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继承房产要交税吗:关于高考状元的家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5:44:27
原文地址:作者:黄河北岸

最近,高考状元在各地炒得很热,各路媒体朋友们不惜一切代价,第一时间找到状元,找到状元的父母、老师、学校,深入挖掘状元的成长历程,更有甚者拟作专题宏图,全方位、多视角进行整理挖掘资料,准备给观众一全新的感观。能够理解媒体在争夺眼球时的挖空心思之痛,也能够理解社会对状元成长的好奇与关注,但是,我们更应该把精力、目光转向日常的家教培养和学校教育,是家长十八年如一日的含辛茹苦精心培育,是学校几十年的文化沉淀默默熏陶,是老师十数载悉心训导,是学生几千夜挑灯夜读,才有最后的金榜题名。从网上搜搜,所谓的状元家教,看来,其实只要把生命中、生活中、学习成长中的每一件事做到有意义,状元自在其中。

 

摘录有关资料:

 

学学高考状元的8个家教成功法则
2010年06月26日09:47  家庭保健报

  指导专家:中学问题专家 夏擎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极盛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每年各地都会产生高考状元,这些状元在被人羡慕的同时,又是怎么成长的呢?您不妨借鉴一下这些高考状元父母总结出来的教育方法。

  家教成功法则之一:重视做人的教育。孩子人格的好坏,直接受父母的影响。高考状元中许多人坦言,高考的成功来源于良好的家教带来的精神力量。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基本都是:物质条件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有一种人生的信念。

  家教成功法则之二:有温暖、理解和民主的家庭氛围。曾是陕西理科状元的史方舟,高三重新划分重点班的时候,他是惟一一位从普通班考进重点班的学生,但他在重点班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激烈的竞争,紧张的同学关系,众人关注的目光都让他觉得与自己的性格格格不入。他向父母提出了退出重点班的想法,父母充分尊重了他的意见。一模二模后,史方舟说什么也不愿意参加三模四模,父母又一次尊重了他的意见,不但没有硬逼着他参加模拟考试,还在高考前带他出去玩了几天。家长的充分理解,给史方舟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终于成就了一位状元。   

  家教成功法则之三:相信孩子,让孩子独立思考和做事。高考状元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都很强,从小父母就不娇惯他们,而是能自理的事都让他们自己做,遇到问题也是在引导的基础上让他们独立思考,而不是马上帮他们解决,逐渐锻炼了他们独立做事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家教成功法则之四:孩子犯错时,指导和鼓励而不是呵斥和暴力。高考状元的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几乎都是帮孩子分析问题,当孩子学习出现困难时,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并给孩子一定的帮助、指导,而不是训斥和打骂孩子。

  家教成功法则之五:让兴趣成为孩子的老师。高考状元无一例外,学习都是自己学的,不是家长硬逼的。家长从小就注意对他们培养学习的兴趣,从不像有些父母非让孩子画画、弹琴等,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学,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学,对学习始终保持一种热爱心理,同时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有意引导孩子进行相关学习。

  家教成功法则之六:给孩子灌输一个理念——对自己负责。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了,尽心了,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问心无愧。不能存有为家长、为老师读书的想法,应该让孩子明白,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了,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家教成功法则之七: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大于分数,习惯重于分数,习惯高于分数。如,从小就要注意培养孩子做事专注的习惯,有意识地让他养成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的能力。一开始,训练时间可以比较短,也就是两三分钟,然后逐渐延长到了5分钟、10分钟;给孩子玩玩具时,只给他一件;给他看画报时,只给他一本,给孩子创造养成专注习惯的氛围。再如,让孩子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家教成功法则之八:家长对孩子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给孩子提出在能力范围之外的要求。因为孩子一旦意识到自己再努力也无法达到这个要求,就会放弃自己,其效果是适得其反的。相同的,也不能轻视孩子的潜力,过早地给孩子定性,更不能对孩子说伤害他自尊心的话。

http://news.sina.com.cn/h/2010-06-26/094720553162.shtml

 

 

 

 

王极盛:揭秘状元家教

(2006-08-06 01:22:45)
 
本报记者 王坤

本期嘉宾:王极盛

本期话题:高考状元的家教秘密

他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被社会公认为中国高考心理指导第一人。他连续7年对400多位省级高考状元及其家长进行了访谈,他究竟发现了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今天,王极盛教授携其最新著作《高考状元的家教秘密》一书,做客“都市聊吧”,和我们一起打开高考状元们的家教“档案”。

朴实无华的家教秘密

记者:王教授,您连续7年对400多位高考状元及其家长进行了访谈,您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

王极盛:高考目前是中国第一大考,牵扯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多,大家都渴望成功,怎么才能成功,主要是总结高考规律。我觉得什么事情都有规律,只要掌握了规律就会成功,违反了规律就要失败。高考状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全省几十万考生中他考得最好。这些考生为什么考得好?我想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找到高考成功的规律,推而广之,使其他考生得到借鉴,受到启发。

记者:在进行了7年研究之后,您在高考状元的家庭教育方面,发现了哪些秘密?

王极盛:就是我书中序言中提到的那六点:教孩子做个正直的人;父母做好表率;尊重孩子的人格;为孩子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信任孩子;好习惯决定好成绩。

概括起来说,就是他们把该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都没做,所以他们就成功了。这些家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孩子做人的教育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分数放在第一位。这些父母认为只要孩子人做好了,就会自觉学习,成绩也自然会好。

说到尊重孩子的人格,我在调查中发现,这些高考状元几乎都是从小到大没有挨过父母的打,而我们的普通学生,很多都挨过打。打不打的背后就隐藏着一个很深的道理,经常挨打挨骂的孩子,压抑了他自身潜力的发挥,压抑了他学习自觉性的发挥,容易形成压抑、无所作为的人格特征。

另外,这些状元家庭都有温暖、理解和民主的家庭氛围,而不是过分保护、过分干涉和过分严厉。过去我没有接触状元之前,我以为状元都是死读书,是书呆子。结果研究了状元这七年,我发现我的想法完全是和实际相违背的。我发现状元都是积极向上的、具有良好个性的、素质全面发展的一批人。并不像我以前想的那样,他们就是学习好,其它什么都不行。我认为高考状元恰恰是素质教育的产物,而不是其他的产物。

最后,这些高考状元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都有很好的习惯。我多少年的研究表明,习惯大于分数,习惯重于分数,习惯高于分数。习惯是终生的,分数是暂时的。所以说家长培养孩子应该把功夫放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上。特别是在小孩时期。

2000年黑龙江省理科状元杨春宇成为高考状元后,很多人去他那里取经,问他是怎么学的。他只说了一句话,上课45分钟专心听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挺难的,他就是做到了,所以他就成功了。他这种上课专心听讲的精神是从哪来的呢?就是因为杨春宇的父亲从小就很注意培养他做事专注的习惯。据杨春宇的父亲杨国学介绍,他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专注的习惯。有意识地让他养成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的能力。一开始,训练他的时间比较短,也就是两三分钟。后来慢慢延长到了5分钟、10分钟。给他玩玩具的时候,只给他一件。给他看画报的时候,也只给他一本,给他创造养成专注习惯的氛围。而且从小学起,杨春宇的爸爸每天要求他放学以后的第一件事,不是盲目地去做老师留的作业,而是先向父母复述当天学习的内容。从某种方面说,是强制他上课要认真听讲。经过父亲长期的、有意识的引导,杨春宇渐渐长大之后,他不管做什么事,都是非常的专注。

这就是高考状元家庭教育的六个秘诀。其实并不难,但这就是规律,但是很多家长却做不到,所以他们的孩子就不能成功。

意想不到的数据统计

记者:这些高考状元的家庭状况大体是怎样的?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如何?

王极盛:2000年北京大学招收到51个高考状元,是北京大学有史以来招收高考状元最多的一年。一般来讲,全国一年也才出70多个高考状元,北京大学这一年招收到的高考状元比例是相当的高了。我对这些高考状元不是抽样调查,而是一个不漏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得出了他们家庭的基本情况:

一是状元的城乡比例分配:这51个状元中,家在农村的10人,占19.6%;家在县城的12人,占23.5%;家在城市的29人,占56.9%。

二是状元所在学校:这51个状元中,30人来自省重点,占58.8%;10人来自市重点,占19.6%;11人来自普通中学,占21.5%。

三是状元家长的文化情况:51名高考状元中,父亲是硕士的2.1%,大学的17.3%,大专的8.6%,高中的占到36.9%,初中的26%,小学的8.7%。另外母亲的文化程度:本科的9.6%,大专的3.9%,高中的49%,初中的21.5%,小学的13.7%,文盲的2%。统计显示,状元家长60%到70%都是中学文化程度。

四、状元父母的职业状况:51个高考状元中,父亲是工人的最多,占到34.7%,其次为中小学老师、干部、个体职业者、农民等。母亲职业中,占最大比例的也是工人,其次是会计、医生、农民等。

以上统计说明,目前的高考状元和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靠孩子自己学习的自觉性。我也问过一些学校和家庭条件都不太好的状元,他们怎么会取得成功?其中一个安徽省的状元叫沈成然,他家在农村,他说,学习主要不是靠条件,而是靠自己。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只是条件。我们农村的学生吃的、住的、老师的条件都差很多,但是这不是关键的。关键有两件事,一个是我们有课本,一个是我们有自己的大脑,这些并不比别人差,这就够了。其他外界的条件都是次要的,我们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会成功。

记者:高考状元的男女比例如何?

王极盛:现在的女状元越来越多。以北京为例,2005年,北京三个状元都是女孩,2006年北京两个状元也都是女孩。重庆市连续5年高考状元基本都是女生,10个状元9个是女生。今年全国高考状元也是女生多于男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高考的特点有利于女孩的心理特点,女孩相对来说比男孩心细,高考分数也就是心细一点你就拿多一点。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目前的高考中等难度题为主,也有利于女孩发挥的好。所以女孩应该越来越有自信。

教育孩子岂能无师自通

记者:王教授,您在书中说到要教育好孩子,家长首先要受教育,特别是应该学习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在这里,您能不能为我们的家长推荐几本您认为不错的读物?

王极盛:我感觉中国家长最大的缺点就是中国家教不学习,这是普遍的,有无师自通的心理。总认为我能生孩子,我也能养孩子,我也能教育孩子,根本不用学习。我们学电脑还要参加培训班学习,开车还要上驾校,种花还要学习,种地还要学习,就是种个西红柿都得学习,惟独教育孩子不学习。我经常搞访谈,有一次有上千名家长听讲座,我问这些家长你们为了教育孩子有谁读过心理学或教育学方面的书?不到5%。我说这方面的钱一定要出,你买一本书,一二十块钱,这对教育孩子太重要了。

现在市场上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很多,这主要靠家长个人选择,你不要选择个人成功的书,家庭教育没有一把钥匙能开万种锁,要选择那些讲教育普遍规律的书,而不是讲一个人成功经验的书,多数人的经验出来这才有效。同时,家长看一些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知识的书太重要了,这样你会心里有底,可以根据这些基本知识、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来教育。书是要看的,但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不能随大流,这样孩子才能成功。

高考状元都是心理调节的高手

记者:高考状元一般都具有怎样的心理素质?为了让孩子在高考的重压下保持健康的心态,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王极盛:我现在研究高三的学生,60.4%的考生,他们不会调节心态。而高考状元的心理素质都非常好。他们也并不是像人们想像的那样什么都一帆风顺的,我举个例子,2002年北京大学在全国招收到45个高考状元,其中有5个是复读生,但是他们都有一套自我调节心态的方法。有的是经常听听音乐,有的是心理有了苦闷时,给父母或朋友唠叨唠叨,这都是很好的自我调节心态的方法。而且这些状元们也把心理素质看得很重要。我问过许多状元,心理素质在高考中占多少比重?有的说三七开,有的说对半开,可见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觉得家长要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首先自己就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有一年高考时,我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大门前看到一个情景,一个学生上考场,九位家长来护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婶子,还加小姨。孩子上考场前,一人一句话,“宝贝,你一定要考好,这是关系你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另一个家长说,“这不仅关系你命运前途,还关系我们全家人的前途”。你说一个孩子带着九个家长的重托进入考场,他能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吗?我觉得高考前家长只要和孩子说一句话就够了,那就说“孩子,你只要尽力就行了。”要相信孩子一定会尽力的。

记者:王教授,高考状元这个研究课题您还会继续做下去吗?下一步您关注的重点会是什么?

王极盛:我会继续关注高考状元。而且我发现现在的高考状元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多才多艺,他们的个性特征越来越张扬,我想在这方面下点功夫,做点研究。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既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共性,又有个性,就是有个人的特色,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采访感言

科学精神和行动的力量

8月1日,采访王极盛教授,电话打了近两个小时。

内心最大的收获,不是他沉稳而细致的讲述,而是他在社会生活中所葆有的那份科学精神。他说,任何事情都有规律,高考状元的成功也有规律。他持续7年调查了400多位高考状元,就是为了发现这个规律。

很多时候,我们的科学精神仅仅局限于对物的范畴,一触及到鲜鲜活活的人,我们往往就会束手无策,听天由命,把“科学”二字远远地丢在脑后。

其实,我们对于人所存在的“社会”以及“人”自身,更应该坚守一份冷静、克制和理性的求索。

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自省和高贵。

在消化采访内容的几天中,还有一种感悟慢慢地泛上心头。王教授和盘端出的高考状元的家教秘密,最初多多少少让我感到失望,因为这些道理实在太普通了,普通得甚至让人打不起精神。但是,王教授坚持说,高考状元家庭和一般家庭的区别就在于,状元家庭把该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都没做,所以他们就成功了。

反复听采访录音,慢慢领悟到这些朴素话语背后,行动的力量。

语言最初被创造,本来是为了辅助人们行动的,但是没想到“语言”后来却反客为主,变成了幽闭人们真实生命体验的“黑匣子”。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在华丽语言制造的漩涡中腾挪激荡,坐而论道,却无视自身行动的僵化和不举。

高考状元们这些看似普通的家教秘密,至少可以让我们明白,不要舍近求远,而要从最靠近你的地方起步。让身心一起上路,你也一定可以走得很远。

(王坤)

关于本书

家教存在哪些误区?开发孩子的记忆力与创新能力有哪些好方法?父母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孩子厌学偏科怎么办?怎样表扬和批评孩子?你真正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王极盛教授在研究了数百位全国省级状元的家教后,在本书中提出了全新的家教理念、科学方法和家教艺术,并针对上述问题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阐述。更有高考状元家长们在本书中现身说法,传授家教秘诀,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指导性,能让家长从中得到很好的启发和教益。
http://yzdsb.hebnews.cn/20060807/ca641196.htm

 

 

 

高考状元的家教秘密是什么?

 

王极盛简介:著名心理学家,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研究专家。1962年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工作,1988年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近年来潜心研究高考,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总结了高考成功规律,使众多考生和家长获益匪浅。其代表作有:《高考状元的家教秘密》《王极盛高分学习法》等。  高考状元的家教秘密是什么?
  哪些因素对孩子的成才很重要?
  是状元就一定是人才吗?
  什么是创新教育?
  什么是创新人格教育?
  如何才能使孩子顺利走上成才路?
  ……

王极盛老师是人才学专家,对培养孩子成才很有研究,请看他是怎么解答有关人才培养问题的--
  记者:王老师,您是心理学家、教育家、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接触、走访了大量的家长和孩子,请问,您对当今的家教现状有何评价?
  王极盛:据我调查、分析,目前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以下4种情况:
  第一,有30%的家长属于过分保护、包办代替型。这些家长,衣服不让孩子洗,家务劳动不让孩子做,什么困难、委屈都不让孩子经受。他们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的是:“宝贝,只要你学习成绩好,父母什么都能替你做。”
  我在一所著名大学的新生入学处看到,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还要陪孩子在学校待一段时间。我问这些家长,为何还不回家?这些家长说,孩子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不会洗衣服,不会自己料理自己,还得在这里帮他们料理料理。我说,你们帮得了一阵子,帮得了大学4年吗?为什么不早点教会孩子做这些事呢?这些家长说,孩子的学习不是一直都很紧张吗?
  这些家长不知道,他们的过分保护、包办代替严重束缚了孩子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发展,使孩子很可能成为一个除了会读书,别的什么都不会的读书机器。
  第二,有30%的家长属于过分监督、过分干涉型。这些家长习惯给孩子画地为牢,命令孩子干这干那,不给孩子任何思考的余地。这种家庭的孩子,没有选择权、隐私权、发言权,连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权利都没有。这就严重束缚了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孩子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第三,有10%的家长属于严厉惩罚型。这些家长信奉的是:哪个孩子不挨打?打是亲,骂是爱,孩子不打不成才。
  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我问在座的100多位家长:谁从来没打过孩子,请举手。当时,仅有两位母亲举起了手。我在北京某中学为280位高三同学讲课时,问他们从小到现在谁没挨过父母的打?举手的只有8人。
  从传统家庭走来的家长不知道,现在在打骂声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孩子唯唯诺诺,胆小怕事,一事无成;另一种情况是孩子极为野蛮、残忍,很多少年犯都是出自这样的家庭。
  第四,有30%的家长属于温暖、民主型。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潜力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独立生活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的是文明、礼貌、平等、博爱,因为尊重别人,所以,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很多德才兼备的人才,都是出自这样的家庭。
  由此可见,目前的家教状况不容乐观,有70%的家长没有达到合格家长的水准,他们还需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培训才有可能胜任家长的角色。
  记者:您采访了三四百个高考状元,走访了近百个状元家长,从这些状元及其家长身上您获得了哪些家教秘诀?
  王极盛:秘诀一:教孩子做人比要孩子考第一更重要。
  很多家长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天天叮嘱孩子好好用功,争取考高分。我问那些高考状元,你们的家长最关心的是你们的什么?很多状元异口同声地说,父母最关心的是他们的做人。
  1999年全国高考辽宁省文科状元黄晓庆说:我考试成绩不满意,父母不会责怪我,但我做人出现问题,爸爸妈妈会严厉批评我,对我进行教育。
  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生活有方向,有目标,学习才有动力,有自觉性。正直、善良的人运用高新技术会为人类造福;邪恶、自私的人运用高新技术却会给人带来灾难。所以,家教的核心应该是做人的教育。
  秘诀二:父母的表率作用很重要。

状元的家长大多文化水平并不高。他们教育孩子并不是讲大道理,而是以身作则,言教与身教相结合。1999年浙江省文科状元陈春仙的爸爸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母亲不识字,但他们非常勤劳、勇敢,总是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困难。他们的人格力量给了陈春仙很大的影响。陈春仙觉得父母非常了不起。父母这种人格力量一直鼓舞着她发奋图强、刻苦学习,使她最终取得了高考状元的成绩。
  秘诀三: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给孩子营造温暖、民主的家庭氛围。
  多数状元家长都没有打过了孩子,他们都很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孩子的兴趣、特长和爱好,相信孩子的学习自觉性。他们既不对孩子的事情包办代替,也不对孩子的学习过分干涉。高考前,状元家长不是给孩子加压,而是给孩子减压。他们一般都会对孩子说,只要尽力就可以了,考成什么样是什么样,父母绝不责备你们。父母的话使他们轻装上阵,反而使他们超水平发挥,取得了状元的成绩。
  秘诀四:好习惯决定好成绩。
  我曾经对1560名中学生进行了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影响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不影响者占27.2%,有影响者占72.8%,其中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有轻度影响者占32%,中度影响者占20.1%,偏重影响者占13.2%,严重影响者占7.5%。
  我曾经问过1999年北京理科状元杨颂的母亲宋兰英女士: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她说: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让孩子写日记,把重要的事、有意义的事记下来。这种记日记的习惯养成后对他的学习很有好处。另外,还培养他自己检查自己的作业、有了问题自己改正的习惯。这个孩子遇到什么困难都是自己解决,他的这种习惯就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不少家长就重视孩子每天认多少个字、背多少首诗、做多少道题,而对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却不加重视。他们看见孩子边吃零食边看书,边玩边做作业也视而不见,闻而不听,使孩子养成了学习不专心的习惯。他们不知道,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比每天教孩子认多少字、背多少诗都重要。
  记者:每个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到底有哪些因素对人才形成起着重大作用呢?
  王极盛:任何人才都是4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是遗传因素。生物遗传特征是人才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客观可能性。比如,嗓音条件好的人,比那些嗓音条件差的人成为歌唱家的可能性大得多;运动天赋好的人,比运动天赋差的人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可能性大得多。虽然天赋条件不怎么好的人,笨鸟先飞,经过努力也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但是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的时候,多考虑考虑孩子的遗传、天赋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是社会历史条件。人的成才是和社会的发展分不开的,任何人的成长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社会历史的发展制约、影响着人才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既不能以老眼光、老观念限制孩子的发展,也不能在条件不具备、不成熟的情况下,让孩子超前发展。比如,看到高考有弊端,就否定高考,否定孩子考大学;一听外国的孩子都是接受愉快教育,就任由孩子上课不听讲、回家不做作业。这些都是不顾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莽撞、冒失行为,对人才的培养是有害无益的。
  第三是教育在人才的发展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给孩子提供怎样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什么一些家长花高价也愿意为孩子选择一所师资、各方面条件都好的学校呢?那是因为,好学校的好环境、好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相当大的正面影响。家长们之所以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名牌学校,是因为名校和非名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是有差别的,不承认这种差别是不行的。
  第四是个人素质在人才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大体相近的遗传背景、大体相近的社会时代背景、大体相近的教育背景下,各个孩子的发展程度不一样,就是因为各个孩子的素质不一样、努力程度不一样。一些聪明孩子,家庭条件好,学校条件也好,但是,就是不肯用心学习,他们不能取得好成绩,就只能怨他们自己;相反,一些先天条件不怎么好,又生长在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没有优越的外在条件,却以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成了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就是他们自身素质起作用的结果。
  人才的形成是很复杂的,有各种因素在其中起作用,但关键的因素还在孩子自己。要想孩子成才,家长尽量为孩子提供好的学习条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帮助孩子转变观念: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孩子有了责任感、自觉性,就会朝着人才发展的方向自我迈进。
  每年,王极盛老师都会接触、采访一些高考状元,追溯他们的成长历程,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家长提供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王老师是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对孩子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对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深有研究。对于状元,他既不一概否定,也不一味吹捧,他既能看到状元的某些优势,也能看到状元的某些不足。
  王老师的这些分析研究,不仅对我们如何认识人才,如何理解人才有帮助,而且对我们如何培养人才,如何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更有帮助。通过学习,愿我们的家长更理智,愿我们的孩子更优秀。
  另附一篇给孩子的访谈稿:
  提高学习成绩的秘诀
  记者: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是负担,是苦差事。那些高考状元是怎么看待学习的呢?
  王极盛:我从1999年开始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省级高考状元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在访谈时,我问他们是怎样对待学习的,他们的回答几乎完全一致:都是把学习看成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一种欲望,而不是把学习看成一种累赘、一种包袱、一种苦难。
  2004年高考青海省文科状元王军就说:在我看来,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和累赘,而是一种乐趣。人本身就有一种求知欲,我从小求知欲就比较强,所以,我从来不把学习当成一种功利性的东西,而是一心想怎样多学一些知识。这种欲望我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我想这也许是我学习能有较大进步的一个主要因素吧。

 

http://bbs.letfind.com.cn/forum-674-1.html

 

 

学习方法关键在适合

书评人:

  王极盛——“中国高考心理指导第一人”、“中国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连续7年访谈400多位高考状元及其家长,潜心研究适合中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家庭教育已有十年。本书提出了全新的家教理念、科学方法和家教艺术,更有高考状元的家长们的现身说法及家教秘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好与差,主要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心理特点,是否适合自己的学习情况。

  我在对高考状元们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感觉他们的成功有很多因素,但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其中最重要的。

  他们的学习方法是有共同性的,也是各具特色的。如不搞题海战术,不死记硬背等。

  我个人认为,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孩子可以更快地掌握知识。学习方法不当往往导致事倍功半。

  孩子的学习方法是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没有学习,没有作业,孩子是不会形成学习方法的。学习方法也是具体的,物理有物理的学习方法,英语有英语的学习方法,数学有数学的学习方法。学校的作业量减少,考试方式改变,孩子的学习方法也会相应地改变。不管自觉与不自觉都会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像过河一样不是坐船就是走桥。学习也是一样,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曾经观察过一个初中三年级的孩子在准备中考时复习的情景。他是按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的顺序复习的。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表明,理科复习完再复习文科的效果,比理科复习完再复习另外一门理科的效果好。孩子按照这种方法去复习,按数学、语文、物理、英语、化学的顺序复习,效果的确比较好。家长把自己的建议说出来与孩子及时地讨论,孩子是乐意接受的。

  要让孩子学会多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就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学习与思考是不可分离的,只有在学习中多想才能把知识消化理解成自己的东西。通过发挥自己的思维作用、联想作用、想象作用,才能使知识牢固地存放在记忆的仓库中,在使用知识时准确与迅速地提取出来。过去应试教育的一个毛病是孩子的头脑里装了大量的东西,但是乱七八糟,没有秩序或秩序混乱,真正用时找不出来。

  多想也要贯彻在做作业中。在做作业中多思考,要发挥自己的思维的分析能力、思维的综合能力、思维的比较能力、思维的抽象能力与思维的概括能力。过去题海战术式做题,同一类型的题反复做,无边无际地做,重复地做效果很差。通过做题多思,孩子有时间多思考,会比较它们的类型、特点,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思维的作用,使孩子做同一类型的题得心应手。(二)

  《高考状元的家教秘密》王极盛著 漓江出版社 定价:22.8元▲中国书刊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