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公辅,爱州日南人翻译:2009年的ipad猜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9:21:32
        【注:早上整理文档时,看到一张2009年11月5日的《南方周末》,上面有一篇《上网本还能活多久》,也是关于苹果ipad的猜想和预测。两年一瞬间,办公桌上没有处理掉的报纸还挺新,但社会已经因了技术的变化产生了原来不曾料想到的变化。ipad,今天看来,那绝对不是为了对付当时市场上已经很疯狂的上网本的应景之作;如果以现实的需求,来猜想一个伟大创新,往往会犯错误的,不是吗?】

 

个人消费电子产品正在从“芯片”为王时代进入“平台”为王时代。随着苹果新品明年的推出,曾经极富冲击力的上网本很可能将被市场遗弃。

华硕上网本

传说中的苹果平板电脑

10月20日,刚刚重回工作岗位的乔布斯,又向所有苹果粉丝卖了一次关子。他宣称公司明年要发布一款“非常好的新产品”,在iPhone之后,苹果又会造出什么新玩意,一直是IT和PC界热衷讨论的话题。

乔布斯的表态,无疑加剧了这场“大猜想”的热度。很多人都相信,这个新玩意就是传说已久的平板电脑,一款600-800美元,10英寸大小,只有触摸屏的电子产品。美国《商业周刊》在今年5月也言之凿凿发表了同样的预测。

从第一台MAC电脑开始,苹果的每一种产品,都开创了一种潮流,并对相关领域造成颠覆性冲击,iPod和iPhone亦不例外。所以,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愿意瞪大眼睛盯着苹果和乔布斯。

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会是平板电脑?从外界对它的描述看,这无疑是奔着移动便携电脑市场而去。于是有人认为苹果是在觊觎上网本市场,这确实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猜测,美国研究机构Display Search7月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全球上网本的供货量将比上年增长99.1%,在整个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份额中扩大至20%。

但上网本真的有看上去那么美好吗?全球第一个吃螃蟹的华硕,今年一季度上网本的出货量比预期还要少30万台。

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也想凭借3G东风,在3G上网本领域大展攻势,但结果是最早发售的广州国美电器,至今只销售了2万台,有1万台还是第一个月卖出的。如今走到中国任何一家大电脑城,想找到3G上网本的一丝踪影都很困难。

至于年初气势汹汹的深圳山寨本联盟,不仅没有复制山寨机的繁荣,反而因为无情的现实而迅速地土崩瓦解。事实上,上网本的不受待见是有原因的,狭促的键盘和小屏幕,短暂的电池续航,不支持高清,也跑不动大部分电脑软件。

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源自于英特尔,2006年芯片巨头经历了单核到双核的变革后,自身的发展可谓登峰造极,但在双核之后,用户根本找不到更换PC的理由,因为此时CPU的处理速度和显示效果已能满足个人的全部需求,4核以及6核以上的多核处理器,要等到大规模普及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不过,英特尔看到笔记本和手机之间,有一块巨大的市场尚未开发,所以就拉拢“wintel”联盟的老战友微软,造出了一个名为“UMPC”(超便携电脑)的概念,随后演化成了Netbook(上网本),而英特尔为它发明的作品就叫ATOM凌动处理器。

想当初,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曾有一条以他命名的重要规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便是指导PC业一路走到现在的摩尔定律,但为了凌动,英特尔甚至甘愿打破摩尔定律。

于是,英特尔吹了一个关于上网本的美丽泡泡,而处于行业下游的电脑厂商都纷纷为之雀跃,其中最激动的当属中国人,一是台湾的PC厂商,二是由台湾老板培育起来的珠三角电子产品制造工厂。


英特尔鼓吹上网本的核心消费对象是商务人士和新闻记者,这两类人倒是对便携和上网有很高需求,但他们更讲究电脑的计算能力、数据保护和图片处理能力,而这些都不是上网本所具备的优势。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现象是,到任何一个新闻发布会现场,大部分记者拿在手上的还是12英寸到14英寸的正统笔记本。

所以,当有人问乔布斯会不会造上网本,他的回答是“苹果不知道如何造出500美元的高品质电脑”,除了一些自信的矫情,更多反映出了现实的真实状况。

而当新鲜感散去后,上网本也逐渐显现出了增长缓慢的颓势。IDC(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上网本出货13.06万台,较前一季减少近1300台。这是上网本自2007年底面世以来首次出现销量下降趋势。相形之下,主流笔电则从13.51万台增加到15.63万台。英特尔于是又造出了另一个概念——MID,也就是移动互联网设备。

这种产品比上网本功能更强大,网络体验更好。今年的两个标志性事件,完全可以看出英特尔将重心从上网本转到了MID。一是其联合手机大佬诺基亚,共同推出了Booklet3G,二是与明基和台湾远传电信联手推出MIDS6。两个产品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在线观看视频,提供平台让用户下载应用和内容,并可以像PSP一样能操作众多游戏。

从UMPC到Netbook再到MID,不难看出,关键词已从“硬件和功能”转变成了“互联网和服务”,英特尔这么做也是顺应潮流,从iPhone诞生后,“硬件加内容”的商业模式显然更能满足互联网时代下,用户对于个性化应用的需求,

如何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又能兼顾便携性,就是当今个人电子消费品的发展轨迹。于是重回文章开头所提的问题,为什么苹果要造平板电脑?答案非常明显,在超便携互联网设备的狂潮下,苹果没理由坐视不理,就像其对MP3和智能手机市场的染指。而且其已拥有的内容资源,比如苹果iTunes音乐商店和App store(在线软件商店),在功能配置更优良的平板电脑下,无疑会有更优良的表现。

那么,苹果加入这块市场后,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在苹果还在孕育平板电脑的时候,《纽约时报》总编比尔·科勒就想同前者合作,将前者的产品作为自身的发行媒介。想想看一个综合了 iTunes、App store、谷歌图书馆以及各种热门报纸杂志的消费产品,诱惑力将有多大。

可以说未来这一块的竞争,将完全取决于内容整合能力,而这需要大量第三方程序制造商的支持,意味着更大的开放平台,更好的分成计划;同时也需要大量优质内容商的支持,意味着必须有足够多的用户和足够大的影响力。此时的个人消费电子产品,也将从“芯片”为王时代进入“平台”为王时代,现在看来,还是苹果握有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