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硕士失联遇害:[国学经典]再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7 01:46:56

『国学论道』[国学经典]再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楼主作者:一九合十  发表日期:2011-3-14 1:01:05  再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修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对待和爱护一切众生的心。这样的一个心地,是修法的基础。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适用的对象就是已经具有了菩提心的人。这部心经,讲的是菩萨级别的人在处于“观自在”状态下应该保持的心理状态,以及用什么方法保持这种心理状态。
  
   虽然这部心经篇幅很短,但是在这样有限的篇幅中,佛祖大量的文字都用在阐述处于“观自在”状态下的心理的描述上,并且说明了为什么要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的理由。可见,这样的一个状态要精确的描述它是不那么简单的。
  
   尽管很难,佛祖在最后还是讲了一个方法,使得修炼者在观自在状态下,能够保持这个正确的状态,这个方法,佛祖说,过去历代得到佛的成就的修炼者都用的这个方法,就是在观自在状态下念咒,这个咒就是:“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娑婆呵”。
  
   这部经文很短,念起来很容易,单纯的念,不去理解经文的意思,不去按照经文教导的方法去做是修不出成果的,也不会有效果。
  
   按照经文去做,首先有一个动作的,这个动作就是观自在。在观自在这个动作进行以后,进入到了一个深层的观自在状态下,就出现了极度的内心活动,因此佛祖就告诉这个修行的菩萨,应该怎么去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心的活动、用什么方法去化解这些内心的活动。
  
   观自在,对于很多人,也许是不明白的。什么叫观自在?
  
   我们做个试验,先自然盘腿坐下来,放松自己,调整自己的身体到一个舒服的状态。有些人不会盘腿而坐,也没有关系,不标准没有关系,只要自己舒服的静坐下来就可以了。然后,闭目,让自己全身放松,同时放弃所有头脑里面的思考和焦虑,开始思考和观察自己本身,用你的思想和意识去体察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做的,就是叫做“观自在”。因此,“观自在”这个方法是很简单的,就是放松自己以后用自己的意思去体会和观察自己的存在。
  
   这个观自在的方法,也是一种静坐的方法。
  
   对于静坐,很多人一旦静坐下来,脑子里面的想法就乱的很,啥想法都有,或者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又疼起来了或者痒起来了。
  
   动和静总是永远都相互存在的,静极就要生动。身体安静到一定的程度,思想就会极度的活跃。这是正常的现象。
  
   普通的人,根据自己的阅历和关心的事情的不同,思想里面思考的东西是各种各样的。
  
   佛祖就教导大家,大脑的思考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放下一切,通过自己的调整,要让自己的大脑也安静下来。
  
   这里就进入到了第二个层次,进行到深般若波罗密多层次了(行深般若波罗密多)。也就是说,第一个层次就是让自己的身体安静和舒展下来,第二个层次就是让自己的思想和大脑也安静和放松下来。
  
   有了这样的两个步骤,就能够理解什么叫做“观自在”、什么叫做“行深般若波罗密多”。
  
   其次,需要明白,佛祖讲这个经是对“舍利子”这个人讲的,经文中的“舍利子”,不是我们现在说的佛祖肉身留下的那个舍利子,经文的舍利子,是称呼对方的名字,意思是“某某某,我告诉你”的意思。不要理解错了。
  
   经文中的舍利子,是佛祖的一个徒弟。这部经,是佛祖给他讲的。为啥给他讲,而不是别人,因为佛祖讲法,都是因人而异的,就像孔子,给不同的学生讲课,对同一个问题的解释是不同的,都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去因材施教的。佛祖开篇就说“一个菩萨按照观自在的方法修炼,当进入到一个很深的境界之后........”,可见佛祖的这个叫做“舍利子”的徒弟的境界是很高的,佛祖直接就给他讲最高深的怎么修炼心的知识。所以,这个经文才叫做“心经”。佛祖还有个很厉害、水平很高的徒弟,叫做“须菩提”,佛祖给须菩提讲的经是另外的一部最高深的学问叫《金刚经》。这个两人的水平本身都是菩萨级别的,所以佛祖给他们讲的层次就比较高。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要搞清楚,如果自己的领悟力不够,就不能好高骛远,就得从教导人们做好事的《地藏菩萨经》去学起来,免得学得自己一头雾水。
  
   经文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总括这篇经文的全部核心:
   菩萨级别的在用观自在方法修炼的时候,当处于一个很深的境界下,就会照见五蕴皆空,这个五蕴皆空,就是能渡一切苦厄的良法。
  
   第二个部分:
   详细阐述什么叫五蕴皆空,五蕴皆空为什么能渡一切苦厄。
   这个部分从“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开始,到“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结束。
   佛说,我们所看得见的实体与看不见的虚空,从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所以,在深般若波罗密的状态下的感受、思想、所以的认识都要这样去对待。
   佛说,从根本上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第三个部分:
   佛祖说了一个方法,可以调整自己的心,达到那样的一个心的境界。就是在观自在的状态下,内心念咒,并持咒。过去成佛的都是用这个咒的。在经文的最后佛祖说出了这个咒的内容。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最后,在说明一下,这部心经,是在修炼的状态下的心的修持的,我们日常工作学习得时候,与修炼打坐不能混为一谈。日常工作学习,该做啥做啥,工作的时候,心里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那不叫修心,那叫做分心。分心是修心的最大的障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