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多久可以上班:闲思碎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25:47

闲思碎语
许锡良

1、我对那些动辄喜欢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人特别警惕,因为这些人最有可能成为新的专制者或者专制代言人。这些人常常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借孔孟之道训人,并且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忠诚的孔孟正宗继承人与代表人物。他们喜欢极力吹捧孔儒,然后自己扮演“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角色,然后再“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因此,内圣有了,外王也有了。“天下可运之于掌”。这些伎俩糊弄了中国二千多年,还要继续糊弄到何时?

2、一些人动辄批评他人言语不当,但是,他自己常常一不小心自己就率先骂出来了。学术讨论最忌讳骂,但一旦有人开骂,其实学术讨论也就结束了,失败者就是率先开骂的那个人。因为他已经理屈词穷了,只剩下骂了。

3、社会公众言论自律是一个过程,美国开始言论自由的时候,粗言秽语也是充斥报刊,但是,慢慢的,人的理性与尊严自然会让这种语言没有市场,谁家报纸再刊登这样的骂辞,它只会自损形象,被舆论市场拒斥。一个社会即使充斥粗言秽语,也比一潭死水,变成无声的中国要好。你不用担心那些骂人痛快的人会占什么便宜,只要言论自由开放,骂人者终将被骂,用语言伤害人的人,自然也要接受这种伤害。爱剃人头者,人亦剃其头,几个回合下来,他们就老实了。一个社会的绅士风度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4、做公众人物被人批评是应该的。因为公众人物占据了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公共资源,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必须保护社会对他们的批评权利。由于公众人物或者拥有公共权力,或者占有公共资源,因此,人们对他们的批评会更具有风险与难度。有权者可以用自己的权力打击报复批评者,有钱人可以用钱摆平批评者,如此,这个社会就会暗无天日。一般来说即使对公众人物的批评也要理性、客观、用证据说话,文明用语,这是对一个公民的起码的要求,但是,由于很难分清主观恶意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区别,因此,现代法治社会,一般对社会公众人物的批评是否涉及诽谤尺度要比普通人严格得多。这就难免有人用钻这个空子,故意诋毁与诽谤公众人物,即使这样,也不应该追究批评者的责任。这也是社会公众人物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因此,做公众人物的利益、责任与义务是要对等的。社会的平衡法则就是,好处不能够让一个人全垄断了。民主法治社会,总是从社会可以公开批评公众人物开始的,不过拥有公权的公众人物才是最终目标。

5、社会公平与正义只在社会的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中呈现,真理只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闪耀。真理自己不会站出来说话,真理要靠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去不断碰撞,不断验证,不断修正来体现出来。客观真理确实存在,但是,人却是主观的人,真理如果离开了人的把握,谁来证明真理?

6、在一个正常的法治社会里,知识分子的生存是靠其思想言论著作权来支持的。通常情况下,一个知识分子,他的知识,他的思想创见就能够保障他的生存利益。只要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发表,他就可以获得自己的利益。因此,即使互联网时代,美国的主流媒体仍然是非常强势,非常火热的。他们的知识人大多不会将自己的闪耀智慧光辉的思想文字,随意发表在网络上,免费供人阅读浏览与享用,而是会与报社杂志签下合同,成为专栏作者,获得自己的生存利益。而且由于竞争激烈的原因,他们的稿酬还很高。那是思想知识的尊严。但是,如果一个社会,思想言论被严格控制,真有知识含量与思想智慧的文字不允许发表,充斥报刊杂志的大多只是无法阅读的文字垃圾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大量有思想深度、有知识含量的文字被迫在网络上发表出来,因为网络的言论表达相对自由宽松许多。导致报刊杂志的阅读量大大减少,是因为人们不愿意花钱去购买那些没有可读性的报纸刊物,而真有可读性的东西,在网上,而网上还不花钱,牺牲的其实是那些真拥有思想知识的公知人物的利益。因此,作公共知识分子常常是要付出个人的代价去促进社会的发展。当然,那些拥有权力作后盾的党报党刊,靠行政命令发行量上常常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真正的阅读量与社会影响却日渐衰微。这大概就是当前中国出版发行的基本状况了。思想言论市场的垄断的结果就是,一边资源浪费极大,一边真有益于社会的有价值的东西出不来,这确实是一个畸形的社会。

7、人体健康的标志是通透。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社会其实也一样。思想言论自由之所以重要,正如身体的通透。身体健康要摄入营养与能量,也要排泄污秽之物。身体其实就是排污不排外,一个社会岂不是也同此理?身体的封闭会导致便秘与心肌梗塞,思想言论的控制会导致社会精神病人大增。想想中国会成为精神病大国一点也不奇怪。

2012年2月4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