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自带itunes 吗:林语堂散文 (依仁山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4:09

       重读林语堂散文

语堂大师的文集,就我所见版本最好的是台湾版的《林语堂文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套二十卷(?)精装本,价格是二百二十元,可那时每月工资才七八十元,实在拿手不起!后来出版的要数作家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版的十卷本《林语堂文集》最漂亮。前八卷为《京华烟云》《红牡丹》《风声鹤唳》《朱门》《苏东坡传、武则天正传》《生活的艺术》《吾土吾民、八十自述》,这些早就买了读过。九、十两卷为散文选辑,偶而购得第九卷非常开心。第九卷四辑为:文化编、社会编、教育编、人世编。

大师对社会历史和人生有着深刻洞见,涉笔成趣,幽默诙谐,富有生活情趣。读大师的文章痛快淋漓,实在是一种享受。读书在于领悟大师的思想意旨,不必在乎是否与原文一字不差。大师有知定会一笑置之吧!

论及政治、经济、工业、学术落后,官僚民众缺乏改过之决心时说,正如纨绔子弟,不思发挥光大祖宗基业,徒日数家珍以夸人。希望我们多想想民族文化的弱点,不要以东方文明继承者自负!

“老成温厚”的国民性是好的,悠久的历史、统一的文化、发达的艺术……但也容易流于守旧和太讲实际。而贪污、缺乏社会纪律、落后、幼稚、缺乏团队精神、好敷衍、不彻底是其劣性。

中国式的人文主义就是“事理通达、心气平和“的中庸之道,就是享受纯朴生活、家庭快乐。中国式的哲学限于行为的伦理,如罗素所言:“中国人美术上力求细腻,生活上力求近情。”

中国式的思想方法是直觉型的,不重逻辑论证,在于直觉的体会、体悟、妙悟。凡人伦大端,天地之和、四时之美、男女之爱。父子之情、家庭之乐都无从以逻辑推知,以论辩证实。天下之事莫不有其理,亦莫不有其情。于情未达则其理不通。近情合理才是真知,去情言理不足为道。

认识人生、社会、自然要靠自己的体悟。昭文鼓琴、师旷技策,艺术之事,父尚不能教其子、师不能教其徒,而况天地之奥、宇宙之秘!

中国的思想,无论怎样变化,总是实践第一、做人第一。读不读书、文章好不好都在其次。世界在发展变化,我们也要发展变化,但不能太功利。要“正其谊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中国文化之精神》

大师推崇幽默,幽默是人生的一种高境界。思想是人的本能,对一个人的错误,以微微一笑置之却是神了。幽默是人类心灵舒展的花朵,是放纵的心灵、心灵的放纵。孔子并不是道貌岸然、规行矩步的学究,他能笑自己的失败和挫折的遭遇。

假道学的文章没有幽默。幽默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人生,符合一般人的思想、知觉、情绪。——《论东西文化的幽默》

幽默是一种从容不迫的达观态度。庄生是中国幽默的始祖,或索性追源到老子。绝圣弃智、看穿一切就是超脱,超脱了就幽默。超脱者言论放肆,笔锋犀利,远大渊放不顾细谨,孜孜为利为义只显得可笑而已。

真正幽默的文字,严肃的学士大夫是望尘莫及的。性灵派的著作时见幽默之论:定庵的私论、中郎论痴、子才论色,宋之平话、元之戏曲、明之传奇、清之小说,何处没幽默?中国真正的幽默文学应当去戏曲传奇小说小调中去找,中国最好的诗文亦当从戏曲传奇小说小调中去找。

幽默合情合理,出人意外,言人所不敢言,然幽默易涉猥亵。使人发笑,常在撇开禁忌,说出合情合理之话而已。萧伯纳说,凡人在其太太未死时,怎么可能老实说出他关于婚姻的意见?

天下相率而为伪的生活和文章是不会有幽默的,有相当的人生观、参透道理、说话近情理才有幽默。——《论幽默》

方巾气、道学气是幽默之魔敌,唯有保持天真,有点傲慢才会幽默。提笔写文不必以讽世自命,也不必为酸腐所笼罩。我林语堂并无野心,只因生性所近,素恶长篇阔论,又好杂嘲乱弹,无处发表,就自办《论语》杂志,原未存心打倒严肃杂志,亦未尝强普天下人皆写幽默文,更不是救国亡国。文学品类多矣,吾提倡小品,他人尽可提倡大品。名流学者有方巾气作祟,放不下架子,逼我来办幽默杂志。

人之心理,总自以为是,所以有吮痈之癖。自己萎弱恶人健全,自己恶动忌人活泼,自己饮水忌人喝茶,自己呻吟恨人欢笑,总是心胸狭隘之故。

方巾气的批评家自己受压迫也会哼几声,唾骂文化统一、哀怒新闻检查,自己一旦当起检查官,压迫别人也许更厉害。

心灵不健全、生活少向上勇气的方巾气的批评只善摧残,对活泼的人生观只能诋毁不会有建树。——《方巾气研究》

梁任公是当代第一聪明才子,学者而能笔下生辉才是聪明才子。讲学问,尊德性很好,发扬光大我们民族固有的思想,合于我国民族思想,走孔孟的平坦大道很好,但不能定于一尊,为道统束缚。

颜习斋最注重实践,最激烈反对朱学,“千余年来,率天下入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做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皆晦庵(朱熹)为之也。”——《论文艺如何复兴法子》

《金瓶梅》是客观写法,劳伦斯是主观写法。劳伦斯大胆有技巧,写性而解剖人的心灵灵肉合一。《查泰莱夫人》是骂工业社会、机器文明、黄金主义、理智,要人归返自然、艺术、情感的生活,是有感于欧战后人类颓唐无生气的发愤之作。

裸体不是淫,欲脱不脱的姿态才是淫。性是健康美妙的决不是罪恶,羞耻才是罪恶。——《论劳伦斯》

文章无波澜如女人没曲线。天下生物都是曲的,死的东西才是直的。中国艺术的冲动源于山水,西洋艺术的冲动源于女人。

西人知人体曲线之美,不知自然曲线之美;国人知自然曲线之美,不知人体曲线之美。——《论中西画》

我觉得中国的诗已代替了宗教,宗教在于人类性灵的发抒、宇宙的微妙和美的感觉、对人类与生物的仁爱与悲悯。中国人未在宗教里获得这灵感和活跃的情愫,却在诗里获得了。

诗的写作长于简约、暗示、联想、凝练和专注,这不利写散文。罗素说:中国人艺术志于精致,生活志于情理。所以中国诗历来卓越。

诗人的目光即画家的目光,诗画历来合一。中国诗深得印象主义技巧,是思想情感的合一——象征的思考,泛神化的拟人手法,诗意与自然的合一,纯情的愉悦,情景的交融。特殊的结尾,留有余地发人深思。——《诗》

好散文一定要条理通畅而娓娓动人,善用拟人。

富有才气的自由个性者,势必会轻视体裁骸壳的束缚。苏东坡、袁中郎、李笠翁、龚定庵等都是智识的革命者。智识的革命者的作品往往受朝廷的苛评、被禁止、受贬斥,他们的个性、作风和思想,往往被正统学者目为过激、危及道德。——《散文》

中国的小说家总以为有谬儒教,卑不足道,惧为时贤所斥,每隐其名。小说在不公开的环境下滋长发育,有如野草闲花。它的出世,非有望于报酬,纯粹出于内在创作动机,所以一旦花朵开放,真有说不尽的绮丽光辉!

《红楼梦》故事体裁的完美,人物有深切丰富的人情,不愧为世界伟大作品之一。黛玉和宝玉已成为全民族的情人,晴雯的热烈、袭人的温柔、湘云的豪爽、探春的端庄、凤姐的泼辣、妙玉的灵慧……探春则具有黛玉和宝釵两人品性糅合之美。

中国小说宜于缓读,得好好耐着性子。路旁既有闲花草,谁管行人闲摘花?——《小说》

中国戏剧作品中大部分是诗,地位高于小说,几可与唐代的短歌相提并论。上戏院主要是听,其次才是看。中国的戏剧确切地英译应该是“中国歌剧”。

京剧的京调富于微妙的音乐趣味。音乐是中国戏剧之灵魂,演剧只不过是歌唱的辅助。北曲以《西厢记》《汉宫秋》为代表,南曲以《拜月亭》《琵琶记》为代表。

外国人到中国戏院,吃不消锣鼓喧嚣的声浪,这无异于中国大爷无法欣赏萨克斯和爵士乐。一切都是顺应环境的问题。

从纯文学的观点考察,中国戏曲包括了诗的形式,其势力和美质远超唐诗。中国诗歌雅致洁美,但不会很长,也不具阔大闳深的魄力。戏曲中的歌辞则解脱了古典文学的羁绊,获得天然自由雄浑的美质,完全依仗声调与音乐艺术的灵感。

戏剧在我国民族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它向非知识阶层的民众普及音乐和历史知识、传播伦理传统观念,教育分辨善恶的道德意识,调控人们的心灵和理想。——《戏剧》

我认为一个国家,不可无老成的平允笃实的经师来作先导。儒学本含政教二义,言教者常支离于饾饤章句,言政者必重微言大义内圣外王,不可偏废。

钱穆《孔子与春秋》说:“孔子《春秋》是一部亦子亦史的经,也可说是一部亦经亦史之子。”“我民族国家之前途,仍将于我先民文化所贻自身内部获得其生机……我言可悬之国门,百世以俟而不惑也。有此史学眼光,然后可以谈中西文化。”

张之洞《书目答问》云:“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以经学、史学兼词章者,其词章有用;以经学、史学兼经济者,其经济成就远大。”钱先生以史治经,专论事实,排脱门户之见。——《谈钱穆先生之经学》

贪官受弹劾,其中总有蹊跷,不是油水不匀,便是藉端报怨,谁是为公来?我不敢望中国的官不贪,所求于中国官吏者,私也营弊也舞,只要国家的事也做,如此已不可多得。中国只要多出几个贪污而也替国家百姓做事的,老百姓就感恩戴德了。

“耻”字原比“廉”字要紧!——《谈螺丝钉》

世上最快乐之事莫过于搔痒,此道理惟圣人知之。古昔先贤立言得传于世,皆因搔着社会的痒处。圣人者,先得我心之所同痒者也。

“君子自重”是儒,“如违送捕”是法。大家不自重,你能奈之何?欲行儒道,必先行法。说良心讲礼义廉耻不花钱不伤情。都依法起诉上法庭还了得?故礼义廉耻、仁义道德之谈不止,民之蟊贼不死。——《再谈螺丝钉》

哪个文化叫人做人,做得像样,做得安乐,便是好文化,其余都是余事,人生目的是快活不是进化。

中国人生来就是道家,治国经纶为儒,下野归田悠游山林为道;成功为儒失败为道,幸福为儒穷苦为道。管事为儒,不管事为道,什么也不想管了,就当和尚。中国好的诗文大都是道家思想。

人总会矛盾破碎的,抱一守一才能一贯。现代人就如破镜破琴,破镜照出散乱之影,破琴奏出沙哑之声。欲要影正音谐必先调和自身,和谐就是仁的境界。儒家应世求人情之正、道家归真返朴,相差无几。儒道两家只能滋阴,法家才能补阳。——《四谈螺丝钉》

国家和人一样,总是贪活恋生,与其聪明早死不如糊涂长寿。为国为人一样,当从坏处着想,勿专谈自己的长处才能振作。夸张轻狂不自检省,终必灭亡。

忍耐性、散漫性、老猾性是我们民族的三个弱点。含忍由家庭制度而来,散漫放逸由于人权没保障,老猾敷衍是道家思想。要中国人不像一盘散沙,根本是在给予宪法和人权保障。

少年人须有老成人之识见,老成人须有少年人之襟怀。

俗话说“鸨儿爱钞,姐儿爱俏”,姐儿是理想主义者,鸨儿是现实主义者。

不懂的东西是伟大的,伟大就是不可懂。

中国历史,每八百年必有王者兴,其兴不是因为王者,是因为有新鲜血液的加入。——《中国的国民性》

性急为中国人所恶,屈原、贾谊可为性急者之代表。

中庸哲学的美名掩盖了惰性。听天任命和中庸的空气不打破,思想就永远没有进步的希望。

提倡“精神复兴”,是今日言论界最重要的工作。——《论性急为中国人所恶》

以为高调一唱自然就有希望,这是十足的奴气。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何从谈精神复兴?

宋人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是中国人成为败类之始。——《给玄同先生的信》

《萨天师语录》是仿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形式,对时事政治、社会世相、陈规陋习的揭露和嘲讽。大师形象的描述深刻的剖析,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几十年过去了,今天读来依然不乏教益。

圣人之教得人情之正,百世以俟而不惑。圣人之教在日用伦常,中道而行并无玄虚。

孔子讲仁,是“顺民之情,遂民之欲”的达情;老子讲天道,绝圣弃智无思无欲,入初生之犊的境界;佛家出世,以情欲为烦恼、人生为苦海,出离生死。

人生在世,无一事非情无一事非欲。关键在诚,诚便是真。做人作文都要去伪存真。《红楼梦》就好在一个真字。史湘云醉卧牡丹下,不成体统;晴雯骂麝月磨牙,也欠斯文。正是此等真处,如见其肺腑。虚伪的社会上下相率为伪,说话立言做文章都是事先预备好了,说给人家听做给人家看,哪有肺腑之言、衷心之论,与真实人生何与?这致使思想僵化、文字枯竭、性灵摧残。——《说诚与伪》

平均而论,任何时代,中国的政府里头的血亏、胃滞、精神衰弱、骨节酸软、多愁善感病者,总比任何其他人群团体多。毛病就在古文“养疴”二字太风雅,要不就很少人会去生病了。

 权贵要人有病并非全是假的,其实西医的话本来就不可全信。人的毛病以肠胃、神经为实在而常见。(今天则因吃得太好太多不科学,故心血管毛病普遍。)

人的脾胃先天再好,也经不起官场应酬的糟蹋。做了官不吃早饭,确有好多顿的中饭和晚饭,肝、胃、肾病盛行是自然的。政客官僚消化不良绝不稀奇,他们本该用来处理国事的精血都去消化燕窝、鱼翅、山珍海味了。我不相信,一位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的官员会热心办公、救国救民。——《论政治病》

染指、中饱、分羹、私肥,这是中国民族亘古以来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文武老幼男女贤愚共同擅长的技术,这几乎已成了中国人的第二天性了。——《粘指民族》

革命狂潮之季乃是孔子思想理论最浸微之时。(社会动荡,一切道德礼教自然就被置之脑后;社会安定,孔子的思想理论自然大受欢迎,成了社会维持安定的良方。)

没有新道德不讲旧道德,势必就成了没有道德的丧廉寡耻。

尊孔也要分清到底是尊孔家真面目还是尊宋儒伪道学。尊孔不该是口诵周孔之言,身行盗跖之行者来提倡。

处女癖、贞洁观的本质是一种变态,上古至唐代尚不厉害。一代大儒韩愈之女尚再嫁,唐朝公主再嫁三嫁,宋代理学兴起才愈演愈烈。

提倡尊孔,大有为世道忧者,也未尝无丧廉寡耻之徒。讲礼义不化钱、不伤感情,既博得维持风化之美名,又掩盖其狗盗行径。若放弃礼义敦睦讲法治,清查账目,则多少人非坐牢不可。——《Sadism与尊孔》

中国的卫生学注重保存精力,无论何种运动,原则是动作和谐、适可而止,以摄生为基础,目的是心神安宁。所以有静坐、坐禅之术。讲究缓慢和韵律,这是真正有教养之举。

磕头与全身肌肉都有关系,两膝下跪,两臂分开下压,身体前俯,头颅触地。三磕头,身体上下伸直弯曲,腹部肌肉得以运动。心意安宁万虑俱消。然后挺胸合掌,促进深呼吸血脉流通,确是一种全身运动。大师是嘲讽磕头,但描写分析不无道理。不怕见笑,我在寺院住过四次共二十多天,上过供、打过七、参加过佛事,磕过不少头,颇有体会。起初不很适应,后稍习惯,细细想来,不说其他,确实于腰腿大有裨益。大师的嘲讽亦可滋补。——《磕头的软体操价值》

病而请医,自己茫然遂信医之高明神圣,医者亦掩其与生计关系而故示高明。唯医言是听者哪知其中玄奥,实则人死而医家尚不知其何症者有的是。世事一旦揭穿皆与此相类。

现在的人四处摭拾一点似是而非的医学知识,于是惶惶不可终日。人生在世最用得着的是常识,读书可千万别读昏了头!教育家订课程标准,你以为他们懂教育?若懂教育,岂有读书至二十多岁连封像样的信也写不通!要人治国行政、治河筑路,你以为都懂?没这事!世上只是大家混饭吃而已,或吃政治饭、或吃教育饭、或吃江湖饭。读点书留心点常识,凡事才能看清真相而受用无穷!——《从梁任公的腰说起》

超越政治政体的问题是人治与法治问题。不管政体政党的更易,关键是矫正人治之恶习。得法治则治,失法治则乱。韩非欲矫正之弊也是今日之弊;韩非欲清之病源,也是今日之病源。

《五蠹》所言人民之私安,官吏之私肥,无一不可为今日之写照。“国地虽削,私家富矣。事成则权重,事败则以富退处。人主之听说于其臣,事未成则爵禄已尊,事败而弗诛。”

言道德仁义不化钱不伤人,言法治则革命党人多须伏法坐牢了。(保障人权、法无二致,社会自然安定富足,可惜几千年来独缺这个!)——《半部韩非治天下》

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刮,并且可以丢、赏、争、留。有时争脸好似人生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也不为过。中国若要真正平等法治,不如大家丢脸。脸一丢法治自会实现,国家自会富强。

平民本来没什么脸面可讲,还是请贵人自动丢丢脸,以促法治实现,跻国家于太平。——《脸与法治》

社会之存在,都是靠言论的虚饰和扯谎。我们所要求的不过是虚饰的同时也有说老实话的自由而已。

萧伯纳来上海时说:唯一有价值的自由是受压迫者喊痛的自由和改变压迫环境的自由。

从前于右任等党国先进办《民吁》《民呼》报,意思是为民喊痛。然民惫民呼总是悲痛不雅之音,不会悦耳。做官的愿听的不是民吁民呼而是民赞民颂。

言论是个讨厌的东西,自己要说话又防别人说话是人的天性。事物总是相对的,民自由了,官就不自由;官自由了,民就不自由。

不许谈国事自然就只谈私事,纵欲以求人生之快,这是人权被剥夺时社会必有的反应,古今皆然。——《论言论自由》

报纸天天可以印几百万言,翌日就都塞进废纸篓,但对国人思想有影响。报纸可成舆论权威,也可成欺骗工具。记者有无责任心,读者自会鉴别。记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饭碗是要敲碎的。

任何过分的宣传只会让有思想的读者反感恶感。

《书经》云:“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尊民意就是尊天命,革天之命国家危亡。报纸为天地存心,为国家立想就好;为私人报怨,播弄是非就坏。——《谈新闻事业与现代社会》

无论东西方,心口如一的作家总惹政府讨厌。越敢言,对社会贡献就越大,政府就越讨厌。记者、著作家应该是永远的反对党,执政者对他们越看不顺眼,他们对社会和世界的贡献就越大。

德国诗人海涅说“勿葬我以笔,但葬我以剑。”

自杀是暴君和独裁者最该做的事。——《希特勒和魏忠贤》

常人茶楼上评时事的眼光用不着理论,但远胜于学者的理论分析。庄子的不言之辩就是这种直觉。以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无声无言之辩,故佛家说“言语道断”。

中国人知道理论靠不住,所以强调情。说理兼言情、入情入理、合情合理,凡事才不错。——《无字的批评》

听惯夜半海洋呻吟海风孤啸者,不会在白天长吁短叹。

无论老幼都喜听歌,所以世上颂歌类的东西总特别多。——《冢国絮语解题》

孔子达情,得人情之正。孔子闻歌而乐和之,吟唱无定时。哭而恸、酒无量、与点也、三月不知肉味皆有情之证,不相知者之丧而泪无故而下(恶起泪之无从)浪漫派之行径也。孔子自然的人生观变成了阴森迫人的礼制,矫情虚伪的道学,人生乐趣就全丧矣。

道家放逸、清高、遁世、欣赏自然,皆浪漫主义。阮籍狂放唾弃名教是浪漫派深恶古典派之本色也,庄生鄙夷的笑声、唐代不绝的道风,皆浪漫思想。明末及以后的袁中郎、屠赤水、王思任、李笠翁、袁子才都是崇拜自然和真情,反对矫揉伪饰的浪漫派。这都是在孔子人本主义宽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能产龟,但断产不出长颈鹿。颈长是罪过,人人执斧欲断其颈。龟缩颈得人喜欢,龟寿鹤龄是中国式之养生。——《说浪漫》

世上最无聊最难受的是不进不退半生不死的情景。

“人情事理”不存在于我们的教育之中,以书为主而不是以人为主的教育,求活泼有为的人格,岂非如向和尚要木梳,向尼姑借篦栉?

我们的教育是教人念书而不是教人做人。

理想的大学应该充满讲学谈学的气氛,学校的环境应该森严古朴能忘记一切俗虑俗冗。物质环境和思想生活密切相关,佛家最明白这个道理,只要去东海的普陀山、西山的橝柘寺一看就明白。

学问并非只是从书本得来,而是从讲学好学的空气中浸染熏陶得来。师生接触不限于课堂更应该在大自然之中。课堂上课仅仅只是一种形式,而考试更是限制学子的鬼门关。

与有学问之人的广泛接触,耳濡目染,感受他们的学习趣味和学习方法,明白他们对事理的见解是最好的教育。

课堂里的学问是死的,课堂外的闲聊是活的。“常思先辈寻常语,愿读人间未见书。”

理想的大学生活应当让师生在课堂外有充分的交游、谈学的机会。应当是贤才荟萃之区、思想家科学家麇集之地、瑰异不凡者吃饭之所。学生可以自由请教员做自己的导师,学问之事专托于导师。

大师之论确实是理想的,但实施怕不容易。但大师所说教育的环境、气氛、教员的素养、教育的方式是极有道理的。——《谈理想的教育》

教育,说到底是读书和求师。兴味到就读书,得良师指点长进就快。学风就是一种学习的氛围,浸润其中能自然而然去学习,如春风化雨。黄庭坚谓,三日不读书就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好的学习空气是教育最大的动力。人人见贤思齐不落人后,则学问自然好,人才辈出才会出大师成宗风。

学风不好源于社会道德失落贪官污吏横行,实实在在惩办了贪官污吏,就什么风气都好了。大员要员是社会不言之教的表率,君子慎乎哉!

学问是潜心研究日积月累而后成的,风气好了,窗前月下几十年何愁不成!——《学风与教育》

牛津大学的正教授每年至少演讲三十六次,学校还有不少支薪而不做事的研究员。这班先生高兴演讲了出个通知,他们演不演讲也没人理会。学生躲不躲懒在于自己,用功的学生有书可看,有学者可朝夕磋磨,有私淑的导师可聊天谈学——这便是牛津的教育。

牛津像英国人的品性、宪法、制度,理论上毛病不少,但使学者达到大学教育最纯正的目的,培养出谈吐风雅德学兼优的读书人。李格(Stephen Leacock)说:牛津没有衡量“成绩”的风气,没有所谓的能率热狂,让贤才占便宜,让愚钝者自己去胡闹。天才的学生无须等待最后一只跛足羊跳过篱笆,他们可以随意向前发展,不受牵制,让超凡的才华冒出天才的火花。

英人重传统远在华人之上,这也许就是英国、牛津的伟大。牛津学生走路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唯有康有为、辜鸿铭二人而已。革命者革命,反革命者反革命,大家不投机不看风使舵,中国自会进步起来。——《话牛津》

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说,我深信现代大学生道德尚未成熟,社交粗率,与知识未开化的程度相同。——《哥伦比亚大学及其他》

觉察、觉知、怀疑是思想之本,求知、养趣、用功是学问之源。

教育为考试,考试为升学,这与学问、求知、养趣相去甚远,与启发心智、培养人才也相去甚远。这样的教育,家长伤心、学子困苦、仁人长叹。制度已成,积重难返。喜欢读书,有快乐、狂喜才会有成就。读书如吃甘蔗,挤走了读书乐趣就枯燥无味如嚼甘蔗渣了。

小学要使孩子以真情实感去面对大千世界,中学要使学生打下人情事理的基础,大学要养成自我感觉、自我生活、自我反省的人生态度。——《论学问和知趣》

《学记》云:“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试,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才,其施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后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现在的教育,老师死盯着课本唱老调,只知不断地测验考试,教的都是死记硬背不要思想的东西。从不顾学生的情趣,死读书只为应考,用分数骗他人骗自己,学会了作伪。教育从不知因才施教,教育方法错误不合情理,违背人性苛求学生。学生哪敢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痛恨老师,学习成了苦差事,哪还有读书的乐趣?即使混到文凭,学过的东西很快就丢掉了,好的教育不能实行,大概就是因为这些吧!《学记》好似在说今天,可见教育积弊之深。学校教育不走出科举考试求功名之路,就永无前进。

梁任公有言:”进学校求文凭不求学问,人格就先不可问了。”

考试落榜,人生并不就绝了路,进大学毕竟是少数人的特惠。人人都是大学生,难道就个个有学问?

读书读书,教科书能算是书吗?真要读书的人,天下无人能阻止。

萧伯纳说“社会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专做事,一种人专不让人做事。”

读了书该去做哪种人?——《失学解》

教育界层层压迫,最苦是学生。校长受中考高考压迫,怕学校排名落后就压迫教员;教员怕自己所教班级考试出丑,影响自己绩效就压迫学生;父母怕孩子考不好丢面子没前途,咬着牙请家教,再加压。学生要分数要文凭要升学,只好忍气吞声受压迫。

人人都说是为了学生好,到底谁不好?层层自卫,只为自己的乌纱、饭碗、面子,谁管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明天?——《救救孩子》

      同一个学生,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评定。同一个老师评同一个学生,也时有出入。分数是毫无意义的,看重分数的学生肯定吃大亏。离开了学校走上工作岗位,谁还会在乎你曾有的分数?

考卷、考题未必就合理,也许考卷本身就是不及格的玩意,何必在乎考试分数?有考试就有舞弊,历来如此。评分越细越“精确”,就越荒唐。知识、学问、人品、生命如何打分?谁能打分?

学问是花树式的滋长,不是积木式的堆放。思想和学问是对世事人生一贯的、完整的看法见解。

我们的教育、学校、老师、学生不打破分数的迷信,教育、学问就不会进步。——《考试分数不可靠》

小护士唤醒酣睡的病人说:该服安眠药了!这就是教条和机械,世事可笑如同小护士。

教育要启发求知欲、培养兴趣、鼓励深思好学,而不是死背“标准答案”。电视的“知识竞赛”节目,不是知识竞赛是运气竞赛,而“标准答案”的死板荒唐是误导是贻害。学问不是学答,学答不是学问!肤浅的知识竞猜不是传播知识,而是宣扬不努力凭运气的赌徒思想。——《论大专联考亟待废止》

英国思想家,圣保罗大教堂主教茵治(Dean W.R.Inge)说:考试制度弊多利少。书评之书评之书评,笺注之训解之义疏不是文学欣赏得实益的方法。

教育不是帮青年找饭碗,而在刺激求知欲,找到自己的服膺者和珍爱者,能辨别是非贵贱。今日教育真正的失败,是不能让受过教育的人对学问发生永久的兴趣。——《茵治主教论教育》

我国传统教育认为学问和涵养是一回事。德国教育重鸿博精研,法国教育重艺术熏陶,英国教育重性格培养。陶养德性是教育的前提,英式的陶养越养越刚,中式的陶养越养越柔。——《谈涵养》

语言文字靠实习和经验,不单靠理论。学习英文只在“清顺自然”四字。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绝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道地的英文。英文愈平易自然愈好,愈少粉饰愈清顺愈口语化愈好。——《怎样把英文学好》

学英文是学现代通用的英语,要听说读写并重。语言文字就是听说读写。口语练习是最简便的学习方法,文法全在习惯。口语最自然,没有矫揉造作,自然清顺就好。学外语不要有翻译的概念,要以外语来思考。学习不外从仿效和诵读入手。

语汇贵自然,堆砌半懂不懂之辞是虚浮空泛,自然充实才好。尝遍天下美味,不如菜根香甜!能正确使用某词才真正懂某词了。精读是咀嚼,泛读是涉猎。

林语堂是语言学博士,是伟大的作家,是大师,他所说的英语学习方法何尝不适用于任何语言的学习!——《英文学习法》

翻译是艺术,凡艺术素无成功的捷径。要翻译首先要透彻理解原文的文字和内容,其次要有深厚的国学功底,能写清顺畅达的国文。第三要有正确的翻译技巧和见解。翻译务必忠于原作、译文通顺、语言文句美,即信、达、雅。

译文不该死抠某个词,字因句变、句因文变。句意是上下关联服从全篇的。字越简句越短,用法越繁复,所以诗最难译。

达意易,传神难,要表现语言的风格腔调和言外之意就更难。所谓绝对忠实是不可能的。翻译是不得已而为之,最好的,当然是去读原文。

翻译要通顺,先有篇、再有句、字义在后。既是翻译就要译成本国文字,要顾及本国语言文字的习惯。

Croce说:真正的艺术作品不可译。这是说作品的风格美、文体美、语言美在翻译过程中会丧失。妙文妙句浑然天成足以与原文媲美的译文,是译者的灵感,因为翻译是艺术,是再创造。——《论翻译》

世上名称愈相反的,气质就愈相近。试以反康有为与拥康有为而论,反康者曾是拥康者十有其六,而拥康的曾经反康者亦十有其八。孟子云,有所不为然后可以有为,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也许我一生做过的许多事,须求上帝宽恕,倒是未作的事反而是我的美德。

我喜欢革命,但永不喜欢革命家。——《有不为斋解》

欲望最少时,最近于神仙快乐之境。个人的愿望能实现十之六七就很幸福了。

个人的房间,应有几分凌乱,七分庄严三分随便,住起来才舒服。切不可像和尚的斋堂或府邸的客厅。书橱不必齐整,有喜欢读的书就好。袁中郎有言:读不下去的书让别人去读。我要几套非名士派不甚时髦的长褂和两双合脚旧鞋。居家能随便闲散自由,有个可以依然故我不必拘牵的家庭,屋前宅后要有块园地、几棵大树。有几个不拘守成法的,柏拉图和《品花宝鉴》念得一样烂熟的知心朋友。一个做得好清汤善炒青菜的厨师和佩服自己但也不甚了了的老仆。一套好藏书,几本明人小品,壁上供一帧李香君的画像,案头一盒雪茄(大师不喜也不会喝酒),一位了解自己个性能让我自由工作的夫人。有敢做自己的胆量,能做自己的自由。

这是大师潇洒自在的自画像。——《言志篇》

我素不好哲学上的无聊理论。哲学理论体系过分动听,逻辑过分引人入胜,我难免心头狐疑。

琐碎繁复的东西让人厌烦,简单的文字使我入迷。

说得浅近点,科学是对生命的好奇,宗教是对生命的崇敬,文学艺术是对生命的叹赏。

对宇宙的了解,对人生的态度就是哲学。繁琐的哲学体系不足为凭,一贯的、近情的、和谐的人生观才较为简易。

科学家不能告诉我们一切,尤不会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使人快乐的事物。

所谓良知,无非就是常识、直觉、触机,它是真诚的、由衷的、半幽默半狂妄,带点理想色彩,有点无聊却是有趣的思维。

上帝以“原罪”而惩罚人类,就如人类惩戒虫蚁使之忏悔一样荒诞。罪恶感是宗教的武器,我不懂自己怎会罪孽深重?为何天地不容?我若见母亲于地下而无愧,就无惧面对上帝,上帝一定会和母亲一样近情明鉴的,要不算什么上帝!

人无完人难以至善,但善良、规矩、辨是非、近情理、有错能改就好。

新的思想观念总让人不安,就如黑夜里突然的亮光让人眼睛不舒服。精神的眼睛调整了就适应新的思想观念。

宗教或信仰的基点应该是纯洁自然的情感,是对对生命的虔诚和善良正义的思想行为。生活在信仰简单的世界里是自然的快乐的。

孟子说得好,恻隐、羞恶、敬畏、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君子。

合理近情的思想行为并非伟大的宗教,现在既不能有摩西或孔子,那唯有走广义的神秘主义之途,像老子倡导的那样,尊重自然、顺其自然、融于自然。

世界总会自然而然变好的,目光放远点就不会伤心。——《我的信仰》

三十多年来,我唯一的宗教是人文主义。我出生在三代基督徒的家庭,闽南小山村的自然生活,贴近上帝和伟大的造物,从小厌恶一切造作和繁杂琐碎的东西。我家有浓厚的宗教气氛但也相当现代,慈禧统治的年代,父亲就希望我去上柏林大学牛津大学。到上海念大学,我选修神学,但讨厌教条和神学的花枪。在清华教书接触了真实的中国社会,于是埋头中国文学和哲学而反感教会的一切。做人就要做个好人,于是人文主义的思想三十多年来成了我唯一的宗教。在纽约陪夫人去教堂,牧师简朴深刻地证道——永生——的话语,让我内心殊觉喜慰,我恢复了对基督的信仰。

大师的信仰,是一种回归,回到童年、回到自己的家。任何虔诚美丽的信仰、任何宗教都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归就再度成为纯真的孩子。——《从人本主义回到基督信仰》

老子是中国幽默的始祖,杨子、庄周、列御寇承其遗绪。儒家著作中孟子最雄辩,锋芒毕露冷隽幽默。

孔子温柔敦厚,言行态度幽默合乎人情。若慷慨悲歌就失幽默,唯其温温,故不卑不亢以终身。怀才不遇而不慷慨悲歌,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是陶醉其中;听好歌,让再来一次,然后一起同唱,(使人歌,善者使复之,然后和之。)俨然现代歌迷。乡绅孺悲欲见孔子,孔子托病不见。不待人走远,鼓瑟而歌让他听到难堪。这是孔子敢于表达远小人的真情。孔子不酸腐,在郑与弟子走失,郑人谓子贡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似你要找的人。子贡实告孔子,孔子能自嘲“然哉然哉”。阳货乘孔子不在家时去还豚,孔子也乘阳货不在家时去回访,这是装糊涂远小人的孩子把戏。不幸归途相遇,无奈而招呼一声,曰“吾将仕矣”!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孔子能自我剖析,但不怨天尤人。怀才不遇而不慷慨悲歌,这是孔子最大的幽默。——《思孔子》

孟子是儒家中的理想主义者,其浩然之气,得力于子思。颜回安贫乐道,善体悟自省,但话不多。曾子幼而慧,切问近思。荀子好学但反人欲,崇性恶认善为伪,故流于告子就成了虚伪冷酷。故荀子的弟子韩非李斯当然是法家了。读孟子,使顽夫廉,懦夫立志。真正的儒道近于平易快乐的人生观。戴东原说,程朱理学名为崇孟子,实是荀韩释氏。

古代教育重气养才,现代教育尚虚恶补。《孟子》的万章、告子、尽心诸篇最好,现代年轻人常读、年年读就会一身浩然之气。孟子重志气,读孟子做个有气节操守的人。——《孟子的才志气欲》

做文可,做人可,做文人不可。文人地位高是死后,生前不会高。“词穷而后工”,似乎文人受苦难是理所当然的,流放断炊死后写入传略也许很美,但生前未必诗意盎然。红颜薄命,难道红颜非要薄命而不可厚福吗?与其红颜薄命不如厚福不红颜。文人也同样,为何一定要受穷,难道不能安享舒适人生?

文人穷酸在于不安分,好评是非。其实人生糊涂点马虎点才会腾达有福气,是非太清泾渭分明就容易遭罪。文人不通世故不肯变通,不愿低俯屈就自然不讨人喜欢。文人相轻与女人评头论足同,与女子入宫相忌似,源其理无非为取媚于世。

不去学文,却先学疏懒,毛病在于古文“慵”“疴”这类字眼太风雅。撰文几篇就不顾细谨,做诗几首就自命诗人,于是名士风流了。要知道,诗人常狂醉但狂醉并非都是诗人;才子常风流,但风流未必都是才子。整天愤世嫉俗并非就是文士,也许倒是神经不健全。这种人跳黄浦是不幸,去拉他是罪过。这是做人不近情理,没有宽容大度之心,激昂派的慷慨悲歌之士还得学学做人的常理。

为艺术而艺术是无功利的,为饭碗而艺术是实利的。艺术跳不出人生,真的好的文艺作品都是以人生为题材的。《金瓶梅》淫,但逼真反映了明代市井无赖土豪劣绅。白居易为人生而写作,他自认最满意的是讽喻诗和闲适诗。人生多彩,激昂、放逸、哀怨、怡乐都是人生的一个部分。开口国家闭口大众,尚严肃恨幽默,文风虚伪卑劣才是亡国之音。格调不高、涵养不深、品格卑劣自会在字里行间流露。文字不好无妨,人品不好不可。

人的行为是主食,人的文字是点心,点心不能当饭吃。做人应该规矩,行文不妨放逸。枯燥无味的文字无人要看,点心不妨精细别致点。袁中郎云:“物之传者必依质。行世者必真,悦世者必媚。真久必见,媚久必厌,自然之理。”——《做文与做人》

我尊狂,尊狂所以尊孔,尊孔所以贬儒,让乡愿德贼不存乎天地间。中道不得,必乎狂狷。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所思念之狂人不忘其初、有进取心、有志而不掩其行。最下流可恶的是貌是实非,同流合污、媚世的乡愿。《孔子家语》记孔子重孝(衰絰)赴宴,目无礼法让人瞠目结舌。要谋饭碗就易流于媚和取悦,吃饭是大问题,故乡愿不绝。

梁任公言,中国的男子好妇德,就是叹进取精神的缺乏。自古云:不颠不狂,其名不彰。狂为仲尼所思,狂无论矣。自古狂不易得,然释家有普化,道家有周颠,儒家有米颠……——《狂论》

天下大聪明大糊涂,相去仅毫厘。女子一念误终身名节,士人一念误家国大事。

能做点大事的儒家出身者无非秉承一点孤贞节烈之正气,为国为民之良心,故文天祥、史可法、王阳明、曾国藩、林则徐可贵。王阳明讲“良知”,曾国藩说“事事留心”,他们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成功者。

孟子曰:哀莫大于心死。民心不死,养精蓄锐,国家总有辉煌之时。——《哀莫大于心死》

聪明糊涂是相对的、转化的、合一的。郑板桥曰:“难得糊涂。聪明难,由聪明转入糊涂尤难。”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陈眉公曰:“唯有知足人,鼾鼾睡到晓;唯有偷闲人,憨憨直到老。”除了装糊涂外,聪明糊涂其实是合二为一的,这就是中国式的人生哲学。

以聪明抹杀聪明的聪明,把聪明糊涂合一的聪明,这是我国独有的,为西方所不及。崇拜糊涂源于老庄,聪明之至,就近老猾了。“不为天下先”“不为物前,不为物后”“未尝先人,而常随人”就永远不倒。看破一切了,就守愚藏拙,以退为进,以静待动,以无为待有为,安分知足。人如是国如是,幸乎不幸乎?——《中国人之聪明》

西方的浪漫派表现为强烈的感情冲动,中国的浪漫派表现为恬淡幽静。隐藏内在热烈的情绪是风雅是涵养,不尚功利、不慕权势、不言世俗、诗文酒茶、山水风月……这是旷达和浪漫,正是这班旷达浪漫之士,国家危难当口是坚强不屈的好汉,为官从政之时是廉洁为民的好官,他们的史迹历代传诵。——《清算月亮》

“玩物丧志”是伪道学毫无生活情趣之言,玩物未必丧志,更不至于怯于公愤勇于私斗。

孔子好歌、好乐,好鼓瑟、好射,《论语》随处可见乐乎、悦乎,这是孔子洞彻人情的健全人生观。板着脸的伪道学是无法望其项背的。中国人爱山水花草、朝霞夕照、晨雾星月……怡情养性融于自然。——《论玩物不丧志》

人生在世碌碌终日,一旦瞑目,可传者极渺,若投石击水,波静浪过了无痕迹。唯圣贤传言豪杰传事,然所传之言之事不过万一。

宇宙之大,沧海之阔,起伏之机甚微,影响所及何可较量,又何必较量?鲁迅来,忽然而言,既毕其所言而去,斯矣足矣。鲁迅诚老而愈辣,而吾则向慕儒家之明性达理,鲁迅党见愈深,我愈不知党见为何物,宜其刺刺不相入也。

鲁迅与其称为文人无如称为战士。战士者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无锋可交,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鲁迅之死》

辜鸿铭文字犀利,好作惊人之语,深喜其矫健。其为人落落寡合,愈援助之人愈挨其骂,以见其倔强。辜生槟榔屿,陈友仁(曾办北京英文日报)生西印度Trinidad,二人都有洋气,即骨气。故与国人少能意气相投。孙中山深得中国博大气质,辜只是狂生,然能深谈儒道精义。其思想议论超人一等,发挥淋漓尽致,两人之文皆有魄力。

有其思想必有其文字。辜在思想上、陈在政治上,最善大言不惭替我国争面子。英人读之而喜而惊而敬,故其名亦大。辜善诙谐,半由目空一切,半由好拆字。辜之幽默源于倔强本性和愤世嫉俗的见解。

辜《春秋大义》诚一篇大好文章。其谓儒家之弊在蔑视法律,以君子治国固好,殊不知君子不足,以小人补之,国欲不乱其可得乎!辜作洋文讲儒道,耸动一时,亦一怪杰矣,其旷过自喜,睥睨中外诚近于狂,然能言顾其行……——《辜鸿铭》

文学不能成为职业,要专心著作,先要解决饭碗问题。我国女子最好的归宿还是嫁人。社会上男女不平等,婚姻内女子处处占便宜。这就是现行的经济制度。

要人治国并不是真治,世上的饭多半是混的,你不混总有人会替你混。出嫁是女子最好、最相宜、最称心的职业。——《婚嫁与女子职业》

真正的男女分工是男子赚钱,女人花钱。女人会养儿育女,男人偏要开战,把最好的儿女杀死。——《为中国女子辩》

世上总是思过的人少,推责的人多。

女子善敲竹杠的,英文妙称“挖金姑娘”(Gold-diggers),她们应与富商巨贾相对。买色求财和经商图利没有本质区别。也许挖金姑娘最后可以嫁个落魄诗人供养他,也可施药济贫印佛经,何必对她们苛求呢。其实细细想来,世人何尝不都是出卖点什么以谋生的。——《摩登女子》

人类天性是不完美的,婚姻制度自然也永远不会完美。

辜鸿铭为纳妾制度辩护:一把茶壶配四只茶杯,可见过一只茶杯配四把茶壶的吗?《金瓶梅》中的潘金莲说:哪有一只碗里放两把羹匙还会不冲撞么?——《说青楼》

也许女人穿了衣服取悦男人,脱了衣服取悦自己;或者脱了衣服取悦男人,穿了衣服取悦自己;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女人只有在做了母亲时,才达到她的最高境界。没有孩子的妻子是情人,有了孩子的情人是妻子。

现代商业的广告利用了女性所有的曲线,从头到脚无所不用其极。而普通女人也总以为,吸引和占有男人唯一的方法是性的吸引。

孕妇、怀抱婴儿、哺乳、与孩子嬉戏的女子是美的,美在那甜蜜恬静满足的神态。

人是所有动物中最好色的,但除了好色的本能外,强烈的父母本能使人类的家庭生活得以延续。——《论性吸引力》

女人适应环境当机立断的能力不比男人差。她们的直觉往往不错的,重感情少理智也能抓住现实。家庭的婚丧喜庆全赖女人操持,女人操持家务从不会混的。

天下没有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有不守礼的女子。

甲女云:“我看见某诗人就讨厌,因为他常同太太吵。”乙云:“如果你厨子有外遇,他做的点心会变味吗?”甲女云:“那不一样!”

女人就是这样凭感觉思考和说话的。——《女论语》

女人的美不在脸在姿态,脸是死的,姿态是活的。姿态是心灵的表现,怎样的慧心就有怎样的姿态,涂脂抹粉是打扮不出的。——《一篇没有听众的演讲》

看电影、读作品因感动而流泪的人,我总以为是比较有人性的好人。观赏者越敏感,对作品的反应就越大。好的作品需要敏感的人去欣赏、体会、享受。

人生有泪,问题是为什么而流。为艺术、为真善美、为仁慈而流是值得的!——《看电影流泪》

西人有言:糊糊涂涂以终身,不见不瞷(jian,探视)则满眼皆载道的漂亮文章了。

陈继儒曰:名妓翻经、老僧酿酒、将军翔文章之府、书生践戎马之场,虽乏本色,故自有致。然则鸦片榻上大谈严肃生活,亦有致之一。近水楼台,何时不有妙致,慧心之人随处可赏乐耳。——《母猪渡河》

钟情是灵魂深处一种爱慕不可得已之情,由爱而慕。慕而达是美满姻缘,不达则衷心藏焉,若远若近、若存若亡,而仍不失为真情,此所谓爱情。

所谓情者,不知其所自、不知其所往、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不知其亲疏美丑,情投意合,天地间唯一人焉。此一人可生可死、可离可合,心中意中唯此一人,是所谓钟情。——《苏东坡与其堂妹》

常人每以为萧伯纳的幽默出于怪诞炫奇,却不知这滑稽只是不肯放诞和盲从,而是揭穿思想、接近人情、撇开俗套,说老实话而已。——《萧伯纳一席谈》

萧伯纳说:我的方法是用最大的苦心,去寻求应当说的话,然后用最放肆的语气说出来。——《再谈萧伯纳》

十多年后重读《林语堂文集》第九卷的散文,更钦佩大师的思想观念远见卓识。大师(公元1895—1976年)的文章远的写于距今八九十年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近的也是四十年前的在七十年代了。今天读来依然亲切,真知是超越时空的,我们读到的是大师的人品学养、大师的纯真慈悲之心。

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八日——七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