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乐观心态:重庆市文理学院2011年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1:17:55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浅析及几点思考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几个不足——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浅析    当前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正在日益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随着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也正在成为小学校长面临的必解课题。淡析当前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笔者认为存在几个不容回避问题:1.认识不到位:由于对校园文化内涵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准确,对校园文化作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到位,对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的把握还不够系统、科学,在领导的教师中,还存在以下认识:一是认为校园安全、教学成绩好就足已;二是认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冲击,是浪费时间,是不务正业,认为是三餐不吃饱反吃零食;三是认为不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美化校园环境、建设文化活动设施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浪费、搞花架子等,这些观念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育人作用的发挥。2.实效的创新不够: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式单一,措施、手段还不能与学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实际效果还不够明显。校园文化建设怎样更好地贴近学校、贴近学生,满足广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怎样把合理地满足需要与科学的引导相结合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切实有效的加以解决。3.特色不明显:校园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也应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正是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感召力的根源所在。但是,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中,尚未注重体现各学校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趋于一般化,个性不明显,这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4.功能过于局限:学校习惯将校园文化建设都归属于德育处和总务处,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做教育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业余活动的开展,随意性强,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规划的大背景下来实施。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的现状,已经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5.忽视了文化本质: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些学校热衷于建设物化的环境文化、有些学校热衷于搞各种活动、有些学校热衷于搞形象设计。这就给人以一种误解,似乎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开展的文化活动或学校形象设计等。实际上,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其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最表层的是学校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和学校形象设计都是学校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6.忽视了文化功能:校园文化以校园为时空、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主体意识为主要特征。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感化学生的熔炉。所以,校园文化是小学育人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如果学校建设关注的形式装饰,仅是与其他学校相比气派、漂亮和表面上热热闹闹的活动等, 就会忽略、弱化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综上所述:校园文化依托并通过学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它的职能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气氛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但是,在操作校园文化建设时,人们又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总是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偏离其价值意义。使校园文化在貌似热闹的表面下显露出偏离其价值意义的真实面貌。二、几个方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着力点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二是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激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索。三是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四是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将来走向更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五是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寄托了全体师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满足了全体师生共同的需要,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力量和激励力量。同时能够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个体对群体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越发达、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融的越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群体意识就愈强。另一方面,处于社会中的体现凝聚力、激励力的学校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扩散、传播,还会使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念、目标、育人的有效性也产生认同和信心,这样就可以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几点思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略1.强化“二大”文化。一是要依托本土,突出地方特色,可通过少先队活动阵地,打造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校园文化体系;积累丰富的开展地方特色实践体验活动的经验。二是要依托国学,加强传统教育----“传统文化”。“国学教育”是文化建设的根基,理应摆在重要位置。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可遵循注重实践,重在体验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传统文化教育:①与“妇女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主题实践教育相结合。②与寒暑假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③与少先队主题队会活动相结合。2.形成“二大”方式。一是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课程教学是学校实施育人的主阵地。尤其是品德、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在教学相应的与“校园文化”有关的内容章节时自然而然地与学生教育建立关联。二是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树德育典型。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的共同评价,产生一年一度的“优秀学生”,使得在学生身边的真实、典型的优秀事迹在学生中传为佳话,使学生有身边可效仿的榜样。同时,这一评价激励机制也起到了一定的行为导向作用。   3.宏扬“二大”精神。一是宏扬团队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集体性的工作,任何一个部门或个人都是不可能做好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体育活动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小学可在每天的晨练和课间跑步上做足文章,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使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和“2+2”项目活动成为学校一大特色。而老师这一团队的“团队精神”也可以在这些具体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二是宏扬绿色精神。任何学校的发展都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切不可操之过急,行之过切。    总体来说,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大力解决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才能全面提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