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故事400字:学习小组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12:25

学习小组建设

 

一、学习小组的概念及内涵

学习小组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型组织。

它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与学的活动;三是一种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助性学习活动,包含小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四是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评价依据;五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六是由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学习活动。

二、学习小组建立的必要性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过去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学习是这一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从高效课堂上来讲,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所以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1.集体动力理论(关键词:增值效应  互动、团结、依靠提供动力)

集体动力即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集体内各成员的良好合作会给每个成员产生多方面的“增值效应”。首先,具有不同智能水平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其次,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尊和自重的情感。从集体动力理论的角度看,当合作成员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

2.主体教育理论(关键词:教学活动的社会性  在合作交往中得到发展)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间性——主体与主体间交往的特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交往中人自身才能得到发展,人的主体性才能得以真正的展现。主体教育理论特别强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学生是通过合作学习,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得到发展。

3.合作学习理论的互动观(关键调词:多方立体的互动观,发展的社会化  人力资源)

合作学习将以往单一的互动面发展成为多边立体的互动观。实验研究证明,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情感态度等强有力的因素。生生之间的交互关系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是教学系统中尚待开发的宝贵的人资源。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键词:建构知识经验  个体知识得到改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和由外向内的传递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的结果不是学生接受了知识,而是学生个人体知识经验得到了改组。

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这样教师和学生每个人的观点,智慧都可以共享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合作学习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

四、学习小组的优势

1.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从主体构成上讲,它不仅包含了师生互动,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生生互动的交流方式。这种互动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的单一活动方式,而转为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学生的主支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发挥。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布鲁纳认为,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一种内部动机。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分组方法,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异质成员组成的小组,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并对每个小组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总体评价,小组内的每名组员便自然形成了一种相互捆绑的“利益共同体”。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自然增强。

3.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传统教学中,学生是单纯的旁观者,消费者;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成员,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内的其他成员,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效果。为了能够教得清楚、透彻,作为讲授者的学生,就发必须对所要解释的材料认真阅读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有利于主体地位的发挥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为此,有价值的学习被认为是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为基础,强调认知活动中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迁移,强调教学方式中的过程与体验,强调教学互动中主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高效课堂的小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建构的机会,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知识,互动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有效地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有利于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

“对话”,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民主平等的代名词,传统教学中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强制性、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充其量仅是一种单向性的“问答”,是教师站在绝对优势的先知先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学生的主动交往需要心理上的“安全”,需要适合的环境,在小组中学习,学生间是平等的,教师弓下身子的参与,在学生看来也是与他们平等的,在这样一种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6.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易对教材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因而,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博物馆、实验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7.有利于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可能对某一专门的知识不了解,须请教专家或可利用学生的专门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8.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学习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共同活动中要做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成员之间互帮互学,合作互助,易于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

9.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

10.有利于形成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

发展性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传统教学方式的评价不论是教师评价学生,还是学生评价学生,往往过多地侧重得出的结论,忽视思维的过程。在小组学习时,学生间的评价就不只在结论上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评价将随时随地发生,更有利于形成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

五、学习小组建设

(一)小组划分依据

1.划分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2.划分依据:既类似于分平行班一样,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六至九个小组,一般小学、初中可按六小组划分。每个小组就相当于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形成一个“小班”。“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同质结对”是指导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学习、整体推进、同步提高的高效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组内学生合作交流及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层次不是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是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

(二)分组办法

分组方案一(适用于少于40人的班级)

一选。每个同学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班干部,让每位同学选出四位你认为很负责并且你很佩服的组长,老师把学生的票数进行统计,可选出十二名作为学习组长候选人,还可以结合学生自荐等形式。

二说。把得票最多的同学作为组长候选人,让他们以“假如我是组长”为题进行竞选演说。

三定。根据学生发言,班主任和几个班委会成员进行商讨,最终确定出六位同学为正组长,六位同学为副组长。正组长主要职责侧重于学习,副组长的职责主要侧重于行为、卫生、纪律、生活等常规管理。或者说正组长是学习组长,副组长是行政组长。

四分。召集十二名正副组长,对组员进行分配。根据划分的依据,将其余同学排序,按“S”型安排组员,然后均分到各个小组。这一点类似于分平行班的做法。

五调。学生分配下去后不一定恰当,老师可根据情况适当的调整,如男女比例、科目的平衡、学科的搭配、性格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调整,如组长与组员是否团结,组长的管理能力等。

六排。各小组把各组的组员召集起来进行小组内排位,组内每个同学的具体位置由正副组长来决定,但常常是中间是弱势学生,,左右两边是中等生和优生,同等层次的学生对坐。这样便于学生之间对学和结对帮扶。

七议。各小组制定发展共同的愿景,并围绕愿景研究小组发展策略,制定小组公约,每个组员都可以发言,共同制定后每个人都要签名。利用主题班会,各个小组长发表就职演讲,主要从自己如何管理本小组和对本小组你认为有问题的个别同学所采取的措施与方法。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开好成员表态会,以此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

八带。老师给小组长提出要求,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要求小组长起好带头作用,管理好本小组。

九评。学习一段时间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各组已经有了一些交流,形成了一定的关系,相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可以召开一些班会,如“夸夸我们的好组长”等。也可以让班长评价组长,组长评班长,一天一评,一周一评。评价主要以团队评价为主,为了促进本组的进步,组长常常会主动找组员谈心做思想工作。

十实。小组内的合作务求实效。

1.独立思考,思维参与。合作的目的是把小组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别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的成果,依靠群体智慧解决问题。没有独立思考,合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明确目标,规范程序。不是随便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小组交流,否则小组交流成形式。需要小组交流的有:(1)意见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2)个人无法独立掌握的内容;(3)开放性、探索性的内容;(4)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

3.树立信心,共同进步。(1)多鼓励学困生积极动手,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2)安排学困生优先发言,使他们体会到快乐;(3)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4)老师重点指导学困生活动情况,了解他们的思维状况,要对他们倾注更多关心和鼓励。

4.及时指导,积极调控。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包括观点的失误,方法的局限性等及时进行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焕发,使他们树立信心继续探索,当学生取得进展时,给予肯定和激励,使他们产生喜悦,当活动到一定阶段时,引导他们回顾与反思,当小组成员意见不统一时,引导他们正确讨论,学会归纳总结。

方案二(适合40人以上班级)

1、确定大组长:大组长的条件与前面所述相同。组长很关键,一个小组的成败与这个组的组长有很大关系,所以必须物色好组长的人选,组织能力尤为重要。

2、划分AB亚组并确定AB组的组长。把每个大组再划分为AB两个亚组。并确定每亚组的组长。

3、编号排座位:按学习成绩排名次,给每个人编一个组号,如1号、2号……11号,这样不同组中的同一号的学生学习成绩应该是相当的。编号后可按以下两种方式排座位。

8  3       9  4     10

1

11  6       7  2       5

方式一:

                                               

 

 

 

1号为大组长,他不属于AB组。11号、6号、7号、2号、5号为A组,2号为A组组长;8号、3号、9号、4号、10号为B组,3号为B组组长。其中11号和6号、7号和2号、5号和10号、9号和4 号、8号和3号分别为帮扶对子。    其中11号和6号这组最弱靠近大组长,便于向大组长请教。5号和10号也是相对较弱,他们靠近A组组长2号,可获得2号的帮助。

A

B

8  3  10

1

9   4

5   6

7  2  11

方式二:

 

 

 

(三)小组文化建设

1、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酝酿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口号、组徽等,并制成标志牌,激励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甚至可以有组歌。

在制定组名时应围绕班级文化引领学生起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开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光荣、必胜、无敌、合力等。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根据班规制定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完成导演案情况,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目标的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3、每周组织一次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促进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合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四)组长培训

1、明确职责

(1)行政组长职责:

①了解组内同学的思想动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打造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学习小团队。

②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中,做好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③控制组内同学的课堂学习秩序和自习、自主学习秩序。

④及时分配学习任务,督促组内的同学自主学习,按时高质量完成导学案任务。

⑤对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待优生确保学习效果。

⑥经常反思小组管理中的问题,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2)学科组长职责

①及时收齐作业,查好作业质量,交给学科课代表。

②协同行政组长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③负责了解积累本小组内所有同学的学习情况,发现在自学、讨论、展示、检测及导学案和训练学案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向老师反馈。在科研小组会上与老师共同研究改进课堂和学案的措施。

④协同行政小组长对本组同学的学习情况,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帮助待优生确保学习效果。

⑤协助行政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

⑥开好由学习班长组织的高效课堂研讨会,认真汇报组内情况,积极思考讨论改进措施,并把会议精神传达给小组成员。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3、给组长加“自助餐”。组长为同学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扩充学习,方法和规律的总结上,还体现在管理上的指导、思想上的引导等方面。同时给他们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4、培养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

5、适时的表扬或激励。

(五)小组成员培训

(1)做好各小组成员的思想工作,使学生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课改的宣传工作。

(2)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

(3)对所有学生的自学、互动、展示提出具体的要求。

(4)对听展学生进行具体要求培训。

(5)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进行改变。

(6)使学生明白新型课堂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7)加强互助意识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自己提升的过程。

(8)给潜能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

六、小组评价

1.小组评价的重要性。从需要层次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上来讲,高效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评价不仅仅是评“对不对”、“好不好”、“棒不棒”,也不单是一句鼓励赏识的话语,评价应该是多元的,真正的评价不是甄别优劣,而是引领发展,激发学习内驱力,增强小组凝聚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就是武器。用好这个武器,它会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

2.小组评价遵循的原则

(1)评价功能具有多元性。在高效课堂上评价功能的多元性概括地讲表现为即时性(过程性)、纠错性、激励性、导向性、延展性、实效性等方面。其中即时性评价指评价要贯穿人预习、黑板板书、学生展示、质疑对抗、反馈测评等每个过程和环节;纠错性是评价的最基本功能;激励性评价要求树立“展示无错”的观念,这样学生才有心理安全感,才敢于将所思所悟、所感所想展示给大家,培养学生自信心;导向性是指在高效课堂模式推广应用的不同阶段,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的具有指向性的评价。如发现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堂展示语言有口头禅或不简练或课堂争抢无序等,就可以加重强化在这些方面评价的权重。简言之,评价的导向性是指想达到什么就评什么,需要什么就评什么,缺什么就评什么,从而达到“评什么就有什么”的目的。延展性是指在点评时,可以补充拓展延伸,提炼生成。这一点非常重要。实效性是指课堂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要围绕主题展开,既不吹毛求疵,也不小题大作,使评价富有实效性。

另外,从评价的主体来讲,也要体现多元性,要打破传统评价中教师单一评价的现象,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实现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以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2)评价内容具有全面性。比如就学生展示环节而言,可以从展示的姿态是否大方、是否面向同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讲解是否脱稿、声音是否洪亮、是否有肢体语言、是否有对方法和规律的探寻总结、是否有拓展生成性的表演(如自编口诀、小品、朗诵、唱歌、作诗等等)等等。就板书而言,是否认真规范、是否使用了双色笔突出重点、易错点和关键点。

(3)评价手段具有多样性。在实践中教师有许多评价办法,如笑脸、哭脸、大拇指评价法、“一托二”捆绑式评价法,红黄绿牌制度评价法,基础分与提高分评价法,星级评价法,等级评价法。等等。还有班级每周一次评选最佳小组长,优秀记录员。学校每学期积极开展班级评选优秀合作小组;许多班主任把评价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进一步引领学生更高层次的合作。采取何种评价手段也要视学段情况、学生喜好、发展阶段、个体需要等来选择。

对小组建设的几点建议 

按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组织活动,已成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引起全国各地教育同行的关注。但目前在有些班级和老师中还仍然存在着一些困惑,具体操作中也是参差不齐的。为此,我们给大家提供了左永立老师的这篇文章。他本文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操作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请认真学习,创新性的搞好各自的小组合作学习,将会出现更多的好经验好做法。

一、小组的组建

1、小组的划分必须有明确的依据。最好是依据学习成绩,同时兼顾男女生的比例,力求使各个组都趋于平衡。

2最好采用大组套小组的构建模式,一个大组由两个学习小组构成。每个学习小组一般不超过4人,个别班级由于座位排放原因也可6人一个小组。在管理上以大组为宜,在学习上以小组为宜。

二、小组的建设

3、选好大组长,最好由班主任选取品学兼优的学生做为固定的大组长,做为这个组的第一责任人。对于副组长即另一个学习小组的组长最好由大组长组织本组的组员,由他们自己产生。班主任不宜做过多的干涉。

4、对于组内座次的安排,也要全权交给组长去处理。班主任可以给组长一些指导性的建议,让组长明白座次的安排对于以后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组长安排好本组的座次后,交班主任通过后方可实施。以后如有调动,先由组长提出整改意见,由班主任通过后方可实施。

5、对于组规,班主任也不能统一制定。应该让小组内通过实践不断的去完善,这个完善的过程其实就是这个小组成长的过程,就是增强小组凝聚力的过程。其实他们能想出很多我们想不到的方法和措施。

6、对于组内的分工也要交给组长去处理,组长更能了解他的组员,更能知人善用。对于组内平等达成的协议,组员更有动力去做的更好。

7、制定小组会议制度,每周周一班会拿出一段时间来先让小组长召开小组会议,总结上周的工作。同时组长也可以根据自己组内的情况不定期的召开小组会议。这也是小组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组长的培养

8、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大组长的培养上,因为这一部分学生才是班级中的主力。只要把这几个人培养好了,他们就会带动全组乃到全班。特别是要让组长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意义,以及利与弊,只有这样组长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9、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组长会议,及时的了解小组内的情况,帮助小组长出谋划策,教给他们工作的方法,解决小组长不能解决的问题。

10、对于组内班主任发现的问题,班主任最好先不要自己去处理,最好是先找组长,让组长去处理,当然我们班主任可以教给她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小组长的能力。

四、小组的评价

11、要以大组的名义来进行评价,不能评价个人。对于个人的评价完全放给组长,让组内根据自己小组的得分评价个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才能促使小组内部相互督促,进行小组内部的自我管理。才能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12、对于小组的得分要在墙上公示,让大家随时了解自己组的得分。

13、要让所有的任课教师都统一在一张表格上进行加减分,不能一科用一个表格。一张表格要大家一起来用,不管是学习方面的还是纪律方面的。

14、小组的得分必须要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级评价相结合,真正体现小组分数的价值和意义,要让分数真正发挥作用,这样小组成员才会重视自己小组的得分。在这过程中,班主任还可以采用一些更加灵活的激励措施,如小组座次流动管理制,末位汇报制等。

15、班主任必须及时的了解小组的得失分情况,该出手时就出手,对于那些经常失分的小组,不管它是哪一方面扣的,班主任必须及时的跟上做工作。让组长及时的带领组员扭转不利的局面。

16、对于小组的得分,不能太繁琐,要注重考查整体,以及整体合作的有效性。要以加分来促合作,以合作促学习。坚决杜绝类似于回答一个问题就加分的这样的简单加分方法。最好要以小组是否进行了有效合作为加减分的依据,不能让“加减分”充斥整个课堂。“加减分”仅仅是一种促使学生合作的手段,是一种隐性制约措施,不能让课堂成为“挣分”的课堂。

17、无分数评价是合作学习的最高境界,力求通过小组分数的评价实现学生小组内部的自主管理、合作学习的局面。通过开展一些主题班会、组规组徽的设计、合作学习名言警句征集等活动,赢造浓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就学会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当然在合作学习的初期,我们还是要采用捆绑式的分数评价和小组文化建设并举的方针。

五、教师对小组评价制度的使用

18、各科教师在课堂上都能有意识的利用这一小组评价制度。同时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灌输合作学习的思想与意识。多去发现课堂上好的合作典型,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

19、各任课教师不要局限于每节课都要进行小组评价,有些课堂我们也可以不进行小组评价,但必须有这种评价的意识。当然对于加减分的标准,我们也不必局限于一些条条框框,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我们都可以做为加分的标准,反之则都可以做为减分的依据。我们的目的是力求通过加减分来激励好的,限制差的。

合作 学 习 的 基 本 类 型 

    师生合作,这也是在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情况下,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师生合作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它也仍然是学校人际中最基本的方面。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欣赏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目前,大多课堂教学也还是这种状况。

    生生合作,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互助的弊端,注重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构建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通过科学的分组,小组内成员角色的确定,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创设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学习的氛围,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课堂上,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提问,互相检查,共同研究,总体实施“兵教兵”、“兵练兵”的教学策略,展开和谐竞争、互动合作。合作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人人参与,竞争合作的课堂,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并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有的课上,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是肤浅的、片面的。也有的把生生合作当作学习活动的唯一形式,有一节数学习题课,教师发放试卷后,学生就小组凑在一起,边议论边做。地理课上,老师为了复习上节内容,出示了三个问题:亚洲的地形特点是什么?亚洲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亚洲的河流与地形有什么关系?然后学生就开始讨论了。这样的问题是无需讨论的,可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互相检查一下。生生之间的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师师合作,强调教师之间合作进行教学设计,加强集体备课,合作开展课堂教学,组织教学研讨,合作落实教学评价,这都是师师合作的重要内容。学校组织举行观摩课、示范课;举行教师发展论坛;建立学校教学研究会组织;开展教师师徒帮扶活动等,都有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现在的课堂上常常是由一位教师来主持,将来的课堂上会出现两位甚至多位教师共同主持课堂的场面,几位老师共同承担授课责任,共同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老师们在课堂上就可以相互交流研究,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实现在思维、教研智慧上的相互碰撞和激发,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提高授课水平和质量。不过由于受到师资人员等方面的限制,大多学校近期内还不能达到这种要求。

    全员合作,斯莱文教授在《教育中的合作革命》一书中曾建议:“应该把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纳入整个学校系统的运行轨道中,其中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一般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全面合作。合作革命的前景十分诱人,学校将会成为更人道、更愉快的工作与学习场所。”这是我们正在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把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与社区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等结合起来,使之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合作学习的三个前提和六个要素 

    许多老师也都认为合作学习确是一种富有实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但在操作实践了一段时间后,却收效不大,便放弃而又回到原来的教学套路上来了。合作学习的运用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用心把握好其中的三个前提和六个要素,就会使你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真正实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效果好起来。

    一、合作学习的三个前提

    1、要相信学生自己能够学会

    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遵循“三讲三不讲”教学原则,即学生已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教师不讲。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做到课堂讲解时间不超过15分钟。

如果我们教师还是放不开,总揽着不放,学生怎样合作学习呢?

事实上,许多学习内容,学生在教师科学设计的问题引领下,是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

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

    2、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交流,适应于任何教育教学过程。

合作必须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没有自主学习,就不能合作。

避免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和表面化。

在个体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当自己不能独立解决时,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

新课程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是有密切联系的。探究学习也需要合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分工协作,共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比如物理课上的分组实验,有的操作,有的观察,有的记录。

自主学习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让他们各自在不同的起点上,做着适合自己的事情,这也是教育均衡化的一个体现。

    3、学案设计是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载体。

合作学习要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有价值的问题。

一些课堂上的问题根本没有合作的价值。

   二、合作学习的五个要素

    1、每个学习小组一般不超过4人。

这是队伍建设问题。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每小组以4人为宜。我们通常采用均衡分组,即按照学习成绩均衡搭配;

组长聘任制,比如二四班的分组过程,全班46人,分成11个小组。先由班委确定11位小组长,再由组长大致按照学习成绩的顺序进行聘任,最后可根据男女比例、性格等因素给予微调。

当然也有选不上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和班干部进行调解。

比如:小月的故事、第九个小组的故事

为了便于班级的整体管理,有的班也采取了大组套小组的方式,一个大组由两个学习小组构成。班主任重点调度大组长,让他们再去开展工作,班主任一般不越权,这也是合作学习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

    2、小组长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人物

这是班子建设问题。小组长可以说是老师的助手,小组长全面负责小组活动。只要把这几个人培养好了,他们就会带动全组乃至全班。特别是要让组长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意义,以及利与弊。

班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及时了解小组内情况,举行小组长经验交流会,优秀小组长评选。

充分给小组长放权,让他们自己举行小组会议,进行组内座位的调整,制定组规,进行分工成员。

只要把小组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就会把小组4个人凝聚在一起,共同学习研究,共同维护小组利益,比如有一天,一个小组让老师给扣了分,组长在下课前说:“老师,给我们2分钟时间,研究一下我们组若再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

    3、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好处,愿意合作

队伍有了,班子有了,还要做好思想工作和方法引领。

我们发现一些班级合作学习效果不够,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感受合作学习的好处,不积极参与。另外,也不会合作。

所以,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好处,愿意合作。要给学生介绍合作学习的好处。夸美纽斯说过,教导了别人的人就是教导了自己,他说,一些仅靠听来和读到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但如果你把知识教给了别人,它就好像变成了你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任何人也夺不走的。

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的合作。一位教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瓶子里装入三个小球,叫来三个学生分别代表一个小球,瓶口只有一个小球那么大,当灾难来临时,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将代表自己的小球拉出瓶子。时间是有限的,无一例外,在实验中,所有的学生都想先把自己救出来,争先恐后的往外拉小球,结果可想而知,谁都跑不出来。但在另一所学校里,奇迹发生了,当灾难来临时,这所学校的三个学生迅速排好队伍,有条不紊的将小球拉出来,没有让灾难伤害到自己,这就是合作的力量。

   4、要教会学生学会合作

比如告诉学生要遵循“1、2、4、8、N”原则;

学会倾听;

不懂就问;互帮互助;

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用两种声音说话;

要在有意义的问题上下功夫,避免无意义的争论。

     5、要让小组评价分数真正发挥作用   

做许多事情都要建章立制。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就是评价。小组建立了,组长也有了,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价措施,没有一些激励和约束,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了。事实上,许多合作学习效果差,就是差在评价上。

老师们常常用加减分的评价办法。有的老师说一些学生才不管你扣分呢,这是不对的,他的内心是在乎的。请记住,任何同学都在乎评价的分数,即使再调皮的孩子。

但千万不要太繁琐,坚决杜绝类似于回答一个问题就加分的简单作法。我们发现有的课堂上,老师拿着计分表,或在黑板上,不断的记分。不能让“加减分”充斥整个课堂,不能让课堂成为“挣分”的课堂。

要以小组是否进行了有效合作为加减分的依据,要注重评价小组内几位同学的合作状态,比如每周小组之间根据课堂合作情况互相打一个分数,然后算出平均分,排一个名次,按照名次高低加分11、10、——3、2、1。

分数评价项目可包括课堂状态、作业情况、测验成绩等方面。

其中,测验成绩的加分方法是先找一个小组基础分,然后按提高度进行记分。

一个班里,一张表格要大家一起来用,不能一科一个。办法太多,就乱了。班主任要制定一套各科都适应的评价记分表。

要充分发挥这些分数的作用。将这些分数纳入学期末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按照小组得分情况,分配小组不同数量的 A等名额,分配不同数量的评优名额。

那么这些分数由谁来统计?可以由值日班长轮流负责,可以小组长轮流,要让更多的人来分担。即减轻部分班干部的压力,也是许多同学感受分数的重要。

     6、无分数评价是合作学习的最高境界

构建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是合作学习的最高境界。

小组文化的形成是合作学习的最高境界。赢造了浓厚的小组合作氛围,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

开展类似“同画一幅肖像”的主题班会,一天,班会上,每个小组四个人轮流在一张白纸上画一幅肖像,增强凝聚力,加强默契,提高合作能力。

组规组徽的设计,“握手”;

合作学习名言警句征集;在校园、教室张贴:“精彩课堂,多彩人生”;“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

定期举行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活动,尤其是在开学初,这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一个环节。

合作学习方法与技巧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扉页上的一句话:

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与大家交流七个问题:

一、初步认识

二、科学分组

三、合理分工

四、建立规则

五、有效评价

六、创设环境

七、反思感悟          

一、初 步 认 识

1、七句箴言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子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既要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得格外明白了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王  坦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伟大的教学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美国教育评论家 埃里斯

21世纪,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事就是让教师闭上他的嘴

—一位法国教育家 

2、三组数据

调查一:

调 研 问 题

总 评

简 要 点 评

1、对教室座位的安排

A、  现在这种“围座式”排列好,便于小组同学交流

92、2

 

大部分学生喜欢“围座式”,但也有学生认为“围座式”使学生容易说闲话,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小组建设和评价等有关问题。

B、  我喜欢以前的那种课桌的排列方式

7、8

2、对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

A、  喜欢        

96、9

大部分同学喜欢合作学习,少部分持反对态度的同学也是因为有人说闲话。

B、不喜欢                

3、1

3、你对在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或给同学们讲解问题

A、我愿意       

 

 

94、8

这一点我们要充分利用。

B、不愿意

5、2

4、对愿意在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或给同学们讲解问题的同学,你认为其原因是

A、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

19

 

大多学生都想锻炼自己或使自己学得更好

B、有助于使自己对问题学得更好

80

也许还有别的原因,

请填写 ———

1

1、为了给小组加分

2、有利于锻炼自己回答问题

3、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

4、帮助同学理解

   调查二:

学生中调查问卷的两个问题统计情况:

1、语文或英语课上,老师让同学们阅读课本,提出问题,下面的课堂设计,你认为哪种好?                                                       

A同学们阅读课文后提出问题,各小组提一个,教师就给讲一个。(4%)

B同学们阅读课文后提出问题,这一个小组提一个,接着由另一个小组来解答。(18%)

C同学们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后,把有代表性的写在黑板上,先让大家都来思考讨论,再由学生讲,老师评。(78%)

2、试卷讲评课上,老师在进行简单总体分析后的做法,你认为哪种好?

A老师把试卷中的错题从头至尾地讲一遍。(9%)

B先让学生自己改正,同桌讨论;再在全班展示出错多的题目,由同学讲解,老师点评;再做几个同类题目巩固一下。(91%)

调查三:

有一份调查显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程度:

教师讲授为5%;

学生阅读为10%;

学生讨论为50%;

学生实践为70%;

学生教别人为95%。

二、科     

小组合作学习中,根据任务和情况的不同,我们采用这样一些不同的分组方案:    

(一)均衡分组

(二)组长聘任制

(三)建立临时专家组

(四)兴趣小组

三、合                        

(一)角色产生

教师指定式:教师根据对这个学生的了解,分析他是否适合这个工作,然后找他个别谈话,以指定的形式来确认哪位同学担当某种职务。这样的方式直接简便,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差错,但同时也有一些弊端,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二四班有一个小组,由于座位的调换,原来这个小组组长是李茹雪,刚调来的宋守超学习比较积极,老师就指定他为组长。在后来的日子,发现李茹雪的的状态变了,当然宋守超的状态也更积极了。有时李茹雪的同桌问老师问题,老师让李茹雪给讲一下,而她便推说让宋守超给讲。在接下来的月考中,李茹雪的成绩还下降了。因此老师要处理好这样的事情。

自荐式:由教师拟订职务角色,学生自荐,教师指定产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大家的积极性也得到了空前的调动。弱点是随意性较大,缺乏民主的过程。

民主式:由全班民主推选产生人选的方式,学生的热情比自荐式更为强烈,但缺乏计划性,很容易导致人员职责的过分集中,不利于人人参与。

其实常常采用的是将三者结合,由教师先内定出初步的人选,然后在教师的舆论导引下,经过学生自荐和小组民主的方式产生人选,这样既避免了由于老师的武断而产生的学生排斥心理,又能让学生自觉的接受部分民主的结果。

(二)成员职责

有了分工之后,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所承担角色的职责。

组长:在这个小组合作竞争模式中,组长是非常关键的角色,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老师的小助手,起到凝聚和团结组内成员的重要作用,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小组长的作用

定期举行小组长经验交流和培训是很重要的。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小组同学的纪律、学习等各个方面,要掌握学习进程、安排发言顺序,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及本组的得分情况,避免监督组误加或误减分数。

 资料员:    发言人:    联络员:    纪律监督员:    声音控制员:

时间控制员:   家校联络员:

 四、熟识规则

没有规则的合作是散乱的,无效的。

要建立一些基本规则,并让学生熟识,比如:

1、学会倾听

2、要人人参与

3、自主学习、适时讨论

“在同伴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是无可替代的。”

4、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

小组交流声音要小。全班交流时,声音必须要洪亮,口齿要清晰,尽量让大家都听见。

5、小组交流要遵循1、2、4……N规则

6、限  制  发  言

7、该出手时就出手

8、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五、有 效 评 价

(一)个人自评

(二)小组自评

(三)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

(四)小组间的互评

(五)综合评价

1、量化计分

2、笑脸、苦脸、大拇指

4、一拖二

六、文 化 环 境

组织开展一系列班组活动,营造氛围,增强小组凝聚力。  

1、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在学校的文化长廊上,在各教室的墙壁、黑板上,写一些有关合作学习的名言警句或小组自创的口号、格言等,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小组的”和“全班的”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路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以教人者教己

2、个性化的组名、组歌和组徽

3、开展班会主题活动

定期在各小组之间开展的一些文娱比赛活动,如组歌、跳绳、演讲、说故事等,可以活跃气氛,增强小组凝聚力。

七、反 思 感 悟

1、避免课堂合作的表面化和形式化      

  2、科学有效的设计合作学习问题,删除假问题

  3、避免个别强势学生的“满堂讲”

  4、班主任在小组建设中的作用

  5、小组评价办法的更新和完善

  6、适时利用分数,不可滥用,让学生在乎评价分数

  7、制度评价基础上的小组文化建设

  8、抓好小组落实,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9、课堂合作与家庭学习的有效衔接

合 作教  语录

1、合作中要有竞争,竞争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也只有竞争中的合作才具有生命力

2、合作学习让讲堂变学堂,被动变主动,低效变高效

3、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学习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4、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走向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主动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5、小组长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人物,只要把这几个人培养好了,他们就会带动全组乃到全班

6、没有规则的合作是散乱的合作,是无效的合作

7、小组评价要体现激励性、赏识性、竞争性和发展性

8、通过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环境,激发内驱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

9、小组成功需要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努力

10、小组合作是寻求课堂高效的有效途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益

1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12、课堂变学堂,教学相长,和谐奋进

13、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各种需要特别是情感需要和精神需要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使“苦学”变为“乐学”

14、人人参与,机会均等

15、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

16、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一生的持续发展

17、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

18、课堂应当成为学生探索求知、愉快生活的地方

19、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0、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21、让小组合作与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家庭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

22、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学自励,一辈子主动有为的人

23、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使之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4、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促进终身学习

25、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我感悟的机会

26、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独立思考之后,具有了自己的“思想”,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

27、科学的教学流程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28、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

29、评价的目的是在于发展,而不是区别优劣

30、合作是探究学习能够开展的重要保证,探究是合作学习能够实施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