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玩命猜一个杏和呆:读书之读散文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1:29:47

读书读散文诗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什么是散文诗

  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是适应现﹑当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   

    20世纪中国散文诗展起来的。虽然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第一个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名词﹐和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他认为散文诗“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汤﹐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1915 2 7期的《中华小说界》刊登的用文言翻译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诗(当时列入“小说”栏﹐译者刘半农)﹐是外国散文诗在中国的最早译介。19184 5期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刘半农翻译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译文﹐文末所附的说明指出它是一篇结构精密的散文诗。“散文诗”这一名称从此开始在中国报刊上出现。对於这一文体的性质和特点﹐《文学旬刊》在1922年曾有过理论探讨﹐西谛(郑振铎)﹑滕固﹑王平陵等人都发表了意见。

  散文诗的特点

  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

  散文诗是散文与诗“嫁接”出来的品种,这是没有疑问的。散文诗具有诗与散文的“两栖”特征,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可以说不熟悉诗与散文这两种文体,就很难创作散文诗。但是散文诗究竟是一种新的文体,还是如有人说的:散文诗是“散文的诗”和“诗的散文”?关键要看散文诗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或者说散文诗区别与诗和抒情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波德莱尔是散文诗的最初创造者之一。他说过:“当我们人类野心滋长的时候,谁没有梦想到那散文诗的神秘,--声律和谐,而没有节奏,那立意的精辟辞章的跌宕,足以应付那心灵的情绪、思想的起伏和知觉的变幻。”。他还说:散文诗这种形式,“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动荡、波动、惊跳,这说出了散文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散文诗与诗、与散文的不同之处

  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区别。比如结构、语体、节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诗与抒情诗的区别

  抒情诗由于要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大体整齐和音乐韵律,因此,即便是自由体的抒情诗,在表现心灵或情绪时也不能不受到较多限制。正是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写出心灵的真实状态,于是才有散文诗这一文体的诞生。   

  散文诗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   

  与诗相比,散文诗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即没有诗歌的外形式的羁绊。散文诗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诗句)的交错。这是抒情诗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诗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体,但散文诗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动荡、波动、惊跳”。   

  承认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的文体,这与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难区分了。抒情散文总是离不开纪实,更不用说那些以记叙真人真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了。而散文诗几乎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的。即使我们称为纪实的散文诗,究其实也是抒写的内心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不过这印象很少“变形”——很少对现实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罢了。

  在结构上,有人说,诗是以“线”抒写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诗是以“点”折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时空长度,都有线索;散文诗无需线索,篇幅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烧的那一点辐射开来,而内在情绪则形成环环相扣的情感冲击波,冲动读者的心弦,进入诗的境界。

  在语体上,散文诗的语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是叙事性的现实的语言。散文诗的语言具有散文语言无法比拟的弹性美、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较大。散文为文,语言要求简洁洒脱,更多一些娓娓而谈,写清作者情之所系的来龙去脉,抒情也更细腻,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衔接较紧密。散文诗为诗,语言要求浓缩、跳跃,一般是跳跃式地联结意象,句与句之间,尤其是段与段之间,往往是似断实连的关系,这就留下较多的可供读者想象的空白美。   因此,散文诗既不是散文的诗,也不是诗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独立性的文体形式。

  关于散文诗的结构

  散文诗结构的基本方式大体有纪实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类。

  1、纪实性(直抒式)

  即“意在象表”,比较外露。比如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等。或者说是心灵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么就在心灵投影什么,很少变化。直抒胸臆的散文诗通常用此种方式。

  2、想象式

  指的是散文诗作者感受外部世界时,往往浮想联翩,由此及彼,由具像到抽象。比如我写晚霞,联想到玫瑰园、再联想到人的暮年等。

  3.表述某一个哲理

  这种散文诗和其他散文诗的区别是它有理性直接和间接地介入,以新的哲理发现和表述为特点。写作是为了表述某一个哲理为目的。

  4、象征式

  是通过物象与心意在某象征物中若即若离的吻合来暗示诗意。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海燕》等。   五四时期的刘半农﹑徐玉诺﹑许地山﹑焦菊隐,新月诗社的徐志摩等人都有散文诗发表。鲁迅﹑郭沫若﹑茅盾﹑朱自清﹑冰心﹑郭风﹑柯蓝等作家创作的散文诗在中国新文学中有相当的影响﹐其中思想和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也是很著名的散文诗。

  散文诗的写作技巧

  散文诗意境  

  写散文诗不难,但是,能写出好的散文诗却非常难。散文诗的作者既要懂得写诗,又要懂得写散文。诗和散文的特点都要了解和掌握。诗的音节、对仗、格律和诗的凝练,虽说未必深入钻研,但诗的情绪、诗的跳跃节奏、诗的凝聚概括,这些都是散文诗本身形式所必须的。另外,还要谙练散文的抒情和议论,把散文中的这些因素和特点汲取到散文诗中来,使得散文和诗的特点自然有机地揉和到散文诗中,这就是写散文诗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除此之外,无捷径可走。   

  在优秀散文诗中,艺术手法凝重、婉约而显阴柔之美,其文偏重于诗;艺术手法明快、坦直而具阳刚之美,文则偏重于散文;又因它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而是诗和散文两者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文体。   

  其次,是散文诗的文体。大概可分为:哲理(寓言)体、抒情体、叙述体。   

    哲理寓言体有运用寓言对话形式来写散文诗,通俗、活泼,寓言有深刻的比喻,思想性强,可防止空泛。   

  抒情体写作形式多样,是通过一个情景、一个事物侧面或侧面的一个点、一个片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抒情散文的不同在于它的跳跃性、片断性,是一个独立的点、独立的片断。由于是抒情散文诗,其情感、情调、意境、想象、幻觉主观成份浓郁,通体显隐约含蓄。抒情散文诗愈有作家独特的个性,感情就愈深刻真挚动人。此类散文诗如果解决不好与时代、实际生活相结合问题,一是情感不够而显得苍白无物,或主旨不明无积极意义;二是散文诗写得看不懂,或把情感隐藏起来,或写出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莫名其妙的东西,还自觉高超“朦胧”。我们说艺术的比喻、含蓄、隐约,要通过感情的形象表达,这才是艺术的技巧,与那些看不懂说不明的东西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叙述体散文诗是把叙述的景物、人事放在第一位,客观通过描绘一定场景、片断的情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特点是明朗、粗犷、结合现实较紧。生活气息浓。初学写作者从叙述体入手,以此为基础藉以情感抒发,再上升到一定哲理。此类散文诗一要防止情景事物停留表面描述而发掘不深;二要防止就事论事。   

  以上三种文体有时是互相交替的,哲理、抒情、叙事溶为一体也常见。   

  再次,谈谈散文诗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是作品的灵魂和统帅,决不能忽视散文诗的思想性。有人甚至名家也说过散文诗不可能反映大的主题思想,这是误区。散文诗如果只是短小,起一种“生活中的小摆设”的作用,那么,散文诗就走进了一条狭小的死胡同,也就没有强大的生命力。事实并非如此,近些年来散文诗的创作者在形式上、内容上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和突破,反映重大深刻主题的优秀散文诗长卷层出不穷,散文诗的革命必将推动散文诗质的飞跃。再说,我们写一些容量小的散文诗,也可以做到“小中见大”,反映较大、较多的内容,问题是要求我们精于选材,善于选材。选取题材一个侧面,取题材侧面一个点,而且是最典型最本质的侧面和点,也就是说用题材最小最本质的一部分,来反映题材的全部内涵。这是短小散文诗的优越性,散文诗作者必须遵循这个创作规律。散文诗要通过情景(意象)、事物,形象地、生动准确地反映作品的主题思想。反对公式化、口号式和生硬地在作品中写主题思想以及僵化的说教,这些都不是艺术。优秀的散文诗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有位散文诗名家说过这样的话:散文诗的作者是爆破手,摄取最少的最优质的炸药,爆发出最大的热能。要做到这一点,只能从生活中感受和挖掘深刻的主题思想,进行最优质的典型的题材选取。   

  第四,说说散文诗的结构。散文诗的结构是最严谨的,形散神聚。题材是精选的典型的一个侧面或一个片断,可把一、二个(或更多的)精选出来的典型侧面、片断结构在一起,就能够准确表达作者主题思想,构成一篇完整的散文诗。禁忌拖泥带水,禁忌出现无意义画面,禁忌含有多余废笔。散文诗结构特征是跳跃性,诗化的跳跃是扩大容量必然的要求。要从一个联想飞跃到另一个联想,要从一个场景迅速转换到另一个新的场景,意象摇曳、叠加,贯穿连结的是相通的点。不能繁琐地从头说到尾,不能平淡、空洞、言之无物。散文诗的结构美是片断到片断,是一、二个(乃至多个)点的巧妙连接,是跳跃的美和暂歇的美,是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白美。散文诗结构中,一个片断接一个片断,这种跳跃性在读者情绪中留下短暂的空白,也叫暂歇。这是散文诗独特的空白美。   

  第五,散文诗的语言和思想情感。散文诗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也是语言艺术,而且是要求更严、标准更高的语言艺术。驾驭文字、培育情感、发掘主题是散文诗作家基本的文学素养。散文诗的语言如何?如何寻求散文诗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必将反作用于散文诗的取材和反映的思想感情。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最终决定一篇散文诗的好坏和成败的关键。决定散文诗取何材、写什么东西,从何角度写,如何写都要受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支配,特别是散文诗要通过浓厚的作者思想情感去反映事物。如何培育思想情感,是一个如何写好散文诗的根本性问题,要从复杂平凡的生活中发掘新生的美好事物,获得尖锐的眼光、独到的思想、深刻的情感,才能在主题思想酝酿、艺术表现手法、言语文字运用上得心应手。

  散文诗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1.诗:韵文;讲求句式关系的基本规定性;一般说来,长度上受到限制。   

  2.散文:无韵文;不讲究句式关系(所谓单行散句是)。一般说来,长度上比诗受到的限制要小。   

  3.散文诗:或韵或散;句式通常短小;篇章长度通常短小。   

  形式上的区别我认为就是这样的。另外,还有题材上的区别、写作方法上的区别、风格上的区别等等。体会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散文诗是散文还是诗?有人说,是诗;有人说过是散文。当然重要的不是文章的结构方式,重要的是它自身的写作和表达方式。虽然它具有散文行文的特点,但他的精髓依旧需要用诗歌的语言和思维来完成情感的表达,如同青蛙,陆地可以开阔它的视野,但它终生还是离不开水,诗歌就如同散文诗的水。   

  散文诗比散文“内容更精辟,诗情更浓烈,篇幅更短小,语言更优美,意境更深远”;它比诗歌“表现更自由,思维更活泼,联想更丰富,舒展更自如,情感更和谐”。   

  因此散文诗姿态横生,不受格律和韵脚的束缚,它是自由灵活的散文形式与精湛优美的诗意内容的有机结合体,兼二者之长,更重于形式上散文一样的无拘无束,更长于内容上诗一样的抒情言志。可以说它是凝练的散文,自由的诗歌。苏联散文诗作家普列什文说:“我是带着自己的诗走进散文!”可以说概括了散文诗的特点!   

  如果说大海是诗,海滩是散文,那么,贝壳应该是散文诗;如果说太阳是诗,月亮是散文,那么星星应该是散文诗。在散文和诗歌的两个空间,散文诗的连接作用是不可以替的,是一条连接两大文学形式的清幽的小路。近年来,散文诗受到更多数人的喜爱,是因为这条路再拓宽同时,散文和诗歌的探索中,也正寻求着散文诗独有的自由和抒情。   

  从文学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上看,文体的区分将越来越细,各种风格不可以兼容的地带,给了散文诗 发展的空间。散文诗是世界性的,而‘且非常平民化的,中国的散文诗虽然发展不过几十年,但中国传统文学中“赋”的写作艺术手法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和继承,因此中国散文诗还是有着自己的创作特点和民族精神的。散文诗是一种新的独立存在的一种适合汉文化发展和实践的优美的文学体裁。   

  从诗的发展看,从严格的格律体的产生到走向自由诗的过程,都伴随着散文诗的痕迹。而散文诗是自由诗的进一步解放,没有自由诗,是不可能发展散文诗的。   

  从散文的发展趋势看,逐步走向分化,已经形成了各种独立的新的文体,议论性散文,演化为杂文;叙事性散文,派生出报告文学,抒情中的散文于诗歌中停滞于传统风格的流派相结合,产生散文诗是一种必然!   

  所以说,散文诗的产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它必将摆脱依附于诗或者散文的附庸地位,这是一片新生的绿色的土壤,这里有人文精神的种子,也有大自然的迤俪风光和清新的空气。   

  了解散文诗要比了解诗歌容易和显与理解,也要比散文更多一分艺术光泽和吸引人们的情趣。对于写散文诗的人来说,了解散文诗与散文和诗歌的血缘关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自觉地注意到从这两方面来吸取营养。想写好散文诗,注意散文的行文特点以及熟练地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注意思维和语言的衔接,同样没有真实的情感,是很难写出好多散文诗的。   

  散文诗是因为其内容重在一般为诗所集中表达的感悟过程而与诗拉上关系的。当然,有人说,这种现象是写作者造成的“文体侵权”,比较新鲜

 

  散文诗的鉴赏

  根据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鉴赏散文诗:

  1. 知人论世

  散文诗很多事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特定情感的抒发和寄托。因此“知人论世”非常重要。倘若忽视了特定的条件和背景,往往是难以完全读懂散文诗的。例如高尔基的《海燕》,就需要了解此文写作的背景,才能体会“海燕”形象的魅力。

  2.体会意境。

  所谓意境是主观情思和客观自然景物或生活正面相融合的艺术境界。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意” )是通过作品这个“境”来表达的,含蓄地将情融于景物之中。只有深入到散文诗营造的意境中,才能体会到“意”与“境”的关系,把握散文诗的本质内涵。

  3.把握象征。

  尤其是象征式的散文诗,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把握文章的关键。因此,例如高尔基的《海燕》中“海鸭”和“企鹅”“大海”、“乌云”等的象征对象,都是把握海燕形象的关键。

  4.抓住物象。

  物象是散文诗的“意”传达的载体。物象的精神实质的把握,则是把握散文诗的关键。例如鲁迅的《雪》,只有把握了“江南雪”和“朔方雪”的精神实质,才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以及文章的基本内涵。

 

 

  散文诗赏析示例

某日:与自己的潜对话

■灵

 

  等待某者的足音从远而近。

  点燃一支烟,观赏时光的灰飞烟灭。一整个下午,脸朝着虚掩的纱门,书籍打开的书桌上,水银灯和风扇自由的风。

  显然,我已无力抵挡那屋外的丽日行云、原野蓝山。把身体伸直在藤椅上,四肢顿成西去的河流。

  朝着太阳的方位,道路连接没有终点的薄暮。野地上有一棵树:一种位置与距离。

偶尔一只,二只,三五只鸟在飞过:存在是生命与季节的相互提醒。

忽然意识到你在离我而去,缓缓地。

  某时,唯一的退守恰恰是唯一的恐怖。

  留在沙滩的脚印。

  飘落沼泽的枯叶。

  有人说,孤独往往不是发生在一个人的时候。但孤独恰恰是由于感到自己是一个人。而在一个人的时候,每一个蓦然回首都是对生命的深入呵!

  那时你会明白的。你要明白:

  所有的在者都会背身而去的。

  时光永远是一张纸牌翻转的两面,人的困境来源于选择。陷入踌躇,那是挥不去的呼吸,擦不掉的影子。

  唯有遐想,是一种憧憬的坚持。

  【赏析】这是一章原创作品。灵焚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是活跃于散文诗界的一位健将,诗评家王光明先生曾誉之为“中国当代散文诗园地的一个怪才”,并指出:“灵焚的散文诗,是现代人那种渴望、那种焦虑、那种求索精神的折射。”在经历了去日本十余年的求学深造后,他回归祖国,同时也回归到他阔别多年的散文诗坛。我从他寄给我的一束新作中,选出一章,介绍给读者。

  孤独与沉思,这是现代社会具有不甘沉沦、不甘随波逐流的思想者典型的精神状态。这一章《某日:与自己的潜对话》便是这种精神状态的一个剪影。

  诗人由一种黄昏时刻的孤身独守的环境描绘入手,由外而内地闪现了自己的心态。值得称许的是他取画笔点染的手法,寥寥数语,就完成了一种氛围的创造。野地的一棵树,偶尔飞过的几只鸟,即够。然后便是内心独白,所谓“与自己的潜对话”了。

       “退守”是“唯一的恐怖”,以沙滩的脚印、沼泽的枯叶两个意象相烘托,这便是思想者的孤独了。“所有的在者都会背身而去的”,我注意到,诗人对于现实人生的观察体验,已经由一种焦灼转向了深沉,虽然仍在困境,仍有踌躇,毕竟选择了“憧憬的坚持”。我以为这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由软弱到坚强,从幼稚到练达的转变,这反映了他的思想的成熟,既非盲目的乐观,也不是一味的消沉,而是一种坚韧的、现实主义的面对,人文主义的艰辛的涉足。

 

大雪,我心事重重

■堆

 

  雪,面对你,我总是显得那么心事重重。

  我总显得那么苍白,无话可说。

  一个落魄的人,被留在一场大雪中,像一地的乱石,被大雪覆盖,被狂风吹醒。在北风里,紧握自己的心情和骨头,感受生命的软弱和坚硬。

  我为什么来到风里?在原野上徘徊,驻足,留连忘返。在这空旷的原野上,两手空空,只有悲怆的目光,怅望苍茫远方,怀念失败的过去。在大雪扑地的时候失声痛哭,但我始终无法抱怨迷恋风雪的命运。

  渴望被大雪轻轻覆盖,深深埋葬,从此找不到路。渴望迷路,身体里残存的消息,一点点失散在弥漫的雪中。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放弃自己。

  渴望在一场更大的雪中飞翔,拥有我所幻想的一切。像雪花一样怒放、焚烧。渴望在雪地里奔跑、喊叫、打滚、撒野,渴望在雪地里战斗、负伤,渴望在洁白的纸上流血,渴望雪将我尘土飞扬的欲望毁灭……

  大雪,我的心事重重。在冬天,我情愿把自己的一生留在一场大雪里,留在一个人对于美或者死的渴望中。

  【赏析】这章散文诗选自作者的一个组诗:《九片雪》。他以“堆雪”为笔名,可见对雪的体验特深,情有独钟。“窗外是西北”,他生于甘肃榆中,现仍服役于新疆部队中。地理环境多雪,这不过是外在的,重要的是他对雪怀有内在深情,融自己的情思于雪中,方能写出如此深沉的诗篇。

  写雪的诗甚多,往往着眼于雪的外部形态的描绘。某些意象和情思,如纯净、安静、晶莹之类,渐渐形成模式。堆雪此章,将雪的苍茫和轻盈,作为“心事重重”的一个对立面构思,将自己全部沉重的心思,向铺天盖地的雪原旷野倾诉,却又觉“无话可说”,便将尘世中人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内在压力,表现得入骨三分。一个人在风雪漫漫中怅望远方,心怀悲怆,而又两手空空。渴望雪的覆盖,渴望迷路,这一种迷惘的心情,是现代人困于物质世界喧嚣人世的包围而无所求助之心态的深刻揭示。

        这章散文诗基本上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展开,却并无浅露的感觉,一是由于情真,二是由于语言情绪的喷薄,层层推进,到“渴望在一场更大的雪中飞翔”这一段时,已经到了难以自控的沸腾,其节奏,其情绪的燃烧,达到了震撼人心的强度。这是止也止不住的奔放,抒情诗写到这种境地,已近极致了。

 

人生苦旅

■宓

 

  忽然很想大醉一次,让那颗穿着甲胄的灵魂软化如烟,借一溜风,遁逃。

  幽禁的春天,在尘嚣之外盛开。

  我听到花朵轻轻张开的声音,它们如此艳丽,匆匆走过一个短暂却异常灿烂的花季,便在我们的视野中淡去。

  我在无数倒伏中又无数次艰难地站起。

  也曾梦想开花,梦想生命有一个别样美丽的时刻,可命运注定要我长成一棵沉默的树。

  一棵树,在风雨中成长,一朵花,在阳光中盛开,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蓄积、等待。

  花希望常开不败,树希望长大成材、万古长青。

  花开花落,生命只能在希望中完美。

  为了长成一棵树,我们注定要承受太多的艰辛与平淡,也许风雨还会再来侵袭,挟着流言蜚语的沙暴也会再来折断枝头,让我们永远无法成材。但我只想成为一棵树,在某个山谷静静地生长,在叽叽喳喳的鸟声中,小心地蹚过这条人生之河。

  【赏析】宓月的这章作品,和堆雪的那章同时阅读,品味,是一种很好的参照。都是抒发现代人的精神深处的苦闷,《人生苦旅》的一个“苦”字便与“心事重重”殊途同归了。这章散文诗开端突兀,陡起一笔:“忽然很想大醉一次”,很好,没一句冗赘,开门见山。“穿着甲胄的灵魂”是现代人的特点吧,“借一溜风,遁逃”。堆雪跑到茫茫雪野,宓月却走进了春天。花事如锦,“我听到花朵轻轻张开的声音”,这轻柔的笔触正是女性作者特有的细腻情感的所在,与堆雪的雪地的奔跑恰好形成了对照。由于所取的抒情依托的不同,其情感的类型、韵味,才有了区别。阳刚美与阴柔美的差异,便自然地呈现出来。

        从花到树,宓月抓住了这一“过渡”,把握住她的题目:“人生苦旅”。花季的绚丽和树的成材,其间会经历多少风雨的摧折、雷电的袭击,我们的诗人没有回避,“花开花落,生命只能在希望中完美”,她的沉着与冷静中,已经有了“经风雨”后的成熟。这章散文诗乃有了一种向上的、且又是胸有成竹的面对。我欣赏“在某个山谷静静地生长,在叽叽喳喳的鸟声中,小心地蹚过这条人生之河”的诗意展望。山谷的静静与鸟声的喳喳同在,这便是我们所要面对的现实。

 

蒙娜丽莎的目光和微笑

■杜

 

  1

  在灿烂的光柱下,在敞开于四季的窗口前,蒙娜丽莎的眼神和微笑为我饯行。你知道我将消失于树影斑驳的深处么?

  许多事物真的不需要语言表达。一种眼神,就足以让人领悟深沉的爱和博大的仁慈。

你什么都没有说,你什么都不需要说。海洋中每分每秒会有多少事物在发生?世界上每分每秒会有多少事物在变故?你每分每秒要思考多少关于我们、他们的内容?在你的脸庞中,却将一切早已过去和即将过去的故事,处理为一幅风和日丽的图景。

  2

  我每天都站在羊群中间,他们身上流淌着青草的芬芳,高贵而卑微。他们被誉为素食主义者、善良与柔弱的代言者。我每天都看见羊群喂养大的狼,它们常常在高岗上长啸,咧牙。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无时无刻地,让羊群忘我地在黑暗中奔跑。我在奔跑之中。

面对生活,仿佛必须面对狼。面对狼,有一个字,我一直想说出,那就是“不”字,但我一直无能说出。关于我的无能,我未曾埋怨过:亲人、爱人、友人、任何人。

  3

  磕磕碰碰的,生活赋予我的每一道疤痕在你的面前原形毕露。你呢?你微笑的背面纳藏着怎样的沟沟坎坎?我是说,呈现在人们视线的水平面的底层,会有什么意象受到覆盖?

  你什么都没有说,你什么都不需要说。我想我可以在山冈、石头、树林、荆棘中寻找到答案。

  4

  在拘谨的环境下,我们佯装得若无其事和谈笑风生,但内心的风暴,却足以颠覆世间万物。

  为此,我同情我们自己:我们都是不自由的自由人。我同情他们:那些被奶水喂饱之后又骂娘的家伙。我同情狼:它们吃掉了羊的肉和吸光了羊的血,它们怎么就没有吸纳羊的精神和本性?我同情这个世界:兽性的肆意张扬和人性的随意沦陷。

  太多的同情,简直令人窒息。我的忧伤中常常想起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常常想起蒙娜丽莎的目光和微笑,仿佛人的生命就是因为拥有那种眼神和微笑,才显得丰盈博大。

  5

  蒙娜丽莎的眼神和微笑,请接受我的敬意和谢意。

  我来自黑暗,又将消失于茫茫黑暗。在这来与去的过程中,你是我人生不可多得的情人啊!我将到遥远的地方去,我已变卖了我所有的首饰和人们认为值钱的物品,整理好日积月累的诗稿,在黎明之前动身。我将实现信念,又将跨越信念,在黑暗中发现更加黑暗的事物。

  6

  蒙娜丽莎的眼神和微笑,在天涯咫尺之间。我已储备了毕生的力量,在举目低眉之处,与你热烈相恋!

  【赏析】这是一章很有思想深度的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被作为神秘的一种精神存在而被人们欣赏着,她似乎是一种人性,甚至是神性的象征,给人们带来向往与慰藉。杜青的诗写的则是生活在现实忧患与诸多烦恼包围下人们的深思与向往,写得委婉而又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