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2011年度语文理论研究热点追踪(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8:13:19

2011年度语文理论研究热点追踪(一)

(2012-02-08 08:26:19) 转载标签:

语文

课改

教育

分类: 语文教育

    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前景不明。受此影响,2011年度语文理论研究持续着上一年度的疲软。语文研究界几位理论“大腕”的文章写得比往年更少了,而新秀尚未显山露水。讨论勉强可以说有几个热点,但绝没有形成焦点。正如笔者去年所预测的,讨论多年的语文教学有效性问题已全面退场。也许因这些年经过反复讨论业已形成共识,语文训练、语言教学和语文知识等问题的讨论基本上偃旗息鼓。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与教学是高中语文课改的一件大事,然而过去一年中很少有人提及,这也许进一步证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改革遇到了困难。

    下面,我们选择十年语文课改、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语文教材、文本解读、作文教学和语文教师素养这六个方面,作为2011年度中小学语文理论研究热点。现分别追踪与述评。

 

    一、十年课改

    新世纪语文课改启动时的诸多不慎,造成后来长时期的骑虎难下而尴尬至今。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已进行整整十年。本年度,十年语文课改的得与失成为讨论的重点。

    实事求是地肯定十年语文课改所取得的成绩是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崔峦认为,小学语文课改十年最大的变化是观念的变化,如以发展为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学习要符合汉语言学习规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的语文课程,等等。(魏本亚、尹逊才《小学语文课改十年的问题与反思——对话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语文建设》第3期)苏立康说,十年中学语文课改最主要最明显的变化是学生自主发展的理念得以实施。(魏本亚《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十年的深度思考——对话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立康教授》,《语文建设》第4期)周一贯认为,新课改在语文教学课程意识的确立、语文课程人文观念的提升、改变语文教学(学习)方式的提出等方面给小学语文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巨大的进步。(《课改:摆脱“高耗低效”的梦魇》,《小学语文教学》第4期)在杭州“2011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使得先进的课程理念得到普及,学生个性化得到空前的尊重,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重视,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收到成效,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推广。(郭利萍《“2011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综述》,《小学语文》第6期)冯为民认为,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变化相当显著,如发展理念、生命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对学生的语文素养高度重视,对话交往理论在课堂运用较为普遍,人们所期待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时有所见闻。(《守住语文教学之根》,《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第5期)以上看出,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一个词:理念。即十年语文课改使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转变。这是课改最突出的成绩。

    但十年课改暴露的问题很多。苏培成指出,听说读写的教学有所削弱,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被大大削弱,语文的工具性有所淡化,片面强调所谓人文性,学生无根据的乱想受到鼓励,教师有时放弃了引导的责任。(曲丽媛、胡晓《往前走:立足实际,接轨国际,改革创新——苏培成教授谈语文教学改革》,《小学语文》第1~2期)苏立康持相同观点:基础知识弱化令人担忧,语文训练受到削弱。(魏本亚《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十年的深度思考——对话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立康教授》,《语文建设》第4期)何郁谈指出,课改使得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失衡:远离知识,工具性沉寂,人文性鹊起,课堂上开口闭口人文。(《语文课怎样上才有效——我对语文课的几点认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1~2期)温儒敏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不注重教学的“梯度”,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默读少,涵泳少;不让学生读“闲书”;“文笔”成了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宿构作文”成风。(《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课程?教材?教法》第1期)贾志敏认为,现在大部分教师是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逐字逐句分析,不厌其烦讲解;舍本求末,繁琐分析,无效提问;把课文讲“肿”,将学生问累。(《语文教学低效的症结》,《小学语文》第4期)陈江认为,从工具性的角度而言,目前的语文教学丢失了语文的积累和学生语感的培养,从人文性的角度而言,则丢失了语文的教化功能和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面临抉择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第4期)周一贯认为,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高耗低效:教师的过度解读,人文内涵的过度泛化,教学资源的过度开发,教学媒体的过度运作,对形式的过度追求……造成了今日语文课堂的虚胖、浮肿、高碳、低效。(《课改:摆脱“高耗低效”的梦魇》,《小学语文教学》第4期)冯为民认为,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高耗低能、事倍功半仍未有明显的改观,语文教学中形式主义泛滥,语文课充斥非语文活动,语文课堂沉湎于琐碎、无序甚至有些荒唐的练习之中,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日亏月损……(《守住语文教学之根》,《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第5期)李重将世纪之交的语文课改描述为一种“断裂现象”:忽视承续已有的教学改革成果,轻视教学传承,强调另起炉灶。(《对近30年我国语文学科教学思想“断裂现象”的反思》,《教育科学研究》第4期)章桂周说,当前语文教学出现非语文、反语文、空语文、伪语文、戏语文等怪现象。(《目睹语文教学之怪现象》,《教学月刊·中学版》第5期)在杭州“2011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上,与会者总结十年语文课程改革的问题,如对小学语文学科目标、任务和把握普遍不够准确,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落实重内容理解轻内容表达,片面机械地理解“三维”目标,教学理念尚未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训练缺乏科学的序列,识字、写字教学不够扎实,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较课改前有所加重,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等。(郭利萍《“2011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综述》,《小学语文》第6期)龙祖胜指出,当前阅读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非语文化,泛语文化,过分强调人文性,虚化语言,内容泛化,教学方式形式化,标签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虚化,教师盲目拓展加深,不重视读写结合等。(《阅读教学“流行病”分析及诊治——对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思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10期)胡秦璐认为,传统与借鉴相矛盾,语文课堂模式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泛化,等等,成为当前语文教育发展突出的瓶颈性问题。(《语文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难点与突破》,《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第10期)

    当然,人们不止于指出问题,更多的是就如何改进献讲献策。钱梦龙认为,要理直气壮地进行语文知识(包括语法知识)的教学。(霍光武《语文教学现状的深度反思——钱梦龙访谈录》,《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第4期)陈尚达说:高中语文课改要改知识传授为经验重建,改“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改关注答案与分数为关注自我意象。(《高中语文新课改改什么?》,《教育科学论坛》第3期)贾志敏认为,语文教学要落实在字、词、句、篇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实践上。(《语文教学低效的症结》,《小学语文》第4期)苏培成认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科学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曲丽媛、胡晓《往前走:立足实际,接轨国际,改革创新——苏培成教授谈语文教学改革》,《小学语文》第1~2期)吴立岗认为,要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的四种现象:重感情,轻质疑;重词句,轻篇章;重讲解,轻自学;重单项训练,轻整合性训练。(《对语文教学两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第6期)众多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认为,要坚持抓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抓学习规律与语言规律的把握,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抓学科教学研究与创新。(郭利萍《“2011中国小学语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综述》,《小学语文》第6期)江洪春呼唤追寻、守望与传承语文教学那些经过长期实践证明过的行之有效的“老理儿”“老法儿”,如文道统一、精讲多练、加强双基、培养能力、读写结合、吃透教材等。(《语文教学的那些“老理儿”》,《小学语文教师》第9期)吴艳呼唤语文课堂回归“语言本体”。(《真实:洗尽浮华后的返璞归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9期)程翔认为,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水平问题和语文教学的科学架构问题,是语文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两个问题。(《“特级教师不是我人生的奋斗目标”——特级教师程翔访谈》,《语文建设》第10期)以上看出,加强语文知识教学,强化语文训练,注重语言品味,强调读写结合,等等,是人们普遍呼吁的解决方案。

   

    十年课改的得与失,相当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开来,只有两方面综合起来分析,才能全面,才能客观。现在,修订课标出版,语文课程改革被列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多年徘徊不前的语文课改将获得新的推动力。我们有理由对又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