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quilly:祷告的必要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3:50:09
耶稣将她的信提升到他这个人,明明白白地超过复活这一事实。他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
  当信靠只是历史事实或一件记录时,那是十分被动的。但是,当它倚靠于一个人时,它的特质就表现为生机盎然、硕果累累,并被爱所充满。带出祷告的信靠,就是将自己的中心聚焦在一个人身上。
  信靠走得甚至比这更远。能激励我们祷告的信靠,不仅依靠有位格的神和基督,而且依靠他们的能力和乐意赐下我们所求之物的心。不仅是因为“你们当依靠耶和华”,而且“因为耶和华是永久的磐石。”
  我们主所教导的,能够产生大有效果的祷告不是发自头脑,而是出于内心。是“心里不疑惑”的信靠。这样的信靠有神的保障,有配得满足人心的大奖赏。我们主坚定而有力的应许使信心成为此刻的所有,盼望此刻的答应。
  我们是否相信,没有疑惑?我们祷告时信不信,我们是在此时此刻,而不是将来某一天得着我们所求的?这正是这段鼓舞人心的经文所教导的。我们多么需要祷告说:“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直到疑惑消除,绝对的信靠宣告那已成为它自己的所应许的祝福。
  这不是一个垂手可得的前提。只有在许多失败、许多祷告、许多等候、许多信心的试炼之后才能达到。愿我们的信心如此增长,直到我们了解和得到了在那名字中向我们所保证的完全的丰富为止。
  我们的主将信靠作为祷告的根基,而祷告的背后就是信靠。基督的职事和工作的全部乃是对父神的绝对信靠。信靠的核心是神。信靠和其忠实的实行者借着信靠,排除阻碍祷告的重山峻岭和千难万险。当信靠得以完全、没有疑惑的时候,祷告不过是一只伸出去预备接受的手。完全的信靠便是完全的祷告。信靠展望所求之事,并且得着它。信靠不是相信神能祝福,神将祝福,而是相信他此刻就祝福。信靠永远运转于现在式中。盼望着眼于未来,信靠着眼于现在。盼望是期待,信靠是拥有。信靠得着祷告所求告的。祷告永远需要持久和充分的信靠。
  当那位父亲把疯癫的儿子带到门徒面前,而他们的先生还在变像山时,门徒们少得可怜的信靠和他们在出去完成的工作上的失败便一览无遗了。一个遭了大难的男孩被带到这些人面前,请他们医治他的疾病。他们已经奉命作这样的事,那本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他们试图从他的身上把鬼赶出来,然而却明显地失败了。对於他们来说,魔鬼实在太强大了。他们为自己的失败而蒙羞,羞愧难言,他们的敌人却凯旋而归。在弥漫着失败的迷茫中,耶稣来了。有人告诉他所发生的事和与之关联的情况。接下来发生的便是:
  耶稣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阿,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耶稣斥责那鬼,鬼就出来。从此孩子就痊愈了。门徒暗暗的到耶稣跟前说,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鬼呢。耶稣说,是因你们的信心小。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他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至于这一类的鬼,若不祷告禁食,他就不出来。
  这些人的难处在哪里呢?他们在通过祷告来磨炼信心这件事上松懈了,结果就是,他们在信靠上彻底失败了。他们不信靠神,不信靠基督,不信靠基督使命的真实性,也不信靠他们自己使命的真实性。从那时到现在,在神的教会的许多危机中,这种情形已经屡见不鲜了。失败来自信靠的缺少,或信心的软弱,而这又来自祷告之心的缺乏。复兴努力中的众多失败都可以追溯到这个原因。信心没有被祷告所滋润所强壮。置内室的祷告而不顾是大多数属灵失败之答案。这对於我们与魔鬼的个人争战和我们前去赶鬼是同样真实的。多多跪在神面前与他在暗中相通,是使我们在自己的挣扎和领人归的努力中拥有他的唯一保证。
  在人来接近他的每一个场合,我们的主都将对他的信靠和对他使命的神性放在首位。他不定义什么是信靠,他不展开神学的讨论或分析,因为他知道,当人看见信心的工作后,就会明白什么是信心了。在其自然的运用里,信靠在他的同在中自然成长。这是他的工作、他的能力和他这个人的效果。它们为信靠的操练和发展培育并创造出最佳环境。用话语来定义信靠实在太贫乏,用神学术语来定义信靠则冰冷而又僵硬。正是信靠是如此地简单明了,却令许多人踌躇不决了。他们掉转过头,去寻找某些更大的事情出现,殊不知,“这道离你不远,正在你口里,在你心里。”
  当睚鲁听到女儿死去的噩耗时,我们的主打了个岔,镇静地说:“不要怕、只要信。”对颤立在他面前患血漏的女人,他说:
  “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
  当那两个瞎子跟着他,挤进房屋的时候,他说:
  “照著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了吧。他们的眼睛就开了。”
  当那个瘫子被他的四个朋友从房顶垂下,来到正在教训人的耶稣面前的时候,圣经中记载:
  “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放心罢。你的罪赦了。”
  当那个百夫长来到耶稣面前,请求他用话医治他病重的仆人,并相信他不需亲自去他家时,而耶稣是这样叫他回去的:“耶稣对百夫长说,你回去罢。照你的信心,给你成全了。那时,他的仆人就好了。”
  当那个可怜的麻疯病人扑倒在耶稣面前,向他哭求解脱“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时,耶稣立即答应了他的请求:“我肯,你洁净了罢。”
  那个叙利非尼基族妇人用“主啊,帮助我!”的祷告,来到耶稣面前,将她患难的女儿之祈求变成她自己的,在挣扎中表现得异常勇敢。耶稣奖赏了她的信心和祈求,说:
  “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从那时候,他女儿就好了。”
  在门徒们为癫痫的的男孩赶鬼完全失败之后,患难孩子的父亲悲恸地来到耶稣面前,几乎绝望地大叫:“你若能作甚么、求你伶悯我们、帮助我们。”耶稣却回答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瞎眼的巴底买坐在路旁,听见主耶稣从那里经过,又可怜又几乎绝望地大叫:“大卫的子孙耶稣阿,可伶我吧。”我们主敏锐的双耳立刻捕捉到那祈求的声音,他对乞丐说:
  “你去罢。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见了,就在路上跟随耶稣。”
  对那位哭泣悔改,以泪为他洗脚,用头发擦干的妇人,耶稣的令人雀跃,灵得安慰:“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吧。”
  一天曾有十个麻疯病人一起向耶稣乞求:“耶稣,夫子,可伶我们吧!”主耶稣答应了他们,一次医治了他们,叫他们把身体给祭司察看。“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
 祷告与渴慕――《祷告的必要性》第四章

作者:邦兹;翻译:方周
  
  渴慕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愿望,而是深植于人心中的深切盼望和强烈的憧憬。在属灵的境界里,渴慕是祷告的重要副产品。它是如此之重要,以致我们可以说,渴慕几乎是祷告绝对必备的一个要素。渴慕是祷告的先驱,是祷告的同伴,是祷告所伴随的。渴慕行在祷告的前面,祷告借它而出并得以强化。祷告是渴望的口头表达。如果祷告的人向神有所祈求,这个祈求就必须表达出来。祷告是公开的,渴望是沉默的;祷告是听得见的,渴慕是听不见的。渴慕愈深,祷告愈强。没有渴慕,祷告不过是没有意义的喃喃自语。这种没有真正渴慕相伴随的祷告,无心而又无情,它不过是敷衍了事、作表面文章而已,我们要像逃避瘟疫一样,逃避这种祷告。因为它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也不会获得真正的祝福。
  然而,即使我们发现真的缺少渴慕,我们还是应该祷告。因为我们“必须”祷告。之所以必须,乃是为了同时磨炼渴慕和表达。神如此命令我们,我们自己的判断也告诉我们:必须祷告,无论我们的感觉喜欢与否,切不可让它来支配我们祷告的习惯。在缺少渴慕的情形下,我们必须祈求祷告的渴慕,因为这样的渴慕乃是神之所赐,至天而降。我们应该为之而祈求,当渴慕赐下之后,我们便要按照它的指引而祷告。缺少灵里的渴慕,理当令我们汗颜,我们当悲叹它的不足,热切地寻求它被赐予我们,从而,使我们的祷告表达出“灵魂里真诚的可慕”。
  感觉中的需要会产生、也应该产生热切的渴慕。在神面前需要的感觉愈强烈,渴慕也就愈强烈,祷告也就会愈迫切。“灵里贫穷”是祷告重要的充分条件。
  饥饿是机体中一个活跃的感觉,它提醒对食物的渴慕。与此相似,人心里对灵的需求的觉醒也会产生可慕,而渴慕又在祷告里得以释放。渴慕是对我们尚未获得之事的一种内在企盼,那是我们需要的事,是神已经允许、且为他恩典宝座上的供应所保证。
  灵里的渴慕,从更高的角度讲,是新生的凭据。它来源于重生的灵魂:“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
  一个人心中若缺少这种神圣的渴慕,就证明了他属灵执著程度的低下、或者从来没有获得过重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这些属天的胃口,证明了一颗已经获得更新的心,它是活泼的属灵生命的证据。肉身的胃口,那是一个活的身体的特点,灵里的渴慕,则属於向神活着的灵魂。当一颗更新的灵魂饥渴慕义时,这些内在的圣洁的渴慕便破茧而出,成为急迫、恳切的祷告。
  在祷告里,我们属于那代表耶稣基督超群和代求的美德,我们那非凡的大祭司的名。扪心自问,在祷告的先决条件和大能之下,我们看到它那座落在人心里的至关重要的根基。那不光是我们的需要,而是我们的内心对我们的需求的渴望和催促我们祷告的感觉。渴慕是付诸行动的意愿,是激励着人心向往着某种极大美善之强烈而自觉的盼望。渴慕将盼望的对象高高举起,并且专心于其上。渴慕里包含选择、执著和热情,因此,在此基础上的祷告是明确而具体的,它知道自己的需要、感受,看得见前面要遭遇的事,迫切地要得着它。
  虔诚的默想极能促进圣洁的渴慕。注目我们灵里的需要、神的预备和矫正我们的大能,可以帮助我们的渴慕增长。祷告之前认真的思想会增强我们的渴慕,使它更加迫切、使我们更加能够摆脱漫无边际的思绪对暗中祷告里的威胁。我们在渴慕上的失败,远远超出其表面上的失败。我们保持着外表上的形式,而里面的生命却在凋谢、几乎死亡。
  有人也许会问,我们面向着神、向圣灵、向基督的一切丰富时,却只有微弱的渴慕,这或许并不是我们的祷告如此贫乏、如此衰弱的原因吧?我们内心真的为感受到对天上之财宝的渴慕而急促呼息了吗?渴慕中那天然的渴望,能够搅动我们的灵魂去与全能者摔跤吗?哀哉!燃烧的火实在太微弱了。灵魂里的火焰已经降温,成了温吞吞的微热。要记得,这是老底嘉的基督徒之所以落入悲惨、危机光景的中心原因,他们因此受了可怕的责备,以为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他们是“那困苦、可伶、贫穷、瞎眼、赤身的。”
  我们还要再问一句:我们到底有没有追求与神紧密相契并充满了不可言说的热切?我们到底有没有借着强烈而又惊心动魄之祈愿的极度疼痛来维持这燃烧之火的渴望?我们的心需要被猛烈地锤打,不只将邪恶除去,并且将良善置于其中。这进入的良善的根源和动力便是强烈驱动的渴望。灵魂里这一圣洁、炽热的火焰唤醒我们对天国的兴趣,吸引神的关注,将神无穷无尽的丰富恩典供应给那些充满渴望的人。
  圣洁渴望之火的潮湿,对于教会生活的活力和进取力是致命的。只有火热的教会才能代表神,否则根本就不能代表他。神本身就是燃烧的烈火,他的教会若要像他,就必须是炽热的。他的教会在经历了火的试炼之后,唯一能够存留下来的,就是对于来自天上的、神所赐的信仰的巨大的永恒的兴趣。当然,使圣洁的热忱得以燃烧并不需要急躁不安。与神经系统兴奋的情绪恰恰相反,我们的主完全站在不容忍或者喧闹的宣称的反面。但是,对神的家的火热在他心里燃烧,世界今天仍然能感受他那强烈和炽热的火焰,并以与日俱增的预备和回应来响应。
  祷告中缺少热忱,这是渴慕缺少深度和强度的确定表记,而缺乏强烈的渴慕,则是心中无神的确定表记!缺乏热忱就是从神的眼目前退却。神可以,而且的确容忍他的儿女在许多事上的软弱和犯错;当我们悔过之人向他祈求时,他可以,而且的确赦免我们的罪。但是,有两件事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不诚实和不冷不热。缺乏真心和缺乏热忱是他所憎恨的两件事,他明白无误地严厉责备老底嘉人说:
  “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这是神对七个教会中熄火的一个所发出的审判,是他对每一个在神圣热忱上拥有致命缺陷的基督徒个人的指控。
  在祷告里,火是推动的力量。不燃烧的宗教原则既没有力量,也没有效果。烈焰是信心腾飞的翅膀,热切是祷告的灵魂。只有“热切、大有功效的祷告”,才能成就大事。爱在烈焰中点燃,热烈是它生命之所在。烈焰是基督徒真实经历所呼吸的空气,它点燃烈火,抵挡一切。微弱的火焰却不是这样,当四周充斥着冷淡或不冷不热的空气时,它便在寒冷和饥饿中死去。
  真实的祷告必须是燃烧的祷告。基督徒的生命和品格必须燃烧起来。灵里热切的缺乏比信心的缺乏造成更多的对神的不信。对天国之事兴趣淡淡,就是对它们根本不感兴趣。只有在那日的征战中得胜的人,才有炽热的灵魂,对于他们来说,进入天国需要暴力,而他们正是使用了武力才得着天国。只有以狂风暴雨般的迫切,以永不衰退的满腔热忱围绕着神的人,才能占领神的据点。
  在这些寒冷的日子里,只有向着神的火热,才能保持我们心里属天的火焰。早期卫理公会的信徒聚会的教堂里没有取暖设备,他们声称,座位里和讲台上的火焰必须足以保持他们的温暖。我们,此刻,需要来自神的祭坛的活炭和天上燃烧的火焰燃烧在我们心里。这个火不是理性的热烈,也不是肉体的能量。它是灵魂里的神圣之火,它猛烈地燃烧,烧尽残渣-正是神之灵的真正要素。
  渊博的学识、纯正的措辞、宽广的思路、雄辩的口才、个人的魅力,都不能补偿缺乏火焰。祷告在火焰中上腾,火焰为祷告开路并插上翅膀,也使祷告蒙悦纳并带上能力。没有火焰,便没有焚烧,没有烈焰便无祷告。
  炽热的渴慕是不住祷告的根基。它不是肤浅且浮躁的意愿,而是强烈的渴念、止不住的热忱,充满着人心,在人心里发光、燃烧、扎根。它是现今的火焰,是系于神的活泼原则;它是渴望驱使的热忱,一路燃烧着奔向施恩宝座,在那里求诉蒙恩获准;它是渴望的执著,在祷告巨大的挣扎里,凯旋于矛盾冲突之中;它是沉重渴望的重负,使刚刚经历了剧烈角逐的灵魂清醒过来、无法安宁,使灵魂不在那样安静;它是拥抱渴望的特质,为祷告装备成千上万个祈求,穿戴上无往不胜的勇气和征服一切的能力。
  叙利非尼基的妇人是我们学习渴慕的典范。她坚持不懈,其猛烈无懈可击,其胆量固执顽强。这位纠缠不休的寡妇代表着充满渴慕的祷告在不可推动的障碍前获得最终胜利。
  祷告不是正式演出前的排练,不是飘渺不定,漫无边际的喧吵。当渴慕照亮了灵魂的时候,便使它定睛在寻求的目标上。祷告是属灵生活习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然而,当它变成只是一个习惯时,就不再是祷告了。祷告的深度和热切正是来自渴慕的深度和热切。当巨大的渴慕之火在里面燃烧起来的时候,灵魂不再冷漠倦怠。渴幕的急迫促使我们坚韧不拔,抓住所望之事绝不放松,使我们不住地祈求、持之以恒,直到神赐下祝福,否则绝不止息。
  “主啊,我不能让你走,直到你赐下祝福;
  求你不要转脸,转离我紧要而又急迫的请求。”
  祷告的三心二意、懦弱无力、缺乏勇气,其秘密就在于灵里渴慕的软弱,而祷告的仪式化则是渴慕枯竭的可怕记号。那样的灵魂已经离开了神,已经没有了对神的渴慕督促着它进入祷告的密室之中。没有炽热的渴慕,就没有成功的祷告。当然,那时候还有许多看上去的祷告,但是却没有一点点渴慕。
  许多事可以被分门别类,面面俱到。然而,这样分类的基础是渴慕吗?涵盖了方方面面是渴慕吗?答案在于,我们的祈求是空谈,还是求告?
  
  渴慕是强烈而又狭窄的,它不能大面积地铺张,它只关注几件事,只切切地求告几件事。它是那样地迫切,只有神的意愿能够回应它,使它缓和,使它心满意足。
  渴慕一心瞄准它的目标。它所渴慕的事物可以有很多,但它们都是具体地、单独地感受并表达出来的。大卫不是渴望每一件事,也不允许他的渴慕四处铺张,无从着落。他的渴慕是这样找到表达的: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他的荣美,在他的殿里求问。 ”
  这是渴慕的这种单一性,渴望的这种确定性,在祷告中发挥着作用,使祷告直截了当地驱向供应的核心和中心。
  在登山八福里,耶稣说出了发自更新之灵魂直接来自天上的渴慕,应许他们必得满足:“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这就是推动神来回答的祷告的基础─内心强烈的渴慕已经融入灵里的胃口,大声的请求也得到了满足。哀哉!我们经常耳闻的祷告每每却是,它仅仅是在一厢情愿和例行公事的不毛之地上徘徊而已。有时候,说实在的,我们的祷告不过是一组短语按着常规比例的固定表达,其中的新鲜和生命已经失去多年了。
  没有渴慕,就没有灵魂里负担,就没有需求的感觉,就没有热忱,就没有异像,就没有力量,就没有信心的火焰。没有巨大的压力,没有在绝境中视死如归抓住神的气慨─“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就不会像摩西那样绝不放弃,纵然在绝望的痛苦之中迷失,仍然顽强、孤注一掷地呼求:“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就不会像诺克斯约翰呐喊:“给我苏格兰,不然我宁愿死!”
  神大大亲近祷告的灵魂。看见神、知道神、为神而活,这些构成了真实祷告的一切目的。因此,归根结底,激发出来的祷告是去寻求神。祷告的渴慕之所以被点燃,是要看见神、从神得着更清晰、更全备、更甜美、更丰富的启示。所以,对那些祷告的人,在秘室的亮光和启示之下,圣经成了新的圣经,基督成了新的救主。
  我们一再反复说到燃烧的渴慕─扩大、再扩大,因为神的灵所赐的最好、最强有力的礼物和恩典就是真实而有效的祷告的正当权力。渴慕必须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必须以神为中心,必须对神和他的义有永不满足的饥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所有真实祷告的要素都深深扎根于寻求神的渴慕之中,它无法止息,直到最佳的礼物从天上倾倒下来,丰丰富富、充充足足地赐给他。

祷告与神的话


E.M Bounds 著 方周 译
  神的话是记录下来的祷告,记录了祷告的人和他们的丰功伟绩,记录了祷告神圣的权威和它如何激励祷告的人。若不明白神的目的和他在地上的工作的成败都取决于祷告,若不明白祷告的人是神在地上的代言人,并且,不祷告的人永远不会为神所使用,那么,便没有人能够读得懂那些与祷告联系在一起的事例、命令、榜样、以及各式各样的宣告。
  对于神的神圣之名的敬畏和对于神的话的高度重视是紧密相关的。正如耶稣在祈祷文里所教导的那样,对于神的名的尊崇,对他的旨意行在地上能否如同行在天上,对神的国能否得着荣耀、得以建立,这一切,都包含在祷告之中。耶稣基督在情词迫切的寡妇的比喻中所恒久阐明的伟大真理:人要“常常祷告、不可灰心”,它今天仍然与当时一样,是神话语的根基。
  神的殿之所以被称为“祷告的殿”,就是因为祷告是那里最重要的圣职。同理,圣经也可以被称为祷告的书,因为祷告是圣经向人们发出的信息的主题和内容。
  神的话是基础,因为它是信心祷告的指南。“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圣保罗如是说,“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
  当我们丰丰富富地消化、吸收了这住在里面的基督的话的时候,它就释放出祷告来。信心由神的话和神的灵所建造而成,信心是祷告的形体和内容。在许多方面,祷告依赖于神的话。“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
  神的话是支点,祷告是安置其上的杠杆,借着它可以力拨千斤。神将他自己、他的目的和他的应许都交托给祷告。他的话成了根基,激励我们的祷告。在某些情形下,我们通过迫切的祷告,可以得到他额外或更大的应许。圣经说,古时的圣徒“因着信得了应许”。仿佛在祷告里,祷告的能力甚至穿越了神的话,超过了他的应许,进入神真正的同在,就是他自己。
  雅各与之摔跤的对象,主要是应许的赐予者,而不是应许本身,我们必须抓住那赐应许者,免得应许失去其应有的价值。祷告可以恰如其分地定义为:通过抓住神自己,使神的话赐下生命和大能大力。借着抓住那赐应许者,祷告将应许重述,使它变成针对个人的应许。“并且无人求告你的名”,这是神的悲哀;“让他持住我的能力,使他与我和好。”这是神给予祷告的秘诀。
  根据圣经,祷告可以分为信心的求诉和其呈交两个部分。信心的祷告乃是基于写成的话,因为“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祷告所得到的答案,毫无疑问,正是它所求告的。
  祷告的呈交则没有应许之确定的话语,可以说它是以卑微、悔改的灵抓住神,向他求告、倾诉心底的愿望。亚伯拉罕没有从神得到不毁灭所多玛的应许;摩西也没有从神得到不消灭以色列人的应许。相反,神宣告了他的忿怒和他要毁灭的决心。但是,当他泪流满面不断地向神祈求时,这位以色列人忠实的领袖赢得了他的诉求。但以理也没有确定的应许,神会将尼布甲尼撒的梦向他揭开,但是他为此特地祈求,直到神给予他确定的答案。
  通过祷告的过程和运用,神使他自己的话成为有功效的、可执行的。神的话临到以利亚:“你去,使亚哈得见你。我要降雨在地上。”以利亚自己去见亚哈,然而直到他向主猛烈地祈求了七次之后,他的祷告才得以应验。
  保罗从基督得到确定的应许,“救你脱离百姓和外邦人的手”。然而我们看到,他却正是在这件事上急迫地、郑重地力劝罗马人说:
  “弟兄们,我借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又借着圣灵的爱,劝你们与我一同竭力,为我祈求神。叫我脱离在犹太不顺从的人,也叫我为耶路撒冷所办的捐项,可蒙圣徒悦纳。”
  在祷告中,神的话是极大的帮助。如果它居住并刻划在你心里,就会形成丰满而又不可阻挡的祷告涌流。存在心里的应许,它像燃料一样供应祷告的生命与热量,像储藏在地下的煤炭一样,在风雨天和寒冬夜使我们温馨舒适。神的话是食物,祷告靠之摄取营养,渐渐强壮。祷告,像人一样,不能单靠食物活着,“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除非祷告生命的力量来自神话语的供应,不然即或是真诚,甚至是急迫的大声呼求,事实上也不过是松懈呆滞、索然无味、空洞无物的祷告。祷告缺乏生命的力量,可以追溯到缺少神话语源源不断的供应,缺少生命的更新和徒然祈求。愿意好好学习祷告的人,必须首先学习神的话,并将它存留在记忆和思想之中。
  当我们查阅神的话时,一方面我们发现没有一项责任比祷告更有约束力、更严格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发现没有一项特权比祷告更为神所强调,没有一项习性比祷告更为神所充分承认。与祷告相连接的应许比其它一切应许更光明、更丰满、更明确、更反复重申。“无论何事”是借着祷告得到的,因为“无论何事”他都已经应许了。祷告之应许所包含的范围是没有界限的,是无所不包的。“凡祈求的,就得着。”我们主的话说出了祷告那包含万有的果效,“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
  神的话中关于祷告、祷告的事项、以及祷告回应中之坚定应许的论述是广泛和详尽的,这里是其中的一部分:“不住地祷告”,“你们要恒切祷告”,“祷告要恒切”,“凡事借着祷告,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常常祷告,不可灰心”,“愿男人随处祷告”,“随时多方祷告祈求”。
  神圣记录中的这些话何等清晰有力!为我们装备上信仰坚固的根基,督促、勉励、并鼓舞我们的祷告。神圣启示中为祷告所划出的疆界何等宽广!这些经文何等激励我们带着一切贫乏、一切重担去寻求听祷告的神!
  在这些记录下来激励我们祷告的话语之外,神的书里也充满了事实、实例、事件和观察,强调祷告的重要性和绝对必要性,强调其全胜的大能。
  我们应当谦卑下来,接受神话语中之丰富应许的最大范围和益处,并且将其付诸验证。只有这样,世界才能接受福音完全的好处。只有在那些祷告的人完全验证了神圣的应许之后,基督徒的经历和基督徒的生活才能拥有其当有的本色。通过祷告,我们将神的圣洁意愿的应许带进实际和真实的范畴。祷告能够点石成金。
  如果要问:我们必须做什么才能将神的应许转变为实际?答案便是:我们必须祷告,直到神完全兑现他所应许的一切。
  神的应许实在太大,散漫的祷告无法把握。当我们省察自己的时候发现,我们的祷告时常不能适应环境的需求。我们的祷告是那样有限,不过只是世界罪恶的垃圾和沙漠中的绿洲而已。我们当中有谁在祷告中能够跟得上主的这个应许呢:“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
  何等详尽!何等深远!何等宽广!为了神的荣耀,这当中给人多少益处!基督宝座上的能力何等彰显!丰富信心的赏赐何等浩大!与之相应的、大有信心之祷告所自然发生的结果又是何等宏大而慷慨!
  让我们花一点时间,看看神的另一个伟大的应许,从中看见当我们祷告的时候,神的话如何坚固我们,使我们可以站立在怎样稳固的根基上,向神呈递我们的求诉。“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
  在这些包容广大的话语中,显明了神将他自己交给他子民的意愿。当基督成为我们一切的一切以后,祷告将神的宝藏放在我们的脚前。基督的基本信仰对于环境有一易行而又实际的解答,使我们得到神必然要给予我们的一切。这一简明扼要的解答就记录在约翰一书中:“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他得着。因为我们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悦的事。”
  祷告,加上爱的顺从,是试验神,使神完全彻底回应祷告的方法。与神的话连接起来祷告,使神所赐下的礼物成为圣洁。祷告不单单是从神那里得到什么东西,而且也从神那里得到成圣。它不单单是得到祝福,也是使自己能够赐福。祷告使普通之事圣洁,使世俗之事归神。它以感谢从神接受祝福,以感恩之心和忠心事奉神从而使生命圣洁。
  保罗在提摩太前书告诉我们:“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
  这句话否定了单纯的禁欲主义。神美好的礼物是圣洁的,不单由于神创造的大能,也因为我们的祷告。我们从神得到它们,心被恩感,借着祷告使它们成圣。
  遵循神的旨意,让他的话住在我们里面,是使祷告大有功效所不可或缺的。然而,有人也许会问,我们如何能够得知神的旨意呢?答案就是,学习他的话,把它藏在我们心里,让这话丰富地住在我们里面。“你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
  为了在祷告中得知神的旨意,我们必须被神的灵充满,这个灵按照神的旨意,在众圣徒中为众圣徒代求。被神的灵所充满,被神的话所充满,就是知道神的旨意。我们要有这样的心境和心态,使我们能够准确解读那无限者的意愿。当神的话和神的灵如此充满我们的心的时候,我们便得到洞察父的旨意的能力,使我们能够正确分辨他的旨意,将他的旨意放在我们里面,放在我们的意念和心志当中,使它成为指引我们生活的指南和罗盘。
  以巴弗为歌罗西人祷告,愿他们“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稳。”这从正面印证了我们不仅可以得知神的旨意,而且可以得知神一切的旨意。我们不仅可以得知神一切的旨意,而且可以遵循神一切的旨意。不单如此,我们不仅可以偶尔遵循神一切的旨意,而且可以使之成为我们行事的习惯。更进一步地,这也向我们表明,我们不仅可以从外面遵循神的旨意,而且也可以出自内心。是欢欢喜喜地遵循,不是出于勉强,不是出于暗中的管教,也不会从神亲密的同在面前退缩。

祷告与神的话 (续)


EM Bounds 著,方周 译
  
  祷告完全决定了能否成功地传讲神的话。保罗在他写给帖撒罗尼迦人的那段快炙人口的急迫请求中,清楚地教导了这一点:
  “弟兄们,我还有话说,请你们为我们祷告,好叫主的道理快快行开,得着荣耀,正如在你们中间一样。”
  祷告为神的道打开畅通无阻的门,为神的话达成其目标营造有利的环境。祷告为神的话装上车轮,为主的使者插上翅膀,“有永远的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国各族各方各民。”祷告极大地辅助主的话。
  撒种的比喻向我们描绘了多姿多样的听道者和截然不同的果效,是我们学习传道的范例。路旁的听道者为数众多,是事先既没有思考也没有祷告的没有预备好的土。结果便是魔鬼轻而易举地夺去了种子(即神的话),使一切来自神的话的影响云消雾散,使撒种人的工作归于无有。没有人会片刻相信,如果听道者事先借着祷告和默想准备了他们心里的土壤,今天所如此广泛播种的种子会颗粒无收。
  石头地和荆棘里的听道者也是一样。虽然神的话住进了他们的心里,开始发芽,但是最终还是失去了,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跟进的祷告,看守,以及耕耘。好土的听道者之所以能够从撒下的种子获得收益,就是因为他们的心已经预备好,可以接受种子。听了道以后,他们通过祷告精心耕耘栽在心里的种子。所以这一切所特别强调的,是这一比喻所得出的令人瞩目的结论:“所以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为了使得我们能够全神贯注地仔细听,我们需要投身于持续不断的祷告之中。
  我们必须相信,神的话的基础在乎祷告,最后的胜利也依赖于祷告。在以赛亚书里我们读到:
  “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要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
  在诗篇第十九篇,大卫用六句话称颂神的律法:它能苏醒人心,它使愚人有智慧,它能快活人的心,它能明亮人的眼目,它能存到永远,它全然真实公义。神的律法全备、确定、正直、洁净,它能洞察人心,同时也能净化人心。因此,当诗人思索了神的话中深刻的灵性和鉴察人内心深处之本性的巨大能力之后,以下面一段话来结束他的讲论便不足为奇了:
  “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他接下来这样祷告:“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求你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不容这罪辖制我。我的救赎主阿,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
  雅各在下面的劝告里,坦承神话语中深刻的灵性和内在的拯救大能:
  “所以你们要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
  彼得在论到神的话所具有的拯救大能时,作出了同样的结论:
  “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借着神活泼常存的道。”
  彼得不仅讲到由于不能坏的种子而蒙重生,他也告诉我们,为了能够在恩典里长进,我们必须像初生的婴孩, 爱慕那纯净之道的灵奶的喂养。
  然而,这不是说那些出现在圣经里的词和字句本身有什么拯救功效。让我们记得,神的话需要注入神的灵。正如在经文中有神自己的要素一样,所有真正传讲的神的话里也有神自己的要素,这样的话才能拯救并唤醒人心。
  祷告永远产生对神的话的爱慕,使人去读神的话。祷告引导人遵守神的话,将无法言说的喜乐放进顺从之人的内心。祷告的人和读经的人其实是同一类人。圣经中的神和祷告中的神也是同一位神。神在圣经中向人说话,人在祷告中向神说话。人在读经中发现神的旨意,再借着祷告获得遵守这个旨意的能力。读经和祷告是那些竭力追求认识神、讨神喜悦的人的显著特色。正如祷告激发对圣经的爱慕、使人去读圣经一样,祷告则使人进入神的殿,聆听对经文的详细讲解。参加教会与圣经息息相关,不仅是因为圣经告诉我们“不可停止聚会”,更因为在神的殿中,神所拣选的使者向死人宣告神的话,讲解圣经,向他们的听众强化他们的教训。祷告在那些付诸实践的人心中渐渐产生出不停止在神的殿中聚会的决心。
  祷告产生参加聚会的意识、热爱聚会的心、和支持聚会的灵。是祷告的人使倾听讲道成为一种出於意识的行为,使人乐于读经、解经,以他们的影响和方式支持聚会。祷告高举神的话,让它在那些忠实而又全心全意呼求主名的人心中占据首位。
  祷告从圣经中汲取它自己的生命,在圣经之外则没有它的立足之地。它的存在和品格所依赖的乃是神在他的圣言中向人发出的启示,而它又使人转向神的话本身。祷告的本质、必要性和所包含的一切性质都是以神的话为根基的。
  诗篇一一九篇是神的话的一个目录。除了三、四处的例外,它的每一句都有“神的话”
  这样一个词句。作者常常脱口而出向神祈求。他多次祷告说:“求你将你的律例教训我。”令人极其印象深刻的是,因着他对于神话语的折服,以及对于使他能够看见并明白记录于其中的奇妙之事所需要的光照-的折服,他迫切地求告说:
  “求你开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
  在这首奇妙的诗里,祷告和神的话从开始到结尾都交织在一起。这位被圣灵所感的作者几乎触及了神的话的每一个形态。诗人被神的话里所带有的灵里深处的大能所彻底征服,发出这样的宣告:
  “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
  诗人在这里发现了如何才能抵挡罪恶:把神的话藏在心里,使他全人完全被神的话所充满,完全被神的话里的仁慈和恩惠所感化,使他可以在地上随意行走却免受那恶者的攻击,防止他因漫无边际地徘徊而偏离正道。
  更进一步地,我们发现祷告具有能力,它能创造对神的话的热爱,在人的心里放进享受神的话的天性。在圣灵充满的大喜乐中,诗人呼喊说:“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终日不住地思想。”他还说:“你的言语,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
  我们喜爱神的话吗?如果是那样的话,让我们投身于不间断的祷告之中吧!凡有心查考神的话的人必不会忘记祷告,也不敢忘记祷告。一个可以说“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的人,是一个可以诚实地说“我乐意进入祷告之地”的人。一个不爱祷告的人决不是一个爱慕圣经的人,每一个爱祷告的人都是喜爱主的律法的人。
  我们的主是一个祷告的人,他常常引用经文来强调神的话。我们的主在地上一生的经历中,遵守安息日,参加聚会,也查考神的话,并以祷告穿插在所有这些事情之中:
  “耶稣来到拿撒勒,就是他长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规矩,进了会堂,站起来要念圣经。”
  可以这样说,对于一个被圣灵所充满的生命来说,没有任何两件事比读经和暗处的祷告更加必不可少了。对于在恩典中的成长来说,没有任何两件事比读经和暗处的祷告更能帮助我们从基督徒的生活中得着最大的喜乐和在永久的平安里建立起基督的生命了。忽略这些至关重要的责任便预示魂的营养不良、喜乐的丢失、平安的缺乏、灵的枯槁和属灵生命每个方面的衰颓。忽略读经和祷告是为离经叛道而铺路,将那恶者窥视的优势拱手相让给他。定期地读神的话,常常在那至高者的隐秘处祷告,使一个人置于免受灵魂仇敌之攻击的绝对安全的地位,保证他在羔羊得胜的大能之下获得拯救和最后胜利。

祷告与神的殿


EM Bounds 著,方周 译
  
  祷告与地点、时间、事件和环境发生关系。它必须与神和与神相关的每一件事发生关系,它与神的殿有着特别密切和特殊的关系。教会是一个圣洁的地方,从一切不圣和世俗的用途里分别出来,以便可以敬拜神。既然敬拜就是祷告,所以神的殿就是为了敬拜而分别出来的地方。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它是神的居所,是神与他的百姓相会之处。他喜悦他的圣民的敬拜。
  在神的殿中祷告总是恰如其分的。如果祷告是一个陌生客,那么那里就根本不是神的殿了。当我们的主将作买卖的人赶出圣殿,并重申以赛亚的话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时,他特别强调了教会的所是。他突出祷告的地位,使其高过神殿里的其它一切。那些绕过或贬低祷告,把祷告降到次要的地位的人,颠倒了神的教会,使其够不上或者不同于神的命定。
  祷告来到神的殿就是回到了家。它既不是过路人,也不是宾客。它属于那个地方,与那个地方有种特别的关连,而且更有神所指定和认可的神圣权力。
  秘室是个人敬拜的神圣之地,神的殿是团体敬拜的神圣之地。祷告之室是为着个人的祷告,神的殿是为着相互祷告、共同祷告和联合祷告。然而,即使在神的殿里,在众人的敬拜里,也包含着个人敬拜的成分,因为神的子民是各自来敬拜他,向他祷告。教会是相似而又单个信徒联合祷告的地方。
  祷告是教会的生活、能力和荣耀所在。教会成员的生活根据祷告,神的同在也为祷告所保证和维持。教会因着祷告的服事而成为圣洁。没有了祷告,教会就失去了生命和能力。没有了祷告,即使教堂本身也和其它建筑物没有什么两样。祷告甚至将砖头、泥灰和木材都变为圣洁和神的荣耀所居住的至圣所。祷告使它无论是在灵里还是在目的上都不同于其它殿宇。祷告赋予一个建筑以神圣的性质,使其分别为圣而归给神,免于一切普通和世俗的用途。
  有了祷告,即使神的殿或许缺少其它一切,它依然成为神的圣所。帐幕虽然不停地从一地移到另外一地,但是由于那里有祷告,所以它仍旧是至圣所。反之,如果没有了祷告,虽然一个建筑可以价值连城,一切设备完美无缺,引人注目,但是由于其中没有属神的事情,对于人说来它和其它一切建筑别无二致。
  没有祷告,教会像没有灵魂的躯壳,成为死的、没有生气之物。有了祷告,神就在教会之中。当祷告被放在一边时,神便被放逐了。当祷告成为陌生的行为时,神自己便成了陌生人。
  因为神的殿是祷告的殿,所以神的意愿是人应当离开他们自己的家,到神自己的家来面见神。教会是特意为祷告而分别出来的。既然神已经特地应许在那里朝见他的百姓,他的百姓有责任到那里去朝见神。对于一切参加教会、关心属灵之事的人来说,祷告应该是他们最重要的着眼点。虽然我们承认,传讲神的话在神的殿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是祷告却占有支配的地位,是使它有别与其它建筑的特徵。其它建筑的本身和用途并不都是有罪或邪恶的,但是它们是世俗的,属人的,其中没有特别的属神的概念。教会的本质则是宗教的、神圣的。其它地方完成所作之事并不需要特别提到神,他既没有被人特别认可,也不为人所求告。然而在教会里,神为人所承认,没有他便一事无成。祷告是神的殿的一个突出标志,正如祷告将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区别开来一样,祷告也将神的殿与其它一切房屋区别开来。它是忠实的信徒与神相会的地方。
  由于神的殿是祷告的殿,所以祷告应该进入并强化那里发生的一切事情。祷告属于神的教会里的每一类工作。由于神的殿是祷告开展的地方,所以那里是将祷告的人与不祷告的人区别开来的地方。神的殿是神的工厂,祷告就是那里进行的工作。或者说,神的殿是神的校舍,祷告就是那里教授的功课,在这个祷告的学校里,人们学习祷告,并从那里得以毕业。
  任何自称是神的殿的教会,如果不能扩张祷告,如果没有将祷告优先于一切其它活动,如果不教导祷告的重要功课,都应该或者改变它的教导,使其与神设立的原型相符,或者改变自己的名称,使(其)不再称为神的殿。
  我们在前面提到以色列人发现了神给摩西的律法书。我们不知道这律法书放在那里多久了,但是当发现它的音信传到约西亚耳朵里的时候,他撕裂衣服,极为不安。他为忽略了神的话,和由此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即席卷全国的不法行为而哀痛。
  之后,约西亚思想神,命令祭司希勒家到耶和华面前求问,因为忽略神的律法是件十分严重的事情,不能掉以轻心。王自己和全国的百姓都要来求问神,并且表明悔改:
  “你们去为我,为民,为犹大众人,以这书上的话求问耶和华。因为我们列祖没有听从这书上的言语,没有遵着书上所吩咐我们的去行,耶和华就向我们大发烈怒。”
  但是,这还不是全部。约西亚要在他的王国掀起属灵的复兴,所以我们看见他为此召集耶路撒冷和犹大全地的全部长老。在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约西亚进到主的殿里,亲自诵读在主的殿中找到的约书上的一切话。
  神的话对于这位敬虔的王是极为要紧的。他以神的话所当有的价值而尊重它,非常看重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并因此下令在祷告中来求问神。他传话聚集起国内一切有名望的人,与他一同从神的书中获得有关神的律法的教育。
  当以斯拉从巴比伦返回,要重建他的国家时,百姓们自身也热衷于这一目标。有一次众祭司和以色列人站在水门前,如同一人:
  “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里。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门前的宽阔处,请文士以斯拉,将耶和华借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书带来。七月初一日,祭司以斯拉将律法书,带到听了能明白的男女会众面前。在水门前的宽阔处,从清早到晌午,在众男女,一切听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读这律法书。众民侧耳而听。”
  这成了犹大地的读经日,一次真正的研经的复兴。领袖们在众人面前诵读律法,众人的耳朵侧耳聆听神从律法书里向他们所说的话。然而,那一天不单单是读经日,它还是一个真正讲道的日子。正如下面一段经文所指明的:“他们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书,讲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
  这是圣经对于讲道的定义,而且没有比这更好的定义了。清清楚楚地念神的话,使众人能够听见并且明白所念的。不是喃喃自语,不是低声细语,(不是)含糊不清,而是放胆开讲,清晰明亮。在这光明的一天之后,耶路撒冷便是以这种方式诵读圣经的。更重要的,神的话里的意思在水门前的聚会中显明出来了,众人接受的是上佳的研经讲道。那是真正的道,是今天为了使神的话能够在人心中产生应有的影响而唯独需要的那种道。毫无疑问,耶路撒冷的这次聚会里有一门功课,是今天所有传道的人应该学习和留心的。
  任何一个知道现今事实的人都不会否认,今天的讲台相对缺少的是研经讲道。我们至少可以这样想像,每一个人只有为此而悲叹了。我们不妨说,论题式的讲道、议论式的讲道、史实式的讲道,以及其它形式的讲道都有其合理与适用之处。但是,只有研经式的讲道,以祷告之心详细查考神的话才是道中之道,是卓越超凡的讲台信息。
  然而,为了能够成功地传讲神的话,一个讲道的人必须是一个祷告的人。他每在椅子上渡过一小时,他都必须在膝盖上渡过两小时。他与神圣经典中难解之信息摔跤的每一个小时,他都必须发现自己与神摔跤了两个小时。祷告、传道;传道、祷告!它们是无法分隔的。远古的呼喊曾经是:“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当今的呼喊应该是:“回到你的膝盖,哦,传道人,回到你的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