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6 wings决赛教练:欧罗巴行影记(17):罗马半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4:59:46

[荐] 欧罗巴行影记(17):罗马半日

行影相随    发表于 2012年01月26日 16:39 阅读(1462) 评论(8) 分类: 摄影游记 举报相关搜索词: 罗马 梵蒂冈 天主教 耶稣 本文已被推荐到腾讯博客,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欧罗巴行影记(17):罗马半日

 

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位于台伯河下游平原,东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罗马是意大利政治、历史和文化和和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古罗马和世界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已有2500余年历史。约公元前二千年初,罗马人从东北移居于此,公元前八至前四世纪筑城堡,逐步形成早期罗马城。著名的“母狼乳婴”故事记载了有关创建罗马古城的传说。公元前78世纪,罗马国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奥篡位驱逐,其子被杀死,女儿西尔维娅与战神马尔斯结合,生下孪生兄弟罗慕洛和雷莫。阿姆利奥把这两个孪生婴儿抛入台伯河,落水婴儿幸遇一只母狼用奶汁哺喂成活,后被一猎人养育成人。两兄弟长大后杀死了阿姆利奥,并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的7座山丘赠给他们建新都。后罗慕洛私定城界,杀死了雷莫,并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城,“罗马(Rome)”即是“罗慕洛(Romulus) ”这个读音演化而来的。这事发生在是公元前753421日,后定为罗马建城日(这已经广泛地为考古发现所证实),并将“母狼乳婴”图案定为罗马市徽。公元756----1870年为教皇国的首都,1870年意大利王国统一后成为意大利首都(教皇国退至梵蒂冈)。现在的罗马古城居北,新城在南。古城由于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并有悠久的历史, 故被称为“七丘城”和“永恒之城”。

罗马古城被喻为全球最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在罗马古都遗址上,矗立着帝国元老院、凯旋门、纪功柱、万神殿和大竞技场等世界闻名的古迹,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精美建筑和艺术精品。

罗马是这次欧洲游的最后一站,进入意大利后在威尼斯、佛罗伦萨都遇上了大雨,201169 日晨向罗马进发,车窗外的景色在表明可能会有一个好天气出现。

 

                    

 

到达罗马已是中午,在罗马的观光时间实际上只有半日。

用过午餐后第一站是去参观梵蒂冈。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其面积仅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五分之三,是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国。位于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是一个“国中国”。公元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的区域送给教宗(教会史上称为“丕平献土”),后来成为西欧教会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意大利境内成立了以罗马为首都的教宗国,直辖领土面积曾达4万平方公里以上,意大利王国统一后被迫缩小为现在的区域。现在的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和梵蒂冈博物馆等。国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东南的圣彼得广场外,国界以梵蒂冈古城墙为标志。虽然梵蒂冈在地理上是一个小国,但因天主教在全球庞大的信仰人口,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拥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在离梵蒂冈不远的一个停车场下车,在梵蒂冈与意大利的“国境线”上拍了一张以圣彼得大教堂为核心的“半景图”。

 

 

              

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梵蒂冈境内没有田野,没有农业,没有工业,没有矿产资源。国民的生产生活必需品,自来水、电力、食品、燃料、煤气等通通由意大利供给。梵蒂冈建有火车站,通过862长的铁路联结罗马城内。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梵蒂冈有它自己的一整套机构和部门,和17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是世界各国天主教会的领导中心。教宗下设有教廷国务卿并设有10个圣部,每个圣部负责处理一项宗教专门任务。此外还有秘书处、法庭、专门办公室等。有自己的货币、邮政、电讯、民政机构。在许多国家有大量的土地和投资,又有大量黄金和外汇储备,是一个庞大的国际金融托拉斯。梵蒂冈与罗马间的国境上没有戒备森严的警卫,游人往往不知不觉间从罗马走进了梵蒂冈,又从梵蒂冈回到了罗马。上次是从这里进入梵蒂冈的。

 

                

 

“梵蒂冈”,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早在西元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伯多禄(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君士坦丁大教堂以示纪念。圣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冈内主要建筑之一,位于广场的西南面。最初是由君士坦丁皇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公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 直到162611 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

 

                 

 

 教堂以圣彼得为名,圣彼得是耶稣的12门徒之长,彼得的名字是耶稣所起,含义是“磐石”,意思是他将成为教会的基石。耶稣升天后把金钥匙交给了他,彼得以耶稣继承人的身份传道,来到罗马传教。公元64年,罗马的尼禄皇帝放火烧了罗马城,嫁祸于天主教,处死了彼得。彼得殉教后被后人尊为首任教皇,而之后的天主教皇都作为圣彼得的继承人,被看成基督在世的代表。梵蒂冈城是一件伟大的文化瑰宝,城内的建筑如圣伯多禄大殿、西斯廷礼拜堂等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建筑,包含了波提切利、贝尔尼尼、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作品。梵蒂冈拥有一个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博物馆,、收藏具有历史、科学与文化价值的艺术品。

梵蒂冈内许多地方都不对外开放,圣彼得大教堂是普通游人主要参观之处,进入教堂的人必须衣冠整齐,在教堂侧的长廊排队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伟大的艺术殿堂,是人类历史上不朽的建筑艺术瑰宝,由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名师布拉曼特设计,由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主持工程,修建这座大教堂用了120年的时间,许多艺术家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拉丁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长约211,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光线幽暗,氛围神秘,用大理石砌筑而成,里面的所有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

前廊通往教堂大殿一共五扇门,中间的“圣门”平时不开放,只有在圣年的时候由教皇亲自开启,圣年每25年一次,平时游客从侧门进出。

 

                                                      

 

进入教堂的大殿堂,宏伟程度令人惊叹,高大的石柱和墙壁、拱形的殿顶、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图案、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细致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光亮照人。教堂内不允许使用三脚架和闪光灯拍摄,在光线稍好一点的地方拍了几张。教堂顶上的图案装饰非常精致,园顶处的描述一个个圣经故事的绘画真可谓精美绝伦。

 

          

 

圣彼得大殿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殿内有许多雕刻艺术的杰作。

 

                                     

圣彼得大教堂中面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艺术杰作有三件:一是米开朗琪罗24 岁时雕塑作品母爱》(又名圣殇)。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里所表现的圣母痛苦状与开朗琪罗以后的作品迥然不同,是他唯一在雕塑上刻上了自己名字,足见这是他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之一。

 

                      

 

整个殿堂的内部呈十字架的形状,在十字架交叉点处是教堂的中心,中央的圆顶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两重结构,其直径42,离地面120,圆穹的周围及整个殿堂的顶部布满美丽的图案和浮雕。阳光从圆穹照进殿堂,给肃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那圆穹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门。中心点的地下是圣彼得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坛,祭坛上方是金碧辉煌的华盖,青铜华盖为“巴洛克艺术之父”的天才雕塑家贝尔尼尼雕制的,是教堂中第二件雕刻艺术杰作。华盖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持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点燃着99盏长明灯。 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着朝圣者举行弥撒。

 

                              

雕刻艺术杰作的第三件是镀金的青铜圣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上方是于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宝座是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后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

 

 

                              

 

大殿的左右两边是一个接一个的小的殿堂,每个小殿内都装饰着壁画、浮雕和雕像,最著名的是米开朗琪罗的圣母哀痛雕像和一座圣彼得的青铜塑像。

 

                                                 

 

圣彼得大教堂门前左边是圣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他头上的缕缕卷发、脸上的根根皱纹、下巴上的撮撮胡须和身上的层层长袍无一不被雕琢得细腻、逼真。如果把脸和头发涂上真实的颜色,一定会被当作真人。

 

                                         

 

在教堂的左侧教皇宫的入口两旁有瑞士卫兵站岗,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据说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游人如果想同卫兵合影留念,他们不会拒绝,但要想从这里进入教皇宫,却会被制止。

 

                                                      

 

1527年哈布斯堡王朝君主血洗罗马城,保卫梵蒂冈卫队中所有人都在混乱中逃跑,只有瑞士籍卫兵誓死奋战到最后,100多个瑞士卫兵战死在教堂外,当时的教皇非常感动,于是决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卫兵保卫教堂,原先的“教皇卫队”也就改成了现在的身穿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古代骑士服装,手握长戟,威风凛凛的“瑞士卫队”

 

                                          

                                       

 

教堂外的圣彼得广场,充满巴洛克风格的柱子和长廊,这个集中各个时代的精华的广场,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设计于1667年并花去11年时间建成的。广场呈椭圆形,长340,宽240 ,地面用黑色小方石铺砌而成,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造型和谐,气势恢宏。在圣彼得教堂前的广场有大面积的露天座椅,可容纳上十万人以上的人举行宗教仪式。

 

                                            

 

柱廊共有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分排四列,形成三条走廊。朝向广场的每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3.2高的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殉道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插云霄的方尖石碑,碑尖上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造型。此碑于公元40年从埃及运来(高 25.5,重320吨),据说圣人圣彼得在这里被挂在倒十字架上。面向圣彼得教堂的右侧的建筑里有教皇的书房。每个星期天的正午,教皇出现在最顶层右边第二个窗口向广场上聚集的人们祝福。

 

                   

 

广场两侧各有一个银花飞溅的美丽喷泉,右边是玛德尔诺17世纪时修的,左侧的是贝尔尼尼设计后来修的复制品。站在丽个喷泉之间的圆形白色大理石处,观望两侧柱廊,四排石柱只能看到前面一排,这是贝尔尼尼匠心设计的透视效果。柱廊里、喷泉前经常有许多游人参观圣彼得大教堂后在此休息,也是一些旅游团队集合的地方。

 

               

 

在柱廊里休息等待旅游团集合时,一个可爱的小婴儿引起大家注意,纷纷拿起相机给这个“小明星”拍照。

 

                                        

离开梵蒂冈后到古罗马竞技场,从台伯河桥上经过,看见的这个古堡叫天使古堡。天使古堡最早是古罗马皇帝的陵墓,已有近2000年历史。公元271年,古堡被改造成要塞,四周有护城沟,易守难攻。公元6世纪时,罗马城经历了一场瘟疫,传说当时的教皇看到天使降临祛除了瘟疫,便在古堡顶部安放天使塑像,改称古堡为天使古堡。天使古堡有暗道与梵蒂冈相通,历史上有两次教皇因遇到外来入侵经暗道逃到天使古堡避难:一次是公元1494年,法国入侵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由通道躲进天使古堡;另一次是公元1527年,西班牙攻打罗马,教皇克莱蒙特七世借助暗道逃进天使古堡,并在里边躲了12个月。

 

                              

 

 

       下午四点左右到达古罗马竞技场遗址,导游简单介绍几句便带领一些人去“罗马深度游”,留下的人自由活动,要求在六点时在竞技场遗址边的地铁站前集合。上次在罗马从早到晚整整游了一天,还感到时间很紧,两个钟头左右的“罗马深度游”是一种忽悠。从古罗马竞技场遗址到威尼斯广场的帝国大道的路两边是罗马帝国的主要遗迹,如果没有在帝国大道上漫步,欣赏两边古罗马遗址废墟,可以说是没到过罗马。时间刚够从斗兽场走到威尼斯广场然后返回,于是就先看看斗兽场。

 

      

世界八大名胜之一的古罗马露天竞技场,也称斗兽场,建于公元1世纪,占地约2万平方米,周长527,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雄伟的竞技场堪称公共建筑的楷模,在这里可以见到古罗马建筑最基本结构和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拱券结构。一系列的拱、券和恰当安排的椭圆形建筑构件使整座建筑极为坚固。竞技场设计了宽敞的阶梯和走廊,并设计了八十个拱门,在每一个拱门的入口处都有标有数字,方便让观众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可以让五万人于十分钟内进入剧场内坐定。这样的设计即使在今天也算是很进步的。竞技场的功能性设计也非常合理,角斗士从何处出入,在哪里休息,猛兽关在哪里,死伤者从何处抬出,都有清晰的分布。

 

                            

   

    罗马斗兽场共有上、中、下3层座位,顶层还有一个只能站着的看台,这是给当时地位最低下的女人、奴隶和穷人准备的。其他层,座位也是按照社会地位和职业状况安排的。大部分斗士都是奴隶和犯人,也有为了挣钱而自愿前来格斗的,他们都受过专门训练。格斗分许多种,最有名的是决斗,这种决斗的一方是持三叉戟和网的角斗士,对手是带刀和盾的罗马武士,带网的角斗士要用网缠住对手再用三叉戟把他杀死,另一角斗土带着头盔,手持短剑盾牌,拼命追赶想战胜他的对手。最后,失败的一方要恳求看台上的人大发慈悲,这些观众们决定着他的命运,假如他们挥舞着手巾,他就能被免死;假如这些人手掌向下,那就意味着要他死。许多世纪前,这个竞技场由于地震部分倒塌了,但如今仍可看到当时角斗士们格斗的场地。7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角斗士》再现了当年的血腥场面,通过这个拱门向里看,仿佛能听见两千多年前观众兴奋的呼喊,看见角斗士们痛苦挣扎的情景。

 

                                   

在斗兽场边是君士坦丁凯旋门,它是第一位公开信仰基督教的君王----君士坦丁大帝,战胜了他的强劲对手马克森提,统一了罗马西部后修建的。这座凯旋门在公元312年后开始建造,其上的雕塑多半是从当时罗马帝国的其他建筑上搜集而来,组合拼装成了君士坦丁凯旋门。众多浮雕中最为著名的是凯旋门顶端的八块浮雕,他们是从马克·奥尔略皇帝纪念碑上拆卸而来。据说当年拿破仑·波拿巴来到罗马,见到这座凯旋门,大为赞赏,以它为蓝本建造了法国巴黎凯旋门的。

 

                          

罗马城的帝国大道是古罗马帝国的交通中心,道路两旁耸立着帝国的元老院、宫庭、贞女祠、恺撒庙、君士坦丁大帝凯旋门等众多建筑。帝国大道两旁的古罗马遗址废墟中遍布的断壁残垣,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看着这些不由得使人缅怀消失了的罗马帝国。

 

              

 古罗马市场遗址位於卡皮托利诺山丘和帕拉提罗山丘中间的低洼区,是罗马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活动中心。当年这里有元老院、法庭、庙宇、宫殿及数尊雄伟的凯旋门等,被称为“露天博物馆”。最初,居民常常在这里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不仅成为市民聚集的场所,而且也成为商业、宗教、政治和司法的中心。上次走进了古罗马市场遗址中拍照,远处是古罗马时期的提图斯凯旋门,它建于82年,高14.4,宽13.3,厚6,上面装饰有浮雕。罗马帝国前期提图斯皇帝为纪念他镇压犹太人的胜利而建立,为现代西方国家恺撒门之鼻祖。

 

           

 

这里一直是罗马的政治经济中心,据说从八世纪开始衰落了,由于火灾、战争等原因,这片区域被废弃,直至被掩埋在地下,度过那不见天日的千年岁月,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才开始大规模挖掘。遗址上现存的建筑物残骸的年代并不相同,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里的遗址也不都是一个年代的,有早有晚,有许多早期的建筑经过后来的改建翻修,用途有所变化。

 

         

        近年,美国谷歌公司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古罗马进行了3D复原重建,选的是公元三百多年时的罗马场景,据说那时的罗马最繁华。罗马到处都是古迹,许多地方可以看见断垣残壁,而且现在仍会发现新的遗址。这些古迹,没有人去毁坏,没有人去盗掘,也没有人特意去锦上添花。这次没能进入到古罗马市场遗址内,只在帝国大道的路边拍了几张它的相片,想像那逝去的罗马帝国的辉煌。 

                

        

         现存古罗马市场遗址范围很广,有好几条游览步道,还有梯道可以通到上面山丘上。另外还可以从帝国大道方向和卡皮托利诺山丘向下俯瞰遗址。随团旅游没时间登上卡皮托利诺山丘或帕拉提罗山丘,只好在帝国大道上眺望山丘下的遗址。

 

   

 

影响了西方文明两千年的罗马帝国,曾经的辉煌的历史湮没在一堆堆摇摇欲坠的废墟和杂草之间,如今人们穿行在这些精心保存的残垣断壁之间,感觉到古罗马帝国的真实存在。应当好好学习意大利人对历史的尊重,想想国内对历史遗址的态度,一个圆明园有人主张修复,有人主张异地重建,修复、重建后还是“圆明园”吗?

 

         

 

其实,废墟是历史的见证,是不灭的辉煌,是凝固的音符,是永恒的雕塑。保护废墟,就是保护古迹,保护文化。

 

         

 

随着交易的兴旺,古罗马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到了凯撒时,原有的市场已不够使用,于是加盖了凯撒广场。凯撒议事广场,是罗马第一座帝国议事广场。凯撒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维纳斯本人,所以他建了维纳斯庙,并把他和挚爱的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的雕像放在里面。如今这一切也都成为了这样的废墟,依然挺立着的石柱、散落在地面上残缺的石块、坍塌了的阶梯,凝固了古罗马的历史,诉说着昔日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这里曾是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这里出现过凯撒,出现过屋大维,也出现过尼禄及君士坦丁大帝……他们的故事发生在元老院,在万神殿,在圆形竞技场,及君士坦丁凯旋门前…….罗马古城内的这些废墟,几乎就是一部记录罗马帝国千年历史的史书。

 

             

        

 

从遗存的众多神庙可以看出,罗马人还是很看重神灵,期盼得到神灵的保佑。但是神灵并没有能保佑罗马帝国永盛不衰,多数神庙本身也变成了一片片废墟,残存的墙壁、斑驳破损的圆柱,高高在上的神像都被刻下了岁月深深的痕迹。

 

                                             

                    

 

古罗马城没有流光溢彩,没有造型新颖的高楼大厦,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古罗马城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

古罗马特拉亚诺市场,位于帝国大道以东,在现在的威尼斯广场附近,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商业中心。市场旁矗立的这根高40的凯旋柱为纪念特拉亚诺大帝远征多瑙河流域而造,柱上螺旋形的浮雕,为后人讲述那场伟大远征的故事。

 

                                                   

    

    帝国大道末端的威尼斯广场是罗马市中心最大的广场。广场左侧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建筑威尼斯宫,右边是与威尼斯宫式样相仿的威尼斯保险公司建筑。 威尼斯宫在威尼斯共和国繁荣时期,曾经是威尼斯大使馆所在地,因此有了这个名称。二战时墨索里尼住在这里,曾经从二楼的阳台向广场上挤满的人群发表著名的“阳台演说”,现在这里成为汇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的博物馆。

 

               

 

 

    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坐南朝北俯视着威尼斯广场,是广场上最醒目的建筑。因为造型和颜色的关系,纪念堂被戏称为“结婚蛋糕”或“打字机”。这座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是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耗时25年才建成。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思想”,左边代表“行动”。第二段台阶上有米开朗基罗创作的飞狮雕像,台阶下的两组喷泉,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1921年为纪念为国牺牲的英雄,在纪念碑基座下增建了无名英雄墓,后面的浮雕左边是“工作第一的群众”,右边是“爱国至上的人民”,所以,纪念堂和无名英雄墓又称“祖国祭坛”。每年意大利国庆,总统都要亲自主持向无名英雄献花圈。到意大利访问的各国首脑,通常都要到这里来献花圈致意。

 

                   

 

在的纪念碑中央高台上,矗立着艾马努埃尔二世骑马的镀金大铜像。艾马努埃尔是曾经领导人民赶走外国占领者、统一意大利的国王。铜像后面有72长的弧形长廊,由1615高的石柱组成,廊壁上刻有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的浮雕。走廊两端顶上各有4匹铜马,拉着双轮战车,由胜利女神驾驭。

 

                                                         

     

    “祖国祭坛”的高处是俯瞰罗马城,特别是眺望古罗马遗址废墟的好地方。登上“祖国祭坛”的台阶回望,在飘扬着的绿、白、红三色竖纹的意大利国旗下,看到的是一幅非常“罗马”的景象。历史上,意大利曾使用过一面与法国相同的国旗,1861年,萨丁尼亚国王维多利奥埃互努莱二世再度统一意大利时,决定采用绿、白、红竖条旗,并在旗角加上萨伏依王朝的徽章红盾白十字。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决定取消萨伏依王朝的纹徽图案,国旗的绿色表示亚平宁半岛上美多情的土地;白色是阿尔插斯山的皑皑白雪的颜色,象征和平、正义的崇高精神;红色是为了纪念爱国者的热血,也昭示自由、平等和友爱。

 

                    

      

         登上“祖国祭坛”最高处,古罗马遗址废墟历历在目,向斗兽场方向望去,在具有意大利独特形状的翠绿松树的映衬下,废墟的土黄色、残缺的斗兽场更显出历史的沧桑。

                            

 

五、六十年代好莱坞的史诗片几乎都是以古罗马帝国为题材的。公元元年前后,地中海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罗马共和制被帝制取代,埃及并入帝国版图,罗马帝国被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两个暴君卡利古拉和尼禄统治,耶苏诞生,基督教创始……,均发生在这一时期。看着这凯撒广场的废墟,那些美国大片从脑海中一幕幕略过,仿佛看见了已逝去的罗马帝国的情景。

 

                

 

古罗马建筑艺术讲求实际,最高成就体现在无数的公共建筑上。修筑了规模浩大的道路、水道、桥梁、广场、公共浴池等设施。最早的罗马建筑艺术来源于希腊,但由于罗马人更注重实用和现实生活的享乐,希腊主要为神庙增色的技术很快用于为人服务的大型公共建筑,在修建宏伟的竞技场、公共浴室、广场、水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绿树丛中的协和女神庙离君士坦丁大帝凯旋门不远,它是在遗址中保存完好的少数几个神庙之一。

 

                                       

 

罗马对各种随处可见、不知名不起眼的遗迹甚至几块残石、一尊雕塑的保护,最值得人赞叹。这些废墟和遗迹,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遍布罗马大街小巷,上次在罗马街头行走,常在路边发现用玻璃框架保护起来的一些小的古罗马废墟,难怪世人把罗马称为“废墟之都”。罗马人反对对废墟进行修复,认为只能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防止废墟的进一步损坏。保护而不修复,是罗马人乃至全欧洲保护古文物建筑的一项基本原则,这非常值得国内有关部门学习。罗马的古文物建筑大都保持着很荒凉的废墟状态,不翻建,不整修,不栽花,不种草,尽量保持历史原貌,让历史在这里定格,让古代、近代、现代建筑并存,这就是现代罗马的风格。

 

                 

 

在墨索里尼掌权的法西斯时代,大力挖掘和修整罗马帝国的废墟,把倒塌的残柱断墙重新粘合竖立起来,铲掉了古罗马广场、古罗马露天竞技场周边大片的十六、十七世纪建筑。墨索里尼为了从精神上征服民众,还下令在罗马古城中心区域修建了一条帝国大道,把古罗马露天竞技场和他的府邸威尼斯宫连成一条直线,他本人则经常站在威尼斯宫的窗前检阅部队。帝国大道像一条粗暴的鞭子,残忍地把恺撒广场抽到大道这一侧, 又把图拉真广场甩向大道另一端,还把奥古斯都广场压到了马路下边,使传说中的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帝国时期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建筑遗址相互分离,面目全非。

离开“祖国祭坛”在车水马龙的帝国大道边行走,仿佛可听到两旁的古罗马废墟传出痛苦的呻吟。

 

                   

 二战结束之后,罗马人痛定思痛,对废墟倍加珍惜和爱护,这才有了今天“废墟之都”的美景。没有这些土黄色的废墟,后人何以想象古罗马帝国的繁荣与奢华。虽然不能穿越时空隧道,亲见古老的历史,但废墟本身就是一部实物的史书,它在告诉人们罗马的从前和今天。

 

                            

      

        回到斗兽场附近,看见山坡上这些残存的石柱,遥想当年显赫一时的那萨图尔诺农神庙、维纳斯女神庙、罗莫洛神庙、恺撒神庙、和平神庙……,都化作这样一根根斑驳残缺的石柱、一堆堆歪七倒八的石块,不由得感慨沧海桑田的变化。

 

                   

历史学家蓝柯有句名言:“从历史的原状认识历史”。罗马人不把历史的遗物当作岁月的垃圾,而是把各类废墟妥善加以保存,甚至连废墟老墙上的苔藓都舍不得清除掉,煞费苦心地让历史的沧桑感和岁月感通过这些苔藓斑斑驳驳地显现出来。面对夕阳下遍地的残垣断柱,极易产生思古之幽情,那山坡上对着废墟拍照的人在想什么?兴也罗马,亡也罗马,从七个小小山丘起家,发展到横亘欧亚非大陆的庞大帝国,再因内讧争斗腐败堕落又缩回到意大利的罗马,变成如今的这片废墟。这个中因由,难道不值得深思,引以为鉴吗?

 

                 

      

        在地铁站门口看见一群举行过婚礼后的罗马人,他们正在相互告别,没有国内大城市中常见的豪华婚车迎送,这就是现代罗马人生活的侧影。

 

                          

       

    六点过,天色还不算晚,斗兽场上空出现了一轮明亮的半月,如今在国内大多数城市里已再难见到这样明亮的月亮了!

 

              

 

 两次到罗马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梵蒂冈,不是被电影《罗马假日》渲染过、现在国内一些旅行社炒作为自费游的那些地方,而是这古罗马的废墟。这是振撼心灵的历史丰碑,激荡千古的绝响,透出永恒的魅力,述说着不灭的辉煌。

近年国内假古董、伪风景泛滥,使人感觉五千年的文明史似乎已正在变得虚假,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面对古罗马遗址废墟的保护深感羞愧!为什么古罗马遗址废墟不能成为国内文物保护的榜样?

 

这次到欧洲的随团旅游落下了帷幕,再见了,罗马!再见了,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