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怎么读音是什么:把“监督”二字做深做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09:21

     在惩防体系建设中,教育、制度、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而监督是关键。可以说,作为执政党,自觉接受党内、党外人士对权力的监督,是促进惩防体系建设,进而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实施科学规范的监督是惩防体系建设的关键

  对权力的监督,因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强制力,在防治腐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监督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手段。有一个故事很有道理:扁鹊兄弟三人的医术都很高明。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医术谁最高明?”扁鹊答道:“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不解:“那为什么你名气最大?”扁鹊解释:“我大哥治病,是治于未发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根,他的名气也就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些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传遍全国。”扁鹊阐述的“良医治未病”的哲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反腐败如同治病,“良医治未病”,最有效的就是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的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发现有苗头性问题,要像扁鹊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而要实现“良医治未病”,采取有效的监督,早发现、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加强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就十分必要。

  (二)监督是提升政府效能的有效途径。“市长同志,您好!我们小区下水道堵塞,请您过问一下!”2008年3月11日,家住江苏省南京市某小区的刘先生通过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的“市长信箱”,生平第一次给市长写信,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了回信,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这得益于南京市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通过这个机制,南京市各级政府的权力实现了“大小有边界,运行依流程,网上留痕迹,全程受监督”,权力的透明度与行政效率大幅提升。事实上,这种权力阳光化,接受群众监督和制约的做法,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已经开展起来了,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监督是保证权力规范运作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大家关注和议论的话题,就是矿难频繁。为什么一直强调安全生产,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矿难还是屡屡发生呢?究其原因,就是在一些矿难背后,有权力介入的踪影。2005年3月14日,黑龙江七台河桃山区某煤矿瓦斯爆炸,死亡18人。事后查实,矿主竟是该区安监局副局长。正如国家安监总局一位负责人指出的那样:“腐败不除,矿无宁日。”这也验证了西方一位哲人的话:“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防止腐败,关键在于“制权”,即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四)监督是落实教育和制度要求的重要抓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贪污腐败分子在东窗事发前,在主席台上讲话头头是道,讲起大道理来毫不脸红,给人以一副公道正派、正人君子的形象;有的贪污腐败分子为人低调,不事张扬,给人以艰苦朴素的感觉;有的贪腐分子也会参加学习,甚至带头学习,大讲特讲学习,背后却照贪不误;有的人把制度挂在墙上、写在本上、说在嘴上,把自己打扮成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但是,事发后,贪腐程度常常令人震惊。这就提醒我们,事物的表象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欺骗性,我们不能要求每一名干部群众都具有一双识别贪污的“慧眼”,这也提醒我们,光靠教育和制度,还不足以杜绝贪污腐败现象,必须用强有力的监督来保证教育和制度的落实。

  (五)监督是宪法赋予人民的一项重要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和基本法律确立了人民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中的主体地位,权力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存在,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这就意味着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控,接受人民监督是每一位权力行使者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基本政治权利。这些都为制约和监督权力、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和制度基础。

  二、开展监督工作的历程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我们党开展监督工作的历史,我们会对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几十年来,我们党在监督工作中,既有好的经验,形成了优良传统,也有深刻的教训,值得借鉴。

  (一)初创时期。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曾经先后出现过陈独秀的家长制作风、王明的教条主义和独断专行,使党的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们党早期的监督制度才有了一定的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我们党奠定了监督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框架。党的纲领和路线得到有效贯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党内党外的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人士黄炎培曾在延安与毛泽东同志有过一次著名的“窑洞谈话”。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关于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时,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体现了我们党早期就认识到了民主和监督的重要性。

  (二)“文革”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监督成了一句空话,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集体领导原则受到削弱和破坏,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指出:“从遵义会议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直比较注意实行集体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生活比较正常。可惜,这些好的传统没有坚持下来,也没有形成严格的完善的制度。”“从1958年批判‘反冒进’、1959年的反‘右倾’以来,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的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党内的高度集权和个人专断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十年内乱,民主和监督陷入危机,监督工作遭到全面破坏,滥用权力的现象增多,冤假错案丛生。

  (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趁机滋生蔓延,党的纪律受到挑战。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加强监督重又提上了党的议事日程。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重新组建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顺应了时代要求。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加强改革开放条件下监督理论的探讨。邓小平同志讲:“如果我们不接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十六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监督体制,改革开放条件下监督理论和实践得到重大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监督理论和实践得到全面发展。

  总体来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的监督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在监督的观念上、在监督的制度建设上、监督工作的开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同时应该看到,我们的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权力过分集中,不敢监督。当前,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有些领域、有些部门,权力还过分集中,存在干部群众不敢监督的现象,这必须加以改进。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成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权力过于集中在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

  二是透明度不高,不能监督。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或部门,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本应该让大家知道的事情,却蒙着、盖着,不让大家知道;一些本应该让大家参与的事情,却总是堵着、瞒着,不让大家参与;一些本应该让大家监督的事情,却总是应付着、回避着,不让大家监督。该公开的不公开或少公开,有所公开的内容却缺乏真实性,做表面文章,特别是有些领导的活动、决策过程和权力运作过程缺乏公开和透明度,让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不甚了解,无法知情。因为透明度不高,必然导致不能监督。

  三是表达渠道狭窄,不便监督。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实施监督,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来实现。没有相应的渠道而空谈监督,只能是上下两张皮。有的地方中转环节太多,有的地方路径不畅,有的地方渠道单一,有的地方压力过大,等等,都给正常的监督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是能力素质有限,不会监督。强调客观原因的同时,也要看到监督主体的能力和素质是实施监督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监督主体因为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很好的履行监督权利,结果导致监督缺位,监督无力,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对权力的监督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一是要坚持正确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重点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组织开展监督工作。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因此,它也必然是我们加强监督工作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二是要形成工作合力。监督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关键环节,但又不是唯一环节。因此,坚持教育、制度与监督并重,形成工作合力,是十分关键的。2008年5月,党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它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方面提出了今后五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必须紧紧依靠这份文件,抓好工作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要突出重点对象。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掌握着权力和资源,是开展监督工作的重点对象。对他们的监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加强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的监督,确保纪律严明,始终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贯彻落实;二是加强对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保证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的严格执行,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独断专行,增强工作透明度,保证重大决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三是加强对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重点治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等问题,治理违反规定插手市场交易活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获取内幕信息进行股票、证券交易,以及在住房上以权谋私等问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个人从业的有关规定,确保广大领导干部做到廉洁从政。

  四是要推进阳光工程。2007年初冬,一幅被称为“史上最牛公章”的图片被众多网站广为转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新闻。这枚来自贵州偏僻乡村的公章,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字样,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该村规定,村里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公章合并起来使用。据报道,自从有了这枚特殊的公章,圭叶村的帐目理顺了,财务透明了,村民们关于村委会的财务投诉也没有了。这些年,党和政府不断推进阳光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有些部门,工作的透明度还不够,做得还不够到位。这也是下一步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五是要坚持好的作风。有效实施监督,还在于有一个良好的作风。对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来说,这是体现群众路线,加强与群众联系的很好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要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这对于促进监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