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14日:做足“特”字文章 再创改革辉煌——义乌新闻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5:26:47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新机遇,以及国际贸易形势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先行先试,全力建设“商贸特区”,这是2012年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改革试点工作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建设“商贸特区”是为了进一步扬义乌“商贸”之长,是为了努力完成国家战略使命,是为了不断提升义乌的核心竞争力。“商贸特区”的特,体现在商贸体制机制之特、商贸发展平台之特、商贸服务环境之特。

  ——基础。义乌有充分的理由建设“商贸特区”,基础扎实,条件具备,可谓水到渠成。义乌本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城市因市场而兴盛,因商贸而繁华,商贸服务业是义乌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义乌是吃改革饭长大的城市,义乌市场从无到有、从马路市场到现代商贸城、从辐射全国到融入国际的每一次蜕变和演进,无不是义乌锐意改革的结果。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义乌进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标志着义乌的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关键期,这是中央赋予义乌最大的综合性政策,是一个大品牌、大载体、大平台,给义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政策机遇、空间机遇、项目机遇、开放机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义乌的关怀和厚爱。建设“商贸特区”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赋予“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新的内涵,是对国际性商贸城市、国际商贸名城的传承与创新,是顺势而为,固本培元,再扬义乌“商贸”之长,创科学发展新业。

  ——使命。“商贸特区”建设肩负国家战略使命。纵观世界贸易格局,我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虽是贸易大国却非贸易强国,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正面临着且将面临更剧烈的贸易摩擦和国际压力。义乌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又是对外贸易和民营经济发展大省浙江的典型代表,在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上先行一步,我们责无旁贷。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提出,义乌改革试点要“在国际贸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探索建立新型贸易体制机制……”,要“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就是说,要通过义乌改革试点,对全省乃至全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对提升专业市场、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富民强省,产生重大的带动效应。

  ——根本。建设“商贸特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义乌的城市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始终坚持“拓展市场、创新市场、提升市场”,在引入新型业态、推动市场功能创新和培育进口、转口贸易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等诸多领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然而,我们还来不得半点懈怠,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国内竞争日趋激烈,义乌市场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十分迫切,市场升级需求与管理机构服务能力不匹配的矛盾异常突出。这些问题的解决,亟需义乌解放思想,锐意创新,通过改革试点,为义乌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市场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杀出一条血路,从而进一步理顺“贸易便利化、管理规范化、市场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新优势。

  ——核心。“商贸特区”之特,首当其冲的是商贸体制之特。探索建立新型贸易体制机制,是“商贸特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应该说,义乌市场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义乌取得了市场化改革的先机,获取了市场化改革的先发优势;而在当前市场取向改革基本完成、体制机制先发优势日益弱化的情况下,改革试点为义乌获得国家政策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国务院批复指出:“积极支持义乌市开展相关专项改革,先行先试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特别是拟推出的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改革事项,要优先放在义乌市先行试验。”改革试点的灵魂是先行先试,最大的政策是先行先试。义乌要通过改革,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制订相应的海关、税务、工商、检验检疫、外汇等配套政策和监管制度。同时,要积极争取涉外管理政策权限;要适应“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在出入境、外事、外国人就业等方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吸纳有活力的贸易主体在义乌集聚。“商贸特区”,就是要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形成贸易政策的特区,把义乌打造成贸易便利化程度较高,人员、资金、货物等流动顺畅的市场采购贸易洼地。

  ——载体。“商贸特区”之特是发展平台之特,这个平台就是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全省十四个产业集聚区建设,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举措,也是推进我省“四大建设”,承载浙江经济新一轮发展的主要载体。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是全省十四个产业集聚区中唯一以商贸服务业为主导的集聚区,是义乌改革试点的主阵地,是“商贸特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在资源要素约束日益强化的今天,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要续写义乌商贸发展的新篇章,关键就是要善于抓住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谋突破、促提升,要着力在打造先进展示交易平台上取得突破,着力在构筑高效便捷贸易通道上取得突破,着力在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突破。这对于拓展优化义乌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再创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商贸聚合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提升产业平台的承载力,让各类市场主体在足够广阔的舞台上登台唱戏,“商贸特区”才能“特立独行”,才能持续做大做强做优。

  ——环境。“商贸特区”之特是商贸服务环境之特。商贸服务环境优越与否,直接反映了“商贸特区”的建设水平。商贸服务环境之优,首先体现在是否具有与开放型经济、服务型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因而,需要不断完善与国际贸易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完善与国际贸易相适应的机构监管服务功能,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其次体现在是否拥有诚信、公开、平等和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没有规范的市场秩序,就谈不上市场的健康发展,更谈不上立商贸服务环境之特;再则,体现在是否具备方便、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探索建立外国人管理新模式,形成接轨国际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制度体系,不断增强和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正是建设宜商宜游宜居的商贸名城的内在要求。

  ——动力。“商贸特区”的建设要依靠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应该看到,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是“深水区”的改革,不仅综合配套性强,而且触及深层次利益矛盾;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零敲碎打,而是系统创新;不是靠特事特办绕过障碍,而是要设计制度化的解决方案。欲立“特区”之位,必要有特别之为。首先在思想层面上一定要有改革的勇气和激情,如果少了这一点,那就发现不了问题,就算发现了问题也习以为常、不当回事。其次,要善于从市场、企业、群众需求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善于用国际化、市场化、战略性的眼光去剖析问题,善于用新思路、新思维、新办法去解决问题。此外,还要继续弘扬“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先行先试,不断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管理瓶颈和政策制约,探索新方法、研究新模式、创造新经验、闯出新路子。

  ——保障。建设“商贸特区”,是我们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这一重大事业的总目标,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充分调动自身力量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积极争取建立部级联席会议,借助部省共建、省市共建等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还要充分发挥义乌市场的窗口优势和现代流通的先导作用,加强市场、资源、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互补合作,构筑区域协作优势;还要建立健全选才、育才、用才机制,深入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用足、用好、用活各种财税扶持和激励政策,千方百计引资、引智、引技术,巧借外力,为我所用。并且,在我们全面推进第一个三年实施计划的关键时期,还要突出重视和抓好金融、国土两个专项改革试点,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用地保障能力,为实施第二个、第三个三年计划提供强有力的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