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鸡脖子的做法:钱经:养老你靠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5:11:51

钱经 12年1月号 养老你靠什么? 来源:钱经 关键字:养老,消费水平,理财,投资0分享
    几乎每一个超过30岁的人,都会开始盘算养老的问题——老年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要为养老准备多少钱才够用?

  如果一个人是在1981年退休,他可能会认为2万元就够养老了。

  理由是,198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每年521元,那么维持30年的消费有2万元足够了。

  如果真的这么做,这个人活到2011年时,生活无疑会十分悲催。

  与30年前不同,今天我们拥有了许多理财工具,所能投资的范围也扩展到全世界,我们的国家也远比30年前要强大。

  只是,养老的问题能否就因此迎刃而解?

  《钱经》早在2011年8月刊的封面文章《中国人会怎么老去》中谈到养老的严峻,但到底该怎么办,读者大呼不过瘾,且看本期策划。

  养老躲不过的难题

  岁月是把杀猪刀,随之改变的不仅有脸上的皱纹,更有现金价值、人口红利等许多重要的因素。养老不仅要看自己手中有多少钱,更要关注这些因素的未来变迁。

  把钱“洗穷”的通货膨胀

  每个人都知道钱在不断贬值,但是贬值的后果究竟有多大,会导致哪些问题,这笔帐可能许多人并不清楚。

  按照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计算,如果一个人是在1981年退休,他可能会认为2万元已经足够了(当年人均消费每年521元);1991年,可能认为6万元就够了(当年人均消费每年1840元),2010年,如果退休的时候,有50万元是不是就够了(当年人均消费每年13471元)?

  30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按照当下的消费水平来准备养老金是不够的。1981年的时候,月收入50元钱是高工资,在今天的城市中,2000元的月收入养活自己都会显得寒酸。等到30年后我们老的时候,一个月要有多少钱才够花?

  这其中的影响因素除了生活水平的提高,最核心的就是通货膨胀率。

  1990年,中国市场中的人民币总量(用广义货币量M2余额衡量)是1.53万亿元,2010年年末已经达到72.58万亿元,增长了46.44倍。货币在急剧增加,而且已经远超过了GDP增速。2010年底,中国GDP总额为39万亿余元,是1978年的109倍;同期的广义货币M2却增加了842倍。

  货币发行的速度超过实体经济的增速,这会让人们手中的钱多起来,但同时导致的就是高通胀率,直接的表现就是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和物价的上涨。

  不仅中国如此,全球的各个国家都在增发货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基础货币,从380亿美元激增到今天超过9万亿美元,增幅超过200倍,而真实经济增长还不到5倍。

  官方用于研究通货膨胀率的数据是CPI,从1978年到2009年,把历年官方公布的CPI累积,31年间CPI总共增长了5.7倍,折合通胀率是5.5%。1978年全国平均月工资51元,按5.7倍换算是今天的290元,但是1978年的51元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今天的290元却远低于一个人的低保收入,可见把CPI直接用做通货膨胀率计算并不合适。

  也有人做过计算,统计了1978年包括食品、医疗、衣服、交通、烟酒和居住等6大类商品的价格,然后和今天的价格相比,估算出1978年51元的购买力,大概与今天北京的3000元相当,换算成通货膨胀率为每年14%。这个数据也显得有些高。

  在本文中,我们选择10%(5.5%和14%的近似中间值)作为通胀率。你可能会认为通胀率高于或者低于10%,没关系,这不影响本文阐述的思路和方法,你只需要用你认可的数据重新计算,就可以得到你的结论。

  10%通胀率的威力是:10年后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3855元,20年后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486元,30年的后1万元,仅相当于现在的573元。30年后,雇一个保姆的价格,一个月需要3.5万元(以现在的保姆一个月2000元收入计算)。

  看到这些数据,感受到通胀会把钱“洗穷”了吗?

  “婴儿潮”老去与未富先懒

  伴随着通货膨胀的,还有中国日益衰老的人口。从世界经济史和人口史来看,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史就是人口史。

  社会要想不断地创造出财富,有两个必需的要素,一个是一定数量的劳动人口,另一个要素就是人们在勤劳并有效率的劳动。这两点在未来都面临不小的压力。

  我国规模最大的“婴儿潮”出现在1962年到1973年。10年间全国共出生近2.6亿人,年均人口出生率达到33‰。之后,人口出生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20‰的生育高峰逐步递减到近几年的12‰左右。

  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从1986年的27岁迅速上升,到2014年将达到37.5岁,到2020年左右,平均年龄将超过40岁。2020年之后,出生于最大“婴儿潮”的人口将开始陆续退休,社会养老压力剧增。

  美国二战后的“婴儿潮”出现在1946年至1964年,虽然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强劲,但这批人在养老中仍然出现了养老金不足、医疗项目透支等问题。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日本,2010年,日本每3个劳动力就要供养1个老人,为全球最低水平。从2011年开始,日本养老金体系将可能出现2.5万亿日元缺口,日本的年轻人甚至已经开始抗议并拒缴养老保险费。

  中国面临的问题,除了劳动人口的减少,还有勤劳品质的渐失。温室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已经不愿意再干苦活、累活,而我们的科技水平又没有能使我们从需要大量人力的低端产业链中解脱出来。未富先懒,如果未来科技上再不能赶超,结出的只会是一个苦果。

  未来30年,哪些养老工具靠谱

  30年后,现在的职场主力们,将迎来自己的晚年。几乎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下降,更多人还希望能过上悠闲又有情趣的晚年生活。为此,我们需要究竟要依靠哪些理财工具?靠社保还是养老保险?亦或是投资股票和黄金解决问题?

  社保养老金可以解决养老问题吗?很多人给出的直观答案都是不够。

  社保只能提供基本保障

  2005年至今,中国已连续6年7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尽管如此,目前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水平约为1300元。显然,社保能提供的只是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想提高生活品质,基本不太可能。

  退休的时候领取的养老金分为两部分: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用公式表示就是:上年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累计×(1/领取时间长度)。

  假如现在北京市一位30岁的企业员工李先生,每月的工资是10000元,那么每月缴纳社会保险费可以纳入个人账户的金额为1100元(10000×11%)。以工资每年增长8.19%(过去50多年北京市工资平均年涨幅为8.19%)计算,等到60岁退休的时候,他合计缴纳的社保养老费为
229.8240万元。

  60岁时,李先生开始领取养老金,60岁的前一年北京年平均工资为53.4778万元 (
2010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50415元,依然按照8.19%的工资年增长率计算),那么他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为:534778/12×20%+2298240/139=8913+16534=25447元。

  2万多元,听起来不错,但按照10%的通胀率计算,这笔钱仅相当于现在的1458元。

  无奈的商业养老险不靠谱

  显然,仅靠社保中的养老金,很难保证退休后生活品质不下降。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商业保险在养老方面的作用。但是,普通的商业养老险能解决问题吗?

  保险公司资深客户经理朱晓昇做了这样一个计算。

  还是上面那位李先生,现年30岁,计划60岁退休,预计养老的时间是30年。想在退休后,保持现在月消费8000元的生活水平,那么他现在需要为此买多少商业养老保险?

  按照通胀率10%计算,现在8000元的消费力相当于30年后的13.9595万元,除去上述社保中每月提供的2.5447万元,商业保险需要每月提供11.4148万元,每年合计需要136.9778万元。

  以目前常见的一款年金型养老保险为例,每年交保险费1.2万元,连续交费20年,60岁李先生开始按年领取养老保险金。假设结算利率处于中等(4.5%/年)水平情况,李先生60岁时保单账户价值约56万元,李先生可以开始每年领取养老保险金,当年可领取2.6529万元,而所需要的136.9778元是这个数字的51.6倍。

  也就是说,为了达到设想的目标,李先生需要购买52份这种保险,那就需要从现在开始,20年的时间,每年交62.4万元的保费。这个保费缴纳对于月收入1万元的人,显然是不现实的。导致这个巨大差距的原因,就在于这款保险的收益率是4.5%,而通胀率是10%。

  另外,把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保养老金作对比,可以发现,李先生60岁的时候,一个月领取的社保养老金是25447元,而商业养老保险一年只有26529元的收益,社保养老金远多于商业保险。产生这种巨大差距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养老金缴纳每年会根据收入的增加而提高,本身交得就比商业养老险多;其次,养老金中的一部分是根据每年的平均工资而定,这就使得退休人员可以享受到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带来的工资上涨好处,而商业养老保险仅仅是有一个固定的年收益率,一旦通胀凶猛,只能望洋兴叹。

  过去10多年,最让人眼红的大众投资方式肯定是房子。太多的人在房子里面投入了太多的钱,于是,自然希望房子可以帮助养老。

  “以房养老”在国外已很成熟。其具体做法是,老人把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借款人年龄、生命期望值、房产现在价值以及预计房主去世时房产的价值等因素后,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养老金,房主去世后,房子完全由金融机构处置。

  人还在,钱没了,房也没了

  2011年11月,类似的产品在国内也出现了。中信银行推出针对中老年人的专属借记卡 “信福年华”,在国内试点“以房养老”业务。

  按照这项业务,老人把房屋抵押给银行后,银行将根据所抵押房产的价值和合理的养老资金确定贷款金额,累计贷款额最高不超过所抵押住房评估值的60%,且每月支付的养老金不超过2万元。借款人只需按月偿还利息或部分本金,贷款到期后再一次性偿还剩余本金。如果到期后不能偿还本金,将以所抵押房产处置后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办理该业务的申请者至少须有两套以上住房,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贷款也必须用于养老。

  中信银行的“以房养老”方案出炉后,迎来的是专家的反对声和老百姓的白眼。

  国家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在微博上对这个方案猛烈炮轰,称这个业务“完全不具备风险防范功能”,甚至“比本山叔说的还惨:人还在,不仅钱没了,房也没了!”

  各界的专家也纷纷对目前国内的“以房养老”环境进行了分析,得出的困难主要有:(1)国内房产70年的产权时间限制;(2)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多是想把房子留给儿女;(3)“以房养老”金融产品设计还不健全。

  国内的楼房很难撑过70年

  现在“以房养老”还不成熟,那么30年后,等我们准备退休的时候,是否可能成为流行的养老方式呢?

  答案恐怕还是否定的。

  30年后,“以房养老”要想行得通,在不考虑70年产权限定的情况下,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当时的房价坚挺,房租比较高;二是房子质量依然过硬,可以继续使用多年。

  随着婴儿潮人口逐渐离世,30年后留下的将是大量的空房,房价很难坚挺。举例说明:2010年,老张夫妇和老李夫妇现在都是60岁,且两家父母都健在,老张家有独生子张二代,老李家有独生女李二代。张二代和李二代都是30岁,二人结为夫妻,2011年生子张三代。张李这2家目前14人,包括二代小两口的住房,共有住房7套。假设老人都活到85岁,30年后,张三代和李三代结婚,
那么张李两家就只剩下6个人,包括其父母的住房,张三代夫妻最终可继承7套房。

  当然实际的情况会比这个要复杂得多,因为目前有一定比例的人群可以生二胎,而且还要考虑到城市建设的继续推进、海外移民的涌入等,这些因素会推动房价上涨。但即使房价的死多头任志强,也承认到2020年以后,中国的房价可能出现下降。因为正如前文所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史,往往就是人口史,其他因素很难动摇人口变化带来的大趋势。

  还有一个实现“以房养老”的困难,在于中国房子的建筑情况。中国绝大多数商品房都是密集居住的楼房,这和西方的独栋别墅不同。西方的房子可以通过不断维修加固,延长使用寿命长达百年。而中国的鸽笼式楼房,很难通过加固来延长寿命,做到70年寿终正寝已属不易,毕竟过去中国房子因为拆迁、建筑质量等原因,平均寿命只有30年。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的房子是一个高值易耗品。

  要想获得超过10%的年收益率,仿佛只有股市这一条路了,但是经过20多年的投资,中国的股民早就明白,能在股市赚钱的人是少数,赔钱的是多数。把养老的钱放到这么不靠谱的市场里面,是不是风险太大了?

  股市养老只能买长期

  A股市场在2001年是2000多点,到现在还是2000多点,如果买的是指数基金,则10年来没能赚到钱。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买在1000点,卖在6000点。指望股市养老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我们也要看到,1991年的时候,股市只有100来点,20年来,股市还是涨了20倍。折合成年利率相当于每年增长16%,明显超过通胀率。投资股市要想赢利,最重要的还是时间。

  以基金和股票投资来养老的话,自然是要从长期的角度做投资规划。如果不想出现亏损并获取收益,需要坚持10年以上的投资。从中国股市指数走势来看,目前不亏损的下限是5年。

  数据显示,美国道琼斯指数近50年来保证不会亏损的投资期限至少是10年,美国1973至1983年10年熊市不赚钱是极为极端的情况。未来10年或者更长久的时间,美国10年熊市,也并非不可能发生在中国。不过从以往的历史来看,投资的期限越长,亏损的概率就会越小。若你投资的期限为20多年或者更长,几乎能确保你的投入稳赚不赔。

  当然,如果你十分擅长挑选股票,能够选出稳定增长和分红的养老股,就像10多年前买了茅台和万科一样,那是再庆幸不过的事情。

  隔靴搔痒买基金

  投资于股市,买错了股票,如被ST退市,或者公司本身资质很差,就分享不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研究和操作股票。为此,上一期的《钱经》杂志提出了“隔靴搔痒更安全”的口号。

  股票基金投资股市,长期收益较高,不失为筹划养老金的一种有效途径。做长期基金投资最好的选择就是定投基金,普通投资者通常不能把握好进入市场的时机和投入资金多少,定投可以在均摊成本、降低风险的同时,减少由于缺乏择时的能力导致的亏损。定投每次投入小,均摊成本使其在大熊市中也不会有大的亏损,投资者对其损失不会太敏感,因此能够“hold”住。

  由于我国的基金起步晚,还没有真正经历市场大周期的考验,以20年到30的年养老金规划来讲,目前市场上的基金还没有一家能够值得依赖。尤其针对经济转型未来的不确定性,定投指数基金特别是ETF基金可能是长期投资的不错选择。ETF完全复制指数,其业绩几乎不受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基金规模变化的影响,完全跟随指数和市场的趋势运行,长期中指数的收益是我们可以掌控的。

  在退休前几年,还要选择一个股市的相对高点,将高风险基金全部抛出,转入中低风险基金。并且在退休后最好不要再持有股票型基金,而是转为债券型或混合型基金。取做生活费的方式,也最好是像支取年金一样定期定额赎回,或转换到T+0的货币市场基金中。

  黄金:人生能有几个25年

  在很多人的眼中,黄金是一种“准货币”,能作为保值增值的工具,但真是如此吗?

  从1981年到2006年的25年间,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经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金价竟然没有上涨,整个时间段都处于震荡整理态势。

  人生没有多少个25年。25年时间,可能就是一个人全部的晚年,一些在上世纪80年代买了黄金应对养老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看到金价超过当时的买入价。

  虽然2006年以来,黄金进入了百年一遇的大牛市,从300美元涨到最高1911美元,但是如此的大涨也在告诉我们,黄金投资本身的风险已经很大,作为养老的工具,并不合适。在纸币流通泛滥的时候,几乎已经没有国家再把金本位制需要的黄金储备看做一个必要条件。金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国际投资市场的一个噱头。黄金已经成为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品种,哪怕是实物黄金和纸黄金这类没有杠杆的产品也是如此。

  当然,如果从传世的角度来看,按照上百年的时间跨度来考量,黄金确实可以起到保值的作用。

  在清朝晚期,1两(相当于现在的37.5克)金子相当于10两银子,1两银子相当于3000文钱,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现在1市斤的猪肉大约要10元钱,算下来那时候的1克金子价值现在的480元。这和今天市场上金饰品每克400多元的价格相差不大。可见,几百年来,黄金确实可以起到保值的作用。

  如此来看,即使在养老资产中配置黄金,看中的不是它的抵抗通胀能力,而是因为其容易变现和保存,备不时之需使用,或作为一种传世的资产。

  劳动力:最宝贵的养老工具

  谁都知道一个人到老年的时候,最缺失的就是劳动力,但也只有劳动力不受通胀的影响,一个人的收入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涨船高,尤其在未来人口红利渐失、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老年的时候借助劳动力的途径无非三种:自己、孩子和实业。

  先说说自己,这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如果在老年的时候,即靠不上孩子,手里又没有实业和钱,就只能继续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也是很多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重要原因。

  “45岁太老了?55岁多余了?我们连65岁的人都雇呢。”这是德国一家工程公司的广告词。目前,丹麦、冰岛和挪威的退休年龄最高:男女都是67岁。英国人正在考虑将退休年龄将从现在的男65岁、女60岁,逐步提高至2044年男女都68岁。

  早在198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签署《社会保障法案》,规定从当年至2017年,美国退休年龄将由65岁逐步提高到67岁。日本更胜一筹,日本厚生劳动相川崎二郎说:“要让80%的70岁老年人参加工作。”日本的许多小餐馆中,端盘子的不是年轻人,而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延长退休时间,中国人还面临更高的挑战。国内的工作节奏和时间明显高于国外,年轻的时候拼命加班加点多赚钱顾不上身体,60岁的时候,想延迟退休,可能身体也不允许了。所以,这个办法只是下下之策。

  养一个孩子相当于攒310万元退休金

  30年后,当你已经老去,存款贬值、劳动力不在,这个时候最宝贵的就是孩子,他们正充满活力,收入丰厚。

  但汇丰最近全球调查报告显示,亚洲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正日益淡化:中国内地71%的父母并不期望退休后能与子女或亲戚一起生活,人们更多预期未来退休生活主要依靠自己。

  虽然很多现代人已经没有从孩子身上索取回报的意愿,但是不得不承认,养孩子仍然是最有效率的一个养老的方法。

  可能不少人觉得,养孩子太贵,但我们来算下面一笔账。

  按照现在的消费水平,你把一个孩子养到20岁大约需要100万元。30年后孩子参加工作,如果月收入是1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5730元),并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之后20年,孩子每月拿出10%的收入孝敬你。这笔钱折合成你退休时的资金(按银行存款利率4.71计算),相当于你在退休时攒了约310万元。当然,如果孩子每个月能拿出工资的15%,尽孝30年,这笔钱就相当于你在退休时攒了830万元。

  孩子能在养老中发挥的威力足以可见。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养一个孩子可能是不够的,因为不太可能指望一个家庭(夫妻两人)能照顾好四个甚至更多的老人。因此,两个以上的孩子比较合适。

  此外,还有时间上的考虑,一个人在35岁以上,经济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会比较成熟,因此在你退休的时候(60岁),你的孩子最好能满35岁。当你80岁的时候,孩子是55岁,身体依旧不错。如果35岁才有孩子,当你退休的时候,孩子只有25岁,还是需要被照顾的年龄。等他35岁有比较多的能力来照顾家里人时,老人已经70岁,能享儿孙福的时光已经不多。

  如果自己和孩子都不能支持养老,那么还有一个渠道就是实业。一个运作良好的实业足以抵消通胀,并且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做实业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开饭馆、美容院,其实我们上面讲述的投资股票市场,也是间接投资实业的一种方式。不过不管如何,投资实业的难度都比较大,要面临许多风险,并非适合于每一个人。

  还有一种养老方式是海外移民养老,这里涉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情况,总体上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各个国家究竟具体如何,本刊将在3月刊的专题中予以详细说明。

  养老伤不起的五类人

  岁月匆匆流逝,通胀了然无情。

  如果你属于下面所说的五类人,那就更要自我反省,重新制定养老规划了。

  吃青春饭的人

  演艺明星文章在微博里面写道,“过三亿了!!!!#失恋三十三天#我就指着你养老了。”按照票房和收益分成的估算,文章大约可以通过电影《失恋33天》的票房分红获得超过500万元的收入。如果就靠这500万元来养老,可行吗?

  文章今年27岁,把这笔500万存入银行(以过去20年的平均年利率4.71%计算),30年以后这笔钱增长为1988万元。57岁的文章用这笔钱来过剩下的30年时光,每个月文章可以花费10.29万元,这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数字。

  但是,如果我们假设未来30年的通胀是10%,那么30年后,等文章老了开始用这笔钱的时候,10.29万元只相当于现在的5900元,这仅是一个普通白领的月收入,对于普通人来说是还不错,但是相对于曾经的500万巨款和文章的大明星身份来说,还是显得太少了点。

  这个演算同样适用于中了彩票500万元大奖的30岁年轻人。假如没有其他收入和保障,想依仗这500万元大奖,存在银行里度过余生(假设还有50年),几乎不太可能。中大奖后的前20年,可能还感觉自己是个有钱人,但余下30年,可能会发现,自己连吃饭的钱都要节俭了。

  明星和中大奖尚且如此,其他吃青春饭的人就更可想而知。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年轻时攒下的那笔钱,经过几十年再准备养老用的时候,已经被通胀“洗穷”了。上面所提到的文章57岁时积攒的1988万元,只相当于现在的113万元。

  所以,一个人有多少养老的钱,最关键的是看他退休前10年赚的钱有多少,年轻时候赚的钱,如果接下来每年不能获得比较高的投资收益,养老的时候能起到的作用已经严重缩水了。

  没有参加社保的有钱人

  社保是老百姓养老的基本保障,能保障的额度也比较低,所以一些人尤其是有钱人会觉得,这还不如自己存钱来的划算,就放弃了参加社保。其实不然。

  在社保中有一部分资金是“上年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20%”,这笔钱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较快、通胀率比较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个增长率是个人费尽心思也难以获得的。

  如果未来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同时更加关注养老事业,这部分收入可能会大大增加,远超过个人养老金缴纳。国家福则民富,要想在老年时分享到国家富强的成果,社保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如果单靠个人的力量,不管一个人现在多有钱,未来不确定的通货膨胀率都可能把人“洗穷”。简单算一下就知道,1981年有10万元的人,算是很有钱了,把这笔钱存在银行,到2011年大约可以得到40万元,而如今的40万元,能干得了多少事呢?

  研究社会保障问题的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甚至指出:“养老跟你存多少钱没有多大关系,而在于你年老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也就是当时整个社会能够创造多大的财富,以及这个财富怎么去分配,主要跟这两点有关。所以不是说存钱存得多,到老年就会很好,这还很难说。”

  重视储蓄,少有负债的人

  虽然中国人已经从美国老太太那里学会了负债,但多数人依然还是不喜欢负债,除了交房贷之外,能存钱、节俭,还是会尽量去做。这当然也和国家的福利保障程度有关。

  但是,我们要看到,只要是把今天赚的钱留到明天花,其实已经在贬值了,留的越多,贬值的越多。而像美国那样,今天有一分钱就花两分,不断消费明天的人,反而可以抵御通胀的压力,因为今天借了明天的1元钱,明天还的时候,虽然本息合计还了1.1元,但明天的1.1元仅相当于今天的0.8元了。

  这也是许多人房贷月供很高却不担心的原因。例如月供是1万元,30年还清。那么,即使按照5%的年通胀率计算,10年后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6139元,20年后每月的1万元,相当现在的3768元,30年后的1万元仅相当于现在的2313元。

  可见,负债是抵御通胀的一个很好的武器,而且通胀率越高,抵御效果越好。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会考虑多发货币增加通胀率的原因,因为可以减少他的债务负担。

  当然,负债也是有风险的,一个极端的假设是,假如未来30年中出现通缩,钱越来越值钱了,那么可能就会还不起贷款了。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保证有持续、充足的现金流,否则就可能破产或资产被收缴拍卖。希腊等国家的债务危机,无非也就是消费明天的钱太多,现金流支撑不住了。

  多数钱都买了养老保险的人

  多数养老保险的收益率会比较低,毕竟养老保险是一项基本保障,保险公司不会去冒大风险投资。例如在30岁买的保险,到60岁的时候,经历30年的通胀洗礼,其账户看似不错的价值其实已经不值多少钱了,只能说是提供一个养老支持而已。

  养老保险最大的作用是解决人生最大的风险——活的太久。如果真的希望用保险来养老,单纯买传统年金型老保险、万能险肯定是不够的,在收入有所增长后,变额型年金险以及投连险都可以考虑适当补充,并且养成定投的好习惯。与此同时重疾险、意外险等纯保障型险种,是一切的基础。

  朱晓昇认为,购买保险的时候,要科学评估收益率。请忽视客户经理个人制作的计划书,要求提供系统做出的收益演示表,并且耐心地研究每一个栏目,搞清楚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现金价值等。比较不同公司同类产品的初始费用、管理费用、手续费用等。养老是有步骤的,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补充。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不要认为你买了一份养老产品就养老无忧了,也不要一下子购买太多,影响自己的人生规划。

  没有孩子的丁克家庭或单身人群

  正如前文计算的那样,养一个孩子相当于攒310万元退休金,没有孩子的丁克家庭或单身人群,自然就难以获得这笔资金的支持。同时,因为没有孩子,还需要支付其他家庭所不需的许多费用,比如雇佣保姆的费用、养老院的费用、因孤独寂寞而购买产品或消费服务的费用。

  没有孩子的家庭,一方面会对其投资能力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毕竟不养孩子可以节省不少钱,如果把这笔钱做了很好的投资,在晚年也会有不错的收益。另一方面,也会更加依赖于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不过在未来年轻人口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即使国家福利方面十分富有,可能也很难有充足的可以照顾老年人的年轻人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