或者说主持人有稿播音这个层面,稿件是由主持人自己撰写还是由别人撰写,或者是主持人对稿件做了一些适合自己表达的一些润色,这种种情况在主持节目中都会碰到。在这个层面上的口语表达水平实际上首先要取决于稿件撰写的质量,其次就是取决于主持人口语表达的功力。这方面的语言要求以往在记者编辑的写作业务、播音员的播音业务方面都有过很多成功的经验,总结出了创作的要求、规律、方法。主持人面对有文字依据的口语活动,一定要学习以往的成功经验,要在原有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基础上,要做出一些调整,做出向主持人节目特点靠拢的调整,这一点,后面我们将展开来谈。主持人口语活动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就是没有文字依据的口语或者把它叫做无稿播音。这里需要主持人的说话能力,我们所说的说话能力是指在没有多少准备的情况下能够比较流利的说上三五分钟,或者更长时间的话,起码要作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没有语病,这是我们指的说话能力。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这样的说话能力是由什么组成的。实际上它是由三部分能力组成的。这三部分能力首先是内部言语的组织能力。内部言语就是指大脑接受外部信息,这个外部信息就是客观环境、事物或者各种语言信息,大脑进行加工处理,产生出谈话的意念和要点这样的一个能力。这个要点也可以叫做语点。这个能力叫做内部言语的组织能力。实际上我们再进一步看,这个内部言语的组织能力它又要求思维的反映组织能力。从心理学上我们也可以做一些解释。语点在心理学上就是叫做内部言语的,因为将要说出去的话的核心内容它是以关键词语的形式在头脑中出现的。也就是说,当我们想对一些事情说一些话,谈一些看法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脑子里出现,它都是以片段、缩略的词和短语出现的。比如有人问:主持人一定要讲标准的普通话吗?这个时候接到了这个外部信息,你头脑中可能马上就会闪现出一些你来回答这些问题的想法。一会要说话的时候你就会从这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内部言语的组织能力最关键的是思维的速度,还有思维的广度,还有思维的深度。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内部言语的组织能力往往又要求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信息积累,还有对知识储备的提取应用,也就是说对问题的分析判断等等。不然的话,内心空空的,这个时候要说什么在没有别人的帮助来不及查找资料的情况下就可能无言以对,或者驴唇不对马嘴。

  现在我们来说说话能力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刚才我们说的第一个因素是内部言语的组织能力,但是大家也明确了内部言语只是你要说话的关键的一些片段的词,它还不是能让人家能听懂的话,因此必须把这些内部言语以丰富恰当的词汇、以合以语法规范的形式,扩展成别人能听懂的句子。这种语言编码能力就是我们要说的说话能力的第二要素,也就是语言编码能力。它关系到我们的语言知识、逻辑知识、词汇积累、文学修养等等。要不然你纵然有高深的见解,但是你表述不清,你说出来的话让别人难以理解,或者说你的语言干瘪枯燥,就不能说具有很好的说话能力。这是我们说的说话能力的第二个方面——语言编码能力,主要需要的是语言学和文学方面的知识。

  说话能力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这些思想外化为有声语言时的那种表达能力。这就是说包括声音表现、吐字状况、表达技巧等等。比如说发声比较费力,或者这种声音让人听起来很怪异,很特别,不好听。要么就是地方口音很重,吐字含混不清,或者说说起话来毫无生气,也不生动,这样也没法吸引对方听下去。

  以上这三方面决定着一个人的说话能力,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可以这样说:内部言语的组织能力是前提,语言编码能力是必要条件,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实现沟通交流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互相依存。这样就正像语言学家张志功说的,口头语言能力高不是指口若悬河,说个不停,也不是指的辞藻美丽,才华出众,或者诙谐幽默,引人发笑,更不是孔夫子说的巧言令色那种会说迎合他人的好听话。而是指能用基本准确的标准语普通话,有力而得体的达到说话目的。张志功先生还指出,善于说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思想有丰富的知识,有敏捷而致密的思维能力,有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有敏捷的驾御语言的能力,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是得体的,效果是好的有力量的,如此等等。这是善于说话需要具备的条件,至于听感灵敏,发音清晰,能说正确流畅的标准语等等,那些基本功更是不在话下了。

  最后我们谈一谈主持人口语表达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要求。我们从主持人在节目中言语活动方式来说,这个口语表达特点既包括言语内容方面,也包括言语形式方面,我认为主持人口语表达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首先第一点是主持人口语是汲取书面语精粹的口语,口语具有亲切生动通俗平易的优点,是主持人必须坚持的语体风格。但是主持人不能把日常闲谈状态的初始语言照搬到节目中来,必须要经过加工提炼,在传情达意上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准确得体、轻松自然、质朴大方,让人一听就懂,听了心里要有所动,有所感受,受到感染。受众对于主持人的语言还要求讲效率,所以主持人因该用精细的语言材料来表达丰富的内容,达到尽可能高的可理解性和可听性。要提高口语的质量向书面语言学习这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学习书面语言的集中、严谨、洗练、精确这些长处。同时还要发扬口语句式简短、通俗易懂的优势,这种融书面语和口语为一体的精粹口语应该是主持人追求的目标。说穿了就是主持人要有很好的写作能力。但是又要区别书面语和口语的异同。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她在这方面刊称典范。我们可以以她撰稿、编辑、采访主持的一丹话题节目中《教师流失》这一节目的结束语为例,在这次节目的结束语中她说:“我想起小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流失”这一词是在一部科教片里,记得那部科教片是记录泥石流的,伴随着泥石流爆发的可怕的画面,我第一次听到了“流失”这一词,从此,一听到这个词,似乎就有一种不祥之兆。那么眼前的教师流失对教育来说恐怕也不是一个好兆头,土壤流失了,秧苗怎么办;教师流失了,教育怎么办。今天教育搞不好,明天我们的经济又将怎么样呢?冰心老人曾经痛心疾首的说,我们不能坐视堂堂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变成文化的沙漠。我想,有的沙漠恐怕也是由绿洲一点一点变成沙漠,绿洲一点一点流失,于是就成了沙漠,从这个意义上说,眼前的教师流失是不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信号呢?”台湾华视新闻主持人李砚秋是台湾最佳主持人的历届得主,91年华东发水灾的时候,她到大陆来采访,她在一次新闻报道的结尾的时候,站在齐腰深的水里说:“自从大禹治水以来,历经几千年中国人还在同洪水搏斗,但是老天爷在发怒的时候就要找这块土地泄愤,土地无知,洪水无情,但苍生何辜,面对这片创痍,真让中国人对中国人感到慨叹。”她这段话很有古文的功底,又很有口语化特点,比如“老天爷”,这是把书面语和口语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典范。

  第二点是主持人口语是强调规范性的大众化口语。我们历来重视大众传播语言所具备的示范性和指导性,首先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要合乎普通话的规范,这是节目主持人必备的业务素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1994年10月30日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决定》里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含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该达到普通话一级水平,这一要求列入广播电视部部颁岗位规范,逐步要实行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上岗。这是主持人口语必须具有规范性的第一层含义,也就是有了法规的规定,规范上不仅仅是语音的要求,还有词汇语法上的要求,凡是不符合主持人语法规范的都应该从主持人口语中去除掉,主持人应该为祖国语言纯净、健康发展做出实际的具有示范性的引导工作。这应该是主持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要去盲目的模仿一些不好的东西。当然我们还同时强调具有大众口语这样一个特点,所以通俗性、大众化可以说是我们强调规范性的第二个层次。要用通俗的口语表达深刻的内容。其实这是有相当难度的。因为如果言谈过于专业,术语太多,或者用语过于华丽艰涩,就很难让人听明白,或者让人感觉到比较造作,我们这里可以借用清代诗人袁枚谈诗的一段话。他说:“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求其精深是一半的功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的工夫。我想这些追求无疑对我们主持人口语质量的提高也应该是很有启发的。就是你谈的内容要很实在,要有一定的深度,但是话说出来是很平易的。

  第三点是主持人口语是讲求艺术性的宣传口语。我国广播电视工作同时也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确实是宣传的一种,宣传就要讲究艺术性,不是灌输和说教,也不是越生活越好。具体到主持人口语,应该具有吸引人的魅力,给人以美感。这样才能提高节目的收听率和收视率。主持人应该是善于运用语言的人,能够作到叙事仿佛让人目睹,说理能让人心悦诚服,片言只语可以久而不忘,长篇大论可以听之不倦。这是著名语言学家缕述乡先生的一段话。主持人还要能够符合自己所主持节目的特点风格,并且在语言中有强烈的,同时又是自然的交流意味。很多主持人困惑于接热线的时候有对象感,没有热线的时候说话就失去了交流的愿望和那种味道,这个当然要从传播目的,感情体验还有话筒前的状态、表达技巧等等多方面解决。这里,我们只从表达技巧的角度来看。停连、重音、语气节奏仍然是主持人使得自己语言有艺术性的重要表现。只不过是需要根据主持人节目的自身特点来调节自己的言语活动,在主持人节目中,如果混同生活语言的松懈状态是不行的;要是套用舞台表演的夸张状态也不合适,照搬非主持人节目那种一般的播讲状态也不相宜。我们打个比方来说,主持人的口语状态和表达特点不是吹皱一池春水似的少变化、小起伏似的絮絮叨叨,它也不是波浪滔天般的大起大落,也不是有条不紊的渠水般的平整。它恰似汩汩而来的山泉,从极富生命力的源头喷涌而出,时而跌宕而下,时而蜿蜒曲折,顺着山势来走,最后汇入生活的海洋。后一种状态就是主持人在交流中的口语表达状态。从主持人口语语势的基础上讲,因为它具有边想边说的自由口语的亲切感,所以它的语气的松紧疏密还有语速的快慢都有比较灵活的选择与变化。再有就是讲话人的那种生动、针对性、交流的愿望,它所以在语句中的那种轻重起落往往在一定幅度内明显但是又自然的变化,它不是现在有的主持人的强调,一味的快节奏、小音量、低声调、近话筒,不是这个东西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传统播音就很规整,字与字之间或者变化都很规范。主持人语言的鲜活气息关键是让人感觉到主持人思维活动的轨迹,还有就是对事物真诚的感受和态度,主持人语言要表达清晰,他的语言目的就要非常强,要跟人交流的愿望非常强烈,然后才有语气上的变化、节奏上的变化、轻重起落等等这些变化。只是一味快节奏的流畅仍然会给人念稿的感觉。只不过就显得流畅一些,老练一些。而那个低声絮叨只能给人自说自话的感觉。总之主持人语言的表现力是不可以简单化的。否则就有走到一种“主持人调”的固定腔调中去了。此外主持人板块节目中的语体不仅仅是谈话体。它也会有像信息的播报、知识的介绍、讲解,书信的朗读,诗歌或者散文的带有朗读性质的播读状态,所以主持人的语言表现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驾御各种语体要求,而不仅仅是一种谈话体。

  第四是富有个性的庄重口语,所谓庄重口语是相对于日常非公务性,非传播性的活动而言的,个性魅力对提高主持人节目传播效果有重要的作用,每个人的个性都是错综复杂的,既有长处,也会有不足,主持人的个性一方面要符合栏目的特性风格,另一方面也受到受众审美的制约。比如港台的一些主持人语言风格或者说个性,恐怕拿到我们大陆上来,由于我们民众的审美心理不一样,照搬过来就显得很媚俗的了。虽然主持人生活中的个性是主持人节目中个性的基础,但是由于节目宗旨和受众审美都要求主持人个性具有审美化的特点,一般就对主持人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就不能为了突出自己的个性在节目中原封不动的展示,确切的说,主持人自然个性中的优势应该在节目中予以升华,个性中的不足和弱点应该在节目中注意控制。所以个性的问题要受到节目和受众审美的制约。比如说豪放的主持人主持节目一般比较激荡,但是决不可以生硬粗糙;潇洒的主持人言谈比较风雅,但是不可以懈怠;谦逊的主持人比较含蓄,但不可以表现出猥琐扭捏;博学的主持人喜欢旁征博引,但是不要卖弄;活泼的主持人轻松热烈,但是不要给人感觉恣意放纵;幽默的主持人一般都比较风趣诙谐,但决不可以油滑庸俗;深沉的主持人犀利深邃,但是要注意不能冷漠艰涩。主持人口语的个性化可以从这样一些方面来考虑。一方面要从思想内涵、语言修养入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言谈话语中才能流露出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情感倾向、审美情趣,其中他含有的独到的见解、丰富的蕴涵也才会闪现出个性的魅力,另外一方面在声音形式上,主持人各具特点的音色、吐字习惯、表达方式,也能客观的显示口语的个性。

  第五点是应对得体的机智口语。主持人在节目中经常会遇到事先没有预想到的情况,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只有思想清醒、判断准确、思维敏捷、反映灵活才可能作到应对得体,出口成章。在情急的应对中,我们有的主持人思维比较混乱,饥不择咽,检到篮里便是菜。有的时候甚至信口开河,讲出一些不得体的话。即兴的应对要快,更要得体,如果只单纯强调快,但是讲出话来很不合适,或者是得体了反映出来又比较慢,这两种都是不行的。我觉得这里更重要的是得体,只有反应得又快又得体的即兴的应对,才是完全可以称得上机智口语的。而主持人要获得这种有机智口语的能力,这就要同主持人平时的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和语言材料的储备有密切联系。机智有时候还需要一种自嘲的精神,需要职业道德,跟这个是分不开的,比如自嘲本身就是机智大度的表现,比如人们所喜爱的节目主持人杨澜,她在广州主持的一次文艺晚会上,因为中途谢幕退场的时候,不小心踩空了台阶,滚到台下,这时候台下的观众哗然,只见杨澜一跃而起,面带笑容镇定的对观众说:“真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我刚才的狮子滚绣球滚得不够熟练吧。看来这次演出的台阶还不那么好下呢。但是台上的节目会很精彩,不信,大家瞧她们。”话音刚落,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样的应对确实是非常机智的,这确实跟她本人的各方面修养分不开。

  通过我们以上的分析,我们谈了节目主持人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谈了主持人在节目中口语活动的方式,和对主持人口语表达特点的分析和要求。相信您能对主持人口语表达的功力有一定的认识,只要明确方向和要求,加上不懈的努力,您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主持人节目话题技巧

这一讲我们讲节目主持人结束话题的方式与技巧,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的传播大都以话题的方式进行。主持人的这种话题播音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实践证明:主持人进入话题和结束话题的技巧对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实践中,主持人话题的进入和结束形势单一、缺少变化、语言干巴枯燥,欠生动活泼。特别是一些刚由播音员改作主持人的主持人,由于受长期有稿播音工作模式的影响,不善于对编辑提供的资料进行话题的设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节目的整体效果,影响了主持人个性色彩的魅力。因此,为了使传播更为有效,主持人就不能不讲究话题的设计,就不能不讲究话题的进入和结束乃至衔接的方式和技巧。主持人根据不同的素材内容和栏目要求,考虑不同受众对象的不同心理和主持人的个性形象和不同的话题进入方式、结束方式和衔接方式,才能使话题播音更为自然、生动与感染力,使节目的传播达到整体的优化。

  话题进入的方式与技巧:

  话题进入的方式就是一个话题应该如何开始、怎样展开,就如同写文章要挟好开头一样,当然文章是写给人看的,而话题则是说给人听的,由编辑编好的一次主持人节目少则几篇,多则十几篇,有的是完整的一篇稿子,有的是不完整的资料。一般来说,一篇稿件或资料构成一个话题的内容,那么这些稿件和资料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不能称之为话题,而只能算作主持人播音的素材。这些素材正由主持人从主持人的角度进行了加工、设计之后,才具有话题意义。主持人从编辑手中接过一次节目的文稿之后,就要从栏目的角度对每一篇稿件或资料进行话题的设计、加工。首先就是设计话题的开头,归纳起来,较为常用的话题进入方式有以下十种:

  第一种,提示开头,这是从传统的有稿播音演变而来的话题进入方式,也是最为简单的进入话题的方式。如:“听众朋友,今天生活服务窗栏目的第一个话题是跟朋友们谈一谈如何挑选地板砖。”这种报题式开头的优点是开门见山,直触主题,较为简洁,一般内容比较简单的话题或者在节目内容排的较满又较为紧凑的时候,用这种开头方式较为有利,它的不足是:较为单调、对有些话题就显得缺少铺垫,生动情趣也显不足。并且多少还有些传统有稿播音的痕迹。因此,在一次节目当中使用这种进入方式不能过多。否则,会与主持人话题播音这种与受众直接交流的方式不相吻合。

  第二种话题进入方式是呈上式。这种话题进入方式一般用于两个话题之间,可以说也是两个话题上下互相衔接的一种技巧。如:“听众朋友,刚才毛毛给您谈了如何自我调制腋斑病,接下来呢,我再和您说说练鼻部保健功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这个话题。”这种呈上式话题进入的方式衔接紧凑,适用于一个栏目中内容较为短小、不太复杂的两个话题之间,显得转换自然,也便于受众把握节目的层次结构。同时呢,也具有开门见山、直触主题的简洁明了的特点。它的不足之处也与报题式相似,对于一些内容较长,又较为复杂的话题久不太适用了。

  第三种话题进入的方式是渐进式。渐进式话题进入方式对话题有一种铺垫作用,有些稿件资料内容较长而且较复杂,或者不容易一下子引起受众的兴趣,这个时候,如果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进入话题效果就不佳,而需要主持人设计一个渐进式开头,作适当铺垫。比如有这样一篇编辑编好的稿件“下面为观众朋友介绍某某同志的一篇文章:《中国人要变一变草关》什么时候在中国被专家们评为曙光产业的草坪业也能成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如果主持人就是这样原封不动的开始话题,那么,肯定引不起受众的收听兴趣。而且呢,也不符合主持人谈话体播音的要求。北京经济台《都市生活》的节目主持人在播出时候呢设计了一个渐进式开头。“听众朋友,在我们很多中国人的观念中啊,草往往是不被重视的,比如朋友们都比较熟悉的《小草》歌儿里就这样唱道: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还有一首流行歌里也这样唱道: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儿草。我们的成语里还有一个成语叫“斩草除根”,听众朋友,不管是轻视也好,鄙视也好,或者是仇视也好。总之呢,在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草起码是容易被忽视的。那么在今天,这种忽视草、不重视草以至不愿意种草的观念也要变一变了。下面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话题。“这种渐渐把内容引入话题的方式使话题的进入自然、轻巧又富于情趣,容易引起受众的收听兴趣。而且有些内容不太复杂的内容采用这种渐进式开头也容易减少主持人与受众的距离,使人感到亲切、热诚。实践证明:具有铺垫作用的渐进式开头,是主持人较为有效的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话题进入方式。

  第四种话题进入方式是举例式。举例式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并且较为常用的话题进入方式,它往往是从主持人自己的或者是自己身边人的实例以及受众较为熟悉的事情说起,从而呢展开话题。比如有这样一篇稿件《消费品热销势头开始降温》,原来的开头是这样的“听众朋友,随着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到位,进入七月份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势头开始减缓,当前消费品市场出现了以下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这种话题的开头儿在主持人节目中就显得不太合适,受众在收听时没有心理准备,同时这种新闻导语式开头也不适于主持人谈话式的语言表达。某电台在直播此话题时,主持人作了一番改动,采用了一个举例式开头,主持人甲“哎,高山,前几天呢,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我想换一个洗衣机’,我就问他‘你现在的这个洗衣机买了没两年哪?’我的朋友说‘现在这个物价涨得这么快,存钱也不值,还不如买点儿大件儿东西呀保值合算。’”主持人乙“哎,我说东燕,赶紧跟你那位朋友说这洗衣机呀先别买,花那么多钱放在哪儿不用,这不是盲目消费吗!再说也是一种浪费啊,其实呢,你的朋友他不知道,随着中央最近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七月份以来,消费热效益开始降温了,居民消费心理已经开始趋于平稳。所以你的这位朋友啊,这种购物保值的心理可以说已经没有必要了。那么根据有关专家分析呢,当前消费品市场出现了这样几个特点”像这样用一个能够反映大多数受众利益和心理的例子开头展开话题,能够一下子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引起受众的共鸣。并且呢,产生了较为迫切的收听欲望。使用举例式进入话题方式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就是主持人所举的例子一定要是确有其事的实例,而不能去编造所谓实例哄骗受众。第二个要注意的呢,所举例子要典型,并且能够紧扣话题,说明问题。三是尽量避免用“据说、听说”之类的用语,以免给受众道听途说的不真实感觉。第四一点要注意的事呢在话题的结尾最好能再回到这个实例上来,会由此例引申,互相呼应呢,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第五种进入话题的方式:推荐式。有时节目或者栏目中有介绍一个先进人物或科学方法的内容,而且稿件的篇幅又比较长,很难在稿件的开始部分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主持人就可以设计一个推荐式开头。即把稿件中最能吸引人的内容先推荐给受众,使受众因需要而产生一种期待感。静下心来,收听话题。比如有这样一个话题“听众朋友,我们接到一些观众朋友的电话或来信,他们希望我们介绍用按摩治疗腰腿疼、腰椎病、颈椎病的大夫,在今天的《人人健康》栏目里,我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按摩师军医高立宽。”如果这个话题采用报题式开头,像这样“听众朋友,在今天的《人人健康》栏目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军医高立宽。”效果就不如以上推荐式开头好。因为这样的内容对很多受众是不感兴趣和不需要的,引不起他们的注意,就可能要失去相当一部分受众。又比如有这样一个话题“听众朋友,在现代生活中,眼镜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伴侣,但是戴眼镜的朋友如果对镜片保护不当,眼镜也容易慢慢受到损害。那么,在今天的《生活服务窗》栏目里,我给您谈谈雷鹏牌儿明镜液对眼镜的清洁防护作用。”,如果话题不是这样进入,而是采用报题式,比如“听众朋友,在今天的《生活服务窗》栏目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种眼镜清洁防护液—雷鹏牌儿明镜液”这样的话题进入方式就容易使人产生广告宣传之感。特别是现在在很多节目中长有介绍厂家或者是产品的内容,就更应该注意话题开头的设计。尽量避免单一使用报题式开头,而把受众最有可能感兴趣、最为需要的内容先推荐给受众的推荐式开头儿,是较为有效的一种话题进入方式。他可以使受众立刻认同主持人的话题,那么,在设计推荐式开头的时候,要注意用语要朴实、亲切、自然,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拔高色彩的形容词。不用那些华而不实的泛美之词以及那些容易使人产生广告宣传色彩的用语。以免弄巧成拙,欲速而不达。

  下面再介绍交叉式话题进入方式。如果是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共同主持节目,有些话题的展开可以以俩个人交谈的形式进行。特别是那些内容不容易吸引人,原稿开头又不适宜由一个人展开的内容。比如,某台播出的一个话题:谈谈书籍封面的装帧艺术。原稿是这样的“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当然,这是指书籍的内容而言,但是在实际上,无论读书或在书店里,都不得不先和书籍的封面谈话。您将首先向书籍封面发问,这是一本什么书?于是,封面便可以把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告诉您,这也就是书籍封面艺术的实用属性和使用功能。大家可能听出来了,开头儿虽然写得很文雅,但是呢是写给人读的,即不适于口语聊,也不利于听觉理解。两位男女主持人在播出前作了相应的改动,播出事采用了一个交叉式开头儿展开话题,主持人甲:“哎,刘佳,你们女同胞在逛商店的时候首先吸引你们注意力的是什么商品?或者说是商品的什么部分?”主持人乙:“那当然是商品的包装了,精美独特包装的商品最容易吸引人了,其实不只是逛商店,比如在商店浏览的时候,那些封面漂亮、设计巧妙的书往往也最容易吸引人。”主持人甲:“对,你说的这种封面设计巧妙,漂亮的书,之所以容易吸引人,是因为书籍封面装帧艺术的艺术美作用。主持人的这种交叉式进入话题的设计把原来不适于听觉的开头儿通俗而又浅显易懂的说给受众,使受众很轻松的理解了话题。由于采用你来我往的交谈方式,内容上通俗易懂,形式上轻松活泼,利于听觉接受,因此,交叉式话题进入方式也是主持人较长采用的话题展开方式。越是高深的内容,简单化、生动化,这样呢也才能让受众容易认同和接受。

  下面介绍第七种话题进入的方式。过渡式开头。目前许多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节目都采用直播形式,在直播中,主持人既要播音,同时又要操作机器,播放磁带、唱盘,有的还要接热线电话,注意力难免有分配不过来的时候,两人共同主持,有时会出现一人的话题已经结束,需要另一个人马上衔接,而这一位主持人呢,由于某种原因没有立刻进入衔接状态的情况。这时,有经验的主持人马上就会选择选择一个过渡性的开头,如:听众朋友,现在是北京时间18:30,欢迎您继续收听田歌北原为您主持的《正午阳光》节目,接下来;一般呢,在直播室的正面墙上都挂有精确的电子钟,主持人呢抬头就可以看到,也可以顺着前面主持人的话题:听众朋友,以上某某为您介绍了服用维生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那么接下来呢,我再给朋友们谈一谈使用家用理疗仪器应该注意些什么。听众朋友,从刚才陈佳为您介绍的未来两天的天气情况来看,最近两天呢,气温偏低,请这两天出门的朋友多加件衣服,以免着凉。好,下面我给朋友们谈一下;特别是万一在没有精神准备而仓促衔接的时候,主持人可以采用这种过渡式进入话题的技巧。利用过渡性词语有限的空间迅速理清思路,稳定情绪,然后从容转入下一个话题。由此可见,过渡式进入话题方式也体现为话题衔接的技巧。虽然仓促衔接,但却转换自然,浑然一体,不留痕迹。

  下面介绍第八种话题进入的方式。回顾式开头。用回顾受众比较熟悉的和较为亲切的人与事的方式展开话题。也容易产生亲近感,缩短传授双方的距离,使受众产生收听的欲望。比如:听众朋友,有些老北京啊,面对不断高档化的商场,还挺怀念六七十年代那些经营物美价廉、耐用实惠的小商品的商场。一位叫徐博渊的老先生最近的一段经历引发了他的一番感触,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被高档化遗忘的角落》,下面呢,我和某某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还比如:听众朋友,说起北京百货大楼,很多朋友就会很自然的会想起老售货员张炳贵,以及他对顾客的一团火精神。那么在改革开放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形势下,这昔日的一团火是熄灭了还是奄奄一息了,还是烧的更旺了,下面就请您同我们一道去百货大楼转一转。

  下面介绍第九种话题进入的方式。摘要式开头。摘要式开头是一种把话题的主要内容提出来先说的话题进入方式。比如:听众朋友,今天的《黄金书屋》栏目,我向您介绍两本新书。一本是《微型汽车构造与维修》,内容包括微型汽车的构造、性能、种类和特点,还有故障分析与维修、检查的方法。另一本呢是《汽车仪表》,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汽车用仪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想必司机朋友会对这两本书感兴趣。有些话题的内容可能对一部分受众是需要的,而对其他一些受众呢,则可能是不太需要的。那么这种摘要式开头的长处呢一方面是使需要的受众做好认真收听的准备,另一方面也使不需要的听众松弛一下神经,这也使对受众的尊重,尊重他的收听的选择性,避免因话题内容不对口味而产生对节目的失望心理。虽然内容不对他的口味,但是呢,主持人却提前通知了他,使他将注意的指向暂时游移他处。受众尊重心理得到满足,就会将失望心理降到最低的限度,经验告诉我们,传播内容如果不符合受众的需要,受众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失望心理,受众潜意识中失望心理积累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对传媒信赖感的降低,而受众尊重需要满足的补偿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失望心理的消极影响。

  下面再介绍第十种话题进入的方式。接力式开头。男女两位主持人共同主持,话题由前一话题的主持人在其话题的结尾说出,下面话题的主持人就像接力赛跑一样,接过话题,顺势展开,这是一种利用前面话题对受众注意产生的兴奋优势实施转换的一种话题进入方式,也是话题衔接的技巧。主持人甲:“听众朋友,《微型汽车构造与维修》的第一分册——发动机集已经出版发行。第二分册——底盘及电器集不久也将与读者见面。好,听众朋友,下面请良辉再把《汽车仪表》这本书给您介绍一下。”主持人乙:“听众朋友,《汽车仪表》这本书是广州汽车仪表厂某某某编写的”在两个衔接比较紧的话题之间,或者同一话题的两个又需要有所区分的内容之间,用这种接力式开头来衔接,可以使内容既连贯紧凑,又有所间隔区分,形势呢也较为活泼自然。

  以上介绍了十种话题进入的方式与技巧,这十种话题进入方式与技巧只是一个基本的归纳与概括,并不能囊括所有话题进入展开的形式。在实践中,同志们大可不必拘泥于这十种方式,完全可以有更加生动、丰富的创造,话题进入方式是节目主持人需要下功夫、花力气去研究、挖掘和捉摸的。国外一些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往往为了节目话题一个精彩的开头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他们把节目话题的开头视为自己独特的个性形象的标志,足见话题进入方式的重要。因此,如何设计话题的进入方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主持人的足够重视。

  现在讲话题结束的方式与技巧。主持人对稿件、资料作了稿件的开头、设计,还要考虑话题的内容如何展开,特别是如何结束话题。主持人因稿件资料内容和受众心理需要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话题结束方式。或强调、或重复、或感叹,使受众从不同的话题结束方式中因小见大,从个别到一般,产生联想,引发思考,受到感染和激励,得以教育和启迪。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受口”,生活是这样,写文章是这样,主持人的话题播音更是这样。主持人选用适宜的话题结束方式,能够升华话题的思想意义,深化话题传播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说,一个话题结束的如何,是主持人能力、功力和学识水平的突出标志和综合体现。同时,话题结尾的设计与实施,为主持人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空间。因此,聪明的主持人是决不会忽视对话题结尾的设计的。

常见的话题结束方式主要有以下十种:

  第一种,回题式结尾。这时一种回报话题的话题结束方式,与传统的有稿播音的回题相仿,如:听众朋友,以上我给朋友们介绍的是英语学习的一些趣闻。希望它对学习英语的朋友们能有所帮助,好,听众朋友,刚才我给您讲的是以笔会友,80年代戴月轩湖笔店的故事,接下来请您收听一段音乐。这种会题式结尾简洁明了,话题内容较为短小,不需点评,前后内容衔接紧凑的情况下,较常采用此种结束方式。但是在一次节目里会题式结尾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单调,缺乏生动色彩。

  第二种话题结束方式:重复式结尾。为受众的收听需要着想,话题中的某些内容主持人在话题的结尾应给予一定的重复,尽管这些内容有时并不是话题的中心重点,以便听众记忆和加深理解。比如:听众朋友,听了以上我为您介绍的小儿王刘必尘大夫的事迹,您可能会说,刘大夫真是医术高超,同时有些朋友特别是患儿的家长可能没有听清刘大夫出诊的时间和地点,下面请想找刘大夫求医的听众听好,我再把刘大夫出诊的时间、地点重复一遍。刘大夫每星期的周一、周五上午,东直门医院。刘大夫出诊的时间地点在话题中并不是重点,而是一带而过的,但是它对有些受众如患儿家长可能就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主持人独具慧眼把它挖掘出来,在结尾处加以重复。这个重复是非常必要的,它直接体现着主持人一心为受众着想服务的精神。只要主持人心里时刻想着受众,就能够发现那些需要并且值得在结尾重复的话题,重复式话题结束方式是维系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感情和信赖的有效方法,是实践中较为常用的话题结束方式。

  第三种话题结束方式:强调式结尾。对稿件结尾有些需要引起受众特别注意或需要加深印象的内容,主持人可以选用强调式话题结束方式加以突出。有的时候呢,原稿的结尾也有强调的意思,但强调的语气色彩不明显,主持人呢可以通过选用突出、强调的词语,加重语气色彩给予突出强调。以达到提醒特别注意,充分重视的目的。比如有这样一个话题:谈谈糖尿病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原稿的结尾是这样的:凡患有三多症状的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就因该积极治疗和适当的控制饮食,目前,威胁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心血管病变。因此,老人如果出现三多症状又出现了疲软无力,消瘦等症状,要尽快去医院,以免贻误诊治。北京经济台的主持人在播出这个话题的时候呢,作了强调式结尾的设计,使话题结尾强调的色彩得以加强。听众朋友,以上我跟您谈了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关系,在话题的最后呢,我再提醒一下,如果朋友中有谁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也就是所谓的三多症状,那你可千万别大意,而要及时去医院,如果被确诊为糖尿病,一方面要积极治疗,一方面哪还要适当控制饮食。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现在威胁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病变,所以啊,中老年朋友应该经常注意自己饮食量的变化。如果那位朋友发现自己有了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同时又出现了疲乏无力呀,请您一定尽快去医院检查,不要把病耽误了。像这样做了强调的结尾的设计,加重了原稿结尾强调的意味,同时呢,又加重了关切的色彩,使人听起来亲切热诚,觉得主持人确实是在实实在在的关心他们,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服务。刚才呢谈的是强调式话题结尾的方式。

  下面介绍第四种话题结束的方式。归纳式结尾。在话题的播音中,有的材料呢,所述内容虽然条分理析,但是由于没有作必要的分类或者是结尾没有概括性的总结,所以呢,受众听起来难以得出清晰明确的印象。对于这样的材料,主持人就可以设计一个归纳式结尾,帮助受众得出明确的结论。比如某电台曾经播出过这样一个话题,就是介绍高压锅对食物营养成分影响的话题,编辑编好的原稿对使用高压锅蒸煮烹饪的十几种食品营养成分的损失情况列了一系列的百分比,想大米呀,猪肉呀,豆类,骨头,羊肉等等等等。虽然每一项讲的很清楚,但是呢由于这十几项内容难以使人一一记住,并且呢有没有分类,因此呢,受众难以形成完整、清晰的印象。那么,电台主持人在播出这个节目的时候,就可以做一个归纳式的结尾:听众朋友,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说,用高压锅作动物性食物,营养的损失比较小。而作植物性的食物,对食物营养成分的损失呢,就稍大一些。那么您在使用高压锅时,就可以参照这一情况了。像这样的结尾设计,比原来单纯一系列百分比数字要好得多,便于听众得出完整清晰的印象和结论。还比如,像《食用果茶的误区》这篇稿件,它指出了人们在购买果茶时在心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就是呢以为颜色红的比颜色黄的要好和粘稠的要比果肉汁儿与水分层的要好。稿件结尾说这是为了迎合顾客心理添加色素和淀粉、食用胶造成的。那么某电台主持人在播出的时候呢就作了一个归纳式的结尾:听众朋友,看来呀果茶并不是越红越好,颜色越红说明添加的色素越多,色素多呢,品质难免不受影响,因此可见,黄褐色的果茶比纯红色的果茶质量要好。第二呢,果茶越稠就说明添加剂成分越多,看来那种出现果肉汁儿与水分层的果茶还是比那种看起来较粘稠的果茶质量要好些。您在买果茶的时候可要注意这两点。那么用这样归纳式的结尾结束话题,让受众呢听得明白、轻松,话题传播的效果呢也就明显了。因为广播有声语言稍纵即逝,受众接受的方式主要是伴随性理解,不具备反复收听和停下来思考的可能,所以主持人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性,在需要的时候呢就给予必要的归纳和总结。帮助受众做出判断和结论,使受众在轻松、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接受和理解主持人话题的内涵。

  下面介绍第五中结束话题的方式。点评式结尾。点评式结尾是主持人话题播音一种主要的结束方式,主持人因话题内容有感而发,阐述自己对话题内容的一番见解或感想,以议论的方式结束话题,深化话题的意义,比如:《被高档化遗忘的角落》这个话题,说的十一位老先生在一个商场买到了多年不曾买到的平纹布、细铁丝儿之类的物美价廉的小商品以后所发的感慨。在原稿上,编辑只注了一个简单的回题式结尾:上面介绍的是徐博渊同志的文章《被高档化遗忘的角落》,主持人在备稿的时候,感到作者所谈还有更深一层意义没有充分明确的体现出来,因此呢就作了一个点评式结尾,播出时候呢是这样的:听众朋友,以上刘老先生的一番感慨实质上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社会主义的商业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服务宗旨和经营方向,是一味的追求高档化引导刺激人们高消费,还是以满足广大群众生活的一般需要为主要经营目标,北风窝百货商场显然选择的是后者,经济发展了,经营条件改善了,但是为人民服务,方便群众生活这一社会主义商业的服务宗旨和经营方向却不能丢,像什么平纹儿布啊、细铁丝儿啊、针头线脑、钮扣鞋带儿这些小商品的确赚不了几个钱,但是却是人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我们的商业部门经营了就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方便了群众生活,这样也才是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这样的点评式结尾就深化了话题的意义,发了受众想发而未能发之声,在进行点评式结尾设计的时候呢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点评要有意义,主持人要善于以小见大,以点代面,从个别的现象中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而不能就事论事或者是空发议论。第二,要有感而发,即不无病呻吟,也不牵强附会,即不故弄玄虚,也不有意拔高。第三点要注意的是讲究政策分寸,主持人的议论、点评要以党和政府的政策为依据,对人、对事都不能感情用事的妄加评论,或者是轻易的论断是非曲直。第四要注意留有余地,不绝对化,不说过头话,不以偏概全,不强加于人。第五,要力求点评有真知灼见,确实能给人以启发、警醒,“语不惊人死不休”,语气平平淡淡,则不如不点评。总之,点评式结尾方式是主持人结束话题的重要方法,是需要主持人下功夫思考和准备的。好的点评如同画龙点睛,会使人回味无穷。

  下面介绍第六种结束话题的方式。联想式结尾。有些话题的内容需要由主持人在结尾作举一反三的联想和引申,从而使话题更具普遍意义,如:《从九月四号北京脱销望远镜谈起》这一篇稿件,谈了北京的有关企业和商业部门没有抓住人们观看七运会开幕式和比赛需要望远镜的急性消费倾向,从而失去了一次做生意的极好机会。北京经济台的主持人在结尾这样谈到:听众朋友,七运会期间的望远镜生意该做没做令人遗憾,由此也使我联想到明年春节将是北京禁止燃放鞭炮的第一个春节,那么,除夕之夜,北京市民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急性消费动向,我想,只要厂家和商业部门多动脑筋,多作些调查研究,那么当更多的生意机会来临的时候,就能紧紧的抓住机会了。用这种联想式结束话题使的话题具有了较为突出的普遍意义,而且确实能够给人以启发和实际的帮助。主持人要善于使用联想式结尾,把话题内容的意义引向深处。当然,适时适当适度的联想的产生也是主持人综合素质和修养的体现。

  第七种结束话题的方式。建议式结尾。在有些话题的结尾主持人可以通过向受众建议作某某事情,尝试某种方法或者提醒注意的方式结束话题。如:听众朋友,听了以上我给朋友们介绍的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的鼻步保健功,有兴趣的听众朋友可以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不过我还要提醒朋友们一点,那就是如果那位朋友鼻子部位正在患病,像疖子、皮肤病、鼻出血等等还是暂时不练此功为好。听众朋友,特别是上夜班的朋友,您不妨按我上边说的方法试一试,我想,夜班病也就可以得到自我调制了。这种话题结束方式既委婉得体又显得亲切热情,受众乐于接受,是主持人行之有效的一种话题结束方式。

  第八种话题结束方式。呼应式结尾。呼应式是一种首尾关照的话题结束方式,主持人以某人某事进入话题,而在话题的结尾,又回到此人此事上来,并由此作一定的生发引申,深化话题的意义。使受众加深理解,得出完整深刻的印象。比如像“国外消防见闻”这个话题,主持人开始从深圳危险品仓库和北京隆福大厦两场大火谈起,然后介绍了国外消防的经验做法,在话题的结尾,主持人又回到这两起火灾事故上来:听众朋友,说到这儿我就想,深圳北京这两起火灾以及发生在我们身边其他大大小小的火灾事故,究其原因,除了人为因素意外,主要不外乎两条:第一呢就是思想上对火灾和消防工作重视不够,第二就是消防措施以及设备条件等不够完善有利,而主要原因还是第一条。以上我们说到的一些国家的消防工作做的好,主要就是体现在对火灾和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视上,思想上真正重视了,能够常抓不懈,常备不懈,就能够创造条件,完善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九种话题结束的方式。感叹式结尾。在话题的结尾主持人适时的抓住受传双方共同的感情凝聚点,感慨或赞叹或抒情,让受众在主持人的感叹抒情之中受到感动,受到激励,从而产生行动的力量。如“我们不是失败者”这个话题:从九月二十四号北京争办奥运失利谈起分析了我们申办奥运产生的积极影响。在话题结尾,主持人抒发了这样的感慨:听众朋友,说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了体操教练高健在争办表决后所说的一番话,他说呀“作为一名新中国的体育工作者,我曾三次带领国家队参加奥运会,可以说,争办奥运凝聚了我们这一代体育工作者的梦想,我家住在八楼,我曾对人说过‘如果能换来奥运在我国举行,我宁愿从八层楼上跳下去。’听众朋友,当时从电视上看到了采访高教练的情景,听到他这一片肺腑之言,我感动的掉泪了。我就想啊,我们有这么好的体育工作者,我们有这么好的人民,有这么坚强伟大的党,奥运的圣火终究有一天会在中华大地上点燃。我坚信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远。主持人从一个大家熟悉的动人的事例感慨、赞叹、直抒胸臆。以情感人,此时,主持人的感情与受众的感情已融为一体,受传双方已达成一种互动的默契与共识,传播活动至此可以说进入了一个理想的佳境。主持人的感叹缘情而发,这情既是主持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由于人民群众的感情息息相通。多发有情之声,这也是主持人赢得受众认同和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主持人结束话题的第十种方式。综合式结尾。有时某种话题用单一方式结尾往往不能够满足表达的需要,这时可以采用几种话题结束方式综合并用的技巧结束话题,比如:哎,东燕,看来你的那位朋友急于购买一时用不着的洗衣机购物保值是没有必要了,这时呼应式结尾。如果他手里还有余钱的话呢,我倒是觉得把钱存到银行或者是去买国库券比较合算,因为国家已经提高了存款利率,这是建议式结尾。假如现在大家还是都到市场上去盲目购买大件商品,一方面造成不必要的积压浪费,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新的销售增市和市场物价浮动,这反而对消费者自己不利。这有是点评式结尾。又比如:听众朋友,以上我给您谈的是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军医高力宽大夫的事迹,这是回题式结尾。您可能会和我一样产生这样的感慨:要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们都能像高大夫那样,艺术高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该有多好啊。这时感叹式结尾。也许有些朋友患有腰腿疼、颈椎病、腰椎病,您不妨去找高大夫用按摩治疗试一试。这又是建议式结尾。高大夫治病的门诊部在魏公村解放军艺术学院内,坐320、332路汽车到魏公村下车就可以找到,您记住了,魏公村解放军艺术学院,坐320、332路汽车到魏公村站下车。大家可能已经听出来了,这又是重复式结尾。像这种综合式话题结束方式便于精炼、简约的表达多层含义的内容,生动、活泼,受众容易接受。实在呢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话题结束方式。

  话题的进入方式和结束方式的设计和选择是节目主持人智慧的结晶,是主持人素质和功力的综合体现,是主持人创造才能得以施展的广阔而自由的天地。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就不能不重视对稿件材料开头和结尾的话题的设计,而出色的话题设计不仅可以使原稿的编辑意图得以充分体现,往往还能赋予话题以新意,使原稿锦上添花。主持人对话题进行设计加工,选择进入和结束方式,还应注意话题首尾设计的完整性。不同话题首尾方式的多样性和一次节目话题设计的整体和谐性,力求达到这几方面的完善统一,不言而喻,只要我们的主持人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勤于总结,就一定会有更多更丰富的创造。

节目主持人导论

一、节目的核心——主持人概念要点。

  主持人节目是以主持人出场的形式来实施广播电视的功能的一种节目形式。从整体看主持人节目形式,它是由节目的主体、节目的手段和节目的对象构成的,节目对象和节目主体之间的联系必须有一个中介环节,整个中介环节就是节目手段。因此,节目手段是主持人节目主体为实现其效果,使其活动作用于节目对象的中介环节。主持人节目手段包括采集、编辑、制作、图示、形体、播音等。其中,采集、编辑、制作、形体、图示都是非播音手段,也就是非有声语言手段,播音则是主持人节目里跟受众交往最重要的手段。在创作位置上,节目主持人是作为一个完整节目的主人身份出现在话筒前、屏幕前的。

  主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从节目的选题、采访、编制到播出有较大的发言权,另一方面,只有处理节目的权力,包括从采访、编制到播出。从主持两个字的含义可以看出,主持人在节目中应该是中心人物,起主导作用。主持人节目是传播活动的一种形式、一种节目形态,而主持人节目的有声语言、主持时的播音则是从节目播出的角度来划分的一种播音类别。可以这样认为,不管主持人是不是节目的总编辑、负责人,也不管他是否有采访、编制节目的能力,在节目播出中,在跟观众、听众见面的时候,他应该处在节目的主导地位。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主持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创作集体协助他的工作。每次节目间或参与其中一两项工作或在各项目活动中有其思想渗透,或在各项活动中有其指导或点拨。创作集体的工作应该是围绕主持人进行的,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最终都应该由主持人来审定。大家都知道,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过的《世界各地》,这个专题的节目主持人靳羽西就是这个节目的负责人,由她物色人选组织成一个节目组。在这个创作集体里,有一流的摄影师为她摄影,有知名的学者给她当顾问,有教授给她做剪接,但节目的选题、表现形式、风格等等,都是由她最后完成的。这样,她主持起节目来就会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了。

  节目的整体效果可以这样认为,主持人如果能拥有对节目的指挥权,能亲自参加节目的采访、编制等等程序,他在后期制作中就会有运筹帷幄的感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体节目的质量是跟主持人在节目前期准备中参与程度成正比的。当然,对受众来说,并不会因为主持人的参与和参与多少而失去主持的意义。

  在主持人节目中,主持这一概念的要点应该是这样的: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固定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对听众观众进行的有声语言创作活动,主持人在节目整体创作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另外,他的主要职责是设计、组织、串接一次节目的各个部分,传播信息,介绍知识,评价问题,回答受众提问,进行人物专访,组织受众讨论等等。

  还有,从有声语言看,主持人应该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力,用气发声、吐字归音要训练有素,应该懂得并善于运用有声语言的各种表达规律和方法,具有独立构思、出口成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应变和临场指挥的能力。有声语言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力求与节目的性质、特点相适应。另外,主持人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

  以上所说的要点表明,在主持人节目中,主持人所展示的才华在广播电视领域中逐渐向全方位发展,他不是一般的播音员、一般的编辑记者所能胜任的,他需要特殊的素质。

  二、节目的产生及其背景。

  参考了国外广播中比较广泛地使用节目主持人的做法,81年元旦,徐曼小姐以主持人身份出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空中之友》节目里。徐曼小姐诚挚亲切的情感、轻柔甜美的声音在台湾1800万人的心中掀起了一阵波澜。她亲切地把党和政府关于祖国和平统一的主张传达到岛上的千家万户,沟通了海峡两岸同胞的手足情谊。同年3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李一萍主持的《大众信箱》节目开办了。李一萍很快成为广东青年的“知心姐姐”,赢得了听众的赞扬。

  以后,我们国家各地台的节目主持人基本上都是模仿徐曼、李一萍的主持样式。主持人节目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它是广播改革中的一个突破,是遵从广播规律办广播的一项成果,它是社会文化和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这种传播形式与信息的大量出现相联系。改革开放的大气候的出现,产生了稳定宽松的社会环境,信息几乎在国内和国外同步了,而且,这种信息是大量地出现,它要求新闻界以更快的速度去捕捉、选择、传播给受众。另一方面,面对信息纷呈的世界,需要对其综合分析评论,由于主持人节目中的主持人集采访、编辑、播出于一身,能迅速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传播,采用直播手段的主持人节目恰恰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其次,受众在收听、收看过程中地位的提高也促使其节目的出现。广播电视曾经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其效果被认为是瞬间可以改变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受众的收听、收看地位可见一斑了。进入80年代,这种状况已被现实所替代,广播电视是充满了双向流动感的传播系统,传播和接受是一个完整艺术过程的两个部分,尤其是要把受众放到主体的地位上来看待,注重受众对节目的反馈、反映。应该这样认为,传播内容的价值产生于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之中。电台、电视台日益增多,也使得它们无法垄断收视市场。收视率的激烈竞争使观众听众成了上帝,从而导致了受众地位的大大提高,节目以一种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新的、一对一的亲切平等的口语化的有声语言形式抓住受众的心,并且使主持人本身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主持人使受众感觉到的是一个具体的、可信的、有魅力的形象,传受双方互相信任、互相适应,受众不再处于被灌输的被动位置,他们强烈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得到了承认和尊重。主持人节目这种传播形式受到观众的欢迎,应该说是必然的,它已经出现在新闻性、言论性、知识性、服务性、文艺性各类节目之中了。

  三、主持人节目特点。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主持人节目特点可归纳为五点:一、以第一人称出面主持;二、节目稳定;三、主持人面临新闻现场采访;四、有声语言的口语化运用;五、有个人评议的权力。

  第一个特点,以第一人称出面主持。节目主持人应该自报家门。节目开始的时候,应该让受众了解谁在为他们主持这次节目;在节目进行中,或在节目结束之前,也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作自我介绍以便加强跟受众的关系。应该把自己融入到节目之中,在叙述事物的时候,主持人随时都要说“我”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和想法,随时发表见解,并且提示受众同时思考这个问题的见解和想法。无论主持人手中的提纲、稿件和心中对问题的见解是先由编辑构思好的、先起草的,还是主持人现场即兴发挥的,都应该让受众感觉到是主持人“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节目自始至终都要求主持人以“我”的形象出现,直接跟受众交流。举一个例子,10年前,84年的时候,徐曼在主持《空中之友》节目中,有这样一段原稿:“听众朋友您好!我是徐曼,当我开始这次节目的时候,我忽然想到我的孩子想吃香蕉,我中午带几斤回家。说实在的,如果说买苹果、买梨在北京到处都是,很容易买,什么烟台苹果、辽阳苹果、天津雪梨、天津鸭梨、鸡冠苹果、锦红苹果等等,真是想买什么就有什么。可是,孩子要我买香蕉就不容易了,好久在北京市场上见不到了。不过,孩子的要求对我这个作妈妈的人来说就是命令哦。我在上班路上顺便逛了几家水果店,都没有香蕉,我有点着急了,孩子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我都不能满足,那怎么行呢?我便又走了几家水果店,谢天谢地,终于在一家私人水果摊上看到了有香蕉卖。”

  这是上一段,下一段是这样的:“我家的旁边有一个中型商场,名叫国华商场,昨天我在这个商场结识了一位卖电视机的售货员小姐,名叫夏立新。夏小姐对我说:‘这个商场每次进的电视机最多不过200多台,每次货一到,半天就卖完了……啊,对了,我碰到过几位从台湾来的厂家,他们想在大陆投资设厂,可是由于台湾当局禁止海峡两岸直接通商,这些厂家的信誉考察就很困难了。’听众朋友,您看,我从我的孩子要吃香蕉说开去,说了这许多,不知您是不是赞同我的见解。这次节目结束的时间到了,下面是本台其它节目,欢迎您继续收听,谢谢。”

  上边这篇主持人谈话,徐曼小姐以第一人称出现在台湾听众面前,通过拉家常,谈自己家中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反映了在当时的环境下我们国内的市场非常丰富,货架上琳琅满目,经济发展得很好,但我们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也如实地告诉了台湾听众。如果把这篇谈话内容变成一篇新闻稿播出,一定不如徐曼这样拉家常式地谈论问题的效果好。在谈话中,徐曼小姐以第一人称出现在台湾听众面前,并且,“我”与“您”使广播听众始终处于交谈的位置上。比如说,“我忽然想到”、“我的孩子”、“我在上班的路上”、“我家的旁边”等等。可以说,都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的故事,“我”真实的想法,“我”真实的态度,“我”的观点等等,让观众感到非常亲切自然。可以说,主持人眼前的空间以及其它一些装饰物,比如播音桌、话筒、道具,都是你的,好象跟你家里的装饰一样,你要毫不谦虚地占据这个位置。你是这里的主人,你在这儿把一个完整的节目播送给受众,让受众感到你的形象、你的魅力,让受众了解你的为人、你的人品、你的知识面,从而受众更加喜欢你,进而喜欢你的节目。这一切,都是主持人强烈的自我意识所取得的成效。你给受众的印象越深,越能博得受众的好感和信任。

  下面一点,要敢于展示自我形象。主持人自我形象的表现和展示在主持过程中应有所体现。大家都知道虹云,虹云主持的《空中信箱》曾播发过一篇“望彬彬早回家”。她在表现对彬彬爱心的同时,也设计了呈现自己形象内容的一段文字。虹云说:“我想到弟弟常说的‘亲切之声’的虹云老师您了,如果弟弟没有出事,他在失望、孤寂、奔波中听到熟悉的声音是一定会知道迷途知返的——他带着一个半导体收音机。”(这篇东西是武汉一个大学生的弟弟离家出走了,她很着急,决定给虹云写信,因为他的弟弟经常听虹云的广播,这位姐姐也非常相信虹云。)虹云说这段话,爱心是虹云主持的基调,主持的内容。“彬彬如果听到虹云老师的‘亲切之声’一定会迷途知返的”,从这句话中,可以体现出一般的听众对虹云的爱,对虹云的信任,以及虹云本身的能量。在这里,虹云本身的优点可以看作是主持人自我表现和自我推销,这种自我表现和自我推销是应该的。主持人表现自己的优美形象,正是要听众接受自己的形象或调节自己在听众脑中的印象,也就是推销展示自己的形象。当然,最后是听众喜欢自己的节目了。同样,倪萍在一次春节联欢会上,在讲述一位母亲15年如一日为自己孩子输血的动人故事以后,代表中央电视台把一张5万元支票送给了这位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受众无形中感到了倪萍本人极富同情心,善解人意的形象。实际上,倪萍在无意当中也在展示自己的形象。中央电视台《观察思考》节目的主持人肖小琳,在表现自己观点正确,分析透辟的同时,总是千方百计表现自己追求真理的诚意和把握真理的自信。这个时候,肖小琳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得到了升华。

  主持人展示自我形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在节目中的地位,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主持节目的目的。虹云在“寻找彬彬”中,将自己的美好形象成功地展示在听众面前,使听众很容易接受她传递的爱心,从而加强了她在节目中的地位。倪萍在观众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她今后所主持的节目就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同时也会确立倪萍在节目中的位置。同样,肖小琳在议论中,如果他追求真理的诚意和把握真理的自信,受众也认为是不可怀疑的了,那么他在今后的节目中所有的论点、论据、论证就会显得更加有力,也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这些都证明了形象的展示对实现节目播出目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面谈的是主持人节目的第一个特点,即用第一人称出面主持,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在主持节目时一定要自信。

  第二个特点,节目稳定。包含三层含义:主持人固定;节目播出时间固定;节目名称固定。

  先谈主持人固定。一般来说,主持人主持节目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使受众了解他,同时主持人跟受众之间的感情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加强。国外有一个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长达30年,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信任,以致于一位观众说:“我一在屏幕上看到他朴实、诚恳、憨态可掬的样子,就被他吸引住了,即使他说的是假话,我也认为是真的。”从这位观众的话可以看出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他主持节目30年了,他的话都赢得了观众的好感。国内的主持人节目一般也是这样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节目主持人沈莉。她主持节目也有很长时间了,她主持《为您服务》一直到她退休,在观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最近,她应电视台的聘请,又出现在另外一个节目中。一般来说,节目的主持人不要轻易更换,不然的话,原来的主持人印在脑子中的第一印象是根深蒂固的,要想轻易抹去,是极不容易的。受众往往不容易接受第二位主持人形象的出现,不自觉地会试图与前一位节目主持人去比较。大家都知道《正大综艺》在观众中影响很大,现在《正大综艺》的观众往往是拿杨澜和赵忠祥去作为衡量的标准的。另外,节目的特点也是不能轻易更换主持人的原因之一。节目的特点、特色、个性决定了它应该物色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主持人的个性和节目的个性特色应该是一致的,不能先有节目,后有节目主持人。也就是说,主持人的个性特征往往作用于节目之中,使其更具个性,更容易赢得观众。节目的个性、主持人的个性应该协调一致,应该牢靠,它如同粘合剂一样把双方粘在了一起,谁也离不开谁,一说起主持人就马上反应到他主持的节目,一谈起节目,又往往反应出主持人的形象。

  下面谈节目播出时间固定。在主持人节目中,时间一定固定,目的是使受众安排好收听收看时间,以便在固定的时间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试想,如果播出时间不固定,节目怎么能在受众心目中起作用呢?因此,播出时间固定容易使受众形成条件反射,做到自觉地收听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比如大家所熟悉的《今晚八点半》、《午间半小时》、《开心一刻》、《焦点时刻》、《午间奏鸣曲》、《茶余饭后》这些栏目本身的名字,已经很容易让观众记住播出时间,观众一旦喜欢上它,就会按时收听收看,使节目达到预想的结果。

  第三,节目名称固定。在节目稳定中,节目名称固定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节目名字一旦固定下来,不能轻易改动,除非在特殊的情况下,节目名称和节目内容不相吻合了,才可以改。比如《焦点时刻》就是谈国内外引人注目的事情,都是问题的焦点、听众观众最容易关注的事情、能够反映切身的事情,而不应该是一般的鸡毛蒜皮的事情、婆婆妈妈的事情,否则一旦文不对题就应该改正了,但目前从节目创办到改名称还不多见。名字固定就要有与名字相符合的内容出现,这样可以吸引一部分受众,这部分受众应该是固定的受众群,从而使传媒的作用发挥得有的放矢。

  第三个特点,主持人经常亲自采访。在一般的听众观众心目中,主持人是真实的记者,对于主持人采访来说,有积累材料、观察实际过程的内部采访,同时还有向听众观众阐明、传播消息的外部形式。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出现在观众听众面前的,带有强烈的现场性。由于现场采访可以让受众感受到主持人采访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一条新闻的成败,因而现场采访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场采访有利于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同时可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和感染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除了串接、引导、传播信息外,在新闻现场如果能出现主持人的身影,就能够突出和强化主持人的主持作用。由于现场采访为万人所瞩目,因而主持人的政策水平、知识深度、分析能力、敏锐反应、口语能力将会从这个侧面得到反映。最近,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活动正在开展,在纪念演出现场,我给介绍一段我记录的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记者说:“请您谈谈对京剧的看法。”他采访的是一位中年观众。这位中年观众说:“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唱念作打,处处体现出演员的技艺,给观众以美的欣赏,国外还没有这样的一种形式。我认为京剧是国粹。”这位主持人说:“喔,知道了。”后来,这位主持人又采访一位大学生,他提出的问题是:“请您谈谈看完京剧的感受。”大学生回答说:“这是我第一次看京剧,以前只是偶尔从收音机听到,不太喜欢。这次我耐心地看完了一出戏,它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感受,我第一次体味到了什么是艺术。想起来,过去显得太不成熟了。”这位主持人接大学生的话问道:“你认为京剧有存在的必要吗?”当时,被采访的两位观众说:“啊,当然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它是国宝啊!”

  上面这次主持人的现场采访,且不说主持人采访提问的方式,单就他在采访中的内容,显得他无知,思维的混乱足可窥见其本人的素质。当然,这无助于他主持的节目。因此,主持人的采访能力是主持人本人全面能力的综合反应。当然,采访技巧也是伴随主持作用而来的。

  另外,要求主持人具备新闻的敏感,及时出现在新闻现场。北京一位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在给听众报完当天下午的天气预报以后,他是这样说的:“由于今天下午有中雨,本来预定的一次采访我也不去了,请外出的朋友不要忘记带雨伞。”不用说,你不愿意干的事情不必宣言,单就你的“德”来说,能跟一般的听众相比吗?别人冒雨去上班,而你作为传媒的主持人,却因为下雨而坐在家里,足见一位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应该采的新闻而不去,根本谈不上新闻敏感。同样是这个电台的一个记者,当北京一个商厦午夜里起火的消息传来,他放下手里的工作第一个出现在现场,抢在了其他新闻工作者之前,而且拿到了第一手资料。更可贵的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报道了最后一位工作人员离开现场的情况。而且,首都市民是从他的现场报道中了解事情的经过的。应该说,及时出现在新闻现场是主持人现场采访的素质之一。

  另外一点,要想方设法得到采访的新闻。这是主持人公关能力、应变能力的体现。讲得通俗一点,就是采访中你碰壁了怎么办。当然,要想方设法,穷追不舍,而不是例行公事。这也是主持人采访中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想到一个国外的著名节目主持人芭芭拉。有一次,她采访不结盟国家会议的首脑,这几位首脑有现在叙利亚的总统阿萨德,有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古巴的卡斯特罗。当时她说:“我要采访这三位。”当场被保安人员谢绝。但她并没有退去,她进一步问保安人员:“我能不能给他们每个人递个条呢?”保安说:“递个条可以。”所以,她给三位领导人每人写了一个条,这个条是这样写的:我坐在会场的第三排,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如果您能接受我的采访,请您看我一眼。在会场正好只有一个人穿红色的衣服,而且只有一个人是女性。当会议开始的时候,三位主要领导人上了台,都不约而同地看了她一眼,并且微笑了。当然,芭芭拉的这次采访成功了。刚才所讲的,是说明要想方设法得到第一手的资料,不要碰壁就回家了。

  最后,是充分发挥主持所起的作用。主持人应该亲自采访,但万一时间不允许或其它工作很忙,在主持现场应向受众交待一下,比如说:“由于我昨天工作很忙,我委托本台记者某某去某个地方采访,现在请看(请听)他现场采访的情况。”这样使节目给观众一个整体的感觉。所以,时空观念在节目中也应该有所转换。

  下面谈第四点,运用谈话体来主持节目。主持人节目中,主持的有声语言与新闻中所广泛使用的播报式、播讲式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一样,它主要采用交谈式的方式。这种方式吸收了播讲方式中的吐字准确、归整、富于音乐性的长处,也吸收了口语中亲切自然的长处。这种方式语言流畅,语句松紧变化比较多,但吐字力度不大,而颗粒比较清晰,适于第一人称有声语言的需要,语言生活化,从而增加了受众的平等感、亲切感。交谈式的方式要求符合生活中的谈话规律,这就是有声语言和主持人的思维与播讲对象,也就是受众的思维同步。说一句通俗的话,就是我想到了我说。不管有没有文字依据,从主持人口中说出的话都应该是口语化的。这跟播报新闻的每分钟200字速度前进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新闻播音的时间观念要求受众有一定的紧张度,集中精力听,不然的话,时过境迁。主持人的语言趋于平缓,允许一定的“ ”、“啊”这样的语言存在,使语言有过渡的音节存在,但也只能是允许,在交谈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语言杂质出现。所谓“口语”,当然要求朗朗上口,通俗流畅,说得清楚,听得明白。交谈式虽然模拟和一位观众或听众交谈,但它毕竟是一种传播媒体,语言虽然平实,但是要求有一定的文采。用交谈式的语言来主持节目,没有一定的语言功力是不能胜任的。这个要求应该等同于对播音的要求。主持人的语言同样存在发声技巧、语言技巧以及各类文体播音样式的把握的问题。就拿声音来说,主持人没有悦耳动听的声音、标准的语音,节目的美学价值就要大受影响。好的声音不仅能准确地表达出主持人丰富多变的感情,而且会声声入耳、娓娓动听,吸引受众倾注到节目中去。同样应该说的是,标准化的语音也是传达内容的一个重要条件。日本放送协会NHK就宣称它代表了最标准的日语,同样,英国广播公司的播音也号称代表了最标准的英语。它们的播音以代表国家最标准的语言为荣,我们为什么能降低对语言的标准呢?试想,声音不准,语音南腔北调,节目能取得良好的播出效果吗?在有稿件的主持中,无论是不是自己撰稿,都应该作为再创作的依据。自己采编的并不意味着有声语言的表达会十全十美,写和说是两种不同的创作过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迅速把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使有文字依据的稿件锦上添花,没有文字依据的则要求出口成章。我们强调掌握有声语言的表达规律,并不要求主持人成为语言专家,但是那种认为只要会说中国话,照样能成为主持人的看法是失之偏颇的。对于主持人来说,语言艺术的修养是衡量其教养和文化水平的一个基本尺度。

  第五个特点,主持人有个人评议的权力。大家知道,广播电视新闻的指导性是通过节目体现出来的,主持人节目当然也不例外。指导性的内涵应该是报道事实、沟通信息、反映舆论、传播知识、为受众服务,在服务中影响受众。应该引导受众正确看待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经验教训,正确对待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并且为受众指出解决矛盾的途径和办法,要使节目体现出指导性来。在主持人节目中就应该体现出鲜明的观点,主持人在节目中用议论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主持人个人评议权力的运用。播音员代表本台发表评论是不足为奇的,可是主持人自己发表见解、议论、评议和播音员就不一样了。评议的正确与否以及评议的技巧都能够充分展示主持人的学识和品评问题的能力,主持人要会运用并善于运用这种方式,使节目的根本目的最大限度地实现。主持人评议和播音员评议有一定的优越性,主持人评议因为带有个人的性质,无论评论得对与不对,可以使传媒立于主动之地,通俗说,如议论得不对,可以说:这是主持人的观点,不是我们电视台的观点,使电视台处于主动的位置。另外,主持人由于是个人评议,以第一人称出现在带有纯个人色彩的节目中,也会使观众听众感到主持人与他们很平等,很亲切,从而吸引受众感兴趣地听下去。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无形中会使受众的意识得到升华。由于主持人集采编播于一身,议论是组成节目的骨架,这种议论应该与整个节目协调一致,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不能游离于节目之外,主持人应该自己出场谈观点、发议论。由于主持人处在节目中的主体地位,又是受众熟悉的朋友,所以,主持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应该在节目中明明白白地告诉受众,力求在受众中形成影响,和受众共同探讨。这里谈一个原则,那就是主持人的议论不能无病呻吟,也不能人云亦云,主持人应该是有感而发的独到见解。这种独到见解不能独到党的政策和党性原则之外,主持人的议论恰恰是党的方针政策最准确、最深刻的阐释,可以说,这种独到见解是以“我”的形式出现,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经过认真学习,消化理解后的“我”的议论、“我”的评述,是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矛盾经过仔细的观察、分析、思考以后“我”的见解。这种议论可以帮助受众加深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正确看待政治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充分发挥主持人的桥梁作用。

  由以上节目主持人的五个特点,可以看出,最主要的特点应该是,从内容和形式上要突出主持人的个性色彩,主持人运用个性色彩为受众服务。从节目的设计、播出的内容到采编的特点、有声语言的运用、形象的再现,都充分展示主持人的个性色彩。当然,它的前提是这种个性色彩应该和节目一致。

  再强调一点,这种个性色彩应该和节目一致,但是在生活中,作为一个主持人要不断培养自己这种个性特色,以便很好地为节目服务。沈莉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在体育馆里与一位相声演员共同主持一场文艺性的节目,这位相声演员设计让沈莉忘带节目单,然后会引起一阵笑声,起到一定效果,当时沈莉听了这个设计后,马上反应出我是《为您服务》节目的主持人,在观众中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热心的、认真的、耐心的大姐姐的形象,如果在这个主持会上出现一个马大哈的形象,对于以后我主持节目就会有一定的影响,起码我这个主持人的个性特色就不太稳定了,因此,沈莉就跟这位相声演员探讨了另外一种形式,这种方式使沈莉的形象得到了一致,衔接得非常完美,对于她今后主持节目是很有好处的。另外,大家都看过《七巧板》,《七巧板》的节目主持人是鞠萍,跟鞠萍接触过的人都知道,鞠萍本身就非常活泼好动,因而她很适于她所主持的这个节目,她的个性特点表现在她本身的性格特点上,同时也体现在她的有声语言上,体现在她的形象上,体现在她的衣着上。比如有声语言,鞠萍的有声语言很轻细、直率、活泼,而且高音部分比较多,听起来亲切,很适于小朋友。再如形象和穿着,她经常穿一身非常宽松的衣服,有时就是一些运动衣、旅游鞋,与小朋友的穿着打扮一致,有时还穿一个裙子,跟小朋友一块跳舞。形象上,剪一个短发,显得跟小朋友很接近。有一次,鞠萍把自己的头发烫起来了,就引起了小朋友的议论,小朋友当时说:哎呀,鞠萍姐姐是不是要结婚了?可见,只是一个发式的改变,也引起了小朋友的另外一种感觉,就是说鞠萍姐姐是不是要离开《七巧板》了。所以,个性特色不仅是单纯的性格特点,而且还包含许多其它因素,像语言、形象、衣着、打扮等等,它是一个立体的东西。

  从这里可以看出,主持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个性色彩,并且运用这种个性色彩为听众观众服务。主持人集采编播于一身,正是为了给主持人以充分的发言权,从而更加有利于展示主持人的个性色彩,而创作集体也正是围绕主持人的主持能力而勤奋工作的。

  明确了主持人的主要特点,主持人在创作中发挥设计、组织、指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稿

大家好,都说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需要一个女人支持,其实一个倒霉的老公更需要老婆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南县就有这么一对夫妻,他们可以说是集万千不幸于一身,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妻子“吴凤仙”[字]反倒越来越坚强。
    丈夫是98年出的事,当时他因为口腔溃疡到乡卫生院看病,被一个庸医用错了药。
(实况:晴天霹雳)
(实况;刚开始就感觉到半边麻木,/回家后就不能说话了,不能动弹了。)
  家里花光了积蓄,又借了10来万块钱,可丈夫还是成了植物人,医生们都劝她放弃算了。
(实况;当时他丈夫在住院的时候,/我就知道她这种病不能治好。我就劝他放弃,/后来又到另一个医院住了一个月,我还是要她回家,/那些医生我都熟,我也是搞医的。)
  植物人丈夫一点知觉都没有,水都喝不下,吴凤仙用手把他的嘴掰开往里面灌水,可有时候半天也灌不进一滴。
 (实况;只想他恢复/一天一天就想他健康/五六年了总是兢兢业业地给他翻身,/换衣服,洗澡。)
她到处寻医问药。
(实况;她会打毛线衣,只要对他的病有好处,/介绍一个人,她就给一件毛线衣表示感谢/一心就是想把他治好。)
吴凤仙跑了很多地方,得到的都是让人绝望的答案,但是她总算学会了一些护理方法。
(实况;教他走路,/抱他,跟他说话。)
  丈夫没有任何活动能力,时间一长,全身的肌肉就会慢慢萎缩,吴凤仙天天给他做全身按摩,每天10来次,每次半个小时。
(实况;每天就给他洗四五次脚,/一次又一次用草药蒸、熏。)
    做完按摩还要做热敷,好几次她手上的皮都被烫掉了。
(实况;不做他身上容易烂。)
    半夜了还得起来端屎端尿,要是不小心睡熟了可就麻烦了。
(实况;一醒来经常摸一脸一身的大小便/稍不注意,就搞得一身邋遢。)
    屋漏偏逢连夜雨,丈夫的病一点没有好转,大儿子又得了脑膜炎,小儿子做事的时候一不小心又把手腕给砍断了,2000,吴凤仙又下岗了,本来就很困难的一家子雪上加霜,为了省钱,她们搬到了城郊的父母家里住。
(实况;这儿方便些,/还能够推他到公园里面去。)
   刚开始,吴凤仙靠养猪还能勉强度日,谁知道三年前的一天!
(实况;一次死了5头猪,后来三百多头猪全死了,/我就再也无能为力了,/我哭,我说老天这样折磨我,/我喂猪赚点药钱全都死了。/从此以后我没有来源喂猪,别人不敢借钱给我了。)
  大儿子高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小儿子上学只能靠学校减免学费。那段时间,真的好难熬。
(实况;5218背景音乐+我就觉得精神再也不能支撑下去了,/但一想到这个家又没有办法,/那你要是累病了他怎么办?/我没想过,老天保佑我,/六年来我只有昨天觉得有点感冒发烧、睡着不能动弹,/我就给他讲我能够天天服侍你,只要没有病,/我现在已经哭得没有眼泪了/不晓得眼泪怎么流,我学会了坚强。)
  妈妈是吴凤仙的坚强后盾。
(实况:她有事我陪着,我有事她陪着,没离过人。辛苦,真辛苦,/从他得病起六年了一直没离开过,/自己还要养家,还养两个小孩,/现在我不帮她,没有人帮她。)
  现在,吴凤仙每天都抱着丈夫做运动,她只有1米4,丈夫有140斤。
(实况;我最多50公斤,/他呢?六七十公斤,/每天都这样?每天都要抱他走路,起床。音乐//有时候抱不起,/摔在地上摔得青红紫绿。)
吃完饭,她就推着丈夫到外面散心。
(实况:有时候看一下别人跳舞,/看看公园里的花草,/对他病情有帮助?对。)
(实况:每天都推出去/怎么没看见呢?/我们又不会说假话。)
    她省吃俭用订了份医学报,因为她发现里面经常会有一些偏方,可因为没钱抓药,她只有骑着单车到几十里外的山上采草药。
(实况:这种东西吃了通筋补血,/整个还是不想放弃,/因为感觉这个医学还是发达,/今后万一康复的一天呢。)
(音乐;她每天都给丈夫读上一段报纸,丈夫每天都是这样东瞅瞅西瞅瞅,可她每天还是这么读着,读着……)
  在邻居们眼里,吴凤仙是个奇女子。
(实况;象这种女人确实不简单,/在我们南县确实只出现过这一个。/我活了65岁,/象她这样的人很少见,/她所做的一切。一般人都做不到。/这么长的时间做成这个样子,/我真希望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六年过去了,奇迹真的出现了,丈夫的左手能动了,能张口吃东西了,已经能听懂吴凤仙说话了。
  (实况;背景音乐:手怎么一直抖?/手还是有点抖,/他这六年也恢复了一些我也看到了希望,希望他能够记起来。/他以前根本不知道张口,/现在慢慢知道了。)
(实况;我一哭他也会跟着哭/我笑他也跟着笑,//你觉得你最苦的是什么时候?/给他买药的时候没有钱,/我只想他康复,/很多时候借不到钱,/98年我大儿子上高中的时候,/为了一千块钱我借了三个晚上都没有借到。/我想起就哭,/最后大儿子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
  还有一个人吴凤仙一辈子也感激不尽,那就是她的爸爸。
(实况:2000年八月十五那天他看我没有借到买米的钱,/他就跑去种田去了。)
  爸爸是不愿意看到女儿到处遭人白眼,就一个人跑到城郊开了一片荒地,搭了一个篷子。
(实况:春夏秋冬都住在里面。/我一想到我的父亲就难受,/他为了我们一家,/78岁高龄还在劳碌奔波。)
  爸爸以前是工人,从来没种过地。
(实况:一年才回去两三次,每次回去都是看一眼就走。)
(实况:你冬天就住在这里冷不冷?还好,还好,/你说怎么不冷,勉强过吧。
(实况:他这些东西,衣服、鞋子都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ㄊ悼觯杭庋姆孔勇穑?没有,从来没有。 )
  老人开了十来亩的荒地,种上了稻谷、棉花,还养了几十只鸡和三只羊。
(实况:他种田主要解决了家里的吃饭问题。)
(实况:每天谁给你做饭?自己种自己做自己吃//。)
(实况:其实我也想一死了之,/但是我一想到我年迈的父亲为了我这样付出,/我不得不坚强地活下去。)
    晚间新闻记者王士愿、刘科对这个柔弱女子的顽强毅力无比钦佩,千万别打退堂鼓,埋怨命运的不公平不会减少生活中的苦难,迎难而上才有可能改善环境,改变命运。

成功主持人的王牌-独特风格

综观当今广播电视界,大凡功成名就的主持人无不以其独特的风格走进千家万户,叩开受众的心扉,或儒雅或活泼,或幽默。那么什么是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呢???节目主持人的风格,是指主持人在多个或多种节目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稳定性的个性特征。不管愿意与否,只要主持人主持节目,那么,通过他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受众总会感受到某种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举止,即某种特定的风格。主持人的风格直接影响到节目的风格,关系到节目的传播效果。
一 个主持人的风格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包括他所特有的思想情感,个人气质,生活经验,审美理想,以及时代与环境氛围等,其中,以主持人的个性影响最为明显。气质概指精神面貌,反映个性特征,带有性格的色彩,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主要反映在情绪体验中的强或弱,思维的快或慢,动作的灵敏或迟钝,行为表现的 明显或隐匿,以及语言的速度和节奏等。气质不是有形之物,但给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表现涂上了鲜明的个人色彩,从而给节目主持人独特的风格以很大的影响。正由于主持人个人气质不同所以,他们在节目中便表现出或活泼,或文静,或快言快语思维敏捷,或沉稳持重慢慢道来等各具特色的风格。
节目主持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认识世界,选择与众不同的题材,产生别具一格的见解,表达自己与世人迥异 的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主持人风格的比较明显的体现。独创的非大众化的视角,观点自然会在众多同类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
主持人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对该主持人风格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有的人崇尚自然,其主持风格便朴实无华,“天然去雕饰”,有的人好温馨,其主持风格便充满浪漫情调,有的人以雄壮,瑰丽为美,其风格便透出阳刚之气,有如高山,大海。有的人以秀丽,纤柔为美,其风格则给人“杏花春雨江南”的感觉。
语言表达是主持人赖以运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主持人风格的一个组成要素。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反映出该主持的思维方式,知识,品德修养,内在气质,思想感情等。每个主持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语言,并在主持节目时,不可避免地显现出不同的个性差异,从而造就了主持人的不同风格。主持人的个性语言越鲜明突出,就越能表现出特殊的魅力和感染力。倪萍的语言是热情的,赵忠祥的语言是平和的,沈力的语言则是亲切的。
节目主持人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要建立自己的独特风格,首先必须充分认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气质,风度,知识,认识,性格,爱好,音色,音量,语调语气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一个人气质和风度虽然与五官,身材,服饰有关,反映在一个人的音容笑貌及举手投足之中,但从本质上来看,却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学识的外在表现,与人的生活的环境,经历,教育类型和程度,社会地位等密不可分。此外,要想建立自己的主持风格,不仅要做到知己,还要知彼,也就是说要吃准节目的类型,扬长避短,使自己的主持方式尽可能与节目协调一致。而对一些刚踏上节目主持岗位的朋友来说,则可以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寻找一些与自己类型相似的节目主持人为楷模,在自己不断“充电”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从“鹦鹉学舌”模仿开始,然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最终创立自己的节目主持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