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11 ar游戏:食在苏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0:15:16

食在苏州

(2011-02-19 22:00:48) 标签:

陆文夫

苏州菜

苏菜

徽菜馆

菜系

文化

虽然宇内有八大菜系之称,却还是“食在广州”,这原不矛盾,粤菜的精华就在广州。就好像八大菜系中的苏菜,如果缩小范围成四大菜系的话,苏菜就变成了淮扬菜,苏菜,也即苏帮菜,其实不过指的是淮扬菜,应该称为食在淮扬才对,苏州菜不与焉。

苏州菜就是苏州菜,不能含混地称为苏帮菜。所谓帮,其实是过去的行业公会的意思,不到一定的规模,当然组织不成行会。苏州菜也不能简称苏菜,苏菜的代表其实是淮扬菜。苏州菜不出名,也不成帮,究其原因,那是苏州菜馆没有打出去,到通衢大都广设菜馆,创出自己的牌子,苏州菜只有一个根据地:苏州。

本乡本土的苏州菜,这里自然也有很多所谓的烹饪大师,夜郎自大,对自己擅长的苏州菜很陶醉,讲得吐沫横飞,一旦出去,就有些不妙,因为这里自古是卑湿之地,所以菜肴重糖,重油,浓油赤酱,这种饮食习惯正好与时尚健康饮食相悖,却正是卑湿之地的人们必须的。就像浙东之氓,嗜好咸味和霉味,过去每餐不离咸鱼咸菜和霉干菜霉百叶,也正是千百年来地理和地利的因素造成的产物;再譬如湖南四川的辣,也只能辣在他们那里,辣到苏州来,问津的自然不会很多。各地饮食食尚的形成,有地理与食材大有关联,而它的推广又与人员流动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苏州人走向全国了,自然各地会出现苏州菜的馆子,然而,与其他地区的人员流动比较起来,苏州人总比较“宅”,这也造成了苏州菜在全国菜系中没有地位的主要原因。

如今对于饮食文化来说,已经处在战国时期,前沿阵地犬牙交错,互相啮合,成就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结果就是特点泯灭,菜系紊乱,任谁也无法固守自己的帮呀系的,而其结果就是大一统的融合,八大菜系演变成一大菜系:中菜。各大菜馆,已经没有单一的菜系,全国各地的菜都拿得出来,厨师是一批一批轮换,什么当红就做什么,什么时兴就上什么,菜谱翻开,琳琅满目,花样百出,更非独沽一味,既有粤菜又有川菜还有京菜等等,他们真正擅长什么?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这叫做猪头肉三不精。

过去因为交通闭塞,食材所限,所以能逐步形成特色,如今是海陆空齐上,朝发夕至,南海的海鲜,一天之内,就可以到达北疆,送上客人的餐桌。北疆的土味同样可以在一天之内送上滨海人们的盆碗。

不能独沽一味,也就意味着丧失特点。

如今,谈饮食文化的文章相当多,兴味盎然,自我感觉极佳,谈得头头是道,然而有见识的却相当少,其实,要说什么文化,也不过是中菜的文化,相比西菜的不同罢了。各地的菜,只不过有一个核心的保留,如广东菜之佛跳墙,苏州菜之松鼠桂鱼、鲃肺汤,松江之松江鲈,诸如此类,似乎到目前还不是推而广之,到处都有。这也依旧是食材之限,量的稀少,造成只能供应本地,而无法遍及全国。

现在的菜花架子太多,首先是菜名取得莫名其妙,似是而非,满眼吉祥,布满陷阱,往往不知所云,使点菜成为一种猜谜游戏,吃到嘴里才跌脚长叹,已是无及;其次是装饰过多,萝卜白菜南瓜雕成飞禽走兽,楼台亭阁,中看而不能吃,功夫在菜外,竟相当于官员的面子工程豆腐渣政绩,形式主义泛滥。这两样在过去几乎看不到,即有,也未如现在这样成为烹饪界的愈演愈烈的“毒瘤”。

在过去的苏州,城市里只有苏州菜和徽州菜两种菜馆。盖徽州人在苏州的很多,不仅茶业、典当一统天下,官宦与富翁在苏州定居的也相当多,有需求必有供给,所以,苏州城的徽州菜馆也不在少数。譬如有一张观前街的老照片,丹凤两字的店招相当引人注目,即属于徽菜馆。当年徽菜馆在苏州的还有观前的易和园,西中市之添和、六宜,东中市之万源,道前街之万福楼,其营业方针,主要在于散客点菜,兼做面食生意,朝起早,夜眠迟,一天到晚,忙个不了。徽菜馆的组成,很多都是老板的兄弟子侄甥舅及远房亲戚,很多来自徽州绩溪,所谓胡适博士的老乡,他们很有团结性,因此比较好管理。这就与苏菜馆不同,苏州人悠闲,只做中午到晚上的生意,从业人员不过是苏州本乡本土的人。苏州人也往往只照顾苏菜馆的生意,反倒是请徽州客人,苏州主人或许会到徽菜馆里请客,让客人尝尝家乡口味。

苏菜馆分新旧两派,新派是观前之味雅,新亚,三吴,大中央,这些菜馆既有男堂倌,又雇女招待,为年轻洋派苏州人所欢迎。而旧派的松鹤楼,义昌福等,凭借着业界的口碑,一样座上客常满,厨中锅不空。如果换一种分法,如养育巷之天兴园,阊门下塘之德元馆,东中市之西德福,临顿路之天和祥,复新园,新兴园,聚兴园,护龙街之聚丰园,天来福,通和坊之宝庆园,道前街之大鸿运等,他们的重心在于包办宴席,而不在乎门市,多有礼堂设备,以便利婚娶之筵,做的是预定的生意,而其他的苏菜馆则主要在于吸引门市堂吃,做的是随机生意。

陆文夫有《美食家》一书,里面的菜肴,说实在话是作家的一种创作,现实中并不存在,前一阵有人发起陆文夫笔下的菜肴的研究,依样葫芦做了一桌,正好说明这些菜并非苏菜,也非徽菜,有些非驴非马,乃可以名之曰:“陆菜”,与红楼菜可有一比。

食在苏州,并非什么诱人的话题,倒是苏州的茶食点心值得一说,其精细雅洁,品种繁多,可称首屈一指。稻香村,黄天源,野荸荠等产品享誉一时,只是又要叹一声今不如昔,我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九斤老太?不说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