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声调的字有哪些字:所谓的经验,将你领入歧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3:35:22
闫 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所谓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有些话传的多了,就演变成所谓的定律或“金玉良言”了。而当初这句话最早出来的时候,可能只是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来观察的,或者只是对局部现象的描述,但传来传去,似乎就被包装成了真理,被无数的人顶礼膜拜,可是殊不知这些话,不但不能把你领向真正的成功,反而会把你领入歧路而不自知。下面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所谓的“经验”之谈。
将人领入歧途的所谓“经验”之一
你的未来收入取决于你最亲密的6个朋友
愚蠢指数:三颗星
这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想要知道你未来的收入会如何,就把你最亲密的6个朋友的收入加一加平均一下,算出来的结果就是你未来是收入。这句话隐藏的含义第一层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所在的小群体决定了你的层次和地位;第二层意思是人脉的重要性。
平心而论,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基础,但是大多数人是用这句话作为“成功准则”,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或创业,这样就出了大问题。为什么?因为这句话会导致人们产生走关系、结权贵、嫌贫爱富的走捷径思想。如果说我的收入取决于我来往最多的6个朋友,那我是不是要尽力去结交一下赚大钱的有钱人?对于一些收入不高的人就要敬而远之吗?如果一个人只去结交那些比自己“成功”的人,那他不会得到真正的朋友。人脉在生意场上虽然关键,但不是根本。根本还是你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模式,如果你没有自己的东西,你很难把握住这个关系,根本无法跟别人建立起稳固的朋友关系,所谓的人脉圈到最后终究仍是一场空。所以与其拿着名片到处出席社交场所,不如先自己努力建立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口碑,从而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一个人的未来收入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别人,靠山山倒靠人人到,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一种最愚蠢的想法。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努力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出点成绩、做出点威望,人脉自然就会水到渠成的。不要刻意去投机钻营、结交权贵,如果你现在只是一个平头老百姓,给你一张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门票有用吗?那些经常做富豪访谈的记者们一般都会和被采访对象成为朋友,但是有几个会因此成为成功的商界巨子?只有2种行业是真正靠人脉吃饭,一种是公关,一种是红顶商人。请问你是吗?
修正版:你的未来收入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度
将人领入歧途的所谓“经验”之二
一流人才在华尔街二流人在企业三流人才在政府
愚蠢指数:五颗星
经常有人说美国的现状是一流人才在华尔街、二流人才在企业、三流人才在政府,然后就感慨我们中国也应该如此这般,认为我们企业界的人才都应该是精英才对,所以大家时下也都认同了各类精英和人才应该汇集到在金融业和企业里,并拿着合理的“精英”级收入。甚至我碰到一些在政府部门任职的人士也认同的这样的观点。其实中国和美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根本不一样,完全不能套用,本人的看法是刚好相反。美国有着成熟的制度,有一整套完善的机制和监管来维持着各行各业的正常运作,并且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通过各类金融手段控制着全球的资源和商业活动,而这一战略目的由最聪明的华尔街制定,然后通过次聪明的企业来执行,而智商平平的政府只是来摆摆样子,为这一战略摇旗呐喊而已。即便如此有着如此严密的监管制度,美国也在08年被这些最聪明的一流人才捅下了大篓子,造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因此中国切不可如此。首先每个国家的战略应有所不同,不能因为别人玩金融,我们也去拼命玩金融。其次,中国的国情还没到那个阶段,中国的各项体制和制度建设的完全不够完善、执行的也不够规范,如果精英人才全部汇集到银行和企业界,那只有天下大乱。中国自79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摸索性改革,是一场精英人才汇集在企业界所发起的自发性改革。改革30年,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卓越,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与各项政治经济制度的冲突和矛盾也日益激烈,愚蠢的各级行政部门不但没有想尽办法去为工商企业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而是在捣乱和拖后腿,当然了,他们也没有这个智商,毕竟都是“三流人才”!而现在则是到了应该将一流人汇集到政府,为商业社会规范各种制度并加以严格执行的阶段,唯一如此,才能保证改革开放的成果,才能规范社会的各种商业活动,让大家都进入良性的竞争环境之中。
而银行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为企业们提供服务的,跟修脚的和理发的没本质区别,因为他们自己不创造产品,只为让企业活的更方便更滋润些而已。金融业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银行家被人骂了起码有4900年,只有最近100年才咸鱼大翻身,拿着全世界最高的收入。金融业也不能放太聪明的人,太聪明的人会想尽办法设计出各种忽悠老百姓和企业的衍生产品来,最终害了别人乐了自己。金融业也不需要太聪明的人,因为金融业不创造实体产品,并未给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其本质就是把有钱人的钱借给需要钱的人来用,就是一种社会资源的调配而已,也是一种“皮条客”而已,因此金融行业只要三流人才就足够了。
修正版:在中国应该是一流人才在政府、二流人才在企业、三流人才在银行
将人领入歧途的所谓“经验”之三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愚蠢指数:三颗星
在中国的每一位有志青年都知道“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句话,并把它做为成功箴言,而每当我看到我老妈的崇拜偶像--唐骏同学声嘶力竭的握着拳头说“我的的成功可以复制!”的时候(也许唐骏并没有握着拳头这样说,但我总是不自觉地这样意淫),我总会想起电视上某个相声演员握着同样的拳头表情怪异地说“Just do it!”的画面。向成功人士学习本有益处,但是如果过于强调成功而忽略了失败的教训,就变成弊大于利了。
首先成功根本没法复制。每一个成功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在里面,都包括着不断的试错、见机行事和路线调整,根本没有一条值得所有人奉行的成功铁律或独创模式。一定要说有,那就是他把当前的行业和市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时间点的选择和节奏的控制、产品或服务的打造等各方面因素被动、主动甚至无意识地做了一个综合考虑,形成了一个完美组合。而这完美组合,等到你成功了之后,你可以命名为你的商业模式或成功之道。每个人或每个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同,人也不同,任何一个细微之处的区别都让你没办法套用现成的成功之道。海底捞靠把“员工当人对待”成功了,其他火锅店明里暗里地挖人学习,但没有一个复制成功,而且那本畅销的案例分析书名还特别叫做《海底捞你学不会》。芙蓉姐姐靠着暴丑和自恋而出名,进而成功,很多人就想学习,学的最好的就是凤姐,但大环境和时机不一样,两个人的硬件条件也不一样,也不可能成为第二个芙蓉姐姐。而且所谓的成功经验都是事后总结,都会在里面添枝加叶,所以这个经验本身就不是一手货,而是二手货了,除非你跟着他从创业到成功一路走过来,你才能搞清楚别人成功的关键所在,即便如此,你拿来套用到自己头上,也会水土不服的。
虽然成功无法复制,但是失败却是可以学习的。失败都是因为某些环节和因素没有把握好,这些反倒是有规律可循,别人的失败之处如果你没有把握好,同样会出现在你的身上,这个绝对会COPY不走样的。而如果你认真学习别人的失败教训,自己认真克服,就一定能够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在大家都会犯错的情况下,只要你少犯几次错,跟竞争对手比,你就相对成功了。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想想企业里的人事升迁,真正最后能稳稳升到最高职务的人,一般都是那些犯错最少的人。所以“少发牢骚”、“谨言慎行”、“不要拉帮结派进入小团体”、“不要和领导顶嘴”这样的职场金言其实都是为了让你少犯错误少犯浑而已。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句话最愚蠢的地方就在于它把人们的眼光聚焦在别人的成功而不是失败之上,把人们的思维引导到出奇制胜而不是稳扎稳打之上。一个人的注意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但你聚焦在一个地方的时候,必然会忽略另一个地方。如果大家都聚焦在别人的成功之处,反而会在别人犯错的地方犯下同样的错,而多来几次这样的错,就会导致你和成功失之交臂。对于真正创业的人,这尤为重要。如果要对创业做一个狭义的定义,那就是真正的创业应该是那些本没有业,而要为自己创造一份业的行为。现在江湖上的很多创业其实都是本已有了不小成就的人,另起炉灶做了一些新的事业,这样不算真正的创业,只能说多做一份其他生意。因为他已经有个不少社会经验和失败教训、也有着资金和人脉的积累,这样他犯错的概率小了很多,所以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但对于刚刚起步的创业者来说,重要的不在于攻而在于守,在于如何少犯错误。只要你能够尽量的少犯错误,就会一步步走向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别人的成功之道远没有学习别人的失败教训重要!
修正版:我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我的失败你可以借鉴
将人领入歧途的所谓“经验”之四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愚蠢指数:2颗星
上海有一本著名的面对大众百姓的理财类杂志《理财周刊》的口号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人民大众普遍富裕起来的今天,理财确实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如果理财得当,可能你的收获要远超过正常的工作收入。但其实,理财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理财的重点应该是开源节流和定期储蓄;在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情况下,理财的重点应该是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以求回报。然后当下的理财市场和理财概念已经妖魔化了,已经变成疯狂向人们兜售所谓理财产品,而这些理财产品大多数并不会给你带来很好的收益。
理财是种理念而非产品
理财首先是一种生活理念,而非购买几样理财产品。对于刚刚工作囊中羞涩的年轻人来说,理财首先意味着节流和储蓄,去除不必要的开销,因为现在的储蓄是为了在未来你能够有一定的资本进行投资获取更远期的回报。少买一个IPONE手机、少去看场电影、少一次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聚餐带给你的是储蓄额的实质性增加,而减少的只是一次短暂的器官享受而已。对于稍有积蓄的人来说,理财意味着为自己的现金找到合适的回报率,你要时刻关心金融和经济的变化,时刻了解各类理财产品的动态,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产品。同时这样的选择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性的。现实中,大多数人被银行或保险公司忽悠,将自己大部分的存款一次性购买了某种基金、股票或者分红型保险,然后扔在那里不管不问,等过几年想起来了回头一看,原来大部分已经亏掉了。所以理财绝不是一次性的购买产品,而在于培养自己为手头的现金追求增值保值和一定回报率的生活理念和习惯。
理财应站在更高的角度
有时候我会翻阅一些理财类的书籍,可是每次看完之后都大呼上当,为什么?因为这类书都是大同小异,首先用复利的神话作为开场白(关于复利我将在下篇文章谈谈)强调理财的重要性,然后扯一些老生常谈的实例,强调要重视理财并购买一些理财产品。理财类的杂志也大同小异,上面充斥了银行和保险公司、红酒、房产的软文,什么热门讲什么:房子涨时号召大家买房,股市好时拼命介绍各类基金,黄金涨时就说黄金才是万法归宗。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引诱读者掏钱来买所谓的理财产品。理财其实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增加储蓄、节约开始、创业、认真工作、做几份兼职、拓宽知识面和社交圈以便增加自己的投资渠道、为今后养老做准备等等,这些无不都是理财。站在一个大的宏观层面来,多了解各方面投资渠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趋势为自己制定合适的理财行为才是上策。比如在01到04年之间,你如果没有买入一大堆基金或股票而是买入房产;又比如在09或10年,你没有跟风再投资买房而是买入黄金进行资产保值;而所有想向你出售理财产品的公司都不会告诉你何止该做出这样的决策,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这只有靠你自己根据经济金融的大趋势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和选择。
理财是主动判断而非被动选择
理财一定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有人说我也是主动的啊,比方说最近黄金很热,银行向我推荐了好几个跟黄金挂钩的理财产品,经过认真的分析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产品。这其实也是一种被动的选择,因为你是在对方安排好的菜单里点菜,我的意思是你首先要在是否购买黄金产品上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这里仅是举例,不是劝说大家不要买黄金)。记住,所有向你出售理财产品的单位,他们只靠三种方式赚钱:对赌、手续费和借鸡生蛋。对赌的意思是客户亏掉的钱就是他的盈利;手续费的意思是你的亏盈和他无关,他真正要的是你的手续费;借鸡生蛋意味着其实就是吸储的另一种方式。如果你认真研究各类理财产品,你一定会发现这样的事实。前几年爆出的让大陆客户竞折腰的外汇累计期权产品、赌场、网络炒汇、彩票、意外险等等都可归于对赌模式。基金定存、定投可归于手续费模式。所有的分红型保险、各类信托产品则基本可归于借鸡生蛋模式。我并不是说所有的理财产品都不要购买,而是说你首先要认清对方的本质,然后再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主动判断。比如你手头有20万,你是提前换房贷,还是买些理财产品,还是买部汽车改善生活,还是做为创业基金进行创业,或是“高利贷”借给别人?这些都是要你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如果你权衡之下觉得购买理财产品比较适合现阶段的自己,这才算是自己的主动判断。如果只是因为看了报纸杂志上推销理财产品而一时头脑发热,这是非常被动的选择。
开源节流、勤俭节约、适度投资、恬淡心境,让理财成为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手段。
修正版: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一定要自己理,谨防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