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天年化收益率怎么算:武之璋:国共历史人物评价刍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39:49

国共由路线之争到惨烈内战,一路走到今天在签ECFA的前夕,回顾国共之间历史,令人感慨系之。

   有一次跟王晓波教授聊天,谈到国共诸多问题,晓波教授慨然曰:“内战无英雄”。我则反对曰:“内战也有英雄,我认为战争期间各为其主,凡是尽忠职守,胆识过人,或为其团体,为其信仰勇于赴死者皆可称英雄,当然品德有瑕疵者除外,国共之间对英雄的标准,应该一致,非但如此,而且要互相尊重对方的英雄…………。“王晓波教授默然以对。   我的说法是有理论根据的,中国历史在鼎革之际,修前朝史对亡国的忠烈之士多给予很高的评价,对腼颜降敌者多语含讥讽,清朝修明史干脆把他们列入贰臣传。   最有名的例子是康熙对郑成功的评价,郑成功在大势已去之后孤军奋战,誓不降清,兵败后退居台湾。郑成功殁后其子郑经面对日渐强大的清朝负隅顽抗二十余年之久。乾隆对郑成功的评价却是“郑成功是明朝的忠臣,非朕之乱臣贼子”,郑成功在台人心中一直有崇高的地位,清政府对这种现象也大度容之。   沈葆桢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经营台湾,鉴于郑成功在民间的声望,奏请朝廷建延平郡王祠,祠中至今尚存沈葆桢之联曰:   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做遗民世界。   亟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此联工整而寓意深远,查史书记载,中国人到台湾的资料从隋朝开始,但是一直没有太多汉人移民,故曾为西班牙人、荷兰人所据。当时台湾除了台南、淡水等少数城镇外,多数没开发之蛮荒地带,郑成功率军驱走荷兰人后在此屯垦.志在光复,故曰“留此山川,做遗民世界”,台湾距大陆如此之近,而上苍似有安排留此宝岛供明遗民有个安身立命之地。   郑成功大义灭亲力战不屈,奉明正朔,正值壮年含恨以殁,郑成功的壮志、郑成功的遗恨还诸天地吧!具往矣!是非成败皆已成空,郑成功的经历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故誉之为“创格完人”。   沈葆桢的联既简要地说明了这段历史,又对郑成功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也不失身为清朝大臣的立场。   我始终认为两岸之间的恩怨,应以乾隆皇帝、郑成功做为一个范例,尤其对失败者──国民党尤应如此,何况蒋介石兵败退守台湾,虽然“反攻大陆”的壮志未酬,但是把台湾建设成了一个经济富裕之岛,蒋介石的缺憾,也可以因为两岸的和解,中国的强大而“还诸天地”吧!   戴笠是一个颇有争议性的人物,海峡两岸对其评价截然不同。这次在江山县旅游参观了戴笠故居,军统局特工训练班旧址,与很多江山朋友谈到戴笠,他们以戴笠为荣,且只谈戴笠抗日的故事,这种态度使我想到凌峰的名言“两岸往来该记得什么,该忘掉什么”。   戴笠因飞机失事而亡,当时章士钊先生有一挽联: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章士钊先生的挽联贴切而有春秋笔法,虽曰是非留待后人评,但是章联中对戴已做了公允的评价,尤其是“平生具侠义风”,“乱世行春秋事”,岂不是对戴笠一生最扼要的描述,戴笠是乱世英雄,忠于国家,忠于领袖,忠于自己的信仰,生死以之,其行事近乎春秋战国之游侠、刺客,虽参与残酷内斗,此乃时代悲剧,此岂戴笠一人之过屿?何况其对抗日的贡献、对汉奸的制裁,历史自有公论。   英雄就是英雄,互相尊重对方的英雄,我想应该也算是两岸和解的一段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