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拼音: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李绍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3:16:00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一所学校要创出特色,树立品牌,学校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建设工程。

 

云县教育发展中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

 

云南省云县,古称大侯,汉属益州,隋唐归南诏,明万历年间改土归流设云州,1913年史称云县,总面积3760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并在3000至4000年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忙怀文化。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云县创办了第一所学校——学宫。审视云县学校文化建设发展,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有思想的校长,就开始重视,一直在探索、思索并在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室内外布置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一些诸如“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棵柱子都会跳舞”等思想,就已经显现了学校文化的雏形。可以说,云县学校文化建设有一定基础。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云县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缺乏个性鲜明的核心理念,基本上是“千校一面,万人同语”,找不到学校文化的“魂”。三是没有形成以核心理念为灵魂的学校文化统一体系。四是环境文化育人功能不够,艺术性、激励性欠缺。五是重静态轻动态,只重视挂牌子,忽视各种活动的开展,忽视挖掘深层次的活动意义。六是表象上的东西与内涵不能完全融通。七是科学元素匮乏。八是学校文化没有达到互动状态,没有达成师生共识。

 

多措并举,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陶行知先生说:“熏陶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熏陶尤为重要。”因此,要高度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建设,学校的环境不仅要提供学生学习的条件,而且更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隐性课程。因此,抓好学校文化的建设,必须抓好物质文化的建设。云县要抢抓云县一中改扩建工程和2009年、2010年两年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168所学校94989平方米校舍建设之契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从学校建筑、文化设施以及景观小品等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入手,建设文化长廊、净化、美化、绿化校园,从体现一个学校的品位、特色、办学思想的环境入手,根据师生学习、活动、生活不同的空间,选择适宜的内容,办花园式的文化圣地学校,使之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暖的家园、幸福的乐园。要让学校基础设施除了有内在的实用价值之外,还必须有外在的育人功能,能给学校师生的认知、情感和人格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建立灵活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一是通过民主办学,挖掘教师队伍和学校的内在潜能;二是通过科学办学,客观反映学校育人的基本规律;三是争取面向全社会开放办学,营造良好氛围,使学校的各种资源处于一种活跃状态,相互作用,提升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效益。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学校要尽可能地突出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和态度作风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强调做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使“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

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提炼学校精神文化,因为它是学校文化中的内核。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其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情感、心理情趣、人生态度及政治观念等。它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主要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主要是以人和人际关系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它沉淀的是人格。林崇德教授指出:“良好的学校精神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力量。它作为学校普遍认可、接受和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一方面以制度规范形式,依存于校风;另一方面又以价值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个体身上,体现学校成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即校风的人格化。”构建学校精神文化,必须树立品牌意识,超越工具理性的窠臼,关注人的生存方式、生命意义,追求认知情感与精神和谐发展,追求一切活动的价值与意义,追求生活的质量与认知完美,它赋予一切活动以生命与意义。这些,都需要充分发挥校长的作用,加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加强组织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激发创新精神,提炼学校精神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