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重要程度排序 英语:1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3:35:42

怒江傈傈族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8月23日。1998年末全州总人口45.88万人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少数民族42.32万人,占总人口的92.2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南省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怒江各民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挣脱了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锁链,开天辟地第一次以主人翁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怒江各族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改革开放,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全州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稳定,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

目录

·                                 • 简介

·                                 • 地理概况

·                                 • 民族与人口

·                                 • 地质地貌

·                                 • 气候水文

[显示全部]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介

 

怒江傈傈族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8月23日。1998年末全州总人口45.88万人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风情

,少数民族42.32万人,占总人口的92.2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南省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怒江各民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挣脱了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锁链,开天辟地第一次以主人翁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怒江各族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改革开放,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全州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稳定,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怒江还处在原始社会的解体阶段,各族人民过着“太阳当衣、火塘为被、岩洞做房、野菜充饥”的悲惨生活。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部分地区还为刀耕火种、结绳记事,没有现代工业和本民族的工人阶级队伍。为了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历届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结合怒江实际,先后制定了“以林为主,林、粮、牧、药全面发展”、“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外引内投,加速开发”、“开发东西两面。带动中间一线,加快资源开发,积极拓宽市场”、“打基础,调结构,兴科教,立足资源,建支柱”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在国家的帮助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使全州民族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迅速发展。1998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85939万元,比1953年896万元增加94.9倍。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总产值从1988年开始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业从简单的手工操作方式,发展到已拥有矿业、冶金、森工、能源、机械、饮料、农机制造和副食品加工等民族工业体系。1998年,全州工业总产值完成29800万元,比1953年的104万元增长285.5倍。农业基本实现从原始到传统转变,并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1998年,粮食总产量达154733吨,比1953年的36665吨增长4.2倍。与此同时,全州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发展迅速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方特色

。直到1953年,怒江州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座桥梁,没有一个邮电所,没有一座水电站。如今全州已拥有公路l800千米。在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上架起各类桥梁75座;乡乡通邮通报,村村信件可达,州府六库和全州4个县城已开通程控电话;全州已建成水电站45座,装机容量为3.92万千瓦,农户通电率达68.5%。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怒江各族群众和干部职工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高。1998年全州干部职工年人均收入7648元,比1953年的313元增长23.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737元,比1953年的23元增长30.6倍。全州大部分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均有较大的改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变化,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耐用消费品已进入普通人家。伴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发展意识日渐增强。

回顾过去,满怀豪情;展望21世纪,前程似锦。全州人民有决心、有信心,在国家的扶持下,进一步用足、用好、用活《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利,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矿产、水能、生物、旅游资源优势和边境贸易优势,珍惜和抓住一切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以改革、发展、稳定的优异成绩,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理概况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北邻西藏自治区。面积1.47万平方千米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理

。辖泸水县、福贡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4县。州人民政府驻泸水县六库镇。2004年人口达到47万人。

1954 年8月建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州地势高峻,怒山、高黎贡山横亘东西,澜沧江、独龙江纵贯南北。河谷地区温和多雨,富水力和林矿资源。农产品有玉米、稻、小麦、荞麦、甘薯、青稞等,并产核桃、生漆、紫胶、茶叶、油桐和黄连、贝母等药材。矿产有锡、铅、铁、盐、大理石等。有农机、农产品加工及采矿、电力、制盐、制糖等工业。名胜古迹有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兰坪金鸡寺等。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西北部,地处东经98°09′—99°39′,北纬25°33′—28°23′之间。东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地区、西邻缅甸,南接保山地区,北靠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境内国境线长449.467公里。全州南北最大纵距32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53公里,总面积14 703平方公里。州府泸水县六库镇。该州国境线长449.467公里,占中缅边境线的20%,占全省国防线的10%以上,总人口49.2万人,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与人口

 

境内居住着傈僳、独龙、怒、普米、白、藏、汉等2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比例居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首。其中傈僳族占总人口的50.9%,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州独有的少数民族。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质地貌

 

怒江州境内群山耸立,江河纵横,澜沧江、怒江、独龙江由北向南纵贯云岭、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四大山脉,形成山高、坡陡、谷深、水急的三大峡谷。全州98%以上的面积都是高山峡谷,75万亩耕地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76%。耕地沿山坡垂直分布,76.6%的耕地坡度均在25度以上,可耕地中高山地占28.9%,山区半山区地占63.5%,河谷地占7.6%。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气候水文

 

地方风光

怒江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南延的横断山脉中段,自西向东由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山脉呈北南走向的褶皱山系和独龙江、怒江、澜沧江3条由北向南大江深切谷相间排列,贯穿全境,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山峡谷之一。州境内天气变化大,气候各异。全州气候具有云南年温差小、日温大干、湿季分明,四季之分不明显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同时因受地貌和纬度差异的影响,立体气候显箸的独特气候特征。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方资源

 

森林资源

本州国土总面积147.03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9.15公顷,占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风光

国土面积的74.2%。有林地覆盖率61.4%,森林覆盖率为70%。

矿产资源

怒江州我国是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矿产资源方面,州内己发现各种矿藏28种,矿床点200多个,其中仅兰坪铅锌矿探有储量就达1645万金属吨,是亚洲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世界特大型铅锌矿床之一。

水能资源

怒江州境内河流密集,拥有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干流及183条支流。水资源总量是955.91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43%。怒江、澜沧江、独龙江及支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全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000多万千瓦,占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的20%,可开发的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850.9亿千瓦时,占全省的19%。

生物资源

该州是天然的植物基因库,长期以来为国内和世界植物学学科研者所瞩目。全州已知的高等植物200多个科、600余属、3000多种,列入国家级保护植物42种。境内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多次考察,已知脊椎动物有488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40余种,鸟类284种(鸟类中有32种为中日保护候鸟,8种为世界濒危鸟种),兽类128种,爬行类动物30种,两栖类动物30种,鱼类44种。

旅游资源

怒江州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属于“三江并流”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地方旅游

初步开发的景点有:福贡石月亮徒步旅游景区,兰坪县罗锅箐景区,独龙江徒步控险景区,碧罗雪山七莲湖徒步旅游景区,片马口岸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有姚家坪旅游度假区,玛布温泉度假区,贡山县丙中洛度村。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我国云南省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西与缅甸毗邻,北接西藏,东南和省内的迪庆、丽江、大理、保山相连;国境线长达449.67公里。总面积 14703平方公里,总人口45.88万人。

怒江两岸的山岭多在3000米以上,山高谷深,水流声如怒吼,故名怒江。两岸有许多飞瀑流泉,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景色雄奇壮观,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首府设在六库,共辖泸水、碧江、福贡、兰坪和贡山5县。人口45.4万人,有傈僳、白、怒、普米、独龙等少数民族。怒江和独龙江在境内高山峡谷中流过,为举世闻名的怒江大峡谷的主要地段,高差多达4740多米,长达621公里。两岸有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群峰雄峙,横亘千里,其间的怒江奔腾咆哮,沿江多急流、险滩、峡谷、溪流、瀑布、翠竹绿林,云雾拥山,景色壮丽,有“东方大峡谷”之美誉。

在贡山还发现了古老的岩画,怒江及其  支流独龙江上,还保留有溜索、藤桥、铁索桥等各式桥梁,宛如一座活的桥梁博物馆。

傈僳族和独龙族村寨的垛木房及生产、生活用具独具民族特色。傈僳族信仰原始宗教,保存有原始图腾崇拜的遗迹,有“伴朵”、“迪母瓦”、“盍什”等民俗节日。怒族有“仙女节”、独

民族风情

龙族有“卡雀哇”等民俗节日。他们穿自制的麻布衣、火草衣,显得古朴大方。傈僳、怒、独龙等民族性格豪爽,热情好客,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怒江地区民俗丰富多彩,尤以傈僳族的刀杆节,独龙族的镖牛习俗最为独特。各民族均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并存。

怒江州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具有立体气候的特点,境内的“三江”峡谷地带,从峡谷底到梁峰顶,分布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观,栖息着种类繁多。

怒江是我省高山河谷探险和考察民俗的重要旅游区,六库距昆明635公里,至大理235公里,至保山150公里。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历史沿革

 

怒江州在汉代分属越嶲、益州、永昌等郡;晋魏时期分属永昌、云南、河西等郡;唐(南诏)时兰坪、碧江、福贡、贡山属剑川节度;泸水属永昌节度。(大理国)时兰坪设澜沧江郡(后改兰溪郡),属谋统府,碧江、福贡、贡山属兰溪郡;泸水属胜乡郡。

元代兰坪设兰州土知州,属丽江路;贡山隶临西县并与碧江、福贡统属丽江路;泸水分属云龙甸军民府和永昌府。

明代兰州(兰坪)土知州、碧江、福贡统属丽江军民府;贡山隶临西县康普

地方风情

、叶枝土千总,属丽江军民府;泸水怒江东岸设六库、老窝土千总,属云龙州,怒江西岸设登埂、鲁掌土千总和卯照土把总,属永昌府保山县。

清朝兰州土知州改土归流,设兰州知州。兰州、碧江、福贡统属丽江府;贡山属维西厅菖蒲桶区;泸水六库、老窝土千总属云龙州,登埂、鲁掌、卯照土千总属永昌府保山县。

辛亥革命后,云南“怒俅殖边总队”分路进入怒江,成立了知子罗、上帕、菖蒲桶三个“殖边公署”,在兰坪县营盘街设立“殖边总局”,对这一边区直接行使军政管辖权,将属保山县的登埂、鲁掌、卯照及原属云龙县的六库、大兴地等地合并,成立鲁掌行政公署。民国五年(1916),各殖边公署改为行政公署。民国十七年至二十二年(1928—1933年),各行政公署先后改为泸水、碧江、福贡、贡山设治局,分隶于丽江和腾冲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分属丽江专区和保山专区。1954年8月23日设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碧江县知子罗。原属丽江专区的碧江(碧江县傈僳族自治区撤销,恢复为县,驻知子罗)、福贡(福贡县傈僳族自治区撤销,恢复为县,驻上帕街)、贡山(贡山县傈僳族自治区撤销,恢复为县,驻党当村)3县及原属保山专区的泸水县(驻鲁掌街)划归怒江傈僳族自治区。辖4县。

1956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改设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同年10月1日原贡山县改设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自治州辖3县、1自治县。

1957年原属丽江专区的兰坪县(驻拉鸡井)划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州辖4县、1自治县。

1961年6月4日,根据《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边界条约》的规定,中国政府正式收回片马,成立片古岗特区,隶属丽江专区,1966年9月划属泸水县,成立片马乡。

1973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由碧江县知子罗迁泸水县六库区新寨乡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辖泸水(驻鲁掌街)、碧江(驻匹河公社)、福贡(驻上帕街)、兰坪(驻拉井街)4县及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驻茨开公社)。

1986年9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碧江县建制,属地分别划归泸水县和福贡县。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兰坪县,设立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以原兰坪县的行政区域为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1988年改兰坪县为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自治州辖2县、2自治县。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总人口491824人;泸水县 171974人、福贡县 88127人、贡山独龙怒族自治县 34746人、兰坪白普米族自治县 196977人。

2004年1月5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4]1号):将泸水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鲁掌镇迁至六库镇。

截至2006年怒江州辖2县、2自治县,9镇、17乡、3民族乡,10居委会、258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