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人遇虎文言文翻译:众说纷纭转基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49:35

众说纷纭转基因

    转基因水稻主粮争议持续1年多了,但分歧似乎没有任何消除的迹象。  

    2010年7月,新上线的农业部网站在首页的显著位置上登载了专题“转基因权威关注”,这是农业部在转基因问题上的权威声音,这个专题对世界上几起转基因危害的报告和转基因污染事件予以澄清,并引用有关学者的学术论文呼吁“不要妖魔化转基因”。而在民间,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转基因战在网络打响,各地网友聚集网络反对转基因。不仅如此,反转基因活动还从网上移师网下,全国各地活跃着反转基因宣传小分队,他们在超市等地向路人发放有关转基因危害的宣传材料。在7月16日,30多名北京市民自发前往农业部请愿,他们举着横幅“要求撤除转基因主粮的安全证书”。农业部转基因安全委员会科技管理处的周萍处长接待了他们,请愿民众向工作人员义愤填膺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而周萍的话也耐人寻味,她说她的家人和亲属都在问她: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对于转基因主粮,每个中国人无法置身事外,其安全性问题,自然也是包括农业部工作人员在内的中国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  

    对转基因抱积极乐观的态度的人认为,民众的反对是因为无知而高估了转基因的风险。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多次参与论战,极力推广转基因作物,他甚至声称转基因玉米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与方舟子的高调相比,研究转基因的科研人士则保持低调谨慎的态度。中科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许智宏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能笼统地讲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关键是看转的什么基因。” 他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并且与大多数推广转基因的专家一样,许智宏认为,解决未来的粮食问题还是必须靠转基因。  

    2009年底,农业部给张启发颁发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时,基于对粮食供给安全的考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这种转基因水稻并不会增加产量,而是通过抗虫来间接提高约8%左右的产量。单个基因的转移只对改变质量性状有作用,对农作物产量、品质等数量性状几乎没有影响,所谓转基因水稻“口感好”、“产量高”与所转基因毫无关系。当前99%的转基因作物是针对作物抗性(抗虫、抗除草剂)的,用转基因手段改变作物抗性,只是部分替代农药实现保产稳产的暂时性措施之一。张启发的抗虫水稻是应用最广泛的“Bt一族”,这类转基因作物是将Bt(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蛋白基因转入水稻中,使水稻能自己制造Bt毒蛋白,某些昆虫食用后会被毒死,因而能够产生防虫效果。  

    面对“虫子不吃人怎么能吃”这样的问题,转基因专家的观点是,现在的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水稻里的抗虫基因所产生的抗虫毒蛋白,它只对鳞翅目害虫有毒性,对人和大多数动物是无害的。他们寻找到的科学依据是“人类肠道上没有Bt蛋白的结合位点,且人的消化系统是酸性环境。”但这个观点,曾被北京大学免疫学博士王月丹批驳,他认为,人体体内环境并非都是酸性,而且已有研究证明Bt蛋白会对哺乳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关于动物对Bt蛋白的过敏和其对环境的危害,世界早有先例。惊动过全世界的Bt抗虫转基因玉米“星联玉米”事件,其中含有的就是属于Bt基因的cry9c抗虫基因,因为对环境和生物造成巨大的影响, 2008年4月,美国政府主管食品药品的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撤消它在数年前颁布的cry9c转基因玉米种植的工业指南。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但他认为不能将转基因食品一棍子打死,“有的转基因食品是坏的,有部分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毒性,不能一概而论。”袁隆平称他的第三代杂交稻也将使用转基因技术,将玉米的C4基因转移到水稻身上,以提高光合效率。  

    尽管存在这些疑虑和问题,但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推广正蓄势待发。据报道称中国目前正在研究和开发的各种转基因生物物种已超过100种,涉及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200多个,很多院士一致支持并呼吁国家推进转基因生物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