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龟咬人不?:一位职业学校教学副校长的思想碎片(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1:33:37

一位职业学校教学副校长的思想碎片(2

 

教师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但不是全部;教师培训是教师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时时刻刻处在培训提高中。

 

 

我们常说,教师要教书育人,要教书,自己要先读书、多读书;要育人,先要育“自己”,陶冶情操,丰富自己;

希望学生不断成长,自己先要处在成长中——不断更新,提高自己;

期待学生将来取得成功,自己现在就要走向成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不是教师生活的全部;自觉成为发展主体,追求自我价值实现,提升职业幸福感——为学生、为学校、为家庭为自己,都应该如此。

 

俗话说“技不压身,多多益善”,这句话很有道理,算得上至理名言,但如果说“书不压身,多多益善”这句话就大有问题。所以,我告诉我的学生们,要多读书,但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职业学校的学生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

 

现实的教育制度、社会观念使普通高中教育走上了“书不压身,多多益善”的歧路,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歪打正着地走上了“技不压身,多多益善”的康庄大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学生在成就人生的道路上已经处在“抢跑”的位置上了。

 

教育领域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探索。但有些问题的争论究竟有多少实际意义?对此,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也从不参与这类问题的讨论。比如,教育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的争论就属于这一类。

说到教育存在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说“教育不是存在于真空中,社会影响必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渗透到学校中来。”说到教育理论的时候,我们往往又把教育推向了“真空”的位置,以为教育理论可以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岂非咄咄怪事?

教育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不单纯是教育理论和教育争论能解决问题的。这个问题难道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吗?

我以为,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种自我调节功能。当社会需要以知识为主的时候,教育只能适应这种需要,反之亦如此。否则,教育何以生存?正如在应试教育不能退出历史舞台的今天,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趋之若鹜,岂是理论能阻止了的吗?不让教师在私下里收费辅导,又岂是出台几个文件能控制住的?

 

素质教育、情感教育、愉快学习、创新教育等是教育理论需要探讨的问题,而非制定政策、出台措施所能解决的。理论界应该研究,在当今社会,推行素质教育、情感教育、愉快学习、创新教育,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能够做什么?

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是操作层面和行动领域的事情,不应作为一个理论问题来讨论。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春节期间,在天津读大学的外甥来我家。闲聊时,他的一些观点令我吃惊。他说,现在的大学生哪有靠自己拼搏的?在我们同学中流传两句话:男人拼老子,女人拼男人。我对这种观点很不以为然。外甥对我的正统观念也同样很不以为然。

外甥说,他的一个同学上到大二就不上了,到他老子的公司做副总去了。我说没学到什么本事能做副总吗?外甥说,你以为真要他自己做吗?他当副总就是为了占一些股份,至于工作,他聘了三个秘书,一个帮他处理公司事务,一个专门帮他倒咖啡,一个当司机,而他自己上班就是玩游戏。

我说这种情况只是个例,而且他老子这样做不是帮了儿子,而是毁了儿子。最后肯定要落入“富不过三代”的老套路。外甥说,你这些都是过去的说法了,人家有股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怎么会“富不过三代”?我说那咱们家没有这样的条件,你只好靠自己去闯一闯了。外甥说,二舅,我给你打个比方吧,靠自己闯,寻找发展的机会,这个概率要比买彩票中500万低得多!

我无语。

 

我们强调学做人,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总是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专题活动,未免过于空泛了,对学生个体来说,缺乏实际的针对性;如果总是盯着学生的头发长不长、指甲染没染、首饰带没带,又未免太直接、太具体了,对学生个体来说,容易造成对抗性、对立性。

我以为,学做人,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精神成长。正如当代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所说:“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

我们只知道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而对每一个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不甚了了,不加关注,不去研究,这或许是我们的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的主要原因。这就好比我们按照标准身材定做了一套成衣,然后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穿上,而且要求要合体、合适,这怎么可能呢?

我们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学生不愿意穿不合体的“标准套装”,“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在职业学校中重视就业教育,无可非议。但若是简单地把职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就未免简单化、功利化了。

卢梭说,教育即生长。对卢梭的观点,杜威做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说:这意味着生长本身就是目的,并不是在生长的前头另外还有一个目的,比如说将来适应社会、谋取职业、做出成就之类。

卢梭、杜威的观点其实不难理解。他们强调的是教育的本质功能。如果一个人通过学校教育“生长”得十分优秀,那么,“适应社会、谋取职业、做出成就”等就都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

周国平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和精辟的阐述,他说:“一个人可以为自己树立很多目标,但第一个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只是其次的目标,应该把成功看成是优秀的副产品。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了优秀的人,你可能成功,也可能在社会的意义上不太成功,但是不管怎么样,你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如果你是一个平庸的人,你最多只能得到渺小的成功,因为你始终在混日子。平庸者只有职业,优秀者才有事业。一切伟大的成功者必定是优秀者。”

 

20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