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谁非的造句:南朝齐 王僧虔《论书》《笔意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0:23:33
历代书论精粹作者:军e馨怡

王僧虔,琅琊临沂人。南朝齐书法家。字简穆,王羲之四世族孙。官至尚书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书承祖法, 丰厚淳朴而有骨力。 《齐书》本传称:“僧虔善隶楷书, 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曰:‘非惟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唐代张怀瓘《书断》称:“祖述小王,尤尚古直,若溪涧含冰, 冈峦被雪, 虽极清肃,而寡于风味。”窦臮《述书赋》称其书:“致丰富,得能失刚。鼓怒骏爽,阻负任强。然而神高气全,耿介锋芒。发卷伸纸,满目辉光。”墨迹有《王琰帖》。著有《论书》等。

王僧虔《论书》《笔意赞》

论书

  宋文帝书,自谓不减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不及欣。

  王平南廙是右军叔,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亡曾祖领军洽与右军俱变古形,不尔,至今犹法钟、张。右军云:“而书遂不减吾。”亡从祖中书令氓,笔力过于子敬。书《旧品》云:“有四疋素,自朝操笔,至暮便竟,首尾如一,又无误宇。子敬戏云:‘弟书如骑骡,骎骎恒欲度骅骝前。”庚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庚犹不忿。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乃贱家鸡,爱野鸯,皆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张翼书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翼写题后答右军,右军当时不别,久方觉,云:“小于几欲乱真。”张芝、索靖、韦涎、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

  张澄书,当时亦呼有意。

  郗方回章草,亚于右军。

  晋齐王侦书,京、洛以为楷法。

  李式书,右军云:“是平南之流,可比庾翼。”王濛书亦可比庾翼。

  陆机书,吴士书也,无以校其多少。

  庚亮书,亦能入录。

  亡高祖巫相导,亦甚有楷法,以师钟、卫,好爱无厌,,丧乱狼狈,犹以钟繇《尚书宣示帖》藏衣带中。过江后,在右军处,右军借王敬仁。敬仁死,其母见修平生所爱,遂以人棺。

  郝超草书亚于二王,紧媚过其父,骨力不及也。

  桓玄书,自比右军,议者末之许,云可比孔琳之。

  谢安亦人能流,殊亦自重,乃为子敬书秘中散诗。得子敬书,有时裂作校纸。

  羊欣、邱道护并亲授于子敬。欣书见重一时,行草尤善,正乃不称。孔琳之书,天然绝逸,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邱道护与羊欣皆面授予敬,故当在欣后,邱殊在羊欣前。

  范晔、萧思话同师羊欣,范后背叛,皆失故步,名亦稍退。

  萧思话全法羊欣,风流趣好,殆当不减,而笔力恨弱。

  谢灵运书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人能流。昔子敬上表多在中书杂事中,皆自书,窃易真本,相与不疑。元嘉初,方就索还。《上谢太傅殊礼表》亦是其例,亲闻文皇说此。

 谢综书,其舅云:“紧洁生起,实为得赏。”至不重羊欣,欣亦惮之。书法有力,恨少媚好。

  颜腾之、贺道力并便尺牍。

  康听学右军草,亦欲乱真,与南州释道人作右军书赞。

  孔琳之书,放纵快利,笔道流便,二王后略无其比。但工夫少,自任过,未得尽其妙,故当劣于羊欣。

  谢静、谢敷并善写经,亦入能境。居钟毫之美,迈古流今,是以征南还即所得。

  辱告,并五纸,举体精隽灵奥,执玩反覆,不能释手。虽太傅之婉媚玩好,领军之静逖合绪,方之蔑如也。昔杜度杀字甚安,而笔体微瘦;崔瑗笔势甚快,而结字小疏。居处二者之间,亦犹仲尼方于季孟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伯喈非流纨体素,不妄下笔。若子邑之纸,研染辉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伯英之笔,穷神静思。妙物远矣,邈不可追。遂令思挫于弱毫,数屈于陋墨。言之使人于邑。若三珍尚存,四宝斯觌,何但尺素信札,动见模式,将一字径丈、方寸千言也。承天凉体豫,复欲缮写一赋,倾迟晖采,心目俱劳。承阅览秘府,备睹群迹。崔、张归美于逸少,虽一代所宗,仆不见前古人之迹,计亦无以过于逸少。既妙尽深绝,便当得之实录。然观前世称目,窃有疑焉。崔、杜之后,共推张芝。仲将谓之“笔圣”。伯玉得其筋,巨山得其骨。索氏自谓其书银钩虿尾,谈者诚得其宗。刘德升为钟、胡所师,两贤并有肥瘦之断。元鸣获钉壁之玩,师宜致酒简之多。此亦不能止。长胤狸骨,右军以为绝伦,其功不可及。繇此言之,而向之论,或至投杖。聊呈一笑,不妄言耳。

  钟公之书,谓之尽妙。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世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行书是也。三法皆世人所善。

  张超字子并,河间人。卫觊字伯儒,河东人。为魏尚书仆射,谥敬侯。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如伤瘦,而笔迹精杀,亦行于代。子瓘字伯玉,晋司空太保,为楚王所害。瓘采张芝草法,取父书参之,更为草稿,世传其善。瓘子恒,字巨山,亦能书。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传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韦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汉魏宫观题署多是诞手。魏明帝起凌云台,先钉榜未题。笼盛诞,辘轳长絙引上,使就榜题。榜去地将二十五丈,诞危惧,诫子孙绝此楷法,又著之家令。官至鸿胪。

笔意赞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乃为《笔意赞》曰:

  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先临《告誓》,次写《黄庭》。骨丰肉润,人妙通灵。努如植槊,勒若横钉。开张风翼,耸擢芝英。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工之尽矣,可擅时名。   

[评点]
        王僧虔(426—485),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为王羲之的四世族孙,即王导的五世孙。宋孝武帝时,官武陵太宋,后累迁至尚书令。入齐,转侍中,溢简穆。
王僧虔是南朝齐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通文史,精音律。少即善书,得家传,工隶、行、草书。宋文帝刘义隆见其书素扇,遂感叹:“非唯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宋孝武帝(刘骏)欲擅书名,僧虔不敢表现其能,常用拙笔写字,以此见容。入齐,书名尤盛,所谓“雄发齐代”。齐太祖(萧道成)亦善书,笃好不已,尝与僧虔睹书,书毕,问道:“谁为第一”僧虔答道:“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太祖大笑说:“卿可谓善自为谋矣。”(事见《书断》)梁武帝(萧衍)曾评其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古今书人优劣评》)。有《王琰帖》、《御史帖》、《陈情帖》等书迹传世。另著有《书赋》、《论书》、《笔意赞》等书论行世。《论书》和《笔意赞》是王僧虔的代表论著,在中国书论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论书》见于《书苑菁华》第 l l卷。其简明扼要地论列了自东汉至南朝宋的40余位书家的成就、特点。自古以来,品藻人物,评论作品,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一种倾向:要么抬高,捧一通;要么贬低,骂一通。而王氏对汉以来书家的品评,却权为客观、公允,包括自家祖辈、亲属亦能如此,实在难得,精神可贵! 其品评书家的方法,亦为后世所推重并继承。
       《笔意赞》见于《书苑菁华》第18卷。此文一序一赞,仅一百多字,以《告誓》与《黄庭》为范本,对书法艺术的本质和学书的方法,如器具的选择与使用,字帖的选择与特点,用笔的标准及结字的方法等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其语言简练,文辞优美,耐人寻味,真不愧大家手笔。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形神兼备、神采为上的创作与鉴赏的原则,揭示了书法艺术创作最根本的追求目标,并强调书家应做到心、手、笔相忘,才能达到创作的最高境界,自然地表达其情感。
       王氏的这些论述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介

  王僧虔,琅琊临沂人。南朝齐书法家。字简穆,王羲之四世族孙。官至尚书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书承祖法, 丰厚淳朴而有骨力。 《齐书》本传称:“僧虔善隶楷书, 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曰:‘非惟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唐代张怀瓘《书断》称:“祖述小王,尤尚古直,若溪涧含冰, 冈峦被雪, 虽极清肃,而寡于风味。”窦臮《述书赋》称其书:“致丰富,得能失刚。鼓怒骏爽,阻负任强。然而神高气全,耿介锋芒。发卷伸纸,满目辉光。”墨迹有《王琰帖》。著有《论书》等

生平  

  

《王琰贴》

王僧虔(426~485年),字简穆,祖籍琅琊临沂南北朝时期人,仕宋、齐两朝,书法家,官至尚书令。为王导五世孙,王羲之四世族孙。曾祖父王洽,东晋吴郡内史,善书。祖父王珣,东晋司徒,善书。父亲王昙首右光禄大夫王僧绰之弟。喜文史,善音律,解星象,工真、行书。书承祖法,丰厚淳朴而有骨力。墨迹有《王琰帖》,著有《论书》、《伎录》等。

  宋孝武帝大明时期,授御史中丞。甲族向来多不居御史之职,王氏子弟居于乌衣巷的仕宦稍差,王僧虔得授此官,说:“此是乌衣诸郎坐处,我亦可试为耳。”

  《南齐书》本传称:“僧虔善隶楷书, 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曰:‘非惟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齐高帝萧道成善书,即位后仍笃好不已。曾就书法询问王僧虔:“谁为第一?”僧虔说:“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高帝笑道:“卿可谓善自为谋矣。”[1]另有一说,高帝问:“我书何如卿?”僧虔答道:“臣正书第一,草书第二;陛下草书第二,而正书第三。臣无第三,陛下无第一。”高帝大笑说:“卿善为辞;然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

  唐代张怀瓘《书断》称:“祖述小王,尤尚古直,若溪涧含冰,冈峦被雪,虽极清肃,而寡于风味。”窦臮《述书赋》称其书:“致丰富,得能失刚。鼓怒骏爽,阻负任强。然而神高气全,耿介锋芒。发卷伸纸,满目辉光。”

  永明三年(485年),去世,时年六十。追赠司空,侍中如故。谥简穆。

艺术特色

  父昙首,伯父弘。宋文帝时,为太子舍人,累迁尚书令,戒盈守满,屈己自容。兄僧绰遇害,或劝之逃,涕泣不可。抚兄子俭逾所生,然训诫有方,俭为朝宰,仍不少假借,齐世祖即位,迁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固辞不受。僧虔好文史,解音律。少时,父昙首兄弟集会,弘子僧达下地作彪子,僧虔累十二博棋,即不坠落,亦不重作,僧作采蜡烛为凤皇,僧达夺取打坏,亦复不惜。王僧虔是南朝齐的著名书法家。他不仅才学极高,而且十分幽默机警,很会处理与君王相伴时的关系,他先后侍奉过三位皇帝,深受他们的赞赏。王僧虔,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

  

王僧虔

四世族孙,官至侍中。工正、行书,继承祖法,他的书法为当时所推崇,影响及唐宋。宋文帝刘义隆对王僧虔的书法比较欣赏,经常召他写字泼墨。王僧虔则是宠辱不惊,不卑不亢,因而更加受到刘义隆的器重。有一次,王僧虔在白绢扇面上作书,宋文帝看后非常高兴,赞叹说:“你不仅书法直追王献之,就是才气和雅量也比王献之有过之而无不及呀!”王僧虔听后,心中也很高兴,做为一个臣子,能受到皇上这样的赏识也算是莫大的荣耀了。可王僧虔并没飘飘然,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忙接上说:“皇上圣明,大宋江山固若金汤千秋万代,如果没有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臣纵然有些涂鸦的喜好,怕也是丧于沛乱了。”一席话把刘义隆说得心花怒放,命库吏重重地赏了王僧虔。后来孝武帝刘骏即位,王僧虔一改前辙,很少显露自己的书法才能。原来,这个刘骏不仅在政治上专权,在书法上他也想独占鳌头。他知道王僧虔的书法名气很大,便总想找茬灭一灭王僧虔的威风。这王僧虔决不是看不出眉眼高低的呆子,便夹起“尾巴”做人,不让孝武帝难堪。有一次,孝武帝召集一群儒生雅士,设案挥毫,王僧虔当然也在其中。他故意露出败笔,使自己的书法任人评头论足。到后来,他干脆专门用坏笔写字,结果这一时期他的字既无“二王”之风,又不合章法。这样一来,刘骏的书法真的比他胜上一筹了。孝武帝见王僧虔也不过如此,有他在还能给自己当“衬托”便容纳了他,不再对他冷言冷语的旁敲侧击了。到了齐高帝萧道成的时候,王僧虔可以说是人书俱老,书法更加遒劲古朴。这个萧道成比孝武帝开明得多,也喜爱书法。他经常与王僧虔同案挥毫,一比高低。王僧虔见齐高帝真诚比试书法并无他意,便也放开了手脚。有一次萧道成与王僧虔比试书法,两人各书一幅之后,齐高帝问:“你看咱俩的书法谁可以得第一名?”王僧虔眨眨眼睛,沉吟了一会儿,回答说:“我的书法,在臣子当中要算是最好的,而陛下您的书法,在皇帝中是首屈一指的。”齐高帝听罢哈哈大笑说:“你这个王僧虔呀,真算得上既会奉承别人,又善于标榜自我了! ”

人物传说

  王僧虔雄发刘代

  两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中擅长书法的人很多,其中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县)王氏家族,更是家学醇厚,造就出一代又一代书法名家。先是王羲之和他的父子妻媳、叔伯兄弟,以书法艺术在两晋享有盛名,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王家军”,雄视当时的书法圣坛。此后,王氏家族人才辈出,源源不断。如果说,王羲之和王献之是两晋时期“王家军”的杰出代表,那么,王僧虔就是南朝“王家军”有代表性的后起之秀。

  王僧虔(426—485年)是王羲之的四世族孙。他父亲王县首是刘宋时代著名的书法家。受家学的影响,王僧虔从小就对书法感兴趣,苦学勤练,经年累月。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少年时代的王僧虔就以一手漂亮的隶体字征服了周围的许多人。据说,有一次,宋文帝刘义隆目睹了王僧虔在白扇上题字的情景后,由衷地赞叹说:“王僧虔的字不仅在形象上比王献之的漂亮,在气势、骨力上也要高出一筹。”从此,王僧虔声名大振。青壮年时期的王僧虔,更是名闻退还,深受爱好书法的宋孝武帝刘骏和齐高帝萧道成的赏识、器重。得到皇帝的青睐,固然是件好事,但也有麻烦;稍有不慎,

  

王僧虔

就会引祸上身,王僧虔深谙此道,所以平安无事。不过,为这事,他真是煞费苦心。比如:

  王僧虔

  自以为书法技艺精湛的刘骏图慕虚荣,渴望将“书坛第一”的桂冠戴在自己的头上,王僧虔每次应召同他比字时,就有意留一手,把字写得差一些,以满足这位皇上争强好胜的虚荣心。王僧虔因此越发得到刘骏的宠爱。后来,齐代开国皇帝萧道成慕名召见王僧虔,要同他比试书法,决一高低。待双方都亮出拿手绝活,表演结束后,萧道成故意问道:“谁为第一?”王僧虔不慌不忙地答道:“臣下的书法在群臣中数第一,陛下的书法在皇帝中为第一。”王僧虔机智圆滑的回答令萧道成满心欢喜。王僧虔敢将自己与当朝皇帝相提并论,同时列为“第一”,皇帝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引以为荣,沾沾自喜,足以说明他的书法在当时确实很有名望,连皇帝也想“高攀”他呢。由此看来,梁代有人评论历代书法时,说“王僧虔雄发刘代”,绝不是什么溢美之辞,拔高之论,王僧虔当之无愧。他的书法作品有《王琰帖》等传世。

  王僧虔不仅工于书法,能写一手好字,在书法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从现存他的几篇书法论文《书赋》、《论书》等来看,他在书法理论上的独特建树主要表现在这么两个方面:

  首先,他提出书法要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在他看来,书法不是下门单纯再现的艺术,它没有具体可见的对象,书法家必须通过感情和想象把不可见的东西化为具体可见的艺术形象。为此,他在创作中,就得一边想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一边又要想象出可见的书法形象,做到心得手应。使书法形象具有感人的生命力,在美艳之中透出深厚的功力。既要循规蹈矩,又得驰骋想象,这是不是互相矛盾呢?当然不。因为王憎虔这里所说的“想象”,不是不着边际的凭空幻想,而是与现实生活中美的形象相通的一种思维活动,如把握下笔的轻重时,就要分别想象轻而薄的蝉翼和浓而重的云块。因此他反复强调,书法艺术既要遵循一定的规矩法度,又要放开手脚,富于想象,不为规矩法度所束缚,这样才有创造性,才能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这一主张,实际上对包括书法在内的一切艺术

  

王僧虔

的创作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他提出“天然”与“功夫”,“媚”与“力”这些美学范畴。这里的“天然”,是指书法家的天赋条件,在书法方面的天资;“功夫”是指后天用心学习和书法实践的程度。“力”指书法骨力,是先天才能同后天学习相结合的结果;“媚”是美好的意思,指书法艺术的形象美。他认为,对书法艺术来说,这几种因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完美的书法艺术形象。根据这个道理,他对历代书法名家及其作品逐一进行评价,指出他们或天然有余,而功夫不足;或媚气十足,而骨力恨弱。总之,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

  别人的字都有欠缺,王僧虔自己的字有没有呢?梁武帝说他的字“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看来,他的字在天然与功夫、媚与力的结合上,确实是体现得比较好的。

人物故事

  王僧虔诫子

  知汝恨吾不许汝学,欲自悔厉,或以阖棺自欺,或更择美业,且得有慨,亦慰穷生。但亟闻斯唱,未睹其实。请从先师听言观行,冀此不复虚身。吾未信汝,非徒然也。往年有意于史,取《三国志》聚置床头,百日许,复从业就玄,自当小差于史,犹未近彷佛。曼倩有云:“谈何容易。”见诸玄,志为之逸,肠为之抽,专一书,转诵数十家注,自少至老,手不释卷,尚未敢轻言。汝开《老子》卷头五尺许,未知辅嗣何所道,平叔何所说,马、郑何所异,《指例》何所明,而便盛于麈尾,自呼谈士,此最险事。设令袁令命汝言《易》,谢中书挑汝言《庄》,张吴兴叩汝言《老》,端可复言未尝看邪?谈故如射,前人得破,后人应解,不解即输赌矣。且论注百氏,荆州《八帙》,又《才性四本》、《声无哀乐》,皆言家口实,如客至之有设也。汝皆未经拂耳瞥目,岂有庖厨不脩,而欲延大宾者哉?就如张衡思侔造化,郭象言类悬河,不自劳苦,何由至此?汝曾未窥其题目,未辨其指归——六十四卦,未知何名; 《庄子》众篇,何者内外;《八帙》所载,凡有几家; 《四本》之称,以何为长——而终日欺人,人亦不受汝欺也。由吾不学,无以为训。然重华无严父,放勋无令子,亦各由己耳。汝辈窃议亦当云:“阿越不学,在天地间可嬉戏,何忽自课谪?幸及盛时逐岁暮,何必有所减?”汝见其一耳,不全尔也。设令吾学如马、郑,亦必甚胜;复倍不如今,亦必大减。致之有由,从身上来也。汝今壮年,自勤数倍许胜,劣及吾耳。世中比例举眼是,汝足知此,不复具言。

  吾在世,虽乏德素,要复推排人间数十许年,故是一旧物,人或以比数汝等耳。即化之后,若自无调度,谁复知汝事者?舍中亦有少负令誉弱冠越超清级者,于时王家门中,优者则龙凤,劣者犹虎豹,失荫之后,岂龙虎之议?况吾不能为汝荫,政应各自努力耳。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吾今悔无所及,欲以前车诫尔后乘也。汝年入立境,方应从官,兼有室累,牵役情性,何处复得下帷如王郎时邪?为可作世中学,取过一生耳。试复三思,勿讳吾言。犹捶挞志辈,冀脱万一,未死之间,望有成就者,不知当有益否?各在尔身己切,岂复关吾邪?鬼唯知爱深松茂柏,宁知子弟毁誉事!因汝有感,故略叙胸怀。

  点 评:

  这篇家训是有关于读书问题而提出的告诫。王僧虔认为张衡思侔造化,郭象口若悬河,都是他们勤劳辛苦的结果,“不自劳苦,何由至此?”作者勉励儿子们要刻苦读书,万不可满足于一知半解。作者用浅近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一些深刻的道理,这一笔法亦值得玩味。

  经典故事: 王僧虔巧妙回答皇帝的问话

  王僧虔

  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启示:在许多场合,有一些话不好直说不能直说也无法明说,于是,旁敲侧击绕道纡回,就成为人们所采用的方法。

作品欣赏

  《王琰帖》,见于辽宁省博物院藏的《唐摹万岁通天帖》,传为王僧虔书,唐摹本。 王僧虔(426—485) 琅琊临沂人。南朝齐书法家。字简穆,王羲之四世族孙。官至尚书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书承祖法, 丰厚淳朴而有骨力。《齐书》本传称:“僧虔善隶楷书, 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曰:‘非惟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唐代张怀瓘《书断》称:“祖述小王,尤尚古直,若溪涧含冰, 冈峦被雪, 虽极清肃,而寡于风味。”窦臮《述书赋》称其书:“致丰富,得能失刚。鼓怒骏爽,阻负任强。然而神高气全,耿介锋芒。发卷伸纸,满目辉光。”墨迹有《王琰帖》。著有《论书》、《笔意赞》等。

  《论书》一篇

  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王平南廙,右军叔,过江之前以为最。亡曾祖领军书,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变古制,今唯右军、领军;不尔,至今犹法钟、张。亡从祖中书令书,子敬云“弟书如骑骡,骎骎恒欲度骅骝前”。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分,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贱家鸡,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张翼王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翼写题后答,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小人几欲乱真”。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异耳。张澄当时亦呼有意。郗愔章草亚于右军。郗嘉宾草亚于二王,紧媚过其父。桓玄自谓右军之流,论者以比孔琳之谢安亦入能书录,亦自重,为子敬书嵇康诗。羊欣书见重一时,亲受子敬,行书尤善,正乃不称名。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丘道护与羊欣俱面受子敬,故当在欣后。范晔萧思话同师羊欣,后小叛,既失故步,为复小有意耳。萧思话书,羊欣之影,风流趣好,殆当不减,笔力恨弱。谢综书,其舅云紧生起,是得赏也,恨少媚好。谢灵运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贺道力书亚丘道护。庾昕学右军,亦欲乱真矣。

野史逸闻

  王僧虔 

  琅琊王僧虔博通经史,兼善草隶。太祖谓虔曰:"我书何如卿。"曰:"臣正书第一,草(草原作章,据明抄本改)书第三;陛下草书第二;正书第三。臣无第二,陛下无第一。"上大笑曰:"卿善为词也。然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虔历左仆射尚书令,谥简穆公。僧虔长子慈,年七岁,外祖江夏王刘义恭,迎之入中斋,施实宝物,恣其所取。慈唯取素琴一张孝子图而已。年十岁,共时辈蔡约入寺礼佛。正见沙门等忏悔,约戏之曰:"众僧今日何乾乾。"慈应声答曰:"卿如此不知礼,何以兴蔡氏之宗。"约,兴宗之子也。谢超宗见慈学书,谓之曰:"卿书何如虔公。"答云:"慈书与大人,如鸡之比凤。"超宗,凤之子。慈历侍中,赠太常卿。约历太子詹事。(出《谈薮》)

  又齐高帝尝与王僧虔赌书毕,帝曰:"谁为第一。"僧虔对曰:"臣书人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帝笑曰:"卿可谓善自谋矣。"(出《南史》)

  【译文】

  琅琊王僧虔学识广博,精通经史,同时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擅长书写草书、隶书。一次,太祖萧道诚问王僧虔:"我的书法跟你比谁高谁低呀?"王僧虔回答说:"臣正书第一,草书第三。陛下草书第二,正书第三。臣无第二,陛下无第一。太祖大笑,说:"你呀,太善于辞令啦!然而世上有道路,山丘却不给予你平坦!"王僧虔官至左仆射尚书令,死后追封为简穆公。他的长子王慈,七岁时,外祖父江夏王刘义恭将他带到正厅,拿来各种宝物,让他随意取拿。王慈只拿起一张素琴画的孝子图。王慈十岁时,和跟他一般大的小孩蔡约到寺庙去拜佛。正赶上和尚们在佛前忏悔。蔡约调戏地说:"众位僧人今天在这里口中:"乾乾"的在干什么呢?"王慈应声答道:"你这样不懂礼仪,怎么去振兴蔡家的宗门?"蔡约是蔡兴宗的儿子。谢超宗看到卫慈学习书法,问他:"你的书法与王僧虔公比较怎么样?"王慈答:"我的书法和家父比较,就象拿鸡跟凤凰比一样啊!"谢超宗,是谢凤的儿子。王慈一直升任到侍中,赠太常卿。蔡约升任到太子詹事。

  又 齐高帝曾经跟王僧虔赌书法。写完了,高帝问王僧虔:"谁的书法第一?"王僧虔回答说:"臣的书法在人臣中属第一,陛下的书法在帝王中属第一。"高帝笑着说:"爱卿你真可算得上很善于自我赞扬啊!"

参考资料 :
       《南齐书》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与僧虔赌书毕,谓僧虔曰:「谁为第一?」僧虔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上笑曰:「卿可谓善自为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