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灵物语:上卢馄饨:游子侠客市井魂 浙江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3:55:02

上卢馄饨:
游子侠客市井魂

  记者 徐贤飞 报道组 刘小红

  我觉得,理想的吃东阳上卢馄饨的时机,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东阳上卢村。月亮隐去,风吹着铁皮大棚,啪啪的响。雪花,零星的雪花,漫天风舞。我戴着斗笠,桌边放着把剑,品着那碗上卢馄饨,便柔情万丈,想起了那位约定相忘于江湖的人儿。

  可此时,我却没有任何的范儿,羽绒衣裹着如粽子般的身体,手中只有支笔,惟一的现实的,就是那碗上卢馄饨。

  盛上一个,放到嘴里,舌头碰到轻薄的皮,便有了爽爽的香。再轻轻地咬一口,新鲜的猪肉和它的汁水,滑进舌尖,那种鲜美!只有那句“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能够匹配。

  诸般不切实际的联想,只因我觉得,上卢馄饨是个侠客的馄饨。它隐匿于市井中,在东阳市区江北菜市场里,整日与肉摊为伍,与麦角、烤豆腐相随。

  它占据了半个菜市场,约有八家摊位,一张张八仙桌随意地摆着。世代相传的馄饨担,被光阴风霜凝练成了光滑的黑色。馄饨担边上,架着个大铁锅,下面几根柴火烧得正旺。我们问,都改用方便的煤气了,为什么还用柴火?老字号“显宏馄饨”摊主卢显宏说,“味道完全不一样,连柴火的产地,都有讲究。”

  卢显宏介绍,柴火是用东阳岭北和罗山一带山区的岩上松。那里的松树龄长,质地坚硬且含油量高,火焰旺火性急。这样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热量逼入皮薄馅嫩的馄饨内。

  上卢馄饨大多是祖传的手艺,摊主们已不知祖上传了几代。“我太婆传给我爷爷,爷爷传给我爸,我爸传给了我。”“秀明馄饨”摊主卢锦伟说。而“国清馄饨”老板娘金芬芳已把绝活传给了女儿,女儿卢赛赛在读大二,是上卢馄饨摊里走出的第二位大学生。

  跟我们说着话,卢锦伟包馄饨的手也没有停过,一个个馄饨在他上飞舞着。旁边的锅里,小杉木锅盖只有锅的三分之一大,正浮在大锅里,宛如只美丽蝴蝶。这又是上卢馄饨烧法的又一不同。

  正月里,上卢馄饨生意更是好。“回来的人都要吃一碗。”卢显宏一边说,一边指着馄饨摊旁停着的很多辆外地牌照的汽车。

  精选的本土猪肉,手工擀制的馄饨皮,特殊的烹制工艺,还有那铁皮大棚下,八仙桌旁济济一堂的热闹,洗尽了外出创业东阳人一年的辛劳。吃客们说,回家第一要紧事,就是吃碗上卢馄饨,从舌头、食道、胃里唤起家乡的味道,然后舍下说了一年的普通话,讲上几句家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