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细拉是什么意思:合作学习小组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13:09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吴刚平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做出重大调整,在微观结构上强调除继续关注知识与技能外,还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当然,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划分维度,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三者之间有交叉关系甚至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这种划分在逻辑上是有一定困难的。

    这种划分的合理性在于它说明问题的需要。也就是说,它要强调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素质培养问题。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我们长期忽视或重视不够,而在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结构中却越来越重要。重视这方面素质的培养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要贯彻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一设计思想主要关注的重点是实践中的问题,而不是严密的逻辑体系。

    实际上,三者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应该是融为一体的。一方面,知识、技能的获得是课程特别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基础。但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如果不能和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素质培养协调起来,抛开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养成,就会变成机械的训练和记忆,这样基础教育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削弱,甚至完全丧失或适得其反。另一方面,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必须以相应的知识技能的获得为依托,与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统一起来,才能落到实处。离开知识技能的获得来考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只能流于空谈。

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加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关系。

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应该注意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解读

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

(一)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

    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

    五是表现为求知欲。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

    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者的区别:

1.“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完成预设教学指标的结果性目标,是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是一种有待转化的知识,它需要在认知过程的实践过程中完成向条件性知识的转化。 

2.“过程和方法”是一个动态化、开放式的程序性目标,从方法论的角度是一种“认知思维的操作和体验”,是指通过运用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认知思维完成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过程,即学生向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转化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人对亲历事件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是一种体验性目标,是这个知识化学变化中的催化剂,它是一种社会性态度,包括自我意识、心理健康、自我发展、道德、态度、价值观、感觉、动机等方面,它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具有较大的动力性和深刻性,明确学生的需要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最适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三者的联系:

    “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和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在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形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和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 

    “三个维度”是课程总目标拟定的思路,但并不是课堂教学目标的模式。我们不应将“三个维度”模式化为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需要在这“三个维度”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学段目标、课程资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而不是直接根据“三个维度”这一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而确定。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目标已经由一维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