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为什么:我的宇宙观(四)   文 / 刘福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51:38
',1)">
四、混沌宇宙观的天文物理释疑
关于已知宇宙的起源,我同意大爆炸的观点,但是只限于我们已知的宇宙,更上一级的宇宙形式,我们只能在大爆炸之说后想象,我们现在能够想象的结论,只能是宇宙无限,时间和空间无始无终,这是我们已知的宇宙,本身就是白洞的更广阔的宇宙空间推论,严格意义上说,它仍然属于我们正在的宇宙形式,只是自在规模的空间扩大,那是自在密度越来越小的发展趋势。在我们已知的宇宙,作为黑洞状态存在的更上一级宇宙形式中,更上的含义,则是性质上的反向,不过在规模空间上,一样有扩大的含义,所以这个更上的意义更全面一些。
这两种形式并不矛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我们就可以想象,宇宙是无限的。我们已知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它显然以作为白洞开始,当它作为白洞的意义达到极限时,宇宙的空间更加扩大,扩大到它又收缩成了黑洞,自身自在因为中心质点的引力,已经无法再扩散到外层空间时,就只能把更外层空间的自在形式,吸收进自身的空间,而且只进不出,这样在更外层的空间里,我们就成了一个黑洞。在我们无法突破这种封闭,进入到更外层空间之前,我们只能从已知宇宙黑洞的状况去想象自身。更外层空间的宇宙,显然与我们反向。如果更外层宇宙的状态,自身的感觉和我们再反向同步,那么这种想象就可以无穷无尽了,显然只能用无限去总结其性质。
从我们已知的宇宙,去想象无限的宇宙,那么不同的宇宙形式之间,显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交换,也就是说,宇宙的独立性都是相对的。黑洞可以从更大的宇宙形式中吸收物质和能量,扩大自身的质量规模,当它达到一定的极限状态时,自然会发生质点爆炸,于是一个宇宙毁灭,而另一个反向的宇宙形式开始诞生,这就是我们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础。白洞的宇宙形式也是一样,当它只出不进的状态达到极限时,物质和能量过于分散,于是造成宇宙自身的解体,宇宙内的物质和能量,被自身内的黑洞,或更上一级宇宙中的黑洞吸收,这些黑洞因为引力相互聚合,直到达到可以产生爆炸的极限,于是同样新的反向宇宙形式诞生出来。
宇宙形式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造成宇宙形式毁灭和新生的过程非常复杂,它本身就是一个混沌的过程,我们这样的说明只是简单的形式。两个黑洞发生聚合,黑洞和白洞直接连通,白洞和白洞互相排斥,各种复杂的情形显然都可能出现,所以宇宙具体的诞生和毁灭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整个的宇宙范围来看,它本身就是无限和永恒。黑洞质点爆炸,白洞无限漂散,显然是任何宇宙,最基本的诞生和毁灭形式,这两种形式互为因果,实际上已经两级同归,构成了无限的宇宙。
当然这些都是基于我们已知的想象,一个更上一级形式的宇宙,就可以否定我们想象的绝对,无穷无尽的想象也就没有了意义。等我们可以进入到更上一级宇宙的时候,再去想这些也不迟。不过人无远虑难免近忧,个体人的生命当然有限,但是人类属种的命运,还是应该思考的,算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罢。人类诞生于已知的这个宇宙,这个宇宙既然有它的诞生,当然也会有它的毁灭,我们已知宇宙毁灭的那一天,究竟是不是人类的末日?这是人类不能不想,起码不能永远不想的问题。
通过了前面的分析,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人类在已知的宇宙毁灭之前,没有找到可以安全离开它的办法,那人类真的会有末日的一天,不管那一天多么遥远。不过可能逃离的方法,在我的宇宙观里已经说明,那就是人类必须发明达到光速,甚至超光速的安全载体,否则无论如何,我们也无法离开已知的宇宙,活着达到另外一个宇宙的空间。这些在现在还是只能想到不能做到,但是它也许终有一天成为现实,但愿这一天,能在我们已知的宇宙毁灭之前到来,如果根本还没有上帝,那就没谁来救我们,我们只能自己救自己,那我们也就成了上帝。
我的宇宙观在已知宇宙之内,肯定了大爆炸诞生理论,而爆炸之后的状态,又是怎样发展变迁,才成为现在这么和谐的状态的呢?难道真的有上帝安排了这一切?可惜我在前面的分析,已经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即使有更高智慧生命形式的上帝,它也没有能力去决定这一切,因为一切在它可能进入这个宇宙之时,就已经是结果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宇宙自己,就有它的神秘配方?显然这样一问,我们又从宗教上帝,到达了自然上帝。其实自然那里有什么上帝,自然而然,一切自然如此,因为否则一切都不会存在,也包括现在的我们,那这样的发问还有什么意义?
自然不是上帝,但是自然的规律,却在客观地发挥着上帝的作用,宇宙之所以如此的和谐平衡,肯定有它自身客观的规律性。可见宇宙的存在,肯定有它自己的配方,它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就因为它有着自己严格的规律性。英国天文学家理斯,是研究这个宇宙配方很有成就的人,他写了一本《仅仅六个数字》,真的就用六个简单的数字,给宇宙写出了一个配方!这个配方是量体裁衣,难免附会勉强,当然说不上绝对,但是这种研究的方法,我是很赞赏的,合适与否不说,那总是让人穿上了衣裳。
理斯是多元宇宙论者,他认为不同的宇宙,都有不同的宇宙配方,这样也就淡化了宇宙配方的神秘性,这种观点我并不赞同,因为我前面已经否定了多元宇宙的形式,它们即使存在,也不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我们可能知道甚至可能想象的宇宙形式,必须以光速恒定极限为基础,如此才有物质,因为物质的交互,我觉得宇宙自在基础一样,因而它的配方是一样的,只是过程中有很多的变数,这才造成了宇宙之间的差别。它们在根本的规律上一致,才能被我们想象出来,我们也才有去研究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理斯提出可能存在多维宇宙的观点,我其实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只是我认为既使有,也不能说明,它们就一定存在宇宙配方的不同。
不懂天文,不敢深聊宇宙配方,不过理斯的宇宙配方说,提示了我一个哲学上的“混沌量化”,上级自在对下级自在绝对的相对,应该也可以计算出一个量化值。不过我没有理斯那么厉害,不敢说它究竟是多少,直观感觉和理斯给出的六个数字中,第一个百分之零点七大体接近。这就是说,我对所谓“绝对真理”,可以给出的最高分,百分制肯定不超过九十九点三分,我自己的任何结论也是一样,当然比这个极限要低得多。因为我这人太懒,所以喜欢自己首先否定自己,落得不和人发生争论,对我的任何观点如有反对,我在不绝对的意义上,其实已经接受,那我还会与人有什么争论吗?
现代天文学,在宇宙起源的争论之后,对宇宙中星系的形成,也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其中有美国皮布尔斯“自下而上”的星系聚合说,也有与之直接对立的,前苏联泽利多维奇的“自上而下”星系分散说。这两人都是宇宙物理学家,但是他们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反,但似乎各自的学说,又都有自己的实验证据。为什么两个完全对立的结论,又似乎都有道理呢?我觉得这就是绝对的相对问题。在我的哲学观点中,任何观点都不是绝对的,在上一级的自在规律,永远存在着对它最直接的否定,其否定最小的极限,也肯定超过上面混沌量化的理性标识,只是我算不出那个具体数值。
不过混沌量化数值即使能够确定,它也仅仅是个标识,而且只有本级自在形式的程度确定性,超越了作为基础的自在形式,其确定的程度减少,如果考虑到宇宙反向的形式,它们甚至可能发生逆转,于是对立的规律性结论,在过程中必然会有确定性程度对半的状态。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永远只是一个不断扩展着的领域,一切已经的结论,随着认识领域的不断扩大,其确定性会越来越小,甚至自身可能直接构成否定。
皮布尔斯和泽利多维奇,这两个观点直接对立的人很有意思,他们推理自身结论的实验证据中,竟然都包含着否定自己证明对方的现象,这不能不让人钦佩他们的科学品格。不过科学不讲人际关系,它要说明事物客观的状态,既然两种观点直接对立,那么他们之中一定有一个是错误的,这在混沌哲学诞生之前,应该是一种必然的结论。但是现在有了混沌哲学的观点,这个结论本身,也已经没有了绝对。在我们推论了反向宇宙存在的可能性之后,我觉得这两个直接对立的观点,都有自身的理性确定性。当然就我们现在的时空状态,它们之中有一个可能更为合理,不过我不想对此作出确定性判断。
那么星系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我只能按照我的推论继续推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当时的自在形式极限微小,我们通过物理学“质能转换”理论,可以认定它们只有一种能量的原初状态,能量本身就是一种自在形式,这在而今的科学界是可以肯定的,氢氢聚变释放能量减少质量,从这个现象中就可以肯定光和热的物质性。我们肯定了大爆炸的宇宙起源说,事实上也就肯定了皮布尔斯“自下而上”的星系构成说,因为一开始的宇宙之中,根本就没有今天概念的物质状态存在,又那里来的团块结构呢?显然爆炸之初,只是一种巨大能量的释放状态,因为能量的作用,才开始诞生最简单的自在形式,简单的自在形式进而聚变,这才逐渐构成了,复杂宇宙物质形式的诞生,这本身就是我“自在本无”的形而上推论。
由此可知,在已知的时间顺序上,皮布尔斯的星系结论应该是正确的,但为什么与之相反的结论,似乎也有一定的证据呢?我这样看它产生的原因,因为反向宇宙形式的可能,如果把时间的顺序反过来,那么直接对立的观点,不是一样可以成立吗?我们对宇宙的观测,虽然还达不到逆反时间的程度,但是观测到的现象本身,只是一个时点的状态,既然时间存在着反向的可能性,那么观测的结果,一样可以发现反向的证据,甚至它们可能出现均衡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时间的逆反上,泽利多维奇也是正确的。
持对立观点的双方,在观测证据上都有对自身的否定,说明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人们惯性的思维方式,总是要寻找一种结论的确定性,殊不知这本身就是一种绝对的形式,为什么不从否定自身的角度,也替对方去思考一下呢?这样的结果,必然是一种混沌的结论,但是混沌本身,恰恰是客观存在的真实。
我继续说明我的星系诞生观点,所谓我的观点,其实并没有什么创新,而不过是通过反向思维,把这两种观点混沌在了一起。我一直说混沌哲学并没有发明什么,它只是发现了客观的混沌规律性。在宇宙大爆炸的开始,宇宙空间迅速扩展,当时可能达到光速状态,时间减慢到接近零,那样宇宙的所谓原初,只是一种时间的不变,它已经就是中间状态。这个中间状态,能量开始或者已经聚合成自在的形式,那时它们布满刚诞生的宇宙空间,宇宙到处充满爆炸中的光和热,这个最初的过程,因为时间的减缓,在一个瞬间内完成,这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宇宙之初状态。
因为黑洞质点内部和外部的许多因素,爆炸客观地存在不均匀,于是爆炸的结果,造成空间自在的不均匀分布,虽然没有团块构造诞生,却客观地呈现着那样的性质效果,这是星系分散构成说的基础。大爆炸之后,随着空间的扩展,能量分散开始聚合为物质,聚合的过程中,能量继续产生,产生新的爆炸又使物质分散,这种交互的过程不断进行,表现为聚合与分散的过程混沌在一起,宇宙空间继续扩展,直到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那就是星系的形成。稳定是相对的,质能交互的状态,分散与聚合的过程,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宇宙中的恒星命运,显然就是这种过程的尾声,只是激烈的程度越来越弱。
这种说明,显然已经把两种对立的星系构成说,有机地混沌在一起了,已经不需要再进一步的论述。星系的混沌构成说,同时预示了宇宙的未来,随着宇宙空间的无限扩展,能量将消耗殆尽,直到宇宙的物质重新聚合为黑洞,物质无限压缩再次发生大爆炸,质能反向转换,一个宇宙形式毁灭,新的反向宇宙重新诞生,“混沌而有,自在本无”,又一个循环重新开始。未来的宇宙,仍将按照自然的配方,重新构建自己的体系。
这些分析构成了混沌哲学的宇宙观,这里更多的是我的哲学推理。我没有深入研究过天文和物理,甚至连基本常识都不清楚,只是参见了一些现有的知识,当然谈不到科学理性结论的高度,当不得宇宙学的论文,也许会让看到它的科学家们笑掉下巴。不过我觉得,权当一种哲学分析,或者干脆就是一种猎奇性的文章,看看还是满有意思的。我的结论本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论述中说明的一些道理,我觉得这一点决不含糊。我说过研究哲学的肯定不是哲学家,那么研究科学的自然也就不是科学家,真正的学问,应该是广博知识相互融会贯通的结果,而且这结论本身都不能够绝对。

能够思考,足感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