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付图片:风格不会枯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12:37

    大凡研究艺术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形成风格面貌。但寻找风格谈何容易?不知有多少人为此付出过艰辛努力,朝思暮想,终究也难以敲开“风格”之门。吴昌硕谈到篆书时曾言:  “莫鄙亭用刚笔,吴让老用柔笔,杨濠叟用渴笔。欲求于三家之外别树一帜,难矣!予从事数十年之久,而尚不能有独到之妙,今老矣!一意求中锋平直,且时有笔不随心之患,又何欲望刚与柔与渴哉?”风格难成,面貌难立,艺术大家吴昌硕尚且如此,望洋兴叹,一般人的难处就可想而知了。于是,有人认为艺术之路越走越窄,自己苦苦探寻的艺术风格,早就被人发现和实践过,换个别的方向试试,同样如此,大有处处“人满为患”之势。

    难道面貌个性真的会被前入占尽?风格资源就会枯竭?回答自然是否定的。

    世间万事万物,往往坚实具体,而思维空间则广远辽阔,漫无边际,充满浪漫情调。我以为’思维在层面上,恐怕不只是“三维”,而更是多维的了。也就是说,人类的思维具有无限的广阔性。风格的定位,依靠思维指挥,不同之人思维不同,因此谁都可以找到各自的风格方向。在风格的选择上,我们当借助和运用神奇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落脚到彼岸适于自我生长的土地上。

    我们处在一个处处强调“打造”的时代,.不少人认为凡事都可以通过“打造”获得成功。于是有的人硬生生整出一个风格式模具,再将作品一一塞入其中,似乎有了模型,即为风格;也有人弄出一些张牙舞爪、貌似惊人的东西,试图挖掘不与人同的个性,如此等等,这能算作风格吗?我看不成,这只是习气。历代成功的书法家,为我们提供了参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王羲之的风度、颜真卿的尚法、苏东坡的写意,无不令人折服。他们的深厚学识、坦荡襟怀、独立人格,为其风格形成奠定了基础。加强修养、提高眼界、形成自身见解、确立审美思想,才是“打造”风格走向的有效途径,不过,这样的“打造”往往来得很慢,需要时间,需要毅力,需要修为。如此看来,强求风格只会画地为牢,南辕北辙。风格只能是水到渠成之事,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话说回来,就单个人而言,思维确有局限性,人之所思,眼之所见,难免受到限制。终日冥思苦想、闭门造车是难有结果的。实现风格的途径,一者借助遽书获取知识,书籍中会有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感悟过程的归纳,其中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读书来提高涵养,打开眼界,实现作品的自然嬗变与自由升华。二者生活丰富多彩,纷繁多姿,我们当然可以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不是早有“外师造化”之说吗?在生活中去获取营养,当是艺术的正道。就书法书法,就风格论风格,难以跳出圈子的种种限制。要到实践中去感悟,去打通生活之理与艺术之理之间的壁垒。“功夫在诗外”的说法自有其道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就风格、寻找路数,固然困难,但风格之门不会关上,寻找风格之路哪会有止境,风格最终只能属于坚持不懈的“上下求索”者,属于智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