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脑部生理及疾病的临床知识(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38:37

 

                     脑部生理及疾病的临床知识(zt)

 

 


一、脑部解剖及生理功能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及延髓等六个部分;通常将中脑、脑桥和延髓全称为脑干;人的大脑的平均重量为12001500克左右。

1、脑干的机能:

①反射机能:是以脑干为中枢的神经反射以及躯体或内脏传入引起躯体或内脏的效应,如吞咽中枢、呕吐中枢、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效应。

②传导机能:即是指脑干承上启下传导各种上、下神经冲动。

2、小脑的机能:

①维持身体平衡;②调节肌肉张力;③协调肌肉的运动。

3、大脑皮质的机能:

大脑皮质的功能很复杂,属中枢定位,某中枢掌管其所属功能。按解剖部位分,人的大脑皮质有11个比较重要的中枢,分别为: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运动中枢、锥体外运动中枢、内脏活动中枢、听(感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感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当某一个中枢有病损时,可出现严重的相应的功能障碍,但经过适当的治疗和训练,非中枢区功能起代偿作用,使已经丧失的机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从上述综合分析可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大脑的指挥功能,特别是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它是机体各自生理机能的最高调节中枢,除有对感觉、身体及内脏的调节功能外,还有更为复杂的整合功能。由此可见:大脑不但是人的“灵魂”,而且是人的“高级指挥中心”,是人生命的“轴心”,所以保护、保养大脑刻不容缓。

二、什么是脑萎缩

脑萎缩可以形象的比喻为一株失水、缺肥的苹果树,若长期缺水、失肥,树叶就会逐渐萎黄,苹果会很快干瘪,甚至整株树木枯死。若及时施肥、浇水,它会叶绿、芽嫩,表现出生机勃勃的姿态。医学上的脑萎缩是由某种原因引起脑供血、供氧不足、脑组织、细胞相对减少而导致脑神经功能失调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三、什么是脑痴呆?

痴呆是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病理改变以大脑萎缩和变性为主,临床上以大脑认知功能全面受损、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属脑萎缩的范畴中的一个症状)。

四、诱发脑萎缩、痴呆的危险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也在增高。

2、血管性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溢血等。

3、退行性疾病:进行性核上麻痹、多发性硬化症等。

4、内分泌代谢异常: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症、肝性脑病、吸收不良综合症。

5、中毒: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重金属(铝、汞、锰等)中毒、酒精中毒、长期过量使用镇静剂等。

6、感染:脑炎、脑膜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

7、外伤:慢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颅脑手术后遗症。

8、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脑脓肿、脑寄生虫病、脑积水等、

9、难产(产程过长等)。

10、其它:遗传基因性疾病。

五、大脑萎缩的临床常识

早期: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焦虑、多疑、烦躁易怒等。

此时期症状轻微,发展缓慢,可持续数年,并不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注意,一般都误解为老年人的正常现象,忽略治疗,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至中、晚期。

中期:表现为综合能力下降、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懒言少动、动作迟缓、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思维呈片断性、大事被忽略、琐事则纠缠不清、时常丢三落四、对时间、地点、定向力的判断力下降、经常走失等。

晚期:表现为性格及人格的改变(如自私、主观、固执、推理、判断和自控能力受损等);语无伦次,手脚颤抖、步态不稳、构音障碍、语言不清、感觉障碍,沉默寡言、谵妄、失认、失用、失语、幻觉、强哭、强笑、偏瘫、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等。

六、小脑萎缩的临床常识

脊髓小脑变性症是以运动失调为主要症状,病理学上是以小脑及其传入、传出途径的变性为主体的疾病,临床上是以肢体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为主要特征。

大量临床资料报告研究表明:小脑萎缩的大多数患者是属于遗传性的,且病情呈慢性、进展性恶化,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很快就会危及生命。所以,一旦发现应及早用药治疗,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原有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生命。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自主活动缓慢、躯干、肢体肌张力增高、站立不稳、步幅宽大、步态蹒跚、不能直线行走、呈“醉汉步态”,以及构音障碍、语言不利、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眼球震颤、持物不准、指鼻不能、头晕、失眠、晕厥、心悸、直立性低血压、排汗障碍、尿频、性功能减退或障碍等。

七、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的临床常识

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是由多种原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等因素)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脑组织慢性进行性退行性改变及脑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属祖国医学“虚劳”“头痛”、“眩晕”、“中风”、“健忘”等病的范畴。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头痛、头昏、眩晕、眼花、耳鸣、脑鸣、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四肢或半身麻木、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下降、特别是对近事与名称易遗忘,时常丢三落四等。

专家提示:如此时及时选用具有补肾益脾、健脑生髓的中药来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促进大脑的供血、供氧,恢复动脉原有弹性等。一般来说原有的症状可迎刃而解;若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病情会进一步发展恶化,最终发展为动脉硬化性痴呆、脑萎缩、帕金森氏综合症等病症,会严重威胁个人的身体健康及生命。

八、脑出血的临床常识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的出血,以动脉出血多见。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大多数患者年龄为5070岁之间,常有高血压史;一般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且寒冷季节为发病的多发季节。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发病时常有显著的血压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瞳孔常大小不对称;眼底检查可见动脉硬化、出血、视乳头水肿等。

专家提示:1、急性发作期,应立即把患者送到当地医院做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进一步确诊,并及时抢救治疗,以免危及生命。2、康复期(中风后遗症)应定期做相应的检查及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3、很多患者在康复期往往缺乏巩固、维持治疗的意识,导致疾病再次复发,病情日益加重。所以,患者在康复期除了服用抗高血压等药物外,还应选用一些具有补肾益脾、健脑生髓的中药来治疗,有效地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促进大脑的供血、供氧、激活受损的脑神经细胞,这样才有利于康复,同时可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为脑萎缩、痴呆症等。

九、脑梗塞的临床常识

脑梗塞是指因脑血栓形成、栓子、炎症、损伤等引起局部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而发生脑组织细胞坏死、软化的病症。

栓塞引起可发生于青壮年及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多数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动脉硬化病史等。一般起病较急,数秒、数分钟或数小时达到高峰,多在静息状态发病,大部分患者是在睡眠中患病,晨间醒后才被发现异常。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吞咽困难、构音不清,语言不利、失语、眼球震颤、智能减退、感觉障碍、表情淡漠、失认、失用、偏瘫、大小便失禁等。

专家提示:1、急性发作期,应立即把患者送到当地医院做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进一步确诊,并及时抢救治疗,以免危及生命。2、康复期(中风后遗症)应定期做相应的检查及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3、很多患者在康复期往往缺乏巩固、维持治疗的意识,导致疾病再次复发,病情逐渐加重。所以,患者在康复期除了服用对症治疗的药物外,还应选用一些具有补肾益脾、健脑生髓的中药来治疗,有效地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促进大脑的供血、供氧、激活受损的脑神经细胞,这样才有利于康复,同时可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为脑萎缩、痴呆症等。

十、小儿脑发育不良的临床常识

小儿大脑发育不良(弱智)是由某种原因致脑组织减少、脑神经细胞发育不健全或受损而出现以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迟缓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常见的病因主要有胚胎期脑发育异常或其母亲妊娠期染疾、难产、产伤、出生时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高热惊厥、一氧化碳中毒、脑炎、脑膜炎、头颅外伤以及遗传因素等。

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智力发育障碍、听力障碍、发育迟缓,轻者智力接近正常或低下,多言多语或沉默寡言、多动或呆滞、动作不避亲疏、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不稳、易冲动、梦多、遗尿等;重者痴呆、流涎、失语、失用、偏瘫、全瘫、强哭、强笑大小便失禁等。

专家提示:此病多发生于小儿,因小儿科属于“哑科”,很多年轻的家长不太注意小孩的方方面面,小儿平时出现不哭、不动等现象,自以为是她年幼未发育的缘故,也没找大夫咨询、检查,未及时发现问题,耽误了治疗良机,最终发展到脑萎缩。所以,如果小儿曾有上述原因,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应及早找大夫咨询,必要时做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早日确诊;并选用一些具有益气活血,健髓益智的中药治疗,有效地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促进大脑的供血、供氧、激活受损的脑神经细胞,这样才有利于康复,同时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为脑萎缩、痴呆症等。

十一、老年性痴呆的临床常识

痴呆是一组以大脑萎缩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综合症,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病,临床上是以大脑认知功能的全面受损、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属脑萎缩的范畴)。

本病起病隐蔽、进展缓慢、呈阶梯式发展。早期表现为:失眠、焦急、抑郁、记忆力下降,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动作迟缓、智力减退、构音障碍、思维贫乏等。

如早期不及时用药治疗,控制病情,很快会进一步发展恶化进入中晚期。

中晚期表现为:定向能力丧失、震颤、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感觉障碍、沉默寡言、自私、主观、多疑、急躁易怒、失认、失用、失语、幻听、幻觉、强哭、强笑、偏瘫、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等。

十二、帕金森氏综合症的临床常识

帕金森氏综合症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的锥体外系的慢性退行性病变,以肢体震颤、肌肉强直、寡动为主要征。

1、震颤:通常从一只手开始,以肢体远端部分显著,肢体静止时发生,随意运动时减轻,情绪激动时加重为特征,俗称“搓丸样动作”。

2、强直:其因是肌张力增高(强直),可累及四肢、躯干、颈部、面部等全身肌群,首先症状为肢体无力、发硬、不灵活,如不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出现躯干前弯、头部前倾、膝关节屈曲、行走呈急速小步、向前冲击,越走越快,不能即时止步或转弯,俗称“慌张步态”或“齿轮样强直”。

3、寡动:患者一切运动都显现缓慢、减少、常呆坐、面部缺乏表情、不眨眼,形成所谓的“面具脸”。

4、除上述特征表现外,还会有便秘、排尿困难、流涎、多汗、抑郁、多疑、易激动、幻觉、失眠等症状。

十三、脑萎缩的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参照1990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试行标准)

A、记忆:记忆能力,包括记忆近事及远事的能力减弱。

B、判定:判定认知人物、物品、时间、地点能力减退。

C、计算:计算数字,倒述数字能力减退。

D、识别:识别空间位置和结构能力减退。

E、语言:口语能力,包括理解别人语言能力和有条理地回答问题的能力障碍。文化程度高者阅读、书写能力障碍。

F、个性:性情孤僻,表情淡漠,语言啰嗦重复,自私狭隘,顽固、固执或无故欣快,易于激动或暴怒等。

G、思维: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例如不能解释谚语、不能区别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能给事物下定义等。

H、人格:性格特征改变,道德伦理缺乏,不知羞耻。

I、年龄:多见于60岁以上者。

J、病程:起病发展缓慢,病程长。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DSM-M标准):

A、智力减退以致影响社会及职业活动。

B、记忆障碍。

C、有下列4项中的1项:

a)抽象思维能力障碍:如不能解释谚语、不能区别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能给事物下定义等。

b)判断障碍。

c)其他高级皮层功能障碍:如失语、失用、失认、结构失用。

d)人格改变:原来性格特征的改变或强化。

D、无意识障碍。

E、有下列之一项:

a)病史、体查、实验室有提示病因的发现。

b)如无上述证据,而行为改变属多种识别功能障碍,能合理地排除功能性精神病,能就其器质性病因做出某种推断。

F、做头颅CT或核磁共振进一步综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