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下能单刷吗:关于美国自1960年起至1984的每届总统选举问题。竞争对手中,最后淘汰者是因为什么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25:21

第三十五任美国总统:

1960年美国副总统里查德·尼克松和参议员约翰·肯尼迪竞选总统,最后,肯尼迪赢得大选。尼克松失败的原因是在1960年9月26日进行的第一次电视演讲中赢得尼克松,其实他俩的票数差距不是很多,这次电视辩论给肯尼迪加分不少,肯尼迪就曾因微弱优势击败尼克松而沮丧。肯尼迪能够在电视演讲赢得尼克松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 辩论前,尼克松独自躲在旅馆钻研辩论、答问攻防,流于闭门造车,而肯尼迪则与智囊团一起砥砺,而且专门锻炼风采及身体语言;
二) 尼克松天生怕热,遇热额头便会冒汗,肯尼迪幕僚看准这点,哄骗CBS加强打灯,令尼克松在辩论中不断抹汗,状似紧张。再加上固执的尼克松上镜前拒绝化妆,结果镜头前容貌枯萎憔悴;
三) 尼克松因膝盖受伤不耐久站,肯尼迪的幕僚却要求候选人于辩论过程中全程站立,令尼克松膝盖作痛,表情痛苦,与神态自若的肯尼迪,可说相形见绌;
四) 尼克松身穿灰色西装,在当时的黑白电视荧光幕前,效果不如肯尼迪的黑色西装。

 

第三十六任美国总统:

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身亡,由副总统按美国宪法林登·约翰逊接任总统直至1968年。

 

第三十七任美国总统:

1968年休伯特·汉弗莱与理查德·尼克松对台竞选总统,对美国来说,1968年是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到这一年的4月19日,美国在越南的兵力已经增至54.9万人,阵亡人数达到22951人;这一年,伟大的非暴力主义者马丁·路德·金遇刺,随之而来的纵火毁坏了168个城镇,仅在首都华盛顿,纵火事件就有711起。

  无论如何,总统大选都要进行,但这一年在初选阶段就出现了意外,在芝加哥的民主党候选人提名大会上,反战的民主党人大闹会场,在越战问题上民主党分裂,给了共和党人反戈一击的良机。

  1968年8月,民主党看上去全然无望获胜,民意调查中民主党候选人汉弗莱落后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两位数。不久,尼克松竞选团队传出丑闻——他派特使劝说南越总统阮文绍不要和美国政府签署和平条约,而是等他就任后再签。此事一曝光,尼克松支持率下降,汉弗莱支持率上升。10月底,几位重量级人物宣布支持汉弗莱,更使得选举悬念迭出。

  11月5日,大选结果揭晓,尼克松仅以0.7%的微弱优势领先。“民意调查的曲线说明,选举前夕汉弗莱支持率迅速攀升,如果大选推迟一个月举行,获胜的就可能是汉弗莱。”康艾黎说。

        1968年大选,加利福尼亚、俄亥俄和伊利诺伊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州。在这3个州,尼克松均以不到3%的优势获胜。

  美国大选讲的是“胜者通吃”,也就是说,在某个州哪怕是比对手多一张票,也将获得该州的所有选举人票。这就决定了热热闹闹的大选其实只是在几个摇摆不定的州展开,因此,占据这些州的地利,便可距离总统宝座近些。

  摇摆州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密苏里州。自1904年至今的美国总统选举中,除了1956年的选举外,赢得密苏里州的候选人都当上了总统。唯一一次例外的是艾森豪威尔,1956年,他在密苏里州仅以0.22个百分点的劣势输给了民主党候选人史蒂文森。 最终总统宝座属于尼克松。

      1972年1月尼克松连任第47届总统。1972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当时尼克松可能是害怕撤军会对美国国内产生重大冲击乃至危及连任,因此暂缓了从越南撤军。这份录音显示,尼克松对南越政府垮台对美国国内造成的不良影响非常担心。在一份最近解密的录音里,尼克松就已明了战争无法获胜,即使对北越进行几个月的连番大规模轰炸,南越政府“也不可能幸存下来”。但是他却告诉基辛格:“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赢得大选才是最最重要的。”他表示,这就需要一个“可行的外交政策”。

  而基辛格当天给总统的建议则是,美国应该保持其外交政策的可信度,而这需要南越政府再多支持一段时间,达到所谓的“有分寸的时间段”。“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些理由让战事再拖上一两年”,让越南战争就处于“停滞状态”。如果过了这段时间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在1974年1月以前就不会有人因此而谴责我们了”。

 

第三十八任美国总统:

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后,杰拉尔德·福特继任为总统

 

第三十九任美国总统:

1978年时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和吉米·卡特竞选总统,因为1974年,美国经济开始下滑,进入衰退期。福特不得不抛弃他长期推崇的“遏制通货膨胀”措施,转而竭力振兴经济。同时,越南内战中的北越一方终于占据绝对优势,1975年,福特下令美军全面撤出西贡,为可悲的越南战争画上句号。

  1976年,所有的焦点集中在总统选举上。然而福特并没有占到“现任总统”的优势而顺理成章地成为共和党候选人,他在党内初选中面临的一个强劲对手是罗纳德·里根。

  曾是一名出色演员、后又成为加州州长的里根在尼克松垮台后,便紧锣密鼓地筹备竞选总统,在里根眼里,福特只不过是“水门事件”后的一个过渡总统。据说里根曾亲自给总统办公室打电话,火药味十足地对福特宣称“我将和你争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福特总统的政治顾问斯图亚特·斯宾塞对里根的优势和弱点了如指掌。斯宾塞注意到,里根的演员天赋使他的言辞充满了感染力,“一旦里根的花言巧语充分发挥出来,他几乎战无不胜。”

  言多必失。福特的竞选班子决心在里根成百上千场演说中“挑骨头”,他们也确实等到了这个机会。里根在一次演说中提议,将联邦计划方案中的900亿美元资金转由各州来承担———这意味着各州将承受沉重的税收负担。福特阵营很清楚,这对于极端反感税收的新罕布什尔州来说简直是一味“政治毒药”。

  果然,接下来,里根的“巧言善辩”也无法抵挡媒体苛刻质问和严厉批评。福特最终以微弱优势赢得了共和党初选的第一站———关键性的新罕布什尔州。当胜利的消息传来,福特昂首挺胸走进白宫宣布说,“我希望,再没有人说我只赢得过地方议会的选举。”

  福特和里根的对峙几乎成为共和党有史以来分歧最大的争夺,尽管两人的执政方针多有相似。最终共和党一致认为,不能让“水门事件”导致的党内裂痕扩散,福特终于熬过艰难的初选,成为共和党总统提名人。

而此时的民主党空前团结,福特的对手是曾任佐治亚州州长的吉米·卡特,此前大多数美国人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卡特利用民众对“水门事件”等丑闻的厌倦情绪,成功地将自己“经验不足”的弱点转化成优势,他的口号是“我绝不会对你们撒谎”。

        1976年大选是“水门事件”后的第一次总统选举。福特在接任尼克松后的首次演说中曾保证,“水门事件”丑闻彻底结束,“长久以来困扰美国人民的噩梦结束了!”但事实上,白宫并没有完全洗净“水门事件”的污点。

  1974年9月,福特在担任总统不到1个月就颁布特赦令,“彻底地、无条件地”赦免尼克松在任总统期间可能犯下的任何罪行。福特的支持率瞬间跌至谷底。许多人认为,正是赦免尼克松的举动让福特丢掉了大选,甚至福特本人也不否认这点。

  福特并不擅长演说或电视辩论,一份秘密备忘录显示,福特竞选班底决定掩藏这个弱点,发动一场“没有竞选活动的竞选”。福特只要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总统职责即可,他的竞选搭档代替出席大部分竞选活动,福特看起来竟像是置身于冲突之外。

  由于卡特并没有任何外交经验,福特便在外交舞台上大显身手。他与苏联展开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前往中国和日本作“友谊之旅”。1975年他促成签订了《赫尔辛基人权公约》,然而,正是福特引以为傲的这份外交协议令他陷入困境,协议引起美国的保守派以及东欧人后裔的强烈不满。

  随着选举的临近,福特阵营受到来自经济方面最严重的打击。1976年夏天,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警告说,美国经济正从衰退中反弹,将达到一个“停滞期”,这是经济复苏必经的阶段。

  9月,7.8%的失业率已成为各大报纸的头条。10月,“停滞期”来到了。卡特猛烈攻击福特是“美国历史上大萧条时期以来创造出最高失业率的总统”。福特只能无力地回应说整体的经济形势正在好转,但这声音显然太小。福特最终未能通过选举堂堂正正地成为总统。吉米·卡特最终成为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

 

第四十任美国总统:

1980年罗纳德·里根挑战上届总统吉米·卡特,11月4日,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已经揭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纳德·里根获胜,他成为美国的第40任总统。卡特总统当天承认竞选失败,并祝贺里根获得“出色的胜利”。他保证将“在今后几周为实现政府有条不紊的过渡给予最充分的支持与合作”。

  根据95%选区的计算结果,里根在结果已揭晓的48个州中,在42个州获胜,卡特只在6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赢得了选举人票。里根得到选民票4,114万张,占投票人的51%,得选举人票469张,远远超过了当选总统所需的票数——270张。卡特得到选民票3,325万张,占投票人的41%,得选举人票45张。独立候选人安德森得到选民票530万张,占投票人的7%,没有得到选举人票。

  美国当选总统罗纳德·里根1911年出生在伊利诺斯州一个皮鞋推销商家庭,毕业于伊利诺斯州的尤雷卡学院。30年代,他最初担任体育广播员,后来从1937年起就成为好莱坞的电影、电视演员近30年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美国陆军航空队任军官,在40年代和50年代,还担任过电影演员协会主席和电影工业理事会董事。

  里根早年参加过民主党,1962年改入共和党,开始活跃于政坛。1967年至1974年两度被选为加利福尼亚州的州长,曾因扭转了加利福尼亚州的赤字财政而显示出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州。随着美国中西部财团势力的崛起和发展,它在美国政治、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里根在担任州长以后,曾分别于1968年、1976年两次争取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都未成功。今年,里根再度宣布参加竞选,终于在今年7月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提名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

  里根被称为共和党中的保守派人物。在国内经济问题上,他自称属于供应学派,不同意凯恩斯学派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主张实行自由企业制度,削减政府开支,平衡预算。在对外政策上,他强调苏联对全球的威胁,主张要加强美国力量,“通过实力取得和平与安全”,因此他主张大幅度增加国防预算,建立美国军事力量的优势。

1984年里根和沃尔特·蒙代尔竞选总统,从里根和蒙代尔的电视辩论上,便可看出他们是如何地塑造自己的形象。不论是衣着、打扮、讲话、手势等,都在显示他们是美国人民心目中最足堪领导他们的总统候选人。
在第二次里根与蒙代尔的电视辩论中,里根把自己的形象塑造得极为成功。在前一次的辩论里,他的年龄曾被蒙代尔当成攻击的话题,希冀在选民心目中造成里根老迈,不堪担任国家领导者的重任。其实人们早就知道里根的年龄,不过经媒体的凸显,可能会成为里根竞选连任的潜在危机。在第二次辩论中,蒙代尔又故技重施,观众们都屏息以待看里根如何回应。里根当时从容不迫,以他那富有磁性的声音说道,他之不愿拿年龄做为竞选的话题,乃是不希望选民认为他借年龄之便,来欺负对方的年轻而经验不足。就这么一句话,他就把原先处于劣势的年龄问题打发掉,未成为他当选的致命伤 。

自从电视普及以来,人们往往会把一些电视广告里特别吸引人的词句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几年前在美国,有一个快餐店在电视上做广告,广告里是一个老太太在另一家快餐店里买了一个汉堡宝。她打开一看里面只有小小的一块肉。她既惊奇,又生气地问:“Where's the beef?”

  Beef 就是牛肉,where's the beef?也就是:牛肉在哪里?意思就是:这个汉堡包里的牛肉太少。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就把这个电视广告里的问句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了。连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蒙代尔在1984年总统竞选时都用这句话来攻击他的对手里根总统。里根当时已经担任了四年总统,正在竞选连任。蒙代尔认为里根在任职四年期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就,所以他在竞选演说问了这样一句话:

  "Where's the beef,Mr. President -- where's the beef?"

  从字面上来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牛肉在那里,总统先生--牛肉在那里? 当然,蒙代尔并非真的要牛肉。他说那句的意思是:你不要尽说空话,我们要看实质性的成就。可是这句话并没有帮蒙代尔的忙,里根总统在那次选举中非但打败了蒙代尔,而且还赢得了美国有史以来空前的竞选胜利。

       我们来比较一下里根与克林顿,他们是那样相同的一类人:高大、平民出身、善于表演并博取公众的欢心,在对待前任的态度上异乎寻常地彻底反动,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成就不容置疑———里根上任之初,美国国内通货膨胀高达两位数,利率高达20%,而在他卸任时,美国经济已经进入繁荣时期,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都比上任之初大幅度下降。同样的,克林顿在其任内则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经济连续增长的新记录,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完美实践甚至足以颠覆经典经济学,在他离任时,美国政府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预算盈余,医疗体系与教育体系的改革也成绩斐然。

里根于1988年卸任

 

 

至此

自1960年起至1984的每届总统选举问题。竞争对手中,最后淘汰者是因为什么原因,回答完毕

下来,该上照片了:

1960年的当选总统约翰·肯尼迪


约翰·肯尼迪的对手查德·尼克松
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身亡,由副总统林登·约翰逊接任


1968年当选的理查德·尼克松

理查德·尼克松的对手休伯特·汉弗莱
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杰拉尔德·福特继任为总统

1987年大选获胜的吉米·卡特
吉米·卡特的对手杰拉尔德·福特

1980年获胜总统罗纳德·里根

罗纳德·里根对手吉米·卡特

赢得1984年连任的罗纳德·里根

1984年里根的对手时任副总统的沃尔特·蒙代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