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龟多少钱一斤2017:《诗词曲三首》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8:05:11

《诗词曲三首》教案

              

诵读要点

1.诵读三首诗词曲

2.了解三首诗词曲的主要内容。

3.体会三首诗词曲的情志或意趣。

诵读设计

一、学习《观沧海》

1.作家作品简介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朗读

3.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临]登临。[以]来,表示东临碣石的目的是观沧海。

头两句起得很平稳,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何]多么。[澹澹(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sǒngzhì)]耸立。竦,高。峙,挺立。

诗人从大处落笔,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惊讶、赞美的感情。脚下的山岛耸立海心,又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接着山岛写草木,那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发。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sè)]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诗人的视线从山岛回到海面,写出海上另一番景象。前面“水何澹澹”一句写的是无风三尺浪的景象,这两句则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更加令人惊心动魄,耳边似有秋风呼啸之声,惊涛拍岸之声。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日月星辰的母亲。

这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宏伟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4.小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创作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辨析说理,精到透辟,富有气势,后人有“韩潮苏海”之说。他的诗词,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意境深邃,富有情味。他的词摆脱崎丽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沁人耳目,又不拘格律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东坡词》传世。

这首词写于在密州做官的第二年(1075)全词借“出猎”抒发了作者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报国热情。

2.朗读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4.内容与形象分析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这首词借写“出猎”表现了作者要求保卫边疆,随时准备抗击辽与西夏贵族统治集团侵拢的决心。

上片写出猎的盛况,写得有声有色。下片写渴望效命边疆的豪情壮志,气概非凡,“鬓微霜,又何妨”,作者不仅不服老,还希望朝廷能够“遗冯唐”,让自己去“射天狼”,消除边患,一个英姿焕发的形象跃然纸上。

5.小结

这首词风格豪放,对当时流行的以柳永为代表的抒写柔媚情趣的婉约词风有较大突破,独成一家。

提问:词中“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愿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三、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

1.解题

  张养浩,元代诗人,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柱,济南(今山东省)人。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为人刚直敢言时弊,后辞官归隐。其诗歌、散曲对当时的社会黑暗有揭露。

“山坡羊”,曲牌名。散曲是元代盛行一种文体。叹世、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最为杰出的是张养浩所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潼关怀古”是标题。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2.诵读

  3.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大意。

  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震怒。华山在腹,黄河守门,好一条潼关路。遥望长安古西部,思绪沉郁又起伏。途经秦汉故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泥土。唉!一朝兴起,百姓受苦;一朝败亡,百姓还受苦。

  4.赏析

全曲分三层:

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险隘之处。

  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第六、七句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官阙万间都做了土”,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王朝的阿房宫,但它却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王朝的兴替固然令人伤感,但作者最伤心的却是百姓之苦。

  第三层(末四句):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5.小结

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表现出作者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真挚感情,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