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保卫者资料:高福利下的美国穷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02:36
露卡一家都是来美国的墨西哥非法移民,直到现在,他们的英语还说得结结巴巴。露卡的两个哥哥都在中餐馆打工,当然,都是默默无闻的洗碗工。露卡天生丽质,嫁给一个美国小伙子。美国小伙子给了她合法的身份,却没有给她美国黄金。
露卡接连生下3个白里透棕的漂亮孩子,继续当她的“美国穷人”。不过,露卡每天依旧迎着太阳微笑,露出一口白牙:“嘿,这日子也没有什么艰难的啊!”
每到春末时节,露卡更是异常兴奋,这是美国人报税的紧张日子。她这个“美国穷人”,不仅不交税,因为养儿育女有功,还可以得到国家的补贴。1000多美元的补贴还没到手,她就筹划了18种用途,夜里做梦听到的也是数钞票的声音。在这个时节,露卡一家可以得到比较多的捐赠物。
别以为美国的富人们都是天生的古道热肠,更多人的捐献,还是基于美国的税收制度。美国的税收可不是轻易可以逃避的,不仅不能逃避,而且每一档收入都有严格的交税百分比。当了中产阶级,意味着至少要把一年的勤劳所得,慷慨地抛出1/3。国家税、州税、地方税、社安费,每层税收都是那么铁面无私。收入越高,交税的比例就越大。因此,捐赠就是一个受人青睐的地方——捐赠的款项可以全部免税,弄得好,可以把纳税比例降到较低。
所以,一年四季的任何时光,都有不少家庭忙着翻箱倒柜,清出过时的衣帽、不太顺眼的家具,以及孩子玩旧的东西。整理好的东西放在门前,打好预约电话,收购公司就会上门收购捐赠品,之后,门缝里就会夹着一张粉红色的免费单。
这一捐赠行为,不仅腾出了空间,而且多了一笔日后添置新物的钱款。美国人若不是穷得太寒酸,或是东西破得拿不出手,人人都会乐此不疲地参加捐赠。
多少年来,露卡一家都是这种捐赠物的接受人,他们只用付出很少一部分的钱,就可以得到许多实用的东西。教堂每年也有类似的义卖,衣服是按袋子算的,1美元一袋子。
当然,露卡并不是天天“拾人牙慧”。她怀孕、生产、小孩体检,都是由国家机构WCF(即“妇女、儿童、家庭协会”)一手包办。这个机构每月还给露卡一家发放食物的补助单。全家人几年来都吃用这种补助单买的牛奶、果汁和鸡蛋。国家补贴的地方还有很多,每个城市都有贫困户住房,冰箱、热水、冷暖气俱全,和普通公寓没有什么差别,只要你能够出示贫困证明,就可以减免房租。如果身边跟着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家庭收入只有1万多元,住免费公寓也是可能的。
露卡从来不用担心3个孩子,只要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水平,中小学生就可以享用免费中餐。上大学呢,学校都有专门拨给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奖学金。露卡不太艰难的日子,部分归功于当年里根总统的“细流政策”:高山的丰盈,基于根底的厚润。高山上的清泉,需要分出一些细流,滋润山脚下干涸的土地,这样,青山才能巍巍耸立千万年。
现在,我有点明白,为什么美国穷人不“造反”。【摘自《现代女报》2004年10月15日 梦苑/文】
大河文摘报
2005-02-02 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