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是聪明而挑剔的:瘾科学:铁轨的轨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1:56:51

瘾科学:铁轨的轨距



上一回讲为什么有些国家汽车靠左边开,有些又靠右边,出乎意料之外的大受好评(咦 XD),所以小姜决定再接再厉,这个礼拜再来一个和交通有关的瘾科学--轨距的故事。轨距指的就是两条铁轨之间的距离,或更准确的说,是内缘间的距离。世界各国铁路的轨距有几种?大概比你想象中的要多得多。最常见的标准轨距(Standard Gauge)在全球共铺设了 72 万公里,但也只占全世界铁路的 60% 而已。台湾铁路用的开普轨距(CapeGauge)在全球的使用率排第三,一共有 11 万多公里,大约占全世界铁路的11%。除此之外还有印度轨距、伊比利轨距、俄罗斯轨距、米轨等各式各样的轨距呢!

为什么为有这么多不一样的轨距呢?让我们来看轨距的故事吧!标准轨距(Standard Gauge)


史蒂文森的「火箭」

标准轨距宽 1435mm (4 尺 8 1/2英寸),是全球最常见的轨距,也是最有历史的轨距之一。相传标准轨距的故事要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的马路远没有现在铺得这么平整(好吧,现在也没平整到哪去 ==),而且以泥土路居多,因此马车来回跑来跑去,渐渐地就会在地面上压出两道深深的轮痕。和这个轮痕同宽的马车跑起来会特别轻松(因为车轮卡在里面不会乱跑),但不同宽的马车就要冒着轮子会不小心掉沟里而损坏马车的危险。久而久之,同一个地区的马车就会变成相同的轮距。西泽大帝一统帝国后,便颁布了敕令,要求罗马境内全部改用一样的马车轮距(有没有觉得很熟悉?这和秦始皇的车同轨是同一件事啊!),甚至新铺石材公路中间还会留下给车轮行驶用的凹槽呢!从古迹中我们可以得知这个轨距是 4 尺 9寸,非常接近标准轨距的宽度。但是相传归相传,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这部份就众说纷纭了。标准轨距的始作俑者是史蒂文森(George Stephenson),浪漫一点的说法是他刚好看到了一个罗马古迹的开挖,于是决定将轨距设成这种宽度,但更有可能这只是个单纯的巧合而已:一匹马的屁股再加上车辕就是这么宽,在最早期的时候火车是替代轨道式马车的产品,自然会迁就现有的轨道宽度,于是就出现这样的「标准」啦!


布鲁内尔的宽轨火车

从一开始大家就都照着 1435mm 的宽度在做吗?也不是。史蒂文森的最大竞争对手伊桑巴德.布鲁内尔(Isambard Brunel)建造的 Great Western Railway 采用的就是 2140mm的无敌宽轨,主要目的是这种设计可以增加稳定性,也留下了装备更大的蒸汽引擎的空间。在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这两种规格还打了场不小的规格战争(像前阵子刚结束的蓝光之战 XD),最后以比较容易过弯,成本也比较低的标准轨距胜出,获得一个政府研究小组的推荐,英国并在 1845年制定了轨道法,强制新建造的线路采用 1435mm 的宽度,以方便不同线路间的直通运转。最终规格战争以 Great WesternRailway 在 1892年全面换成标准轨距结束。从英国开始,欧洲大陆和美国早期要嘛就是聘用英国工程师来打造第一条铁路,要嘛就是购买英国出品的火车头和列车,因此欧洲大陆(西、葡、前苏联地区是特例)和美国在一翻折冲后,最后都以标准轨距为标准。大陆是采用标准轨距,台湾高铁和北捷、高捷,也都是采用标准轨距喔!

开普轨距(Cape Gauge)

开普轨距宽 1067mm,因为比标准轨距的 1435mm窄,所以是「窄轨轨距」的一种(反之则为宽轨)。之所以名为开普轨距,是因为前南非好望角省(简称 Cape Province,开普省)在 1873年采用了这个轨距的关系,但事实上第一个装置这种轨距的国家却是挪威。挪威在当时还附属在瑞典之下,是一个经济不甚发达的边陲地区。工程师 CarlPihl 尝试建设挪威的第一条铁路时,就考虑到挪威多山(宽的轨道在山区,而且不需要那么高的运量的现实,因此设定了 3 尺 6 寸(即1067mm)或 3 尺 3寸(即米轨,1000mm)两种可能的宽度,拿去问制造蒸汽车头的史蒂文森家族。虽然会贵一点,但史蒂文森认为稍微宽一点的轨距有助于山地的安全性,因此最后就拍板定安了 1067mm 做为挪威的标准轨道宽度。

这种宽度(和运量)被认为是相当适合开发中地区/殖民地的轨道宽度,因此在19世纪后半许多英属殖民地都纷纷采用了开普轨距,像是南非、纽西兰、印度尼西亚和...日本。为什么日本最后决定采用开普轨距,并没有任何历史文献以兹证明,但当时日本人是去英国偷师的,明治政府聘用的工程师又是英国人,因此日本才会采用 1067mm 的轨距吧。

大陆从一开始就是建造标准轨距,但台湾在日据时代前的第一条铁路(台北到新竹)却是 1067mm 的开普轨距的。日据时代日本将线路延伸到高雄,十大建设期间再建了北回铁路,并将花东线从 792mm 的窄轨改成了 1067mm。因此台湾全线都是开普轨距的喔!

俄罗斯轨距(Russian Gauge)、印度轨距(Indian Gauge)和伊比利轨距(Iberian Gauge)

这三种是主要的「宽轨」规格,因其轨距宽于标准轨距而得名。俄罗斯大部份地区地形平坦,因此工程师 Pavel Melnikov在打造第一条铁道时,就打算使用比标准轨距宽一些的轨距,以增加载重量和行驶稳定度,俄罗斯轨距(1524mm)由此而诞生。俄罗斯本来有很多机会可以让轨距和欧洲大陆其它地方同步成标准轨距,但因为担心一马平川的俄国腹地如果让别国的火车能自由开入的话,会有被入侵的危险,所以一次又一次的延后下来。从一战到二战再到冷战,最后就演变成前苏联地区全部采用这种自已的标准的现象。

同样因为政治/军事原因采用自已的规格的地区,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在伊比利半岛上,所以用的轨距称为伊比利轨距(1688mm)。据说当年是为了防止法国的入侵才弄了这个自家的规格,但现在大家都是好朋友了,所以新建的西班牙高铁是采用标准轨距的,方便欧洲的高速火车相互运转。

印度轨距(1676mm)就完全是另一个原因了。据说印度采用这么宽的宽轨的原因,是因为轨道太窄的话,车厢容易被风吹翻(嗄?)。我们只能说,决定这个宽度的人真是有远见啊!看现在印度火车那种载人载到爆满的情况,窄一点的铁轨还真不行呢...

米轨(Meter Gauge)和更窄的窄轨铁路

前面已经介绍过窄轨铁路中最主要的开普轨迹,除了这个之外,窄轨铁路中也只有米轨(1000mm)的普遍性比较高,主要见于东南亚和巴西。一般来说,比米轨更窄的铁路在载重量方面会大打折扣,因此只有产业铁路(像糖厂的五分车是762mm)才会使用,载人的比较少见。但是因为五分车这种铁路铺设成本低,而且转弯半径小,因此也适合高山铁路使用。阿里山小火车真的很可爱呢!可惜不知道有没有再坐到的机会...

--


世界各国轨距使用分布,蓝色是标准轨距,紫色是开普轨距。偏红色系的是窄轨,偏绿色系的是宽轨。
和汽车的靠左、靠右开一样,火车轨距的决定,通常来自于某些历史或现实的原因,然后就这样流传了下来。一般来说宽轨的成本比较高、也不允许太大的转弯半径,但是在载重量和最高速度上有优势;窄轨则是相反,载重量和最高速度上占劣势,但在地形崎岖的地区比较好铺设。但这只是大体来说,像北捷是标准轨,但一节车厢的大小也不见得就比台铁的电联车大啊!一切只看使用使用方式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