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 pis女友照片:记住!在别人的看法里,你不一定还是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4:50:10

 

 记住!在别人的看法里,你不一定还是你

 

踏入社会后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有一种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很多时候别人对你不实的评价、错误的理解、甚至恶毒地污蔑,经常困扰着你。但,随着涉世经验的增多,你会慢慢地明白: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一直被人们做为“最复杂”的代名词。其实,“大千世界”就是由无数不同人格、不同性格,相聚共事的人组成的人群。因为,与人么的相处中,尽管任何事情的事实就一个,由于不同人格、不同性格的人,对问题的看法上的思维取向及表达方式的不同,不同结果总是会出现。对此,我们要是还有些素质、修养的话,就应去客观的看待,理智的处理。

“大千世界”的形成、存在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人们的思维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的“本能”决定的。而每个人的“本能”又是从很小就开始形成的。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   

人,三岁前的学习、模仿能力是惊人的。不管你信不信,三岁前,我们每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都比后来学习另一们语言学的快、掌握的好。再就是,在这个启蒙过程中,人的思维取向只是带有“个性”的“内向”或“外向”的原生态。这时的人真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在后来的七岁前,它又进一步完善、充实并开始在“内向”或“外向”性格作用下,开始学习、掌握对付周围事情的不同办法了。入学时孩子们对同一问题的判断、表达各异、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证明。随着小学、中学十二年基础知识的学习,慢慢成为青年人的孩子们“性相近,喜相远”的状态也就逐渐形成了。不管怎样形成,这时的年轻人还是比较单纯的。

随后的进入大学或是社会,年轻人便每时每刻都很自然地处在了早已存在了的复杂的社会中了。这对年轻人的生活来说是个很大的转变。原来的那些“热情”、“善良”、“单纯”、很少或几乎没有的“城府”就要经受“大千世界”严峻地考验了。若能碰上还继续善良着的人,对年轻人就来说,真是一大幸事。可,过来人都知道,年轻人早晚还是会要碰到那些为自己利益、欲望而心术不正的人。这时,就要看年轻人驾驭自己的能力了。这时的年轻人,吃惊、脑怒、后悔,甚至沉沦都会出现。久而久之,又一批延续“大千世界”性质的“社会人”就又会陆续出现了。“社会、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我们都会不自主地扮演着这个舞台上的某一个角色”的说法是很客观的,对的!

每个人到底成为哪种角色取决于自己本能观念的基础程度及对本能观念的维持能力。能战胜“吃惊、脑怒、后悔,甚至沉沦”的都是经过了在痛苦中选择了的。反之,则是没有痛苦选择而顺应了“世俗”的。这就象走路,上坡艰难下坡易。可上坡后就会有了高度,下坡后就会失去高度一样。人往高处走是要努力的。你决定了要向高处走,就要“一直朝前走,不要向两边看”。因为,向两边看,就又会不断地受到那些吃惊、脑怒、后悔,甚至沉沦”的干扰。这些是对上进很不利的。还是要走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吧。记住!因为在别人的看法里,你不一定还是你。

为什么在别人的看法里,你不一定还是你呢?。

因为,人与人的价值观不会一样。你所做的事要是出于公心为大家好,也不被一部分人看好时你千万不要“吃惊、脑怒、后悔、甚至沉沦”。因为他(她)衡量你的作为标准跟你不一样。善良人的误解会随着事实的呈现迎刃而解。可,持私欲心态价值观的人就不然了。对此,你还千万不要去力争这样人的理解。尤其是当事实逞现在那里后你就更不需去力争了。因为这样的努力没有用。事实就在那里,“列国自有公论”岂不更好?当前做好事的人被从各个角度误解的例子还少吗?可,好事就是好事,最后还是好事。

如果你真是有修养的人做了好事,就不用着急让所有人都一下子理解你。因为,就是善良人与善良人相比,修养也都不会一样。听了下面的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北宋年间,苏轼(东坡)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看了这个故事后大家是不是也恍然大悟。带着什么颜色的眼镜你看什么也是那种颜色的。对吗?当然,眼镜的颜色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要改变它不是我们的事。所以,急,是没用的。

人生在世所谓“知己者难遇”也是这个道理。人与人之间就是价值观类似,大致相同也要经过交流、共事、甚至患难与共,加之修养的水共勉平才能有切实的互信,才能志同道合。就是这样,也还要经过时间的证明才最可靠。看看心态好的老年人就会知道:他们身边老来能剩一、两个知己也就很满意了。是不是?

记住,遇到在别人的看法里,你不一定还是你的时候,别急啊!

 

                        ———济南好老头 2012.2.6.元宵节

 

 

附:“价值观”词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笔者录于“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