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的读音和组词:走出作文创新写作的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2:47:24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开放性作文”,的确为考生在完成考场作文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良机,从近几年来反馈的信息来看,也确实体现了这样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写,自由发挥”,也已成为命题者在拟题时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出色的“话题作文”,“创新”就成为摆在每一个考生面前的首选,事实上,“创新”成为每一个考生嘴边的一条口头禅,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因而在“创新”大旗的凛冽劲风中,一大批主题深刻、形式新颖、思路活跃的优秀习作便脱颖而出,也大受广大教师尤其是阅卷老师以及学生的青睐。然而,接踵而至的问题是,很多的考生对创新作文的理解往往过于狭隘,他们一味地认为,既然没了“桎梏”,那么就可以随情由性、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有些“为所欲为”了,也正由于如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创新”作文走进了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误区,甚至有的作文为了追求观点的标新立异,往往带有明显的错误倾向,这些都是我们的考生在应考时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下面,我想就学生在试图完成创新作文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一些分析,以期我们的考生能在应考时引起警觉。
  一、结构新奇就是创新的误区
  曾受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患者无诚信的就诊报告》的影响,因而举国上下,“就诊报告”便一窝蜂地进入了考场,如果说当初的那篇“就诊报告”还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或者说还能称得上是一种“创新”的话,那么后来我们第二次看到的,甚至第三次第四次看到的就怎么也不会吊起我们的胃口。相反,恰恰就是由于屡次出现的这种形式反而给人们以倒胃口的感觉,这无疑与“第二个、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文学笑语是一致的。
  “文体不限”成为这些年来“话题作文”的一大亮点,也是话题作文“开放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实质是解放了考生的“手脚”,为考生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独特个性的自由空间,也有利于考生发挥出最佳的写作水平,正因为如此,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考生脱颖而出。但是也正是由于“文体不限”,导致不少考生为追求文体创新,硬是选择那些自己本不熟悉的文体,如话剧、小品、影视脚本、教学求证、报告记录式、模拟法庭式,甚至“新概念作文大赛”模式在中高考作文中也已是屡见不鲜,其结果只能是不仅把形式搞丢了,甚至把内容也跟着丢了。
  比如在一篇题为《初三学习时间表》的考场作文中,考生为了求得作文形式上的创新,从头至尾仅列出了一张作息时间表,想以此来反映初三学生学习生活的紧张忙碌。想法也许是好的,但整篇文章干巴巴的几句话:“吃饭”“上课”“自习”“作业”……没有一点点文采,形式可以说是新了点,但这还能叫文章吗?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完成作文时,尤其是在考场作文中,应树立一种全新的作文结构理念,不能因为想达到某种创新,而片面地狭隘地去追求某种结构形式。慎重的态度应当是根据自己的特长,首先确定适合自己的文体,然后再根据这种文体的特点去构思形式。如你平时喜欢戏剧,我认为把戏剧作为作文模式,就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如你喜欢写诗,那么不妨就酝酿激情,赋诗一首。一旦如此,不但尽显了自己作文的特长,而且此时的作文形式也跟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观点偏激就是创新的误区
  为了论证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篇学生习作,谈的是有关“中学生早恋”这个话题。选文如下:
  早恋有什么不好!早恋可以使我们孤独的心灵,找到一处避风的港湾;可以使我们苦涩的心灵,寻到一份甜蜜的慰藉;可以为我们疲惫的心灵,提供一处歇息的温床;可以为我们焦躁的心灵,提供一片解闷的阴凉……
  读罢此段“宏篇大论”,着实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跳加快!我实在想象不出,这位同学怎么竟为“早恋”找出了如此美妙的借口!其实,这也不是一般的现象,近年来各地中高考中许多所谓的“创新作文”里所阐述的观点真的让人有些不敢想象,有的竟然是引自台独分子和美日右翼反动分子的观点,混淆了是非,实在是违背了“创新作文”的初衷。面对腐败分子的犯罪行为,竟然有的考生认为其堕落是外因的作用,其本人并不失为一个好党员、好干部,公然为腐败分子开脱,这样的作文实在让我们不敢恭维,相反倒是给我们以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所当然地应该让学生去自由地发现美、创造美,所以对一些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意气之辞可以不必过分忧虑,可以适时加以引导。因为我们知道文学不仅仅具有宣泄功能,还有审美等其他功能。但是我们同时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创新作文不能单纯等同于揭露作文,而应当是张扬我们的个性、体现我们生命色彩的“美”文。可见立意创新,观点新颖必须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尺度。命题者希望考生能够进行“创新性的写作”,但不提倡文章太“奇”、太“新”。考生要“稳中求新”“稳中求奇”,尤其是文章的观点实在不应当太“奇”太“新”,甚至出现偏激,也就是说创新要有所顾忌,要知道创新与偏激是有区别的,不管你的观点如何“新颖”,但提出时一定要经得起推敲。诚然,立意创新、观点新颖是话题作文的关键一环。逆向求异,反弹琵琶,另辟蹊径,超凡脱俗,想别人所未想,说别人所未说,确实能够开辟话题作文的新领域,创造出话题作文立意的新天地,但一旦走上极端,以致发出奇谈怪论,到时只能让人大跌眼镜。
  三、构思荒谬就是创新的误区
  作文教学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作文内容上的思想性、社会性,决定了作文教学必须渗透着思想教育的因素,必须影响到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社会道德观念、人格人品的形成。但是有的同学在作文构思上往往犯一些浮躁的毛病:要么想象荒谬,不可思议;要么情节失真,不合情理;要么自相矛盾,不合逻辑,根本不考虑章法。
  比如在作文情节方面,我们在多年的中、高考阅卷中,已不止一次的发现有些考生为了引起阅卷老师的关注,博得阅卷老师的同情,往往不惜虚构自己是“父母双亡的孤儿”“双目失明的不幸者”“下肢瘫痪的残疾人”,或者是“曾经锒铛入狱而今改过自新的回头浪子”等等。这种看似“鲜血淋漓”“热血涟涟”的“感人”情景,实则是“外穿孝服,内穿红衣”“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骗局,让人一看便知是哄人的把戏。这种构思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都不能认为是真正的“创新”,真正的“创新”应当是以“深刻的体验”来打动人,以“真实的情感”来震撼人。创新作文提倡彰显自己的个性,但如果是为了创新而牵强附会,这就陷入了矫揉造作的泥潭。没有真情实感的论调,让人一看就觉得虚假,一旦陷入这种误区后,反而会埋没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是这样,那就只能是“创新”的悲哀了。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段来自于某个学生刊物的文章片段:
  由于“黑手党”疯狂得近乎专权弄国,“班皇帝”痛定思痛,不得不辣手剿黑,各“党”各派顷刻间土崩瓦解,全军覆没。但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地下团伙”却侥幸逃过一劫,并继续在“地下”欣欣向荣地发展。此团伙无名无号,成员仅三个……
  类似此类调侃味浓郁的作文在学生作文中比比皆是,笔者无意于全面否定此类作文,仅是对此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一味地调侃生活,玩世不恭,对现实生活嬉笑怒骂,对于处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是毫无益处的,我们认为,中学生只有通过观察、认知、研究和分析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从而树立对生活的信心,才能开创美好的生活。大可不必以不以为然的轻慢来调侃生活,玩世不恭,从而显示自己的不同。
  创新作文是走向社会、提炼生活的结果,要有创新就要关注社会、体验生活、思考人生,只有这样,才能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才能形成自己的创意。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没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与个性表达,那么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也就无异于空中楼阁。
  因此在大喊“创新”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把创新真正落实到“新”处,切不可东施效颦,为创新而创新,否则只能走入创新的死胡同,这些都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让我们永远记住:
  真正的创新应是“真体验、新思维、新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的真谛在我们的创新作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体现,只有回归真实,才能回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