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火猫出装:“一场忽悠,一锅混水”的中国英语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4:20:17
热火朝天的中国英语教学已逐渐趋于冷却,学习者也逐渐趋于理智。这是历史的必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人学英语的动力源于:一对西方世界的求知欲;二对英语以及英语文化的神秘感;三为应试所迫;四是随大流的时髦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人与外界,尤其是与西方的接触,了解增多,前两个因素已逐渐消失。从九十年代末至2008年的中国北京奥运会结束前,中国人学英语多是出于后两个因素。而这一阶段的中国英语教学只能用这样的一句话形容“一场忽悠,一锅混水!”,这种结果只能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权威”专家的忽悠

有人说:中国的英语教学是一锅煮不开的水!其实不然,好在它没有煮开,如果煮开了,这水最更不能喝了。中国的英语教学可谓是百花齐放,百花争鸣。在一批精英和所谓的权威专家的捣鼓下,数以千计万计的教学改革,教学科研,教学课题,教学成果,教学精英等层出不穷。且不说其他层面的研究有多大意义,就说一些所谓的权威们研究吧。在一些权威的专业刊物上几乎每一期都少不了他们的大作,发表的“高见”也不少,但他们的“高见”又有多少能用于教学实际呢?又有多少能使中国的外语教学起到的积极变化呢?其实英语教学的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两个根本的问题:一是,英语对于哪些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工具,哪些是思想、道德和文化教育,哪些是两者兼有?二是,英语教学是重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教学?不幸的是我们的英语教学的研究更多是偏向工具,偏向课堂。由于定位上的迷糊,就造就了这些权威专家们随意断言,就难免出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忽悠泪”!

如果把英语当作一种工具,这种教学本来就很简单。入门首先需要老师教好,特别是基本的音标发音,基本的单词拼读,基本的句子朗读。入门以后,就看学习者的自身的造化了,这道理跟学任何手艺一样,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语言是一种天赋,情感和个性化特强的学科,本来就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的英语教学法.这种把英语当作一种工具的学习者在打好自学基础后,为什么学,怎么学,怎么用全在学习者个人,别人是无法代替和干预的,更用不着所谓的权威专家们高高在上,指指点点;他们只会把这种英语教学弄得神乎其神,高深莫测,越弄也混,其实多是鸡毛蒜皮。显然,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偏重于其工具性,既然它已被堕落成了一种工具,大学里根本就用不着在课堂上开设这样的课程,让老师,学生在课堂上受罪。让学生在课外自学,其效果比课堂要好得多.现实中,很多英语高手多是靠自学学会的,这一点,专家们为什么视而不见呢?

如果把英语当作一种思想、道德和文化教育,决定教学的首先不是教学法,而是一种制度的社会价值,思想道德的取向。翻开我们的教材,无论是中小学的和大学的,涉及到普世价值的,真正的西方优秀文明和伦理道德的题材少之又少,更多是糟粕和洋八股,更多的是教会学习者怎样迅速成为一种成功的工具。这样怎么能教书育人呢?更不用说什么教学法了。



二、教育部的干预

在英语教学上,我们的教育部可算是情有独钟,呕心沥血,费尽功夫,对其重视程度不亚于必修的社会主义理论课程。这就难免在这方面的出现系列的行政干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国家的一些领导人在出国访问时偶尔show了一两把外语口语,这本无可厚非,但当时教育部的一些人就开始拍起马屁来了:你们看,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外语说得多好!我们更应当把外语学好,说好。很快,部级领导,省级领导英语升温,最后就是“屁民”英语走上了疯狂。

为了把大学英语推向高潮,九十年代初教育部铺开了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客观地说,如果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这种统考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不幸的是,这种首先属于一种自愿性的考试变成了强迫式的考试,随后又被不少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滥用,其信誉被禁而不止的社会和部分学生的作弊所糟蹋。更可怕的后果是,英语至上的“国策”正在和即将祸害好几代人。由此引发了不少理智的思考和呼声:彻底取消英语四六级!但教育部最后还是金蝉脱壳,一意孤行。这可是一块大肥肉啊!教育产业化其实就从英语统考化开始的。

教育部可能是担心被烧热了的英语教学被冷却,所以在近几年又不遗余力地鼓吹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似乎多媒体网络教学才是万能的,是最先进的外语教学法。网络教学真的这么万能吗?只要您登陆因特网查找一些英语学习的资料或资源,可能查半天都查不到,即是查到了,也要注册登陆,注册登录后,您先交钱。您要收看实时的英语视频网,如CNN,ABCNEWS,MSN和VOA的话,那网速慢的叫您喷血。笔者比较喜欢的YOUTUBE这段时间被封死了。后来笔者才知道,所谓的外语多媒体网络教学就是要登陆他们支撑的某些教学网,用某些指定教材,用某些教学软件。

为了网络教学的推广顺理成章,教育部的专家们特别把外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的“听说”放在决定性的位置。因为他们心知肚明,多媒体媒体网络教学对英语的听说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对读写译就不太凑效了。所以,在他们最近设计并即将铺开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中,每一部分都由听力题做托。看你们重不重视我的听力,重不重视我的多媒体网络教学!但外语学习的切入点,方法和步骤是因人而异的呀,是因为需求而变的呀!怎么能千篇一律呢?万人一路呢?有过丰富的外语教学和学习的人都知道外语学习其实很简单,纯朴:会读就会学,会背就会用!是不是笔者头脑太简单了?要知道,比四六级更大的产业就是多媒体网络教学!

英语教学本来就应该是一门普通的学科,用不着行政上的炒作和干预,要遵循外语教学的规律,就要让它回归自然。它不应成为一些当权者玩弄权势的工具。



三、培训机构的造势

社会上很多英语培训机构都极力给学习者灌输这样的观念:英语学习是快乐的,不快乐就学不到英语。 为了保证英语学习的快乐,他们只能在“听说”上做文章,这样既时髦,又能立竿见影,下课后小孩一两句赵丽蓉老太太都能说的“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Welcome you to Beijing!”的弱智英语能使许多家长乐得屁颠屁颠的。由此对培训教师的崇拜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听说,听说”嘛,就不用学音标发音,就不用学单词拼读.天天说说笑笑,唱唱跳跳,从五六岁跟他们学到十五六岁。永远离不开这个培训学校(十年里学校从学生身上捞了多少钱?学生又学到了多少英语?)。永远快乐,永远不会自学。学不好家长还怪不了培训机构,只怪自己的小孩没有学习英语的天分。事实上,英语学习跟其它学科的学习一样都要经过三个阶段:短暂兴趣的入门学习,艰苦不懈的提高学习和持久兴趣的深入学习.作为教学者,在学习者处在第一阶段时,应利用他们的兴趣尽快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也要让他们意识到英语学习的艰巨性,并为此作好心理准备。现在不少初中生在"正式"学英语时,很难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不怀疑以前那些老师的教法,倒是怀疑现在老师的教法。由于小孩固有的先入为主的心态使他们很难与新的教师合作。这种后果可想而知。其实,任何成功的外语教学,都是让学习者尽早进入读写译阶段。不能使学习者进入读写译的英语教学算不上成功的教学,因为读写译是英语学习的最高境界。会读写译而不会"听说"的人顶多算个"半哑吧",但会"听说"而不会读写译的人,最终还是个英语"文盲"。具备自学能力的学习者才会读写译,否则永远处于牙牙学语的"听说"阶段。掌握读写译的人,要进入"听说"很容易,但学会"听说"的人要进入读写译则不然。



四、教学单位和用人单位的跟风

由于很多英语教学的要求都是教育部以改革的名义下达的,因而很多学校不得不从命,因为不重视英语教学,就没有改革精神,这可是上纲上线的问题。而且改革一个花样接着一个花样,不问实际效果只看场面热烈。一个改革没完,另一个新的改革逼来。似乎不这样折腾,就不是外语教学.外语教学改进被弄成了外语教学运动。也许,国人最大的能耐就是什么狗屁事都能搞成轰轰烈烈的改革和运动。由于上上下下的层层重视,英语教学被严重扭曲,其功利成分和狂热成分比其他任何学科都要重。

用人单位的跟风主要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证书上,似乎哪一个单位如果不在英语四六级的证书上提出要求,这个单位就没有"层次"和脸面,就没有与时俱进的观念.有一所位于边远山区的卫生院在招聘医生时,一定要一个过了四级毕业生.当问及卫生院的负责人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要求时,他说:“"我不知道什么四级六级,反正别人要我们也要!” 有一名过了英语专业八级的学生到一家单位应聘时,招聘负责人问该学生是否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该学生说只有专业四八级证书,该负责人回绝道:“我不知道什么专业四八级证书,我只要四六级证书!”

无论是外语教育决策者,还是用人单位难道都没想过:在中国很多地方,很多单位,英语到底有多少用场?很多中国人的一生又有多少次能用上英语,又用上了什么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