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应在四九是什么意思:如 何 沟 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4:17:03

如 何 读 书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平时我们读书的不少,有用的不多。记得著名管理专家明茨伯格曾说过:“读书永远不晚,但唯一的错误恐怕是太早了。”看来选择合适的时机读书比读什么更重要。

那是很多年前,一位很聪明的年轻朋友拿着一本新书找我,又是一本《沟通管理》。朋友问我“如何读书?”我反问朋友:“读书何用?”朋友觉得我是明知故问,言下之意是,古人早有所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我知道,这个沟通很成问题的朋友特别喜欢读书,尤其是沟通管理之类的书籍。遗憾的是,自诩为沟通专家的他,屡屡在沟通中犯错。

人们熟知西点军校等美国高级军事院校,不仅为美军培养了众多骁勇善战的将领,也为美国商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企业精英。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只要不是脑袋有问题,西点就一定将之培养成合格的指挥官。”过去我们以为读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于是,教育被简单理解为等同于读书。最近学习了一点心理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影响思维。就像教育小孩,他们不是我们思想的成果,而是我们行为的成果,即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天,朋友要和我分享他学习沟通管理的心得,他每次都说他的读书收获很大,这次也不例外。他说他终于明白了一个真理,即沟通的目的不外有三:说明事物;表达感情;建立关系。我直言不讳地问他“你还读到了什么?”朋友露出一脸茫然,意思是说,这还不够吗?我后来告诉他,如果就这样读书,可以说不是学知识而是收集了一堆信息。我比较了解这个朋友,他的沟通一直都存在问题,恰恰他又最喜欢与别人沟通,喜欢教导别人如何沟通。我告诉他,读书的目的不是知道如此或问什么这样,而是要学会如何做到。比如沟通,因为要表达感情,需要的是要常常的关心别人,动机要很单纯;要建立关系,需要的是靠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各方面的朋友都要有,切忌急功近利和庸俗势利。

后来在我连珠炮地追问下,朋友终于理解了一点如何读书。这是他后来的读书总结:(1)在管理上要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这个人与你熟,犯了错误就不批评;(2)对不了解的事情不要忙着下结论,先设法让自己了解,才可以下结论;(3)在下结论前,最好征求一下老员工及相关人员的意见,这对自己的结论是有帮助的,至少不会使自己原本以为对大家都有利的事情别扭曲了本意,而自己的用心也被抹黑;(4)不要想一下子把旧有的习惯都改掉,一件件、慢慢来,是更正旧有不良习惯的不二法门,等等。

正是我们长期有效的沟通,才有了进一步分享的价值。沟通不仅要注意细节,更要注意方向。至少知道,下情上诉和上情下达的不同处理方式。比如,下级向上级请示、汇报、诉苦,要把握好分寸、火候,除非上级想听,否则不要讲。而且一定要站在上级的角度想自己想听什么。当上级有异议的话,不要顺着上级的话来说,一定要适当合理的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时老板才相信你。三分把握三分坚持;七分把握七分坚持;十分把握完全坚持。在上情下达时,一定要多说小话,少说大话,少打官腔。要多说亲切的话来感动他,让他自己感动。还有的是,老板让你做事情,你明知道做不到,也不能马上提出意见,过后想办法再说。立即反应是最愚蠢的。上级与下级开会时,上级要不急着说,要多听。要记住,上级是提出问题的人,下级才是给出答案的人。开会的时候上级让下级很紧张,这个会就成功了。

现在我发现,这个朋友成长了,不仅学习理论,更重于表现。比如,

(1)待人接物他都要以给别人面子为基础;

(2)与别人(特别是领导)沟通时,他学会了要察言观色,有时话讲到一定的程度他就不再讲了;(3)说话比从前更加小心,不该说的话一句他也不再讲了;

(4)他还兴奋地告诉我,当你讲话的时候,发现老板和别人说话,你就要小心了,很可能是你讲的太多了;

(5)他改变了过去快人快语的习惯,不再做始作俑者,当必须第一个发言时,他也要先请别人讲,别人让了一圈儿后自己再说;

(6)他在每次的开会前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在开会时他很给上司面子,关键是会议之前他与上司沟通了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该讲的是否由上司讲更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