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取iphone照片:日本游记(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6:09:07
  笑话译文连载(9)(原创)  笑话译文连载(10)(原创)

日本游记(1)-名古屋及滨名湖(原创)  

2008-10-09 22:51:02|  分类: 日本 |字号 订阅

               前言

几年前去了日本,当时也没想到要写博客,所以也没有把去日本的见闻及时描绘下来,还好,手头的照片还原封不动,脑子还完好无损,记忆还犹新。这几天就把去日本的事梳理了一遍,整理一下写了个《日本游记》,分4集发表,让各位网友一起分享。

 

           日本游记

名古屋及滨名湖

从北京-日本名古屋的航线,飞机飞了两个多小时。导游在机场接了我们,导游是一个四十岁上下,风姿绰约的日籍华人。二十年前从北京东渡扶桑留学,后嫁给日本人,也跟了日本姓,现已经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日本通了。但乡音还是未改,满口京腔。

名古屋的日语发音用四川话来说叫“那个牙”。我最早知道“那个牙”,那是1971年的时候,当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第31届乒乓球世锦赛,当时中国派了乒乓球代表团参加了比赛,这是一次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比赛,全国上下,上至国家领导人周总理,下至黎民百姓都非常关注。黑白的电影新闻片反反复复播放了比赛盛况,迄今仍让我难以忘怀。孩提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总是难于抹去的,一提起名古屋,那电影新闻片黑白色的银幕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总觉得“那个牙”是黑乎乎的。三十多年过去了,出了机场一看,这已不是我印象中的名古屋了。这是个高楼林立,色彩鲜艳的现代化大都市。

然而,我更愿意看到一个黑白色的名古屋,它可以让我回到我那天真烂漫的,无忧无虑的童年世界里,我可以偷偷摸摸地爬上伫立于大街两旁的椰树去摘椰子;可以无所顾忌地爬到那民国时期就建造,见证了历史的老屋楼顶上去掏鸟窝;还可以随心所欲地赤着脚,踩在火辣辣的柏油路上,走了几里路到海边去捡贝壳,捞鱼虾……。

我们下榻的酒店离名古屋大概有两百多公里远吧。从名古屋机场赶到酒店已是晚上八点多,导游办好了入住手续,我们到房间把行李放下。

对了,去问问前台,看这里能不能上网。

“死你妈先,(对不起,请问) 我搜肠刮肚地用一句带广东腔的日语客气地问前台服务员。

可别笑,这里我不是有意要骂这个服务员。本人的日语也是半桶水。后面的就只能用英语来跟他说,但这服务员的英语蹩脚的很,根本没办法沟通。在日本,英语还是难以通行。通过肢体语言,最终他还是理解了我的意思。他告诉我房间不能上网,我也弄明白了他的意思。

“啊你嘎多!”(谢谢!)我又用了一句海南话的日语(啊!你肮脏!)来谢他。

“啊你嘎多!哥榨姨妈死!”(敬语,非常感谢)我觉得还不够客气,再加多一句。

我又不是有意要骂他,谁叫日语是这么说的呢?日语好学吧?

回到房间,用眼扫了下房间,还算不错,房间还隔出个小的榻榻米。冲凉房有点特别,日本的浴缸是站立式,跟咱们通常卧式的有所不同,日本人喜欢冲凉,他们的地方小,所以浴缸都是做成立式的,大概有一米多高,水可以泡到胸口处,像个桶状的浴缸。在来酒店的路上,就听导游说起日本人冲凉的事情,日本人冲凉非常注意节约用水,一家人都共用同一个浴缸水来泡,你方“泡”罢我登场。在我们国人的眼里,用“吝啬”一词来形容日本人节约用水一点不为过。

更让人难于置信的是,有时候,一对夫妻带着小孩赤条条一起来洗澡,不管是大人、小孩,男孩还是女孩,兄弟姐妹都一起洗,听得我们目瞪口呆。有此等事?难以想象。日本人管洗澡叫“风吕”。怪不得他们一家人要一起冲凉了,原来是“疯驴”。你还别说,当小孩长大到十来岁时,再也不愿意跟大人一起洗澡时,大人会有种难以名状的伤感:“哦,小孩长大了,要远走高飞了。” 这些事情要是在咱们中国出现,不叫伤风败俗那才怪呢。唉,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第二天起个大早,既然睡不着,不如到外面溜达溜达。这时,才发现我们住的酒店叫滨名湖酒店,酒店就建在滨名湖畔,这一带有个小镇,记不起叫什么名。湖边沙滩有点黑,掺杂着很多白色小贝壳。当我漫步在湖边时,略带一点海腥味的空气迎面扑来,我到了湖边沾了点水,舔了一下,有点苦涩,说是湖,其实是海,至少是个与海相通的湖。

日本是一个岛国,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离海都不会太远,空气的负离子也较多,所以空气都比较清新,路面见不到什么灰尘。

这几天时间的安排主要是参观日本的企业。一大早我们坐车出发了。

“哎!快看。”不知哪位叫了起来。

我们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有这么一队神采奕奕的学生穿着统一的校服,排着整齐划一的一列纵队,在没有大人带领下,操着步伐在路边走着,学生中年龄参差不齐,大的十几岁,小的八九岁。据导游介绍,这是学生排队上学,日本人的组织观念非常强,他们强调集体主义。学校总是根据学生家庭住址不分班级年龄,组织学生排着队上学或回家。上学时,离学校最远的同学先出门,然后按照预先安排好的由远及近的线路逐个逐个汇合,这里每个同学需按时在指定的地点等候,队伍来到后,自觉排上队。

我们一行人不禁嗟叹,要是在咱们中国,哪能做到这一点?你看咱们跟他们一样大的小孩,从小就娇生惯养,上学放学都有大人接送,有条件的还有小车接送,他们能这样有组织,自觉地排队去上学放学那才怪呢?有人说当今社会风气败坏,拐卖小孩之事层出不穷,搞到家长惶惶不可终日,现在家长接送小孩主要是担心小孩的安全问题。话说回来,即使没有拐卖小孩之事,咱们中国的小孩未必就能准时在一个地方等候,并能自觉排队上学放学。你说对吗?

随着风驰电掣的汽车在乡间的公路穿过,毓秀的草木,金黄色的田野,生机勃勃的农庄,朝着我们迎面跑来,跟着向后跑去,直至慢慢消逝……。

乍看起来日本的田跟我们的没什么区别,认真看就迥然不同,他们把铺上沥青的水泥公路都修到田边,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公路啊,播种机,插秧机还有收割机都可以直接开到田里去了。同样,水泥路都通到乡村家家户户门口。我记起一句广告词,我把它改一改: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是水泥路。他们的路都是能通汽车的水泥路。他们每户“农舍”都有车库,看得出来,他们每家每户都有汽车。

放眼望去,在公路上奔跑着的,在停车场里睡觉的,各种型号、品牌小轿车车五花八门,但几乎都是日本产的车。出乎意料的是,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大部分人都是开着排气量1.6以下的小汽车。

按我说,咱们的大城市跟他们的大城市比没太大差别,繁华程度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顶多是汉阳造跟“三八”大盖之比。差距就在乡村,一眼看上去,就有天壤之别。硬要做个比较,那就是梭镖与火药枪之比吧。

(待续,下集《世博会及小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