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怎么读音是什么:点兵2011——闲话专业/八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0:30:15

熟悉阿庆的大都知道我不太在意专业的斟酌,一是因为专业不等于职业,二是即使等于职业也很可能是一个短时期内的。改革开放后,一个人一个岗位从一而终的比例极小,有的因为自身原因想换个方向“人挪活”,有的因为被动因素而不得不改换门庭。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职业进行分类会发现,绝大部分是可以半路“出家”并念好经的,只有极少数职业需要“童子功”长时间练就技能和手艺,比如外科医生。说得具体些就是研究性的、制造性的、高科技的、尖端性的研发等外行入门难度大,而其余所谓经管类、商贸类、市场类、传播类,乃至社会学类、心理学类、法律类,等等,用阿庆的鬼话就是看懂中国字能看懂的书统统划归到“虚头八脑”之列中,半路出家不一定比科班出身干得差。

 

阿庆始终觉得高中文理分科是一特扯的事儿,大学录取时文理兼收高中却分开,何必?大学也属于基础教育阶段,用得着进门之前就选好“婆家”不可?如同未曾谋面在媒婆描述下认定的夫妻多是怨偶,对于专业一无所知之前的选择也常感觉差之千里,造成了大学新生入校后30%以上的高比例不满意所进专业而打算转系甚至退学重考。国外的大学基本都是大门类的学院,比如美国大学本科阶段没有这个系那个系只有文理学院的叫法,而我们该细的地方粗糙的很,不该细的却格外细碎。

 

再说大学新生的高比例不满专业,里面存在的问题多是社会、学校和家长所造成。我们管不了别人,但作为家长应该努力给孩子补上职业教育这个缺口,让孩子对大学学习的目的和专业的含义以及将来职业的关系有相对清晰的认识。

 

给大家举个例子。国庆间阿庆与北大的两位老师相聚燕园,中间聊了不少有关专业的话题,阿庆特意询问了毕业于北大地质专业的先生,他们班里同学现在的职业范围?答案是分布极广,有从政的、做生意的、搞金融的、做企业的、当老师的,等等。学地质的搞金融亦是精英,学地质的从政也平步青云。这说明决定一个人发展的不是专业,起码不全是专业。

 

回来后当晚阿庆在网上搜索两位提及的一个也毕业于北大的男士的博客,却搜出来这位北大同班同学的博客。正好有篇博文提到他们毕业二十年聚会,其中有张照片正是阿庆要搜索的那位,呵呵,网络真是神奇!之所以提及这个事是要把这个班级的情况介绍给大家,引用这位先生博文的原话:“北大概率统计系只有一个班24名男生7个女生,实在是人单势孤,能有人召集聚会就不容易了,想到上次北大百年校庆,俺兴致冲冲的返回学校,居然连校门都很难进去,跑到系里一个认识的同学、老师都没有见到。这次有4个同学不远万里从美国赶回来参加聚会,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20年未见,还好都变化不算太大,能很容易的认出来。美国的同学都生了两个孩子,中国同学倒是情况非常复杂,无子女、离婚、单身的都有呀,可以看出中美国情的差异。事业发展也各不同,美国的同学几乎都是在搞概率统计的专业,一个耶鲁大学当教授,剩下的都在医药企业搞分析研究。中国的同学有三个在银行,两个在政府,几个在公司,只剩下一个科学院,一个北师大教授是在搞原专业,其他的都早已把大学四年学习的内容还给了老师。这也是中美的差异,中国的传统学科,反而到美国更容易保存。”

 

我仔细数了数参加聚会的十几个人的职业行业情况:四个在美国的有三个在制药公司、一个是耶鲁的终身教授,二个是一个银行经理,一个官员(司局级),一个出版社社长,一个北大经济学院博士后现社科院研究院。

 

从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这些当年考入北大概率统计系的精英,毕业后一直从事本科专业相关行业的不多,大多转了行且转得角度极大,但我们看到在他们现在从事的领域中依然是精英。

 

专业选择或者说高考志愿选择涵盖的因素很多,确实需要考虑的全面一些,包括考生本人的性格、兴趣、考生的家庭情况等等,但又别看得太重。在志愿和专业选择上非常适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