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猫的魂飞的顺序:为何皇帝总是防着自己诸多的亲生儿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7:38:27

为何皇帝总是防着自己诸多的亲生儿子

2012年02月06日08:40腾讯读书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文章摘自:《历史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作者:赵勇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本书简介:毛泽东曾说:“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诚然,粉饰者的谬导会让你的历史观慢性中毒,一些脸谱化的历史课本又会使你曾经活跃的思维僵化。翻阅本书,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历史是这么回事儿!这本书能让你透过庄严肃穆的正史,发现那些被掩盖的历史真相。

多子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有福气的象征,在民间,子孙满堂、多子多福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但这到了明争暗斗的第一家庭,却往往成了血雨腥风的来源。一切只是因为,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在这些兄弟中,最终只有一个人可以登上权力的巅峰,皇帝的儿子自是再多也不愁养,但愁的是怎么选出这唯一的继承人。为此兄弟手足之间往往争个你死我活,更有甚者,为早登大位时时期盼乃至下手让亲爹早死。

在历史上,很多皇帝为此甚至不得不防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党"其实是个很可怕的词汇,当太子最忌讳的就是拉帮结派。但当太子也有当太子的难处,拉点儿亲信在身边吧,老爹若是起疑自己就倒霉了;独自清高吧,周围有多少人盯着你的皇储之位,怎能睡得安稳?

超生禁卫军

古代中国的封建皇权,特征就是"家天下",天下尽归皇家,理想的状态就是千秋万代代代流传,所以,对于皇家来说,当然是人马越多越好,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只是皇帝正规媳妇的数量,实际整个皇宫跟自己没有血缘没有伦理纠葛的女人,理论上都是皇帝的女人,都可以为皇帝生孩子。

所以,古代皇帝一般都有大量儿子。据传说,周文王有100个儿子,其中99个亲儿子,另加上1个义子,这当然只是传说,真实性有待考察。不过,有据可查的,比如康熙皇帝,老爷子活了快70岁,生了35个儿子,活到成年的有24个,这还只是儿子,他还生了20个格格,一共55个儿女。

再往前,历史上最风流浪漫的唐玄宗李隆基,有30个儿子、29个女儿。李隆基的突出之处在于,虽然儿子数量在历代皇帝中不是最多的,但他却可以做到杀儿子不眨眼,杨玉环成为寿王妃的两年之后,唐玄宗为了家长里短儿的事,一天里就杀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个亲儿子。

李隆基的爷爷李世民也有14个儿子,21个公主;陈朝第四位皇帝陈宣帝陈顼光儿子就有42位;宋徽宗有儿女65位,其中31个是皇子。

所以,以现代的眼光看,每个皇帝都有一支超生禁卫军,不过,与超生游击队不同,皇帝狂生孩子不仅合理合法,而且事实上这也是当皇帝的重要任务之一。反正不存在养不起的问题。儿子多,是皇帝成功的一面,如果皇帝体弱短寿,子嗣少,往往被视为江山社稷不幸。

给孩子安排工作

儿子多了就高枕无忧吗?当然不是,皇帝养了这么多儿子,但是往往在给孩子安排工作方面犯难。给每个儿子都有份儿,那么往往造成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只管太子,就造成皇子为了当太子打打杀杀;借助外戚和太监来监督儿子?只会造成宦官专权和外戚把政。

其中尤为明显的,就是儿子多了储位之争会异常残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康熙帝8岁登基,宝座一坐就是61年,创了中国历史的空前纪录。前面提到了,康熙帝,亦是一个生育能力很强的父亲,他一共有55个子女,其中35个儿子、20个女儿。在他去世之前,其成年皇子已有十几个,至于太子更是已经四十多岁。众皇子眼巴巴地看着皇位而不可得,多年来各自沦为最危险的阴谋家。最终,老四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后来的清世宗雍正"脱颖而出",成为一场混战的大赢家。

身前难管身后事,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因为儿子太多。其实康熙很早就把皇权继承人给确定下来了,老大不是嫡生的,太子定了当时只有1岁的老二胤礽。康熙当时的意图很明确,早早定了,可以避免斗争稳定政权。但是,几十年过去了,康熙依然健在,依然执政。这让当了四十年太子的胤礽心里着急,胤礽说起来真的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主儿,竟然发出"岂有四十年的太子"的怨言,并传到了老爹的耳朵里。

康熙还能信任这个嫌自己死得慢的儿子吗?于是说太子的行为鬼鬼祟祟,自己经常发觉太子晚上在帐篷外偷窥他,这让康熙产生不安全感,认为他有大逆不道行为。最终,康熙四十七年,康熙下令废太子。

废太子之后,早就对太子积怨很深的老大胤禔非常兴奋。见老爸康熙把太子的行为说得如此严重,就跑去落井下石,他给康熙建议,老二如此大逆不道,应该把他杀了,并表白,自己愿意为父亲动手处理此事。这番话说得很愚蠢。对康熙来说,废太子已是大事,若再杀掉儿子,岂不与暴君无异?同时,这话只会让康熙警觉胤禔的目的。果然康熙勃然大怒,将胤禔关了起来。

但太子的位置不能一直空着,康熙召集群臣让大家推举。出乎康熙意料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推举皇八子胤禩,认为他足智多谋,才干超群,而且他人缘好,不但与满族大臣关系好,与汉族大臣关系也挺好。可是,这点却戳痛了康熙。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胤礽为什么会被废?除了那句不该说的,还因为胤礽做太子的时间太长,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对康熙的权力形成了威胁。所以,当大家几乎一致推举胤禩为新太子时,他心胸狭隘的老爸不但没有为儿子出众的能力感到骄傲,反而在估量胤禩这小子暗中下了多少工夫笼络了大臣。

康熙想来想去,最终作出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在康熙心里,他并不认为群臣举荐是皇八子个人能力的体现,反而认为这是在太子被废之后,胤禩收买了人心的结果。重立太子,不过是康熙的权宜之计,果然过了没几年,康熙又把太子给废了。

康熙再度废太子是康熙五十一年,已经年近六十,确立皇权继承人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康熙一再向大臣表示,会选一个能让大家心悦诚服的新太子。但是,康熙这次可能太过谨慎了,一直到十年后去世,都没有来得及立下太子。

康熙六十一年秋天,康熙皇帝在南苑打猎时突患感冒,回畅春园养病,谁知一病不起,突然去世。最终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莫名其妙地当上了皇帝。按照雍正的说法,康熙是有遗诏的,但是这遗诏却很可疑。因为康熙去世时,身边有七个皇子以及隆科多(康熙皇后胞弟,官居九门提督,相当于今儿北京卫戍区的司令,当时畅春园在他的掌控之下)在,去世后,正当大家乱成一团的时候,隆科多站了出来,说皇帝有遗诏,命皇四子继承大统。至于遗诏在哪里,隆科多说,这是口诏。

这个传说中口诏到底有没有,只有隆科多和死去的康熙知道。雍正帝继承皇位之始,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雍正解决起自家兄弟来也绝不手软,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除了境遇比较好的十三弟胤祥、十六弟胤禄和十七弟胤礼。其他兄弟不是被雍正判了死刑,就是终身监禁。

所以说,给儿子安排工作,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个大难题。为了继承大统,儿子们会拼个你死我活,有人获胜,其余的儿子就会面临遭殃。至于将政权交付他人,则更要冒着大权旁落的危险。

生个儿子当藏獒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如果皇帝体弱短寿,子嗣少,往往被视为江山社稷之不幸,然而,皇子多了,皇帝往往也犯愁,不仅儿子们之间一山不容N虎,搞不好连老爹他们都容不下。太子立得太晚,儿子们容易从小较劲,争权夺利,兄弟不和;立得太早,则容易有太多人攀附太子,结党营私,甚至威胁自己的地位。更不幸的是,此事不仅自己要犯愁,好不容易终于选出一个继承皇位,这种愁闷往往要顺带送给这位"幸运儿"。

那么,既然这么"愁苦",为何还要拼命超生?

第一,老婆太多,不懂避孕。不解释。

第二,皇家弱肉强食,竞争太过激烈,太子经常死于非命,多生儿子做后备军。这点似乎也很容易理解,太子们有自己身体弱死去的,比如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为人忠厚,深得朱元璋喜爱,重点培养了很多年,却一病不起撒手人寰;有在储位之争中死于非命的,比如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被弟弟李世民在宣武门杀死。总之,为了预防各种各样的不幸,还是多生几个的好。

第三,生儿子多了对付外来者。李世民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读历史,皇帝们更读历史,前朝发生的悲剧,皇帝们也都心知肚明,但皇帝还是选择了多生儿子。在分析皇帝诛杀功臣的时候,我们曾猜测,皇帝们也有可能预见可能的悲剧,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无论怎么砍砍杀杀,当皇帝的总是自己的骨肉,这比大臣夺权强,比外戚宦官夺权强,而且,儿子们内讧归内讧,当外敌当前的时候,"打仗亲兄弟",总还是自己兄弟,可以一致对外。

本篇结语

我们这本书讲历史,第一篇首先讲皇帝,而不是帝王将相、后妃佳人,是有充分依据的。中国的历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封建社会的历史,而封建社会整个架构的核心就是皇权,而皇帝又处于皇权金字塔的顶端。现如今有很多人羡慕古代帝王的生活,认为皇帝可以呼风唤雨,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其实我们如果仔细研读历史,会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儿。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作为一份职业,皇帝的压力是很大的,可以说不进则退:如果你想好好干,行使好那至高无上的权力,那么你会非常累,因为帝国的一切事务都需要你来仲裁;如果你不想好好干,想当甩手掌柜,那么想想那些权力被架空,被自己的亲人、朋友、下属干掉的皇帝,那些历史大量的非正常死亡的皇帝,就会让你无时无刻不惊出一身冷汗来。所以,皇帝不仅是工作强度大,而且属于高危职业马虎不得。

其次,皇帝这个职业入门门槛非常高,竞争异常激烈。中国有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中国都是皇帝个人的私产,开创一个王朝就类似于开一家公司,而皇帝就是董事长兼CEO。你想当皇帝只有两种途径:一是你爹是皇帝;二是自己开公司把原公司取而代之。纵观中国历史,真正从草根奋斗成皇帝的,大概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作为草根一夜暴富的代表,他们都脱离不了底层农民的那种狭隘、自私、刻薄寡恩的劣根性,格外看重那来之不易的皇帝位置,绝对不允许他人染指这个胜利果实,所以他们对一起创业的功臣的清洗也是历代帝王中最突出的,逃脱不了"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魔咒。同时,他们自身尝够底层人民的艰辛,特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二茬苦受二茬罪,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特别好;尤其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永坐江山,万世不易,对儿子大肆分封,对同宗兄弟也格外恩赏。这种表现出来的"白眼狼+灰太狼"的矛盾性,虽然看起来有点儿精神分裂,但却有其内在的根源。我相信,当他们举起屠刀向着那些昔日的朋友、兄弟挥去时,每每午夜梦回,内心的那种折磨、煎熬和愧疚是常人所难以体会的。

即使他们千辛万苦通过重重考验,开创一个王朝,那也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立马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权力的继承问题。要使得子子孙孙无穷匮,就要保证代代有明君,不然一旦身死国灭,后代子孙的命运连普通百姓都不如。可是想要代代有明君,又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细数历史,不靠谱、不务正业的皇帝占大多数,所谓贤君却寥若晨星,而且贤君几乎都是"杀人犯"。

可是,话说回来,不管孩子有多么不靠谱,皇权作为一种排他性的权力,总归是要在子孙中传承的,所以历代皇帝都特别重视生儿育女,于是就产生了世界上最大的超生家庭。虽然孩子多了可以保证有后代可以传位,但是皇帝的位置只有一个,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是永远无法调和的,于是怎么给儿子安排工作又成了皇帝的一大心病。一般来说,中国历史上传位有三大原则:立嫡,立长,立贤。这三大原则虽然不甚科学,但也相对公平;最不靠谱的还有"立爱":先帝喜欢谁就立谁为下一届"皇帝"-这种情况往往最容易出问题。无论怎么选,都会有人不满意,各皇子也都会形成各自的势力圈子来争夺皇位:大家都是父皇的儿子,凭什么一定就你当皇帝?皇位的争夺往往导致父子、兄弟反目成仇,同胞自相残杀,这种家庭悲剧不断在中国历史上上演。

可见,许多人艳羡的皇帝并不见得是一个多好的职业,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了的,"可怜身在帝王家"并不是一句多么矫情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