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主线和竿稍的绑法:世界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8:43:56

2011年 > 2011年第03期
世界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展望
 
时间:2011年02月01日 09时00分   来源:《求是》   作者:张宇燕  
 
  2010年,世界经济开始步入复苏期。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08年全球产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增长2.8%,2009年为-0.6%,2010年全球产出增长率预计为4.8%,达到74万亿美元。在经历了2009年的战后首次产出负增长后,2010年转为正增长并已持续了四个季度,显示出世界经济正从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大衰退”中艰难走出。显然,这得益于各国反危机措施以及微观经济主体的自我适应性调整。

  主要经济体运行参差不齐、各有特点

  美国在经历了连续四个季度的负增长后,2009年三季度转为正增长。对美国经济复苏贡献最大的是国内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目前,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仍未完全恢复,以稳定金融市场为主要目标的救市政策虽取得一定效果,但几乎走到极限,大量流动性外溢削弱了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核心通货膨胀率和产能利用率在历史低位徘徊,显示出经济形势仍不乐观,创记录的国债加剧了平衡内外经济的难度。总体来看,2010年实现2.5%—3.0%增长可能性较大,2011年超过3%则有相当难度。

  欧元区2010年实现了正增长并进入复苏期,然而,肇始于希腊并蔓延至爱尔兰的主权债务危机为欧洲的平稳复苏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尽管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推出7500亿欧元的救援计划,加强财政纪律和进一步协调财政政策日趋成为共识,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扩散的风险依然没有完全消除。欧元区就业形势恶化的势头在2010年得以抑制,但10%的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在欧元区内部,各成员国在复苏速率上的不平衡十分明显,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欧元区经济复苏的稳定性。预计2010年将增长1.7%,欧洲的复苏仍将步履蹒跚。

  日本经济在经历了2009年-5.2%的增长后,开始由负变正。对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净出口。据大和证券估计,2010年日本全年增速为2.7%。2011年增长率预计会下滑至1.2%。导致日本经济增速放缓的直接原因有二:日元升值及连带的海外需求减少,使得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率剧减。日本民主党修正政策以求到2015年把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减半。同时,长期制约日本经济的因素依旧存在,包括处于历史高位的失业率,顽固的通货紧缩,巨大的政府债务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日本经济增长2.8%,2011年为1.5%。

  新兴经济体的复苏较为强劲,这同发达经济体形成了鲜明对比。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2009年仅为2.5%,预计2010年将达到7.1%,2011年为6.4%。就“金砖四国”而言,巴西2009年为-0.2%,2010年增长率则高达7.5%;俄罗斯2009年为-7.9%,2010年预计增长4.0%,增长幅度极其鲜明;而印度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小得多,2009年增长率为5.7%,仅比2008年低0.7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增长9.7%。中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经济增长率在2009年9.2%的基础上,2010年为10.3%。“金砖四国”2011年经济走势总体上是稳中趋缓的,巴、俄、印、中预计增长将分别达到4.1%、4.3%、8.4%和9.6%。这一方面预示着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仍将在下一年中得以继续;另一方面也表明,“金砖四国”面临的紧迫和基本问题是如何管理通胀预期、如何在全球进入低速且不平衡增长期间转变增长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国际贸易与投资能否维持高增长仍存疑问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打击了国际贸易活动,2009年贸易实际增长率出现了二战后最大幅度的负增长(-12.2%),名义增长率更是降低了20%以上。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额由2008年的19.8万亿美元降至2009年的15.7万亿美元,其中商品贸易出口额减少3.5万亿美元。各国进口需求呈现萎缩,市场信心不足,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被普遍认为是导致2009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随着全球经济走出危机步入复苏,国际贸易也踏上了复苏之路。2010年上半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快速增长,同比增幅达25%。其中新兴经济体表现尤佳,“金砖四国”的增速均超过30%;而发达经济体中德国出口的表现十分突出。据世贸组织预测,全年全球贸易实际增长率有望达到13.5%,名义增长率将超过20%。但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前景不乐观不明朗,以“货币战争”为标题的贸易战阴云日渐浓厚。上述因素或多或少地表明,2010年前半期国际贸易高速增长的局面难以持续,2011年国际贸易的增幅难以企及2010年。

  2009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从2008年的1.8万亿美元下降到不足1.2万亿美元。尽管在2009年四季度和2010年一季度有所反弹,但二季度环比又出现下滑,幅度高达25%。除了公共投资正逐步退出和私营部门投资似乎仍持观望态度等因素外,各国限制性政策措施的逐步积累也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投下了阴影。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主要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投资流动领域中的角色日趋重要。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新兴经济体与转型经济体吸收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资金流入的一半左右,同时释放了约1/4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资金流出,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复苏的主导力量之一。整体上看,2010、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势都不甚乐观,增长幅度在10%左右的可能性较大。

  大宗商品价格得到恢复且未来走势不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宗商品价格从2008年4月历史最高点一度下降近40%,但到2010年9月又大致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油价经历暴跌之后缓慢上升,2010年秋季原油月平均价格大体维持在2009年底的水平。金属和农业初级产品价格2010年9月已恢复至2007年的水平。价格反弹最明显的是食品和饮料,其价格水平正接近甚至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近期价格走势的差异,体现了不同产品或不同市场的供需特点与结构差异。食品、饮料和农业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供给方面。恶劣的气候势必导致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农业大国和地区农作物歉收,使市场调低产量预期,进而推高价格。而矿产及金属价格走强则主要受需求方面因素的影响。2010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较快,由于其增长严重依赖基础设施投资,对于金属及金属矿、尤其是钢铁和铁矿石的需求相应迅速增长。在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计价结算的时代,2010年11月以来美国不断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全球美元流动性泛滥,这种扩大流动性的方式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扬。

  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主要取决于两种基本力量的角逐: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的态势在需求层面不足以支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另一方面,美欧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在不断地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送动力。关键在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伐的强度及由此决定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一旦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发达经济体便会实施退出政策,流动性因此会受到抑制,来自流动性的价格上涨动力便会衰减。但是,伴随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将扩大。因此,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在2010年水平上有所上扬后,大致会稳定在接近历史最高的水平上,其间出现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也是完全可能的。至于石油价格,每桶在80—110美元之间的可能性会大些。

  全球治理在金融监管领域取得进展

  2010年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方面最值得关注的事件,当数《巴塞尔协议三》的出台。9月,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的监管机构就《巴塞尔协议三》达成共识。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至2015年1月止,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目前的4%上调至6%,普通股比例由2%提高到4.5%;商业银行需持有2.5%的超额资本留存,作为应对将来可能出现困难的缓冲(可在2016—2019年间落实);对那些拥有系统重要性的资产规模在500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其普通股比例、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提高到6%、8%和10%。在11月召开的二十国首尔峰会上,《巴塞尔协议三》得到大体认可,一并获得通过的还有有关资本流动性和全球金融机构的国际标准和原则,使全球金融监管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预示着人类朝着建立更加稳定、健全的金融体系迈进了一步。

  与此同时,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份额与投票权的增加幅度达6%。经过调整,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由3.72%升至6.39%,投票权也将从3.65%升至6.07%,成为美日之后的第三大投票权拥有国。虽然这一调整并未动摇美国和欧盟在其决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但是这种变化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未来的改革以及其他全球治理机构决策程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国际贸易领域的全球治理则乏善可陈,主要表现在历时9年的多哈回合谈判仍在原地踏步。

  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2011年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全球总需求不足的局面仍将继续;发达国家金融部门虽已基本稳定但基础仍旧脆弱,房地产市场也未有显著改善,全面恢复到正常状态仍有待时日;公共债务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公共债务已变得难以持续,引发新一轮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方面收效不大,其政策空间日渐萎缩;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作用已经显现,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本币升值以及资本市场过热的压力上升,大宗商品市场风险增强,而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很可能会给全球带来进一步的问题;主要经济体的内部与外部不平衡问题在短期内虽有可能缓解,但得到根治的可能性不大;经济复苏程度的差异,为国际合作尤其是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政策协调设置了障碍;为防止经济过热不得不采取的偏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将使得部分主要新兴经济体有可能出现增长速度较大幅度的下滑。

  鉴于全球复苏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在没有大的突发事件的前提下,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态势总体而言与2010年类似,即实现按市场汇率计算3%、按购买力平价计算4%的低速增长的概率较大,而且增长在区域上和速率上将继续表现出不平衡性与不稳定性。此外,2011年再次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尽管可能性不大。从中期看,世界经济有可能进入一个持续多年的不平稳的低速增长时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www.qstheory.cn/zxdk/2011/201103/201101/t20110128_64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