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高是哪地方方言:中国科学家:水稻种植导致气候变化“言过其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55:15

 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周舟)正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接近尾声,各方分歧严重,同时世界上又响起中国水稻生产应为全球气候变化负责的声音。中国科学家认为这种说法“言过其实”,但认为中国农田减排潜力巨大。

    中国水稻产量居世界第一。水稻在淹水的土壤条件下会产生温室气体甲烷,而甲烷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需要减排的六种温室气体之一。

    针对水稻生产应为全球气候变化负责的观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蔡祖聪研究员说,稻田大多由湿地开垦,而湿地本身也会排放甲烷,其单位面积的甲烷排放量并不低于稻田;且另一种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排放稻田远低于旱地。“水稻生产对全球气候变化作用有限,这种指责言过其实。”

    美国《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009年的文章也认为,稻田甲烷排放量仅占全球排放量的4%左右。远低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1992年第二次评估补充报告估计的10%。

    与此同时,蔡祖聪提出了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合理处理秸秆、减少肥料施用等方法进一步减少稻田甲烷排放。

    蔡祖聪说,冬季稻田处于荒芜状态,田面渍水严重,只要投入少量劳动力,对休田开沟排水,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可减少水稻生长期的甲烷排放量。此外,采用秸秆还田的做法,既可提高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又能大幅度减少甲烷排放量。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耀研究员说,农业固碳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目前拥有18亿亩农田,实施退化耕地改良、中低产田改造、合理养分配比、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在增加土地碳汇方面潜力巨大。

    黄耀说,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不仅能提高农业产量和耕地质量,同时还将大气中的碳长期稳定地转移到土壤中。目前中国中低产田约占65%,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仅为全球平均值的三分之二;若能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可增加碳贮量20-25亿吨,相当于将大气中73-92亿吨二氧化碳固定到农田土壤中。

    据介绍,2005年至2008年,中国有9亿亩农田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土壤情况和作物需肥规律科学施用,削减氮肥用量超过10%,减少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排放2.8万吨,相当于减排89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中国政府上月底宣布,到2020年实现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中国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