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前台制服:常用的读书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0:59:19
读书方法是学习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科学的读书方法,有利于同学们掌握学习主动权,有利于同学们获得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养成认真读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作者结合亲身体会,参考相关文献总结出以下读书方法,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选用。
1. 做笔记法
做笔记好处多、形式多。做到:读书时手中有支笔,可随时做批语式、符号式、摘录式、提纲式、心得式等笔记。如摘读法,这种读书方法的重点在于有目的地一边阅读,一边摘录自己所需要的有关内容,摘毕要写上什么时候、摘于什么书刊、作者是谁。
2. 查读法
它的重点在于利用工具书查明阅读中碰到的字词的音、形、义,并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做基本掌握。
3. 划读法
它的重点在于阅读时边读边准确地划出有关内容,便于理解应用和查考。它的目的在于有重点的掌握阅读中所需要的内容,便于攻克难点,解除疑点,培养学生按要求找划内容的阅读能力。
4. 询读法
它的重点在于阅读中发现疑问,做出标记或摘录下来,通过询问别人解决问题。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能者为师”,“不耻下问”的治学观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虚心好学的精神。
5. 理读法
它的目的和重点在于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它要求学生反复琢磨文章的标题,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段落,列出提纲,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和中心线索,掌握文章思路,有规律地加以思想分析和结构分析。
6. 议读法
它的目的和重点在于通过议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它要求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关键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依据,然后与同学、老师共同议论(包括评论、争论),各抒己见,进行探讨。
7. 疑读法
“学贵有疑”。它的目的和重点在于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思考的习惯。它要求同学们在阅读中善于质疑问难,边读边想,发现疑问,然后带着疑问去查读、询读,去解决问题。有思才称为学,有思才有所得,有思才可能有成就。在读的基础上要思考、思考、再思考。读思结合是成功之法。深思之法有:审题初思,读中回想;多方激疑,以疑激思;循规而思,切勿乱思;独立思考,凝神静思;多方联想,善于深思;抑不强思,憩而再思。
8. 避阅法
它是指在阅读中对经过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无重要意义的内容以及自己了解的内容,避而不读。它能培养同学们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避轻就重的选择能力。
9. 实践法
学以致用,知要与行结合。这是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10. 联读法
它重在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回头看,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要求同学们把阅读新作品与旧作品结合,使知识系统化,既有效地复习旧知识,又较好地学习新知识。目的在于逐步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联想和综合能力。
11. 逆读法
它要求从全书之末,即从书的最后章节开始读。同学们在开读时必然会遇到各种疑问,这样会存疑于胸中。要求同学们在逆读过程追根寻源,由果及因,存疑之点就能迎刃而解。目的是通过逆读过程中的重重障碍去激发大家思考和主动探索精神,达到牢固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12. 改读法
其重点在于解放思想,不迷信作者,经过自己分析、研究,发扬“挑剔”精神,抱着探索的态度,将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与作者的观点进行比较,敢于对不尽科学的东西,提出改动意见。

读书先读序

序一般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有些人读书总爱把前面的序翻过去不读,认为序与正文没有多大关系,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无实际价值可言。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一本新书上手,先读一读序,可以把握全书的大致脉络,可以领略作家的气质和风格。有“序”作向导,读书时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序可以识好书。台湾作家余光中说,好作家写的序,没有不精彩的,坏作家的马脚在序里就迫不及待地露出来。读序可以让人识名作、识大家。精妙的文品和庸俗的文品,从序中就能辨识出个大概。钱钟书先生为《围城》写的序言不足300字,“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别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说得实实在在,毫不矫饰。巴金为《随想录》写的序言不足250字,句句说的是真话,抒的是真情。这就是名家的序。台湾作家柏杨在《柏杨专栏》一书的序言中说:“似乎每一部书,前面都要有一篇序,这办法真好,序本是对内容对作品做一个扼要介绍,但序落在柏杨先生半瓶晃荡之手,就成了窝里捧的良机,宣传我如何如何伟大,以便读者老爷震惊之时,神经衰弱,往外猛掏银子。”诙谐幽默,辛辣讽刺,尽在其中。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为《穷里查历书》撰写的序言,妙语叠出,令人回味无穷。“怠惰使万事艰难,勤勉使一切便当。”“骄傲就像穷困,是一个大声喧哗的乞丐,而且远比穷困莽撞。”读这样的序文,能给人理的启迪、情的陶冶、美的享受。不少序文,大都经过作者精心琢磨,反复推敲,往往文质兼美,成为独立于作品之外的脍炙人口的美文。郭沫若为《鲁迅诗稿》写的序言,是一篇序中之奇文。它用文言写成,句式参差又有对仗,语言平实却又出奇,读来琅琅上口,美不胜收。美国著名作家房龙为自己的著作《宽容》一书写的序言,既像一篇寓言故事,又像一篇哲理散文。作者通过叙述发生在无知山谷中的一个故事来暗示本书的思想内容、写作意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序”中自有华章在,劝君读书先读序。摘自《学习方法报》

复述改写学习法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
他发明了避雷针、水下传声器、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等。他还在气象、地质、数学、农业、生物、化学等领域取得了成就,是一个文理兼通的科学家。
“复述改写”是富兰克林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
复述改写学习法,是用读或写来复述原作,并在模仿、对比、修改的同时探索原作精髓。主要有三个步骤:
一、熟读原作。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摘记下来。
二、回忆复述。用自己的语言把摘记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来,并保持文章的原意不变。
三、整理改写。把复述的稿子整理后和原文对照,发现错误之处及时修改。
用这种方法读书,能对所读作品的精妙之处有更深刻的体会。这种学习法,不是单纯的叙述和简单的重复,而是由模仿到创造的学习过程。
反问句学习两注意

一. 反问句也可用感叹号
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但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于1990年3月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明确规定“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也可用叹号”。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这句话末尾虽然用了叹号,但这句话还是一个反问句,这种反问句比一般的反问语气更强烈,更能表达说话者的感情,在课文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如:
1. 如果不是在社会主义新中国,不是遇到这样的好总理,哪会有这种事!(《一件珍贵的衬衫》)
2.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友邦”惊诧论》)
当然,这里句末的感叹号也可以用问号,但用感叹号的反问语气比用问号的语气更强烈,作者的感情更充沛,表达效果好得多。
二. 反问句的语气最强烈
使用反问句是为了加强句子的语气,肯定句用反问句式是为了加强否定的语气,否定句用反问句式是为了加强肯定的语气。如果同一个句子意思分别用肯定句式、否定句式、反问句式表达,语气的强弱情况分别是怎样的呢?请看下面的句子:
1. 要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是件不容易的事。
2. 要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不是件容易的事。
3. 要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是件容易的事吗?
1句为肯定句,2句为否定句,3句为反问句,只要仔细琢磨句子的意思及语气,不难看出这三句的语气强弱情况,反问句的语气强于肯定句、强于否定句,因此,同一个句子意思用反问句去表述,它的句子语气最强烈。

复习课文谈

有的同学面对一篇要复习的课文,东翻翻,西看看,不知怎样复习才能效果好。那么,依何顺序、用何方法去复习一篇课文呢?下面,就以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来谈谈吧。
每篇课文都可分成注释、课文内容、文后练习和练习册四大块来复习。
首先复习注释。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人声鼎沸”,要了解“鼎”字的音“ ”是后鼻音;它是指古代的一种三足两耳的铜铸的锅;还要懂得“鼎沸”的本意,这样,对该成语就不易写错、讲错了。又如注释中称鲁迅为三个“家”,如果能联系鲁迅的文学成就和生平来记,同学们就不易记错了。
其次是复习课文内容。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白此文按地点可分为三个大段(过渡段为一个大段)和各大段的段意,明了一、三大段的各个层次及其层意,进而明了全文的中心和特点,还要明了重点自然段(如二、七自然段)的内部层次及层意、叙述顺序和用词精当等内容。这样,不但对全文的提要加深了印象,而且熟悉了重点,也为其他部分的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课文复习十分重要的一环。
再次是复习文后练习。有的练习题是为了达到巩固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目的,就要仔细辨认、理解、掌握;有的练习题与写作特点有关,就要联系课文去学习写作方法;有的问答题与课文中心内容相关,要联系课文的主旨及相关背景知识去解答。
最后是复习练习册。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重复的题要加深印象,对应用性或拓展性的题要联系实际,深入理解与掌握。
复习课文的过程,不只是巩固旧知识的过程,还是深入理解,从而更准确、更全面掌握课文知识的过程。如果能像上面介绍的那样,有顺序、有重点、有方法地去做好课文这四大块的复习,那么,就一步一步夯实了基础,系统而灵活地掌握了课文知识,解答问题时就自然得心应手了。

高考作文常见弊病与对策

弊病一:审题不准,偏离题意。去年的作文,应特别注意话题中的“和”字以及提示语中的“关系”一词,否则就可能偏题或走题。高考评卷中发现,很多考生是不理解题意的。他们未能抓住感情与认识的“关系”,或单方面地讲认识,或单方面地谈感情——比如把立意自定为“父母的爱造成自己无能”,这样的作文,最多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还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地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比如有考生认为寓言故事中富人怀疑老者,那老者好心没好报,于是从这个角度写了篇《好心没好报》,自然远离试题要求;有考生由富人随便怀疑别人而推断他缺少人生气度,于是从“做人需要气度”这一主题说开去;又有考生认为富人如此判断是因为缺乏与别人的沟通,于是谈起“沟通”的重要性……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这类考生犯了高考作文的大忌——审题错误,最终吃了大亏。这都是理解力不高的表现,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原因是近年来一直宣传“降低审题难度”,误导了部分考生。对策:话题作文开放性很强,但不可能没有限制因素。因此,写作时必须有一个严肃认真的审题过程。所谓“审题”,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叫你“向东”,你就“向东”,千万不能由着性子“向西”。审题水平,与考生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审题技巧。这些“技巧”是:1. 不能匆匆“扫描”,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这样,可以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2. 这么读,是为了找出考题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非抓住它不可。3. 当一个词在考题中多次出现时,它就很可能是关键词。

四遍八步学习法

中国教育学家魏书生,是前辽宁盘锦实验中学的校长、特级教师。
魏书生渊博的知识,是靠他刻苦自学得来的。他在《自学方法漫谈》中说:“到今天,我已经曲曲折折地走过了二十年的自学道路,惟其路远漫长,才更觉成果的微不足道。”他总结并指导学生实践的。“四遍八步”学习法,受到学生、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四遍八步学习法,是通过跳读、速读、细读、精读几个步骤来读懂文章的读书学习方法。魏书生在《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一文中具体介绍了这种方法,它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
一. 读总体的语文书。
二. 读一本语文书。
三. 读一类课文。
四. 读一篇课文。
四遍八步学习法的具体内容是:
第一遍:跳读。
要求完成第一步任务:记梗概;第二步任务;记住人、事、物或观点。第一遍阅读的速度,是每分钟一千五百字。
第二遍:速读。
要求完成第三步任务:复述内容:第四步任务:理清结构。
第二遍阅读的速度是每分钟一千字。
第三遍:细读。
完成第五步任务:理解词句;第六步任务:圈点摘要。第三遍阅读的速度是每分钟二百字。
第四遍:精读。
完成第七步任务:归纳中心;第八步任务:分析特点。阅读速度不限。
在具体操作中,还有完成每一步任务的方法。
如:划分文章层次段落法。如果是记叙文就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去考虑:
1. 按时间顺序。
2. 按空间顺序。
3. 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去安排顺序。
4. 按作者认识变化过程。
5.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
如果归纳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从六个方面考虑。
1. 文题的提示(有的文题就是中心)。
2. 开头、结尾的提示。
3. 抒情、议论部分的提示。
4. 综合各段段意。
5. 分析人物形象。
6. 联系时代背景等。
如果是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要从五个方面考虑:
1. 看文章的中心是否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2. 是否围绕中心选择典型的材料,取舍、详略是否得当。
3. 从首尾、层次、过渡结构方面看特色。
4. 看表达方式是否灵活多变,并符合文体要求。
5. 看语言运用是否准确、简洁、生动等。
四遍八步学习法是通过有序的阅读步骤,提高阅读效率、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是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来,适合青少年自学成才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写一手漂亮的文章,几乎是每个同学梦寐以求的。谁都想通透、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谁都希望老师能把自己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然而在写作实践中,却常常听到同学们感叹:作文难写。每一次作文课上,都有不少的同学皱眉头、咬笔头,一筹莫展,无法下笔。
那么,作为初涉文学殿堂的中学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大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增强写作的原动力。
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有很多的写作活动,一定的写作能力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功。这一点,是每个同学都应明确的。
清晰地认识写作目的,阅读欣赏优秀作品,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兴趣。同学们在了解历史,交流思想,阅读书籍,品味人生的同时,也许会为一个故事、一句箴言、一道风景而拍案叫绝,怦然心动。那么,你就会渴望在文化的海洋中畅游,渴望成为一个文化人,渴望写一篇好文章、做一首好诗……
二、吃透课本,弹奏写作的主旋律。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形式上包含了各种体裁,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很多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同学们可以结合教师的讲授,抓住每一课、每一题、每一事、每一个契机,及时开拓自己的写作思路,认真领会教师上课讲授的意图和目的,及时消化吸收课堂知识,把课堂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自己的读写能力。
三、多管齐下,丰富写作的素材源。
我们除了上好课,学好课本以外,还要善于就地取材,开辟渠道,增加阅读量,充实自己的知识。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获得知识,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都是我们获取最新信息的基本途径。别人讲的故事,发生在你身边的一些有趣的事,都可以成为作文里的素材。同学们相互之间还可以互通有无,或者成立一个图书角,大家一起捐书、凑书,也可以自发的组织各种读书活动,成立写作兴趣小组等。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