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兴平简历:90后“恋爱经济”管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32:07
90后“恋爱经济”管窥

家长埋单压力山大

  • 发布日期: 2012-02-05 00:00
  • 作者:文/何帆

一项调查显示:大学中的恋爱男女每人每月的恋爱花费平均在千元左右,情人节、寒暑假、圣诞、元旦等各种各样的假日消费中,学生恋人们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而这笔花费中90%要靠父母埋单,显然增加了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对那些抱着实验态度“处朋友”的90后,家长们更是显得无奈。

大学校园少了 “纯爱”

电影《山楂树之恋》给人们展现了一种在这个时代久违了的“纯爱”影像,但也有人认为那样的爱已成“古董”,显得寡然无味。在金钱、物质的堆积下爱情似乎变得越来越现实了。

今年上大二的刘立斌来自贵州省的一个小城镇,像其他情窦初开的男孩子一样,喜欢上了班花王倩。白天上课给她占座,晚上帮她打水,在这样的感情攻势下,王倩同意做他的女朋友。开始时,两个人很“纯爱”,没有昂贵丰盛的西餐,也能在食堂吃出浪漫来,但人有时就怕比较,一比就会有诸多“不平衡”在心里滋生。王倩室友穆珊珊的男朋友父母是个体经营者,“不差钱”的家境让周凯出手很大方,送珊珊的不是香水就是名牌衣服,用周凯的话讲,只要他能给珊珊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他们就能长长久久。相比之下,王倩显得寒酸得多,基本没收到过什么礼物。“姐们儿,你长这么漂亮,怎么能光风花雪月呢,那管啥用啊?还是现实点儿吧!”穆珊珊没少提醒王倩。

渐渐的,王倩和刘立斌为了钱的事儿开始产生摩擦,吵来吵去大部分是因为生活费的事,“我们都变了,是钱让我们都变了,有时我觉得好累,因为我没钱,一件像样的礼物我都买不起,我觉得欠她好多,自己都觉得累了,她可能更累吧。”刘立斌说。三个月下来,身心疲惫的二人还是选择了分手。

“散不起”的学生恋情

很多90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苦苦经营的爱情不但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花了不少金钱。但是,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很多大学生情侣选择了分手,“毕分族”(毕业就分手)的大量出现在学生群体中习以为常,这成了很多父母的一块心病。用父母的金钱培养出来的这段情感经历就这么打了水漂。

王梓和毛宁宁从大一入学时一见钟情,相恋的三年里,二人每天朝夕相处,还每周都要去学校外的小餐馆点一些炒菜吃,而有时候为了改善伙食,还去一些中档餐厅。在王梓看来,出去吃饭应该由男生付账,而一年中的圣诞节、七夕、情人节、生日又是必须送“大礼”的节日,动辄一两百元。王梓的家境并不是很富裕,而父母觉得儿子有个不错的女朋友,家里不能给他拖后腿,所以按月给王梓的账户汇去“恋爱资金”,心想着早晚毛宁宁也是他们家的人,也没什么亏的。没成想,毕业季来临,毛宁宁一心想去当北漂,而王梓是一定要回家乡工作,原本神雕侠侣的二人免不了要劳燕分飞,加入了“毕分族”的行列。看到准儿媳“飞了”,王梓的父母倍感失落,“这三年里你可没少在她身上花钱啊,两人就这么分手了?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嘛!”王梓妈不甘心地问,“那您说怎么办?难道把钱要回来吗?我已经够心烦的了,您还提钱的事儿!”王梓一激动挂断了电话。在这场恋情中,王梓原本构想的未来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散不起的不光是感情,还有父母的一笔账单。

提前“啃老”为婚姻埋隐患

啃老族说的是一群赋闲在家,不能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群体。90后大学生经济上没有独立,却在毫无顾忌地消费着父母积蓄为自己的恋爱实验埋单,似乎也有“啃老”的嫌疑。如果年轻人初涉情场,对恋爱经济没有丝毫的成本意识,就不懂得珍惜,有的人婚后偶尔的情感挫折或稍微的不如意动辄就提出分手,也可能是花惯了父母的钱谈恋爱留下的病根。

路凡上学时就被朋友们开玩笑地称为“路少爷”,平时出手阔绰,请兄弟吃饭,给自己要追的女生买东西,从来不含糊,也正因此,他身边从来不缺少女朋友,罗静就是其中一个。高中毕业后,他没考上大学,父母托人给他找了个中专,但没上了多久他就不去了,干脆回家帮父母照顾生意,说是照顾,其实就是“啃老”。父母看他没什么心气工作,索性先给他张罗着成家,房子、车子全都备好,他和罗静成了早婚一族,刚到法定结婚年龄就领了证。

婚后,两个人都还像孩子一样,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你是男人,怎么能总在家呆着啊,还不赶紧找份像样的工作?”“又没让你饿着,你管这么多干嘛?”罗静本以为路凡婚后会成熟一些,没成想,他仍然不务正业,路凡也觉得罗静这样总逼自己很烦人,结婚不到一年,两个人就都想散伙了,思想前卫的他们觉得既然不快乐就没必要勉强在一起,离婚没什么可怕的,而当初结婚时,房子写的是两个人的名字,离婚自然要分给罗静一半的房产,这可让路凡的父母心疼不已,儿子这次的“账单”实在有点儿贵。

校园爱情消费需理性

90后大学生在校园中谈恋爱时,应该建立理性的消费观念。要有规划,要讲究度,要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90后理性对待“恋爱经济”也是未来婚姻稳定的基础。高级心理咨询师赵励君认为,恋爱是人在追求一种身体愉悦、精神兴奋的综合身心感受,有了这样的感受恋爱才令人回味。谈恋爱需要“成本”,但是成本不单单是经济上的花费,还包括追求对方耗费的精力、心思、时间等。物质因素是爱情盛宴中的味精,没有会寡淡,但如果味精太多、主料太少,味道会更不好。

对于多数人而言,婚后的日常生活来源要靠夫妻二人自己奋斗。恋爱期间如能开始试着学习量体裁衣、量入为出,既能锻炼自己担当的心态,还可以提前预习“自己的生活责任”,而不是“父母的责任”。现在很多90后甚至80后社会角色滞后,比如工作后心理角色依然还是学生,比如结婚后心理角色依然还是孩子,心理学称为“社会性适应不良综合症”。究其原因,背后都有当年过度依赖父母的影子。

面对90后恋爱经济现象中的无奈,身为父母也要有所思考。默认或纵容这种给孩子恋爱付费的模式还有另一个远期问题:会使孩子形成钱多才能制造爱情、才能增加成功率的错误思维定式。反过来,孩子也可能理所当然地把失恋、受挫归咎于父母不能给足恋爱经费。相比依赖,这种错误的定式思维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