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棒棒鸡加盟:游在常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8:55:16
沙家浜
沙家浜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境内河港纵横,芦苇葱郁,绿野遍布,岸柳成行,尽现江南水乡田园风光。沙家浜,芦苇火种,名闻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盛极中华,使沙家浜名闻名遐迩。
近年来,沙家浜利用得天独厚的革命传统和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现已初步形成集芦苇荡、度假村、教育馆、崇福寺和阳澄湖大闸蟹交易市场为一体的旅游体系。芦苇荡风景区注重返朴归真,崇尚自然,设有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村民俗文化村、水生植物观赏区、水上活动区、美食购物区、水产观赏区、农业观光区、运动休闲区等多个功能区。

春来茶馆
共有三处,第一代茶馆位于芦苇迷宫中,是近代典型的江南水乡茶楼建筑,廊檐下“春来茶馆”四字系新四军老首长夏光所提,馆内仿京剧《沙家浜》春来茶馆的原貌保存着八仙桌、七星灶、铜壶等物件,游人可在此品茗休憩,颔首遐思当年阿庆嫂智斗的风采。

芦苇迷宫
是芦苇荡景区的核心部分,原为芦苇、杂草丛生的荒地,天长日久形成“转水墩”、“活络圩”,和绵密起伏的芦苇、纵横交错的河港构成了一个辽阔、幽深、曲折、迂回的迷宫,是当年新四军伤病员开展敌后斗争的天然庇护所。游人现在可以步行或划船进入,亲身体会一下芦苇荡的神奇。

红石民俗村
是一个以明代建筑风格为主体的江南水乡小村落,是沙家浜民俗文化的见证。村内有江南著名藏书楼汲古阁和文昌阁。红石村内还较完整的保存当地先民劳动、生活、娱乐的器具,不失为一本生动的传统教育的教科书。现在,红石村戏台还经常不定期举办社戏、走花灯、荡湖船、打莲湘等民俗文化活动。
瞻仰广场
是革命传统教育区的主体工程,占地总面积1。33万平方米,有大台、中台、小台和过道;“沙家浜”碑亭高6。6米,是叶飞副委员长亲笔题词。瞻仰广场两旁有18根形态各异的自然石,象征着18个新四军伤病员,广场正中“军民鱼水情”主体群雕,高8米,重60吨,由创作毛泽东纪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创作。

崇福寺
原名崇福庵,始建于宋代嘉泰初,距今有近800年历史。崇福寺匾额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墨宝。寺内尚存前殿三间,保持清乾隆间再修时原貌,另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
革命传统教育馆
分“建党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今日沙家浜”五大部分,以丰富的内容、翔实达的史料,再现了沙家浜人民浴血奋战英雄业绩,展示了当代沙家浜人民发扬革命传统,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沙家浜度假村
座落在昆承湖边,有100幢具有异国情调的高级别墅,与此配套的有高标准会议中心、星级宾馆等食宿、会议服务设施,设有水上运动场、康健馆、高尔夫训练场、卡丁车赛车场、网球训练场等健身、娱乐活动项目。拥有3000个床位沙家浜度假村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职工休度假中心,并已逐步形成上海市各级干部、产业工人在沙家浜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休闲度假, 开展上海与苏南信息交流、经济协作“三位一体”的基地。

沙家浜公交路线:111路
咨询电话:0512-52500000
景区票价:淡季80元/人
旺季100元/人
景区开放时间:07:30-17:30(春夏)
尚湖风景区
尚湖公园建于1986年初,临山孕湖,与古城浑然一体,含山川之秀,汇城乡之交,得天独厚,自然美色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气象开阔,内涵丰实。度假休闲,游览观光,娱乐商贸,美食健身,四季宜人。此一景点显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之和谐;返璞归真——在自然风光中寻找自我;新旧融会——古建筑移建于山水之间,得其所哉!

常熟尚湖,相传因殷末姜尚避纣王暴政,隐居于此垂钓而得名。尚湖北依十里虞山,东邻古城常熟,山青水秀,与古城浑然一体,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区的重要景点。尚湖与虞山相映,十里青山半入城,万亩碧波涌西门,为古城平添了千种风情,一向为江南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公望、沈周、唐寅、康有为、于右任、柳亚子等历代文人均有题咏传世。直到六十年代,仍有一派古意浓重的自然风貌。
尚湖,几千年来历经沧桑。十年动乱,尚湖也遭劫,一万九千亩水面被“围湖造田”,只剩下二千多亩零星水泽。围填之处,说是农田,其实种过几熟以后,因地质、地势和肥力诸多原因,多成薄地,日渐抛荒。更严重的是,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湖中原有大量鸟禽不辞而别……
1985年初,市委、市政府为恢复尚湖生态平衡和山水景观,开发旅游风景区,决定退田还湖。市建设委员会着手进行尚湖风景区的开发建设,请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家共同规划设计,调集万名民工,组成“还湖大军”。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挑土125万方,筑成了长21公里的环湖大堤和1.4公里的穿湖大堤。7月23日开始放水“还湖”,于是,尚湖才有了水面一万二千亩。湖中有7 个人工岛屿共一千亩。虞山之前的尚湖,地大水阔,包孕山川之秀。1986年,初具规模的尚湖风景区开始对外开放。
十几年来,风景区先后投资5100多万元。遵循边建设边开放的原则,先后建成并开放了由荷香洲、桔香洲共同形成的荷香洲公园和烟雨洲、渔乐洲共同形成的钓鱼渚公园。荷香洲公园着重体现湖光山色、田园风光,注重植物造景、建筑点缀,将人造景点与自然景观融成一体,充分展现了大自然之美。钓鱼渚公园主要以省内第二家按国际惯例运转的高尔夫俱乐部为主,同时设有姜尚文化区、水上森林等景点。
荷香洲公园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为湖中最大洲岛。公园内主要景点有:一,四景园。坐落在荷香洲北部水滨,原是城南花园浜的一座清代建筑,1986年以原样移建于此。东可观“塔亭双影”,西有“月洞探幽”,南有“映日风荷”,北有“山色涛声”,是观赏山、水、城、乡自然景色的最佳处。二,博雅堂。地处荷香洲公园之西,原是常熟城区另一座清代建筑,1988年也以原样移建于此。三,流香馆。坐落在荷香洲公园内湖岛上,原系张桥卫氏家祠,距今有400多年历史,1987年按原样移建于此。四,荷香亭。位于桃花岛对面,荷花池中央,亭下荷丛中有双龙戏珠雕塑,池边有十二生肖雕塑、绿色迷宫等,可供游客观赏、游乐、摄影。五,百兽园。地处荷香洲南部,又名动物世界。园内有上百种飞禽走兽雕塑。六,照山楼。原是明清年代尚湖湖畔的一幢古建筑,新近重修,位于荷香洲公园西北临湖处,与虞山剑阁遥相呼应,登楼既可观赏青山碧水、鸥鹭交飞的自然景观,又可品赏尚湖水鲜佳肴,并有多种现代娱乐设施,是集景观、美食、娱乐和洽谈商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景点。七,湖桥串月。尚湖西北原有三洞的石拱湖桥一座,构造奇特,湖底亦同样倒建一桥,桥洞成正圆形。月圆时候,桥身方向和月亮运行轨道相垂直,当月亮升至一定高度,拱桥和月影相套合,投影湖中,别有奇观。相传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常在湖桥饮酒作画。原古桥已倒坍,1987年仿造于荷香洲内。

钓鱼渚公园的景点有:一,高尔夫俱乐部。占地约十万平方米,由俱乐部会所、迷你型球场、标准球道区、水上练习场等主要功能区组成。俱乐部会所在球场的南部,是一座富有现代气息的两层建筑,内设大堂、酒吧、球具专卖店、多功能厅、健身房、棋牌室、餐厅等。会所前广场上有一座象征高尔夫运动的不锈钢雕塑。二,姜尚文化区。用花岗岩制作的姜太公雕像坐落在钓鱼渚北侧。姜太公手执钓杆,正襟危坐,眼望远方,“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表现出姜尚刚正不阿、忧国忧民的情态。三,水上森林。1987年冬,尚湖风景区在钓鱼渚、渔乐洲的浅水区种植了几千株池杉,现已成景观,林中鸟禽云集,水中可划游船。
尚湖七个洲岛之一的桃花岛位于荷香洲西百余米的湖面上。放水还湖前,此处原有桃林,为了不使放水后淹没,便筑堤围护。放水后遂成小岛。桃花岛春可探花,夏可尝桃,由于平时人迹罕至,鸟禽纷纷栖息,冬季候鸟南下,数量更多,尤以野鸭为最。此时登岛寻鸟,亦有奇趣。
十几年来,尚湖已经初步形成了大风景区的格局。全区拥有树木132种30余万株,绿化面积达1100余亩,四季草花60余种,牡丹园7000平方米,中日友谊樱花园40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2.6%。近几年中还举办春季牡丹会、夏季游泳野营、金秋灯会、冬季观鸟等尚湖特色游乐项目。景区注重植物造景,形成多处植物景观。荷香洲内的牡丹园为江南最大牡丹园,园内拥有八大色系3000余株牡丹,有洛阳红、曹州红、姚黄、魏紫、赵粉、赛雪塔、昆山夜光、豆绿等150多个品种,还有河南洛阳、安徽宁国、山东菏泽、江苏盐城、日本等地的牡丹。目前已成林的植物景观有:山茶苑、樱花苑、红枫苑、海棠苑、棕榈林、月季苑、盆景园、松柏圃等,均为踏绿赏花的好去处。

将尚湖水面一隔为二的穿湖大堤改造工程由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方案设计,总投资2700多万元,从2000年5月动工。主要工程项目有长228米宽13米的仿明清建筑17孔石拱桥及两端观景台“望虞台”、“近香亭”等,为尚湖增添新的景观。
尚湖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几年来尚湖的“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成功地将长江水引入湖中,经常换水,使水质一直保持着国家二级标准,水质之好居苏州各湖之首。生态也日趋平衡,回归尚湖的鸟类逐年增多,湖中的飞禽、涉禽和游禽类达6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珍禽有中华秋沙鸭、白鹳、天鹅、鸳鸯等。近两年的秋冬季节,来此过冬的野鸭都在万只以上。
来湖游览的游客也逐年增多,至1999年底,尚湖共接待国内游客和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海外客人共计300多万人次,经济收入3000万元以上。
今天,尚湖风景区正在构筑新的蓝图,它将成为以江南山水田园风光为特色,集“度假休闲、游览观光、娱乐商贸、康复健身、美食风情”于一体的游乐旅游中心。
公交路线:116、117路
咨询电话:0512-52225000
门票价格:60元/人(无小门票)
开放时间:8:00-16:30
常熟曾赵园
曾、赵园简介
(一)曾园
曾园,原称虚廓园,俗称曾家花园。占地20多亩。这里原为明朝万历年间监察御史钱岱筑“小辋川”园林的部分遗址,于清同治时为曾家所购置,由清光绪刑部郎中曾之撰(号君表)营建为家园。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至二十年落成,至今已有120多年。向为江南著名古典园林。曾之撰之子曾朴曾为清光绪时内阁中书,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其所著历史文学小说《孽海花》脍炙人口,鲁迅鉴为“结构工巧,文采斐然”,与《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行记》并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名闻海内外。曾朴并曾翻译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莫里哀等多部作品,盖使曾园名声大振。曾朴曾在园中度过他的少年和晚年。
虚廓园的得名,源于《淮南子》的“天文训”篇,取自该文“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意指混沌初开,空虚寂静的一种清朗之气。而这里曾被称鉴为半城半野、半山半水,澄澈明朗,环境优美佳绝,含有灵秀之气。以“虚廓”为园名,是非常贴切的,也充分体现了当时造园者融合山水自然的高度意境追求。
该园在造园艺术上,以中部较开阔的水面为中心,环池布置园景。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叠山理水,布局精妙,长廊逶迤、柳堤卧波、花木扶疏,步移景换,美不胜收。尤其是处处借景虞山,水光山色,天开画境,令人心旷神怡,成为江南古典名园中独领风采的佼佼者。
曾园景点荟萃,琳琅满目,以十六景闻名远近,而其中的古红豆树与香樟树则是明代“小辋川”园林遗物。被誉为“双宝”至今依然生机勃发,弥足珍贵。
1、归耕课读庐
为园的正厅,为曾之撰对其子曾朴教授读书和接待宾客之处,是一座鸳鸯厅式建筑,三面环水,前部为吴大 所题书“归耕课读庐”匾额,背部欲题为“水天闲话”。厅前庭院一方,柜以花木。其中香樟一株,浓落华盖,古朴多姿,为明代“小辋川”园林遗物,尤珍贵,复有石笋玉立其间。丛丛修竹旁为“妙有”独峰奇石,上刻曾之撰所述记。由其子曾朴所书的建园与奇石采撷命名的铭志,亦是珍贵园林文化遗产。全院花木掩映,景色洵美。
2、水天闲话
位于“归耕课读庐”正厅后半部,临池为一排长窗,居此可眺望对岸天光水景山色,令人为置身画中,心旷神怡。
3、琼玉楼
位于园池东南隅,地处“归耕课读庐”东侧,为两层小楼,原系园主人或亲眷生活居住之所,两侧有翼楼上下均有廊,布局顺应地形,东侧通“小有天”假山,匠心独具,构思精巧。登楼远眺,全园风光,虞山秀色,历历在目。
4、古代名人碑廊
位于园东,廊南端有竹里馆,翠竹丛丛,清出宜人。长廊内壁嵌有《山庄课读图》与《勉耕先生归耕图》两部石刻碑石,共有30多块。《山庄课读图》石刻,为曾朴祖父曾退庵于清道光时在城区山塘泾岸所建“明瑟山庄”的园景诗文题刻。《勉耕先生归耕图》石刻则为曾退庵祖父曾勉耘任福建宁化县时的归耕图题词刻石,两部石刻多为当时朝野知名人物所书题。有李鸿章、张之洞、吴大 、翁同和、杨沂孙等撰书。书体风格各异,刻工精良,为书法石刻精品。
5、“小有天”假山
黄石叠成,为叠山名手庄亦耕所作。路转峰回,飞梁高台,乔木映衬,景观生动,构思丰富,而山中又置有石室,上视可仰见天光,下览则池水流入其中,势若天成,佳妙无穷。洞壁上刻有“日长山静”与“水流花开”题词,书体奇逸,古朴俊美,山巅置有“揽月亭”,飞檐凌空,景色优美。
6、啸台
位于池东,曾之撰自题“啸台”二字,古朴敦厚。入口处有“天门”二字题刻。由此穿过假山可达池岸。势若险崖渡口,旁有古树,屈曲多矫,古朴奇致,独具景观特色。同时“啸台”西侧池水中矗立两处石矶,一块镌刻“虚廓子濯足处”,一块镌刻“石州”二篆字。书法古林生动。两矶兀立水中,前后错落有致,布局优美,与“啸台”临岸山石组合为园地石景佳绝处。
7、柳堤双桥
位于园北,正当前后水池分界处,堤上杨柳飘拂,两端设有轻盈秀美的桥亭,景色如画,亦为该园的特色景观。
8、雪台
即池北伸入池中之绿岛,昔岛上种有白玉兰,白皮松等,故名“雪台”,为夏日纳凉佳处。
9、不倚亭
位于池中九曲桥上,四面临水,为方形歇山式建筑,与池中南岸“水天闲话”成优美对景。天光云影,绿荷送香,风光楚楚,亭额为曾朴书字,豪放潇洒。
10、莲花世界
大池中每至盛夏莲叶片片,清风阵阵,荷动飘香,令人顿感“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优美佳境。诗情画意油然而生,为常熟古典名园中观荷胜处。
11、邀月轩
在池南中部,正当池中南北曲桥要道,临池而筑,尺度得体,可四面观景,眺望池中秀美景色,极富诗情画意,上悬联曰:春醉花连屋,宵吟月近门。
12、超然榭
位于池的西北隅,两面临水,东览园景,尽收眼底。
13、梅花山房
位于池的西南隅,此处翠岗隆秀,岗上梅花山房耸立,四周花木扶疏,满坡盛桂梅花,昔有“梅花田”的赞誉。
14、君子长生室(今曾朴纪念馆)
位于园中正厅左侧,室内有吴大 撰书题刻“君子长生”匾额,原为书房兼作迎宾及夏日起居用。清同治、光绪时朝中名宦,著名书法家吴大 、清末民初常熟著名诗人杨云史、杨无恙等均在曾园居住过,其中杨云史则是曾朴的表弟。曾任清光绪时外务部郎中,记名御史,先后出任过驻日本长峙、神户及朝鲜仁川领事的邑中文化教育名人张鸿则曾常访曾园,与曾朴畅叙,并接受曾朴委托,完成写作长篇小说《续孽海花》,传为文坛佳话。现君子长生室已辟为曾朴纪念馆。馆前庭院中花木丛丛,尤其庭中高十数丈的明代红豆树枝叶繁茂,生机盎然,为明代“小辋川”园林遗存,殊为珍贵。
15、娱晖草堂
位于君子长生室西侧,昔为读书处,堂额为清代常熟著名讨人孙原湘墨迹。堂前庭中有四季花树,环境清幽。
16、寿尔康室
位于娱晖草堂南面,两者之间为宽敞的庭院,庭中有精致的花纹式铺地和山石堆叠的花台、树台,景观雅美清新,环境宜人。
(二)赵园
赵园,一名水吾园,与曾园毗邻,建于清同治光绪间,原亦为明万历间监察御史钱岱“小辋川”园林部分遗址,清嘉庆间邑人吴峻基在此种竹养鱼,池塘一片,荷香数里。故名“水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该园毁。同治、光绪间,园归辞官寓居常熟的阳湖人赵烈文。赵烈文,字惠甫,号能静居士,同治时,官直隶州知州。得此园后,赵烈文与其夫人邓廷祯之女邓嘉祥及内弟邓家缉共襄园事。将园重加修治,筑“天放楼”、“能静居”、“柳风桥”、“静溪”、“梅泉志胜”、“似舫”及假山两座,遂成为江南名园,时称“赵园”、“赵吾园”、“赵壶园”。后又易名“水吾园”。
此园在造园艺术上,充分以水为主体,景点皆环池而筑,参差错落,巧而得体。并与曾园一样,复能借虞山为景,引入园中,水光山色共一园。人在园中行,如在画中游,令人称绝。园以十景称著。
1、能静居
位于池北,建筑轩敞典雅,为园中主厅,系园主迎宾之所。额题“能静居”、为翁同和墨迹,于厅前可环顾四围。水光山色,亭廊台榭,风景如画。
2、天放楼
位于园的西北隅,背后虞山耸翠,前临静溪,景色无限。楼两层,周绕以长廊,楼前设庭院,自成一区,幽美宁静,昔为园主藏书处。上悬题额“天放楼”三个大字,为清道光时举人,曾任安徽凤阳知府的著名书法家杨沂孙墨迹,楼内有赵烈文所撰楹联。
3、静溪
位于天放楼前,一湾碧水,西通古城内城河九万圩,南通园中大池,溪南以小岛与大池分隔,布局极自然曲折之美,岛上点以假山、花树、别有意趣。古人曾有联:“山光下溪静相好,云影朴树闲不流”赞美之。
4、柳风桥
位于静溪西侧,正当静溪入内城河处。拱桥横跨其上,桥下设以木栅门,船可由园中通入内城河,构思奇巧而景观优美。沿内城河则柳丝拂岸,其境特佳。
5、殿春廊
位于园西,长廊临波而立。廊中置有殿春榭与不碍云山亭。廊后虞山如近在咫尺。青山烟树,长廊低回,岚光云影,如诗如绘,令人叹为观止。廊中有联“高阁三层烟树里,青山一角夕阳中”。当是这一景观的极好写照。
6、先春廊
位于园南,呈东西向,东连池畔似舫旱船,西接殿春廊,廊中有榭,名先春。由廊榭北望,水上九曲桥亭、能静居、天放楼、静溪、柳风桥等历历在目,其后虞山翠若锦屏。
7、似舫
位于园池南岸,船由舫楼,结构精巧典雅,尺度宜人,景观生动。上题“似舫”二字,为赵烈文墨迹。于舫上可遥看园中诸景。“舫楼柳浪”向为名景。
8、梅泉志胜
位于似舫岸东,为黄石假山,上置石井栏一,镌刻赵烈文所书题“梅泉”二字。山上高林掩映,并有松柏三株,蟠根嵌石,虬枝参天,为明代“小辋川“园林遗物,殊为珍贵。故“梅泉志胜”向为名景。
9、水木清华堂
位于园东,为重建的歇山式建筑。结构轩敞。题额“水木清华”为吴大 墨迹。其北对山满楼,高岗崇阁,山石重叠,石桥横卧,溪水迂流曲折,景观宏美。南向则低阜蜿蜒,有茂林修竹,环境清丽。
10、山满楼
位于水木清华堂北侧,居园东中部。其北部有“环秀分胜”黄石假山,为恢复重建的两层重檐高阁,亦为全园最高建筑。建筑气势恢弘。据《虞阳说苑·梦笔》记载“小辋川”园林与其建筑时,曾称山满楼“崇敞巩固,为通邑台楼之冠。”今上悬题额“山满楼”为清代著名书法家钱泳墨迹。登楼俯瞰,曾、赵二园胜景尽收眼底。纵目远眺,则虞山风光历历在目,令人叹为观止。“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如今楼中所悬于右仁撰书的这幅对联,用在这里,也是极为生动的写照。

公交路线:2、5、7、8、9、104、105、109、110、116路(一院站下)
咨询电话:0512-52779669
门票价格:15元/人
开放时间:8:00-16:00
方塔
方塔园简介


方塔园位于常熟古城区东部,与城区最繁华的方塔商业街相毗邻。该园建于江南四大名刹崇教兴福寺废址,所有建筑均遵宋代形制,总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因园内南宋方塔而得名。园外仿宋商肆林立,历经数年发展,已形成“仿宋一条街”,有常熟老城隍庙之称,是旅游、休闲、购物的佳处。
方塔,195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方塔古迹名胜区(方塔园)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方塔原名“崇教兴福寺塔”,又名崇教宝塔。方塔虽建于宋代,仍沿袭唐代砖木楼阁式形制,高67米,因其四面九级形方,匀称俊俏,所以俗称方塔。“闻古塔风铃,思千古幽情”,登塔拾级而上,古城风貌尽收眼底。方塔与宋代古井、古银杏并称为“园中三宝”。
方塔翘楚江南,是古建筑中瑰宝,历经80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伟岸隽秀,灵光四射,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的古城标志。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僧文用认为常熟城的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风水学上称“主位低客位高”,应在城东南建一浮屠以“抬高主位”。当时的县令采纳了高僧的建议,发动建塔。建塔半年,主持此事的文用和尚去世,耗资巨大的工程遂被搁置。事隔140年,才有僧人法渊发动续建。常熟人众志成城,终于成就一方大观。此后,明清两代均对塔进行修葺。清咸丰十年(1860年)方塔所在的崇教兴福寺毁于兵火,而塔幸存。“千载景观文蔚虞山福地,九重新颜霞蒸吴会名邦。”常熟人视大难不倒的方塔为祥兆。民间还有传说,位于常熟古城西北的十里虞山(人俗称卧牛山)是神牛所变,而方塔就是栓牛之桩。
方塔园东门入口处广场上建有气势雄伟的石牌楼。正面额书“辉映海虞”,背面为“建炎遗构”。立柱两面镌常熟籍著名学者钱仲联先生撰书的楹联:正面题:“塔以方名天水肇基千劫过,境能园照袛林新拓万人来”;背面题“汇浮图博物於一园法灯普照,阅南宋至曼殊等四代禅史增辉”。
方塔园东门是五开间歇山式大门,朱栏白墙,端庄明朗。屋脊的“鸱尾”状似鱼形之龙,是宋式建筑特点之一。大门上悬“方塔园”匾,内外各有一联:外联为明代文征明撰书“百年形胜夸天设,一代文章属地灵”;内联由清代邑人孙原湘撰“七溪流香穿郭过,半山飞绿进城来”。
进入东大门,循廊左行,可到“识春轩”。轩旁植梅数枝,专送春消息。沿“千叶一卷廊”迤逦而行,一路修竹疏朗,叶影婆娑,为人滤去胸中俗虑。在此刻望方塔东南两面。紫霞满天之时,方塔旭日镀金,气宇轩昂,壮丽无比。曲廊尽处有方亭,名“文渊亭”,以纪念方塔的始建人和续建人——文用和法渊两位高僧。亭近土岗。岗上嘉木连荫,小径飘逸,鸟鸣相续,亦是一景,称“南岗耸翠”。
进东大门右行,顺着廉廊向廉池前行,廊内建有常熟历代名人的廉政警言格句木刻。至“蠡勺清心”, 在此可观赏水中塔影影。千年古塔,百年老树,红栏白墙的仿古建筑,造型多姿的小桥和蓝天白云,在这水中组成的一幅幅画面更是别有情趣。
池北有棵古银杏树,这棵古银杏树高20米,主干胸径粗2米多。据《常熟市志》古树名木栏记载,树龄已有800多年。是这公园里宋代遗下的“三宝”之一。
池西有问泉堂,堂前有古井。古井的井砖形制与部分塔基用砖相同,可以证明井为宋代之物。上部井径0.52米,测深5.7米,井栏以一巨大青石雕成,成八角形,甚为独特。
方塔园东北部和北部分别是“碧水琴川”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和常熟市碑刻博物馆、常熟市名人馆。
“碧水琴川”廉政文化主题公园是常熟廉政教育示范点之一,主要利用方塔园东北部原有建筑改建,在建筑风格上与公园原有形制基本保持一致,由廉廊、廉吏馆、廉池、廉碑四个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我市历代廉政人物的生平、墓志碑图片、廉政事迹和廉政警言格句。
常熟市碑刻博物馆是收藏、陈列历代碑刻及拓片资料的专题博物馆。2000年被命名为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重新被命名为常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馆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采用江南古典园林格局而建,碑廊全长500米,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民俗、人物传记四个展区,共展出唐、宋、元、明、清各类石碑800余方,馆内还建有常熟名人馆、崇兰草堂、景贤亭、翰墨亭、塔影潭、清远楼、雅雨居等景点,与方塔前后呼应,回廊曲折,环境典雅,是人们休憩和展示常熟历史的重要游览场所。
常熟名人馆系原虞山镇大东门外清代总官庙大殿,1993年移建于此,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常熟名人馆主要展示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铜像雕塑展示区。分别陈列“常熟文史祖”商代仲雍和吴文化始祖“南方夫子”严偃的铜制塑像。二是图文展示区。采用木刻图版、珍贵历史照片等形式,分别介绍了136位已故常熟籍名人传略,其中包括著名革命烈士、当代二院院士以及在社会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人士。三是名人名录展示区。共陈列8名状元、483名唐代至清末科举进士和22位常熟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名录,充分展示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深厚的人文底蕴。
方塔园西部为方塔园二期开发景区。这一景区依然沿袭了前期景区仿宋写意山水的构建风格,同时纳入生态理念,充分利用植物进行造园造景,于2002年国庆节建成开放。有醉尉亭、灵秀清远、一目千嶂、月秀山房、文华堂等景点。醉尉指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开元年间任常熟尉,擅长草书,每酒后落笔,龙飞凤舞,似有神力相助,人称“草圣”。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曾有描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落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在常熟作官时的住址名叫“醉尉街”,就与方塔园一墙之隔。当年他练字洗笔的“洗砚池”已不复存在。为了纪念这位中国书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书法家,建造了醉尉亭,并将这顷碧波取名为“醉尉池”,如今“醉尉池”观鱼已是方塔园广为游客喜爱的一景。
公交路线:101、120、2、6、121路(大东门站下)
咨询电话:0512-52700212
门票价格:25元/人、10/人(登塔)
开放时间:6:30-16:30
常熟服装城

中国常熟服装城,始建于1985年,是国家AAAA级购物旅游区、中国休闲服装名城,连续两届蝉联“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综合实力评选”排名第一,拥有“中国男装中心”、“中国童装中心”、“中国鞋业中心”、“中国裤业中心”、“中国服饰尾货中心”和“中国服装品牌建设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08年市场商品成交额450多亿元,市场经营的服装服饰品牌超过5000个,市场规模、利税等在全国名列前茅,堪称服装市场的航空母舰。
近两年来,服装城利用服装基地资源优势和产业规模优势,发挥服装品牌集中优势,积极发展购物旅游业,加大了宣传促销、景观建设和配套设施投入,加强了人性化建设,目前的时装中心、小商品市场、男装中心、国际服装城四个购物旅游定点市场,总营业面积近50万平方米,主要经营男装、各类时装、童装、羊毛衫、羽绒服、小商品、时尚饰品、床上用品等,今后我们还将依托中心文化广场的建设,继续推出以鞋业、裤业、外贸尾货等为主要经营品种的定点市场。服装城游客接待中心集咨询、休闲、购物于一体,设有接待大厅、影视休息厅、游客投诉站、旅游纪念品专柜、医疗救护站、导游服务、电子商务等专用功能服务区,同时,中心免费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信息查询、图文阅览、影视欣赏、国际互联网接入、物品寄存、特殊物品借用等多项服务内容。服装城电子商务平台——商朝网www.bizyi.com已成为服装贸易的专业门户网站。
常熟服装城购物环境优美、舒适,商品质优、价廉,批零兼营,随着“十一·五”规划发展的完善,一个“世界服装服饰名城”将以热情的姿态欢迎您的经营和采购! (导购咨询电话:0512-52231212)

公交路线:2、4、5、6、101路
咨询电话:0512-52231212
门票价格:免费
江苏隆力奇集团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内最大的化妆品生产基地------隆力奇集团,公司主要经营的有化妆品、家用洗涤品、蛇类保健品、虫草养生品、家居、房地产、物流等八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现代化的生产厂区附近,东方蛇园内有蛇类博物馆、灵蛇洞、万蛇林、蛇技表演、影视放映。
公交路线:苏州或辛庄班车
咨询电话:0512-52481538
地址:常熟市辛庄镇(距市区约15公里)
江苏梦兰集团

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江苏梦兰集团,是中国家纺行业“十强”龙头企业。梦兰床上用品闯出了全国家纺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第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梦兰集团现在拥有梦兰家纺、“龙芯”IT产业、“康是美”化妆品等生产基地,与梦兰文化区、农民别墅区构成了“以工辅农、和谐发展”的江南特色风光。梦兰园内厂房林立,绿树成荫道路宽阔,流水清澈,富有水乡特色的传统民居与富有现代气息的花园别墅交相辉映,超市、托儿所、图书馆、健身房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公交路线:108路(梦兰村站)
咨询电话:0512-52831881
地址:常熟市区东南郊梦兰村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羽绒服生产基地,是中国服装行业唯一一个拥有“世界名牌”和“全国质量奖”两项国内最高荣誉的企业,公司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千人成衣车间、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档案馆”、可容纳八千员工的现代生活设施,并向游客展示连续十四年代表中国防寒服向世界发布流行趋势的前卫时尚服装,,所在地还有“全国十佳小康村”------康博村的乡村美景和优美的水乡民俗风光。
公交路线:白茆班车
咨询电话:0512-52532888
地址:常熟市古里镇(距市区约18公里)
仲雍墓

仲雍又名虞仲,是商末周太王古公次子。墓道石级上依次耸立着3座建于清代的冲天式石牌坊。第二和第三座牌坊上题刻有对联:“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道中清权垂百事,行侔夷惠表千秋”,都是赞誉仲雍清廉淡泊,道德崇高的。
公交路线:5、7、8、9、109、110、112、113、116、125路(博物馆站下)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全天候开放
言子墓

言子墓初建于西汉,经历代修建,乃有今日宏大规模。墓门面对北门大街,墓道延伸至半山腰,长达142米,自下而上有牌坊三道,均有匾额柱联。墓周围尚有“龙头石”、“言子飨堂”(今为林场墨香茶室)、“墨池”、“石墨”、“先贤吴公修建祠墓记略”、“重修先贤言子林墓记”石刻等古迹。1956年10月及1982年3月两次公布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交路线:5、7、8、9、109、110、112、113、116、125路(博物馆站下)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全天候开放
翁同龢纪念馆

翁同龢纪念馆坐落在常熟古城区翁家巷门,系由翁氏故居修缮辟设而成,并于1991年1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翁氏故居是一所保存比较完善、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古典住宅,翁同龢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主体建筑“綵衣堂”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交路线:2、5、7、8、9、104、105、122、123、124路(一院站下)
咨询电话:0512-52786639
门票价格:20元/人
开放时间:8:00-16:30
西城楼阁

位于古城西门之内,与虞山古城墙和阜成门城楼毗邻,总面积1.8万平方米,包括五岳楼、大石山房、严公阁、西城楼阁展览馆诸景点及“虞山福地”牌坊。
公交路线:10、108、117、125(市一中站下)
咨询电话:0512-52785930
门票价格:30元/人(含虞山门、镇海台)
开放时间:5:00-17:00(旺季)
6:00-16:30(淡季)
铁琴铜剑楼

此楼因得铁琴、铜剑两件古物,始得此名。该楼是清代士绅瞿绍基之住宅。
公交路线:古里镇班车
咨询电话:0512-52521035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全天候开放
脉望馆
脉望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藏书处,现为虞山派古琴艺术馆。脉望馆位于常熟城区内南赵弄十号(旧称九万圩)原赵氏故宅内,是明代藏书家赵用贤、赵琦美父子藏书处。

公交路线:2、5、7、8、9路
咨询电话:0512-52777086
门票价格:10元/人
开放时间:8:30-11:00
13:00-16:00(周二至周日)
常熟海星岛乐园

常熟海星岛乐园,是昆承湖上一颗璀璨明珠,状元堤横亘而过,岛屿形如盘踞昆承湖中硕大海星一般,情趣万分,动态十足,故名“海星岛”。常熟海星乐园以海洋观光、游乐互动、水上竞技、大型海洋生物展示和主题表演为主,集观赏、娱乐、休闲、运动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新一代主题公园。
公交车线路 108路:东南管委会站下车西向直行、昆承入口公园、海星岛。 111路:安达州物流站下车西向直行、昆承入口公园、海星岛。 119路:东南管委会站下车西向直行、昆承入口公园、海星岛。 122路、123路、124路:莫城站下车西行、昆承西入口(状元园)、海星岛。 营业时间:9:00——21:00   夜场时间:17:00——21:00(票价50元)


注(常熟园林卡没用)
辛峰亭
辛峰亭,位于虞山东岭之巓,始建于南宋嘉泰初,因地处城之西,取名“辛峰亭”。高耸于山岭之上,居高临下,山下景色尽收眼底,自古以来为游人登虞山远眺览胜佳绝处。
公交路线:118(虞山门站下)
咨询电话:0512-773637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全天候开放
蒋巷村

蒋巷乡村旅游介绍
蒋巷村位于常熟、昆山、太仓三市交界,锡太一级公路经过沙家浜一个弯转,一个小时就可到达。
蒋巷村是一个只有186户,800多人的小村。80年代开始,一直是常熟市、苏州市、江苏省以至全国的先进典型,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苏省文明村标兵、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等荣誉称号。村级龙头企业江苏常盛集团也被评为“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温家宝、贾庆林 、华建敏以及曾庆红、李鹏、王忠禹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几十位部省级领导先后视察了蒋巷村。温总理对蒋巷村的全面发展特别感兴趣,他对我们党委书记常德盛说:“你这个村叫全面发展,不放松粮食生产,然后是农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富裕。”
蒋巷村的发展是在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全国乡镇企业家、江苏省十佳勤廉标兵、村党委书记常德盛领导下,坚持“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科学发展新思路,围绕建设“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公墓像陵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目标,把全村规划建设成为“村民新家园、蒋巷生态园、常盛工业园、农民蔬菜园和千亩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为基本格局的独具水乡特色蒋巷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9年主体工业产值销售超过12亿元,村民年均现金收入达2万元。目前蒋巷村被省、市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环保基地、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科学教育基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省、市党校现场教育实践考察基地等。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蒋巷村近年来先后推出了:
1、新农村建设考察游。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丰硕成果四园一基地为基本格局的新农村建设和常德盛书记40多年勤政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开发了新农村建设考察游。为各级各地干部提供考察借鉴,一批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的国家机关参训人员考察后留言:“一个看得懂、学得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蒋巷村的今天,就是中国农村的明天”,“常德盛是社会主义建设带头人的好榜样。”
2、生态农村田园风光游。生态化生产条件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优质大米为苏州市名牌产品,四季瓜果蔬菜充沛诱人,有梨园、桃园、桔园、竹园、葡萄园等各色果园,接待游客采摘,还调整建设金桂银桂园、丹桂园、四季桂花园,还移植有珍惜名贵木本树种和彩色草本植物,吸引游客春天踏青看油菜花,岸柳拂水垂钓乐,红色桃花、白色梨花相映趣,一百多种荷花盛夏观赏,秋季赏桂香气袭人。还能领略华东地区最大最全的农耕文化收藏品,参与插秧播种收获等农耕乐趣。
3、农家生活乐趣游。以各个时期蒋巷风貌的农舍小院等建筑主体,让游客可以休闲度假自采自摘,农家土灶上烧炒农家佳肴,荷塘垂钓自烹自食,还可坐游船碧水相拥,踏水车体验辛劳,看录像了解蒋巷历史,住农舍享受静谧甜美,也可参与体育游娱活动,观看广场文艺演出。参与放牧、饲养家禽家畜,“当一天蒋巷农民,过一天农家生活”。
4、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游。蒋巷村已建成省、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并以青少年科普馆、彩弹射击、室外八项军事体育和室内游娱以及小动物园、野炊、篝火等,开发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教育游,中小学生春秋游,吸引中小学生来此实践军事、娱育、体验独立生活。
蒋巷村将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新农村建设品牌,提升景区品味,欢迎无锡各地的朋友来蒋巷村旅游指导,我们将竭诚欢迎,做好服务。欢迎大家常来蒋巷,常来常盛。
公交路线:125(蒋巷站下)
咨询电话:0512-52580545
门票价格:6月-11月 50元/人
12月-5月 40元/人
开放时间:8:00-16:30
金橡树生态园

常熟市金橡树生态园是江苏金纺独立投资的一个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餐饮、绿化、苗圃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园林,位于常熟市浒浦李袁村,距沿江高速常熟出口仅5公里,距常熟市区15KM, 常熟港10KM.至2008年6月,已完成投资额1200万元。
金橡树生态园占地180亩,拥有水面22亩,坡地40亩,园区绿树成荫,鲜花锦簇,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园内种植有优质葡萄15亩,石榴树800棵,枇杷树1000棵,桔子树800棵,雪枣树300棵,以及李果,梨树,桃树等各类果树,广玉兰,桂花,枸骨,香橼等各类高档树种 2000多棵,并在常熟地区首先引进香朴树的种植,现已成为苏南地区最大的香朴树种植基地。
金橡树生态园集生态养殖,种植,观光休闲于一体,水果采摘,香茗品尝,顶级垂钓,野外烧烤,棋牌娱乐等项目均红火开展,是常熟市新兴的假日旅游休闲场所。
常熟市金橡树大酒店座落在生态园内,靠近常熟通江路,是苏州市农家乐标准的四星级农家乐餐饮酒店,大酒店在常熟地区是第一家庭院式木屋酒店,设有大厅两个,包厢35间,能同时满足800人的用餐需求。所有35间包厢均掩映在鲜花绿树丛中,假山古树,水池游鱼风格各异,自成一景,室外鲜花绽放,室内古色古香。每间包厢均有独立的观景窗,在室内就有移步换景之感。
酒店主要提供本地农家菜,收集江浙一带本帮菜肴精华,让你思忆江南水乡的悠久膳食文化,并配有高级粤菜,生猛海鲜,长江江鲜等各类菜肴,满足各类人士不同口味需要。
常熟市金橡树绿色科技有限公司同属常熟市金橡树生态园是一家专业绿化工程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万元,拥有绿化三级资质。
金橡树绿色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科研,设计,施工及养护队伍,公司现有高级园艺师2名,专业设计师6名,各类绿化专业人才30多人,绿化施工及养护队伍120多人,主要承接园林景观设计,公园,道路,厂区绿化,家庭庭院绿化、花木租摆等业务。
公司自有苗圃220亩,种植有各类绿化景观树种96种,拥有常熟地区最大的花卉培育大棚,育有各类花卉57种,2008年度,公司承建五星级常熟喜来登酒店,滨江职业中学等绿化工程,获得客户好评。
公交路线:201、301、302路
咨询电话:0512-52831881
兴 福 寺
兴福寺,位于北郊虞山北麓。南齐时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寺,梁大同三年(537年)改名兴福寺,唐咸通九年(868年)懿宗赐“破山兴福寺”额。唐代诗人常建作《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后,寺名声更盛,历代文人名流题咏甚多。寺屡经兴废,文革中尽毁。1980年起,特别是1983年列入全国重点寺院后,寺得到全面恢复,成为常熟最大、最著名的寺院及游览胜地。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这首五言律诗题为《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所写。破山寺,就是常熟的兴福寺。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已称之为“古寺”,可见它历史的久远。
据地方文献记载,在佛教大盛的南北朝的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寺”。至梁大同年间,拓建寺基时挖到了一块石头,清除石上泥土后,发现此石纹路左看如“兴”字,右看象“福”字,于是,这块“兴福石”便保留了下来,而寺名也因此而改成了“兴福寺”。常建称之为“破山寺”:据古籍载,相传唐代贞观年间,虞山出现一条白龙,白龙变化为白胡子老翁,常到兴福寺听高僧讲经。高僧问他从何处来,老翁答:我不是人,是龙。问:可以看看你的本相吗?答:可以,但你别害怕。老翁现出原形,果是一条张牙舞爪的白龙。高僧见了感到恐惧,连忙口诵咒语,召来揭谛神,揭谛神化作一条黑龙与白龙相斗,白龙不能胜,冲山而去,寺前山坡为之破裂,故称“破山”。破山寺因此而得名。而寺前破裂的山坡则形成了一条山涧,称为“破山涧”,因与龙有关,又称为“降龙古涧”。由此可知,兴福寺改为破山寺当是唐贞观后的事了。
唐代的武则天倡导佛教,但到会昌年间,武宗李炎却厌恶佛教,诏废天下寺庙,破山寺遭到了极大破坏。唐宣宗即位,佛教又得以复兴。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懿宗特赐破山寺一口大钟。咸通九年又赐“兴福寺”匾额,于是又恢复了兴福寺原名,延用至今。
兴福寺自常建题诗后,名声远播,本邑和外地慕名来游寺者络绎不绝,其中不少名士骚客文人诗僧,或步韵题咏,或赋文作记,如唐皎然、吴融、皮日休,宋仲殊、李光、居简、莫俦、高翥、真山民,元周才、张著,明吴讷、魏冲、黄淳耀,清钱谦益、吴伟业、陈瑚、毛晋、邵陵、钱曾、钱陆灿、汪绎、汪应铨、王应奎、邵齐熊、邵齐然、孙原湘、翁心存、翁同龠禾,清末民国陈三立、康有为、张鸿、杨圻、蔡寅、于右任等;为寺留墨题字的有翁同龠禾、康有为、陆抑非、沙孟海、田桓、朱剑芒、沙曼翁、赵朴初、陈从周、谢稚柳等。
兴福寺高僧名师,代不乏人。唐怀述、常达,经历了武宗灭法之劫,寺宇被拆,佛塔被毁,僧众被逐,但他们奉佛信教立志修行之心始终不渝,后来佛教中兴,他们重披迦裟,为恢复兴福寺而殚精竭虑。五代彦,出家后,严奉戒律,刻苦修行,唯善是从,有为虎拔箭疗伤劝猎户不杀生之美谈。宋晤恩慧根极深,精通佛典,演绎天台宗教义,在兴福寺建宗教院阐述佛学,宏扬佛法终身。这四位被称为兴福寺“四高僧”,墓塔留存至今,永为后世僧俗尊崇。四高僧之外,还有智宏、格庵、希鲁、无著、洞闻、道源、雪鉴、惠宗、月霞、应慈、持松等等,或以律显,或以禅称,或表天台之法,或阐华严之宗,讲席宏开,名闻遐迩,兴福古寺亦因此而跻身名刹之列。

兴福寺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屡经兴废。唐武宗灭佛,明嘉靖年间倭患,都使兴福寺遭到极大破坏。 “文革”动乱初起的1966年8月26日,兴福寺又遭到了毁灭性的浩劫。某校无知师生以“破四旧”为名冲到寺里,摘下寺匾,砸碎塑像,焚毁木雕,一阵疯狂打砸,“殿堂僧舍,佛象经藏,法物碑幢,书画珍木,无不被毁。刹竿倒地,比丘被逐,神天焦烂,名迹丘墟。自唐会昌以还,佛寺之遭祸未有甚于此劫者也”(钱仲联《重修兴福寺记》)。千年名刹,只剩空屋数间,成为堆物的仓房。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中央拨乱反正,全国各地开始落实党的宗教政策。1979年底,江苏省建设委员会发文,要求各地对园林风景区进行保护和维修,常熟得到省建委拨款十万元,开始部署对兴福景区的整修工作。1980年,兴福寺外围的牌楼即头山门、望山轩及罗汉桥上游的“梵天游”景观首先修复。这年秋天,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宗教局局长陆恂如来到常熟视察宗教政策落实情况,接待他的常熟县委和县委统战部领导向他反映了落实宗教政策的情况,陪同他视察了兴福寺。这时,四高僧墓刚由文管部门进行了修葺,黄色的围墙已重建,墓门牌楼也已竖起。他们走到兴福寺,眼前的齐梁古刹是一片荒芜景象,房屋破旧,曾经做过外贸仓库的殿舍空空荡荡,破破烂烂,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状态。陆部长当即指示要对兴福寺进行恢复整修,因为兴福寺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刹,在海内外有一定的影响,作为文物古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其时,国务院已发了文件,全国一批重点寺院要进行恢复整修,为发展旅游业服务,省里也据此发文,将兴福寺与扬州的大明寺等一起列入第一批名单。陆部长回省后,省里向常熟拨了5万元,作为恢复兴福寺的经费。常熟县委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建立了由当时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常熟园林胜迹整修领导小组”,成员有十人。这个小组到1983年改名为“常熟市古典园林建修小组”。
“园林胜迹整修领导小组”建立后,首先修复的是兴福寺的藏经楼和楼下的方丈室。陆恂如后来又到常熟检查工作,对常熟积极落实宗教政策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认为花钱虽少但办事效率高,回省后又增拨一笔经费给常熟。前后省里拨款共达50万元。
从翻建藏经楼开始,兴福寺进入了全面整修时期。从1980年至1982年5月,翻建了藏经楼和观音殿,修整了天王殿、禅堂、斋堂、廉饮堂和东西长廊。其中天王殿三间,拆修面积203平方米,当时屋面破旧,漏雨严重,西面山墙向西倾斜达15厘米,四根石柱向北倾斜20厘米,屋架破损严重,铺地砖已无完块。需要全部拆修,换去大梁、山墙柱和椽子,重做屋面,重砌山墙。光是天王殿就花经费10余万元。其他如东西寮房、禅堂、斋堂等也都进行了重大翻修。这批工程完成后,于1982年6月起,开始修复大雄宝殿、华严学院楼、四高僧殿、曲径通幽廊,天王殿装金,重塑大殿三世佛、十八罗汉,开挖西园放生池,建石舫,搬迁亭,安装了重铸的宝鼎。这些工程至1983年12月完工。
天王殿内的金刚等塑像工作是通过在沪常熟籍画家朱颖人等介绍,由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来承担的。大雄宝殿内佛像、罗汉及鳌鱼观音、南海诸佛均由浙江宁波佛像研究所塑制。四高僧殿内塑像则由吴县太湖东山匠人来泥塑(后因不理想,于98年又请宁波所重新雕刻)。大雄宝殿泥塑工作于同年12月8日竣工。

1984年1月3日,常熟市人民政府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呈送了《关于兴福寺大殿佛像装饰用金的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兴福寺大雄宝殿佛像泥塑工程……于八三年十二月八日竣工,需经过一年时间的风干过程,方可装金。……根据塑像技术人员计算,大殿大小佛像除海岛上的部分佛像上粉外,其余大佛如释迦牟尼、罗汉、观音等均需装金。按佛身正面装金的表面面积计621.24平米,共需要黄金一千七百二十八克。请审示批准计划,便于及时提货加工金箔,及早完成工程任务。
常熟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四年一月三日所申请的黄金均得到如数拨给。
1984年11月30日,古典园林修建小组向市财政局递交了《关于兴福古刹结尾工程请求拨款报告》,《报告》说,兴福寺的修复工作,自80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已进入结尾阶段。为了自始至终全面搞好古刹的整修和有关景点的修复工作,经实地调查和多方研究,将在原有林场茶部旧房十余间,抓紧时间继续整修。所需费用,除请省宗教局拨款解决外,对西园重造的石舫装修油漆、放生池适当扩大、石驳砌筑、罗汉泉整修、道路铺筑和山门外胜迹破龙涧修浚,伏虎桥拆修并修复原有月河、龙象桥、名木古树保护复土和弹石街面铺筑等结尾工程,所需费用共三万九千七百多元,请批准补助解决。市财政局共拨款五万元。
经过一年时间的风干,装金工程于1985年开始。在此段时间里,开始整修救虎阁、龙王殿,建米碑亭、清冷室,划定东园界址并筑围墙。
佛像装金完工后,于85年10月12日隆重举行了佛像开光暨玄少生住持升座大典。
这一天正值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清晨,兴福寺内外就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公交路线:7、8、9、102、120路(幸福站下)
咨询电话:0512-52854185
门票价格:10元/人
开放时间:5:00-17:00
宝 岩 寺
宝岩寺,位于西郊虞山宝岩生态观光园区,初名延福禅院,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吴越国王钱叔施金建七级浮图于院中。自宋太宗端拱二年始,历时五载,重建并扩大此寺规模。宋真宗赐额“宝岩禅院”。南宋及元、明、清,寺屡兴屡废。民国时寺僧潭月重创此寺,殿宇一新。“文革”期间,寺被拆毁。目前,该寺的重建工程正在按规划加紧实施。

常熟西郊,虞山宝岩湾林木繁茂幽深之处,从前曾经有过一座相当规模的佛寺——宝岩寺,它最初名叫延福禅院,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3—519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历史。这座佛寺,背倚虞山,面对尚湖,建筑美丽壮观。
唐武宗会昌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佛教,拆毁寺庙,此寺也不能幸免于难,几乎完全被拆毁,成为荒废之寺。在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位曾经在天台山学大乘佛法、名叫希辩的德高望重的大和尚隐居在这光景凄凉的延福禅院中。当时统治两浙、苏南十三州之地的吴越国国王钱亻叔久闻他的名声,召他到吴越国的京都杭州去,让他在那里的普门寺讲演佛法。后来他归隐延福禅院,钱氏施金五百两助建七级浮图(佛塔)于院中。此塔在当时极为有名,吴人相传泗洲僧伽塔第一,此为第二。后来吴越国献土被北宋所兼灭,宋太宗赵光义也很赞赏这位希辩大和尚,下诏请他到京都开封(宋时称东京),在滋福殿接见了他,赐他法号“惠明大师”。还赐他紫罗方袍,并留他在京都的天寿寺讲演佛法。但这位惠明大师对京都生活没有留恋之情,终于在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求得太宗恩准,又归隐到从前他隐居的常熟延福禅院中。这次重归常熟延福禅院之后,由于他在京都曾受过皇帝的隆重接待,所以常熟地方上的富豪乡绅乃至平民百姓,都捐资出力为他大兴土木重建寺院,前后共化五年时间。
据北宋初常熟人李湛《重修延福禅院记》所载,重建的延福禅院有广宇高楼、七级浮图,有亭、堂、室、院,有环曲的廊屋,有高大的院墙,在建筑规模上有了很大的扩展。在淳化三年(992年)修寺快竣工时,宋太宗又诏赐御制《急就章》一卷,《逍遥咏》十一卷,《秘藏诠》三十卷,《太平圣惠方》一百册藏入寺院中,以表彰这位惠明大师的高风隆德。在宋太宗之后的真宗天禧年间,当时的常熟县官向皇帝上奏章,要求皇帝赐改寺名,宋真宗于是亲自赐额“宝严禅院”(“严”一作“岩”),从此,延福禅院就改名为宝岩禅院。宋仁宗登位后,又把铜铸的天齐仁圣帝像(亦称东岳圣帝像)赐给宝岩禅院。仁宗明道年间,武陵人顾显(一作龚显)、邑人李仁寿等捐厚资,购良材,助当时由东京禅慧院来宝岩禅院的名僧清鉴重建宏伟之佛殿。佛殿始作于仁宗景礻右三年(1036年),落成于庆历五年(1045年)。这样一来,这宝岩禅院名声日大,成为北宋时代常熟的一座很有名望的佛寺。宋室南渡后,宝岩禅院日益荒陋。虽有邑人刘康施饭僧田,终经战乱而废圮。
明成祖永乐初,僧法震重建并改院为寺,并且并入慧日寺。英宗正统年初,邑人张氏施寺西之地给寺僧智暹居住。嘉靖战乱,寺被侵占为墓地,在邑人褚谦斋、秦西皋赞助下,寺僧至昂含辛茹苦,托钵化缘,铢积寸累,置寺田,建堂室,筑寺墙,建山门,初见生气。
清顺治康熙两朝,增建殿堂;乾隆间,邑人姚大勋曾加以修葺。后寺基又渐沦为墓墟。至咸丰初,仅存山门内官路及殿宇两层,后又在战乱中尽毁。同治年间仅存寺僧所盖之居屋三间。
民国初,寺僧宽照曾托钵缩食,矢志复兴,未遂愿而离去。后常州天宁寺名僧冶开传法弟子月霞及应慈师兄弟奉冶开大师之命重兴破山兴福寺,他们对西门外宝岩寺的毁废十分惋惜,乃命其弟子潭月重创宝岩寺。潭月法师入寺,见全寺仅存茅屋数间,遍地荆榛,垣颓础断,慨然生叹。他在民众赞助及歙县程居士贻泽输金赞助下,苦心经营,终建成普光明殿、文殊普贤殿、观音地藏殿、功德堂、功行堂、玉佛楼、祖堂、斋堂、库房、香积厨等。他曾对邑名人张鸿说,他还有如下打算:重建七级浮图,规摹南京清凉寺构制建造楼阁,呈请应慈大师来寺宣扬华严宗,使宝岩寺成为南方华严宗道场(见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张鸿撰并书《重建宝岩寺记》碑文)。潭月法师经营宝岩寺,使之殿宇一新,功绩卓著。笔者于今年七月曾到兴福寺僧舍访正在病中的当年宝岩寺仅存于世的和尚永慧(俗名陈常有),他在1937年十八岁时从苏北逃难到常熟,因生活无着入宝岩寺剃度为僧,在寺内做杂活。他亲眼见到潭月主持宝岩寺的名僧风范。他现虽年过八旬,又患肝腹水等病长期卧床,神志也有些麻木,但一提起潭月法师,就不时说:“潭月有功”、“潭月功不可没”。
解放初期,宝岩寺规模很大,据今年七月接受笔者采访的宝岩当地群众回忆,当时寺周遭的山也属寺管理,人称“和尚山”;山门在山前湖边(68年12月围湖造田时曾发现过山门残迹),侧门在落星岗;寺内楼阁很多,解放军攻占上海后部分休整部队就借住在宝岩寺的大小楼阁中。1970年至1971年文革期间,寺遭彻底拆毁,潭月当时退居兴福寺。在拆寺的西楼时,发现了一个暗室,疑是国民党特务藏身处(后发现是藏经之处),潭月其时上吊自杀,可能与此事有关。
近年来随着宝岩生态观光园建设的实施,重建宝岩寺已列入常熟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常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1999年3月25日印发)。目前重建宝岩寺的具体规划已经制订,且部分规划已在实施之中。按设计规划,重建后的宝岩寺,建筑面积2066平方米,占地面积12亩。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钟楼、鼓楼、藏经楼、玉佛殿、斋房、僧舍、放生池、照壁等。目前天王殿已经竣工落成,大雄宝殿地基已经平整,敬置新加坡佛教协会赠送的十一吨重的缅甸产玉佛的玉佛楼也即将动工。明年将完成建寺工程,届时将举行开光典礼。
宝岩当地有烧莳香的习俗(阴历六月底七月初莳秧结束,村人到宝岩寺进香,称“烧莳香”,顺便看杨梅),平时初一月半也有佛事。重建后的宝岩寺将成为香火不断的宗教胜地,同时,它将与观光园区内钱谦益、柳如是、翁同龠禾、曾朴等名人墓葬及祠堂一起,组成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为整个观光园增色增辉。
宝岩寺是林场所属宝岩生态观光园的重要景点。宝岩生态观光园是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景观最为丰富的自然生态园。占地面积1500亩,园内森林以大片天然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森林植物品种多达89科309种,其中有170多株百年古杨梅树以及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种香樟、青冈栎和颇具观赏价值的多种藤本植物。园内森林里栖息着138种鸟类。建有果茶立体栽培园、果树精品园、观赏竹种园、杨梅品种园、竹海等森林植物生态园,遍植杨梅、枇杷、石榴、梅、猕猴桃、油桃、李、葡萄、柑桔、枣、银杏、柿等良种果树及各种观赏竹、毛竹、笋竹、两用竹。园内还新建了福海池、宝岩苑、接福石、个个桥等各显异彩的游览景点。
宝岩寺在苍林翠谷环抱之中,依托生态园,绿荫如海,鸟语啁啾,茶果飘香,秀美的自然风光显得分外幽深、清雅,从而形成其丰富的人文景观与美丽的自然景观交映生辉的寺院特色。
宝 岩 禅 寺
[宋]姚愈
浮图插云表,列嶂环古刹。
平湖渺澄波,万态天光发。
我来陟层巅,秀气助豪末。
扁舟返明月,万顷玻璃滑。
名 刹 古 塔——聚 沙 塔
聚沙塔,原称“聚沙百福宝塔”,位于梅李镇东梢。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八面七层,高20多米,系仿木塔楼阁式砖木结构。1995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塔檐、塔顶残毁,塔身逐渐破败倾斜。市、镇两级政府在1993年完成塔身纠偏扶正工程,1997年又完成全面修复工程,2000年基本完成建造塔苑工程。

千年古镇梅李,自古为常熟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东乡十八镇,梅李第一镇”的美誉。聚沙塔是镇上的一座标志性著名古塔。一聚沙塔,全称为“聚沙百福宝塔”,坐落于梅李集镇东市梢,临常浒河。梅李原地处长江江滩,聚沙塔作为镇江之宝,镇潮水冲激,故取名“聚沙塔”。据史料记载,此塔为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邑人钱道者所建。1991年10月,常熟市人民政府将聚沙塔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聚沙塔八面七级,塔身为青砖扁砌实墙,塔室为正方形,底层正方位开门,其上各层相闪二门二窗。以上施腰檐平座,低层有副阶周匝,翼角起翘。塔内有楼板及扶梯,可盘旋而上,直至塔顶,系仿木塔的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聚沙塔下原建有“法云禅寺”,北有古银杏两棵,高过于塔。后寺院塌毁,银杏尚存一棵。塔四周也是荒滩废墟。1986年11月起,梅李镇人民政府依塔修建农民公园,公园取古塔之名为“聚沙园”,园名由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济夫所书,经过数年的建设已颇具规模。
聚沙塔历经风雨,几经修葺。明崇祯时重修,换塔顶钵体。清康熙年间又换刹杆下的横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僧雪林与里人邓氏兄弟三人集资修寺塔。清道光十年(1830年),楼梯楼板及毛檐走廊为野火所废,仅存顶上三层也日益残破。宣统三年(1911年)六月十五日,塔顶最上部被台风吹坠,与宝顶同时坠下有铜小佛十八尊,抄经一部,塔图一帧,惜于1937年沦陷时遗失。塔身自此也逐渐倾斜。1981年11月10日,常熟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为减轻塔顶负荷,雇人将倾斜的覆钵和塔刹取下。铁铸的覆钵上有阳文三行:“大明崇祯十年(1637年)岁次丁丑四月吉旦众信重修。”承托刹杆的大柁下刻的铭文为:“大清康熙岁次丁未(1667年)仲夏吉日众信重修”(覆钵、塔刹等文物现都保存在聚沙公园内)。残破的聚沙塔第七层塌掉一半,其余各层也均有不同程度损坏。墙壁内外留有部分粉刷的灰浆残迹,有土红色及白灰浆两种,土红色符合宋代《营造法式》所谓“丹粉刷屋舍”的制造方式。塔底层陷入泥土1米多,塔内成为空筒体。塔虽破残,却保留了南宋流行于南方的塔形制和部分较完整的构件,这对研究江南宋塔具有较高的价值,尤其是其“须弥座”(底座)部侧的精细原砌筑件,据文物部门考证,在全国古塔中,实物尚未发现有第二例,仅有书籍记载,由此可见聚沙塔独特的历史文物价值。塔身高22.68米,自重约300吨。1992年,对聚沙塔进行检查与测量时,发现塔身倾斜已越来越严重,倾斜方向为北偏东12度,偏离中心达1.325米,比1987年测量数据又增加了23厘米。百姓心目中的圣物千疮百孔,危在旦夕,抢救古塔已是迫在眉睫了。二聚沙塔处于危险之中。在1992年梅李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建议修缮古塔。同年,在常熟市第九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梅李代表、知名中医王天如提出了修缮聚沙塔的建议,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随即,梅李镇人民政府会同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专家对塔进行了大量的检测取证。同年冬季,获国家专利权的纠偏专家曹峙中来梅李对塔进行考察并指导倾斜测量。在取得一系列数据、进行了多方科学论证后,镇政府和市文管会对聚沙塔纠偏修复达成了共识。
1992年底,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向市政府提出报告,要求立项维修聚沙塔。市政府同意立项修塔。1993年2月12日,梅李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实施修复聚沙塔工程的决议,将其列为镇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并随即成立了修塔办公室。聚沙塔纠偏修复工程提上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喜讯传出,梅李人民奔走相告。梅李照相制版厂毛瑞生第一个自愿捐资1000元,江苏旋力(制管)集团捐资100万元,梅李信用社、江苏良基集团、梅李聚沙集团、梅李电力管理站等单位都捐资捐物。八方乡亲也踊跃捐资,对修缮古塔、保护古文化遗产表示了极大的热诚。4月,市财政下拨修塔专款18万元。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拨款30万元,省文化厅出资10万元,梅李镇也筹集到50万元。三实施修复方案,首先要把倾斜的聚沙塔纠偏扶直。1993年4月14日,梅李镇、市文化局同浙江建筑技术发展中心签订了纠偏合同,由浙江建筑技术发展中心承担聚沙塔的纠偏和加固工程。5月9日,浙江省余姚市华夏建筑公司开始了古塔纠偏工作。
原先的塔基部分堆土较高,待挖去1米左右的堆土后,塔体四周露出青石块的原貌。墙体的八个面中,有的面是整块的青石,有的是二块拼成,每块石块高度在75厘米左右,厚约30厘米,重约2吨。根据初步探挖发现,聚沙塔似一个上细下粗的圆筒竖在地上,既没有地下基础,也没有比墙体更开阔的平板结构,如此不可思议的建筑设计,令人惊叹古人的智慧。底座边泥土挖去后,施工人员在第二、第三、第五层塔体四周分别竖木板,用钢缆捆上,然后从钢缆上向西南方向及左右45度分别拉三道风缆,以便在纠偏时稳定塔体。同时,将二、三层塔身上门窗洞用砖块侧封,增强塔身的整体稳定性。为了保持塔的稳定性,施工人员为聚沙塔浇注了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人员在离塔体四周1.5米处向下挖掘,直挖到比塔基底低20厘米,在挖好的空穴中紧靠塔体扎好直径16厘米的螺纹钢梁架,然后浇铸混凝土体。为确保安全,施工分四次进行,八个墙面对称,二个面为一组,交互进行浇注混凝土。浇好的砼体呈斜坡状,内侧厚达65厘米,离塔1.1米的厚度为20厘米。砼体与塔基融为一体,塔基的直径也从原来的4.15米扩大到6.35米,整个支撑承受面从原来的17.2平方米扩大到40.3平方米。在浇铸好的砼体的八个面上,每面各钻三个直径各为30厘米的垂直孔,共24个孔。通过这垂直孔用钻机向下钻6米深的洞,再把石子填入洞中,将水泥浆用高压压入洞内灌满,形成“树根桩”,以此来增强地基耐力。由于塔身向东北方倾斜,因此又在这一方增加了5个“树根桩”。
纠偏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否则就会彻底毁掉这一历史文物,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市、镇两级领导、施工单位倾注全力,围绕安全问题一再讨论方案,共同对纠偏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决定纠偏采用“沉井”方法,在保证东北方位塔基地面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使相对方位的地面下沉,由地表的变化使倾斜的塔体复位。施工人员按照规划方案,在离塔1.5米的西南角设主井,左右45度各分设沉井一个。根据选定位置,先浇铸一个直径2米的混凝土圆圈,上面砌好井壁,井壁朝塔面留几个多孔洞。然后在圆圈内向下挖去泥土,使之逐渐下沉,到6月下旬,三个沉井到达了预定深度。在井里通过井壁上的孔洞向塔基方向钻挖,去除少量泥土。在施工中,发现塔基底下有“梅花桩”,取土受阻。专家和技术人员研究后决定加深沉井,一直到6米深时,才顺利从塔基底取土。
1993年7月21日,发现塔体上绷紧的钢缆变得宽松了,说明斜塔已经开始复位。此后,施工人员开始严格控制地表变化程度,每天三次用仪器进行监测。到8月17日和8月23日,主井两侧的沉井完成作业被填实。9月2日,根据塔五层顶部中心挂下的垂球指向测量,与塔底中心点仅北偏1.5厘米,经过140天的日夜施工,聚沙塔纠偏和基础加固工程竣工。10月20日,市、镇有关领导、施工单位以及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教授、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戚德耀工程师等,对纠偏和基础加固工程进行验收,认为达到了预期目的。牵挂人心的斜塔终于挺直了身躯。四聚沙塔的纠偏成功,为全面修复奠定了基础。三年后,古塔仍保持了纠偏效果,1997年虽然11号台风影响也未差分毫。在国家文物局、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梅李镇人民政府决定全面修复聚沙塔。中国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常熟市文管会联手设计修复图纸。图纸按照南宋时代江南古塔的大致形制和残存的聚沙塔身设计,效果尽可能接近原造时风貌。这一方案经审核被采纳。修复工程招标时,常熟市古典园林建筑工程公司以108万元中标。
1996年7月25日,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拉开了重现古塔风采的序幕。
市古建公司为保证修复聚沙塔的工程质量,抽调了精兵强将,保证了修塔工程所需的雄厚技术力量。修塔人员首先围绕塔身搭建了高约24米的竹架,竹架上天桥从地面盘旋到顶,施工时可到达塔外墙的任何一个部分。在竹架上看塔体,发现其破损程度远比在地面看严重得多,特别是塌掉一半的第七层,随时都有解体的可能。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文物修复必须“修旧如旧”的原则,又要保证施工中古塔的安全,技术人员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确定了修复方案和步骤。在第五层顶部陷进部位,加浇混凝土腰箍,以稳定第六层墙体,并拆除解体后残存的第七层,然后再修复墙体。墙体修复工艺精细。
公交路线:梅李班车
咨询电话:0512-52262260
门票价格:10元/人
开放时间:6:00-17:00
名刹古塔——聚 福 塔
聚福塔,位于海虞镇殿山之巅,始建年代无考。本为七级砖塔。至民国初,只剩底层。至1940年,里人重建,塔身缩小,改为五层。七十年代全毁。1992年至1993年,原福山镇政府向社会各方募集经费于原址重建,塔身共七层,高32.8米,结构坚固,外观壮丽。

聚福塔,是原福山镇(现属海虞镇)的历史古迹景点之一,建于殿山之巅。相传最早的聚福塔系七级砖塔,内有石级可达塔顶。每块塔砖之一端,均有“聚福塔”三个正楷字。
古老的聚福塔建于何时?旧志无载。当地有两种传说:一说建于南宋,与梅李聚沙塔为同一时代先后之建筑,宋人为镇风水“聚福”而建塔,1968年在山南下坡出土的“石龙”和两个石雕“弄潮儿”也被初证为南宋之物。另一说是明嘉靖年间为防倭寇骚扰而造塔敌,聚福塔实为“敌塔”,同时也是长江行船进福山港的指示标志。以上两说,似以前者物证较多,且梅李“聚沙”,福山“聚福”,塔名似有关联,故宋建之说较为可信。但究属何时所建,尚待进一步考证。
聚福塔历经风雨沧桑,至清末民初,塔已只剩底层,乡人称之为“塔幢”。直到1940年,里人拆除残塔,重建砖塔于原址,但塔身缩小,且改为五层。底层可出入,上层不通。到1978年,完全塌毁,只剩废墟一堆。有“聚福塔”字样的塔砖也散失几尽。
八十年代前期,原福山镇经济一度发展较快,民间酝酿重建聚福塔,并得到村民及部分村干部的支持。原福山镇党政主要领导也有此意,但百业待兴,一时难以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考虑,终于在1992年福山镇九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作出重建聚福塔的决议。随即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和退休干部为正副组长的筹建领导小组,明确具体筹建工作由老干部活动室和老年协会负责。
筹建组成立后,立即着手查档案、访故老、看塔形等一系列调研工作。确定了“恢复七层原貌,适当配设新景,经费量力而行”的原则。明确经费来源以社会募集为主,不足部分由财政拨款,但须节约办事,量力而行。原则既定,筹建组随即聘请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程师进行设计,制订了以七层砖塔、中室架梯直达塔顶、各层均可了望长江美景及四方风光的设计方案,从镇建筑站选拔木工邵金华、泥水匠戈水保、潘发口男等能工巧匠负责施工。与此同时,在老同志带领下,由十二名退休干部分工负责,向社会各方募集建塔经费。时值盛夏,老同志们挥汗奔真走于各村和各企事业单位之间,经过他们的反复宣传,使大多数干部群众对人代会决议重建聚福塔是一件为地方增光添彩、顺人心合民意的功德之举有了共识,于是纷纷响应,自愿乐助。三个多月中,共募集到34.16万元。其中募助5千元以上的单位有23个,募助5百元以上的个人5名。
经费募集甫告段落,筹建组即抓住天高气爽的金秋时节,凿石修路,购买和运输建筑材料,并在南山坡用推土机开出一大片平地堆放建材。10月初,在原塔基破土动工。先清除五层塔基的残渣剩石,开挖出七层塔基的大石原基,即按此规模灌注混凝土建造塔基。底层高出地面部分即以原塔残存塔砖砌造,其余直至顶层,均用新砖砌筑,外涂以黄色。建成的塔高23米,每层均以琉璃瓦铺盖塔面。塔中设角钢结构楼梯,可直达塔顶。塔顶中央装设避雷针,有一铜棒直插塔底;外饰圆形环,顶端成葫芦状。塔身结构坚固,外观壮丽。
塔建成后,又在塔西南约30米处的原三茅宫(元至正年间建,又称三茅殿)旧址平地建造凉亭二座,并利用南坡堆放材料的平地建一茶室。这些工程于1993年10月竣工,总投资34万多元。竣工后,又立重建聚福塔碑和募助碑各一方,以志其事。成塔以后,虽在山坡和山顶种植花草树木,但疏于管理,未成园景,而五、六十年代栽植的松杂树木已郁郁苍苍,满山一片浓绿。
塔下南坡原有建于宋代的东岳庙旧址,近年已有乡人集资建造“福港禅院”,为常熟佛教协会辟为宗教活动场所。山下海虞公路已在1998年延伸至塔下,并一直向西延伸,与张家港市妙桥镇公路接通,交通可称便利。但上塔山路石级陡且狭小,山上也缺乏配套景点,有待开发改进。
水 乡 古 镇——福 山
位于城北18公里的长江之滨,梁大同六年(540年)曾为常熟县治所在地。境内有7个山峰,其一为覆釜山(今殿山),五代后梁乾化年间改称福山,镇以山得名。“福港观潮”为著名的虞山十八景之一。

水 乡 古 镇——唐 市
位于古城东南约16公里。明中叶渐成市集。镇外河塘环绕,镇区河流纵横,小桥流水,石板街巷,枕河筑屋,为江南有名的水乡大镇,素有“金唐市”之称。

水 乡 古 镇——梅 李
位于古城东北约12公里。相传五代吴越国遣将梅世忠、李开山带兵戌守于此,故取二将之姓而名。北宋元丰年间始为镇。南宋以来,历为常熟内地商贸集散地之一,有“东乡十八镇,梅李第一镇”之说。

新 城 面 貌

城 市 夜 景

市 中 心 广 场

新 居 民 区

常 熟 港 区

新 居 民 区
P>
    
    
藏 海 寺
藏海寺,位于虞山拂水岩之上。宋代原为觉海庵。明代称“拂水东庵”,清初顺治时更为今名。咸丰间毁于战火,至同治间渐有恢复。文革中尽毁。1992年至1997年,常熟佛教协会重建该寺,历时五年。新建的大雄宝殿、大悲殿,金碧辉煌;新辟的东园,池廊花木,引人入胜。在罗列寺外的剑门诸景映衬下,藏海寺更显雄奇壮美。

一雄踞于虞山剑门绝巅拂水岩之上的藏海禅寺,是常熟地处最高的佛教丛林,也是太湖风景区内的一个著名景点。
藏海寺历史悠久。宋代原为觉海庵,明代称拂水东庵。清初,被顺治帝尊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的玉林通王秀来游虞山,乐拂水之胜,应请为主持,更名为藏海禅院。迭经整修,寺宇焕然,宗风丕振。玉林之母缪氏亦为出家之人,称大慈老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玉林奉敕还山,赐金葬母,建大慈塔于该寺大悲殿之后,自撰筑塔记,吏部尚书金之俊为之题碣曰:“报恩草堂大慈老人墓”。后来翁同龠禾又有题联:“野鹤孤云大慈塔;幽篁乔木古东庵”。
藏海寺山门原为明初洪武年间的真武殿所建,历时最久,今改为寺之正门,古色古香,引人注目;此外,明清历年建有大雄宝殿、弥勒殿、地藏殿、观音殿、药师殿、大悲殿、祖堂、丈室、集善堂、听雨轩、船室、客寮、仙人堂、小客堂、经楼、香积厨、大慈塔、普同塔以及山下新旧下院等。清咸丰十年(1860年)之乱,全院毁损,殿宇坍废,碑记缺蚀,除山门外荡然无存,至同治后方次第恢复。
藏海寺兼管其西仅一墙之隔的报国院。报国院原为真武庙,为明正德举人褚应韶所建。嘉靖中,邑人严讷入相,以御赐真武像不敢供于私家,改建真武庙,并更名为报国院(俗称“祖师庙”)。以后迭经其孙严、孙虞惇、孙有禧于顺治、康熙、乾隆间累修不绝,并由严氏呈准归并藏海禅院,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由常熟知县敬华南立石《祖师庙归僧收管碑记》(此碑现尚存藏海寺内东院)。
农历上巳,时当三月初三,游春踏青,本是很古老的民间习俗。在常熟,由于藏海寺有报恩草堂大慈老人墓塔,玉林国师还山葬母的故事颇得人心。民间流传明清以降,在传为真武神诞的上巳之日(农历三月初三),登拂水岩朝山进香报娘恩的民间活动长盛不衰。“拜香”或称朝山进香,事先要设坛斋戒,聚众诵经礼佛,届时结队向祖师山行进,由七八人或十多人组成一队,身穿青白短衫,敞开胸襟,束带腰间,手持置有经卷的小凳,在旗伞幡带的前导下,敲击乐器,唱诵拜香偈语,有时缓步行进,有时匍匐叩首,从霸王鞭“七十二个透气站”,直抵拂水岩上。更有甚者,有臂锣、肉身灯等参与者,即以金属吊钩手臂,挂一大铜锣,击打前进,或以点燃香烛袋入绢布所制之荷花灯以金属丝刺嵌于身背,一路诵唱上山。虔诚信徒甘愿受此肉体痛苦磨难,为的是显示其报娘恩之真心实意。许多年来,每逢三月初三上巳拜香已成为民间节日。二藏海寺高踞拂水岩之巅,下瞰剑门绝壁,悬崖峭立,诸多名胜古迹,罗列寺外,与胜景皆在寺内之兴福寺迥然不同。历代名流莅至多有题咏,如明清之沈周、吴讷、陈祖范、汪绎、程嘉燧、钱谦益、郑成功,近代之陈三立、俞明震、康有为等,不胜枚举。
寺前拂水巨岩,双壁如劈,两崖陡峭,豁然中开,雨后悬瀑下注似练,如遇西南风拂掠则卷而倒飞,如万斛蕊珠,人立长寿桥上,晴日而有水花拂面,洵为奇观。“虞山十八景”之一“拂水晴岩”即在此处。明诗人沈周有句曰:“绝壁云扶将堕石;豁崖风勒下奔泉”,为此胜景传神,脍炙人口。
剑门,传为吴王试剑石,处虞山南巅,巨石中分为两崖,似为剑劈而开,游人伛偻扪石而进,仰视则天如一线,从石罅间盘旋出崖顶,即至虞山之巅。俯视山前,尚湖如镜,农田阡陌,河港舟楫,景象万千,尽收眼底;剑门之巅,剑阁巍然屹立,气势不凡。
剑阁,原为明御史钱籍所建,原阁已废,八十年代重建两层新阁。厅内挂钱籍所作言公达书之楹联:“绝壁剑开,伊阙羊肠应让险;重湖镜列,洞庭彭蠡合争奇”。除此联外,阁内又增一新联为钱仲联所作:“蜀阁称雄,佛掷陶家轮,剑北分来峰一角;尚湖绝代,人在水精域,镜中为照月千。”上下“剑阁”匾额分别由江渭清、柳林题书。
此外,三沓石、牛窝潭(原万松庵处,有瞿式耜墓)、长寿桥、霸王鞭、松风亭等古迹新景环布禅寺左右,为山水增色,受游人赞赏。乡先贤俞钟颖写藏海寺外胜景有云“危虹横卧之险,奔流倒卷之奇,石传三沓之形,庵忆万松之胜。'烟岚高旷’,宸翰常留;香社喧阗,春台共乐。”洵非虚语。三藏海寺自宋代肇始,下迄明清,屡经兴废。二十年代由辛北山人丁易编辑之《虞山藏海寺志》对该寺史乘记载详备。抗日战争期间,早年积极协助住持澈尘和尚之监院、编修寺志最力之戒非和尚,惨遭日寇杀害于寺院。十年浩劫期间,藏海寺除明代所建报国院山门独存外,其余均被毁坏一空。随着大地回春,诸凡顺遂,市佛教协会经过充分酝酿,报请有关方面领导于1991年6月批准,1992年5月奠基,历时五年,耗资850万元,终于于1997年成功重建藏海禅寺,并于当年10月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

焕然一新的占地达15亩的藏海禅寺,如今又雄踞虞山绝巅,并且更见辉煌。
从长寿桥向北数十步,山门之前有低涧,上架拱形石桥名香花桥,石桥两侧各有联语,一曰:“弓影腾空,流通万壑;花名独表,香透重门”、一曰:“雁齿横排,云烟出没;虹腰高卧,泉石奔腾”。不仅实写出寺前景色,而且以禅语引发佛理,引人入胜,举步即可进入庄严法界。
藏海寺现山门原为报国院之正门,为仅存的明代建筑。九十年代重修时,改为藏海寺的山门,而将报国院真武殿西移重建于今址。门额“藏海寺”三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题。两侧有于右任早年手书唐王维《青龙寺》联语:“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笔走龙蛇,金碧辉煌。
藏海寺山门内正中广场,古银杏树高耸入云,宝鼎中香烟不绝。藏海寺大雄宝殿今已题名为“普光明殿”,庄严雄伟。赵朴初为大殿题“三千觉路”匾,楹联为钱仲联撰书,语曰:“自天水建庵,石劫几回经,法日重光千祀后;当赤明开纪,化城弹指现,蜀峰飞到一灯前。” 普光明殿中如来佛像,法相庄严,一尊玉佛,由信女王凤和捐资6万,余则由兴福寺出资恭请。殿中护法诸天和大悲殿中的千手观音像均由浙江宁波佛像研究所塑制。
高踞山巅之佛寺何以名为“藏海”?以往《虞山藏海寺志》对此未有说明。此番钱仲联撰《重建藏海寺碑记》有云:“藏海者,莲花藏世界海之简称也。”并引《大方广佛华严经》曰:“有须弥山微尘等风轮,持此莲花藏庄严世界海,最上风轮名胜藏,持一切香水海,彼香水海中,有大莲华,名香幢光明庄严,持此莲华藏庄严世界海。”据此可见藏海寺大雄宝殿之名,其源亦出《华严经》,极为相称,更胜往昔。
大殿之东“大悲殿”匾由赵朴初题额,东有 “三藏法轮”匾,谢稚柳所题;殿内有 “众善奉行”匾,启功题。茗山法师为此殿题写楹联:“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有悲心有慈心有欢喜心有大舍心。”
大悲殿再向东原为拂水东庵址,现辟为东园,草坪、水池、曲廊、花木,参差起落有致。乾隆年间《祖师庙归僧收管碑记》及1995年《重建藏海寺碑记》分别立于曲廊之壁。举凡寺庙沿革、历代废兴、重建经过以及景观特点、命名含义等均有概记。两件新旧文物,成为寺庙之历史见证。
藏海寺向西一墙之隔为报国院,院内有真武殿,殿前另有庭院和殿门。殿宇正中供奉真武神像,由信徒自发送供。左右有重翁所撰楹联:“灵殿溯明清,德被严相堂前,庶民仰止;洞天揽吴越,风回尚父湖畔,尘世肃然。”
如今,堂殿轮奂,金碧檀栾之藏海寺,与烟岚高旷、天花雨空之拂水晴岩,一起随时代生色增光。万方登临,近山遥水,青白萦绕,湖山重光,名迹再现。我历史文化名城旧观复兴,万众称庆,人天欢喜。
游 藏 海 寺
[近代]康有为
凭揽虞山望海东,尚湖荡碧剑门雄。
悬崖水拂飞来瀑,藏海深深隐万松。
公交路线:118路(祖师站下)
咨询电话:0512-52851884
寺院门票:5元/人
开寺时间:7:00-17:00
剑 门

剑门,位于虞山之巅。其处峰峦险峻,悬崖凌空,气势雄浑,为虞山石景佳绝处。相传吴王夫差在此试剑,将石一剑劈开,裂为石门。顶端有巨石三块,称“三沓石”,上石如舟,中石如几,下石如斛,犬牙相交,架于缝间,欲坠未坠。两壁巨石临崖,直立如刀削。仰视天成一线,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俯瞰幽谷深邃,怪石嶙峋,层峦叠嶂,故有“剑门奇石”之称,为虞山十八景中最有名的一景。元代画家黄公望常于此写生作画。峭壁之上多留名题字。有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镌刻的“剑门”、“奇石”楷书在字;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知县谭昌言去任时镌刻的“去思石”三字;清康熙帝南巡时,华亭沈宗敬迎驾献画,得御书“烟岚高旷”摩勒于此。另有范小谷书“观止”两字,王鸿书“仰止”两字。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江苏布政使陈銮、江苏按察使李彦章等登虞山的留名镌刻。道光十七年知县陈延恩、常熟蒋因培、婺源齐彦槐、嘉善黄安涛登临剑门的留名镌刻。此外,尚有辛未(1871年)三月孙云鸿书“青云得路”篆书四字。光绪庚寅(1890年)秋八月葳雯所作《游山记》一篇,魏碑体。虞山南麓原建“洞天福地”石坊,入坊沿石阶拾级而上,至剑门山巅。山道险峻陡狭,宛如长鞭,故称“霸王鞭”。中有72个透气站,使人有蜀道难之感。然登上剑门放眼南望,尚湖如镜,河湖交叉,阡陌纵横,一派秀丽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剑门附近有拂水岩、拂水双桥、明末民族英雄瞿式吕墓。剑门峰巅北部有藏海寺、报国院;南部有剑阁,皆为名胜古迹。
公交路线:118路(祖师站下)
价格:10元/人
开放时间:6:00-18:00(夏)
7:45-16:30(冬)
博物馆

坐落于虞山东麓先贤仲雍、言子墓旁,占地6000多平方米,与1997年建成开放。是一座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收藏有上至5000多年前的崧泽、良渚文化,下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类文物11000余件。基本以书画、陶瓷、玉器三大类为主。无论藏品数量及等级均在全国同级县市中名列前茅。
公交路线:5、7、9、104、109、116(博物馆站下)
咨询电话:0512-52771855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8:30-16:30
燕 园
燕园,又名燕谷园,始建于清乾隆时,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它占地不多,而构思奇巧,别具一格,为江南古典名园之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尤以园中的“燕谷”黄石假山蜚声海内外,假山系清代晋陵(今常州)叠山大师戈裕良的传世佳作。


一、建园历史:
燕园坐落在江苏省常熟市古城区辛峰巷内,东邻炳灵公殿,南临辛峰巷,西为居民区,北为五弦河与含晖阁路。
该园原为清乾隆东阁大学士蒋溥之子、台湾知府蒋元枢所建,园西即为蒋元枢从父、清工部侍郎蒋洄旧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时任台澎观察使兼学政的蒋元枢,渡海遇险,回常熟后,即在其从父蒋洄旧宅东侧辟建园林,并供海神天妃于其中,故园名“蒋园”。
至道光九年(1829年),园为其族侄,山东泰安县令蒋因培(号伯生)出资购得,大加修葺曾饰,并请江南叠山名家戈裕良用本邑虞山黄石在园中叠成假山一座,取名“燕园”。以示其如“燕子南归”之意,并在假山东部增建“赏诗阁”。燕谷如真山幽谷一般,巧夺天工且洞壑中有清澈的池水,园名于是大著,名驰遐迩,园亦因此更名“燕园”,又名“燕谷园”。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园为邑人知县归子瑾购得。光绪年间,燕园重归蒋家,元枢玄孙鸿逵重得,其所著《吾好庐诗抄》中“园林逢旧主”即指此事。
时至晚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园为邑人、曾任光绪外务部郎中、驻日本长崎、神户及朝鲜仁川领事张鸿购得,重加修葺,增植名花珍木,且自号“燕谷老人”。张氏为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研究新元史学专家,著《蛮巢诗词稿》、《成吉思汗实录》等。他所撰反映晚清史实的文学名著《续孽海花》即在此园完成,益使燕园名声愈盛。
二.园林艺术特色
1.布局匠心独运,空间组合多变,别具一格。
燕园占地约四亩余,平面呈狭长形,南北长而东西较狭,可以看出其布局是颇有深究而匠心独运,使规则的地形与空间产生灵活而富有变化艺术效果,曲折得宜,别具一格。
全园在总体布局上巧妙的可划分为四区。入园门过门厅至前庭院为一区,即园前区,其后设以东西向横廊,作空间分隔,左为西长廊,右为“三蝉娟室”粉墙花窗,院中植以丛丛翠竹,布以小径,掩映其后园景色,使人顿时有空间出邃、深莫能侧之感。在院东又巧辟小园一方,是为第二区。北置鸳鸯式四面厅,名为“三蝉娟室”,室内上悬匾额“三蝉娟室”为苏东坡手迹。张丰玉《瓶花庐诗词抄》中有此园景点题句云:“新竹幽而静,新柳娇且妍,新月一笑来,成此三婵娟,傲他林处士,独抱梅花眠”。道出此室名之由来。室前有荷花池,池水曲折逶迤。池南湖石假山耸立,怪石嶙峋,状如群猴汇集,奔、跳、卧、立,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别具情趣,因名“七十二石猴”假山。山间植松与苑木,复于东侧架以廊桥,名“绿转廊”,红栏黛瓦,跨水而立,东岸翠竹丛丛,桥廊北置西向“梦青莲花庵”,南通“童初仙馆”,馆内为书斋四间,布局顺应自然地形,由园东临池桥廊与小桥导入,曲折幽静,饶有趣味。池东“梦青莲花庵”为两层建筑,登小楼可西眺虞山风光。而池西则沿园墙复有廊经假山石洞,亦可达“童初仙馆”,布局之妙,蔚为观止。有东西横廊至“五芝堂”为第三区,五芝堂为昔日园主人迎会亲友之所,在堂前置“燕谷”假山一座,咫尺山林,石景奇特,引人入胜,而假山之东沿园墙又有以高低错落之廊道与曲径修竹、点石构成的“诗境”景点,漫步其间,引人遐想,趣味无穷。由此顺廊道可北入“赏诗阁”,由此可俯瞰全园秀丽景色,远眺虞山风光,历历在目。出阁沿廊下山,可至名曰“天际归舟”的临水旱舫,人移景换,组合巧妙,使该区以“燕谷”为主体之园景,曲折多变,新意迭出,堪称佳绝。假山之西长廊沿园墙贯通全园南北,直抵“五芝堂”,廊中部置半亭名“伫秋簃”与“燕谷”、“三蝉娟室”构成极好的相互借景。人在廊中游,园景犹如连续的画卷,美不胜收。有“五芝堂”后至园后门则为第四区。该区为园主人与家属日常生活起居之处,但也布局精宜得体,西为“冬荣老屋”,庭中植有女贞、桂树、翠竹,绕以山石,饶有意趣。东侧以廊分隔自成小院,建有“一希瓦阁”、“十愿楼”,分别为园主人与家属居住及藏书著述处。阁楼前庭中植以松、红枫等花木,绕以山石,景色明丽清雅。
2.燕谷假山,气韵非凡,名闻中外。
位于“五芝堂”前的“燕谷”黄石假山,横贯全园东西,左有山巅“引胜岩”,右有跨山“过云桥”,下以桥洞通向“五芝堂”,布局大胆。别出蹊径。其雄崖绝壁,山林拥翠,气势不凡。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天人合一”,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意境的园林艺术特色,而且展示了不同凡响的叠山技法与高超的艺术构思。
戈氏之前,园林叠山置洞,洞顶均用“石梁平顶法”构筑,即以条石架于两侧山石之上,作为洞顶承重维系,虽亦有佳妙之构,但不免为陈套,且有失自然之致。至戈裕良始创“钩带法”以筑洞顶,将石拱桥构筑桥洞的原理,巧妙运用于堆叠假山洞壑上,为一大突破,由此,将中国园林叠山工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清嘉道时著名金石碑版学家、书法家钱泳在《履园丛话》中就曾记述其与戈氏论及堆叠山洞不用条石易于倾颓时“戈曰:‘只将大小石钩带联络,如造环桥法,可以千年不坏。要如真山洞壑一般,然后方称能事’。余始服其言”。加之,戈裕良堆叠燕谷时,以虞山石景为蓝本,纯用本山黄石为之,故极逼真,而又运石如笔,变化万端,山以大块石为骨,小石补缀,拼锒对缝,不假外力,且山石纹理、色彩,相接自然、和谐,复又于山南麓置涧水丰湾,蜿流入洞,意境自然。东山则于洞中置以石室,中有明井,并有石梯出山巅,通至赏诗阁,实有巧夺天工之妙,浑于自然,又在自然基础上再创造,堪称开我国造园史上一代新风。故钱泳评及“其堆法尤胜于诸家”,而为后世园冶家高度赞赏。同时,还值得一提的是:江南私家古典园林于明代时,园中叠山皆以独峰体意而盛行,至清代则出现截取真山一角,浓缩园中的造园艺术,戈裕良所叠“燕谷”黄石假山勘称为其杰出代表,弥足珍贵。在我国造园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燕谷”假山为国内戈裕良留传至今的唯一黄石假山杰作,国之魂宝,殊为珍贵。
3.园景荟萃,燕园十六景脍炙人口
燕园自蒋元枢始建时,有“三蝉娟室”“童初仙馆”“七十二石狮”等名构胜景。蒋因培增修燕园后,在其《乌目山房诗集》中题有:“钱松壶为余作燕园图十六帧,书此奉酬”。从此,乃有“燕园十六景”之美誉。该诗集未具体谈及园景内容,但可从张丰玉《瓶花庐诗词抄》中“题伯生之燕园图”所提具体景点及光绪邑志记载燕园景点,其十六景为:燕谷、引胜岩、过云桥、童初仙馆、三蝉娟室、梦青莲花庵、七十二石猴假山、绿转廊、诗境、赏诗阁、天际归舟、五芝堂、一瓦希阁、十愿楼、竹里行厨、冬荣老屋。
燕园历史上为园主与文人雅集之地,“赏诗阁”中曾罗列朝野名流诗章,如清代道光时体仁阁大学士、文化名人阮元;诗词名家、吴江郭麐及金石碑版学家钱泳等吟赏唱和之作皆罗列其中,益使园林增色。燕园花木景观丰富,园中除有古广玉兰、梧桐、石榴和五针松、垂丝海棠、紫薇、罗汉松等外,还有牡丹种植亦盛。燕园于晚清时即以牡丹种植,品类著称而闻名,可见名花珍木亦为此园之胜,与园中名山清池、亭台楼阁、曲院深廊相映增辉,构成独具特色,意境无限的名园胜景。
公交路线:5、8、9、110、112、113、116路(博物馆站下)
咨询电话:0512-52700212
门票价格:8元/人
开放时间:8:00-16:00
书 台 公 园
书台公园又称读书台,位于虞山东南麓石梅,系1977年新建于古迹的公园。原址有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和焦尾泉、雅集亭、巫公祠及虞山东麓摩崖石刻群等文物胜迹。园内古木参天,景点错落,看山听泉,读书会友,颇富诗情画意。
书台公园位于虞山东南麓,建成于1977年10月,占地1.2公顷。园内古木参天,景点错落有致,颇有江南园林特色。园内有南朝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另有焦尾轩、焦尾泉、虞山东麓摩崖石刻、巫公祠、雅集亭诸景。公园大门口有花岗岩石狮一对,为原老城隍庙旧物。公园入口处镌有邑人、书画家钱持云所书“读书台”匾额。“书台积雪”为“虞山十八景”之一。

据明清邑志及碑刻资料等载,虞山致道观东,原有昭明太子读书台,其上有亭久废。明弘治间知县杨子器重为构筑,未久即圮。继任知县胡巍、县丞邹等于松竹林中觅得遗址,以为书台不可无亭,遂再葺之,又毁。嘉靖十二年(1533年),知县沈弘彝秩满三载将去任,周览邑中古迹,登临台上,有客告以亭之兴废,沈深以为慨,斥俸复作 新亭。并为坚固计,亭柱均以石构,又翳理四周杂树,设磴道石阶,嘱邑人邓韨撰《读书台铭》。时耆老邵复出,昭明太子像一帧,亦令绘者摹之于石,同置于台壁。邑人、邵武知府、古琴家严天池增建外门,榜题曰:“昭明遗构”。迄清代,顺治间,王梦鼎、邵灯等再修。乾隆八年(1743年),苏州粮备道觉罗雅尔哈善重书“读书台”碑,今存。
读书台以山泥夯筑,高3.54米,南北长14.6米,东西宽12.8米,居高临下,岿然而峙。台上有石亭,系长方形,单间卷棚顶,高3.65米,阔4.6米,进深5.16米。壁间嵌砌昭明太子像、《读书台铭》及明佥都御史陈察撰《重建昭明太子读书台记》等碑刻数通。亭中又有大石台,正面横端镌刻清道光间倪良耀所书《虞麓园记》。台下四周尚存数百年前所植榆、柏、榉、朴、栎等古树二十余株。读书台1982年11月被公布为县(后县改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亭内之碑在十年浩劫时已破为二截,1978年,由虞山镇公管所出资复制。1995年,里人翁瘦苍书胡君复题读书台联句“五六月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书声”,刻于福山龚祥兴捐杞梓木板对,挂于亭之两侧。
焦尾泉,位于读书台北。古代常熟县署前后有七条溪水横列,如古琴七弦;其西又有一溪通于山脚处,犹如琴尾,邑人以东汉蔡邕有焦尾琴,名之为“焦尾溪”,其源头则为焦尾泉。明万历间孙七政有《焦尾泉小记》。此泉疏浚于明代成化、弘治间,万历时成为一景。今原溪已无,泉穴形如浅池,水质甘冽,为烹茗之上品。泉畔建有焦尾轩,1977年叶圣陶为题书“焦尾泉”及“焦尾轩”额。1995年里人汪瑞章撰书“泉石寄中郎琴韵;炉烟分太子书香”联句,镌于福山龚祥兴捐红木板对,挂于焦尾轩中。焦尾轩原名仓圣祠,1977年更名。
雅集亭在焦尾轩上西北山麓,系明弘治间知县杨子器所建。弘治十七年(1504年),继任知县计宗道与吴门及邑中名流杨循吉等19人相约觞咏于亭,并分别由计宗道撰《虞山雅集亭记》,沈周绘《虞山雅集图》,合各家诗文刻石嵌砌于亭壁中,一时传为文坛盛事。后亭圮,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泰安县令邑人蒋因培重修。由吴县吴慈鹤撰文、顾莼书《重建明蒋忠烈公雅集亭诗并序》碑一通,称亭为蒋因培十世祖明赠光禄寺卿蒋钦与计宗道等人觞咏处。亭中悬吴县状元石韫玉隶书“雅集亭”石匾一块。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泰州画家朱鹤年重绘 《雅集亭图》,勒石于亭。建国后,又圮,1985年由市园林管理处投资1.7万元再建。亭坐北朝南,用花岗石构筑,为歇山顶、正方形。面宽单间3米,高5米。原碑已毁,市博物馆藏有部分拓本。
巫公祠位于雅集亭之右,旧时祀商相巫咸及其子巫贤。据邑志载,宋庆元间邑人在虞山之青龙岗掘土得一古碑,上书“商相巫咸冢”五个古字,县令孙应时遂建其祠于言子祠之夹室。明嘉靖八年(1529年),知县胡凤请于巡抚、都御史陈祥,提学章衮,始正式檄文建殿及飨堂各四楹于虞山致道观西侧,立石门,表曰:“商贤相巫公祠”,并置司春秋致祭。国子监祭酒、邑人陈寰撰记。明季,被练兵官占为公署。清顺治十年(1653年),王梦鼎、邵灯等将祠改建于昭明太子读书台之左侧,钱谦益撰记,旋废。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知县杨振藻以宾汤门外东庄废庙改祠,迁巫咸木主祀之,后亦废。乾隆九年(1744年),储粮道觉罗雅尔哈善重建于游文书院旁,并撰记,同祀巫咸巫贤父子。陶贞一亦撰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移祀于游文书院之西厅。咸丰十年(1860年)毁。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复建于院后山麓。建国后又毁,1985年市园林管理处斥资5.6万元重建于今址,现辟为公园茶室。
汉《越绝书》称,“虞山者,巫咸所出也”。又《史记·殷本记》称,商人巫咸,“治王家有成”。唐人《史记正义》还说,海虞山上,有商代巫咸、巫贤冢,并有巫咸祠。此说明唐以前已把虞山作为巫咸活动地。2000年在虞山北坡发现宋代摩崖石刻“巫相岗”。
虞山东麓,从仲雍墓道“南国友恭”坊南侧“小三台”起,经石梅至雅集亭止,多正、草、隶、篆的题名石刻。小三台有“初平石”石刻。在原雅集亭遗址山壁镌刻有“石亭铭”:“两湖如镜、万树连云、文学仰止、遗爱唯殷”。在巫公祠后山坡六块巨石上, 分别镌刻“寿” 、“富”、“康”、“德”、“考”五个大篆及“味石主人题、东林土书”(即朱宪斌、王朝瑞)。稍前矗立一巨石,西向刻楷书“适可”两字,上镌小字行书“昨夜飞来”,系近代书法家、铁琴铜剑楼主人瞿启甲所书。附近有石洞,洞口镌楷书“壁磊”两个字,边镌“乐乎”两小字。还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02年)言汝泗楷书“山辉川媚”四字,行书“松风水月”四字;乾隆十一年(1746年)粮储道程光炬书“蒙泉”两字等。以上石刻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维 摩 山 庄
维摩山庄,地处虞山中部山巅,为利用昔维摩寺遗迹于1983年兴建的园林景点。这里四围葱茏,背负峰峦,绿荫匝地,景色宜人。庄园内花木深秀,山光云影,翠林鸟鸣,环境幽胜,有望海楼、钵盂泉、葫芦泉等历史与自然名景。回廊曲折,庭院深秀,尤以登望海楼,可北望大江,东观日出,向有“维摩旭日”美称。并新增有百桂园、清心堂等园林佳景,既具传统山庄园林意境,又具天然山林泉涧野趣,成为虞山著名景点。

十里虞山,游人不绝。由城内上山过辛峰亭与虞山城门门楼,西行三里许,山路渐见平坦,道旁茶园一望葱绿,不远处疏林中透出一片粉墙黛瓦、高低错落的建筑群,这便是维摩山庄。其地近虞山中部山巅,正当辛峰亭、虞山门城楼与剑门山巅之间游览主干道的中途,山庄北通石屋涧,隔路南邻山崖望湖亭,西向背负青峦,林木深秀,环境清丽。山庄自1987年建成以来,已成为以幽胜为特色、充满山林野趣的园林景点,深受各界人士青睐,成为人们寻幽探胜、观赏日出、娱乐休闲的胜地。
维摩山庄系在昔日维摩寺遗址所建而得名。地处虞山中部山巅的维摩寺,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本名石屋维摩庵,因在虞山北坡的石屋涧之上,故名。至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时,右丞相兼枢密使、邑人曾怀(字钦道)奏请为功德院,孝宗赐“显亲资福禅院”额。明宣德四年(1429年)始改名“维摩寺”。因寺院布局坐西朝东,每当日出,层林尽染,景色绚丽。明嘉靖时贡生、邑人陈儒曾有“满空晴旭照山林,翠竹丹枫画可评”的诗句赞之。寺中有“望海楼”,又称望江楼,回廊曲折,颇具幽趣,昔时文人雅士常结伴夜宿于此,清晨登楼观日出,云蒸霞蔚,极其壮观,向有“维摩旭日”美称,为“虞山十八景”之一。楼中昔悬有明清之际江南奇女柳如是所撰楹联:“日毂行天沦左界;地机激水卷东溟”。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景州知州、邑人屈成霖出资重修寺宇,并于寺后辟建园林,营建泉池台榭。山门悬楹联“大观江海合,杰构宋梁余”,原为曾怀撰书,清末由陆懋宗重书。清咸丰十年(1860年),因太平军与清兵在虞山激战,寺毁于战火。清光绪时重建,屈氏后人亦助修望海楼等,并于楼内塑有屈成霖像,悬长联曰:“钟磐定山声,昔有白云投刺史;棂栏接海气,远持红日照维摩”。1949年建国前后,乏人管理,寺院荒芜,殿宇房屋逐渐破败。
1982年,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建设委员会,将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包括苏州、无锡两市与吴县、常熟、吴江、无锡、宜兴五县)十个景区之一。同年3月,根据省太建委部署,由县基建局组织编制虞山风景名胜区(1982--2000年)规划,规划中将维摩旭日景点列为规划建设的景点之一。总体规划经向县长办公会议和县委、县政府联席会议汇报审定,并经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常委会审议通过,即上报省政府与省太建委。1982年12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4处,其中江苏为太湖与南京钟山两处。次年,经省太建委办公室会同我市市政府及市基建局研究确定先行建设“维摩旭日”景点,并确定利用维摩寺遗迹兴建维摩山庄,以改变该寺长期无人管理而荒废的现状,充分发挥其风景资源的作用。
随后,即由县基建局组织编制山庄建设详细规划,确定按寺遗址原有建设布局,依照江南传统园林建筑造型、色彩等和园林功能要求建设,一是进行房屋必要的新建与重建,此为一期工程。二是对林泉叠石与游息观景建筑、游园道路等进行整理与重建,重植花木与绿化等,此为二期工程。一期工程于1983年10月动工,建筑设计由市房地产公司设计室承担,施工为虞山林场建筑公司,并由市古建公司派员指导。至1985年1月完成的项目有:重建围墙,改建天王殿、弥陀殿废圮遗构为园林建筑,对大殿朽坏木结构加以更换,并改建成园中正厅,其前殿遗构翻建为茶厅,原南入口已严重破损之殿屋翻造改建后为南进厅,翻建南北附房,新建灶水间等,于1月底进行验收。1985年4月完成二期工程设计,于5月动工,除其中山庄园林式大门仍由林场建筑公司承建外,其余均由市古建公司三队,即吴市古建队施工。完成项目有:后园入口假山与石洞堆叠,葫芦泉景点整修与涧道驳岸叠石,钵盂泉景点整修,移建泵房与堆叠假山,泉畔新建清心堂与山庄大门前台座及金山石栏杆设置建造等。大门悬额“维摩山庄”,为我市早年从事建筑的诗词书画界著名人士曹大铁先生所书。全园绿化整理与重植花木则由市园林处绿化队进行。工程历时近二年,于1987年年初竣工。以上全部工程投资52万元,其中由市建设局、市建委先后投资共21万元,太建委专项拨款31万元。
1989年,原常熟孝友中学校友、美籍华裔张兆明先生与夫人周畹玉女士热心家乡建设,造福桑梓,出资于山庄园中栽植桂树百株,至今已满庭翠绿,蔚然成林。秋来满园飘香,被誉为“百桂园”。园中碑石上镌“沁香甜醉,侨老心归”八个大字,为我市近代名闻海内的金石家赵古泥先生之女、著名书画金石家赵林女士所书。百桂园与望海楼、清心堂、葫芦泉、钵盂泉等构成名闻遐迩的山庄胜景。
公交路线:118路(维摩站下)
咨询电话:0512-52852143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5:00-17:00
虞 山 公 园
虞山公园位于城北虞山之麓,建园七十年 。依山傍城,秀木拥翠;亭、榭、桥、廊,各得其所;池、泉、石、径,曲尽其妙。山野风光,匠心建筑。是江南独具城市山林优势之综合性公园。
虞山公园,在城区北门口虞山山麓。正门临北门大街,为旧时半巢居及陈家山门处。民国20年(1931年)建园,初名常熟公园。其时城西隅尚有逍遥游公园,原为明嘉靖年间大学士严讷读书处,曾一度改名为虞山公园,后渐衰落而不存。常熟公园俗称为新公园以示区别。

此园倚山并沿城墙构筑,紧靠虞山东麓。景观随地形起伏跌宕,建筑物错落层叠,间以林木泉石,自然风光与人工点缀浑为一体。全园分前、中、后三部。前部有景点倚晴楼、栗里茶室和卷云石;中部以水面为中心,是全园景色精华,亭、榭、曲桥四布,富有江南园林特色;后部虞山亘绵,秀木拥翠,以自然山石为主,山野韵味甚浓。1948年汪青萍《常熟手册》曰:“公园在旱北门内,依山傍城而筑,风景具天然之胜。亭榭点缀,栗里环翠,茶居遥对,游人憩息所也。”旧时景点主要有中山厅、民众教育馆、北廊草堂、湖心亭、九曲桥、双茆亭、挹秀山房、新亭、栗里、环翠小筑、饮绿轩等。至解放前夕,园景荒芜已甚。
1950年更名为人民公园,此后陆续整修湖心亭、九曲桥、双茆亭,重建公园大门、环翠小筑,新建挹翠亭、支边亭、听松亭、忠王碑亭、夕照榭诸景,并辟书亭、儿童乐园等。1960年建虞红亭。1979年起,又重建栗里茶室,设王石谷亭,新建倚晴楼、半山轩、花木商店,开辟花圃建温室。1984至1985年建“倚晴园”,园内建归飞亭、晚翠亭;半山轩处建爬山廊,扩建儿童乐园,辟盆景园。1984年4月,复名为虞山公园。此园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的综合公园,也是虞山风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七十年代末,虞山公园大致可分为面积各半的新、老两个区。北部老区建筑陈旧,且多而杂,造型又差,布局较乱,游人集中;南部新区均为山坡松林,新的景点,自然条件好,开发的潜力大。
作为城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游人的需求,更没有给城市创造出美丽的街景。1982年7月,在上海同济大学园林教研室司马铨指导下,由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园林专业师生设计,完成了虞山公园的总体规划,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保持地方特色,发挥天然优势,体现时代精神为原则,将虞山公园建成具有江南园林色彩的山林式的综合公园。总体布局按功能和景色特点分为三个景区——前部花坪景区,中部溪塘景区,后部山林景区。花坪景区是以大块的花坛、草坪、花木丛、草花带为主体,构成开放的景域,并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园门、倚晴楼、栗里茶室、环翠餐厅和水石园亭等组成该景域的外围观赏轮廊;溪塘景区是以水面为中心,布置亭、榭,围以疏林花木,构成半开敞的景域,有江南园林特色的亭、榭、曲桥,散置绿荫,成为游憩景点;山林景区是以大片松林为主体,构成密闭的景域,自然山石结合亭廊,组成具有山野天然趣味的景点。公园设置前后两个大门入口,以前门为主。主要园路从前门至后门纵贯公园前、中、后三部分景区,便利管理、运输和游人集散。三个景区分别设环状步行游园路,并与主园路密切联系。
市园林管理处根据总体规划进行了改造,主要项目有:栗里茶室场地改造,添置石台石凳;环翠小筑前后庭院改造,点缀湖石、翠竹,围以粉墙,形成雅静的盆景园;半山轩增建爬山曲廊;倚晴楼配套工程建设,成一富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园中园。1996年4月,市园林管理处投资16.5万元在园后山坡上长约600米的明代城垣墙基通向烈士墓、“普仁秋爽”入口处,修复城墙一段,增添古城一景。1998年4月总投资35.8万元,对虞山公园后山南部山林景区进行了改造,利用黄石裸露的大片天然石坡为主景,建造石亭,重建支边亭,铺设步行道554米,林相改造淘汰原有树种380种,成片种植形成了红枫林、桂花林、杨梅林、山茶林,在林下种植杜鹃、石蒜、沿阶草等地被植物,显现季相变化。步入其中,野趣特浓。近期还将规划建竹类园,设想引进百余种散生竹、丛生竹、混生竹等亚热带、热带观赏竹,并设想利用现有的山林环境,规划建鸟类园,养殖各种鸟类。
1993年4月9日,为配合市政府1993年度十件实事之一的北门大街拓宽工程,市园林管理处向市计划委员会提出关于翻建综合楼及虞山公园扩建工程立项的申请,经市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虞山公园自筹资金迁建大门及附房,新建业务、商业综合房项目,总建筑面积245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迁建改造工程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规划,本市赵市建筑工程公司承建。 拆除原城郊乡政府、省中职工宿舍等公园园门左右两旁的房屋后,公园大门及入口处商店向北作了迁移。新设计的大门形式吸取传统建筑的特点,与南面言子墓古迹的建筑相协调。扩大入口广场,北端设自行车停车场,形成大门壮观气势。进入园门后,铺设面积3771平方米草坪,成一绿地广场,方便人流集散,便于开展各类综合性活动,提供游客宽敞的运动、健身空间,体现公园的个性。同时,正对大门建喷泉、树雕塑,投资45万元。雕塑由《青春》、《一家人》两组主题组成,由上海大学雕塑系章永豪教授设计,市杨园绿化工程公司承建。雕塑后堆土坡,遍植桂花。1995年,市园林管理处还自筹资金5.5万元,建造了虞山公园后门(南大门)及附房,园门建筑外面覆以松木,与森林景观相协调。园路与虞山风景区上山路相连接,保持了景观的连续性、可看性。
经改造后的虞山公园,今已占地10余公顷,为初建时数倍。分区合理,丰富了文化内涵,提高了的园林的旅游价值。
公园主要景点有:
卷云石位于栗里茶室前。此石高3米,最宽处约1.5米,其状舒展如云,形态奇特,正中镌刻邑人、燕谷老人张鸿题书“卷云”两大字,旁镌“刳神胎,出灵氛,一舒一卷为天下云,丙子六月燕谷老人题”。卷云石灵秀轻盈、临风欲飞。此石系从辛峰巷燕园移来,原为明代钱谦益宅后花园中遗物。清雍正时析县,琴川河以东划入昭文县境,钱宅部分被改建为昭文县衙及城隍庙等。民国后,又在其地兴建虞阳小学,石即立于城隍庙后之学校操场一角。约30年代初,县长谭翼扩建监狱至操场,遂将其移至正筹建中之常熟公园。
九曲桥、湖心亭建园时所筑,桥作九曲,亭在湖心。这一带池水为旧时“观音潭”遗迹。亭上曾悬南社诗人朱剑芒书“在水中央”匾额一方,十年浩劫时,朱因此增一大罪状,匾亦毁去。池中近年投放了2000多尾观赏鱼。绕池四周,遍植了枫树、桃树。泛舟湖中,颇多佳趣。
双茆亭在湖心亭南,隔水相对。建园时拟在此处筑一船厅,未果,改作紫藤棚架,两端之亭合称为“双茆亭”。此双亭呈六角形,竹结构,顶部覆以茅草,饶有野趣。
夕照榭位于湖心亭北,为半舫式小榭,亭、榭临水,相映成趣。每当落日斜照,景色优美。亭中有石台一座,厚二寸许,石质桌面呈褐色,中有深色竹叶纹,极似玛瑙,重实,非十来人不能移动,为罕见之物。
王石谷亭1973年迁建,在园中西部山腰间。亭作长方形,在松风亭上,拾级可登。邑人王石谷为清初名画家。此亭从北门大街50号原王石谷祠中迁来。亭内正壁上原嵌有《石谷先生骑牛还山图》,为王石谷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离开清宫画苑时,宫廷画家扬州禹之鼎为表惜别之情绘赠,后裔孙镌于石置王石谷祠内。此一珍贵文物,已由市文管会取下保存。
松风亭、听松泉在园之西北角旧城墙旁,亭为六角形之半,也叫半亭。附近多松树,可听松涛,旁有泉,即名听松泉。
忠王碑亭建国后建,位于环翠小筑东南,为太平天国时期据守常熟将领为忠王李秀成歌功颂德而立,名“报恩牌坊碑”。碑文长达四百九十多字,为太平天国时期所刻碑文字数最多、字体最佳的一种。此碑原在南门外天朝牌楼处,几经迁移。后建亭虞山公园之中,保存此碑。供人瞻仰。十年浩劫中,石碑移至市文管会保存,现藏碑刻博物馆。1986年初,该亭移至公园后山虞红亭南30米处。
盆景园位于儿童乐园西,其内“六台三托一顶”常熟流派盆景千姿百态。1993年7月,市园林管理处投资23.8万元,增建了长廊68米,假山3座,铺设卵石路98平方米,草坪280平方米,新建四方亭、六角亭,翻建围墙,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园中园。
环翠小筑环翠小筑原在儿童乐园现址,现新建于盆景园内、原饮绿居茶室旧址。环境幽美,造型古朴雅致。在屋前有三块名石。一为“沁雪石”,宋吴兴赵皇亲家私人花园莲庄旧物。元代时,莲庄为著名书画家、诗人赵孟頫所有。
公交路线:5、7、8、9、110、116路(虞山公园站下)
咨询电话:0512-52773637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宝岩生态园
宝岩生态观光园地处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宝岩湾。森林公园有乔、灌木89科309种,鸟兽四十多种,生态观光园是其缩影。此处原有梁天监间建造的延福禅院,天禧间改称宝岩禅院,南唐时建七级宝塔。明弘治间,抚州刺史陈言辟万绿山居,年代久远,寺、塔、园均废。宝岩杨梅栽培历史悠久,元代《重修琴川志》中已有记载,现在仍有不少老树。“看杨梅”民俗由来已久,初夏游人结队而来,争睹红紫累累镶嵌于万绿丛中。园中茂林修竹,清泉映带。林深似海,千竿竞秀,万木争荣。个个桥、福海池点缀其间,山林风光,妙趣天然。
公交路线:125路(宝岩站下)
咨询电话:0512-52783289
门票价格:60元/人
开放时间:7:00-17:00(夏)
7:30-16:30(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