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龟有天敌吗:齐白石的养生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14:49

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作画之余坚持锻炼身体,所以年近百岁之时,仍然精力充沛,挥毫不止。他很注意锻炼身体,其画室里有一副哑铃,绘画之余,常拎起来练几下,借以锻炼臂力和腕力。

齐白石晚年的时候,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去自家的菜园,为葡萄、丝瓜、花生等瓜果除草、施肥,以此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长年坚持不辍。为此,他精力充沛,饭后开始作画,午睡一个小时后继续作画,一幅画一般画一个小时左右。

齐白石一般睡得很早,从不贪晚,每天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而且讲究睡眠质量。他一生恪守保养身体的“七戒”——一戒饮酒:老人深知饮酒有害健康,除偶尔饮少量葡萄酒外,平时从不饮酒。二戒空度:“人生不学,苦混一天。”齐白石老人每天绘画不止,他逝世前一年仍作画600余幅。三戒吸烟:齐白石老人不吸烟,亦不备烟。四戒懒惰:齐老一直都坚持自己料理生活,有时补衣、洗碗、扫地等活,都亲自去做。五戒狂喜:他的画经常获大奖或被选入国际画展,他隐乐于心,平静坦然,毫无常人的狂喜之态。六戒空思:空思,即思想杂乱无章地忆旧,不能自制。七戒悲愤:齐白石处世悠然,既不大喜过望,也不大悲大泣,始终保持平静乐观的人生态度。

齐白石还很喜欢拉二胡,特别在晚年,傍晚常—个人坐在房前树下,一边轻轻拉着二胡,一边低声哼唱。齐老轻看名利地位,喜欢过平淡、宁静的生活,他一生勤奋劳作,人生路上,虽经历不少挫折、磨难,但总能泰然处之。 

精通养生之道的国画大师齐白石(1864--1957年)93岁

业绩:集诗、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奇才,在中国绘画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擅长画花、鸟、鱼、虫,他终生作画,是一个丰产画家,直到93岁临终前还手握画笔,留给后人最后一幅牡丹花。他还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爱好人类和平,憎恶战争,以画为武器抨击日本侵略者,晚年被授予国际和平奖金和奖章。

生活情趣:游山玩水、饱尝大自然的风光美景;喜欢农家式的田园生活;擅种花草,饲养鱼、虾,从生活中获取艺术感受。

益寿格言:养生之道有三。谨言语、节饮食、省睡眠。

养生食物:喜食清淡食品、喝茶只喝清淡的茶水,平时喝白开水。平日不饮酒,只在吃过寒性大的食物后才饮一小杯,以解寒凉。

举步艰难的青少年时代

1864年1月1日,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的星斗塘的一个农家小院一个小生命诞生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画坛巨匠的齐白石。齐白石的父亲是家中独子,无疑齐白石的到来给这个贫苦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他的祖父齐十爷为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纯芝"。

齐百石的父亲终生务农,敦厚憨直,少言寡语,是个胆小怕事的老实人。母亲周氏出身于知书达理的世家,其外祖父秉性耿直,不趋炎附势,因对科场的黑暗深恶痛绝,所以绝念仕途,隐居乡间,虽然满腹经伦,依然过着清贫、淡泊的生活。母亲周氏与祖父齐十爷对幼年的齐白石影响很深。祖父齐十爷是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农民,他认为读书是件很光彩的事情,只有识文断字才能受人尊敬,所以齐白石3岁的时候,齐十爷就开始教他识字。齐白石认的第一个字就是"芝"字,他记得祖父边用通火的铁钳子在松柴灰堆堆写着,边对他说:"这是你阿芝的芝字,你记准了笔画,别把它忘了。"(《白石老人自述》)齐白石聪明好学,悟性好,所以很快便将祖父腹中的字全学去了。齐十爷为孙子的聪明而高兴,高兴之余又是一阵叹息,眼看孙儿到了入学堂的年龄,可家里连饭都吃不饱,去哪弄钱供孙儿上学呢?母亲周氏看透了齐十爷的心事,其实她与公公一样很早就开始为儿子入学堂做准备。她从每日的口粮中为儿子积赞了上学所需的费用。她提议让齐白石去父亲的蒙馆学习,这样又可以省去学费。齐十爷听说后惊喜万分,一个劲地夸媳妇有远见。就这样,齐白石7岁那年便去他外祖父的蒙馆中学习。

上学那天,齐白石穿着母亲为他缝制的蓝布新大褂,来到外祖父的蒙馆,行拜师礼,先拜至圣先师孔子,再拜受业先生外祖父,从此,齐白石就正式读书了。

在蒙馆,齐白石首先读的便是当时的启蒙教材《四言杂字》、《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齐白石读书非常用功,从蒙馆回到家中,仍然手不离书,口不离书,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齐白石一直保持到老,直到逝世。

幼年的齐白石兴趣广泛,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湘潭地方有这样的旧风俗,产妇家的房门上,挂一幅镇压妖魔鬼怪的雷公神像,齐白石觉得挺好玩。一天,齐白石在邻居家又看到雷公神像,越看越觉得有趣。晚上放学后,齐白石来到雷公像下,取出笔墨砚台,便在描红纸上画起来。可是雷公生得怪模怪样的,怎么也画不像。突然,他灵机一动,搬了一只高脚木凳蹬了上去,又将薄竹纸覆在画像上,用笔勾描,画好之后,竟与原来的雷公像别无两样,齐白石体验到了莫大的满足和快乐。从此他每天除读书外,就是画画,他画自己熟悉的牛、马、猪、羊、鸡、鸭、鱼虾、螃蟹、青蛙、麻雀等等,他把他的画拿给伙伴们看,小伙伴们对他佩服极了,在他们的眼中,齐白石简直是无人能比的"画家"。

可惜好景不长,齐白石终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留在家中帮母亲做事。尽管如此,有着强烈求知欲的齐白石牢记外祖父的话:读书是不分时间、地点的。每天上山放牛、砍柴、拾粪的时候,他都带着书本,他先把书挂在牛角上,干完活便读《论语》,他边读边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积累一些就向外祖父请教。这样竟渐渐地把《论语》读完了。除读书外,齐白石每天还坚持练字,祖父见孙儿如此酷爱学习,乐得合不拢嘴,他省下钱给孙儿买纸买笔,齐白石更是兴奋,他每天总要写几页,剩下的纸他便偷偷画画,他暗下决心,长大一定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画家,学习环境虽然艰苦,但他却快乐充实,自得其乐。

1874年3月9日,在齐白石10岁那年,父母为他娶了11岁的陈春君为妻。按家乡的风俗,春君只是齐家的"童养媳",虽已"拜堂"还不算夫妻,等俩人长大后,再选一个吉利日子"圆房",之后,才算齐白石的正式妻子。春君比齐白石大一岁,聪明能干,11岁小小年纪却是料理家务的一把好手。齐白石见春君端庄秀丽的模样更是欢喜,虽是父母包办,两人却也情投意合,只等"圆房"那一天的到来。谁知正当全家人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时,齐白石敬爱的祖父去世了。齐白石痛哭三天三夜,他忘不了祖父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自己身上,忘不了祖父教他识字的样子。祖父去世后,家里的劳动力,除了父亲就算齐白石了,他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尽力帮助父亲承担家庭的重负。他开始下田跟随父亲耕种,由于他从小身体弱小,一天干下来,累得连饭都懒得吃。尽管如此齐白石对田间有趣的事情依然回味无穷。他以天真的目光,稚气的童趣观察自然,一天,干完活的齐白石坐在塘边洗脚,忽觉一阵疼痛,忙从水里将脚拔出,只见一只草虾钳住他的脚趾。这引起他对虾极大的兴趣,回到家后,他画出了平生第一只虾,齐白石画的虾,闻名于世,却始于此时。

看着齐白石日渐消瘦,每日疲惫不堪的样子,母亲周氏暗自落泪,她与丈夫商量,想让儿子学点手艺。父亲托人找到了齐家的远房亲戚木匠师傅齐长龄,齐师傅为人忠厚,对齐白石非常照顾,尽心尽力教他技术。齐白石悟性很高,而且又聪明好学,很快他便学会了木工手艺,随师傅走村串户为人盖房。后来,他又想学小器作,回家后,齐白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他们都很赞成,其实他们一直为白石学大器担心,经常爬高上房,还要出大力气,于是,父亲又四处打听,为儿子寻找学小器的师傅。齐师傅十分开明,为徒弟能有好的前程而高兴,自然同意徒弟的请求,并为徒儿留心学小器的师傅。

白石铺的周家洞有位以凭刀法雕刻人物而闻名四乡的雕花木匠周之美。齐白石的父亲听说后便请人牵线。周之美为人正直,此时正想收徒,见齐白石聪明好学,悟性很高,欣然同意收他为徒。自此,齐白石就一心一意跟随周师傅学艺。他对木雕手艺十分痴迷,从画雕花图案,到选刀、进刀,十分细心,周师傅从心里喜欢这个聪明、好学、刻苦用心的徒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雕花技艺传给徒弟。齐白石不但学会了周师傅的平刀法,还据此琢磨了圆刀法,可以说,这是他艺术生涯的开始。1881年,17岁的齐白石出师了,这对于生活拮据的齐家意味着又增添一条挣钱的出路。齐白石的父母商量后,决定在庆贺齐白石出师的同时,让他和春君"圆房"。这天,齐家热闹非凡,亲朋好友都来庆贺,门上贴着齐白石亲手写的对联。婚后不久,他便随师傅走乡串村做活。每次拿到工钱,他都全部交给母亲养家。但这些钱,仍不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妻子春君每天辛苦劳作,有时饥饿难忍,便喝水充饥,可她毫无埋怨之意,免除了齐白石后顾之忧。

齐白石为人雕花,总是按照流传下来的风俗去雕,时间久了,便感到厌烦,于是,他便琢磨改进,他雕的家具图案新颖、形象丰富、深得雇主的喜爱,从此,他雕刻的作品更具有创造性了。

1882年,18岁的齐白石与师傅出外做工,在一个雇主家中无意发现了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齐白石如获至宝,立即向雇主借阅,从此,他"每晚收工回家的时候,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十六本。"(《白石老人自述》)齐白石对这部画谱如痴如迷,只要有空便伏在桌前临摹,直到不用画谱,准确画出画谱上的花鸟鱼虫树石为止。齐白石在为顾主做工时,有意将画谱中的知识运用其中,这样雕出来的东西更具有特点,于是,他在四乡里名气也越来越大,人们请他雕花外,还请他画画。随之他的绘画技艺增长很快。

在齐白石的老家,湘潭地区乡下吸烟的人很多,为了补贴家用,善于动脑筋的齐白石用牛角做成一种能装旱烟也能装水烟的盒子去卖。生活的艰辛,磨练了齐白石的意志,恶劣的生活环境养成了他自强不息,执著追求的奋斗精神。正因为他心胸宽阔,积极乐观地追求美好未来的精神,激励着他勇往直前,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不消沉,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为他日后的长寿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他在竭力挣钱养家的同时,也不忘记陶冶自身的性情,追求美好的生活。闲暇之时,他常与儿时的好友左仁荡在一起聊天,弹唱。左仁荡"喜欢吹吹弹弹,能拉胡琴,能吹笛子,能弹琵琶,能打板鼓。还会唱几句花鼓戏,几段小曲。"(《白石老人自述》)在右仁荡的感染下,齐白石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跟左仁荡学拉胡琴,时间不长,他便学会了,拉胡琴的习惯齐白石一直保持到老,每当作画疲倦之时,他便沉浸在优美的曲调之中,好不快活。轻松的乐曲使他心旷神怡,《乐书·第二》曰:"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气,而正如和心也"。也就是说,好的音乐可以通达人之血脉,振奋精神。也许,齐白石终生不患高血压、心脏病与此有关。

1883年,19岁的齐白石喜得千斤,夫妻俩商量后为女儿取名菊如,妻子春君帮助婆婆忙着家务,养鸡养鸭,种瓜种菜,纺纱织布,齐白石见妻子十分辛苦,很是心疼,得空便帮妻子照顾女儿,生活虽然艰苦,但茅草屋中时常飘出一家人欢乐的笑声。

当时,人们还不知道照相,大都是找画师画像,所以若能画像一定能挣很多钱,善于动脑筋的齐白石又萌生了求师学画的念头。距星斗塘不远的朱亭花钢有一个画人物肖像画能手--萧芗陔。齐白石久闻其名,便托人求情拜师。萧芗陔看了齐白石画的八仙之一铁拐李后,十分欣赏,便同意收他为徒。齐白石从这学到了许多人物画的题材和画法,对中国人物画发展的脉络,名家绘画的手法,有了系统的了解,从中摸索到了人物画的途径,为其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卖画养家度日

齐白石拜师学画的同时,仍然为人雕花,挣钱养家。这天,齐白石来到赖家垅雕花,白天做工,晚上,借着油灯,他便练画,一次,他画的花鸟被主顾看见,他们被齐白石生动鲜活的花鸟画折服。赖家垅住着一位寿三爷,叫胡沁园,性情慷慨,好结交朋友,而且很有才气,诗、书、画无所不精。他对齐白石早有耳闻,所以,这次白石来赖家垅做工,便想见识一下。没有想到,胡沁园对齐白石的赏识,使他迈出了艺术生涯中关键的一步。

见面后,胡沁园对齐白石很有好感,决定收齐白石为徒,并让自己的好友陈少蕃同时收齐白石为徒。就这样,按规矩齐白石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二位师傅商量后,为齐白石取别号"白石山人",预备题画时用。中国画追求诗情画意,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才是被人公认的好作品。中国画上的题词,大多为诗歌,所以,陈少蕃决定让齐白石先读《唐诗三百首》,他把每一首诗的意境讲给齐白石,然后再让他读、背。齐白石幼年对《千家诗》就有浓厚的兴趣,现在读《唐诗三百首》更觉得有滋有味,两个多月,他便把《唐诗三百首》背得滚瓜烂熟,接着,他又读《孟子》、《聊斋志异》等等,在老师的点拨下,也能赏花吟诗了,齐白石学业上的突飞猛进,使陈少蕃,胡沁园从心底感到欣慰。

齐白石读书的同时,跟胡沁园学画,胡沁园把自己珍藏的古画分析给他听,教他临摹。齐白石顿觉视野开阔,他如饥似渴地读书、绘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作了一幅《琴书至乐图》的山水画,胡沁园兴奋不已,当即在画面上题诗一首。

1889年7月11日,妻子春君为齐白石生了一个儿子,齐白石一蹦喊着"我有儿子了!"这是白石的长子,取名良元,兴奋之余,又是一阵难过,这日子怎么过呢?靠雕花实在难以养家,又慢又费功费,于是齐白石开始走胡沁园提出的"卖画养家"的路。从此,齐白石告别了木工家什,拿起画笔,专门从事画画的行当了。

齐白石一边跟两位师傅学习诗画,一边卖画养家,他的足迹遍及家乡方圆百里,找他画像的人越来越多,家里的生活有了转机,母亲和妻子的脸渐渐有了笑容。齐白石的家乡杏子坞是个僻静的村庄,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到处是翠郁葱茏的景色,塘中长满荷花,鱼虾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玩,这些自然景观,对善于观察的齐白石有独到的作用,这恐怕也是他善画花鸟鱼虫的一个主要原因吧。他画的虾活灵活现;画的蜜蜂,翅膀好像能发出嗡嗡的声音;画的知了、蜻蜓的翅膀似纱一样的薄,真可谓栩栩如生,情趣盎然。齐白石的聪慧和刻苦,深深触动了胡沁园,他想这孩子日后一定是个人才,肯定会成为不简单的人物,于是,胡沁园又请老师教齐白石裱画的手艺。裱画看似简单,其实是相当复杂的,从托心到装裱成功大致要六道工序。齐白石兴趣很大,学得又用心,很快便把这一道道的工序运用得十分娴熟,胡沁园见他教啥会啥,很是高兴。

1894年的春天,胡沁园介绍齐白石为黎松安的亡父画张遗像。这幅像画出后,得到黎家上下的称赞,黎松安的祖父更是喜欢至极。竞将珍藏多年,时人难见的珍品,拿出来让齐白石临摹。齐白石卖画结交了许多朋友,大家知道齐白石在黎松安家做画,便常来此聚会,他们在一起谈论诗文、字画篆刻、弹琴唱歌,很有雅兴,后来有人提议,组成一个诗社,大家一致赞同。于是以齐白石、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茯根、谭子荃、胡立三7人为骨干的"龙山诗社"便成立了,齐白石被推为社长,他们7人在当地文坛被称为"龙山七子"。齐白石的诗与他的画一样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细看齐白石的诗集,直抒胸臆的句子比比皆是。且看这首回忆故乡的诗:

宅边枫树坳,

独坐无邻里;

忽闻落叶声,

知是秋风起。

杏子坞外山,

闲行日将夕;

不愁忘归路,

且有牛蹄迹。

齐白石十分喜欢诗社的活动,与诗友们在一起,使他开阔了眼界,他无偿地为诗友们做诗笺。诗友们十分喜欢齐白石画的明丽雅致的书笺,同时,也非常喜爱齐白石充满生活气息,乡土气味浓重的诗句,他们除了吟诗作赋外,还在一起商讨书艺,尤其是擅刻印章的诗友,对齐白石影响很深。诗、书、画、印合一是中国画的显著特点,掌握这四门艺术是一个国画艺术家必备的素质。为了刻好印章,齐白石每天除做画、读书外,又学写钟鼎篆隶各体。齐白石为了学习刻印,从来都是不耻下问,可以说诗友黎松安、黎鲸安、王仲言是齐白石篆刻的启蒙老师。黎松安不但教他刻印,还为他提供宽大的客房,甚至还将自己珍藏的丁龙泓,黄小松的刻印拓片,送给齐白石。

1897年,35岁的齐白石经人介绍,第一次离开家乡,往湘潭县城为人画像。画像过程中,又结交了湘南地区的文人墨客。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中国文坛上出色的文人王湘绮。王湘绮在诗、文、画等方面对齐白石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王湘绮帮助齐白石跻身于上层文人和官宦阶层的。但是当时齐白石生活仍不富裕,齐白石没料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湘潭县城的盐商改变了他的生活境况。1900年,一位盐商从衡山回来,深深为南岳的美景所陶醉,他愿出高价请人画衡山全景,留作纪念。经朋友介绍,齐白石满足了盐商的心愿,将衡山七十二峰,画成六尺中堂12幅,仅石绿一色就用了足足2斤。齐白石画的衡山气势磅礴,苍山叠翠,形态逼真,盐商观后大为惊叹,连连称赞,当即送给齐白石320两银子做润资。这笔钱改变了齐白石读书,作画的生活环境。

此时的齐白石虽已是两儿两女的父亲,但因经济据拮,一直与妻儿住在星斗塘的老屋,房子很窄,况且又是四代同堂,显得拥挤不堪,屋中放个画案,几乎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根本谈不上安静了。齐白石一直想找一处居所,但又矛盾重重,一来没钱买房,二来他是长子应该照顾祖母和父母。现在终于有320两银子了,齐白石决定用这笔钱找一处住房。几经周折,齐白石终于在离馀霞岭20多里的莲花寨租得一处房子。这里景色别致,路旁的梅花散发着沁人的香气,齐白石便将居所,取名"百梅书屋"并为此做诗:

最关情是旧移家,

屋角寒风香经斜;

二十里中三尺雪,

余霞双屐到莲花。

夏天,"百梅书屋"清凉舒适,遍地绿茵,齐白石十分喜欢这儿的环境,读书,作画之余,他在屋前房后种了芭蕉,而且在水塘里,种上荷花,很有情致。晚年,移居北京的齐白石对"百梅书屋"仍怀有深厚的感情,曾题诗:

廿年不到莲花洞,

草木余情有梦通;

晨露替人垂别泪,

百梅祠外木芙蓉。

他认为当年他在这里读书、作画、作诗,收获很大。

齐白石虽在"百梅书屋"潜心用功,但他仍十分怀念住在星斗塘的祖母、父母亲。闲暇之余,他便和妻子、儿女一起去老屋看望他们。梅公祠离星斗塘只有5里多路,沿路有很多池塘,池塘中的荷花清新、纯洁,塘中的鱼虾活灵活现,十分招人喜爱,齐白石对它们更是独有几份情感,每次回老屋,他都被塘中的荷花、鱼虾等吸引,他仔细观察它们的动态,回去之后,他便将脑中的记忆画在纸上。他喜爱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所以在"百梅书屋"前的塘内,种了许多荷花。齐白石喜欢画荷花,尤其喜画残荷。夏末秋初,塘中的荷花结的莲蓬非常多,莲蓬结子时,怕人偷摘,齐白石便在塘边用稻草搭了一个小棚,让大儿子元良和小儿良黼轮流看守,两个儿子年纪虽小,但非常懂事。一天,齐白石在塘边散步,看见六岁的儿子良黼在草棚下酣睡,此时正是正午,火辣辣的太阳挂在天上,烤得人难受。儿子良黼身上破旧的小短衣已被汗水浸透。齐白石心中一阵难过,连忙将孩子叫醒,良黼胆怯地望着父亲,他怕父亲责备他贪睡,齐白石望着泪汪汪的孩子心像被猫抓了一般:"孩子,爸爸怎么能责备你呢?都怨父亲无能,若是生活富裕,爸爸怎么能让你们受这份苦呢?"

1901年,37岁的齐白石在湘潭地区的画界、文坛已很有名气,请他作画的人很多,他在外作画卖的钱,便拿回家,奉养双亲,抚育儿女。他惟一的目标就是能让全家人过上舒适的日子。第二年,妻子春君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良琨。良琨的出生又给齐白石增添了生活的重压。他暗下决心,发愤读书、作画,让更多的人来买他的画。生活虽然艰苦,但齐白石一直乐观地对待生活,他一直无止境地追求新的生活。无论是读书、作画,还是与诗社的诗友们吟诗,他都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遇到生活中烦心之事,他一方面积极地解决,一方面作画,赋诗转移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融于书画之中,从而忘却烦恼。可以说,齐白石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是他保持精神愉快,健康长寿的奥秘所在。

五次出游名山大山

1902年秋天,齐白石收到了昔日旧友夏午诒的信,信中邀请齐白石教他的夫人姚无双作画,同时寄来了旅费。此时齐白石虽在湘潭地区小有名气,但他从未离开过湘潭,况且又要远离妻儿,所以接到信后,他犹豫不决。正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旧友郭葆生又从西安来信劝说齐白石。信中说:"常作远游,眼界既开阔,心境亦舒展,辅以颖敏之天资,深邃之学力,其所造就,将无涯矣,较之株守家园,故步自封者,诚不可以道里计也。关中风号天险,山川雄奇,收之笔底,定多杰作。"(《白石老人自述》)此信情真意切,句句在理。齐白石和妻子春君商量后,便告别亲人,踏上赴西安的旅途。沿途齐白石游览了名胜景物,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杰作,他是一阵兴奋,面对眼前的美景,齐白石不停地挥笔作画,握笔题诗。经过两个多月的旅行,齐白石终于到达西安,开始教夏午诒的夫人姚无双作画。此时,旧日的好友郭葆生、张仲飏等都在西安,他们常聚一起赋诗作画。经夏午诒引见,齐白石见到陕西臬台樊樊山。樊樊山非常欣赏齐白石的才气。好友及在西安的同乡劝齐白石利用樊樊山的关系,谋个一官半职,但齐白石对官场之事毫无兴趣,况且,他认为"一个人要是利欲熏心,见缝就钻,就算钻出了名堂,这个人的人品,也就可想而知了。"(《白石老人自述》)在西安呆了三个多月后,夏午诒要进京谋求差事,让齐白石与他同行,临行前,樊樊山出于对齐白石才能的喜爱,告诉齐白石随后他也进京,并愿在慈禧太后面前推荐齐白石,齐白石对此一笑了之。

1903年3月,齐白石同夏午诒一家离开西安,踏上进京的旅途。到达距西安不远的华阴县,奇技峻秀的华山令齐白石折服,挥笔而画《华山图》,并题诗一首。之后,他们又渡黄河,到达河南境内,只见五岳之一的嵩山山峦起伏峻峰奇异。齐白石在嵩山涧山,临水画出了具有雄峻苍郁之气的《嵩山图》。经过长时间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京城,齐白石照旧住在夏午诒在北京的家,教姚无双作画。除此之外,齐白石还卖画刻印章。期间,齐白石又结交了一些新朋友,闲暇之时,他与朋友们逛琉璃厂看古玩字画,去大栅栏听戏,转眼便到了5月,齐白石马上就可去宫廷当差。齐白石对此并不感到兴奋,相反,他作出了离开京城回乡的决定。夏午诒一再挽留,可他执意要走,夏午诒无奈只好与齐白石结账,这样再加上他在西安、北京卖画刻印的润资,此行白石得银2000余两。樊樊山赶到京城,得知齐白石已返乡,非常遗憾,感叹道"齐山志行很高,性情却有点孤僻啊!"(《白石老人自述》)殊不知,像荷花一样朴实、纯洁,出污泥而不染,正是齐白石做人的基本原则。

回乡后,夫妻相见又惊又喜,虽然仅仅是半年多的分别,可对夫妻俩来说,却像半个世纪,齐白石望着春君因过度操劳而过早衰老的脸,不禁一阵难过:自己在外作画、游览,妻子在家替自己尽孝,侍奉双亲,抚养儿女真不易啊!白石从袋中掏出卖画刻印挣得的2000多两银子,夫妻俩盘算着该怎样支配这笔钱,不久,他们就结清了梅公祠的租金。回来后,齐白石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和诗友们在一起作画、吟诗,讨论艺术,好不快活。

1904年,师傅王湘绮约齐白石和张仲飏同游江西南昌。齐白石又一次告别亲人,离开了家乡。他们游过庐山,到了南昌,住在王湘绮家中。在南昌,齐白石常去石花洲等名胜游览,回来后便吟诗作画、刻印。经过几年的积累,齐白石将自己所刻印章的拓本装订成册,王湘倚为其拓本做了序文。在南昌有一件事,对齐白石触动很大,一日,王湘绮请齐白石,张仲飏和另一个门生聚在一起饮酒赋诗。席间,王湘绮提议联句,他兴致很高,先唱两句:"地灵胜江汇,星聚及秋期"(《白石老人自述》)可他们三人互相看看,谁也联不上,一阵尴尬。齐白石以前自以为吟诗还成,现在看来相差很远,从南昌回后,他便把借山吟馆的"吟"去掉,改为"借山馆"。

1905年,7月,翰林出身的广西提学使汪颂年邀齐白石游桂林。经过两次出游,齐白石收益颇大,他认定游名山大川,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有助作画,吟诗。所以桂林之行,他欣然前往。一进广西境内,奇峰峻岭,令人目不暇接。桂林的景致与华山、嵩山、庐山不同,令齐白石大开眼界,给齐白石留下终生难以忘怀的印象。齐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说:"我生平喜画桂林一带风景,奇峰高耸,平滩捕鱼,即或画些山居图等,也都是在漓江边所见到的。"齐白石在桂林仍以卖画刻印谋生,转眼就到了1906年的春节,春节过后齐白石临回家乡前,收到父亲的来信,让他去广州看望从军的四弟纯培和长子良元。于是齐白石又到广州,多方打听才知四弟和儿子是瞒着家人跟郭葆生去广州从军的。齐白石与郭葆生相见后非常高兴,郭葆生让齐白石替他作画送人并教其夫人绘画,为此他给了齐白石很多润资。郭葆生还将珍藏的八大山人、徐青藤、金冬心等人的真迹拿出来让齐白石临摹,齐白石从中获益非浅。秋天到了,齐白石惦记家中的亲人,便独自返回家乡。

此时,称公祠的房屋期限已到,齐白石在馀霞峰脚下的茶思寺茹家中买了一所房子。房子很破,齐白石把它重新翻盖,取名"寄萍堂"。因为书房中摆放了齐白石远游收集的八块砚台,故齐白石将书房取名为"八砚楼"。收拾停当后,齐白石便与妻子春君及儿女们搬到新宅。两个月后,齐白石的长孙出世了,齐白石一阵欣喜,自己终于做了祖父,反复思考,为孙儿取名秉灵,因搬新宅不久,所以又取名移孙。

1907年,春节刚过,45岁的齐白石又按约赴钦州到郭葆生处。齐白石随郭葆生游鼎湖山,观飞家潭,因钦州与越南相邻,他们又游越南山川美景,回到钦州,沿途的荔枝树果实累累,小小的荔枝竞压弯了枝头,鲜红亮泽,令齐白石耳目一新,从此,荔枝又成了齐白石笔下的一景。冬天来临,齐白石回到家乡。第二年,齐白石的旧友罗醒吾在广州做事,约他赴广州。齐白石到广州后一边游览,一边作画,卖画,刻印。齐白石虽然对名利很淡,但他有强烈的正义感。罗醒吾是孙中山同盟会的成员,齐白石帮助罗醒吾传递革命党的秘密文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秋天,齐白石又赴钦州看望四弟纯培和长子良元,9月返回家中,结束了他五出五归的游历。

回家后,46岁的齐白石不想再远游了,他希望在家过读书、

作画刻印,与妻儿、孙儿团聚的生活。他常读古文诗词,把游历过程中所画的山水画稿,又重温一遍,并将其汇集成册,取名《借山图卷》。

这些作品是齐白石有感而作,是他山水画的代表作。他一边作画,读书,一边带着儿孙在屋前房后,种接花果,将自家的天地,装扮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1911年2月,王湘绮来到长沙,齐白石听说后马上赴长沙看望老师,并请老师为其祖母做一篇墓志铭。后来,齐白石将这篇墓志铭刻成石碑,立在祖母坟前作纪念。清明过后,王湘绮又邀齐白石来长沙赏樱花海棠、叙旧、谈天。接到信后齐白石马上赴长沙拜见恩师。没料到几年之后,王湘绮便故去了,这对齐白石打击很大。

多年的卖画生涯,齐白石有了一些积蓄,此时齐白石已年过50岁,为了让儿子们尽早成家立业,1913年,齐白石与妻子春君商量,决定将积蓄分给三个儿子,让他们自谋生活。"那时,长子良元25岁,次子良黼20岁,三子良琨12岁。良琨年岁尚小,由春君留在身边,跟随我们夫妇度日。"(《白石老人自述》)但没想到过早地让儿子独立生活,酿成了让齐白石的终身憾事。次子良黼因为年幼,靠打猎为生,难以糊口,因生活窘迫,忧愁而死。齐白石夫妇为此痛哭数日。谁料祸不单行,儿子去世不久,齐白石年仅27岁的六弟纯楚又离开了人世。更令齐白石百般悲痛的是,他的恩师胡沁园老师也于这年的端阳节前去世了。听到这个噩耗后,齐白石惊呆了,胡沁园老师是他平生的第一知己,若没有胡沁园老师倾心尽力的栽培,他哪能有今天?齐白石满怀痛苦和思念,画了20多幅胡沁园喜爱的画,做了14首七言绝诗,一篇祭文,一副挽联,带到胡沁园老师的灵前焚化,以表自己对恩师的哀悼。接连的打击,使齐白石的情绪受到挫伤,他时常漫步、沉思,回忆过去的一切。

齐白石五出五归后,早已消除远游的念头。谁知,1917年春夏之际,军阀割据,内战不断,这年,湖南战事又起,人心惶惶,纷纷四处躲避。齐白石一筹莫展,恰好在京城为官的樊樊山来信,邀齐白石到京城卖画,家人也劝齐白石避一避,于是,齐白石再次告别父母妻儿,独自进京了。到北京后,齐白石住在西砖胡同法源寺内。在琉璃厂的南纸铺,开始了京城卖画的生涯。一天,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陈师曾逛琉璃厂,被齐白石的印章吸引,特地寻到法源寺探访齐白石,二人一见如故,齐白石将他的《借山图卷》拿出,请教陈师曾,陈师曾仔细观察,嘴里不时冒出赞叹之语,并提出了齐白石作画的弊端,他劝齐白石自创风格,不必拘泥世俗。在京期间,齐白石又结识了陈半丁、姚华等画家,新朋老友时常聚谈,朋友们喜欢齐白石的为人,也喜欢他质朴、清新,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画。尽管如此,齐白石仍然无法消除对处在兵乱中的家乡亲人的思念,他希望和平,憎恨战争,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他曾作诗作画,以解对家乡故土的思念:

无计安排返故乡,

移干就湿负高堂。

强为北地风流客,

寒夜孤灯砚一方。

后来,听说家乡的乱事稍平,齐白石便告别朋友,返回家乡。茹家冲的家中,早被兵匪抢劫一空,最令齐白石痛心的是他30岁以后刻的数百方石印也被劫走,好在全家人平安,令齐白石欣慰。此时的情势并不像人传说的那样,土匪依然抢劫绑票,敲诈钱财。齐白石这几年以卖画在家乡闻名,所以,到处传言"艺术匠发财了,去绑他的票!"于是,齐白石只好带着家人躲在紫荆山下的亲戚家。一家人隐姓埋名,时刻提防,整日心惊胆战。此时,齐白石终老家乡的想法变成了梦想,他决定远离家乡,定居北京,卖画为生。齐白石将自己的打算告诉家人。父母亲年事已高,二位老人明白,此时一别,能否再与儿子相聚是难以预料的事了,但为了儿子的前途,他们忍痛放儿远行。妻子春君舍不得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也放心不下年迈的公婆,决定带着儿女留守家园。更令齐白石感动的是春君让他在京置一副室,这样还有个照应。可以说,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应该有妻子春君的一半。是春君照顾年迈的父母,抚育儿女长大,是春君操劳他的吃穿;是春君帮助父母照顾小姑、小叔;是春君让远游的他解除对家乡亲人的担忧;是春君让他以充沛的精力赋诗、作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春君。临行前,家乡春雨连绵,他百感交集,夜不能寐,他留恋家乡,思念亲人,满腔的别愁。天亮了,他告别了亲人终于踏上北上的旅途。

齐白石从1902年开始他的第一次远游后,十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领略了华山、嵩山、庐山等名山大川的风光美景,在爬山写生,涉险作画,追求山水意境,陶醉于自然美景,这种手脑并用,脑体结合的游览作画生活,对他的长寿起到了重要作用。

远离家乡定居北平

齐白石到了北京之后,依然住在法源寺僧舍,仍以卖画刻印为生计。他人在京城,心却牵挂家中的亲人,每晚独坐桌前,苦苦思恋。妻子春君终于寄来了家信,齐白石手捧家书,欣喜若狂,挥笔画了一幅梅花图,并题诗一首:

妻子分离归去难,

四千余里路漫漫。

平安昨日家书到,

画出梅花色亦欢。

中秋前夕,妻子春君来信,让他预备住房,过几天她带胡宝珠进京。原来,她已为齐白石选好了配室,春君很喜欢这个善良能干的18岁的年轻女子,她把丈夫的起居、饮食,作画等各种习惯,仔细地告诉宝珠,希望她像她一样照顾好齐白石。接到信后,齐白石四处租房终于租到了陶然亭附近龙泉寺隔壁的房子。春君与宝珠到京后,齐白石与宝珠举行了简单的成亲仪式。冬天到了,春君牵挂家里,便起了返乡的念头。当时湖南战事又起,兵匪不分,齐白石放心不下,便陪妻子同行。1920年春,齐白石带三子良琨,长孙秉灵来北京读书。一家人又搬到宣武门内石镫庵居住。石镫庵内,老和尚养的鸡每日叫声不绝,齐白石无法静心作画,又作迁到象坊桥观音寺内,没想到寺内香火旺盛,佛号钟声此起彼伏,最后全家又搬到西四牌楼迤南二道栅栏六号。说来也怪,齐白石几次搬迁,都逃脱不了庙宇,可见他与佛事有关。老和尚念佛静坐,对齐白石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影响。齐白石感到疲劳之后,也时常采用坐的姿势,将身体放松,让大脑在觉醒的状态下求得安静,通过意念将自己融合到自然山川的美景之中,从而达到悠悠荡荡如飘水上的境界,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达到全身舒适、神清气爽、保健长生的目的。齐白石的这种静坐习惯一直保持到老。

齐白石的山水画仍脱不了石涛、罗两峰等人的绘画技法,走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定居北京之初,齐白石的画不受北京人的喜爱,齐白石画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两块银元,依然很少有人购买,生意惨淡,齐白石为此十分苦恼。陈师曾却对齐白石的印章和画大为欣赏,并帮助他走出了困境。一天,齐白石画梅花,陈师曾劝其改变画法,不要拘于前人的技巧,创造自己的风格,齐白石深受启发。为摸索、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齐白石闲门谢客,潜心研究十年,终于独创出红花墨叶的两色花卉,与浓淡几笔的蟹和虾,人称红花墨叶派。齐白石作画必须以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依据,所画花鸟画虫都是自己熟知的东西"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齐白石作画追求不似之似经过几十年的摸索,终于创出了"万虫写照,百兽传神"的笔墨技巧了。闭门10年,齐白石在潜心研究前人技法的同时,竟以惊人的毅力作画1万多幅,刻印3000多枚,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多产文人画家。

齐白石五十有余才改变绘画的技巧,看似晚了,其实不然。改变画法后的齐白石成了众口称赞的人物,甚至人们将他与著名的文人画家吴昌硕相提并论。从此,北京琉璃厂的字画商纷纷来买齐白石的画,齐白石的门庭一下变得热闹起来,自然,齐白石的生活也就有了好的转机。1922年,陈师曾欲赴日本参加东京府厅工艺馆的中日绘画展览会。临行前,他约齐白石准备几幅画,由他带到东京展览出售。齐白石非常兴奋,他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马上精心画了几幅山水交给陈师曾。不久,陈师曾从日本返回,带回了令齐白石兴奋的消息,他的画每幅卖了一百元银币,有的山水画竞卖到二百五十元银币,这对齐白石来说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更令齐白石欣慰的是:他和陈师曾的作品,又被选入巴黎参加艺术展览会,日本人还将他们两人的作品和生活状况,拍成电影,在东京艺术院放映。齐白石兴奋极了,他从心底感激陈师曾,是他让自己改变画风,才使受冷落的自己得到京城人民的欢迎,是他无私的帮助,将自己的艺术推向世界画坛,介绍给了世界人民。

在北京定居后,齐白石与著名的京剧大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梅兰芳喜欢国画,对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早有耳闻,便想拜齐白石为师。1920年秋,齐白石应友人之邀,前往前门外北芦草园梅兰芳家做客。齐白石自小就喜欢音乐,也喜欢听京戏,所以对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是仰慕已久。二位艺术大师相见后一阵寒暄。梅兰芳亲自摆开纸、砚请齐白石画一幅草虫,画得后,梅兰芳以精彩的一段贵妃醉酒作为回报,两位大师以艺术为媒介,勾通相互间的感情交流。此后不久,齐白石应邀前往一个有声望的人家应酬,满座的阔人对身穿布袍子的齐白石十分鄙视,齐白石十分难堪,自悔不该来,这时,梅兰芳经直走到齐白石面前,非常恭敬地施礼,满座的阔人大为惊讶,对齐白石也不敢怠慢,使齐白石摆脱了窘境,之后,齐白石感激地画了一幅《雪中送炭图》,送给京剧大师梅兰芳,并题诗一首:

记得先朝享太平,

草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燕市无人识,

且喜梅郎呼姓名。

之后,梅兰芳便正式拜齐白石为师,学画草虫。

1921年腊月二十日,胡宝珠生了个男孩,取名良迟,这是齐白石的第四个儿子。妻子春君见宝珠身体虚弱,又是头胎生子,很不放心,便留在北京照顾宝珠和孩子。第二年春天,齐白石送春君回到家乡后他又去长沙住在同族逊园家里。此时的齐白石已年逾花甲,他不抽烟,不喝酒,每天清晨坐在椅子上,双目微闭,作静功练身。之后,便在室外散步,观察花鸟虫鱼,或是观看小鸡啄食、捕虫、相互追逐的神态,尽管是春天,但长沙已是烈日炎炎,齐白石汗流浃背地画着,每天上午就要画七、八幅,齐白石的一生中,除卧床不起外,几乎就没有停过画笔。

这年的11月,齐白石年仅17岁的长孙秉灵病故,齐白石内心伤感。第二年中秋刚过,齐白石全家又从三道栅栏迁到太平桥高岔拉一号。农历十一月十一日,宝珠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良已,这是齐白石的第五个儿子。1926年,62岁的齐白石失去了含辛茹苦的双亲,由于战事,齐白石回家乡为双亲送终尽孝的心愿没有实现,为此,他非常伤感。多年来,自己飘泊在外,对父亲既不能侍奉又不能迎养到京,齐白石内心极度懊悔,想乌鸦小鸟长成犹能反哺母亲,而自己身为人子,未能孝养父母,这段日子齐白石寝食难安。冬天,齐白石又迁居到西城区跨车胡同15号院。

19世纪20年代,是中国新美术运动发展的活跃时期,各地纷纷建立美术学校。北平成立了国立艺术专门学校。1927年的一天,杰出的画家、教育家,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的校长林凤眠来到齐白石家,邀请齐白石任该校的教师。齐白石认为自己是木匠出身,到大学教书恐怕难以胜任,便婉言谢绝。不久,林凤眠再次登门邀请,齐白石只好答应。校长林凤眠对齐白石非常尊重,每次下课总是送齐白石到校门口。齐白石十分感激林凤眠对他的信任,而且也为能在大学教书感到欣慰。20年代的北京城,官僚们整日吃喝玩乐,百姓对此敢怒不敢言,齐白石却通过画笔贬斥他们的丑恶。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也是令齐白石最心痛的日子,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国难关头齐白石焦急万分,此时的齐白石已年达古稀,他对祖国的前景忧虑,提笔作诗,讽刺那些不抑制日本侵略者的腐朽官僚。画家胡佩衡的山水画使他想起被日寇践踏的国土,他挥泪成书:

对君斯册感当年,

撞破金瓯国可怜;

灯下再三挥泪看,

中华无此整山川。

噪市的喧闹,勾起齐白石对家乡山清水秀的思念。亲戚张沧海感悟到齐白石此时的心境,他特意为齐白石提供一处赏花观鱼的地方--张园。此园虽处都市,却有山林意趣,园内几个池塘绿水涟漪,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漫游,园中的小溪边种的蔬菜瓜果,豆棚瓜架,俨然一幅江南水乡景色。张沧海让齐白石住在后垮西屋三间,而且还腾出几丈空地,供齐白石种花种菜。这里的一切又为齐白石绘画提供了素材。当时,齐白石画了10多幅草虾图,其中一幅《多虾图》齐白石认为是平生的得意之作。齐白石老人在晚年回忆时说:"人家都喜欢我画的虾,可是,这儿笔虾也经过几十年长期工夫才能得其精神的!"

齐白石卖画和印,从不看重地位,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而目他的画从不轻易送人,他一生所画之画馈赠他人都是可数的。一次,他的湖南同乡李将军因久慕齐白石大名,便前来拜访,这位李将军为人正派,而且清正廉洁。齐白石与李将军寒暄过后,便画一幅画送与他。李将军忙说:"不好意思,我没有带钱"。齐白石笑道:"你是清官,令我钦佩,此画是送给你的。"李将军对齐白石不轻易送画他人的习惯早有耳闻,所以齐白石主动送画给他,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1935年,齐白石自感身体不如以前,思乡之念油然而生,4月1日便携宝珠回到湘潭老家。老屋前自己种下的果木花卉依然茂盛。妻子春君由于长期的操劳显得更加苍老、瘦弱。住了三天,齐白石不忍再看春君离别流泪的样子,于是便和宝珠悄悄返京,未曾想这竟是他与春君的永别。回来不久,四川的友人邀请齐白石去天座之国游览。这正合齐白石的心愿。与宝珠结婚20多年,从未陪他回过娘家,况且天府之国的奇山美景一直吸引着齐白石。于是他带宝珠和两个孩子回到了宝珠的家乡,祭扫了宝珠母亲的墓。在四川,齐白石受到了美术界的欢迎,结识了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享有盛誉的黄宾虹。游览了青城山、峨嵋山、长江三峡,这些美景令齐白石陶醉。

从四川回到北平后,齐白石渐感身体不适,便不再出远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齐白石深感痛苦和耻辱,他辞去了两所大学的教授职务,开始闭门谢客。1938年6月23日,74岁的齐白石又得了一个儿子,取名良末。齐白石老年得子,内心十分高兴,对这个小儿子特别钟爱,宝珠去世后,儿子良末一直与他朝夕相伴。北平沦陷后,许多敌伪军官,还有日本人,他们深知齐白石的名气与影响,所以,不断地请齐白石参加各种庆典活动,齐白石对汉奸卖国的行为非常憎恨,于是在门口贴了一张"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的字条。他所说的"心病"是心忧祖国存亡,日本驻华北地区的指挥官坂垣和土肥原贤二,多次劝诱齐白石加入日本国籍,但齐白石毅然拒绝:"齐璜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可把齐璜的头拿去。"(《齐白艺谈艺录》)诱劝者只得灰溜溜地走了。齐白石一生不卑躬屈膝,爱憎分明,深深眷恋生他养他的中华大地。

1940年2月初,齐白石接到长子良元的信,才知妻子春君已于正月十四日因病在湘潭老家逝世。享年79岁。齐白石颤抖的手捧着家信老泪纵横。妻子春君13岁进齐家门,任劳任怨,上侍公婆下抚子女,为齐白石的身体,事业操尽了心,若没有春君的默默奉献,哪会有自己的今日?齐白石悲痛欲绝,心摧欲碎,做挽联悼念妻子春君:

怪赤绳老人,系人夫妻,何必使人离别;

问黑面阎王,主我生死,胡不管我团圆。

春君去世不久,亲朋好友都劝齐白石将勤俭柔顺的宝珠扶正。1941年5月4日,齐白石邀请亲友20多人,举行了宝珠扶正仪式。齐白石事业上的辉煌,完全得利于陈春君、胡宝珠这二位贤妻的奉献,是她们用无私的爱,为齐白石创造了宁静、温馨的绘画空间;是她们无私的爱解除了齐白石的后顾之忧;更是她们无私的爱使齐白石永远保持健康的身心,精力充沛地投入创造;是她们的爱使齐白石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一颗艺坛巨星陨落了

北平沦陷后,直到1943年,爱国正直的齐白石停止卖画。他宁可挨饿受冻,也不取媚日本侵略者和汉奸。齐白石老人独具特点的"红花墨叶"画法,深受人们喜爱,许多名利小人伪造齐白石的画,竞有一些达到乱真的程度,齐白石对此又气愤又无奈,他题花卉草虫册感慨道:"白石之事从来被无赖子作伪因使天下人士不敢收藏"。(《齐白石谈世录》)宝珠长年生活在齐白石身边,对齐白石的作品十分欣赏,而且有很高的鉴赏力,凡冒齐白石之名的赝品都逃不过她锐利的眼睛。齐白石虽然停止卖画,但是并未终断创作,他每日作画,把国家沦亡的愤恨、对民族前途的忧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都倾注在画笔中。

1943年12月12日,陪伴齐白石生活20多年的爱妻胡宝珠病逝,年仅42岁。这是齐白石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在想风烛残年,仗她护持,身后之事,由她料照,而她去撒手而归,先他而去,齐白石悲痛万分。

齐白石闭门后,许多朋友都关心他,他与画坛的朋友们依然保持艺术上的交流。画家胡佩衡与齐白石相差近30岁,但他们时常在一起商讨绘画技巧,风格等。齐白石很欣赏胡佩衡的作品,对其作品评价很高,曾多次为其画题诗。

谦逊是齐白石的美德,他的画、印、书、诗与他做人一样,也是质朴无华的。螃蟹是齐白石最喜爱画的素材之一,他画的螃蟹独具特点,他曾画《螃蟹图》讽刺、抨击日本侵略者,许多朋友为此担心,他却不以为然地说:"残年遭乱,死何足惜,拼着一条老命,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这就是齐白石。

1944年9月,夏文珠女士开始照顾齐白石的生活。第二年,抗日战争胜利了,齐白石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久久不能入睡,提笔作诗,抒发心中的喜悦。国土光复,齐白石又在琉璃厂挂起润格,恢复了卖画刻印的生活。1946年10月,香山红叶吸引着游客观赏,这是北平最美的季节。中华全国美术会为齐白石在首都南京举行了个人画展。齐白石来到南京,他的作品得到人们的赞誉,带去的200多幅画全部卖出。之后,又到上海办画展,在上海画展上,齐白石见到了神交已久的画家朱屺瞻。

1947年,女儿良芷回到了湘潭老家。看到了父亲亲手种的果树根繁叶茂。良芷走遍了齐白石熟悉的地方,见到了家乡的亲人。83岁的齐白石听良芷讲述家乡的一切后,异常激动,回想起家乡的山山水水,想起童年捉鱼虾,青蛙的情景,他提笔作画、作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1948年底,平津战役快要打响了,国民党官员纷纷逃离北平,南京政府教育部急电北平各大专院校南迁,城里出现一片惊慌和混乱。许多朋友劝齐白石南下,齐白石都婉言谢绝了,他说:"北房南屋少安居,何处清平著老夫?"战火一天天逼近,京城谣传,共产党首批要杀的黑名单就有齐白石,为此,齐白石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正当他举棋不定的时候,齐白石的忘年之交徐悲鸿夫妇来到家中,告诉他共产党尊敬对中国文化发展有贡献的人,让他不要听信谣言。徐悲鸿诚恳的态度使年近90岁的齐白石露出了宽慰的笑容,他相信徐悲鸿不会欺骗他,他决定留在北平。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了,齐白石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像所有的北平市民一样,涌向街头,欢庆这喜庆的日子。几天后,他的学生李可染带着三个身着军装的人来到齐白石的家,齐白石顿时紧张起来,经学生介绍,才知他们是诗人艾青、画家沙可夫和江丰,他们也是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文化接管委的成员,他们对齐白石仰慕已久,所以进城后登门拜访。齐白石见来人也都是文人墨客。心中便添了几分喜悦,他马上精心地挥笔画了三张水墨画,送给三个人。从此,诗人艾青成了齐白石老人的朋友。他收藏了许多齐白石老人的作品。

1950年6月,朝鲜半岛南北战争爆发,中国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齐白石老人精选了10多幅作品,参加北京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1952年2月,又绘制了10余幅作品,参加了沈阳市举办的"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饱尝战争之灾的齐白石痛恨战争,他画了多幅和平鸽,以寄托希望人类和平的心愿。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大会在北京召开,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愿。年近90岁的老人用了整整3天的时间,在"丈二匹"的宣纸口绘了《百花与和平鸽》的巨型画幅。这幅画把老人向往和平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幅画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赞誉。

1953年1月7日,是齐白石老人90岁寿辰(虚岁)。首都文化艺术界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国家副主席李济深讲了话,文化部副部长代表文化部授予齐白石荣誉奖状,称他是中国人民卓越的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创作上有特异的贡献。庆祝会上文化界的知名人士纷纷祝福老人健康、长寿。不久,毛泽东主席送了齐白石四件礼品:一坛湖南特产茶油寒菌;一对湖南胡开文笔铺特制长锋笔毫书画卷;一支东北野山参;一架鹿茸,以此祝齐白石90岁寿辰。齐白石老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党中央的关心,为齐白石老人的创作注入了生机。齐白石老人每天都要画画,除画花鸟鱼虫外,他还画工人、农民,他还创作了《祖国万岁图》,此幅画表达了齐白石老人热爱祖国的心声。为了培育更多的美术人才,90岁高龄的齐白石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他时常到校授课。齐白石老人一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也正因为如此,耄耋之年的齐白石依然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色彩斑斓的作品,1954年3月,东北博物馆举办了"齐白石画展"。4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故宫博物馆举办了"齐白石绘画展览会"。8月,他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9月,他出席了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1953年徐悲鸿去世后,齐白石又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

齐白石老人还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56年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齐白石国际和平奖。首都举行了隆重的仪式,齐白石老人将500万法朗奖金的一半长期存在银行,每年所得利息设立"齐白石国画奖金",奖给优秀的国画家。这年,92岁的齐白石明显衰老,食欲不好,记性力减退,但老人依然坚持作画。齐白石一生养生有道,平日不饮酒,只有食寒性大的食物后才饮一小杯,以解寒凉,老人喝茶只喝淡茶,平时喜欢散步,他认为自己长寿的主要原因是画完画后,悬挂起来,仔细端详,感觉非常舒畅。他曾对人谈及养生之道:谨言语、节饮食、省睡眠。他平日饮食讲究清淡,而且定时定量,每天睡眠不超过8小时,午睡靠在躺椅上小憩。这样有规律的生活陪伴了他一生。1957年;齐白石老人开始患病,党和政府请有名的中西医为老人看病。一天,齐白石起床后,老人要作画,拿起笔对着纸凝视片刻后,就开始画牡丹。牡丹花是齐白石老人最钟爱的花。这天,老人兴致很高,用墨用色,极为自然有绪,笔尖用极重的洋红,笔根水份饱满,颜色美艳,花叶由下到上是墨绿至老黄,井然有序,这对齐白石老人来说已是不多见的精神状态了。老人画完之后,让五子良已将画悬挂起来,仔细端详,最后题上"九十七岁白石"的字样,这幅牡丹花竟是老人一生最后一幅作品。9月16日,齐白石病情恶化,于6时40分心脏停止跳动,终年93岁。一代艺术大师从此长眠了!

齐白石是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艺术大师,他对中国的绘画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是一位艺坛巨坛,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魄宝!。由于他心性平和、乐观豁达,且始终坚持锻炼身体,所以虽年近百岁,仍然能精力充沛,挥毫不止。