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装电脑的书:故乡--一部唯美主义的诗化小说
论《何处是归程》的艺术特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23:51:02
一部唯美主义的诗化小说
论《何处是归程》的艺术特色
长城

 


    读完黎阳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一股汹涌澎湃的激情涤荡着我的内心,不吐不快;一种如泣如诉的凄美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情节,一个并不特别出奇的小说题材却被作者演绎得如此波澜壮阔,震撼人心。颇带有民国年间鸳鸯蝴蝶派的叙事艺术,西方意识流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扑面而来的中国古典文学的馨香,如行云流水般的诗化语言,使我惊异于一个如此年轻的女作家却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功底,如此炉火纯青的语言造诣,如此广博的东西方文化知识(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等)。其涉猎之广,认识之深,诠释之精,令人叹为观止,称奇不已;其行文之流畅、个性之明晰、语言之优美,令人如沐春风,自叹弗如。
    《何处是归程》是一部唯美主义的诗化小说。这种表达方式、叙事风格在当代文坛是不多见的。即便是语言唯美的先锋派小说家苏童(代表作《妻妾成群》),其唯美风格也主要用于表现历史、旧式、古典题材。而很少作家能用唯美主义的诗化语言来表现今天的现实生活。而黎阳却做到了,这也正是《何处是归程》的成功之处(我本人认为《何处是归程》的成功不在于它的内容,尽管它也充分表达了当代青年所遭遇的理想和现实的猛烈冲击后的无助与迷惘,但相对来说还是略为肤浅了些,这同作者的年龄和生活经历有关。当然这只是与艺术特色作比)。这与作家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是分不开的(在当代年轻人中,能有象黎阳这样有如此厚重的古典文学积淀的,实在是寥寥可数。绝非溢美之辞,读过该小说的读者我想应该与我有同感)。也许正如作家在后记中所说 “从本质上来说,我比较倾向于浪漫主义,有点唯美主义的,但那也只是在语言艺术和形式构造的追求上。自身与唯美主义认为的“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形式”,只限感性与形式,而与道德判断和内容无关完全是背道而驰,甚至是水火不容的。山水灵氛陶冶了我的性灵,庄骚诗魄启迪了我的哲悟。我崇敬屈原,万般地崇敬,我喜欢《离骚》的奇情幻思、绚烂华美、恢宏壮丽、瑰丽浪漫;我喜欢李白,我喜欢他的狂放不羁、卓尔不群、天马行空、神识超迈;但我更知道是屈原那可昭日月的高洁情操和绵绵的爱国之思,是他那对真理的信仰、对理想的痴迷,是他那追求真、善、美的巨大热情和坚定性,是他那俊洁高尚的品格和宁死不屈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深深感染了我;是李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傲 视乾坤,睥睨天下、冲决罗网、张扬个性的追求自由与解放的精神涤荡着我的心胸、升华着我的灵魂。”
    由于黎阳深深得益于古典文学的熏陶,所以古典诗文在她的小说中随处可见,熏人欲醉。然而又是那么的自然与和谐,那么的随意与贴切,绝无半点雕琢的痕迹,完全融入了她自己的语言中去,幻化成了她的个性特征和语言风格。正象一句古语“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比如“在大学的时光里,在似水的年华中,在他与秦梦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江正原觉得自己仿佛走入了一个梦境,一个美好的梦境。 在这个梦境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纯清,那么的洁静,那么的纤尘不染,让他想到了沈从文笔下精心构筑的那个充满了不可言说的温爱的边城。在这个梦境中,有的只是战国时期鲁仲连的高义,魏晋人物陶渊明的洒脱,盛唐诗人李白的仙风道骨和卓尔不群。在这个梦境中,触目可即的是东篱的菊花,悠然的南山,或是梨花院落,柳絮池塘。在这个梦境中,可以傲视乾坤,睥睨天下:天子呼来不上船,长安市上酒家眠;可以超尘拔俗,旷逸洒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不知道他该说什么?他只觉自己是在梦中,在梦的柔波里荡漾。 是耶?非耶?是喜?是悲?是乐?是愁? 是别离的泪滴还是相聚的露珠?是苦涩的泪水还是甘甜的琼汁?‘那里有湘江大桥,有桔子洲头;有清水塘,有岳麓山;有洞庭湖中的水,有岳阳楼上的云在等着我们呢!’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既以如此,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夜深深、雾沉沉、风阵阵、雨纷纷。山隐隐、水迢迢、人凄凄、意昏昏。江正原在独自地思索着,在孤单地愤怒着,在深刻地自剖着,在痛苦地挣扎着。”………又如“ 如果说没有房子是让他割伤了手指,那么这次的事对他来说,就无疑是割断了手腕;如果说没有了房子在他心中所引起的震荡如那海滨初度的怒潮,波澜壮阔,那么这次所激起的震荡就是那海中正盛的狂潮,掀起层层骇浪,吞噬了他的一切,从肉体到灵魂;如果说上次的事是让他告别梦想,与梦想划清界线,这次的事就是让他埋葬梦想,与梦想做最后的诀别。 有一天,他瞒着秦梦,一个人来到了岳麓山上。 他受着故乡的风,他望着故乡的云,他的心竟比那飘泊无依、思乡成疾的游子还要凄凉。 断肠、断肠、断肠人在天涯;断肠、断肠、断肠人在故乡。故乡居然让他断肠。 念君客游思断肠,君何淹留寄他方?因为故乡有太多的冷漠、太多的无情、太多的丑恶、太多的残破、太多的利刃、太多的烈焰、太多的狂飙、太多的暴雨,即使倾尽洞庭湖中所有的水,摘遍岳阳楼上所有的云,也抚不平他心中无尽的创伤。 他方、他方,他想到了他方,何处才是他方?  都市的黄昏,他那一颗孤独而破碎的心又在拥挤不堪的街头跌跌撞撞。忽然间,一曲歌声侵入他的耳膜。那是早已久违的歌声,为何还在都市的一角不停地低洄、回旋、飘荡,如泣如诉。‘漫漫长路起伏不能由我,人海飘泊尝尽人情淡泊。热情热心,换冷淡冷漠……’ 是啊!对别人是那样的热情热心,换来的却永远是冷淡冷漠。他突然觉得这首老歌就是特意为他写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合适,让人无法不这样认为。现在也是八月,也正是那八月桂花飘香的时节,八月的断肠人在那八月的桂花香中断了肠。他躅足良久,一任清泪潸然”………   “两年,两年,两年后江正原又要重回上海滩。 临别时,两人情丝萦怀,愁绪难消,相约十月海上共诉情怀。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十里长亭送君去,点点尽是离人泪。此番正是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事事皆难料,前路亦苍茫。若有人知道,无风也无潮。”……… “黄浦江中滔滔水,上海滩头人沉醉。黄浦江正浩荡东流,黄浦江上正汽笛声声。黄浦江,这上海的母亲河,正如同黄河世世代代哺育着华夏儿女那样,她哺育了浦江两岸一代又一代的上海人,同时也包容着那五湖四海的想投身于她宽广而阔大的胸怀中成为她一份子的游子。东方之珠,东方之珠,江正原终于又看到了这东方之珠,看到了她东面浩瀚无垠的太平洋,看到了与她隔海相望的美利坚西海岸。美仑美奂的东方明珠塔有如那耀眼而夺目的夜明珠镶在这海中的玉兰花瓣上,散发出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神奇的魅力牵引着江正原思归的脚步。那远涉重洋,从遥远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走来,跨越了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漫漫长月,兼容了英、法、西、德、意、俄罗斯等不同民族风格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以其瑰丽多姿的风采、如梦如幻的多情欢迎着江正原的重来,令他不知今昔何昔?思绪蹁跹,不觉入梦。一梦醒来,仍似恍惚。竟不知是在长沙还是在上海?是在那湘江之岸还是在这黄浦江畔? 两年,两年前的今天他从这里离开,带着深深的惆怅和不舍的眷恋;两年,两年后的今天他又回到了这里,带着累累的伤痕和无尽的痛楚。他要用黄浦江上的风来抚平这遍体的伤痕,他要用黄浦江中的水来冲刷这心中的痛楚。 两年,两年的时光竟使上海变化如此之大,令他瞠目结舌,惊叹不已,竟似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又疑自己走错了方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很多的城市今天都焕发出了光彩,以年来计算他们发展的进程,而上海则需以月来计算。不!以天来计算。上海每天都会有所不同,上海每天都在变化,上海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因为她是一个传奇,她是一个神话,她是一团迷雾,她是一团扑朔,让你无法猜测,无法捉摸,无法看透,无法捕获。对有的人来说,这里是一个天堂,她能让你一夜之间就得以暴富,积聚你人生所有的激情和力量,从此实现你的光荣和梦想,享受尽多少人梦寐以求却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欢乐。对有的人来说,这里是一个地狱,她能让你一夜之间就一无所有,钱财、地位瞬间灰飞烟灭,散尽你人生所有的激情和力量,从此埋葬你的光荣和梦想,承受这很多人都无法体会的痛苦与伤害,或者无声无息的消失。也许,有的人一生只可能感受一种,但也有的人一生会感受两种:从天堂走向地狱,或从地狱走向天堂。这,也就要看你是幸或是不幸了。 风花雪月,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可以风花雪月的起来的。它们风吹或大或小,花开或长或短,雪积或多或少,月照或明或亮,而不象上海这样恰好合适。她多情而不伪情,娇美而不娇弱,精细而不造作,艳丽而不俗气。她既可有玲珑优雅的古典园林、挺拔秀丽的古塔、古朴浪漫的古桥、仿佛《清明上河图》重现的‘老城隍庙’,也可有气宇轩昂的银行大楼、华丽别致的各国领馆、巍峨雄伟的天主教堂、仿佛‘香榭丽舍’的衡山路。她,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混和体。”……… 还如“ 十月的上海,温馨而浪漫;十月的上海,迷人而多情。痴情的秦梦在十月来到了上海,与她朝思暮想的江正原相会于十月的外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她的脑海里是这动人的诗句,她的眼前是这美丽的画卷,她的心湖里泛起的是爱的涟漪,她的耳畔回响的是和心上人爱的誓言。 十里长亭送君去,衣带渐宽,瘦了朱颜。这一切都已过去。现在有的只是与君海上诉衷肠,云霞翠轩,烟波画船。她的眼波流溢着憧憬和甜蜜,她的脸庞渲染上期盼和幸福。可她又怎知:景依旧,人非昨,山盟在耳,爱人不再!”………总之,这样的语句到外都有,俯首可拾,令人美不胜收。
    由于作家还具有良好的英文功底,具有渊博的东西方文化知识,所以文中还有大量的英文歌曲、散文、诗歌、演讲词等等,但无一也不是自然地融入情节和人物的个性对话中,未有一点掉书袋之嫌,营造了一种极其浪漫、唯美的诗化氛围,让人在进入故事情节的同时,得到了文学上美的熏陶和享受。如 “在这个梦境中,他得到了多少难以忘怀的欢乐,体味到了多少浪漫的诗意人生。他们经常走在那长亭外、古道边,携手相看芳草碧连天,共同享受晚风吹拂笛声残,相依共伴夕阳山外山。 他们经常在那南风吹起,凤凰花开的时候,坐在野外的篝火边。他含笑地弹起自己心爱的吉他,为他梦中的人儿 深情地歌唱: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  你去斯卡布罗集市吗?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芜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代我向那儿的一位姑娘问好,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他曾经是我的爱人。)
        ……                                                                           ……   
    清风徐徐,繁星满天,篝火与夜空构成了明与暗交织的最和谐与美妙的色泽。火光就在他们的脸颊上不停地跳动,火花却在他们的内心不断地升腾。四处弥散着芳香甜蜜的气息,人影就倒映在悠远缥缈的画境中。”   ……   “他带她去了‘上海的香榭丽舍’——衡山路。绿荫如盖的法国梧桐向他们叙述着昨日的故事,罗马风格铸铁球型的装饰灯具追忆着曾经的美丽。他带她去了‘上海的华尔街’——  中山东一路外滩。巍峨参差、风格各异的近代世界建筑在璀璨夺目中渗透出几许悲凉、几许辛酸。是这个城市的悲凉、辛酸还是人的悲凉、辛酸?抑或是两者都有? 他还带她去了繁华的南京路、高雅的淮海路、多情的桃江路、怡人的雁荡路。 每一条路都有一个故事,或美丽、或悲哀、或辉煌、或沧桑。它们都留下了特有的足迹,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这里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要你仔细去看,仔细去听、仔细去想、仔细去猜。它需要你剥开它的外壳,一片一片、一层一层,最后才能发现核心,才能了解本质,才知道它为什么叫这条路而不叫那条路,为什么这样走而不那样走,它总是有原因的。他带她去了摇曳着灯光与烛光的西餐厅、浪漫雅致的酒吧、幽静温馨的咖啡厅、情趣盎然的茶坊,他要让她体味到别样生活的情趣。除了让她体味还有什么?让她了解自己当时的心情,让她知道他的苦衷,让她知道他的无奈,让她可以原谅他的背叛。 要说的终究还是要说的,不管他怎么不忍。既然事已如此,他没的选择,只有解脱,只有永远地伤害她也永远地折磨他。除非她愿意再多等他一下,等他自由的那天,等他独自拥有这随意签单的那天。她愿意吗?她会等吗?他为自己这可耻的想法感到心惊,他江正原何时变成了这样一个人,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一个人。是谁让他变的?是郑生华吗?是杨松棋吗?还是林菲?他不知道。 那可怕的时刻终于要来了。那晚,他带着她去了法国西餐厅,这是他上大学时最想带她去的地方。以前他做不到,现在他却做得到。他带着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去了自己最心爱的地方,用的却是另一个女人的钱,一个他不爱但能给他这些他想要的东西的女人的钱。世界上的事真是太奇妙,太不可思议了! 他与她在舞池里旋转着,他带着她跳华尔兹。他看得出,她并不高兴。除了刚见到他时,她神采飞扬,眼中闪烁着令人心醉的光芒外,她的脸上一直是黯淡的,一天比一天黯淡。她没问,他也没说,他们都不愿去证实那可怕的事实,他们都不愿去面对那伤心欲碎的时刻。 他们要跳最后的一曲华尔兹。可这时他们耳畔响起的却不是别的音乐,偏偏就是那《The  Last  Waltz》(《最后的华尔兹》)。 
    I  wondered  should  I  go  or   should  I   stay ?  我不知道我该走还是该留下,                
    The  band  had  only  one  more  song  to play .    乐队只剩下一首歌要演奏。
      ……………… ………………
    But  the love  we  had  was  going  strong .        我们的爱越来越强烈,
    Though  the  good and  bad , we  got  along.          不管好与坏,我们都共度时光。
    And   then  the  flame of  love  died  in  your  eyes, 后来爱的火焰在你的眼里消失,
    My  heart  was  broken  in  two when you said  good—bye. 当你说“再见”时,我的心碎成了片。
      ……………… ………………
    I  fell in love with  you .The  last  waltz should  last forever.      我爱上了你,这最后的一曲应该永远继续。
    It  is all over  now  , nothing  left  to  say .          现在全完了,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Just  my  tears , and  the orchestra  playing  .          我直流泪,乐队仍在继续。
    La, la ,la ………………La ,la.la …………   拉,拉,拉……………… 拉,拉,拉…………

    江正原听到这悲伤的音乐,听到这断肠的歌词“现在全完了,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直流泪,乐队仍在继续。”他的眼泪也象泉水一般喷涌而出,浸湿了秦梦的肩头。 他拉着她的手,他们来到了憩园,来到了这曾经倾注他们的理想抱负、豪情壮志,曾经留下他们的海誓山盟、真心热血的憩园。憩园没有变,情人却变了;树木没有变,心灵却变了;房屋没有变;理想却变了;长廊没有变,人格却变了。烦嚣的生活没有变,而人们的性灵却变了。”
    在《何处是归程》里经常可见这样优美的语句。我十分惊异于作家谴词造句的功力。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江正原的心理描写是最为成功的。它是那样的形象而逼真,那样的细微而深入,活生生的现实人物的翻版,真指人内心的灵魂深处,具有洞察一切的穿透力,令人震撼不已,惊异不已,感喟不已,深思不已。因为他与生活中大多数的我们是多么的相似。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不是微似,而是酷似;不是简单的镜面反射似,而是复杂的透视折射似,让人感觉整个躯体裸露在外,一览无遗。而更为难得的是,作家在进行这一心理描写时,也无不是用唯美语言的诗化描写,来反映他沉沦的历程,来书写他心灵的蜕变史。如“ 那些天,他觉得有很多人影都在他眼前晃。这些人影平日都跟他贴得很近,都对他很好,还经常地称赞他,因为他是他们的光荣。而现在这些人影都似乎千方百计地躲着他,想跟他分开,只剩下他自己的影子,这样才可能达到“形影相吊”的意境。他还注意到了周围有很多种目光都在围绕着他。尽管这些目光经常是一对着他就立刻闪开去,但他还是看清了这些目光。这些目光中有叹息的、有同情的、有怜悯的,也有迟钝的、麻木的、诎笑的,还有幸灾乐祸的。“去你的,这些影子们、目光们!我不想看到你们!”他在黑暗中大叫! 他抬眼望着那深邃、漆黑的夜空,在这一片死寂中,他似乎听到了宇宙的叹息与低吟,听到了黑夜的脉搏与呼吸,还有那无数过客的匆忙踪迹。”……… “他不再怪范青华了,因为他只不过是提前给自己上了一课,让他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它还有许多的黑暗、许多的残破。人间的所谓的挚情并不是那么轻易地就可以得到。它还有无数的虚伪、无数的片面。人除了带一卷好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之外还得带一张厚脸,穿百条街,找一个好单位,看人,听话,等消息,疲了时,还得往闹哄哄处找饭吃。晴日无风坐庭台小楼观山花烂漫固然让人心旷神怡,但老呆在这醉人的环境中就永不知什么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蔚蓝的大海、平静的海面、轻柔的海风固然令人心驰神往,但总停留在这迷人的美景中就会对那狂风咆哮、波涛汹涌、具有毁灭性的大海那可怖的一面一无所知,以致在惊慌失措中被那惊涛骇浪所吞没,卷入无底的深渊。范青华,范青华已经算很好的了。与他江正原后来遇到的人相比,范青华真算不得什么。他还显得那样的单纯、那样的直率。他还具有那么多的良知,他还知道自己错了,他还会为自己的行为而夜里难以安眠。”………又如“他觉得自己就象是一个随意给人取笑、供人做乐的马戏团的小丑。不!比那马戏团的小丑都还不如!象个猴子,象个抓痒挠腮逗人笑、叫人玩的红屁股猴子!而这些人、这些看客、这些玩客不是跟他素不相识的或是跟他仇深似海的人,而是曾经跟他还是同学、今天也算得上是久别重逢的友人。为什么?为什么?我哪里得罪了你们?你们看我如此的不顺眼。江正原在心里大叫。如果不是怕吵着家人休息,如果不是他还有仅存的不多的自制力的话,只怕他早已大声地喊出来了,连同这客厅的房顶一起掀开!他感觉自己的肉体在受着拷打,自己的灵魂在受着炮烙。”………“不错,我是穷,我真的是很没用,我现在还睡在沙发上,我现在还住在这种狭小的房间里。难道这就是我的过错,我的罪过,我该被你们笑、该供你们玩、该由你们踩、该让你们任意欺凌的原因吗?江正原只觉一只黑手紧紧地抓住了他的胸膛,想要把他的心肺肝脏全挖出来供他们下酒、品尝。”………“江正原想写诗,但当他提起笔来,那些头像、很多很多的头像,连同大学时代的一些头像都在他眼前不停地晃。他们向他招摇,他们向他诎笑,他们嘲弄他不可理喻,他们挖苦他是一个异端,因为他是一个诗人。他们说他感情丰富,他们说他处于迷乱的癫狂,也因为他是一个诗人。所以,他不知道他还应不应该写诗,应不应该成为一个诗人。诗,又有什么用,它除了能抒发心中的感情之外又有什么用。要守候这神圣的殿堂,就必须忍受寂寞与尴尬。在市场经济无往不胜的今天,它已经被排除到社会生活的边缘,陷入了无人喝采的深渊。纵使盛唐再现,李杜重生,它又能怎么样?它又能改变现有的一切吗?不合理与不公正依然存在,任你用笔墨大声地呐喊、大声地疾呼,它依然原封不动地存在,因而它也变得合理与公正起来。 江正原心中坚定的信念再一次受到猛烈地撞击。他意识到无论如何,诗啊、文啊这些都是比不上钱与权的,因为钱与权可以办太多的事。它可以使错的变成对的,黑的变成白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贞女变成荡妇;它除了让香车宝马这些死的物任由它占有与支配外,还可以使各种各样的这些活的人听从它的指挥和差遣;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让神圣的法听从它的使唤,成为它忠实的奴仆;同时它还可以让高尚的国家、民族臣服于它的脚下或成为它手中的玩物。想到这,江正原又觉得一种羞耻感袭击了全身。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王勃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又在质问着他,又在鞭打着他,又在灼烧着他,令他不知究竟该何去何从。他觉得他快到十字路口了,是东是西、是南是北、是阡陌还是纵横,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开始有些彷徨了,他觉得自己已象海明威笔下的‘迷惘一代’。”………再如“ 江正原一个字都没听进去。他很奇怪,很奇怪秦梦为什么听到这个都让他自己快站立不稳的消息时,她居然还那么平静,平静得好像没发生过这件事似的。他希望秦梦能象他一样激动,一样难受,帮着他分担点心里的苦痛。但是她没有,她仍然那么轻描淡写一句话就过去了。他希望秦梦能骂他,骂他没用,甚至打他几下,那样他也许还会好过一些。因为他需要发泄,太需要发泄了,不管这发泄是他给别人的还是别人给他的,都是可以的。他没有想到,几天之后,他真的就得到了发泄。这发泄正是别人对他的发泄。江正原对秦梦的反应很是失望。他在怀疑,他怀疑秦梦是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美主义者,一个象叔本华所说的那样彻底的唯美主义者,一个‘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晚仍要在园中遍植玫瑰’的那种彻底的唯美主义者。”………“江正原摇头苦笑。念经就能解救他的一切苦难吗?为恶的照样万般作恶,为善的照样任人宰割。怪不得窦娥临刑之时会两泪涟涟:‘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他读过多少次,也给学生讲过多少次的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的《窦娥冤》,他今天才算是真正明白!一部作品,需要引起人强烈的共鸣,还需读者与它有相近或相似的感情。不需与书中人相同的经历,只需这相近或相似的感情!一旦共鸣,就能使人情难自已,无法自控。江正原现在就是这样!他觉得自己这些天很怪,如那多愁善感的少女,迎风洒泪,对花伤情。诗,他现在是不会写了,但那些他背过、早已烂熟于心中的诗,他还是无法忘记,而且总还时时在眼前浮现,提醒着他。不过全都是些悲哀得不能再悲哀,伤感得不能再伤感的诗。也许,诗人的确与旁人是不同的。对于一个极其挚爱诗歌的人来说,诗就是他的生命,正如同真正的侠客手中的剑。剑在人在,剑亡人亡。他可以在血肉都快纷飞的时候,还惦记着诗,就象自己看着白白的救护车,居然还想到了李白。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无法理解的,因而也觉得他是不可理喻的。因而,真正的作品也并不奢望大家都能了解,它只是写给懂得它灵魂的人去看。不过现下好了,他已不打算再做一个诗人了,或者是否再做一个文人他都要看情况而定,能给他带来金钱、名誉与地位,他就愿意。”江正原在上海遇见林菲时,那种怕见又忍不住想见,欲逃脱又有一丝留恋,那种经历无数次“热情热心换冷淡冷漠”让人为之心碎、为之断肠的辛酸际遇后渴望拥有别人见着他时持有尊敬、艳羡、钦慕不已的目光和神情的复杂矛盾心理是刻画得最传神的,微妙微肖、入木三分。“林菲这几天没来找江正原了,也没给他打过一个电话,江正原终于松了一口气。毕竟是富家千金小姐,搞着玩玩罢了,爱得快,去得也快。不,那根本就不是爱,那是一场游戏,随时都会结束。自己还会当真,为此坐立不安,真是可笑之极。他在稍微有点放心的同时,不知为什么,又有些莫名的惆怅、遗憾,甚至是懊恼。他也弄不明白,自己既然一点都不喜欢她,更谈不上丝毫爱意,怎么会有这莫名的惆怅、遗憾,甚至是懊恼。他隐隐地发现自己的脑中竟忘不了林菲跟他说的话,林菲对他的承诺。他的心中还闪现着那西餐厅内泛着幽暗光泽的原木地板、做工精致的暗红漆桌子,高靠背线条优美的舒适靠椅、古典高雅的各式木雕、别致的粟树叶形吊灯、富有传奇色彩的壁画;或者四周墙壁上挂着千般情致的风景和万种风情的人像的油画,墙角堆满了花篮的壁炉,被一朵朵红色蝴蝶结装饰着的银色吊灯,柔和的灯光与烛光掩映着的由天花板垂下的万国旗;或者感觉就象坐在白色沙滩上的用白色碎石铺成的地面,翠绿色的植物嫩叶,雕刻着美丽花朵的铁艺围栏,竹片敲击陶瓷的清脆的风铃声;或者那有着藤蔓植物、大型喷泉,快乐小鸟和美丽的巨型水族箱,可以领略热带雨林特有的电闪雷鸣多雨的自然景观现象的原始丛林。他的心中还旋转着那令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写下了不朽的华尔兹舞曲,使它成为舞蹈之王、百年流行不衰的华尔兹。它的舞曲更轻快、舒适、悠闲、明朗而动人;它的舞步比其它舞步更具有诗意,更温文尔雅,平和自由、连续不断、此起彼伏,象在滑翔,更似‘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在入微的心理描写中,江正原的心灵独白也占了很大比重,从开篇到结尾,处处都可以发现,处得都可以觉察。其中最激动人心的也莫过于在同林菲的交往中,江正原所不时表现出的灵魂呓语。“江正原一听到这,如遭雷击,人都似乎呆了。他全明白了,他一下子全明白了。怪不得松棋对那个什么台湾富商避口不言,怪不得他说他已经感谢够了,原来他嘴里的那个台湾富商就是林菲的姨妈,原来他就是她姨妈的相好,原来他就是这样摆脱困境的,原来他也就是这样发家致富的。他不知是喜是悲,是为松棋庆幸呢,还是为松棋惋惜,甚或为他难过?人啊人!你就要这样才能活下去吗?你就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吗?男也好,女也好,老也好,少也好,都可以这样做,都可以忘却羞耻,都可以出卖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男女老少之分,只有高低贵贱之别。‘人格是一个不可错误的实在,荒歉是一件大事,但我们是饿惯了的,只认鸠形与鹄面是人生本来的面目,永远忘却了真健康的颜色与彩泽。标准的降低是一种可耻的堕落:我们只是踞坐在井底青蛙,但我们更没有怀疑的余地………我们的嗓音不够响亮,我们的呼吸不够深长,我们的信仰不够坚定,我们的理想不够莹澈,我们的自由不够磅礴,我们的语言不够明白,我们的情感不够热烈,我们的努力不够勇猛,我们的资本不够充实………’志摩啊!志摩!你可知我们的嗓音又怎能响亮起来?我们的呼吸又怎能深长起来?我们的信仰又怎能坚定起来?我们的理想又怎能莹澈起来?我们的自由又怎能磅礴起来?我们的语言又怎能明白起来?我们的情感又怎能热烈起来?我们的努力又怎能勇猛起来?我们的资本又怎能充实起来?因为我们势单力薄啊!我们势单力薄啊!就如同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你,没有多少人能够走进你的心灵,看到的只是你嘴里表面的情爱,挖掘不出你内心最深层的对国家民族人民以及对人类一切真、善、美的挚爱!江正原在心里大叫着。他知道他又快胡思乱想了。他一定要克服这个毛病。如果这个毛病不克服,如果他的心中总是还存有羞恶之心、总是还想着对与不对、错与不错、总是还残留着所谓高远志向,那么他就不能在这里立足,那么他的命运又将和从前一样,那么就算他马上死掉、烂掉、灰飞烟灭掉也没有谁会来同情他、怜惜他、就连在他坟上撒把土也会觉得是脏了手。因为他是一个多余的人,一个没有力量的人。世界上的人本来就这么多,少了他一个也不会随之改变什么。明天,太阳依旧要从东方升起;明天,世界依然还是一个花花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男女老少之分,只有高低贵贱之别。他要把这话牢牢地记住。”此种饱含着浓烈感情、直抒胸臆的心灵独白、语言句式具有何等强烈的震撼力、冲击力,振聋发聩、发人深思。排比句式的交替运用以雷霆万均之气势,排山倒海而来,令人充分体会到了文字艺术、语言艺术的魅力。一个年轻女作家具有这样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样杰出的谴词造句的能力,实在令人称奇不已。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就是一部民国的服装史。女性作家,似乎都比较注重吃穿用度,用极其精细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着装打扮。当代女作家中王安忆、残雪等都比较注重这一点。就是现在才出的张抗抗的《作女》中也有很多篇幅是专门描绘女主人公时装和家居的。然而,这些在黎阳的笔下更加诗化与唯美化。她总是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人物服饰与家居摆设,令人美不胜收。《何处是归程》就将这一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请看 “第一次见面,林菲就给了他一个震撼。 她穿着一件镶有闪光玻璃珠的黑色紧身低胸短裙,外面披着一块苏格兰式的黑蓝格子大披巾。一条神秘的紫水晶项链环绕在洁白的玉颈上,一个海蓝银的玉石手镯熠熠生辉。江正原见她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如果这些都装点在秦梦的身上,她一定会震惊四座、艳冠群芳。”………“林菲很会装扮自己,但这还不足以让江正原吃惊。真正使江正原惊叹的是她会将自己的着装打扮与她周围的环境很好的协调起来,如此和谐,如此相衬,似浑然天成,不留一点雕琢的痕迹。他仿佛在欣赏一幅画卷,又象在欣赏一件艺术品,让他在光线的流盼和点化中得了一种审美上的享受,一种审美上的愉悦。在浦东、在东方明珠、在金茂大厦、在最具时代气息的街区和广场,她会长发披肩,身穿一条很时尚的英伦纯白贴身连衫裙,外套一件同色的流行迷你风衣,戴着一副墨镜。当她从那豪华的跑车上走下来时,周围全是惊讶和艳羡的目光。”………“浩渺蓝天,悠悠白云,金色的阳光下伊人白衣胜雪。江正原看着林菲,却想到了秦梦。要是梦儿能袭着这一身白衣在这里陪我多好!江正原想到这不由心神荡漾。要是她也是这身打扮,不知道会多么的超凡脱俗。一定会比海明威笔下那乞力马扎罗山上终年的皑皑白雪还要纯洁;一定会比蒲宁笔下那阿尔卑斯山上的银装素裹还要高雅;一定还会比川端康成书中富士山顶峰的白色世界还要圣洁。林菲看着他望着自己出神,还以为是自己的迷人风姿使江正原如痴如醉,心中不由地暗暗窃喜。”“在上海大剧院前,林菲会穿着银灰色的并不时闪烁着荧光的无袖丝绸曳地长裙,肩上披着一件薄如蝉翼的歌剧式纱衣,长发用耀眼的珍珠琏高高地卷上束起,似上演着一场露天歌剧。在梧桐深深的林荫道上,他们并肩款款而行。她会身着米黄色混纺开司米的外衣及背心,同色的羊毛长裤,头发还挽成一个大发髻。背心的领口开得又圆又低,一条兰色的丝巾就在胸前轻盈地飘飞。珐琅手镯和珐琅耳环更衬得她美丽无比。偶有行人走过,都会万分羡慕地看着这对浪漫的情人,回首良久。”………“雨中,她穿着银色的泳衣,外套一件黑色的短大衣,足登短统靴,戴着一副太阳镜,手持一把黄伞。他们走在一起时,她就不停地往江正原身边靠。江正原避之不及,最后他的西装有一半都淋湿了。很多时候,她还会穿着紫色的茄克衫,灰色的短裤。她的茄克衫很特别,闪闪发亮,没有拉链,也没有钮扣,竟是象雨衣一样。她还会穿着粉色的超短羊毛衫,超短发光皮裙,半个腰全裸露在外,吓得江正原不敢朝她瞧。谁料她竟会一下子走上前来,将江正原紧紧地挽住,看着他惊惶失措的样子,她竟开心地大笑起来。”再如家居 “六米高的通透、弧形的大厅、高悬华贵而冷艳的银色吊灯,垂曳着天鹅绒的落地窗帘。地面铺陈的是鹅黄色的大理石加上金峰石滚边,富丽而堂皇。质地优良的金色柚木家具、黄水晶大理石台面与闪烁着星辉并散发出缕缕幽香的进口壁纸形成了良好的搭配。淡黄色系的花纹沙发、风姿秀雅的金属地灯、精致奇妙的可伸缩壁灯将整个大厅烘托得分外雅致动人。偏安于一隅的楼梯平滑而光亮,扶手的木质纹理恰与楼梯的倾斜度优美地吻合。梯口的一张木圆桌和两把缀着华丽靠垫的扶手椅都在那里多情地招摇,色彩浓艳的欧式地毯和一大瓶鲜花,使楼上、楼下更具有不可分割的亲密性。看着这华光四溢的金色大厅,江正原的手都在颤动。他很想摸一摸,摸一摸每一方、每一角、每一处的质地。他只觉自己象在欣赏前拉斐尔绘画的美艳、比亚兹来的纨绔风格,王尔德的唯美作风,新艺术的毫无暇疵的精致。就连那本不起眼的阳台空间内,都别有一番洞天。精致的吧台、小巧的酒柜、红砖,一切都那么和谐地统一,让他宛若置身于三里屯的酒吧间。”………“呈现在他眼前的是粉色系的窗帘和床罩,欧式风格的印花被褥,营造出好一派浪漫迷人的卧眠景致,令人赏心悦目。小地毯上那些盛开的百叶蔷薇增强了防尘褶裥饰边、绣花床罩和印花护墙板的柔和感。 花卉图案的地毯引起人无穷的遐思。一块地毯就是一片梦幻的天堂,,一块地毯就是一个神秘的伊甸园,一块地毯就是一个开向童话世界的窗口,一块地毯就是一条通向富贵荣华的康庄大道。”………诗化唯美风格由此可见一斑。这种表述方式,除需作者有渊博的知识外,更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出常人的艺术审美与鉴赏能力。
    在《何处是归程》中,有很多抒情片段单独抽出来都是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一首首隽永的诗歌。“憩园的盟誓又清晰地在他的耳畔回响,那激昂的声音犹如滚滚而来的江水,以不可羁勒之势在他的心中涤荡。他感觉全身的血液倾刻间都在快乐的沸腾。这种激情、这种震撼、这种力量如那展翅的苍鹰在广阔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飞翔;这种愉悦、这种欢欣、这种鼓舞正是那飘然的无阻拦的逍遥在那无垠的星际中随心所欲地翱翔。这个理想与追求、这种雄心与壮志一直都象一团烈火在他的体内熊熊地燃烧,尽管他也似乎陷入了黑暗、掉入了深渊,尽管他也曾经无助的迷惘、万般的忧伤。此刻的他如同获得了新生,想要飞渡那万重的山头,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他的光芒!他要抛弃那绵密的忧愁和悲伤,将梦想的倩影牢牢地拥抱! 生活是多么的快乐!因为有了光明,有了希望。生命是如此的美妙!因为有了理想,有了创造。年少的梦想,化成了明净的水面;锦秀的文章,变为了奔涌的波涛。理想与创造使魂灵脱离了躯壳,卷入了生命的旋风,从此便与天界的神明同寿;光明与希望让精神游离了肉体,点燃了生命的火光,从此就与宇宙的灵通为友!”其它如江正原在赞美诗歌时的感想;他梦见海明威,告别昔日梦想时的场景;他来到上海熏人欲醉的外滩时的沉醉等等都无不如此。正似那“一曲曲天外之音,清脆的琵音,哀婉的琴音,缠绵的笛音,空灵的筝音,让人如痴如醉。”又恍若“ 那一幅幅灵秀之画,大漠的孤烟、长河的落日、水乡的小桥、山中的人家,令人如梦如幻。”如天山的雪莲,晶莹明艳;如空谷的幽兰,芳香袭人;如蜜甜的荔枝,口角生香;如成熟的橄榄,回味悠长。真可谓余香满口,令人浑然忘我,不知身在何处,不知今昔何昔。
    黎阳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所表现出的散文化和诗化的倾向不仅体现了新时期小说多元发展的态势,更体现了作家在艺术创造中的探索创新精神和特殊的审美追求。诚如作家自己所言,在这部书中,您可以领略到散发着传统馨香的古典意境和充盈着现代气息的都市繁华。古典与现代的水乳交融,诗化散文化的小说语言,应该是这部书最大的艺术特点。
    一部在当代文坛极为少见的上乘之作,一部洋溢着浓郁浪漫气息、闪烁着灿烂理想主义光芒的唯美诗化小说,这就是我所见到的《何处是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