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卖给子女:台湾著名中医谈气血运行---肾脏养护(精华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0:04:49

 

 

第一篇气血论

 

第二篇外邪论治

 

第三篇养身篇

 

第四篇四季篇

 

第五篇四时风邪阴阳寒热

 

第六篇五脏成败

 

第七篇诊病法则

 

第八篇胎产保养

 

 

 

 

 

 

第一篇气血论

 

人之一身,气血周行,日行于阳凡廿五周,夜行于阴,也是廿五周,故一昼夜行五十周于一身,然水与血必呈气的现象,才能穿经走脉,气乃火所化,水与血无火则不能化气,此火乃心火与命门相火,命门相火为肾中之火,化水为气,肝风吹动,气乃行于一身,心火化血为荣气,血乃高营养品,随时被氧化而生热,故火能延续而温四肢百骸,故气有余便是火。

肾主骨,肾水气化,由髓入脑,故脑为髓海,水气上为云雾,凝为雨露,下降疏布大地(一身)以长养万物(各器官、细胞),故颈椎的移位,会造成气不得升降,甚则造成伤害,如身体疼痛,半身偏枯等等。若颈椎扭曲过多,气不得升降,是会死人的。若腰椎受伤,气不得下行,也会造成下半身的瘫痪。医云:肾气出命门,循骨节,出指端,回归五脏六腑。骨节的移位会造成脏腑的衰败病痛,绝不是科学仪器所能检测的,别呆了。

细胞气之交换,由低浓度的气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供养细胞,复由高浓度的荣气,抽出使用过的细胞气,细胞使用率低于 1%,因此荣气在送入小肠(肾盂、近曲小管、远曲小管、亨利氏小管)清洗时,99%以上是必须回收入肾的,若回收不良,营养下流,就是所谓的尿蛋白之类,严重的会变成糖尿病的营养下漏。故气不可过浓,也就是营养不能过高,过高则气转浓而不能渗入细胞,会造成细胞因得不到供养而败死,血糖类

过高,会造成人困倦嗜卧,其理相同,所以说,清淡饮食,才是确保健康的不二法门,像种植花或菜一样,不能使用过多的肥料,否则必枯萎而死,错误的营养学观念,造成多少病患,找不到原因,就是饮食上出了大毛病而不自知。也因此,大失血者,若饮用过多的水,则气转入荣血中,使荣血转淡,则不能抽出细胞液,而造成细胞因气血不能交换而死亡,此失血者饮水多而致死之原因。水喝多了,转入荣中,水寒之气伤荣血而殃及心脏,则心悸不安,多喝水有益健康?!见你的大头鬼。

人生活在大气之中,随时受外邪之侵,无论是风暑湿燥寒火所伤,必然造成气凝血阻,气凝则氧不足,令人呵欠,身困,想睡,严重的凝为水或痰,水饮痰气,呛支气管为咳。血阻则细胞气不能外送,而造成身痛,甚至腰痛、骨节痛、一身尽痛。此时,人体功能必起而排邪,要排邪必须有压力,热胀才能排邪,此为血压上升,发烧的原因,血糖也随之而升。因此,检查血压血糖,进而用药物控制是对的吗?若不排除外邪,那数据

怎么可以作为治病的标准,简直就是整人冤枉,邪退则一切恢复正常,排邪才是第一要务。当人体排邪功能启动,而邪不出体,表示体功能不足,我们就可以在肺俞、风门、身柱、命门上加温灸,使气能更加热产生更大的压力,则邪更易排出,也可用热风机代替温灸,以免烫伤;若还不行,则在中脘、神阙、关元上加灸;再不成连涌泉、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一起吹,只要气有足够的压力排邪,病鲜有不愈者,不通则痛,痛则不通,哪里不舒服吹哪里,气血通就不会不舒服了。假如能同时热饮浓姜汤拌葱白、红糖,有香豉更好,其治感冒的效果,独步杏林,你就可以不管它是六邪中的那一种。元气虚才引邪上身,邪退复起时,就必须配合补中益气汤使用,邪退后就比较不会再惹邪上身,哪管它是 SARS?还是禽流感?

千万记住,不要等病形病证已成,再来处理,那就太慢了,必须要按邪分类,视病位所在来用药,正如易经所言「宁可直中取,莫要曲中求」,病一开始尽快处理,不要等病起变化再来医,找病位就可以让你累半天,若下错药,那就更糟了。

 

无汗要吹到有汗,再继续吹到无汗;有汗也是要吹到无汗,否则汗腺大开,反而更容易引邪上身。有人会晕吐,吐完,病也好了,属汗吐下和清温补泄,治病八法中的一种,吐后也没必要再处理,没事别怕!最怕晕灸,但机率非常非常的低,几乎等于零。不幸发生时,不要紧张,掐人中、含姜片,频饮热水,用吹风机吹涌泉、足三里,一下子就醒了。千万不能叫救护车送医院,否则人死了,别怪我没事先讲清楚。毕竟任何治疗法都有潜在的危险,中医这种还算是最安全的一种。

血在体内也是气态,称为荣气,绝非液态,寒则淤凝,如洗头不吹干,则寒凝头痛,多吃冰,则寒气凝胃体之血,肿瘤就常在食道正下方。冬天仍穿迷你裙,寒风内侵,子宫血瘀时,经期就有好戏可看,寒凝膀胱,则漏尿,包尿布的日子,就够你享受。经期吃冰,容易凝血,而为子宫肌瘤,化脓就变成子宫癌,不怕死的就去试试看。总之,寒性沈降,伤精室的机率就很大,男子精冷无子,女子的肌瘤囊肿、肝肾的水瘤等等寒凝之病都有可能。自从冰箱的发明后,肿瘤患者增加的速度有多快,很多人都认为是科学产物,提高生活质量,又有几人真的了解它潜在的危机;尤其冷气机所造成的气凝,引发的水湿病,再转化为痰病,久则内热不得泄,变成痰火性中风,岂不冤枉?

一般医院动不动就要输血,血库常闹血荒,钱是你赚,病人有没有好?若是血液输入人体后,没有完全气化,所造成的各种血瘀病,又有几人瞭解,尤其输血后,体功能大耗转为虚寒,肢节末端气化功能不足,尤其双脚,常变为乌黑,甚至溃烂无法收口,此时除了大补元气,活血化瘀之外,可有别的法子处理?看西医又要截肢了,若被截肢的是你,有何感想?不以病理病因为依归,胡乱整人冤枉,又收高额费用,合理吗?真为世人叫屈!

荣血在脉管内保护着,受手厥阴心包之精,保持气化现象,若内热过盛,造成破裂,或撞击或手术后的脉气不能接续,荣气外漏,则凝为瘀血,造成气血运作不良,若不幸瘀血渗入关节腔,与气混杂,化为血水,则蚀骨而痛如椎刺,久则骨骼消蚀崩解,最常见的就是膝关节与髋关节,西医称为退化性关节炎者,即属此类,换关节手术后瘀血更多,下流到脚,变成乌黑,痒得要命,很多人就抓破皮,伤口无法愈合,主要就是瘀血阻碍

气血运作,营养输送不到病位,细胞无法代谢;同样的,在人工关节与骨骼结合那一段,没有骨髓液滋润保护,时间一久,又败死了,就再一次手术,我不知道这样的灾难何时能结束?西医若以此谋财,我不知道这些医生晚上睡得安稳否?把财富建立在患者痛苦上,于心何忍?不懂就别乱搞!瘀血所造成的疾病,除了活血化瘀以外,别无良策;若在肌肉浅层,尚可用拔罐去淤法,速度更快,减短疗程。

瘀血所造成的气血不能正常运作,常使其后端因得不到营养的供输,就会有颤抖的巴金森氏症,也有上述的痒症,严重的会造成肌肉萎缩,只要把瘀血耐心的清除,肌肉痿缩症并不会没有治愈的机会。许多没耐心的人,半途而废,最后全都躺下了,徒呼奈何!一棵小树,怎么可以要求它两三个月就要长成栋梁材?岂非缘木求鱼!最糟的莫过于车祸后的出血,若在头部,过了几年后,开始产生许多怪现象,如压迫神经的头痛头晕、走路不平衡、视力出现问题…,在 X光片上有黑点白影,常被判定为鼻咽癌,用癌症处理法,把人整得奄奄一息,有几个人能好好的生活?这时还说甚么「铁石心肠才能当医者」?见你的大头鬼!不要用癌来掩饰西医您的无知与无能!这类患者可用整骨法,使头骨归位,再用活血化瘀法,岂有医不好的?

热则气泄,因此有热有火者,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口渴,这时你就要小心了,绝不是西医所说的「多喝水、保健康」;等哪一天饮不解渴时,百病丛生矣!糖尿病,尿起泡、混浊、遗精、漏精、结石…,最糟的是肾萎缩、衰竭,是会死人的,别期望嘴巴干,多喝点水就能解决。热则火性上炎,气脉若在头上胀破,则被西医称为无菌性脑膜炎;若在其它器官或乳房内胀破外漏,则形成水瘤。这一类患者,首重治疗清热火,再来破气行

水,有必要动刀吗?热不除,病能解决吗?另一种是是寒凝气为水的水瘤,又岂是除热可解?这时要用温化法。见瘤就割,对吗?用消炎剂退火,则寒上加寒,岂不草菅人命?

热旺则水涸,荣气中有热,则水气涸而转稠黏,是为热在血中,流动有困难时,就容易积在一起,而为肿瘤类,火性急速,瘤的生长速度就比较快;这时不用清火散瘀法,却提着手术刀,能解决问题吗?此类疮肿,初起宜内消,继则用散肿法,若化脓时,气血必转弱,而必须用补法,内托疮痈,排其肿瘀才是正治,用化疗杀菌,造成多少冤魂?毕竟是肉腐而后虫生,不是虫生而后肉腐,治疗法为去腐生新,没败死细胞,又哪来的

菌?光杀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兼顾患者的元气,久病必虚,怎可用攻药,一药到底?不出事才是天下奇闻。

 

 

第二篇外邪论治

 

风吹水干,热旺水涸,都伤气,寒凝不通则伤荣,也伤气,湿则阻气又伤荣,是故外邪伤人,可说是因天候的变化,人体不能适应,所造成的气血不通,而引发连续性的伤害,因此中医的治病法则,脱不了天候的变化,而天候的变化,又离不开地气的升降。现今科学的谬误,认为夏天气温高,是因太阳比较接近之故,若依此理,请问:高山上为什么还是那么冷?而且越高越冷?它不是更接近太阳吗?殊不知天气会热,是太阳引动地热上升,所以,高山上冷,是地气无法提升到那么高的缘故。地气的春升、夏散、秋敛、冬藏,人身必要能配合,此命门相火,必随之升散敛藏,但太阳的直射、辐射的热,却造成空气不稳定,夏天有时却有寒意,冬天也有温热之时,天气与地气不能配合,人在其中哪有不生病的?当你的气血受干扰时,问题就来了,能自动恢复平衡的就没事,不能恢复的就必须处理了;用温灸法是最简单的,也不必半夜挂急诊,小孩子哭就让他哭,一哭汗就出来了,再过一下热退了,问题也解决了,继续睡你的大头觉吧!若是错过病机,则邪入于身,就开始一连串的病变,处理不当,够你难过好几天。

※疾病由表内传用药顺序概略表,不一定依序而行,常会超越或转换,因人而异,不可因循此表用药,当辨证施治。风伤卫气,而足太阳之经脉,由眼内眦上头,下颈项,走背脊两旁而下,入大腿后面,下脚掌,出脚趾,邪客则项强,背疼两足痿软无力。邪

客足太阳,体功能为排邪而发热,火性上炎,脉管胀,故头痛。卫气热,则蒸手太阳荣中之气而为汗,此汗为心液,摸起来有黏腻感。卫气有邪则气不得下行,反壅入肺则鼻鸣,入胃则干呕,胃中不舒服,西医就常给你退热药、胃药、止痛药,甚则降血压、降血糖,有时再加抗生素,请问这些药能治病吗?邪本是风,你的驱风药是哪一种?那感冒会好,是你的药起作用?还是患者体功能恢复?为甚么有那么多人吃了几个月的药还是好不了?根本就是治病的理论是错的,还常常振振有词的吓大吓小,像这些症状结合起来,中医就称之为桂枝汤证。以其能补卫气,又能调和荣卫,邪出体表,则病愈;若半日后复发者,此以邪强,必用针泄风池、风府,再与桂枝汤则愈,咳者加厚朴、杏仁。邪伤卫气,卫气不足则缺氧,严重的还会喘,这些都是病的标,只要把病根的风邪除掉,标病也就没了,何必大费周章。温也伤气,故温毒之袭人,也是由足太阳开始,只要病的位与性同,就可用同样的桂枝汤来处理,其表证为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自汗出而恶风寒,头痛发热,尺肤热,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以其不单伤气,气不足而肾水亦为之亏,故状类阴虚。标病不同,然病因皆伤气所致,治法也就相同,惟病之传变则不完全相同。若能了解掌握病的变化与转变方向,找病位又有何难?不要把医学看成天方夜谭,今日医学院录取成绩超高的,是市场追求利益的关系所导致,你们认为是高材生,我认为那些都是文抄孙式的庸才,除了读书,还会什么?错在哪里,没人知道,自古以来,天生万物,除了人会发展医学外,别的动物都不会,但是云南白药是如何发现的,还不是人跟踪受伤的老虎才发现的,谁说牠们不懂医,又有多少动物不是因人类的兴起而灭种的,物种生存竞争,各凭本事,人类无权把莫须有的罪名~~登革热、禽流感等等加诸于其它动物身上,花了大把的钱,你也看不到效果,岂非造孽。把病理病因的正确知识找出来治病,与天地共存,与万物共生,才是地球之福。人也没有主宰大地生杀之权,禽流感就要杀,难不成人生病了也该杀,人会生病,难不成动物就不会?且看野生动物,自有生存淘汰的法则,人凭什么去干涉,更何况是人的无知所造成的杀戮。该彻底检讨检讨。

风温用桂枝汤,邪不出表,或邪由外伤皮表,而伤在足太阴肺经,则以银翘散加减治之,循经入肺而燥咳,则以桑菊饮加减处理即可,邪在足太阳久了后,即乘虚而入,循经而下,热旺水涸,产生气血交换失序,人有些微水肿现象,突然感觉全身有紧绷现象,就是水蓄细胞内,而邪仍在足太阳,故以桂枝汤加茯苓、白朮,以利水下气,则邪清矣!若热邪更深入膀胱,造成小便不利,严重者小便不通,此经脏均有邪,宜五苓散,外

散表邪,内疏水腑则愈。有时因尿不通,导致卫气反壅入胃,饮水则吐,仍宜五苓散含化之,药入下焦,尿出则病解,何必洗肾?别再整人冤枉!

春天里最忌温毒,初起壮热,咽痛,久则耳前耳后肿,此毒非春温独有之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所以在使用普济消毒饮时要注意,春夏地气升散,不可用升麻柴胡,以免升散太过;病初起者也不可用黄连、黄芩,以邪未入中焦,用之反引邪入中焦。

2005年春,关西罗太太就患此症,长庚住了 15天,毫无改善,我给她这个建议,结果

5天就病愈了,长庚还说要为她作病理以及治疗报告,结果到今天,我还是没看到,毕竟西医根本不知要如何处理才是真的。这种温毒所引发的肿,非肿瘤类,是寒凝热

淤的气肿,治则不可按痈疡(属血病)治疗法。也可以用水仙花根捣烂敷,但要留透气孔,待起黄粟疮时,就要改敷三黄二香散,否则疮痛会让患者受不了。小心此病,死人甚速、且多,冬温产生的病例也已出现,但证状尚轻,很快就解决了。我担心的是这种温毒,各位小心一点为妙!耳前耳后肿痛时,莫当一般感冒处理,若一味的退烧,温毒内陷,再来鬼叫,就伤感情啰!

温毒最怕由足太阳转入手太阳而伤血,初入者气血两伤于热,以玉女煎去牛膝,改熟地用生地,两清气血中的热;若热全转入荣血中,就要小心点,会吐血时,就是属出血性登革热,急以银翘散加犀角地黄汤大清血中之热;若错过病机而吐粉红血水时就属噬血性登革热,死不治。除用上方外,也要考虑肾水、脑神经…等等问题,是生是死,各安天命矣!若伤及脑神经而神昏谵语,就必须用安宫牛黄丸急泻其热,因为这已属脑膜炎

矣!温病内陷入足阳明,大伤气血,则大汗出、脉洪大、大烦渴、身有大热,急用人蔘白虎汤以泻其热,西瓜为天生白虎汤,也可救一时之急,莫待肠风下血才来哀哀叫,命都丢一半;若交给西医用输血法,那就准备上山吧,邪热未清就输血,只会造成衄孔更大,流失更快,不死更待何时!热邪内陷胃腑时,则肠道热,而涸水气,大便因硬而便秘,速以调胃承气汤清之,否则引发屎中毒的神昏谵语,甚至长脑瘤,再来求救,就伤感情啰,要治好就不是三五天就能办得到的。风寒伤人则内敛,初入阳明者,以表邪尚强,表病未退,但内热渐成,亦有渴证,千万莫当温病治,急用桂枝加葛根汤,否则气血两伤,易成痉病,是为柔痉,发作时,角弓反张,离席一竖掌者死。

2005年暑假前后,报纸载有姊妹前后死,即为此病,西医还要作检查,不要命的就慢慢去检查吧!哪天突然病上身,那可没时间给你排班检查的。若入阳明时,就伴

热而下利,腐臭如烂泥,用葛根芩连汤,急用之以清阳明经之火热,火性上炎,吐者更加半夏生姜,虽仍有表证,也管不了,莫令邪入伤人,才是正途。若邪已入阳明,则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时,也用人蔘白虎汤。若邪留胃上脘,而胸胀胸痛,则以大陷胸汤、小陷胸汤或大陷胸丸以治之。若有不明白的,可参考拙作「医林浩劫」、「依医倚犄」里面写得很清楚,何时何证该如何处理。还是不懂,就来上课吧!

寒则伤荣,人在冬寒时必关门闭窗,寒客荣中,腠理必密闭,不令寒气再入,寒则气凝,造成缺氧而呵欠连连,莫等腰背疼、一身尽痛,还在那里血压高,血糖高的,不整死你才怪!急用麻黄汤以治之,不要等体功能起而抗寒,而热又不得泄,必发高烧,此时若退热,病必反重,再打点滴,水寒之气又生,竟有人因此三天就死在医院,死因就是「病毒太凶,原因不明」,岂不是死得不明不白。也有风寒两伤者,证状非常类似,但人会烦躁,此时可用大青龙汤。冬春最易下雨,寒湿之气相当重,伤人则似伤寒,而水气凝,鼻流清涕、咳唾白痰夹气泡,急用小青龙汤,寒湿两解;但表伤足太阳,里伤少阴肾时,肾水上飘,鼻流清水,喷嚏连连的,又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表里两解,不可错用。

寒邪初入阳明,治以葛根汤,小心它也会造成痉病,是为刚痉,治病宜速。已入阳明或邪陷阳明,治法则如风、温类。不论风温或寒都可能伤及少阳,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喜呕。一阵一阵热,但热不寒者,邪初入少阳,治宜柴胡桂枝汤;往来寒热时,就用小柴胡汤;大便秘结时,更以大柴胡汤攻其邪,莫待转入肝胆时,又是肝炎胆炎肝硬化,再来跳脚,悔之晚矣!其它,有兴趣研究的,再讲吧!课堂上说明白,你才能运用自如,花个一年半载,习得养身之道,岂非人生一大乐事?

 

第三篇养身篇

若要长生,腹中常空;若要不死,肠中无屎。饮食必须小心,有些人零食不断,不病才怪,尤其现在的垃圾食品充斥,汽水可乐一类石碳酸能伤人之骨,奶品则伤人之胃,胃为五谷之海,人无胃不活,百病丛生,未蒙其利,反受其害,如过敏性鼻炎、气喘、痰多、两脚无力、近视、散光…,医林浩劫已分析得很清楚,包括各种垃圾食品会造成何种伤害、是何原因,都已详细记录分析,不再赘言最糟糕的就是喝酒言欢,醉以入房,竭精耗气,更造成蒙古症一类的小娃儿,情何以堪?冬不藏精,或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早晨不起床,晚上不睡觉,不想运动,耽溺安乐,虚邪贼风也不管;冬天还穿迷你裙,争奇斗艳;争功抢利,用尽心思,无所不用其极,终至夜不安枕,气不得宁,要如何保健康,人不能贪图膏梁裹腹,若胃无法吸收,一切都是白搭,营养学所言都是假,否则怎么死的都会搞不清楚。所以说,人必须清心寡欲,美食华服,不乱于心,高楼广厦不为所动,花花世界不为所迷,七情不能惑其心,外邪无以伤其身,才能健康。把心胸放开,人居世间,虽良田千顷,也不过日食一斗;虽有华屋广厦,躺下也不过八尺之地,你要那么多干嘛?纵使富可敌国,躺在那里不能动,买得回生命和健康吗?伤食不化,

浮滑而痰,五味淡薄,令人神清气爽,万不可任性偏食,盖酸多伤脾,咸多伤心,苦多伤肺,甘多伤肾,辛多伤肝,尤忌生冷硬物。

女子七岁时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阳明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绝,地气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男子八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明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八八则齿发去,肾脏衰,形体极,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泻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

过去一般正常人大都是如此计算而已,但少数人就是特例,因为他们懂得调养身体,内不伤于七情,外不受六邪之侵,更能避不内外因,恬静以养生,饮食有节,吃七分饱,忍三分饥,卧不思想,饮不能醉,色不迷恋,常吞唾,培养精元贵节房,更祛色欲最为良,食惟半饱宜清淡,酒止二分勿过伤,药饵随时因证进,功名有分不需忙,几行医语君能味,便是神仙不老方。

 

第四篇四季篇

立春后三个月,地气开始上升,大地已逐渐回暖、孕育种子,故名发陈。地气升,天气转,万物准备生长,早睡早起,散步庭园之中,吸收大地升起之气,,让全身放松,此初生之阳如新芽,易折易伤,必小心呵护,不可损伤,以顺其生,这才是春天养生之道。若有伤损,则必伤肝,肝主风,夏无风动,则无以供应夏长之气,必病暑。

立夏后三个月,万物皆出于土,而长养茂盛,地气升散而与天气交合,万物争长,故名蕃秀。晚点睡,早点起来,不要怕太阳照射,使肾气能直上于脑,天地交合,肾气长而肝气足,则心气平而无怒,使身体各部分都能随气之散而伸展,使郁住的气能疏泄,气行则血行,使气血能乘夏气而行走周身,这才是夏天养身之道。若不如此则伤心,至秋时易为疖疟,物不长极,果不能实,如何有精气可收,到冬天就要提防重病伤身,以夏天的热火不能存,至寒冬必为寒冷所伤。

立秋后三个月,天气渐凉,万物禀收,季候的风容易伤人,而地气敛,万物休养,秋高气爽,故名容平。早睡早起,与禽作息相同,使肾气安宁则肝不伤,秋有肃杀之气,故当收敛神气,使秋气不能在体内起伤害,不伤肾气,使肺气能顺利沈降,则肺清而安,这是秋天养生之道,反之则伤肺,到冬天就容易消化不良而泻肚子,元气必伤,以肺气不能沈,反壅入胃为水,故飧泄矣!

立冬后三个月,地气藏而天气寒降,不外出而阳火相扰,早睡晚起,必待太阳出来,以避寒侵,使肾气潜藏,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避寒就温,不可令气泄,过食辛散,如姜母鸭类,气泄则伤于寒,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才是冬天养生之道,反之则伤肾,到春天地气升而肾精无法与之俱升,则病两足痿软不能行,则四肢厥冷。

如此则人气与地气之升散敛藏同步运作,必可长寿而无病一身轻。把精气敛藏,则元气不败,神清气爽,反之则气虚邪客,百病由此而生。地水上升为云雾,天水下降为雨露,滋养大地,万物得滋而生长茂盛,地水者肾,天水者脑,故脑为髓海,为天气,阳气不能升,则天气不得降,阳气过于升,天气亦不得降,地气不能因阳而升,则地气湿而不能通,所以天地之气不能互相流动,则万物不生,人若天地之气不能交通,人必多死。

恶气不能发散,风(肝)雨(肾)不能调和,水气不能升降,则万物不能茂盛地生长,若再受虚邪贼风之伤,或出血、下血、下利之患,人身不能随季节变换而适应,则命难保矣!唯有智者,能知四季,随四季之气以养自身之气,令自身之气也随地气能收散敛藏而不失其时,所以身上没有奇奇怪怪的疾病,身体康健,生气绵延不绝!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中空不足,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逆而为咳喘,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不能升,所以说,四季的阴阳寒热之变化,是万物作息的指标,必须在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气,以保元气之根,而与万物相同,随地气的升散敛藏以为生存之法则,反之则伤根本,损伤天真之气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结,死生之根据,逆之则灾害丛生,顺之则恶疾不发,顺天者生,逆天者亡,所以说,人不要等生病才来求治,要在未病时就善加调理,天下大乱才想去处理,何不防患于未然,生病了才来找药,乱已起才来平乱,岂不是渴了才来挖井,打仗了才来造兵器,难道不觉得太慢了一点。所以说,人在未病之时,就要注意保养,补身体之不足,不要等病了,反而陷入攻补两难之境,药石无效,又该如何?气有升降,矿石类则有降无升,

如何生散春夏之气,以储存秋冬之精,冬气有伤,则春气无升,不病更待何时,西医可知其理?

人生天地间,有昼有夜,本乎阴阳,天地寰宇之内,有九州岛对应人体的九窍,五行有五脏,十二月在人之十二经脉,年有 365天,人有骨节 365块,是故天人相应,五脏必应天气地气人气,每每伤者,外邪必乘虚而客,影响性命。春天的气,因冬气之藏而后生,属清净而能长养万物,顺从天地之升则本身元阳必能固守,虽有贼邪也无法伤害。收春气为己用,则能通脑,而疏布于身,反之则闭塞九窍,气壅于肌肉腠理之间,卫不能通畅,病之于内。人身之阳气就如天与日,若阴暗不明,则伤人于无形,所以人的运动活力皆来自阳气,阳气之温使气外浮,则并卫气以驱外邪。天寒则宜深居,不当烦扰筋骨,使阳气外泄于皮肤而伤于寒,内扰其阴,不得安宁。若伤暑汗,伤心主,烦则喘渴,静则多言。体内有暑火,身如火燎,宜以汗泄。若为湿伤,头像被包住一样,湿久必生热,湿热久据,大筋绷紧抽痛,小筋却弛张,而四肢痿软,坠肠(非疝病)、胃下垂类、气病与湿热相争则肿,筋骨血肉互相争营养,卫气因之而伤,此脚气、痛风

之类。烦扰阳和,疲劳筋骨,伤神耗气,竭其天真之气,肾伤则不能滋肝,肝气不行,其人善怒,名曰煎厥,房室过度,虚损为病,肾衰则耳不能听,肝衰则目不能视。等肝气不运,血无以生,血不足以温四肢,则四肢不暖,是为薄厥。也有伤于筋者,筋骨不能运动自如,若再汗出伤津,无津润筋,则令人偏枯(半身不遂,非中风)。汗出受湿(洗冷水、吹冷气…)易生湿疮,痛风肿痛,然而痛风者必因肝肾不足,气血运作不良时,才会出现问题,年轻气盛,尚不自知,常为一般人所忽视,等病上身,哀嚎度日的,

大有人在。营养过度,酒食不节,油炸品类生火之物,常令人长疔疮,若加湿邪内侵,病入下焦,而为淋沥、痔肿,工作后一身汗,就在乘风取凉,寒风内袭,则脂肪瘤之类的肿瘤成形矣!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精,动静失宜,变生诸疾。腠理开合不能随气温运作,寒气内逼,凝气瘀血,肿瘤因之而生,瘀气为瘰沥,瘀血为疮疡痈,若寒气由背后俞穴内袭,则直入脏腑,伤及肝肾,血气瘀凝于肌肉内,必发痈肿(蜂窝性组织炎)。汗出未止,形弱气消,风寒内侵,腠理则闭,热气藏而不出,到秋天阳气不收,两热相合,乃发风疟。故风为百病之始,阳气运作正常,腠理开闭有节,虽有大风苛毒,也不能伤人,久病气不交通,病之深久、变化、相传,上下不通,阴阳否隔,虽有良医也不知从何下手。

三阳郁积不通,不急思泄法以治之,大意粗心,概略施治等到结而不散,元气不足时,攻之不可,补之不可,吾知其必死矣!故阳气者,日行于外,晨起人气始生,中午阳气正旺,傍晚阳气已虚,气门乃必,潜藏精气,不再劳神,累及筋骨,更不可在野外受雾露之侵,违反此戒,形体必渐渐衰败。

阴气者,精之藏也,阳生于阴,阴不潜藏,阳无以生,阳气乃卫外之气,弱则邪侵,阴气不足,阳气独亢,而不相称,孤阳外出于表,邪病则狂,弃衣欲走,登高而歌。阳气不足,阴气独据于内,五脏气不能通,九窍闭塞。此所以阴阳必须调和,筋脉骨髓皆牢固,气血运作才会正常,如此内外调和,邪不能侵,耳聪目明,气才能安稳没事。

风邪内客伤气,卫气乃伤,邪伤肝矣!此时又饱食膏梁,胃不能化而胀满,肝伤血不能静,则肠积血而为痔疮,因为酒喝多了,火气上冲,湿热下伤,肾不堪负荷,骨髓不能充盈,久必崩坏而痿跛不能行,甚者不能坐立。阴阳之气最重要的是两相平和,不可任意消耗,如天地之气,有春升有秋敛,有夏散,则必有冬藏,不可或缺,如此才能确保健康,所以阳独强而外泄,则阴绝于内,阴气和平,阳气闭密,则神清气爽,阴阳两悖,

精气必绝,而不交通,因此感受风邪,必发寒热。春伤于风,邪气留在身上,夏天必下利无度;夏伤于暑,秋为疖疟;秋伤于湿,上逆为咳,气不能沈,肾不能养,病发则两足痿跛,四肢逆冷;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四时天候变化,也会伤五脏六腑。

阴之所生,是靠酸苦甘辛咸而生,但是五脏之阴也受五味之伤,过食酸则肝液生而肝叶举,压迫脾脉之传输,脾气因之而绝,过食咸则心气抑滞不行,过食甘则令人心闷,气喘满而肾不平,过食苦则燥气生,脾气不濡,胃气过浓泛化生痰,过食辛,则筋液大润,筋脉沮弛,气无风不动,精神反困顿,所以饮食必以均衡为度,骨正筋柔,气血正常疏布于细胞肌肉筋骨,腠理密闭,这才是四季养生之道。

四季者不可祇当年之四季,日亦有四季,午时暑,子时寒,晨为春,暮为秋。反视世人饮逸恶劳,夜不归营,或谓工作所需,日夜颠倒,夏天躲在冷气房,冬天待在暖室中,有些人更以冬时泡温泉,天热饮冰;或常洗三温暖,若气有所凝,血有所瘀,常会要人命,君不见常常有人死在这类的寒热不调,请小心应对,莫要轻忽!

 

第五篇四时风邪阴阳寒热

天有八风挟邪伤人五脏经脉而发病,风吹气散,初病于足太阳,而渐及各经脉,入于脏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颈项强硬。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痛在肩背。北风生于东,病在肾俞,腰背坐骨股盘疼痛。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痛在胸胁。中央为土病,病在脾俞,痛在脊椎,善病洞泄寒中。故春气者病在头,善病鼽衄;夏气者病在心,暑邪先入心,善病胸胁;秋气者病在肩背,以肺居其内,善病风疟;冬气者病在肾,肾主

骨,身痛腰痛骨节痛,然四肢气少,更易为冬气所伤,善病痹厥。

冬气藏,莫妄动气血,即使按蹻以动其气,至春则会流鼻水或流鼻血;春不伤于风,肝木强旺,则夏不病心,四季脾胃健康,秋天不病风疟;冬天不为寒气所伤,则精满气足,精者,人身之根本,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天汗水不令外出,贪凉取冷,秋病风疟矣!此四季风伤人之大概状况!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背为阳,阳中之阳者心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背为阳,阳中之阴者肺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腹为阴,阴中之阳者肝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腹为阴,阴中之阴者肾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者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互相关连输应以对应天之阴阳。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为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为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其音角,其数八,是以之病在筋,其嗅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络通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为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征,其数七,其嗅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为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嗅香。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为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其音商,其数九,其嗅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猪,其谷为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其音羽,其数六,其嗅腐。

所以要诊断一个人所犯何病,可由四季以及天候变化,对应脏腑阴阳之变,就可以判断大概要用的是哪一类的,不要冬用夏药,春用秋药,岂不整人冤枉,吾辈医者当谨记!天地万物必有阴阳、正反、内外,无正何有反,无阴阳何以附,阳与之正,阴为之主,此万物之纲纪,万变不离其宗,生死亦由此而定,阴阳相平而强者,神清气爽,身体健康,治病必识阴阳,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代偿性体功能必然产生,治病时万不可忽略,如风热内陷的陷胸证,为阳邪,寒邪内陷的痞证则为邪入,本身元气抗寒之热,故重按始痛,不若陷胸证,重则手不能近,仔细思索一下,何故?想通了再去看方剂组合用药,你就会知道这类病如何辩证施药了。

寒则凝而藏,其气浊,寒痰之属,热则气散而清,清气下沈,必化雨露(下焦属阴寒)而为飧泄,寒气在上,则不化物,物不能化,积胃中,必为撑胀,此阴阳反作之疾,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滋大地以养万物,故天气由地水生,云气自天降,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走肌表,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形食味,故味归形,气养形,故形归

气,精食气,故气归精,化生气,故精归化(疏布全身),五位偏执则伤形体,气未耗则伤精,精若化养则食气,精若化生则不食气,精血内结,郁为秽腐,攻胃则五味(食物)不得入,女人怀孕百日左右,常出现孕吐就是这个原因。阴味(食物)出下窍,阳气(营养)出上窍走肺入足太阳,味厚者为阴,主润下,味薄者为阴之阳,主通泄;气厚者为阳,主发热,气薄者阳之阴,主发汗。邪火能耗气,足少阴之火能使水化气,手少阴化荣气,邪火伤气,气靠足少阴之火而生。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阴过旺则阳病,阳过旺则伤阴,阳旺则热,阴旺则寒,重寒反热,重热反寒,寒伤形体,热则耗气,气伤则痛,形病则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强则万物为之动摇,伤人四肢,热则胀为肿,燥则津液干涸,皮肤干涩,寒则腠理密闭,阳气内攻,气血为之浮,湿过头则水谷不分而为濡泄,天有四时地气升散敛藏,以生寒暑湿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

恐,喜怒伤气,寒暑之邪伤形体,暴怒伤阴,暴喜伤阳,阴寒之气由四肢末端向上行,体功能相抗,脉气浮起以排邪,外实则内虚,人就会不舒服,故七情不节制,寒暑不理它,元气则浮越而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 (病亥 )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春天东风生起,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啸(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而魂散。风伤筋,秋燥制春风,酸过伤筋,辛散以平之。

夏日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喜),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过喜伤心,精神为之乱,热伤气以寒解之,苦则燥而伤气,咸生水以解之。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忧思,忧思伤脾,开肝郁以平之,风燥湿,过甘伤肉,以酸解之。怒伤肝而魂散。风伤筋,秋燥制春风,酸过伤筋,辛散以平之。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悲哭,在变动为欬,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悲,过悲伤肺,虚火补之,实火泄之,热伤皮毛,寒凉以清之。辛伤皮毛,苦药泻火,燥以平之。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作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过恐伤肾,寒伤血,温之,咸伤血,甘强土以制之。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始态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俛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冬季虽好过,夏季就难耐。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夏季好过,冬难抗寒,。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态也。若人能知节房室以减少阴的虚损,又能善调元阳之法,何愁阴阳之气不足;若不知者,必现早衰之征,内耗则阴亏,气力始衰,虽年四十,腠理疏,荣华稍落而发斑白矣!到五十就会感觉行动不便,耳目不聪明,到六十则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故曰:知则强健不知则老化,同出而名异而已。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易治,是以圣人不为无益反而有害于自身之事,乐恬淡之态,放开心胸,绝不纵欲于声色犬马之中,故寿命无穷,与天地共存。

人生总有缺角,贪恋才是人生,何以言之?天不足西北,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地不满东南,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东方阳者,其精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者,其精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也就是人有缺陷,则邪易侵,没有人是圆满无缺的,外邪随时都会乘虚而入。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节循环变化,大地有九州岛之分布,以为万物生养之处,清阳上天,浊阴归地,天地之动静,随节气的节奏,所以能生长收藏,终而复始,循环不止,惟有识者,能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腹中常空),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气之疾风名之,暴怒之气象雷,逆气象阳,所以治病之法,不仿照天的节气,不用大地生生之理,则灾害立至。邪风伤人,疾如风雨,高手治病,先治皮毛肌肤,再下筋脉,至脏腑病,则生死机率各半矣!邪客于人,则害人五脏,受水谷之寒热,饮冰纳热,邪则随之伤人六腑,湿气伤人,祸及皮肉筋脉,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入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天气饮食之变化,而知何邪所伤,从表征而知里病,查其过与不及,过者除之,不及者补之,掌握病情病势,哪有医不好的?所以一个高明的医者,必先观其面上之五色配位,按脉之虚实以辨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病痛之所在!由四季节气变化,而知病之根本,再由尺寸视沈浮滑濇而知病由何处引发,再合证由病根上下手,治其本,则标病也就清除了,若能完全掌握这些,就不会有闪失了。初起者可用针刺法(温灸法)或发散法,病重时就要小心,千万不可以说治法没错,就没责任了,比如说寒伤荣血,必影响心主,此时若是心脏病患者,用药就不能墨守成规用麻黄汤,那是会死人的,必须用补法以为祛邪之用,才是正治,所以身体虚弱者要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在上膈者,用吐法,在下焦者,用大小便利下之,中满者泄之于内,邪据太阳者,汗泄之,其剽悍者,按揉推拿疏散之,结而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使气血各自归其经脉之位而不妄行,血中有热邪者,可用放血法,令热随血去气虚者宜用针导引或用补气之剂。不可见症拆招,毕竟一个因会有许多不同的标病,而一个标病的成因也有好多种,如头痛,就有六经头痛、痰厥头痛、虚弱性头痛等等的因,若因循用单种药物法去治疗,合证可喜,若不合证,何时才能解决问题?

五脏之阳气各入五脏,互相通调,共有二十五阳脉,当识其变化,然阴脉为五脏藏真之脉,必潜而不见,若见真脏脉,表示脏阴不守,病必重,甚者死。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所有脉变,必含胃阳,无者死,故能分辨阳者,知病处,能分辨阴者,知生死之期。三阳在头上人迎脉,三阴在手的寸关尺上,知阳者,就能知道病气与日克禁忌,能分辨阴者,可估计此人是生是死的概略时辰,严谨地分辨阴阳之气,没必要与大家商量怎么

处理,自己就可以决定。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来者为阳,静为阴,动为阳,阳迟者为阴,阴数者为阳。

肝的真脏脉现十八日死,心者九日死,肺者十二日死,肾者七日死,脾者四日死。两阳明发病,心脾受之,心受之则血不流,脾受之则五味不化,女子病月事不行,男子病少精,当急救其阳明,若因循失治,则转生风热,人也为之消瘦,等转变成肺病,气上冲气喘息贲者,死不治矣!

两太阳发病,始发寒热,下传则发痈肿,两足痿软无力,小腿肉消瘦,两足逆冷,久病化热,则精血枯涸,皮肤无润泽之色,邪入于阴,筋缓纵则疝病发矣!

两少阳发病,胆气犯胃则善泄,三焦内病则少气,阳气上熏肺,心火助之则善欬,久病则心掣痛,二便不通。

两厥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肝风不动,气不得行,缺氧则呵欠连连,而肾气不得散,手足逆冷,是为风厥。心病则心火不足以助胃腐化食物,令人腹胀,心满,肾主前后阴,令人气泄(放屁)。两太阴发病,则令人偏枯,容易造成手脚不灵活。三焦者心脉之府,阳明鼓动则钩脉者,以子盗母(心)气,钩乃心之脉。金来鼓木,其脉则毛,金气内乘,木阳过旺而急,则内见弦脉,肝阳气至。肾阴阳之气相过,无能胜负,则脉如水溜。如金鼓不已,阳气大胜,两气相持,内争外扰则流汗不止,手足反寒,甚则阳气内燔,流汗不藏,则热攻于肺,故起则熏肺使人喘鸣。五脏之所以能生,而全天真和气者,以各得自从其和性而安静,倘苟乖所适,则为他气所乘,百样病由此而起,奉生之道不可不慎。阳气内蒸,外为流汗,灼而不已,则热上加热,故盛不久存而阳气自败,阳已破败,阴不独存而消已。阳旺则水涸,阴液不足则血淖,流动不顺畅,经脉之气不通,人必败亡。阴气败亡,死期不过三月,阳气散绝,死期不过四日。木生火,肝之心谓之生阳,火克金,心之肺谓之死阴,金生水,肺之肾谓之重阴,土克水,土辟水升谓之辟阴,死不治,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便血,阴阳结热,阴多阳少,曰石水,少腹肿,阳明热结则消谷善饥而耗水,太阳结热而血脉燥,膀胱水涸,终至尿气不得下泄,脾肺寒结,则气凝为水,上行则吐,下行则利,心与三焦内结,则火独亢于上,而为喉痹,血脉博,但非阳火之邪者是为孕子,阴阳俱虚,元气大伤;若肠澼下血死。阳加于阴谓之汗,如足太阳病,热邪蒸手太阳之气外出为汗,阴不足,而阳加于阴谓之汗,如足太阳病,热邪蒸手太阳之气外出为汗,阴不足而阳邪旺,谓之崩,女人之崩漏,男人的肠风下血之类,脾肺邪气盛极,必在二十日内的半夜死,心肾阴邪气盛极,十三日内傍晚死,肝阴邪气盛极,死期不过十日,太阳之阳邪旺极,阳气速急,三日死,三阴三阳之脉俱急,心腹胀满,又兼下利,死期不过五日,胃阳过旺,再加温病,死期不过十日,人无胃不活,千万莫掉以轻心。

 

第六篇五脏成败

 

心主脉主荣气,上映于面,荣血旺则面色姣好,受肾气之控制,而作节律性的跳动。肺主气主毛皮,可由皮毛旺衰,知其强弱,受心主之节制,而作规律性的开阖。肝主风主筋,由爪甲而知其旺衰,受肺之节制,以行气的推动。脾主肌肉主关节之滋润,由唇口之形状及颜色,定其强弱盛衰,受肝之节制,不令过食而造成伤害。脾胃主纳,肝胆主阻,必须互相平衡,饮食才能正常。肾主水主骨,通骨髓而连脑,由头发之盛衰知脏之强弱,其运作所需之动力荣养,全来自脾胃。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枯槁毛脱落,过食辛辣则筋急抽筋、爪甲枯凅,过食酸则肉皮厚而干裂,唇口外翻而不闭,过食甜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所以饮食必须以中庸为主,过与不及都会失调而造成伤害。而五脏之气皆现于面部及身上,所以见到如新生之草的青绿微黄者死,黄如枳实青黄色者死,黑如煤烟灰者死,赤如死血、猪肝色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见之,属危急之征,

若不速治,必致无救。反之,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豚脂者生,黑如乌羽者生,见此五色,其病较轻而易治。生于心者如缟裹朱,生于肺者如缟裹红,生于肝如缟裹绀,生于脾如缟裹瓜蒌实,生于肾如缟裹紫,这是五脏现于外最佳的颜色。见色用味以治五脏,白则以辛散肺气,红赤则以苦降心火,青则用酸以敛(泄)肝,黄则用甘甜以养脾胃,黑则用咸以养肾,所以白色者如皮毛如肺以治,红火如心如脉,青如肝如筋,黄如脾如肉,黑如肾如骨。

十二经脉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诸髓皆属于脑,诸筋皆属于肝,诸血皆属于心,诸气皆属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潮汐也。故人卧而血归于肝,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临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痹,甚者痛,凝于脉者血行不利,凝于足者,双足逆冷,此三者,荣气行而不能返回脉道,则为麻痹痛而厥逆冷。人有大谷(大经所会之处)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三处,络脉所会,十二俞穴,都是卫气流行

供输之转运站,最易为邪所侵,若有邪留,急用针法以疏通之,用热风机化气行气,不失为最佳良策。

诊病时,当以五脏之脉以为决生死难易之参考,欲知其病之始,先考虑季节的变化。头痛巅疾,下虚上实,(头重脚轻),病在足少阴足太阳,严重的就伤肾脏。眼疾视物不明,目瞑耳聋,上虚下实,病在足少阳厥阴,严重的伤肝、腹满、瞋胀肢膈胠胁,下厥上冒,病在足太阴阳明,欬嗽上气,厥在胸中,病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膈中,病在手太阳少阴。脉之大小浮沈滑濇,可以用切脉法分辨。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因,

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心脉之至也,洪如喘之大而强,系心气不足,兼则病气有余,是为积气在脾胃,脏气不宣行,是为饮食所伤,名曰心痹,得之于外疾思虑而心虚邪得而乘之。肺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善惊而气积胸中,肺不足者脉喘而浮,心气上乘,肺气受热,而气不得散者脉喘而虚,必发寒热,是为肺痹,得之于酒后房事虚损,火刑金也。肝脉之至也则弦紧,长而左右弹伤于寒气则紧,中湿则弦,气积心下两胁胠,是为肝痹,得之于寒湿,疝病也是属寒湿,治则相同,令人腰痛,足冷而头痛,脾脉之至也大而虚,皮气积于腹中,肾气乘虚上逆,是为厥疝,缘由一身大汗,乘凉当风。肾脉之至也上坚而大,积气在少腹与阴部,名曰肾痹,得之于身热取凉,冷水沐浴,寒凝气,当活动使气散,才能没事,却跑去乘凉而睡,则所凝之气不能行,而伤肾矣!凡相五色,面黄有胃气者皆不死;若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而无胃气者皆死。

脑髓骨脉胆及女人的子宫、男人的精室,此六者皆地气之所生;地气包括肾与肝,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而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系运化水谷者,乃天气之所生也;其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必须输泻正常的。魄门(肛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

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纳于胃,受五谷之精,以养五脏气,上疏入肺,变现于寸口脉,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所现,调适其脉之盈虚,志意之邪正,及病深浅成败之宜,方得治法之原意。执意于怪力乱神者,不可言医,不接受针灸之术者,没必要跟他说针灸的好处,不接受治疗者,即使勉强施治,也会徒劳无功。上古之人,与禽兽共居,运动身热,以避其寒,找阴凉处以避暑热,内无七情之伤,外无迷惑乱心之物,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药物无法治其内,针石也无法治其外,只可用气功练气法,催动气血,则病除矣!现在的人就不一样,七情伤于内,过度劳累又伤其外,生活不随四季,夏居冷气室,冬居暖室,反寒暑而居,虚邪贼风往往内侵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变大病,重病必死,气功类无法驱其邪外出。色脉者先圣先

贤所留流的珍贵记载,配合精神状态,再用木火土金水、四时八风互相参合分析,不失其变化之常,无论变化如何,总之以色脉为标准依据,作为治病祛邪或扶正之选择,才可以无误。然色之变化必合于四季之脉,此所以远死而近生者也。用药酒类以去八风五痹之病,用草木煎汤剂升散法以去除肌表之邪,邪去则安。观今人治病则不然,也不管四季天候,也不管生克顺逆,见症拆招,见咳治咳,也不管此咳之因为何,心中自有一套药,是好是坏都不管,病形已成,仍欲微针以治其外,胡乱用药以治其内,病势稍凶,就用攻剂,病没好不打紧,新病又起,要治到何时?治病以色脉相合,不为其所困惑,

才是医者应有的本事,反逆为顺,标本不失,不可伤其元气,而造成气泄不可救,除病又能恢复健康,才是治病的基本精神。最常见的,病人进医院,乱整一通,出院后,却是一个活死人,要人服侍一辈子,病者苦,家人更苦,活着又有何意义?尤其是植物人,若真有仁慈之心就医好他吧!不要用他来作摇钱树,却满嘴的人道,活得没有尊严也叫做人道?活见鬼了。

酒必清冷强劲的,则行气迅速,而效果好,必须以麦或稻米所酿,以其得春升夏长秋收冬藏之全,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生得阴水之精,首戴天阳之气,两者和合而化成,故得天地之和。然酒性湿热,故备而不用,不要等要用时却没有,此上古人制酒以备用而已,临症施治以求身健体康,但现在的人,必浸药或饮醇以伤其身,又用针灸治其外证,弄得身体败坏,针药失灵,以酒能耗散精神,尤其是伤肾,而肾为身之本,一身气血运作,精神表现,全赖健全的肾来负责。肾衰则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偏又

贪欲房事,又有许多杂务劳神忧思伤及脾胃,以致精气弛坏,荣卫不调,精神已衰,病怎能愈?所有的病开始时,都是极微弱而不能察觉,必先入结于皮肤,故良医治毛皮,而后治经络,而后治脏腑,治脏腑则机会各半矣!病为本,针药为标,标本都槁不清楚,病邪不伏,人怎么康复,像这些是人的问题,也是医者的责任,怎可怪罪药不好,药证不合,再好的药也是枉然,为求病快好,再贵也舍得,问题是合证吗?更有江湖术士,以何药对何病有效,自吹自擂,如癌症是怎么形成的,原因都不明白,你的药属何性味走何经也不清楚,怎么治病?根本就是骗徒。以前的蛇舌草、半枝莲、雪莲花、灵芝、到现在的牛樟菇,若真有效,为何患者反而越来越多,请你告诉我原因。不要听人说什么药酒好,就买来喝,多少人因吃药酒把命送掉,你可知道?一定了解阳旺阴孤的道理,才不会出错。

病不由肌表而内者,阴气内盛,阳气竭而不得入于腹中,阴阳格拒,病生于内,水气不得充于皮,反内壅而胀满上攻于肺,则肺气孤危,魄气独居,而肾又为水害,不得救肺,肺精损则内阳气耗减于外,三焦闭溢,水道不通,水满皮肤而身肿,形体不与衣相保,凡此之类,皆四肢脉数急,而内鼓动于肺中,即气急而败也,如此者皆水气格拒于腹膜之内,浮动弛张于身形之外,欲找寻其标本之治,有这么简单吗?用平治法,察脉浮沈,

脉浮者,病在表,汗之;脉沈者病在里,泄之,开鬼门(肛门)洁净府(膀胱),去积久之水气,除瘀凝之血,去宛陈莝,微动四肢,令阳气渐以宣行,常保身形温暖,经脉满则络脉溢,即使有邪在身,用针刺法疏通即可恢复健康,五脏之阳渐渐疏布,五脏之外气秽气也就清除了,如此则精髓自生,形肉自盛,脏腑既和,则骨肉之气更相保,外邪再强,也伤不了了。

气血者,人之神也,不可不谨养之,血气应顺四时递迁囚旺,循环五气无相夺,血气随旺不可却行,却行则反常,反常则失生气之机矣!木衰则火旺,火衰则土旺,土衰则金旺,金衰则水旺,水衰则木旺,终而复始循环;反之木衰水旺,水衰金旺,之类是谓回而不转,反天常轨,何以得生?五色五脉变化之主要依据,近乎天地运作之态,仔细分析就能了解于胸。先师常要我看看天,看看地,看不懂就去面壁,造就了今天的我,就是这个道理。证已现而色未现者,属新病而易治,针灸使邪退即可,若见色浅者病轻,用汤剂救治,十天左右就能解决;见色深者病必重,必斋戒 21天以上,用汤剂调理;色见大深者,病深已入脏腑矣,用药酒类调养百日以上,是常有的事;若色见深浅的恶色,脸上肌肉也瘦得不成人形,病入膏肓,死期不出百日矣!脉短气竭者死,病温虚甚者死;色见阴阳反作死,重阳死,重阴亦死,在治疗上就要分明阴阳之变易,配合奇恒之府的正常与否,常可扭转乾坤,救死于危亡之际。脉搏击于手而病挛痹,痹者皆寒热之气交合所为,非邪气虚实之所生。脉有表无里,或有里无表,皆属气亡,故曰孤,有表有里而气不足者,皆为虚衰之象,孤为逆,愈后不佳,虚衰尚有补足之时,先以气口太阴之脉定四时之正气,然后测奇恒之气,木见金脉,金见火脉,火见水脉,水见土脉,土见木脉,如是故行所不胜者,是为逆,逆则死。木见水火土脉,火见金土木脉,土见金水火脉,金见土木水脉,水见金火木脉,如是者,皆是所胜之脉,故曰从,病虽重,愈后尚佳,而得以活命。八风四季各有盛衰旺囚,周而复始,有一定的规律,若逆之,则难治矣!正月二月天,天地之气正上升,万物发芽生长之初,厥阴少阳之初起,人气在肝;三四月以阳明盛,地气发,为万物生长开花欲结实,人气在脾;五六月天阳已盛,而地焰高升,火性炎上,人气在头;七八月阴气使杀,开始收敛,人气在肺;九十月地气始闭,随阳而入,故人气在心;岁末则阳气深复,地气潜藏,人气在肾;故人气随大地阴阳气之升沈来运作。春气在经脉,可散经脉之俞以及间穴肌肉分理,皆可用放血法处理,严重的,还会蔓延其它脏腑或循环五气之间;夏季可刺络俞见血而止,针下取所病脉,俞穴闭密则脉循环而痛,病之气必下行而退;秋天刺皮肤,循肌肉之分理,首脉足脉取之,合证而行针,病祛则已;冬天刺俞窍,于肌肉之分理,冬气在骨,故直下入俞窍,使邪散布出表则愈。秋冬各有所刺,法则各有不同所在;春刺夏分,则脉乱气微而伤入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又且少气;春刺秋分,则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能愈,令人时惊又且哭;春刺冬分,则邪气着脏,令人胀,病不愈而伤心主,令人多言语。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懈堕,殃及肝气矣!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惊;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肝虚故也;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时寒,阴气上干。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脉气被泄故也;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如见有物之形状;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心者十二时辰内必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膈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刺避五脏者,知道顺者,所谓顺者,膈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伤其脏,刺胸腹者,并形定而不误中于五脏,刺之不愈复刺,要以气至为效也,刺针时必全神贯注,候气之至与不至,存与泄,刺肿摇针以出大脓血,刺经勿摇,不欲泄也,此乃刺针之道。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色白,绝汗乃出,汗爆出如珠而不流者死。少阳终者耳聋,百节曰纵,眼直视如惊状,一日半死,其死前必见色先青转白则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忘言,色见黄,手足不听使唤,狂言詈骂,不识亲疏,故死。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有若脏物附其上,腹胀闭,饮食不入,大便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呼吸困难,气上逆为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腹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第七篇诊病法则

诊法常以平旦(早晨起床时)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可诊有病之脉,最忌子午时、气血大乱、相互交换之时,根本分不清是病还是什么?诊脉之前,先看精气神,以断人之盛衰,分辨五色,断五脏六腑的虚实,参照身体的强弱,互相参酌,以为治病用方的准则。

脉气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收则为热而烦心,大则邪强病更深入,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濇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泉涌,病邪强而不可制,若气色又有问题,脉反微微似有若无,如弦状,或摸不到脉,其人必死。

精明五色者,气的表现,赤欲如白里朱,不欲如赭(死血色),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里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炭,五色仔细看,见其不佳之色时,其人命不长矣。

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为精衰矣!五脏者,中之守也,腹中气盛,肺藏气胜于呼吸而喘息变易,易伤于死,声不发如在室中者,皆是腹中有湿气故也,若声言低微,一句话都没法完整说完,而要休息一下再讲的,气已败矣!衣冠不整,讲话没大没小,也没有亲疏之分,恶语相向者,此神明之乱也。脾胃不藏水谷,是门户不守,尿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脏安则神

守而身强。

头者,精明之腑,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腑,背曲肩随,腑将坏矣!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腑,屈伸不能行,则行偻跗,筋将惫矣!骨者髓之腑,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者不足为精,应不足者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

春脉软弱轻虚而滑,如规之象,故云春应中规。夏脉洪大兼之滑数,故矩之象,故夏应中矩,秋脉浮毛轻濇而散,如秤衡之象,故秋应中衡,冬脉如石兼沈而滑,如秤权(锤)之象,故冬应中权。脉之高下异处如此,四时随阴阳之气,故有四应之不用。是故,冬至后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后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内有余则梦予,内不足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蚘蛲虫多则梦聚众,蛔虫类、长型寄生虫多则梦相击毁伤,是故,持脉有道,心虚志静而不相失。春日脉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浮上皮肤,洪大而泛泛乎,如万物之有余,秋天则随阳气下入皮肤,如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知脉气者,按而纪之,佐色象者,以五色决定,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心脉抟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令其渐渐消散,用体功能来恢复。肺脉抟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汗大出如浴,此时万不可再令发汗散邪。肝脉抟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抟,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胃脉抟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食则痛闷而气不散。脾脉抟坚而长,其色黄,当

病少气,以肺气无所养也。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胻肿,若水状也。肾脉抟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心脉而急,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以心为牡脏,小肠为之使故也。胃脉实则胀、虚则泄,风成为寒热,湿热积于内,则善食而瘦。气逆上而不已,则变为上巅之疾,久风不除,则为飧泄,风寒客于脉而不去,热邪附于荣气而不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溃疡,病之变化不可胜数。

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此四时之病,以其生克逆从治之。征其脉小色不夺者为新病,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脉与五色俱夺者,此重病也,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生之病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其病毁伤不见血,若已见血,则是湿气及水在腹中。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有脉俱沈细数者,少阴厥也,沈细数散者寒热也,

浮而散者为眴仆,浮不躁病在足阳脉之中,浮而躁者病在手阳脉之中,阳者火气故为热,细沈而躁,则病生于手阴脉之中,静者生于足阴脉之中,阴主寒故骨痛,数动一代者阳气之生病,泄利或便脓血,诸过者切而知之,濇者阳气有余而血少,滑者阴气有余则血多。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正常人一呼一吸脉各二动,一分钟为七十二次左右,若少于四十次为少气,若脉上百次动而躁,手内尺肤热者为温病,尺肤不热脉滑者为病风,脉濇是血瘀不顺为痹,脉上百四十次以上则死,脉绝不至也死,乍数乍疏者亦死。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气者平人之常气,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天属肝木,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夏天属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日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四季胃脉微软弱,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秋主肺,脉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冬主肾,气潜藏脉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日夏病,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左乳下,其动应衣以脉宗气,盛喘数绝者,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长者曰足胫病,促上击者肩背痛,沈而坚者病在中,浮而盛者病在外,沈而弱者为寒热及疝瘕少腹痛,沈而横者,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病,沈而喘者为寒热,盛滑坚者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濇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濇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脉从阴阳病易治,脉逆阴阳病难痊,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治。臂多青脉曰寒凝,尺脉缓濇谓之解亦血少。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濇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脉见真脏皆死,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

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脉有逆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浮,脉大,命曰逆四时也,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濇坚者,皆难治。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之脉,而不得胃气也,如肝不微弦,肾不微石。

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平肝脉来,软羽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第八篇胎产保养

胎产的照护在中医来讲,实在是一门大学问,胎儿在母体中,看不见、摸不着、猜不透,祇能从母体的状况来判断,母强则子健,母病子必病,但,子病母未必有病,这一层就是最头大的问题,等到发现有问题时,往往是保不住了~尤其是此兼有胎神占位等灵异之事,更令人有丈二金钢之感,更何况有些与现实生活有落差之处,也不知如何是好?胎产岂是万无一失的医术?万望高人多多指点!在此虔诚候教。

兹按妇科心法所载,记明于下,以供参考:

 

聚精之道,惟在寡欲,盖妇人一月经行一度之后,必有絪蕴之时,气蒸而热,如醉如痴,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状,乃天然节候,是成胎生化之真机。经水不至,不分是孕是病,5个月之后,乳房升大有乳者是孕,乳房不大无乳者是病也。

受孕之后,分房静养,在避动相火、致生胎毒(现今之人,可守得住?)胎既成,则阴阳之精且纯,浑融一气,已无杂气,脉精血蕊,嫩而未老,动之易克,而易化,第恐风邪感人,损伤胎气,切忌后复连交,挟持重物,过险超壑,深怒大莫大惊高语,以胎婴之结,一月如白露,二月如桃花,三月之后男女分,可当静以守之,逸以待之,故曰,静而有常也,假使交一次,则胎息反被动摇,感受风邪入于子宫,譬如果木开花,若遇风吹雨打,花定不能结果,纵有结成,必定生虫风落,结胎后,若犯连交,亦不能以成子耳,纵有一成,亦不能以结实完真,非小产,则脐风,非生虫风落而何,将产若连交,则胎受毒秽,产后满头生疮所必然也,慎之忌之。

 

摘自济阴纲目第十章胎前门

 

第一节论胎属十二经所养

 

虞氏曰:

 

脉经云:「诊其脉,手少阴之脉动甚者,妊子也。盖手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故也。又肾为胞门子户,尺中肾脉,按之不绝,当妊子也。

又曰:「妇人妊娠,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之,二月足少阳脉养之,三月手少阴脉养之,四月手少阳脉养之,五月足太阴脉养之,六月足阳明脉养之,七月手太阴脉养之,八月手阳明脉养之,九月足少阴脉养之,十月足太阳脉养之,是以诸经脉,各养三十日也。」若失至期当养之经,虚实不调,则胎孕为之不安,甚则下血而堕矣。」

 

夫手足十二经,气血盈亏不同,如手足厥阴太阳少气多血,手足太阴少阴少血多气,手足少阳气多血少,手足阳明气盛血多。安胎之法,宜各按月依经,视其气血虚实而调之,庶无胎堕之患,其或感冒风寒,别生异证,又宜各按法而调治之。

第二节论治胎产三禁

洁古云:

治胎产之病,从厥阴经论之,是祖气生化之源也。厥阴与少阳相为表里,故治法无犯胃气及上二焦。有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

发汗则伤上焦之阳,利大便则脉数而动脾,利小便则内亡津液,胃中枯燥。制药之法,能不犯此三禁,则荣卫自和,而寒热止矣。

如发渴则白虎,气弱则黄蓍,血剌痛而和以当归,腹中疼而加之芍药;大抵产病天行,从增损柴胡;杂证,从增损四物,宜详察脉证而用之。

第三节论胎前调理法

集略云:

母之肾脏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之所赖也。受妊之后,宜令镇静,则血气安和。须内远七情,外薄五味,大冷大热之物,皆在所禁,使雾露风邢,不得投间而入,亦不得交合阴阳,触动欲火。务谨节饮食,若食兔缺唇,食犬无声,食杂鱼而致疮癣。心气大惊而癫疾,肾气不足而解颅,脾气不和而羸瘦,心气虚乏而神不足,儿从母气,不可不慎也。

茍无胎痛胎动舄痢,及风寒外邢,不可轻易服药,不得已,在审度疾势轻重,药性高下,不必多品。

然父少母老,产女必羸,母壮父衰,生男必弱,气受偏瘁,与之补之,补羸女则养血壮脾,补弱男则壮脾节色,羸女宜及时而嫁,弱男及待壮而婚。昔人论年老有子者,男不过八八,女不过七七,则知血气在人,固自有量,夫岂逃阴阳之至数哉。

第四节论胎前用药法

丹溪曰:

胎前当清热养血。

产妇因火逼动胎,逆上作喘急者,急用条芩、香附之类,为末调下,条芩水中取沉者为佳。

黄芩安胎,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天行不息,所以生生而无穷,茺蔚子治血行气,有补阴之妙,命名益母,以其行中有补也。故曰:胎前无滞,产后无虚,难产可煎作膏。

条芩、白朮乃安胎之圣药,俗以黄芩为寒而不用,反谓温热药能养胎,殊不知胎孕宜清热养血,使血循经而不妄行,乃能养胎。

怀娠嗜物,乃一脏之虚,如爱酸物,乃肝脏不能养胎而虚也。

有孕八九个月,必用顺气,须用枳壳、紫苏梗。

第五节孕妇食忌

鸡肉合糯米食,令子生寸白虫。食犬肉,令子无声。鲤鱼同鸡子食,令子生疳、多疮。

食兔肉,令子缺唇。食羊肝,令子多厄。食鳖肉,令子项短缩颈。

鸡子与桑椹同食,令子倒生、心寒。鲜鱼同田鸡食,令子瘖哑。雀肉同豆酱食,令子面生馯黯黑子。

食螃蟹,令子横生。食生姜,令子多指。食冰浆,令绝产。

食雀肉饮酒,令子多淫无耻。食次菰,消胎气。食驴马肉,过月难产。

 

豆酱合藿香食之,堕胎。食山羊肉,令子多病。食鳅鳝无鳞鱼,难产。

食诸般菌,生子鷘风而夭。食雀脑,令子患雀目。

第六节孕妇药忌

歌曰:蚖斑水蛭及螶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

 

苡与蜈蚣,三棱代赭芫花麝,大戟蛇脱黄雌雄,牙硝芒硝丹皮桂,槐花牵

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脚爪,地胆茅根莫用好。

 

第七节孕妇起居忌

便产须知云:

勿乱服药,勿过饮酒,勿妄针炙,弗向非常地便,勿举重登高涉险。

心有大惊,犯之产难,子必癫痫。勿多睡卧,时时行步,勿劳力过伤,使肾气不足,生子解颅脑破不合。衣毋太温,食毋太饱,若脾胃不和,荣衙虚怯,子必羸瘦多病。

自家及邻家修造动土,犯其胎气,令子破形殒命。刀犯者,形必伤。

 

泥犯者,窍必塞。打击者,包青黯。系缚者,相拘挛,有此等,验如影响,切宜避之。

胎神占位案例:

一、摘自依医倚犄案例:

1、么儿出生时,邻床一妇人产下女婴,手脚扭曲弯折、背部有一大疮孔,出生不久即夭折,老助产士乃训其夫,莫与人争、意气用事,为了一点小事,就围篱笆、钉桩子,造成女儿如此。昔日服务公司之总经理,说他在夫人有身孕时,在房间钉钉子,结果女儿出生后,耳垂上有一洞,若在脸上,岂不后悔一辈子~

又,电子部经理说他有一子为了满月要请客,怕房间有味道不好,故清理房间,不料,客请完了、孩子也开始哭闹,送医不见好转而失去他。

 

3、人以外的动物,亦有胎神占位的问题:小时候,竹子在台风过后被吹断、打在猪舍上,为清除乃持刀砍之,待母猪产后,竟发现众猪仔身上有刀疤,位置各不同,中要害者,出生后即死亡。

 

二、学员案例分享:

 

1、胎神每日占于何方位?日历、农民历内载有「每日胎神方位」

 

2、据长者说「在万不得已,须移动大型家具,或兴动土木者,可用新扫帚扫一扫移动或兴动之处,再用第二次的洗米水泼之,赶走胎神」,以免动伤胎神。

 

3、民国

70年间,诊所内曾接生一女婴,因其父于怀孕期间装订窗帘,当时孕腹微有腹痛,但后无事,于生产时,发现新生儿之两耳廓均有长排小孔。

 

4、民国

70年间,某夜正要打烊,忽闻当街正对面一婴儿雷声哭嚎,不一会儿即飞快抱入诊所,视其无热,亦无其它异样,访其家人,方知新搬家,友人赠一时钟,正打钉挂钟数分钟后,小儿即哭闹不止。余嘱其尽快返家将钉拔除,(母子尚在诊所内),不越十分钟,小孩安宁入睡,随后安心返家。

 

5、69年间,吾一北港乡友吴某,念其妻身怀六甲,苦于夏日烦热,在卧室窗口装上抽风机一组,妇人一时腹痛,经安胎了事。但事后产下一男婴,颜面俊秀却少一个眼珠,智力发展迟缓,令人深痛不已,今应

26、27岁左右,仍居板桥自宅(已数年未谋面了!)

6、曾闻老丈人说:「日据时代,日本人反对民间雕拜神佛,凡见神像均没收烧毁,但日本人对胎神就是不敢不信。」

7、以上所述,均为亲眼目睹,提供参考,以做借镜,免得像吾友乐得一男婴,一家人却苦了一辈子。

 

8、某记者上节目接受访问时谈时,她将出生时,娘亲为悬挂物品而在墙上打钉,钉至第 7钉时,因腹痛而作罢,未料孩子出生后,胸口竟有七个钉状小孔,致终身与低胸衣服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