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联杯分组赛赛制:中国、日本和欧洲东西方婚姻制度之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56:11

、日本和

——西方婚姻制度之比

(一)

西方最早的婚姻传说来自于亚当和夏娃的婚姻故事,上帝为两人作了媒并让他们击掌为约,令他们成为西方历史上由神明亲自作证的第一对夫妻。西方社会是神权社会,公元前的社会似乎没有婚姻方面的法律准则,少数的君主曾拥有一个以上的妻子,比如犹太国王大卫就建有庞大的后宫,著名的凯撒大帝也和埃及艳后成了婚,后者并不是他的第一个妻子,然而不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欧洲人从来没有明确地承认过一夫多妻制的合法性,直到基督教盛行后,一夫一妻制的“神圣婚姻”才正式成为合法的婚姻形式。

而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世纪就确立了一夫多妻制,严格的定义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一制度绵延不绝,长达四千余年。古称,尧曾经把首领的地位“禅让”给舜,立下了中国古代民主精神的一个丰碑,实际上这种民主是虚伪的,因为舜虽然不是尧的儿子,却是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的丈夫,这是一夫多妻制最早的雏形。尧对于后世婚俗的指导至少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他让中国的女人懂得分享同一个丈夫;第二,他给与血统不够高贵的男子一个通过婚姻实现自我的阶梯,后世的许多男子争先效仿,比如中国的四大爱情传说(七仙女与董永、牛郎与织女、许仙与白娘子、梁山伯与祝英台)无一例外都是公主或富家女、女强人与落魄的穷小子之间的故事;第三,舜死了之后,娥皇和女英悲伤过度,泪尽而死,树立了女人应为男人守贞殉节的典范。

不仅仅是中国,在整个亚洲地区也不约而同地遵从了“一夫一妻多妾制”,如印度、蒙古、朝鲜、日本等等,但各国细则上面略有不同。印度自古时号称实行一夫多妻,《摩奴法典》中有相关记载,但据历史记载只有帝王才实际上奉行一夫多妻,例如维加耶那加尔国王就有众多妻子。朝鲜半岛也实行妻妾制度,与中国不同的是,在古代朝鲜,国王如果纳娶嫔妃,需要皇后亲自下牒旨宣布,从一开始尽可能地避免了后妃之间残酷的竞争。

古代日本皇室及贵族亦奉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男子除正室外尚有多名侧室。在幕府时代,幕府统治者征夷大将军的正妻称为御台所,侧室称侧夫人。日本列岛由于处于一个较为闭塞而狭小的地理环境,长期处于落后蒙昧的状态,早期的婚姻模式有“访妻婚”、“招婿婚”,形式类似于中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摩梭人的“走婚”,直到公元三世纪,日本才进入文明时代,建立了大和国家,明治维新后日本也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

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国家至今仍有少数恪守“一夫多妻制”,但这种婚姻制度不同于亚洲国家的一夫一妻多妾制,穆斯林国家家庭中的每一位妻子是平等的,只有结婚时间先后之分,并无等级尊卑之别。丈夫在续娶第二位妻子之前必须征得第一位妻子的同意,续娶第三位妻子之前又必须征得前两位妻子的同意,以此类推,以建立和谐家庭为宗旨。

(二)

推行一夫一妻制之后,由于基督教不允许离婚,人们从表面上维系着体面的婚姻,事实上却无法阻挡婚外恋情的泛滥。西方国家虽然也是男权社会,但在婚恋方面妇女却享有与男子几乎平等的权利,中世纪的骑士文化造就了“情夫”、“情妇”的等西式词语的大量使用,要搁在中国,那得叫“通奸”,被界定为一种罪行,在某些朝代是可以处以极刑的。直到大约十八世纪,离婚被国家明确认可,婚外恋情的比例才有所下降。文学艺术中对婚外恋情也不乏描写,如《红与黑》中的出身贫寒的于连与市长的夫人相爱,后来于连因政治原因被判处了死刑,市长夫人也忧郁而死;又如《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爱上了单身男子渥伦斯基,最终陷于对丈夫、情人、儿子的感情纠葛中不能自拔,选择了卧轨自杀……

相比欧洲,中国的男子几乎个个都是国王,不仅皇室、贵族,甚至连官员与商人都可以正大光明地娶上一个以上的妻子。我们可以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找到具体的反映。贾家的大女儿贾元春嫁给了皇上,加封贤德妃,可见贾府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贵族家庭。贾家娶的媳妇主要分三个等级,一类是王夫人、王熙凤包括后来的薛宝钗等,她们与贾家门户相当,德容兼备,因此被娶为正妻;第二类是探春的生母赵姨娘、贾琏偷娶的尤二姐等,她们的门户与贾家不相般配,但当时得了丈夫喜欢,所以娶回来做妾;第三类是奴婢转正,这一类的称作“屋里人”,比如贾琏的秋桐,宝玉的袭人,“屋里人”不履行嫁娶的程序,仍要承担丫环的一些事务,但工资明显提高,地位略高于一般的丫环。

我在少年时代初读红楼梦,以为黛玉死于无望的爱情,不免也为之唏嘘不已。成年之后才发现,事实上在宝黛生活的那个年代,贾宝玉虽然与薛宝钗正式成婚,他仍可以娶黛玉为妾,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有何不可?只是黛玉偏是个心高气傲的,不甘于为妾罢了,因此黛玉并不是死于爱情,而是死于妻妾之争。正如石康的博客里所说,在中国,爱情终究是个奢侈品,人们所能赢得的,只是平淡的婚姻而已。

这正是妻妾制度的弊端,盖因此中有贵贱之分,所以历朝历代,后妃之间,妻妾之间,太子与亲王之间,嫡子与庶子之间不知经历了多少血腥的屠杀、阴谋与陷害,为的只是争夺地位与财产。人们普遍知道安禄山与唐玄宗之间为了杨玉环所引发的“安史之乱”,怎知杨贵妃与前任宠妃梅妃之间的明争暗斗,刘邦的患难之妻吕后为了除去竞争对手,竟然将戚夫人砍去四肢装入酒罐,武则天也曾设下阴谋废除了皇后,等等,不一而足。

西方的男人为了女人而决斗,而中国的男人则让女人为了自己而决斗,东西方文化差异可见一斑。

 

 

(三)

日本是个有意思的国度,尽管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人民痛恨日本人,不过在这里,不妨让我们心平气和地探究一下日本人的婚姻沿袭。

无论古今,与中国文化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日本。中国与日本在许多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研究曰本文化和历史,在这个地球缩小为村落的年代,对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邻居是十分必要的。通览日本历史就可以发现,虽然历经了飞鸟、奈良、平安、镰仓、室町、江户诸朝,但日本文化中对于日本人独特婚恋观念的最完美展露,莫过于诞生了《源氏物语》的那个幽雅华丽的年月——那个节奏和缓而又闲适怡然的时代。那里有过一段十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却已几乎被湮没的婚姻历史------那就是日本平安时代的“访妻婚”制度。

从古代起,日本人对婚恋的表现就非常坦率,他们的起源神话就是从描写性与爱开始。他们往往习惯于赋予性爱某些寓意,而对这写寓意的崇拜和恐惧有时甚至可以超过对婚姻的重视。这些寓意往往又是矛盾的------性爱既被他们视为通向地域的堕落坦途,同时又矛盾的成为神圣的和唯一的,接触神明,通向解脱的渠道。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婚姻就显得更趋向于一种只是存在于在社会责任范围内,获得性爱的合法方式。许多人的家庭责任感非常强,但是这种责任感却并不影响他(她)偷情或是至少在精神上出轨。其实这种观念的形成,与日本早期的婚姻制度-----“访妻婚”应该有着莫大的关系。

访妻婚”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据曰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描写,日本最早的男女二神,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兄妹二人,“奉天神赦令从天而降,结合生下日本诸岛,山川草木等八百万神等”,后来,伊邪那美因为生火神而死去,伊邪那岐连夜追到黄泉之国,却因为见到了伊邪那美死后的丑态而逃走,并引来了伊邪那美的报复,人间开始有了死亡。那之后一段时间内的日本古代婚姻,因为类似这种神明的婚姻形式,而曾一度被人们怀着尊敬的心情也称做“神婚”,又叫“一夜夫”或“一夜妻” ,并且有着诸多的禁忌和规范-------那时男子到女子家求爱必须站在神的角度上,象神一样,夜访早归,而且只限一夜,早晨分离后,他们的爱与性就结束,经常两人对彼此的面目都不能辨清。一切必须在漆黑之夜举行,是因为古代日本人认为神出没的时间是夜间,而且认为日光和月光都是从天而降的神赋予大地的咒力,在阳光下或月光下求爱是绝对禁忌的,只有在夜间才能接触到神,所以男女的爱与性都是发生在漆黑的夜晚。同时,他们用始于神的咒语-------“歌”来歌颂“神婚”。这种既神圣又禁忌的婚姻,随着社会和文学的发展,终于出现了后来的以诗和和歌为主要求爱形式的“访妻婚”和“招婿婚”等。
    “访妻婚”是流行于日本历史上一千多年的“招婿婚”的最初形态。这种婚姻形态起于大和时代并延续到平安时代,成为鼎盛。 “访妻”即是指男女双方结婚后并不搬到一起居住,仍旧各自生活在原来的家中(一般是母亲家),而婚姻生活则是通过男方到女方家造访、过夜来实现。丈夫们或实行短暂的“从妻居”,短期居住,或只在晚上到妻子家过夜与妻子同居,暮合朝离。
    在平安时代,一个贵族男子可以同时有好几个妻子,但因为实行的是访婚制,男子很容易与数个女子保持婚姻关系,所以正妻与妾的区别也不那么明确。同样,因为丈夫既不将妻子接回己家,也不搬到妻家居住,二者之间的制约并不明显。因此,若干个妻中只有婚姻的先后之分,而没有嫡庶之别。她们分居异处,互不往来,都是丈夫的妻。

一般来说,“访妻”的关系确定之后,妻子仍一直居住在娘家,她所住的用来和丈夫过夫妻生活的房间被称作“妻屋”。结婚后,丈夫通常游居于两处(或几处)之间,而女性则和出嫁前一样,呆在家里,等待丈夫的到来。因此,对于女性来说,结婚前和结婚后生活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不过,如果父母双亡,女方又没有独自生存的能力,那么也可以搬入夫家居住。另外与之相反的是,也存在女方家人让出宅邸,供两人成婚,之后两代一同居住的情況。在婚姻中所生的子女通常由妻方家族承担抚养义务,因此,常常出现孩子与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而与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之间有很大的隔阂的情况。

在“访妻婚”下,一个男子要抛弃他的妻子不仅不用举行仪式,甚至根本不用通知女方,只要停止访妻即可。当然女方也可以在厌倦丈夫时拒不相见,或在男方疏远后,迎进其他对象。因为孩子大抵由女方抚养,所以不会成为离婚时的绊脚石。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日本人重视的是“恋”,而不是“婚”。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后来虽然融入了全球的文明,但是他们本土的婚恋习俗是极其特异的,有一种近乎童真的浪漫和轻松,既不同于西方的“骑士”文化,也有别于东方世界的妻妾制度,夫妻之间的结合是松散的,他们的感情并不深厚,也不会带来许多的仇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文化铸就了日本人对内的和平态度,当然这与他们对外扩张的心理是截然不同的。不过这种松散的结合是建立在低成本养育后代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要提高后代的质量,仅靠母亲显然是不够的。

(四)

按照惯例,在本文的结尾似乎应该有一短小结了,然而我并不是李银河老师那样的社会学者,只是出于爱好,穷究一下历史罢了,并不打算给出某种结论。各位看官,读罢,请您自作思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