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硬盘如何分区:民国第一清官———石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09:09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0日04:15 人民网-江南时报
赵子云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上了岁数的老南京不免会缅怀起当年那位力主抗战的南京市市长———石瑛。出生于湖北阳新的石瑛为同盟会元老,早年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推翻帝制、振兴中华的革命斗争。因清正廉洁,被誉为民国第一清官。
石瑛,湖北阳新县人。1903年中湖北乡试,后留学欧洲。同盟会会员,曾任孙中山先生私人机要秘书、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湖北省建设厅厅长、武汉大学工学院院长、浙江省建设厅厅长等职。1932年,“一·二八”事件爆发后不久,石瑛以其政绩显赫,世人为之称颂而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南京特别市市长。此时,日寇亡我之心已昭然若揭,举国上下抗战呼声不断。国民党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也日趋激烈,石瑛痛恨日军暴行,力主抗战,常常与以汪精卫为首的投降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1932年6月22日,南京市政府召开“一·二八”阵亡将士纪念会,会上,石瑛针对汪精卫之流“沪会疆局只能候国联公平置处”的论调,严正指出:“日本的行为与强盗无异,我们不能同强盗讲理。”
1933年8月14日,在市府职员总理纪念会上,石瑛又针对汪精卫的“中日亲善”论公开疾呼:“日本图谋侵略我国领土及主权,乃是它一贯的传统政见。我国东北三省及热河的被占领,就是其证……我们错在自己不振作,反而使劲高喊‘中日亲善’,这只能自取灭亡……”1933年间,日方要求在南京夫子庙、新街口、白下路等闹市区租房、建房、名义上是开店,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实质上是以此作为情报点。但市政府有关部门又找不出拒绝的理由,石瑛知道后,便召集了房东、地主商定:以房地主的名义断然拒绝了对方的要求,日方阴谋终未得逞。
1934年年初,一个新上任的日本驻华使节,按照惯例去拜会市长石瑛,但石瑛拒绝接见。弄得那个日本官员十分难堪。几个月后,南京举行全市性的防空演习。这个日本官员正由国民政府外交次长唐有壬陪同驾车在路上,他突然发现石瑛站在十字路口指挥群众疏散,则忙请唐有壬帮忙引见。当唐有壬上前说明来意时,石瑛忿忿地对唐说:“我们防空演习,就是为了对付日本人,他也参加,真不知道羞耻!”
1935年3月19日,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部长的汪精卫亲自电话通知石瑛,次日下午市府科长以上职员,全部到机场迎接日本《朝日新闻》访华代表团。石瑛一听,当即表示异议,接着便和汪精卫争执顶撞起来。最后他气愤地说:“我的职员决不迎接敌人!”说完后转身毅然向秘书宣布:“明日下午市政府全体职员放假半天。”
石瑛一系列“过激”言行终于激怒了投降派,很快被汪精卫以“违反国策”为由,于1935年4月排挤出京。
石瑛离京之日,南京城万人空巷,自三条巷(石瑛住宅)至下关火车站,一路人山人海,许多市民焚香燃烛,挥舞小旗为他送行。一群人还高举“爱国爱民”的匾额跪拜在市长车前……石瑛激动地看着眼前景象,不禁百感交集。他默默地扶起跪拜的父老,然后慢慢地上了小汽车缓缓前行,沿途不时可见啜泣不止的老人、妇女、儿童。
石瑛如此受到民众拥戴,不仅他力主抗战,顺应民心,还因为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却廉洁自律、生活简朴。勤政爱民。
“一·二八”事变后,沪宁沿线一些豪商富贾,买办洋行纷纷麇集南京,他们各持其政治背景钻营私利。面对这一政局混乱、民生凋敝的烂摊子,石瑛在上任后的第三天,即宣布了市政府的三条准则:紧缩、廉洁、公正。这一下触动了达官富贾的根本利益、纷纷跳出来横加指责,8月间,大房主马锡侯、高本恭等上书司法、行政两院,请求强令南京市政府停止征收房捐,并函呈首都警察厅对抗税者不得干涉,中央监察委员黄XX也向监察院弹劾南京市府查收税捐的决定。石瑛无畏无惧,以其理、其情、其法,迫使包括孔祥熙、林森在内的巨富官商第一次依法缴了税。
当时,作为首都的南京,一些大员们的子女上学、放学大都用汽车接送。石瑛对此极为厌恶,他派出警察专门驱赶各校门口送接学生的小汽车,使大员们的骄奢一时有所收敛。他读大学的六弟、读中学的独生子和读小学的侄孙,都是每日步行上学、步行回家。石瑛时常教育他们要廉洁奉公。比如私事不准使用公家的笔墨纸张,若需要,直接到文具店购买。在三条巷6号那座石宅大院里,人们常能看到包括市长在内的一家人翻地、种菜,打扫庭院。
1934年,石瑛的家乡遭遇大旱,他的胞弟、妻弟扶老携幼,千里迢迢赴京找“事”做,向做大官的他要饭吃,石瑛自掏腰包,在八卦洲买了一块荒地,让他们垦荒种粮,自食其力。
在治理财政方面,石瑛任南京市长后,冲破种种阻力,大力提倡国民教育,将教育经费由原来的每年30万元提高到90万元;精简机构,裁汰冗员;严禁鸦片、娼淫、赌博,整饬社会风气。
石瑛个性孤高,落落寡合,嫉恶如仇,曾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上,因孔祥熙故意刁难财款而当众将墨水盒砸在孔的法国进口西服上。还因打抱不平,向邵元冲摔过藤椅、打过戴季陶,以致丢掉中央执行委员的头衔。曾给蒋介石带来了不少麻烦,但他对这位老同盟会会员的人格还是十分敬重的。1939年6月,蒋介石提名已退隐的石瑛为湖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以让这位不甘自安的政界人物进入并无实权的民意机构参政议政。当时正是艰苦的抗日战争相持时期,他谢绝了应享有的一切待遇,全家人就住在一栋由牛屋改建的平房里,并在牛房前后开荒种地,常年吃玉米糊。春节时,在咸丰车站当站长的乡邻石雍如给石议长拜年。顺便送来一块腊肉,结果被石瑛骂了一顿后坚决退回。
由于长期心力交瘁,石瑛病倒了,在1943年11月4日与世长辞。临终时,人们听到他最后的声音是“抗战、救国……”并且发现他全身内外没有一衣一带不是土布制成的。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关切着这位为民族振兴求索一生的杰出知识分子。石瑛逝世的第二天,《新华日报》发表短评说;“石瑛先生特别值得我们追忆的是他从政的清廉自守,和对官场奢浮的嫉恶如仇。石瑛先生做的官并不小,要发财并不难,可是他安贫如素。在抗战的今天,这样的操守是特别可贵的。”《新华日报》还撰写了挽联:从政清廉自守;处世刚正无私。蒋介石、居正、于右任、张难先、冯自由等也都亲笔写了挽幛、挽联。
12月27日,国民党党政军要员及湖北省政府、省参议会等500人,汇集在重庆,为石瑛举行出葬仪式。董必武代表中共中央,也以个人身份来悼念这位昔日同窗契友、辛亥革命的老战友。他没有忘记,在1937年2月,在国民党三中全会上,石瑛与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14位中委一起重提“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重建国共合作,统一抗日的提案;他没有忘记,石瑛积极参加由宋庆龄等左派民主人士、共产党人筹备组织的“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他没有忘记,石瑛以湖北省建设厅厅长身份,积极支持董必武、陶铸等于应城创办的“湖北农村合作人员训练班”,建设厅承担了训练班全部经费……董必武的眼睛湿润了。
石瑛清正廉洁、爱国爱民的情操与品格也受到国际友人的赞颂。1948年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中只有三位中国人,石瑛即是其中之一。著名中国近代现代史学家吴相湘所著的《民国百人传》中,就有“民国以来第一清官———石瑛”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