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唯一by轻音流转:构建三全服务机制 健全三级干预体系 ——杭州·余杭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3:26:04
构建三全服务机制 健全三级干预体系
余杭区实施“出生人口素质提升工程”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11-11-11 访问次数: 15次    我要评论( 0条)
近年来,余杭区针对出生缺陷发生率高发趋势,全面实施以“三优”(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工作、建立落实优生“两免”制度、积极构建“三级干预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全面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工程,创新建立全方位宣传、全过程指导、全社会参与的“三全”服务机制,创新管理,优质服务,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有效遏制全区出生人口缺陷上升势头。其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全方位宣传,创新实施49个月宝贝计划
主要是对孕前3个月、孕期10个月、0—3岁(36)个月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提供有针对性的优生优育优教服务,传播科学育儿知识理念。建立了以省级示范点的区级“三优”指导中心和各镇、街道“三优”中心为主要阵地,以14人“三优”专家顾问组和109人讲师团主要师资力量的工作网络。一是注重“网上宣传”。开通国内首个“三优”工作服务网络—“余杭49宝贝网”,并同步发行线下杂志《余杭49个月宝贝计划》。在该网站的余杭社区、专家答疑、及在线课堂等栏目上,可以在线进行宝宝成长记录测评、交流育儿体会等。该网站自去年9月开通以来,广受关注,点击率已经达13万余人次。建立“49个月宝贝计划”官方微博和QQ交流群,定期发布各种最新的“三优”、“两免”等计生服务、宣传活动信息,开展互动式、零距离宣传。二是注重媒体宣传。与《城乡导报》、余杭广播网、余杭电视台等开展长期合作,开设“三优”知识专栏或专题节目。与省人口计生委合作编印了“三优”指导师教材,独立编印《婴幼儿健康成长——看护人读本》等系列科普读物。三是注重专家宣传。发挥专家顾问组和讲师团队伍作用,科学细化培训计划和课程设置,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三优”知识培训课堂。邀请来自北京“摇篮网”的专家和区“三优”专家对目标人群巡回进行0-3岁早期教育知识和优生优育知识培训。四是注重个性宣传。向全区符合条件的新婚夫妇免费发放一份三年期的价值760元的网络优教产品—《成长阶梯卡》,并定期开展上门跟踪服务和咨询指导。截止10月,全区共发放《成长阶梯卡》7000余份,开通使用率达达85%以上。免费发放价值80元的《儿童发展测评券》,对0-3岁婴幼儿进行能力发展的个性化指导。借助手机彩信和短信服务,每月免费发送个性化的“三优”、“两免”服务信息。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区共举办新婚培训105期,6505对;孕期培训162期,8021人次;家长及看护人培训205期,8106人次;发放各类“三优”宣传资料12万余份。
二、强化全过程指导,创新建立出生缺陷儿监测和直报工作机制
一是把好缺陷儿“监测关”。近两年在认真落实省政府“两免”政策的同时,开展了“县区人群基础出生缺陷监测及一级干预模式”研究,初步分析了辖区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立了2万余名余杭0-3岁婴幼儿信息档案库。出台了《杭州市余杭区0-3周岁出生缺陷儿人群基础监测工作方案》,区人口计生局负责牵头开展全区0-3周岁婴幼儿人群基础出生缺陷的监测工作,对信息填报、跟踪服务、高危因素调查等进行督查指导。区卫生局负责督导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院内住院分娩的围产儿的出生缺陷信息监测、全区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及出生缺陷儿的医疗救助等工作。区计生指导站负责具体指导镇(街道)计生办(科)对辖区内婴幼儿出生缺陷的人群基础监测及上报工作,并将需要纳入重点高危人群随访的有关信息反馈各乡镇。区妇幼保健院具体负责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院内住院分娩的围产儿的出生缺陷的信息监测工作,指导全区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等工作。镇(街道)计生办(科)指导村(社区)计生服务员对辖区内0—3岁婴幼儿进行定期入户随访,对发现的出生缺陷儿童及时向区计生指导站填报信息报告卡,同时建立出生缺陷儿档案。村(社区)负责开展每年二次0—3岁婴幼儿入户随访工作,对发现的确诊出生缺陷儿进行上报镇(街道)计生办,对疑似儿劝导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进行跟踪随访。二是把好优生“三道关”。全面实施优生免费婚检、孕检,实行严格的告知制度和转诊制度,把好第一道关;为产妇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为高危产妇提供产前诊断费用补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风险,把好第二道关;为新生儿提供四项免费的疾病筛查服务,人口计生、卫生、残联等部门对于出现问题的新生儿进行及早治疗和救助,以帮助他们尽早康复或尽快适应正常生活,把好第三道关。三是把好重点对象“服务关”。出台了《余杭区出生缺陷重点高危人群随访服务规范》,明确了重点高危人群范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随访职责、随访时间和内容。组建了全区病残儿再生育专家指导组,定期对病残儿夫妇再生育进行遗传优生、孕期保健等健康教育和优生培训,指导正确选择怀孕时机,预防感染,谨慎用药,合理营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提高预防出生缺陷的知识水平和防范能力。
三、加强全社会参与,健全出生缺陷干预长效机制
一是政府主导强保障。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出生缺陷儿童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实行一次性的救助,最高救助额不超过1万元人民币。对住院医疗费用超过3万元的低保或困难家庭,可另行予以1000-3000元补助。对0—5周岁低保、困难家庭聋儿配制人工耳蜗补助,补助资金最高不超过10万元和8万元;其他困难家庭补助资金最高不超过5万元。为困难家庭低视力残疾人免费验配助视器;为困难家庭听力残疾人免费验配助听器;为困难家庭下肢缺失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为困难家庭下肢残疾人免费赠送轮椅。组织开展“康复服务进家门”工作,为贫困家庭残疾人配送康复辅助器材器具及无障碍设施,通过指导残疾人开展相应的康复训练,补偿和改善残疾人功能。二是部门协作抓长效。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余杭区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工程暨“49个月宝贝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人口计生、卫生部门、教育、妇联、民政、残联等部门工作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动态监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进一站式婚育中心建设。建立“婚登、婚检、孕检、优生咨询”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为育龄群众开展“一条龙”服务。三是上下联动抓落实。建立完善区人口计生局与各镇、街道的联系制度,每月对各镇、街道落实情况进行通报,每年进行两次专项检查。将“三优”、“两免”工作相关内容列入年终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建立起各部门、各单位信息互换、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完善的合作机制。全面评估“优生”、“两免”各个项目的决策、实施、运作情况,规范工作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切实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通过以上工作,全面推进“出生人口素质提升工程”不断走向深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提高了全社会对出生人口素质的关注度。通过强化高层倡导,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高度重视;提高了各级计生干部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三优”、“两免”工作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新领域和发展方向,促进了人口计生服务链的延伸拓展。2011年“三优”目标人群“三优”知识普及率达96%以上,新婚、怀孕夫妇“三优”咨询指导率达到98%以上,0—3岁看护人指导率达到90%以上,有效地普及了优生优育的理念。二是推动了优生三级干预的深入开展。一级干预方面,2009年至2011年10月,全区免费婚检32934人,婚检率为87.45%,其中指定传染病共343例。疾病检出率男性31.99%,女性29.09%,建议暂缓结婚343人、不宜生育4人。全区免费孕前优生检测19519人,孕检率为95.07%,检出异常125例,检出异常率为6.4‰,所有异常对象都进行咨询指导和转诊。二级干预方面,全区共筛查41441人次,初筛高风险数1595例,产前诊断852人次。其中21-三体综合症9例,18三体综合症7例,NTD综合症19例,免费营养素补充人数为14230人,病残儿鉴定177人,对再生育父母都提供免费优生咨询和免费产前诊断,尚未发现再生育异常儿。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情况:到2010年,全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8448人。三级干预方面,该区累计筛查新生儿疾病27347人,筛查率为98.67%,共筛查并确诊病患新生儿2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情况:2009至2011年9月全区新生儿听力筛查34065人,筛查率为99.25%,听力筛查可疑4618例,经确诊听力异常55例。2009年至2011年10月份,共有21名(包括免费和自费对象)接受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康复治疗和训练,有效率达到50%,显效率达80—90%,极大提高了脑瘫、智障、聋哑等病残儿语言表达、生活自理、行动等方面的能力,减轻了家庭负担。三是出生缺陷儿发生递增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数据表明,该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从2005年到2009年一直处于递增趋势。而目前已有了明显回落,2009年全区出生缺陷发现率为14.7‰,2010年为10.53‰,下降了4.17‰,递增势头得到有力遏制。
来源:区人口计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